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2部分 第6章 第2讲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及标志。

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学习提示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重点理解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及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性差异,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思路城市化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城市化与空气污染城市化与水污染城市化与原生态环境改变城市化与地面沉降本节课标的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

本节教材内容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化这部分内容。

教材内容分为前后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内涵的明确是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基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学习又反过来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化内涵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明白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快,大城市化趋势更明显,使人口和工业过度集中于城市,加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的影响,许多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问题,其中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尤为突出,应重点加以探讨。

“城市化的内涵”这部分内容介绍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其概念尚无一个统一的解释,因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最好运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解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2.2城市化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2.2城市化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2.2城市化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内涵。

2.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一.城市化的概念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主要表现内容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城镇规模的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3.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也属于城市化的表现。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本质内容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脱节。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带有6个,即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日本东海岸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带来的问题2.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除了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外,各国解决城市问题还要有自己的特色。

2020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课件(共47张PPT)

2020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课件(共47张PPT)
思考:痛痛病表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2.其他的城市问题
香港的笼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环 境 水污染 污 染 固体垃圾
污染
原因
城市居民燃煤;工矿企业排 放;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 水、城市地面径流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 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危害
发达国家



后期
适应
发展中国家



中期
不适应
特分点析发二达:国发家达和国发家展与中国发家展城中市国化家过城程市中出化现进的程问不题同。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 发展很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的原因

农村人口

快速增长
大量农村劳 动力失业
农民进城 素质 不高

城市人口自
推 力
学生分组讨论
从你自身感受出发,你认为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造成哪些负 面影响?
判断这些漫画所讽刺的主题是什么?它们说明城市化 对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影响?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
纽约的光化学烟雾
被酸雨腐蚀的森林和佛像
案例:
1952年12月5—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 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的初期,伦敦 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 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 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 达数千人。
截至1996年底,城区面积为101平方千米(包括宝城、西 乡及深圳机场一带建成区,面积则达130多平方千米),特区 内人口已达160.3万人(加上宝城、西乡和深圳机场附近人口 已近200万)。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章+第2讲 城市化、地域文化和城市发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6章+第2讲 城市化、地域文化和城市发

第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城市化的各类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如2017·全国卷Ⅰ·T2、3;2014·全国卷Ⅱ·T1、2。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地理实践力:观察所在城市的发展,反思评价存在的城市化问题,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3.人地协调观:多角度探究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协调的城市发展观。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1)概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①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城镇规模扩大②地域的转换⎩⎨⎧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③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特别提醒](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人口比重高。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最明显。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知识拓展]__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图1图2图3[易误点拨](1)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数量多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并不是绝对数值而是一个相对数值,故城市人口比重大并不能说明城市人口数量多。

(2)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虽然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向市外迁移,但其性质还是城市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

考法1依据相关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城市化进程与特点(2019·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考冲刺)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速度变化可用倒U型曲线来表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案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在民居建筑、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歌舞等方面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3.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2.锻炼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文化”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各种地域文化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地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中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地方剧种?生答:京剧、秦腔、越剧、黄梅戏、川剧、豫剧……下面请大家欣赏两首曲子,判断分别是什么剧种。

多媒体影音资料:播放一段秦腔、一段黄梅戏。

学生判断正确。

老师提问:这两首曲子的唱腔各有什么特点?生答: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黄梅戏细腻、婉转、优美。

提问:大家都知道秦腔原产于陕西,黄梅戏原产于皖、赣、鄂交界处,主要流传于安徽省安庆地区。

为什么黄梅戏没有产生与陕西,而秦腔没有产生于安徽一带?生答,教师补充介绍陕西、安徽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貌)及秦腔和黄梅戏的原产地(投影两省的地貌图)并总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正是八百里秦川的广袤,塑造了陕西人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产生了秦腔这样高亢、明亮的戏剧语言;而安徽一带的清山、绿水、小桥的灵秀景致塑造的是温和、细腻的安徽人,所以当他们想要表达对自然、生活的感受时,选择的是这种温婉、含蓄的黄梅戏。

这就是两地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投影对比表格。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市化》课件
2020/8/28
一、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 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人口的集中过程 城市化的过程 地域的转换过程
经济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本质— 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2.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9.5 33.4 34.0
返回
北美五大 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 大西洋沿岸
城市带
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英国南部 城市带
欧洲西部 城市带
日本 东海 岸城 市带
中国长江三 角洲城市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城市带的共同特征
• 地理位置—都位于中纬度地带 • 自然条件—都位于平原地带 • 政治经济—都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 空间分布—大多数呈带状延伸扩展,其中有一条产
发展缓慢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原因

农村人口

增长过来
大量农村劳 动力失业
反 推 力
城市人口自 然增长过快
城市就业 岗位有限
推动农村进城
素质 不高 进入贫民窟 或棚户区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一般将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分为:
起步阶段
郊区城市化阶段
再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阶段
城市外缘的棚户区
郊区城市化
几千年前
工业革命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起步)
(发达国家 )
空前发展
(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对比

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三节_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_word版含解析

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三节_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_word版含解析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1.文化(1)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精神文化。

(2)文化的形成: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1)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地域文化的形成: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通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对文化施加影响,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也会有所不同。

3.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4.文明时代到来的主要标志自人类出现就有了文化,人类的历史有多久,文化的历程就有多长。

文明的历史较之文化晚许多,一个地区文明时代的到来通常有以下主要标志: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城市的形成。

5.地域文化的差异物质方面的差异:如建筑、服饰、交通工具、艺术作品等。

非物质方面的差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地域范围的差异:可大可小,大到一个洲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镇。

文化要素的差异:可以是单要素,比如只是语言或只是服装等单方面;也可是多要素的差异,比如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体现在多方面。

如我国南北方的差异如表2-3-1所示。

饮食方面南米北面、南甜北咸语言方面南繁北齐武术方面南拳北腿历史交通南船北马戏曲方面南柔北刚建筑方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气象灾害方面南涝北旱工业方面南轻北重军政方面南经北政人口生物学特征南矮北高饮食方面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欧洲城市文化广场,建筑历史悠久,城墙包围着街市,在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等。

随着人口和工业向大城市集中,城市也建起了高层建筑,但一般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区。

美国现代化大城市中心多是高层摩天大楼,离开市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全册教学课件目录
0002页 0086页 0175页 0222页 0259页 0329页 0414页 0478页 0580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 化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1.(1)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2)文化的形成: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1)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2)地域文化的形成: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通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对文化施加影响,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也会有所不同。

3.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4.文明时代到来的主要标志自人类出现就有了文化,人类的历史有多久,文化的历程就有多长。

文明的历史较之文化晚许多,一个地区文明时代的到来通常有以下主要标志: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城市的形成。

5.地域文化的差异文化要素的差异:可以是单要素,比如只是语言或只是服装等单方面;也可是多要素的差异,比如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体现在多方面。

如我国南北方的差异如表2-3-1所示。

视野开拓欧洲城市文化广场、美国现代化大城市、阿拉欧洲城市文化广场,建筑历史悠久,城墙包围着街市,在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等。

随着人口和工业向大城市集中,城市也建起了高层建筑,但美国现代化大城市中心多是高层摩天大楼,离开市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阿拉伯国家城市建筑大多数呈圆顶,多采用白色,建筑古香古色、雄浑壮观。

体现了典中国丽江古城保留了大片明代的民居建筑,均为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多进套院等。

这些建筑融会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些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门窗多雕饰花鸟图案,色调浓烈。

庭院内喜种花木,摆设盆景,无房不养花。

形成了高原水乡风貌。

1.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和各种人文因素一道,共同孕育和繁荣了城市,并赋予城市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使城市深深地留下地域文化的烙印。

2020版高考地理 第2部分 第6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 第2部分 第6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案(含解析)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城市化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及整治措施。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5·全国卷Ⅰ·T1~3,2015·全国卷Ⅱ·T1,2014·全国卷Ⅱ·T1~2.1。

综合思维:通过对某城市化图文材料的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特点与差异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人地协调观:判读城市化的过程图,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发展生态城市,保证城市与社会协调发展。

知识点一|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①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②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特别提醒]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

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2(1)城市化①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②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④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易误点拨]1.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城市化》优秀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城市化》优秀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2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都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说明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都市化的进程;明白得都市化的含义及要紧标志;明白得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在都市化进展中的差异;明白得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在都市化进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都市化的时期图,把握差不多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都市化处于不同时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都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都市化的特点、推测家乡的进展动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都市化的含义及三个要紧标志;都市化进程的时期性;都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都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现在拥有20万人口的都市。

它,确实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通过短短的10年的时刻,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都市的进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确实是——都市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都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它有些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第二节都市化)一、什么是都市化(板书)人口向城镇集聚和都市范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确实是都市化。

(板书:1、都市化的概念)(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都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都市进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摸索:都市数量和都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数量增加,地域扩大,都市等级提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出伦敦都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都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都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都市居民。

2020版重点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

2020版重点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1.文化含义: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1)成因: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2)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宏观表现: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其中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2.具体表现(以城市建筑为例)(1)建筑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外围的地区。

(2)建筑形式:表现: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_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成因: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3)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殿、阁,民居有四合院。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绿篱、草地特征明显。

3.稳定性:长期的,不会因其他因素改变而迅速改变。

教材P45思考:通过徽州文化这一案例的研究,可进一步认识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特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如徽州的山多田少、地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与人类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地域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又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徽州文化这个案例中,要让学生感受这一点。

地域文化特点因地而异。

在我国,地理环境南北差异很大,在其影响下,南北方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如建筑物的朝向、民居的形式、饮食的差异等。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等都不可能不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文化的形成。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等在不同地域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因而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

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答案 D
解析 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 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因此③④正确。
预习准备区
任务探究区
综合活动区
课后检测区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综合活动区
课后检测区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1.乡村景观: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 2.地域文化与乡村文化景观:我国北方四合院、皖南_□0_1_徽___派民居、客家土 楼、窑洞、蒙古包和吊脚楼等,这些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_□0_2_自_然__环__境_____的影 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
预习准备区
任务探究区
综合活动区
课后检测区
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 袖之分。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 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 “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预习准备区
任务探究区
答案 B
预习准备区
任务探究区
综合活动区
课后检测区
解析 妈祖一般指护航海神,安徽不临海,故 A 项错误;安徽南部以山地 为主,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适合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生 长,故 B 项正确;评剧是山东地方戏曲,秦腔为陕西地方戏曲,故 C 项错 误;吊脚楼多分布在气候湿热、地形崎岖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故 D 项错 误。
利于通风,防潮气。
预习准备区
任务探究区
综合活动区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教案:2.2《城市化》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教案:2.2《城市化》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1、分析教材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教材分析: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2、学生分析学生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所以教学要尽可能从学生生活的城市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面的、甚至是偏激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去分析和认识有关城市化的问题;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是目前中国城市化案例中所欠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内涵,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关注。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如何降低城市化5、教学过程:第2课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入:以泉州近几年的发展来说明问题,特别浮桥、江南等地发展来说明城市及城市化带给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生物圈的影响对水圈的影响对岩石圈的影响对大气圈的影响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2)、不利影响——过快城市化以各类污染的典型图片观看为主,并在每类图片之后,提出污染的来源,危害等对于P37活动的处理,除了认识中国的城市化现状,更多的作用在于尝试让学生回答第3个问题,并达到巧妙引入第三部分知识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42页)一、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①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城镇规模扩大②地域的转换⎩⎨⎧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③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特别提醒](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人口比重高。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最明显。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②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

③城市住宅问题 ⎩⎨⎧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市中心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④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2)解决措施:主要有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

2.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城市的影响。

表现: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知识拓展]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城市化就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 2.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已超越了发达国家。

(√) 3.我国许多大城市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4.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到图D反映了城市化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特征有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城市,则图D到图E反映了逆城市化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南美洲有许多国家城市化已达到图D的水平,这种城市化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总体建设相对落后。

三、人地协调观——趣味思考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现象,这是城市化的什么表现?[提示]“城中村”的大量出现直接反映出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说明了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每到雨季,我国许多城市的网友都会在网上戏称“到×××城市来看海”,并配以图片、文字说明,网友们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城市化问题?[提示]说明许多城市建设不合理,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

(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例1](经典高考题)右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❶,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❷。

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思维流程](1)B(2)A1.城市化进程及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如图3所示。

图1图2图3命题视角一借助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2019·烟台模拟)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②提高制造业水平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④延迟退休年龄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A 2.C[第1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

第2题,图示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50%左右,应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措施,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

]命题视角二结合过程演变图示,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2019·巢湖模拟)城市群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群落集合体,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其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上。

如图为武汉城市群近年的交通发展演化。

据此完成3~4题。

a b c d3.关于武汉城市群的交通发展演化叙述正确的是()A.水路运输发展最快,通航里程增长最多B.交通客运方式一直以水运和铁路运输为主C.高速公路、高铁等现代运输发展较缓慢D.各城市间环线联系主要为高速通行方式4.武汉城市群各城市在群落城市化的过程中()A.城市的人口数量相对稳定B.城市的功能分区发展缓慢C.城市的等级规模差异提升D.城市的等级体系杂乱无章3.D 4.C[第3题,依据图中a时期交通演化的轮廓,早期的交通是以水运为主,b时期增加了铁路及公路,d阶段的城市环线应以高速通行方式为主,总体上看,铁路、高速公路等发展较快,交通运输方式呈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4题,武汉城市群各城市在群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总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城市的功能分区渐趋完美,城市的等级规模呈差异提升,中心城市等级规模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城市的等级体系逐渐完善,更加合理。

] 命题视角三研究城市用地状况,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城市空地位于城市范围内。

城市空地不仅包括未被开发建设的土地,也包括被开发建设后遭遗弃或废弃的土地(含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2010年,美国费城有城市空地35 575块,空地地块密度达97块/km2,空地总体呈“北疏南密中集中”的格局。

费城的城市中心区空地率超过20%。

下图示意2010年美国费城城市空地分布格局。

据此完成5~7题。

5.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出现城市空地增加的情况,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增加城市发展预留用地B.土地和建筑物被遗弃、空置C.增加生态绿化面积D.增加城市文化娱乐设施6.费城中心区人口萎缩的原因可能是()A.工业污染严重B.市中心去工业化C.重化工业发展D.快速交通发展7.下列对城市空地的利用措施,合理的是()A.细分城市空地B.全面取消城市空地C.见缝插针地发展商业D.鼓励土地整合置换5.B 6.B7.D[第5题,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情况,使得城区人口外迁,大量土地和建筑物被遗弃、空置,因而出现城市空地增加的情况,B对。

第6题,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众多城市化问题的出现,使得人口、产业外迁,导致城市中心人口减少,即市中心去工业化。

第7题,被细分的空地会因为难以满足用地规模需求而被遗弃,A错;全面取消城市空地不现实,B错;不是所有的城市空地都适合发展商业,C错。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2](2019·江苏高考)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❶。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维流程](1)B(2)C1.城市化的影响分析要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具体答题模板如下:(1)有利影响(1)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扩大绿地面积;(4)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

3.建设生态型城市的主要措施(1)增加城市绿地面积;(2)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3)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4)使用清洁能源;(5)分散城市职能;(6)水资源的循环利用;(7)发展生态建筑。

命题视角一分析城市发展中的特殊现象,考查城市化问题“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在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

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

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区的“亲嘴楼”。

据此完成1~3题。

1.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增加B.用地紧张C.环境恶化D.交通拥堵2.“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③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④位于城市化地区,影响市容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1.B 2.D 3.A[第1题,根据材料“亲嘴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紧缺。

第2题,“亲嘴楼”与房屋建筑质量无关,①错误;住房紧缺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楼房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②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亲嘴楼”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地区,而不是城市化地区,④错误。

第3题,城市住房紧缺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城市规划不合理,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

]命题视角二聚焦城市建设中的新尝试,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