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及分析
心理辅导优秀案例及分析引言: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解决情感问题和发展个人潜能的方法,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为了深入探讨心理辅导的有效性,本文将介绍两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案例一:自尊问题的青少年背景:小明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在学术表现上非常出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自卑、缺乏自信的问题。
目标:提高小明的自尊、增强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过程:心理咨询师采取了启发式和支持性的方法,通过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小明了解到自己独特而有价值,并鼓励他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来改善沟通技巧。
结果: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后,小明逐渐完善了自我认知,树立了更正面的自我形象,并主动与同学进行合作,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分析: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心理辅导在青少年自尊问题上的有效性。
心理咨询师通过启发式和支持性的方法,帮助小明重塑自我认知,并提供了积极的社交参与建议。
这种综合的干预策略不仅有助于解决他现存的问题,还能够培养他长期的心理韧性和人际交往技巧。
案例二:焦虑症患者背景:李女士是一位30岁的化学工程师,她在开始新工作后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症状,包括恐惧、失眠和身体紧张等。
目标:减轻李女士的焦虑症状,帮助她应对职场压力。
过程:心理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来引导李女士分析并改变她焦虑思维模式,并教授她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渐进肌肉放松来管理身体紧张感。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李女士逐渐掌握了应对焦虑的方法,并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好的表现。
她学会了识别负面思维,并用更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挑战和压力。
分析:该案例展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患者中的有效性。
通过CBT的技术,心理咨询师帮助李女士认识到焦虑思维对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并教授她实际可行的应对策略。
这种注重问题解决和工具赋能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自己情绪和心理过程的认知,从而促进其精神健康恢复。
结论:以上两个案例表明,心理辅导在处理不同类型问题时都十分成功。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1. 引言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尤其在学生中更为普遍。
自卑学生常常感到自己不如他人,缺乏自信心,并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本文将探讨一个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探究辅导师如何通过深度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摆脱自卑情绪,重建自信。
2. 评估自卑学生的现状为了更好地理解该学生的自卑情绪,辅导师首先进行了深度评估。
经过与学生的交谈和观察,辅导师了解到该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保持沉默,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缺乏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他经常质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成绩不自信,感到自己处于劣势地位。
3. 基于深度和广度的探讨辅导师意识到,要帮助这位学生克服自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辅导师从学生的家庭和社交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他是否受到了重视和支持,以及他是否经历过一些负面的体验。
辅导师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通过让学生回顾过去的成就和积极的经历,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辅导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社交活动,以提高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4.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辅导师在辅导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回顾,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自卑的原因和影响。
他从心理、社交和学业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自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辅导师还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将其视为提高和进步的机会。
5. 对自卑学生心理辅导的观点和理解在本案例中,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深度的了解和细致的指导。
辅导师应该以关爱和支持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辅导师还应该关注课堂和社交活动的参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辅导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取得进步和成功。
结论通过深度的支持和引导,辅导师可以帮助自卑学生重新建立自信,并摆脱自卑的困扰。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提供细致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通过此案例的呈现,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合理情绪疗法改变高中生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合理情绪疗法改变高中生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标题:以合理情绪疗法改变高中生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引言:自卑心理是许多高中生常常面临的一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帮助高中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自卑情绪,并为他们提供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利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高中生的自卑心理,以期对心理保健工作者和教育者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正文:案例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高中三年级学生,他长期面对着自卑的情绪问题。
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与他人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认为自己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
这种强烈的自卑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社交交往,使他越来越封闭和沉默。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和倾听在与小明的初次接触中,我意识到首先需要建立起对他的信任。
通过倾听他的抱怨和烦恼,我让他有了表达的渠道,同时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第二阶段:认识自己的自卑源泉我引导小明开始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自卑源泉。
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我帮助他发现他的自卑情绪与父母的高期望、同班同学的表现出色等因素有关。
这使得小明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入的第三阶段:辨识和扭转自卑思维我引导小明关注他自卑思维的具体内容,并与之进行辩证讨论。
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小明意识到了他对自己的过分挑剔和负面评价。
然后,我逐步帮助他扭转这种思维方式,鼓励他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尝试提高自我价值感。
第四阶段:制定实际行动计划我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份行动计划,以帮助他积极应对自卑情绪。
我们设置了一些目标,例如每天写下一些积极自我评价的话语,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等。
这些实际行动帮助他逐渐克服自卑,充实自己的生活。
第五阶段:跟踪和评估在疗程的后期,我与小明定期进行跟踪和评估。
我们一起检视他所采取的行动,并评估哪些行动对他的情绪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评估的结果,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更加符合他状况的目标,以实现进一步的改变。
自卑案例
案例简介:小王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大一男生,高中时他成绩优秀,初入大学,家境不太好的他却有些自卑,和同学舍友的关系也处理不好,觉得大家都不喜欢他,这让他郁郁寡欢。
找不到方向的他开始逃课,整日宅在宿舍里打游戏,性格也日渐孤僻。
临近期末,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习,甚至开始觉得读大学根本没有用。
原因分析:1. 小王认为同学都不喜欢自己,感到自卑,这是由于他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出现了矛盾,他不能坦诚接纳自己鼓励自己,并正确认识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盲目抬高别人看轻自己,导致了他的孤僻以及不合群。
2. 小王性格内向,不擅交际,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造成的。
家庭气氛和家庭教养方式会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子女的性格;同时大学生离开家庭,也会带来一些心理不适;此外小王家境不太好,这也容易导致他的腼腆。
3. 刚进入大学,来到新环境,小王难以适应。
首先是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环境变化的压力,当小王来到一个陌生新奇的新环境,学习独立生活,难免会有点无所适从;同时从一个“先进”地位的优等生变得默默无闻,这种地位落差也会增强小王的不适感。
4. 小王较少与人主动交流沟通,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
进入大学,面对来自各地,性格各异的同学们,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第一课,也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的重要一步。
小王因内向而不善交往,同时他又希望大家接纳他,这种交往的欲望与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便导致他更加痛苦。
5. 小王没有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没意识到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
他没有很好地调整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整日逃课放弃学习,却又惶恐考试成绩将不理想,于是产生困扰,乃至开始怀疑大学本身的意义。
6. 情绪郁闷时小王选择了逃避,在网游里寻求寄托。
当小王在现实世界里郁闷无依,便很容易在游戏上产生心理依赖,游戏人生也使得他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社会活动减少,自我评价降低,同时也导致他脱离群体,成绩下降。
解决方法:1. 小王应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完善自我意识,同时确立良好的自我认同,培养成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
案例:李某和小况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聚餐。
小况家境、工作都比李某好,每次吃饭都抢着付钱,李某竟认为小况是在故意炫富。
于是,心理失衡的他起了杀心。
因为贫困,李某从小就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境。
小况(化名),李某的大学同学兼好友。
每次一起吃饭,条件较好的小况总是抢着埋单。
谁能想到,李某会在意这件事,并由此心生嫉妒、心理失衡。
最终,李某残忍地杀害了小况,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1989年,李某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乡镇。
父母都是农民,靠务农维系一家四口的生计。
李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但他从小就很懂事,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
由于是家中长子,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为减轻家庭负担,李某的妹妹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和支付哥哥的学费。
长得一表人才,对人彬彬有礼的李某,因自尊心很强,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很少也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
小况也是1989年出生,和李某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是李某大学时最要好的同学。
小况的家在重庆市主城区,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读大学时,小况就经常请李某吃饭。
2010年6月,李某与小况大学毕业。
毕业后,李某在重庆市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
小况在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一份有正式编制的工作,薪资比李某要高一些。
第一次发工资,小况就打电话约李某吃饭。
在饭桌上,小况向李某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提到了自己的薪水和待遇。
李某则向小况抱怨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饭后,李某主动提出埋单,却被小况拦住了:“你不要跟我争,听同事说,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还要涨工资,这顿我请你。
”就这样,那回吃饭还是小况埋单,而且之后每次吃饭,他都抢着埋单。
小况的热情让李某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据李某后来交代,其实,他也想埋单,但总被小况拒绝。
而且每次吃饭时,小况都会讲自己最近工作如何、单位又发了什么福利。
“我一直自愧不如,看着自己工作一般、待遇一般,还租房住,就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备受关注。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常常面临各种困扰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两个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真实案例,探讨他们的问题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社交焦虑症小明,一个十六岁的高中生,一直以来都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他总是担心自己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会出糗,害怕别人的评价和嘲笑。
因此,他经常回避社交活动,选择独自呆在家里玩游戏或看电视剧。
这让他与同龄人的交往几乎为零。
小明的社交焦虑症主要起因于他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担心。
他认为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很重要,害怕受到拒绝和伤害。
此外,他过去可能有一些不愉快的社交经历,导致他对社交产生负面情绪。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社交焦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负面想法。
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负反馈解构,他可以逐渐培养自信和积极的社交态度。
2.逐渐暴露:引导小明逐步面对他的恐惧,逐渐参与社交活动。
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让他有机会实践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
3.心理支持:与家长和老师密切合作,为小明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在他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倾听他的困扰,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支持。
案例二:抑郁症小红,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最近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和兴趣缺乏。
她变得话少,并且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她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包括她以前热爱的活动和爱好。
她经常感到无助和自责,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
小红的抑郁症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生理原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等。
她可能受到了过度的期望和批评,导致她对自我价值产生负面的认知。
为了帮助小红摆脱抑郁症,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专业治疗: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个别或家庭治疗来解决小红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药物支持(如果需要的话)。
2.建立支持系统:与家长、老师和朋友分享小红的问题,让他们了解她的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3.积极参与兴趣:帮助小红重新找回她以前的兴趣和爱好。
阿Q人物形象分析自卑与自傲的心灵角力
阿Q人物形象分析自卑与自傲的心灵角力阿Q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充满自卑和自傲心理的典型案例。
通过阿Q的形象描述和心理描写,这部小说深入探讨了自卑与自傲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对阿Q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内心中自卑与自傲的心灵角力。
1. 自卑的心理表现阿Q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贫穷农民,他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产十分自卑。
在小说中,阿Q经常被人欺负和歧视,这使得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处于下风,被别人轻视和忽视。
比如,当他与其他人一起行动时,总是被排在最后面。
另外,阿Q还因为他的外貌缺陷而感到自卑。
他的面容丑陋,容易被他人嘲笑。
每当有人嘲笑或取笑他的时候,他就会更加自卑和沮丧。
2. 自傲的心理表现尽管阿Q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但他也有着一种与之相对的自傲心理。
他试图通过自嘲和嘲笑他人来掩饰自己的自卑感。
在小说中,阿Q常常使用自嘲的方式来面对别人的嘲笑,他乐于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众人。
另外,阿Q还通过剖析自己内心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自尊心。
在小说中,他常常试图通过与他人斗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他认为自己打败了别人时,他会充满自傲感,觉得自己是无敌的。
3. 自卑与自傲的心灵角力阿Q心灵中的自卑和自傲在整个小说中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冲突。
他不断试图通过自嘲和对他人的斗争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但这种自傲感并不能真正改变他自卑的实际状况。
阿Q的自卑感主要来自他的社会地位和贫穷,而他的自傲感则来自他对自己的幻想和自尊心的寄托。
然而,这种自傲感只是表面的,他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境遇。
当他失败或被别人打败时,他的自傲感往往会被击溃,重新陷入自卑中。
可以说,阿Q的自卑与自傲形成了一种永远的循环,他在这两种心理状态之间无休止地徘徊。
他时而假装坚强自嘲,时而表现出自卑和沮丧的情绪。
这种心灵上的角力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复杂和丰满。
结语通过对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心灵中自卑与自傲的心理角力。
案例分析题,分析女大学生极度自卑
案例分析题,分析女大学生极度自卑一、案例分析1、案例资料:王某,女,21岁,大二学生,很腼腆,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
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偶尔被老师提问,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一样。
下课经常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同学叫她去玩,有时她只是冲着同学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2、案例自述:王某是一个大二的男生。
她自述:念高中时,有个单一又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我和所有学子一样,都是奋勇拼搏,为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最终考上了大学。
我并不满意,因为是一所本三学校,想想自己原来成绩都是本一线的,居然滑落到本三线,而班上的同学三分之二都考了本二线。
我觉得高中三年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上了大学,我不想继续努力念书了,于是就开始混日子,每天过着浑水摸鱼的日子。
我封闭自己,虽说是一个男生,可是性格内向,相貌普通的我并不太愿意向别人吐露心声,所以和别的同学也很少交流,至今一个朋友也没有,可能班上的同学都很少注意到我的存在。
但其实我的心里也有很多苦恼,平凡而普通,我感到十分的自卑。
在班里我不是一个出众的学生,有的任课老师竟然叫不出我的名字。
我太平凡了,不,应该说我太不出色了。
虽然每天我也像其她同学一样上学、放学,可我总感到自己是在做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的陪读。
有朝一日她们都毕业了或者考上研究生了,我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
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周一到周五,有课,就拿着书本到教室找个后面几排的桌椅坐下,随意翻开书本,等待老师上课;若没课,就睡觉,睡醒了就吃饭。
我在想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现在的这种生活很消极也很乏味,我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我能怎样做呢?(一个多愁善感的男生)观察者分析:由于王某平常学习不够主动,加之大学生活本来就比较自由,王某就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学习成绩较之高中阶段差了很多,有好几门功课补考,这样就更加加重了她的自卑心理。
她把自己成绩差归咎于考上本三学校,要是考上重点大学,今天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
辅导员工作案例用爱暖心,去除自卑
工作案例:用爱暖心,去除自卑一、案例背景小李是一名大一新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小李一直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不善言辞,难以融入集体。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人群,小李的自卑心理愈发严重,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案例分析小李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评价过低:小李常常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忽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信心严重不足。
2. 社交障碍:小李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拘谨、不自在,甚至出现回避社交场合的情况。
3. 学习压力大:由于家庭期望和自身要求过高,小李在学习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一步加剧自卑情绪。
三、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李克服自卑心理,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倾听与理解:我经常与小李交流,耐心倾听他的心声,了解他的困惑和压力,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理解。
2. 鼓励与支持:我不断给予小李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升自信心。
3. 指导与协助:在学习方面,我给予小李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协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减轻学习压力。
4. 搭建平台:我组织班级活动和团队项目,让小李有更多机会与同学交流互动,锻炼社交能力。
5. 家校合作:我主动与小李的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和期望,共同关注和支持小李的成长。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自卑心理得到明显改善:1. 自信心增强:小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信心得到提升。
2. 社交能力提高:在团队活动和交流中,小李表现得更加自如和积极。
3. 学习成绩提升:通过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李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4. 心理状态改善:小李的自卑情绪得到缓解,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五、案例总结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于自卑等心理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同时,我们要以爱暖心,用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去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最终版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单位(大康学校)姓名(李妙利)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自己好像做什么事都比别人差”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不爱与人交往;睡眠不良:经常做梦。
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
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
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
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2岁,教师,大学本科文化,,汉族,无宗教信仰。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
家中排名老大,所以习惯操心。
老公的两地分居,孩子独自带,独立性较强。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精神状态较低迷。
5.社会功能:夫妻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 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个人陈述:近期晚上经常做梦,做什么事前,总想着自己会比别人差,以致于工作效率降低。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高职院校已成为了事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然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往往因排名不高而被社会所瞧不起。
面对这种现实,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个案描述晨阳是一位大专的学生,学习成绩总体不错。
但是,他的自卑心理非常强烈。
每次上课,他总是不敢发言,怕被别人笑话。
在与同学交流时,他总是显得话不多、心事重重。
即便是在自习室里,他也不敢开口询问其他同学。
分析对于晨阳这种自卑心理比较强的学生,首先要了解的是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般来说,自卑心理有多种原因,比如受到教育、家庭环境不良、学校文化氛围等等。
在高职院校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里,学生们普遍来自家庭不太优越的背景,也可能经常面对就业压力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自卑情绪。
在晨阳的案例中,他很可能无法自信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被贬低了。
他预设自己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出丑、出错等不良的情况。
害怕这些情况的出现,他就选择了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二元论思维,即“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而忽略了失败也能是成功的一步。
他也可能存在自我评价不够客观的问题,即看到别人的长处而对自己的短处过分放大,甚至是扭曲的。
解决方法对于这种自卑心理比较强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从对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开始。
首先,我们要引导他们通过交流、沟通,明确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表达意见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经过反复尝试,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观点被尊重、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帮助他人,这些都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体现,而不是自己想象的自己的问题。
其次,学生们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价活动或者其他一些形式来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自我印象。
从认识自己的长和短开始,逐步建立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准确的自我印象。
自卑心理案例报告分析
自卑心理案例报告分析引言:自卑心理在当今社会中存在广泛的现象,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案例,探讨自卑心理的成因、表现以及对个体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以帮助解决自卑心理问题,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一、案例背景描述小明,21岁,是一名大学生。
虽然他成绩优秀、家境优越,但他却一直感觉自己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常常担心自己的外貌和能力不足以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喜欢,经常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二、自卑心理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过分要求完美,对他的评价常常偏向批评和指责,缺乏关爱和支持。
这种家庭环境导致了小明对自己的否定和不自信。
2. 教育经历:在学校中,小明曾受到同学欺负和嘲笑,导致他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教育环境中的不良体验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
3. 社会影响:现代社会中,媒体和社交平台普遍强调外貌和成功,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
三、自卑心理表现研究1. 自我否定:小明总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产生负面评价,认为自己不够优秀。
2. 社交障碍:小明对与陌生人交流感到不安和紧张,常常回避社交场合。
3. 恐惧批评和拒绝:小明害怕被他人批评和拒绝,因此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也不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四、自卑心理对个体的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自卑心理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
2. 社交问题:自卑心理导致个体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圈子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学业和事业发展受阻:自卑心理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丧失了追求成功的动力,从而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发展。
五、自卑心理解决方法与建议1. 接受自己:个体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及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2. 培养自信: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挑战,逐渐积累成功的经验,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3. 寻求帮助:个体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参加自助小组等方式,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导言: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
自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因此,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对于帮助自卑学生摆脱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包括该学生的自卑表现、心理辅导过程及效果,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他经常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不敢与同学交流,并且在班级中处于被动地位。
同时,小明也缺乏自信,在考试中容易紧张失误。
小明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父母都在外打工,平时很少能够得到家长的关注和鼓励。
这些因素使得小明越来越沉浸在自卑情绪中无法自拔。
二、心理辅导过程1. 接触阶段在学校心理老师的引荐下,我与小明进行了接触。
在初次接触中,我采取了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询问他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小明一开始很紧张,但是在我的鼓励下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2. 评估阶段通过与小明的交流,我发现他对自己非常严苛,总是用别人来衡量自己的优劣。
同时,他也缺乏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因此,在评估阶段中,我采取了多种工具来全面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
首先,我使用了自尊量表来测量小明的自尊水平。
结果显示,小明的自尊水平较低。
然后,我使用情绪调节问卷来测量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
结果显示,小明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难。
3. 干预阶段在评估阶段结束后,我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并与小明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
首先,在认知方面,我帮助小明建立正确、积极的自我认知,并教授他如何通过积极思考、肯定性语言等方式来提高自尊水平。
同时,我也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他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学会面对挫折和压力。
其次,在行为方面,我鼓励小明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时,我也与班主任、家长等多方合作,营造一个支持小明的环境。
4. 结束阶段在干预阶段结束后,我与小明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自卑心理案例分析自卑心理是指个人在自我价值感、自尊心、自信心等方面存在弱化和负面影响的心理状态。
在社会生活中,自卑心理会给个人的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解决自卑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接下来,将就自卑心理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自卑心理的治疗和预防提出建议。
一、案例分析张女士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白领,从小就成绩优异,并且在职场上也非常出色。
然而,她总是感到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外表、能力和性格都有很强的不满意。
即便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她也无法摆脱自卑的情绪。
这种自卑心理给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自卑心理影响了她的职业生涯。
在面对一些工作汇报及讨论时,她总是感觉不够好,并容易紧张,从而影响到她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她在工作中表现不尽人意。
其次,自卑心理影响了她的外出社交。
张女士因为害怕被别人嘲笑而避免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就会表现出紧张甚至失态,使得她跟别人的交流不畅,从而较难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
最后,自卑恐惧心理还会引起身心不和谐的问题。
张女士经常出现失眠,打鼾等身体症状,也会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身体的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她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
二、自卑心理的治疗1. 认知重建自卑心理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负面评价,因此针对其认知方面的问题进行干预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通过认知重建的方式,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清晰地辨别哪些想法是不合理的,发现自己过分把注意力放在缺点上,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
通过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改变不合理自我评价、减少自罚性想法,增加自我肯定和自信心,从而减轻自卑情绪。
2. 实践治疗实践治疗关注的是行为方面,主要是通过实践来增强自我效能感。
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个人兴趣、意愿等选择自己想要开展的活动进行练习,如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积极参与工作等。
患者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增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抑制自卑情绪、提高自我形象和状态。
沟通从心开始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
【解决方案】
3、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小明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这有助于提升他的自我认同感,减轻自卑情绪。
【解决方案】
4、家庭支持:小明的家长需要他的成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 要尽可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为小明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沟通从心开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 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教 师和家长需要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 心。
【案例总结】
3、预防性:对于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小学生,应该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干 预,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将会得到更多 的。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方面的发展:
【未来展望】
1、早期发现:随着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早期发现 和干预将成为可能,有助于避免自卑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内容摘要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 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CBT强调认知在行为和情感中的作 用,认为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是由错误的认知和信念所导致的。在治疗过程中, CBT医生会与患者一起探讨这些错误的认知和信念,并引导他们用更健康和积极 的思维模式来替代它们。
2、学习资源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班会 的进行。此外,可以准备亲子活动用品,如游戏道具等。
三、设计思路
3、心理辅导环节:采用专业心理辅导师引导,设计有益于增强亲子关系的游 戏和互动环节,如“心有灵犀”、“真情告白”等。
初中生自卑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初中生自卑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简介:自卑心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或外貌感到不自信和自卑的一种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问题在初中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对他们的研究、交往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初中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案例来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研究成绩上总是处于班级的中下游,经常感到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
他在班级中较为内向,不太敢与同学们交流和参与集体活动。
小明经常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觉得自己不够漂亮,因此不敢展示自己。
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明可能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度的批评或重视成绩的压力,导致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自信。
2. 同伴关系:小明可能与同学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和支持,使他感到被排斥或不被接受,进而导致自卑心理。
3. 自身认知:小明可能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和价值,从而加深了自卑心理。
解决办法:1. 家庭关怀:家长应给予小明积极的认可和支持,鼓励他尝试新事物,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 情感支持:学校和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给予小明鼓励和认可,帮助他树立积极的自信心。
3. 培养自信:通过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 互助合作: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开展团队活动,促进小明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他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5. 调整认知:通过心理辅导或培训,帮助小明重新,关注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减少对自己的否定和负面思维。
结论:初中生自卑心理问题对其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家庭、学校和个体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自信心,更好地适应学习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
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
大学生自卑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可能源自多种因素,比如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社交关系等。
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卑心理的存在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深入探讨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和应对方法。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家庭中是独生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
从小学到高中,小明一直是班级里的尖子生,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然而,进入大学后,小明发现自己不再是班上的佼佼者,他的成绩开始下滑,面对新的学习压力,他感到自己越来越不自信。
在社交方面,小明也遇到了困难,他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敢和同学交流,甚至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有些内向和孤僻。
小明的案例反映了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一些典型表现。
首先,他在面对新的环境
和挑战时,产生了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这是自卑心理的一种表现。
其次,他在社交方面出现了问题,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害怕被别人看穿自己的不足。
这种社交焦虑也是自卑心理的常见表现之一。
针对大学生自卑心理,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应对方法。
首先,学生应该正确认识
自己,不要过分苛责自己的不足,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其次,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者自我调节来缓解自卑心理带来的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大学生自卑心理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
共同关注并给予帮助。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可以克服自卑心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人生的挑战。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___是我班的一位六年级女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笑。
她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总是低头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小,脸上涨红。
下课时,她总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发呆,不和同学玩。
甚至在节假日,她也不去外婆家玩,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
这种行为表明她可能有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
自卑和畏怯的心理在学生中很常见。
有些同学可能在小学五年级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但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和竞争勇气。
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在六年级研究和参加毕业会考时,这种心理可能会更加明显。
通过观察,我发现___长期受到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因素也可能是造成___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她的父母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研究辅导力不从心,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___的情况明显好转。
她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现在她不仅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而且积极参加班级和年级管理。
看到她身上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
辅导策略包括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克服自卑心理。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
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
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
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
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
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
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
读初三时有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意,求助者嫌其相貌丑陋而拒绝,并以此作为笑料在父母面前述说,遭到父母的责怪,认为不应嘲笑别人短处。
自此很少主动再与母亲交流,但有些话愿意跟父亲说。
觉得父亲虽为农民,但身材高大,脸相俊朗,而且善解人意,不轻易发火,还比较幽默。
求助者数次在姐姐跟前表示,将来嫁人就要嫁爸爸那样的男人。
为此曾遭到姐姐的讥讽,说求助者有恋父情结。
24岁那年,偶遇初中毕业、做司机的小学同学林某。
林某生性活泼,爱开玩笑。
求助者无意间发现,林某1.8米个头,有几分父亲的“遗传因子”。
两人相爱了,半年后结了婚。
好景不长,求助者生完孩子不久,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
规劝不成,继而发生争吵。
争吵中林某常将其打倒在地。
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仍愈演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在孩子3岁时,两人离了婚。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有一与其有类似离异经历的女友。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 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1.主述:离婚后,求助者摆脱了暴力阴影,但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
其一同样经历的要好女友,也持相同看法。
也因此求助者对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
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
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事情,并告诉了其他同事。
求助者知道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抬不起头来。
在持续的心里压力下,工作开始分心,脾气急躁,单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了看法。
她认为,领导和同事将她工作上的一些差错与她的离异问题作了因果联系,感觉呆不下去了,自感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离婚已有四年了”;“从小就认为离婚对女人来说是可耻的事”;“社会对于离过婚的女人,总是有偏见”;“我现在有点怕上班,怕他们问我离婚的事”;“有时觉得不要离婚好,有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庭,人家也不会说三道四了;但是想想那种难受的滋味,还是离了好”;“不想再结婚,形象太受影响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1.母亲诉述:有1个多月了,我女儿感到累,认为在现在的单位上班没劲,想换单位。
问她为什么,她也不愿说。
我也在想这情况是不是跟她离婚有关。
离婚后,孩子、房子都给了男方,她跟我们住在一起,在家总是唉声叹气的,说是命不好遭离婚。
以前她下班后喜欢到朋友那里去,但现在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总是看书听音乐,她那些朋友也都不来了。
人家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也不感兴趣。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婚姻上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小认为女人离异不光彩,是丢人的事情。
坦言只要没有暴力,即使没有感情,也愿意维持婚姻。
谈及前夫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
领导和同事过去对自己很友善,工作上有点小差错也不计较;自从他们知道自己离婚后,他们总是不给自己好眼色看,自己觉得在单位里成了“坏人”。
要好女友的同样经历和观点,加强了其对离异问题的负性评价。
只想离开目前的单位,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的同事,无泛化。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略焦虑,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胆小、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
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被同事知道离婚以后)发生的,内容只局限在公司,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
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
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
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离婚)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女人离婚不光彩);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婚后自我形象的不认可。
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离婚形象不好”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离异、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而具有同样经历的女友的感受,使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
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
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咨询收费:每次50元心理测验收费:SAS,SDS 20元/次; SCL-90 60元/次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任务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4)求助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