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教育层次:高职层次、学制三年
课程代码:
课程教学时数:68
学分数:4.5
制订或修订执笔人:侯子平完成日期:2014年02月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第(2 )次修订
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有效期至:年月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工程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常用材料、常见机构和常用零件等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先导课程:机械制图、高中阶段课程
并行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
后续课程:各专业课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置依据是汽车后市场类各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和知识的要求。
专业典型工作岗位有各类汽车维修类技术员、营
销员、汽车零部件管理与销售从业人员、汽车保险从业人员、二手车评估师等各类技术人员。
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汽车中常见零件的种类及其材料、标准和技术性能要求,掌握汽车中常见机构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常用维修和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工作原理。
本课程改革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贴近工作实际,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服务于汽车后市场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汽车维修所需机械知识为切入点,提高学习兴趣。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汽车后市场各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学完机械学各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将一般机械学知识和汽车机械知识的融合,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机械零件的相关知识、常用机构的相关知识、常见液压系统的相关知识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所获得的主要核心知识,且以此为基础并参照汽车后市场所需知识,确定了课程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课程涉及了机械学各方面的的知识,知识面较广。
教学内容分为7大模块,每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遵循“管用、够用、适用”原则,既吸取了学科教学的优点,又考虑到汽车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及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按照精心讲授、精选习题、精选实验内容开展教学。
建议本课程在大一第二学期授课,总学时约70学时,总学分4.5学
分,教学过程中至少要安排6课时做实验。
2.课程目标
2.1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识读工程材料牌号,具有初步选用机械工程材料的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和仪表,具有一定的尺寸误差的检测
能力;
●能够正确查阅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
●能够正确识别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液压元件。
2.2知识目标
●掌握金属与合金、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掌握互换性、标准化、公差与配合、常用量具和测量方法的基本
知识;
●掌握零件的强度、刚度的基本概念;掌握零件失效形式的判定方
法;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维护方面
的知识。
●熟悉常见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液压系统维护方面的知识。
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的
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学习目标与内容设计
表1 模块与学习内容安排表
4.实施建议
4.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
4.1.1教材选用及编写
选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1)适用性:教材的选用是根据汽车后市场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选择教材用书和参考用书,并在此基础上配备了实验指导用书。
2)先进性:授课教材选取《汽车机械基础》,此教材是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规划教材,将传统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
程材料、机械零件、机械运动分析、机械制造、液压传动等机械学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汽车行业进行重构,着重解决了上述课程相对独立而产生的脱节与重复问题。
有条件的话,本课程应致力编写与汽车工程系专业课项目化教学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4.1.2参考资料的选用
1)《汽车机械基础》实训指导与报告书,
2)卢晓春主编.《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3)陈英年主编.《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4)朱秀琳主编.《汽车机械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1。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条件和环境
为保证学生顺利实施与完成项目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场地包括:多媒体教室、汽车各专业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
4.2.2 教学方法
1)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引导式,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2)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形象直观,用大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对生产和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和机构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上要将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完成一套与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配套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资料库。
4.3考核方式
由于本课程在互换性与尺寸测量、机械常用零件和机构、汽车常用传动装置这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点较多,设置期末考试环节,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内容侧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辅以过程考核(见表2),所谓过程考核是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辅以一些课堂实训项目,这些实训项目有些是实验,有些是实用计算或实用识读。
过程考核注重基本知识的运用,贯穿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考核。
建议:课程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内容见表2)×50%+期末闭卷笔试成绩×50%。
表2 过程考核项目及分值
注:以上的各项依照完成情况、个体态度给分,若没按照内容要求完成的、态度不端正的,适当扣分,直到该项扣完为止。
若发现抄袭,该项成绩直接扣为零分。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本课程内容已完成院级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开发。
此外,大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也已开发完成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教师和学生可登录相关网页进行课外学习和教学资料的补充。
4.5其它说明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定损与评估。
课时说明:教师可根据实际下发的教学任务课时对“表1 模块与学习内容安排表”中各学习内容分配的教学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建议课时变动量不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