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下健三代代木体育馆详细介绍共18页

合集下载

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解读

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解读

代代木体育馆建筑解读代代木体育馆位于东京都新宿区代代木公园内,是一座多功能体育馆。

建筑于1964年完工,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馆之一,作为体操比赛场馆使用。

此后,它还曾用于初次世山含脯隆、1986年FIBA世界篮球锦标赛、1991年女子排球世锦赛以及1993年世界柔道锦标赛等多项国际性赛事。

代代木体育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日本神社的设计风格,被称为“神殿体育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建筑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能够容纳13,000名观众。

代代木体育馆由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丹下健三还开创了“超现实主义建筑”的概念,他的设计风格被称为重构主义。

代代木体育馆的外观与传统神社风格类似,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日本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如木材、钢材和混凝土等。

建筑的檐口和吊顶采用了木质结构,既能起到美观的效果,又有很好的隔热和保温作用。

代代木体育馆的建筑结构非常稳定,它采用了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极高的抗震和抗风能力,非常适合于体育场馆使用。

代代木体育馆的内部设计非常简洁大气,空间感非常宽敞,观众席和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这也是比赛观赏性很强的原因之一。

体育场地座落在第二层,首层则是大厅、办公室和储物间等功能区域。

所有观众席都安装着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除了作为体育场馆使用外,代代木体育馆还可以用作演唱会场馆、展览馆等多功能场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体育馆在2012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引入了最新的LED照明和音响技术,以满足更高的音响和照明效果需求。

总的来说,代代木体育馆不仅作为一座体育场馆,还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它融合了传统日本建筑和现代建筑技术,为东京的城市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代代木体育馆是位于日本东京都渋谷区的一座体育馆,是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这座体育馆于1964年建成,是第18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此后,它也成为了日本许多大型体育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馆。

代代木体育馆的建筑风格富有特色,外墙是由铝制网格型板材制成,形成了独特的棱角分明的外观。

在室内,这座巨型建筑也有着宏伟的设计,可以容纳超过10,000人的观众。

代代木体育馆的设计师是著名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坂茂。

他的设计思想着重于使用自然材料和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作为东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代代木体育馆将举办许多重要比赛,如体操、柔道、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

此外,还将举办许多音乐和文化活动,如演唱会、歌剧、舞蹈和展览等。

代代木体育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它是体操、跆拳道、柔道和空手道比赛的主要场馆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秀的设计,它成为了其中最受欢迎的场馆之一。

在2013年时,代代木体育馆经过了大规模的翻新,以满足当前的标准和需求。

翻新工程包括对座位、场地、音响系统和观众通道的升级和更新,以及改良空调系统和节能设施等。

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外,代代木体育馆还举办了许多其他大型赛事。

例如,它是 1998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主场馆,也是 2004年空手道世界杯的主场馆。

在代代木体育馆举办的文化活动包括大型音乐会、展览、芭蕾舞和歌剧等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顶级国际艺术家和文化团体。

代代木体育馆还经常举办跨国企业展览和国际大型会议,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专业人士。

总体来说,代代木体育馆是东京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和体育场馆。

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奥会的主场馆之一,也是许多文化活动和大型会议的举办地。

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宏伟的设计和现代化的设施,使它成为了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知名的场馆之一。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一.前言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

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二.丹下的生平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丹下健三强调建筑的人性,他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丹下健三一生获奖无数,1980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1987年,普利策建筑奖1987年他获得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

三.丹下的创作生涯因为具备与生俱来的天才、充沛的活力以及足够长的职业生涯,一个人可以从一个新世界的闯入者演化成为代表者,这是丹下健三快乐的人生经历。

在他的实践经历中,他是建筑学方面的一位理论创新家,也是一位具有激情的教师。

在他手下学习的建筑师包括鼎鼎有名的稹文彦、矶崎新等人。

丹下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体育馆被描述为20世纪最漂亮的结构物之一。

这个设计使丹下成为日本建筑国际化的领路人。

丹下的创作生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50年代,丹下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

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代代木体育馆介绍

代代木体育馆介绍

代代木体育馆简介
• 体育馆总面积9.1公顷,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由 一个主馆(游泳馆)和一个附馆(篮球馆)及办 公与辅助设施组成 。 • 第一体育馆建筑面积25396㎡, 15000座席,容积 16万m3,其跨度126m×120m。 • 第二体育馆直径70米的圆,建筑面积5591 ㎡,可 以容纳4000名观众。附属建筑面积3217 ㎡。
4/15/2015
谢谢观赏!
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个斜坡的 交界处,丹下把两个承重钢索 分开,以使减轻钢索的荷载, 减少钢索的拉力,固定在两根 钢索上的弯形金属横梁,焊接 在房顶的钢板上。
第一体育馆中间断开部位可以 作为自然采光带,非常巧妙。 百页窗作为外界面,变直射的 自然光为散射光。
第二体育支撑柱的顶部是采 光口,自然光由此口漫射而入, 随着馆内的顶棚螺旋般地渐渐 地明亮起来。
4/15/2015
第二体育馆
小体育馆用一根拉紧的钢索绕着一根桅杆, 再把钢拱架固定在钢索上用来支撑 ,整个 房就像是一个人在用力的拽起一个圆环。背 索没有直接连到主塔上,而是从后面绕出来, 在主塔身前绕了一圈之后连到了塔尖上。传 力路径没有大的变化,但建筑效果生动了起
代代木体育馆
丹下健三简介
•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2005 年3月22日),日本建筑师。 1987年第9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强调建 筑的人性化 。 • 代表作:广岛原子弹和平中心、 赤坂王子酒店新馆、富士电视台 • “建筑师还应该蕴含直指人心的 力量,这一时代的创造力就是将 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4/15/2015
悬索形式:劲性索
• 劲性索:是以具有一定抗弯和抗压刚度的曲线形实腹或空 腹构件来替代柔性索的悬挂结构。 • 优点:1) 由于构件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因而其抵抗局部 荷载下机构性位移的能力大大增强。 • 2) 无需施加预张力,施工方便。 • 3) 可就地取材,降低材料造价。

东京代代木体育馆

东京代代木体育馆

单曲面单层悬索结构
双曲面单层悬索结构
单曲面双层悬索结构
双曲面双层悬索结构
双曲面交叉索网结构
丹下认为:“虽然建筑形态,空间及外观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概况分析 :
体育馆总面积 9.1公顷,南 北有近6米的 高差,由一个 主馆(游泳馆) 和一个附馆 (篮球馆)及 办公与辅助设 施组成 。
第一体育馆 两片新月形的靠悬索支撑, 中间沿用了日本民族中的吊 桥撑起了整个建筑,非常的 柔性,流动。
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大斜坡的交界处,丹下健三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 以便减轻钢索的负荷,减少钢架的拉力,而室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 房顶形成一个圆形,就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块布。
第二体育馆
总的来说它就像一个人在用力 的拽起一个圆环。绳索没有直 接连到主塔上,而是从后面绕 出来,在主塔前绕了一圈之后 连到塔尖上。传力路径没有大 的变化,但建筑效果却突然生 动起来。
丹下健三:建筑应该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外形的几何解析:
这一个由瞬间的海浪漩涡而引发灵感的 设计,其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 视觉冲击。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 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 大型内部空间。
海浪和螺旋的设计不仅来自于美观, 更来自于大自然,与自然很好的 结合在一起,遇到强烈的狂风可以顺 着其螺旋装的线条吹走,而暴雨可以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 顺着螺旋状的线条流下
东京代代木国立体育馆
————世界首创的柔性悬索结构
设计者:丹下健三 结构师:川口卫
悬索结构基本形式
稳定索 柱, 支撑杆 吊杆 承重索 固定索, 拉索 地锚, 固定锚 基础
悬索结构的形式
• 分类: • 按屋面几何形式的不同:单曲面、双曲面 • 按拉索布置方式的不同:单层悬索体系、双层悬 索体系、交叉索网体系(鞍形索网体系)。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建筑师:丹下健三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代代木体育馆是上世纪60年代建筑技术进步的象征,柔性设计当时被视为最复杂的设计,复杂在于大跨度、大空间,让场馆及其他设施都被统一在了这个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之下,它脱离了当时勒·柯布西耶推崇的柱式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

外壳分析: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

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薄,但非常耐压。

模仿它们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早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

代代木体育馆像一只巨大的海螺,外观曲线流畅,轻快,形象动人。

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像个大蜗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中间的空地形成中心广场。

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系起来,贵宾和管理人员入口在步道的下面。

观众人流和车流也巧妙地分开了。

立面形式分析1.体型组合有两种处理方式,而代代木体育馆是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到一个完整体型中去。

这类建筑的特点是明显的主从关系和组合关系,造型统一,简洁,轮廓分明,给人以明显和强烈的印象。

2.相似体型的重复的第一体育馆的立面与平面悬挂在两个塔柱上的两条中央悬索及分列两侧的两片鞍形索网是屋盖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耸的塔柱、下垂的主悬索和流畅的两片鞍形曲面组成了雄伟别致的建筑物。

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大斜坡的交界处,他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以便减轻钢索的负荷,减少钢架的拉力,而室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

丹下健三代代木体育馆详细介绍

丹下健三代代木体育馆详细介绍
屋面曲线。
结构分析
• 屋面结构分析:
长轴方向有两根相距126m。 高40.4m的钢筋混凝土桅杆柱, 两根各由37根外径330mm的钢 缆组成的主索支撑于两根桅杆之 上。次索沿短轴方向布置,穿过 主索与外围的钢筋混凝土支座环 连接。索网上部用焊接起来的 4.5mm厚的钢板覆盖,内表面用 石棉板保护。
项目概况
• 第一体育馆(游泳馆) • 建筑面积:25396平方米
长边240米 短边120米 • 建筑高度:最高处40.4米
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 • 建筑层数:地上两层 地下两层 • 座位数量:15000个 • 混响时间:控场3s 满场1.9s
项目概况
• 第二体育馆(球类馆) • 建筑面积:5591平方米
圆形平面 直径70米 • 建筑高度:最高处35.8米 • 建筑层数:地上一层 地下一层 • 座位数量:4000个
项目概况
•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 屋面防水:经2006年整修后应
该为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混合 模式。(资料不详)
项目概况
• 天窗形式 • 第一体育馆:斜坡式天窗
•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 屋面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两个塔柱上的两条中央
悬索及分列两侧的两片鞍形索网 • 跨度:为126*120m
结构分析
• 屋面结构形成过程: 1.首先,是一个类似悬索桥的系统,它是吊起整个巨大屋面的主要构建 2.然后,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刚性环被从主缆上伸出的众
多钢缆吊离地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倾角,整个体育馆的基本形态就是这样。 3.另外,在众多吊索的中央可能增加了一道圈梁,以制造出现在这样的
两道悬索形成一个脊,脊的两侧 为采光用的天窗,在室内形成两道 光带,符合整个建筑的形体及氛围。 • 第二体育馆:锥形天窗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丹下健三之代代木体育馆浅析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

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的建筑界,改变了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的建筑师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

世界大师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是日本建筑体系之父。

1.丹下健三Kenzo Tange简介:1.1生平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1941年,前川国南建筑事务所,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由此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2-1979年,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于东京大学执教, 1986年,担任日本建筑家协会会长,2005年3月22日逝世,终年91岁。

1.2主要著作一览:《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闻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英文版);《日本列岛的未来》,1966年,讲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1966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1968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人类与建筑》,1970年,彰国社;《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21世纪的日本》,1971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1975年,世界文化社;《丹下健三 Studio》,1978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1986年东京规划——东京都临海城区与东京湾城区的设计构想》《从一支铅笔开始》,198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回忆录---15个月的时光》,1985年,新建筑社(英文版);《丹下健三》,2002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与藤森照信合著1.3、生平荣获奖项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
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 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 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 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 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 91岁。
现代建筑大师之旅 ———丹下健三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
小组成员: 陈牧卿 程靖 葛静婷 刘冠彤 苏李明洲
Page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丹下健三 简介
丹下健三(KenzoTange)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出生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
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 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出席国际现 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开始在国 际上崭露头角。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Page 2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著名设计师029--丹下健三(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

著名设计师029--丹下健三(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

丹下健三Kenzo Tange一、人物简介丹下健三,1913年生于大阪。

1935年他进入东京大学建筑系学习。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

毕业后进入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

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年-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6年在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任教。

1949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59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作建筑系客座教授。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1964年设计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87年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2005年3月22日,第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当日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91岁。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桢文彦(Fumihiko Maki,1993年得主),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 Isozaki)、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二、获奖情况丹下健三(1913—2005),日本著名建筑师,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丹下健三之代代木体育馆浅析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

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的建筑界,改变了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的建筑师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

世界大师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是日本建筑体系之父。

2.丹下健三的建筑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的20 世纪50 年代,他提出“功能典型化”概念,意在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

该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仓敷县厅舍等。

第二阶段60 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步入辉煌的时期。

在1960 年的东京规划中,他提出“都市轴”理论,对此后的城市设计影响深远;他也在大跨度建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以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最为著名;而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他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山梨县文化会馆、圣玛丽亚大教堂等。

第三阶段为1970 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

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等。

3.创作理念及原则丹下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4.经典作品——代代木体育馆分析1964 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 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世界着名建筑师之丹下健三

世界着名建筑师之丹下健三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第一体育馆为两个 相对错位的新月形, 第二体育馆为螺旋 形,两馆南北呼应 形成中心广场,其 主轴线与用地北面 的明治神宫的轴线 一致,主要入口位 于西北的原宿和南 面的涩谷。用地内 设置东西向宽敞的 人行步道将两馆联 系成一个统一的整 体。并将人流和车 流明确的区分开来, 贵宾和管理人员的 人口在步行道下面。
1967-1968年京都城市轴规划等。
东 京 规 划
广 岛 规 划
创作阶段
※ 著作
丹下健三还是一位著作家,主要著作有 《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 《桂----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年,造型社出版(日文版),1960年,
耶鲁大学出版社(英文版);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第二体育馆建筑面积 5591平面米,固定座席 3389名。在直径65米的 圆形平面只设一根高 35.8米的独立柱,主索 为直径40.6厘米的钢管 呈螺旋状,一端在柱顶, 另一端锚固在地面,主 索与看台外缘之间用钢 架向心布置。屋面为3.2 厘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
《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等
下篇
作品赏析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

结构与空间
• 这种悬索结构实现了大空间,大跨度的 可能,使室内场地不受柱网的干扰。
丹下创造出了一个 奇迹,在承受拉力最 大的两个斜坡的交界 处,他把两个承重钢 索分开,以使减轻钢 索的荷载,减少钢索 的拉力,而室内,却 没有一根支撑物。房 顶形成一个圆形,就 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 块布。 • 这种组合悬索结构, 不仅满足了建筑造型 的需求,也满足了建 筑功能的需求,它可 以通过适当提高场地 上方的净空高度,两 侧下垂的悬索屋面蒸 好与看台升起坡度一 致,可使所形成的内 部空间体积最小,利 用中央支承结构还可 以设置天窗满足室内 采光要求。
建筑结构与空立面形成屋脊,屋脊两侧面是采 光面:在馆内形成了一条美丽新颖的光带,于波纹荡漾, 泛着点点两馆的睡眠形成呼应,是整个体育馆的气氛更具 有活力,该光带每部空间的设计为:一百叶窗作为外界面, 变折射光,内部具有人工照明一满足馆内照明的需求。 第二体育馆的支撑结构主谓语一侧的观众席后的通道处, 由于支撑住的顶部是采光口,自然光由此口漫射而入,随 着馆内的顶棚自上而下逐渐螺旋般地逐渐逐渐的明亮起来, 光明柔和而飘逸,加强了螺丝选型悬索构件所构成线条的 顶棚所创造的向上的动势,运动员处于运动场上感到是一 种力量,一种奋力向上的力量,体现了高攀搏击、焕发活 力的体育精神。
建筑简介
•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 (1964年)建筑师:丹下健三。 •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 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 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 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 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 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 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外壳
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 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线均匀,质地 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 然很薄,但非常耐压。模仿他们壳体在外力作 用下,美丽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 特征,在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代代木体育馆 像是一只巨大的海螺,外观曲线流畅,轻巧, 形象动人。而且它靠这种大扭曲的屋面更使得 室内空间增加了动感,体现体育精神!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代代木体育馆,坐落在日本东京都内的代代木公园中,是一座著名的多功能体育场馆,由日本建筑师前川圣教设计。

建造于1964年,代代木体育馆曾经是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及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如今仍然是日本国内各项体育比赛以及演唱会等活动的热门场所。

代代木体育馆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日本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建筑外形独具特色,巨大的双曲面钢结构梁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一种流畅而宽敞的空间,内部观众席则被巧妙的悬挂在屋顶之下,极富科技感。

这种设计理念被称为“室内球场空间的第一篇典范”,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代代木体育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造,以适应现代多样化的比赛和表演需求。

2018年,代代木体育馆经过全面翻新,外部造型保持不变,但内部重新设计了座位和舞台布局,为今后更多元化的活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场地。

作为日本最著名的室内空间之一,代代木体育馆举办了许多知名的活动,包括滑冰、体操、下水道桥、足球和橄榄球等各种体育比赛,还举办了众多演唱会和艺术表演。

其中,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及1983年的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锦赛,都是代代木体育馆举办的历史性事件。

除了在体育和娱乐方面的贡献,代代木体育馆也是一座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奇迹。

如今,该体育馆独特的结构和设计成为了新一代建筑工程师的学习和研究对象。

代代木体育馆的精美设计和创新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成为了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家之一。

总之,代代木体育馆作为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从过去到现在都在展现着时代的变迁和创新的力量。

它不仅是一个体育场馆,更是一个代表着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文化象征。

它的影响力不止是在日本国内,更是在全球建筑界和体育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建筑有比较理性的形式, 现代建筑与日 本建筑相结合 为了避免建筑物内外空间 的单调,所以大立面上对应于内部功能而 采用了横长的窗,纵长的窗和格子窗,在 在唤起人们对江户时代以来东京传统形式 的回忆的同时也是要与世界先进城市东京 相适应的高度技术的表现。在这里建筑的 空间已经不单是一种建筑的盒子,而变成 表现人们心境的文化环境。 东京新都厅 舍方案就是朝着表现信息化社会方向前进 的一栋建筑。
高层部分四周有挑廊、廊子由富有韵律的小 桥支托,廊边有水平栏板 栏板与小梁处理得同日本古建筑五重塔相似, 被认为是具有浓厚日本风格的现代建筑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 国立综合体育馆
丹下健三对柯布西耶建筑风格的极度崇拜,让他对日本的现代建筑找到了一条道路,他认为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印度的昌迪加尔市的设计风格形式正是日本现代建筑所需要的。从这 里他发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他从这里吸取了精髓,设计了连柯布西耶都未曾用过大尺度的 魅力的数学曲线构成了代代木市内综合体育馆。这个建筑采用了悬索结构的大屋顶,巨大的 悬索结构屋顶采用两个错位新月形和螺旋形组成,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明显的日本传统建筑 的基本构思。与此同时,在设计技术上,他重视钢筋混凝土的表现性应用,建筑形式具有日 本神社的传统特征和日本造船业传统的审美细节,因此,这个建筑群一方面是国际性的,同 时又是民族性的,把两者如此完美的结合起来,丹下健三日本现代建筑史上开创了先河,奠 定了进一步发展的稳固基础。
建筑创作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为战后50年代,丹下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 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 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 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 “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 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 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 (1964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第三阶段 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 皇宫工程、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市规划(1976年)、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 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 以及大阪万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 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新宿公园塔(1994年)、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 东京'Dome' Hotel(‘穹隆’大酒店)(2000年)等。

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解读

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解读

代代木体育馆
1.代代木体育馆简介(设计师,坐落位置,建筑的背景,灵感来源,设计理念)
2.代代木体育馆的建筑形态分析
3.代代木体育馆功能区划分及功能区分析(每个功能区的功能是什么,这样划分的目的)一.代代木体育馆简介
1.设计师:丹下健三(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东京奥运场馆设计师,曾普利兹建筑奖,看重并主张建筑的人性化)
2.坐落位置:日本东京
3.建筑背景: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建造
4.灵感来源:瞬间的海浪旋涡
5.设计理念:彰显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展现日本新的建筑理念
6.概况分析:①占地面积:91公顷(主馆25396㎡、副馆5591㎡)
②主要分区:游泳馆(主馆)、篮球馆(副馆)
二、代代木体育馆建筑形态分析
1、主馆
①主馆形态演变
②主馆平面图
③主馆
2.副馆
①副馆形态演变
②副馆平面图
3.为什么选取海浪为主要设计元素?
①背景原因:20世纪60年代,建筑界新的思潮风起云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呼声风起云涌,当时的建筑界的情况就如同海浪一般,异常澎湃,朝夕瞬变。

②国情原因:作为一个临海国,大海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里面有它赖以生存的物产,所以日本人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③视觉原因:不管是主馆的尖锐海浪形还是副馆的旋涡形,都在视觉上给人极大的冲击感,其独特的造型更是让人记忆尤深。

4.在建筑中,哪些地方与仿生学相结合?
①如同海浪一般的建筑外形
②建筑顶部的悬索结构,灵感来源于蜘蛛网
5.顶面悬索结构分析
①主馆
②副馆
三、功能区分析。

建筑物上的数学之美

建筑物上的数学之美

建筑物上的数学之美数学是严谨的,建筑是人类通过运用数学等科学表达生命和美的产物。

它的美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是看清楚就没那么容易了。

今天,我们将通过设计大师的作品,看到建筑中的数学之美。

no.1 东京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丹下健三.1961-1964▲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外景东京国家代代木竞技场对体育馆的屋顶结构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弧形屋顶从建筑中轴线上的主钢索结构两侧平滑展开,兼顾了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和建筑造型的美感,同时保证了体育馆内部的中央采光条件。

这种处理营造了一种温和谦和的建筑外观,有效缓解了体育馆规模较大带来的压迫感和突兀感,与周围的代代木公园景观相处融洽。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室内向两侧展开的屋顶保证了场馆中央的采光条件▲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局部实景▲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原始立面图纸▲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局部结构分析轴侧图你可以看到中间作为主要悬挂结构的钢索和车顶弧形结构的分解图。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与周边环境no.2东京圣玛利亚主教坐堂丹下健三.1961-1964▲圣玛利亚主教座堂南侧立面这座教堂是天主教东京教区的大教堂。

因为最初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战争摧毁,肯兹葛覃重新设计了新教堂,并于1964年完成重建。

▲圣玛利亚主教座堂俯拍教堂平面呈现一个巨大的十字,符合主教堂的宗教寓意。

▲圣玛利亚主教座堂鸟瞰立面由八个双直纹面组成。

▲曲面上每个点都有两条平行于xz与yz平面的直线经过,所以叫做“双重”直纹曲面双直纹面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曲面造型方法。

由于这种曲面由上下两个不同面的直线控制,两端控制线上对应的两点用直线连接,便于施工中的具体建模和精度控制,可以得到纯大型曲面。

同时,在从顶部狭窄的十字形直线向底部向四面八方展开的控制线转化的过程中,室内获得了更为宽敞高耸的空间尺度,具有宗教神圣感的光影体验得到了精准的安排。

▲圣玛利亚主教座堂内部立面扭曲造成的开放式室内空间。

no.3旧金山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多人合作设计.1971▲旧金山圣母升天主教座堂正立面这是圣玛利亚主教堂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姐妹”,她们都以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为主要崇拜对象,拥有极其相似的十字平面和八片双曲面构成的白色主立面,和一样寥廓神圣的室内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