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课件5-5

合集下载

第5讲 三角函数、解三解形

第5讲 三角函数、解三解形
2
1 cos 2 2
2 1 与升幂公式: cos 2 2 cos ,1
1 cos 2 , 2
cos 2 2 sin 2 ).
10.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 sin x b cos x a
(其中 角所在的角限由a,b的 a 2 b 2 sin( x ) 符号确定, 角的值由 tan b 确定)在求最值、
5 36
线上) = +k (k∈Z). (3)终边与 终边关于x轴对称 =- +2k (k∈Z).
(4) 终边与 终边关于y轴对称= - +2k
(k∈Z).
(5) 终边与 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 + +2k (k∈Z). (6) 终边在x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k ,k∈Z; 终边 在y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k , k∈Z; 终边在 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2. 与
2
2
坐标向左( >0)或向右( <0)平移||个单位得
y=sin(x+ )的图象;②函数y=sin(x+ )图象的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
sin( x+ )的图象;③图象y=sin( x+ )图象 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得到函数 y=sin ( x+ )的图象;④函数y=Asin( x+ ) 图象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向上(k>0)或向下(k < 0) 平移|k|个单位得到y=Asin( x+ )+k的图象.要 特别注意,若由y=sin x得到y=sin( x+ )的图 象,则应向左或向右平移 y=sin x的图象?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指数函数》PPT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指数函数》PPT

第29页
求解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问题时,首先要熟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 等相关性质,其次要明确复合函数的构成,当涉及单调性问题时,要借助“同增异减”这一 性质分析判断.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30页
对点练 4(1)(2024·山东莱芜模拟)已知函数 f(x)=|-2x-x+15|,,xx≤>22,, 若函数 g(x)=f(x)-
解析:∵y=35x 是 R 上的减函数,∴35-13 >35-14 >350,即 a>b>1,又 c=32-34 <320 =1,∴c<b<a.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1页
4.(2024·四川成都模拟)若函数 f(x)=13-x2+4a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 a 的取值范 围为___-__∞__,__12_ _.
在(4,+∞)上单调递增.令12x≤4,得 x≥-2,令12x>4,得 x<-2, 代入外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得到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这才是复合函数的单调递增 区间. 而函数 t=12x 在 R 上单调递减,所以函数 y=122x-8·12x+17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 +∞).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所谓“底大图高”,反映指数函数的排列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8页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1)函数 y=a-x(a>0,且 a≠1)是 R 上的增函数.( ) (2)函数 y=ax(a>0,且 a≠1)与 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3)若 am>an,则 m>n.( ) (4)函数 y=ax 与 y=a-x(a>0,且 a≠1)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

人教课标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求和》复习课件

人教课标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求和》复习课件

∴bn=-34·23n-1。 ∴an2-1=-34·23n-1。 ∴an2=1-43·32n-1。 又 a1=12>0,an·an+1<0,
∴an=(-1)n-1
1-34·23n-1。
对应训练 3 已知数列{an}中,a1=1,an+1=52-a1n,bn=an-1 2(n∈ N*),则数列{bn}的通项公式 bn=____-__13_×__4_n-_1_-__32___。
【规律·方法】 利用恒等式 an=a1·aa21·aa32…aan-n1(an≠0)求通项公式的方 法称为累乘法。累乘法是求型如 an+1=g(n)an 的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基 本方法,其中 g(n)可求前 n 项积。
对应训练 2 设{an}是首项为 1 的正项数列,且(n+1)an2+1-nan2+ 1
考点二 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例 2】

a1=1,Sn=n+3 2an(n∈N*),则通项
nn+1 an=____2____。
【解析】 由题设知,a1=1。 当 n>1 时,an=Sn-Sn-1=n+3 2an-n+3 1an-1,∴aan-n 1=nn+-11。 ∴aan-n 1=nn+-11,…,aa34=35,aa23=24,aa12=3。 以上 n-1 个式子的等号两端分别相乘, 得到aan1=nn+2 1,又∵a1=1,∴an=nn+2 1。
数列 求和
学习目标
• 1.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2.掌握一般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知识梳理
• 一、公式法 • 1.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求和
•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__n_(__a_12+__a_n_)__ • =__n_a_1+__n_(__n_-2__1)d. (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高中数学5-5三角恒等变换5-5-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5-5三角恒等变换5-5-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半角公式
正弦 sinα2= ±
1-cos α 2
余弦 cosα2= ±
1+cos α 2
续表
正切 tan α2=±
1-cos 1+cos
αα,tanα2=1+sincoαs
= α
1-cos sin α
α
2.常见的三角恒等变换: (1)asin x+bcos x= a2+b2sin(x+φ)(ab≠0),其中 tan φ=ba,φ 所在象限由 a 和 b 的符号确定. (2)sin2x=1-c2os 2x,cos2x=1+c2os 2x,sin xcos x=12sin 2x.
α2,cos
α2,tan
α 2
的值;
1-sin (2)化简:
α-2c-os2αcossiαnα2+cosα2(-π<α<0).
[解] (1)∵sin α=-187,π<α<32π,∴cos α=-1157.
∵cos2α=1-2sin2α2=2cos2α2-1,又π2<α2<34π,
∴sin α2=
1-cos 2
(2)左边=2sinx2cosx2-2s2isni2nx2xc2ossinxx2cosx2+2sin2x2
=4sin22x2sicnosx2cx2o-s xsin2x2=2ssiinn2xx2=csionsx2x2=2s2incox2sc2ox2sx2=1+sincoxs x=右边.
[方法技巧] 三角恒等式证明的五种常用方法
4.和差化积公式:
(1)sin θ+sin φ=2sin
θ+φ 2 cos
θ-2 φ;
(2)sin θ-sin φ=2cos
θ+φ 2 sin
θ-2 φ;
(3)cos θ+cos φ=2cos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集合》ppt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集合》ppt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5页
解析:(1)方法一(列举法):A=…,-12,12,32,52,72,…, 列举法形象、直观.
B=…,-12,0,12,1,32,2,52,3,72,…. 显然 A B.
方法二(描述法):集合
A = xx=k+12,k∈Z

xx=2k+2 1,k∈Z
,B=
xx=2k,k∈Z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8页
对点练 1(1)已知集合 A={(x,y)|x2+y2≤3,x∈Z,y∈Z},则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9
B.8
C.5
D.4
(2)(2024·湖南长沙月考)如果集合 A={x|ax2+4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 a 的
值是( )
A.0
B.4
C.0 或 4
(2)解:①由 x2-8x+15=0, 得 x=3 或 x=5,∴A={3,5}. 若 a=15,由 ax-1=0,得15x-1=0,即 x=5. ∴B={5}.∴B A. ②∵A={3,5},又 B A, 故若 B=∅,则方程 ax-1=0 无解,有 a=0; 若 B≠∅,则 a≠0,由 ax-1=0,得 x=1a. ∴1a=3 或1a=5,即 a=13或 a=15. 故 C=0,13,15.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3页
集合间的关系问题的注意点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问题时,必须考虑是否存在空集的情况, 勤思考,多练习这一特殊情形. 否则易造成漏解. (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 集合的包含关系,转化为区间端点的大小关系,这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对端点值的取舍, 尤其注意区别开区间和闭区间. 例如:[-1,2)⊆(2a-3,a+2]⇒a2+a-2≥3<2-. 1, 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 图等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求得参数 后,可以把端点值代入进行验证,以免增解或漏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答:此船可以继续一直沿正北方向航行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 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o,灯塔B 在观察站C南偏东60o,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 少?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按角A分类)
A的范围
a,b关系
解的情况
A为钝角或直角
a>b a≤b
一解 无解
a<bsinA
无解
A为锐角
a=bsinA bsinA<a<b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思考 : 在ABC中, a x, b 2, A 450,若这个三角形有
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2_,_2____
正弦定理的推论: =2R (R为△ABC外接圆半径) (边换角)
(2)方位角:指北方向线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
所成的角叫方位角。
B 30°北
点A在北偏东60°,方位角60°.
A 60°
点B在北偏西30°,方位角330°. 西

点C在南偏西45°,方位角225°. C 点D在南偏东20°,方位角160°.
45°20° 南D
3.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坡面距离。

坡面距离
C ba
AB a=bsinA 一解
C b aa
C
C
b
a
a
b
A B2 B1 A
B
bsinA<a<b 两解
一解
A

高中数学ppt课件必修5

高中数学ppt课件必修5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
相等
如果两个集合A和B的元素完全 相同,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01
02
03
04
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 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交集
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 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补集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 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
23
06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2024/1/28
24
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的通项公式
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与项数之间关系的公式。
常见数列类型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常数列等。
2024/1/28
2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的性质
任意两项的差为常数;中项性质;前n项和公式等。
01
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事物的总体,称为集合。
集合的表示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列举法和描述法。
集合中的元素
03
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4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 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 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
集。
2024/1/28
真子集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 A不等于B,则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
02
余弦函数y=cosx的图像
也是一个以2π为周期的波动曲线,形状像波浪。在[0,π]区间内单调递
减,在[π,2π]区间内单调递增。
2024/1/28

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5.5数列求和及通项(苏教版·数学理)

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5.5数列求和及通项(苏教版·数学理)
第五节 数列求和及通项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三年4考 高考指数:★★★★★
内容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要求
A
B
C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与分组求和法 (1)公式法 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n a1 2 an_ n_ a1_ _ _ n_ _ n_ 2_ _ 1_ _ d_ _ .
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naa111,aqnqq1__a_1 _11__q_q_n ___q1.
(2)分组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 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
【即时应用】
(1) 1 1 2 21 4 38 1 1 02 1 1 0_ _ _ _ _ _. (2)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2n-1,则数列{an}的前n项和
答案:(1)12 (2)1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 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即时应用】
(1)数列 2 14,4 16,6 18, ,2n21 n2, 的前n项和为____.
(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an
1 , 若Sn=10,则 n n1
n=_________.
【解析】(1) 2n21 n21 2(21n2n12),
Sn
1 2
4
1 46
1 68
1 2n(2n
2)
1[( 1 1 ) ( 1 1 ) ( 1 1 )]
224 46
2n 2n 2
1 (1 1 ) 2 2 2n 2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等比数列》ppt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等比数列》ppt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3页
题型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典例 1(1)(2023·全国甲卷,理)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n}中,a1=1,Sn 为{an}的前 n 项和,
S5=5S3-4,则 S4=( )
A.7
B.9
C.15
D.30
(2)(2023·全国甲卷,文)记 Sn 为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8S6=7S3,则{an}的公 转化为基本量 a1,q 的方程.高考试题的设计也常以基本量的计算为主.
第26页
对点练 2(1)在等比数列{an}中,a1,a17 是方程 x2-14x+9=0 的两根,则a2aa916的值为 ()
A. 14
B.3
C.± 14
D.±3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已知 0<a1<1,其前 n 项之积为 Tn,且 T12=T6, 则 Tn 取得最小值时,n 的值是____9____.
率之比相等,且最后一个音的频率是最初那个音的 2 倍.设第二个音的频率为 f1,第八个
音的频率为 f2,则ff21等于(
)
A.11 26
B.8 2
12 C. 2
D.412 2
答案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8页
(2)在 1 和 2 之间插入 11 个数使包含 1 和 2 的这 13 个数依次成递增的等比数列,记插 入的 11 个数之和为 M,插入 11 个数后这 13 个数之和为 N,则依此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4页
解析:(1)a11+a12+…+a18=a1a+1aa8 8+aa2+2a7a7+a3a+3aa6 6+a4a+4aa5 5. 巧妙应用积的对称性,把两个条件代入求值,此法只适用于偶数项的情形.若奇数项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 解三角形1.1.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1章 解三角形1.1.2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问题3] 你会利用向量求边AC吗? [提示] 会.|B→A|=3,|B→C|=2,〈B→A,B→C〉=60°. A→C2=(B→C-B→A)2 =B→C2-2B→C·B→A+B→A2 =22-2×2×3×cos 60°+32 =7. ∴|A→C|= 7,即边AC为 7.
数学 必修5
1.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步骤: (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余―弦――定→理 另一边 余―正 弦―弦 定――定 理―理 推→论 另两角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2.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注意事项: (1)余弦定理的每个等式中包含四个不同的量,它们分别是 三角形的三边和一个角,要充分利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 (2)已知三边及一角求另两角时,可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也 可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解运算较复杂, 但较直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比较方便,但需注意角的范围, 这时可结合“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法则或图形帮助判 断,尽可能减少出错的机会.
6- 2
2,
故A=60°时,C=75°,c=
6+ 2
2或A=120°时,
C=15°,c=
6- 2
2 .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解三角形的方法及注意 事项
(1)解三角形时往往同时用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此时要 根据题目条件优先选择使用哪个定理.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 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5章 数列 5.1 数列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5章 数列 5.1 数列的概念
知的n用n-1代替,两式作差,转化为项之间的关系再求解;若求和,则直接利
用an=Sn-Sn-1(n≥2,n∈N*)将已知转化为和之间的关系再求解.
对点训练2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2n+2,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 = 1,
an= 2-3, ≥ 2.
当n=1时,a1=S1=1;
解析法
列出表格来表示数列{an}的第 n 项与序号 n 之间的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数列的图象是一系列横坐标为正整数的
孤立的点(n,an)
将数列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可用通项
公式或其他式子表示数列
5.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an与它的序号n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
1 021
2 042
2 042
A.-1 022
B.1 022
C.2 043
D.-2 043
由题意,记该数列为{an},显然,正负项间隔出现,偶数项为负;每项都是分数,分
子比分母小 1,分子是偶数构成的数列,即分子是 2n,所以分母是 2n+1,故该
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1)
,
2+1
2×1 021
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 = 1,
显然 S1=a1,而 Sn-1=a1+a2+…+an-1(n≥2),于是我们有 an= - , ≥ 2.
-1
【知识巩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所有数列的第n项都能使用通项公式表示.( × )
(2)数列{an}和集合{a1,a2,a3,…,an}是一回事.( × )

高中数学新课标一轮复习上册5-5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标一轮复习上册5-5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2)[答案] × [解析] 函数在自变量离散的地方不存在导 数,必然先把函数的定义域拓展到连续的实数区间才能求导.
(3)[答案] × [解析] 经过 5 次分裂后的细胞总数应为 32.
基础回扣·思维辨析 试题调研·考点突破 好题演练·智能提升
课时提升演练
一轮复习 ·新课标数学 ·理(上册)
(4)[答案] √ [解析] 在横坐标依次成等比数列的条件 下,由 yn+1-yn=lgxn+1-lg xn=lg xxn+n 1.而设横坐标构成的等比数 列的公比为 q,即xxn+n 1=q.∴yn+1-yn=lg q 为常数(n∈N*).因此 {yn}为等差数列.
课时提升演练
一轮复习 ·新课标数学 ·理(上册)
命题规律透视
随着新课标高考的推进,数列在高考中的位置逐步前移,考查的 难度也逐步降低,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个模型为重点.数 列多与函数、方程、三角、排列与组合等有关知识相结合,进行 综合命题. 2013·江苏·解答题 2013·上海·解答题 2013·安徽·解答题 2013·课标全国Ⅰ·选择题
基础回扣·思维辨析 试题调研·考点突破 好题演练·智能提升
课时提升演练
一轮复习 ·新课标数学 ·理(上册)
[思路点拨] (1)根据函数思想,结合条件 an+1=f(an),a2= f(a1)源自a3=f(a2)可求得 a2,a3.
(2)利用综合分析法及 an+1=f(an)的关系对 an+1-an≥c 变 形.即为 f(an)-an≥c,再结合函数 f(x)的解析式去证明 f(x)≥x +c 即可.
基础回扣·思维辨析 试题调研·考点突破 好题演练·智能提升
课时提升演练
一轮复习 ·新课标数学 ·理(上册) 具体解题步骤用框图表示如下: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5章5-4-2第1课时周期性与奇偶性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5章5-4-2第1课时周期性与奇偶性课件
1234
3.你能归纳一下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对称性吗? [提示] 正弦函数为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余弦函数为偶 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 正弦曲线、余弦曲线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跟进训练] 3.(1)设函数f (x)(x∈R)满足f (-x)=f (x),f (x+2)=f (x),则函数y =f (x)的图象是( )
A
√B
C
D
B 由f (-x)=f (x),则f (x)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由f (x+2)=f (x),则f (x)的周期为2.故选B.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2)f (x)=|sin x|. [解] 法一(定义法):∵f (x)=|sin x|, ∴f (x+π)=|sin (x+π)|=|sin x|=f (x), ∴f (x)的最小正周期为π. 法二(图象法): 作出函数y=|sin x|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T=π.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第1课时 周期性与奇偶性
学 1.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地求出简单三角函数的周 习 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任 2.会根据之前所学结合函数的图象研究三角函数的奇偶性,能 务 正确判断一些三角函数的变式的奇偶性.(直观想象)
1.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3)y=|cos x|,x∈R. [解] y=|cos x|的图象如图(实线部分)所示.
由图象可知,y=|cos x|的周期为π.
反思领悟 1.判断函数奇偶性应把握好的两个方面: 一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二看f (x)与f (-x)的关系. 2.对于三角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有时可根据诱导公式先将函数式 化简后再判断. 提醒:研究函数性质应遵循“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高中数学(人教版)第5章导数和微积分求导法则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版)第5章导数和微积分求导法则课件
cos 2 x sin2 x 1 2 sec x. 2 2 cos x cos x
导数的四则运算
同理可得
1 2 ( cot x ) csc x. 2 sin x
1 cos x sin x (iii) (sec x ) 2 2 cos x cos x cos x
f ( x0 ) 1 . ( y0 ) (6)
证 设 Δx x x0 , Δy y y0 , 则 Δx ( y0+ Δy ) ( y0 ), Δy f ( x0Δx ) f ( x0 ) .
由假设, f 1 在点 x0 的某邻域内连续,
0
(4)
导数的四则运算
1 证 设 g( x ) ,则 f ( x ) u( x )g( x ). 对 g( x ), 有 v( x ) 1 1 v ( x0 Δ x ) v ( x0 ) g ( x0 Δ x ) g ( x 0 ) Δx Δx v ( x0 Δ x ) v ( x 0 ) 1 . Δx v ( x0 Δ x ) v ( x 0 ) 由于 v ( x ) 在点 x0 可导, v( x0 ) 0, 因此
1
反函数 的导数
π2) 上 (ii) y arctan x 是 x tan y 在 ( π 2,
的反函数,故
1 1 1 (arctan x ) 2 2 sec x 1 tan y (tan y )
1 2, 1 x x ( ,).
同理有
1 (arccot x ) , x ( , ). 2 1 x
sec x tan x.
同理可得
(csc x ) csc x cot x .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函数的图象》PPT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函数的图象》PPT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4页
理清教材 强基固本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5页
一 利用描点法作函数的图象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6页
二 利用图象变换法作函数的图象
1.平移变换
y=f(x)―a―a<>0―0,,―左右―移―移|―aa个|个―单―单位―位→y=f(x-a);
y=f(x)―b―b<>0―0,,―下上―移―移|―bb个|个―单―单位―位→y=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2页
题型
有关函数图象识别的多维研讨
维度 1 知式识图问题
典例 2(2024·天津模拟)函数 f(x)=xl2n+|x|2的图象大致为(
)
此类题目,主要通过解析式反映出的特殊信息,去伪存真,而非真的作图象.如:本
例为①偶函数;②特殊信息,f(2)>0. 仅从此两点即可判断各选项.
函数的零点、最值等信息也很重要.
第29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30页
对点练 3(2024·天津静海一中调研)已知函数 f(x)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f(x)的解析式 可能为( )
A.f(x)=14++12lcno|xs |x B.f(x)=x2ceo|xs| x C.f(x)=c2o+s xs·ilnn|xx| D.f(x)=x22++clno|sx|x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9页
5.函数 y=f(x)与 y=f(2a-x)的图象关于直线 x=a 对称. 6.函数 y=f(x)与 y=2b-f(-x)的图象关于点(0,b)对称. 7.函数 y=f(x)与 y=2b-f(2a-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 可以理解为用“2a-x”和“2b-y”替换 y=f(x)中的 x,y,得 2b-y=f(2a-x),从而 得 y=2b-f(2a-x).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弧度制》三角函数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弧度制》三角函数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就是1弧度的角
B
O
1rad
r
A
l =r
4.弧度的计算公式:|
l (弧度的绝对值等于弧长除以半径)
|
r
注意:α的正负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
一般地,我们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
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思考:半圆与整圆所对的圆心角是多少度?是多少弧度?
r
.
①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
3
3
3
- 5 [若 x =-5,则 x= -5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3
=- 5.]
栏目导航
合 作 探 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提 素 养
栏目导航
课件
6
(2)± 2 019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3)[-3,+∞)
[(1)27 的立方根是 3.
6
(2)因为 x =2 019,所以 x=± 2 019.
6
4
(3)要使 x+3有意义,则需要 x+3≥0,即 x≥-3.

高中数学必修5(必修五)全套课件(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5(必修五)全套课件(最新整理)
[提示] ∠C=90°,∠B=30°,a=2 3,b=2.
[问题 2] 试计算sina A,sinb B,sinc C的值,三者有何关系?
[提示]
a sin
A=
2 sin
630°=
4

b sin
B

sin230°=
4

c sin
C

sin490°=4,三者的值相等.
• 2.如图,△ABC为锐角三角形.作出BC边上的高AD.
• 答案: B
2.在△ABC中,下列式子与sina A的值相等的是( )
A.bc
B.ssiinn
B A
C.sinc C
D.sinc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c C,
所以sina A=sinc C,故选C.
答案: C
3.已知△ABC中,a= 2 ,b= 3 ,B=60°,那么角A等 于________.
2+ 4 2
6 =4(
3+1).
2
∴A=45°,b=4 6,c=4( 3+1).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已知△ABC中,a=2 3 ,b=6,A=30°,求B,C 及c.
• [思路点拨] 由题目已知条件,选用正弦定理 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然后求解其他边、角.
解析: (1)由正弦定理得sin C=c·sinb B=8sin430°=1.
∵30°<C<150°,∴C=90°,
从而A=180°-(B+C)=60°,
a= c2-b2=4 3.
(2)∵A+B+C=180°, ∴A=180°-(B+C) =180°-(75°+45°)=60°. 又∵sina A=sinb B, ∴a=bssiinn AB=2×ssiinn 6405°°= 6, 同理,c=ssiinn CBb=ssiinn 7455°°×2=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