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体动力学介绍
动力学,柔性物体
柔性物体的产生根本是基于动力学中的粒子系统。
柔性物体的建立是存在于原始物体上面的。
例如我们要建立一个柔性物体,在建立的时候MAY A会以此物体作为原形,建立新的柔性物体。
(实际上是在原始物体的基础上复制,构造新的物体,然后给新物体连接上粒子系统,使其各个顶点和粒子系统连接)在创建柔性物体时候,后面的选项可以确定原始物体与柔体之间的关系。
(柔体和原始物体之间拥有目标或者其他关系,可以通过人为设置改变)柔性物体的根本是动力学中的粒子。
注意建立柔性物体时候后面各个选项的意思。
重点:目前存在的系统:布料系统,动力学中的刚体系统,粒子系统此3个系统之间在各自的范围内部是独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可以同时拥有三个系统。
利用粒子来创建由无到有的物体。
按照步骤建立给其创建柔性物体。
由于要让物体先消失,然后再出现。
所以对于柔性物体来说,我们需要先让此物体本人的粒子先消失然后再出现。
(先死亡再出生)所以进入该柔性物体的粒子属性结点,查看其属性。
注意里面的粒子生存周期属性,给其一个生存周期(这里需要注意,其粒子的生存周期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后面的效果。
这里我们设置1即1秒,后面在做其他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成5即5秒,观察一秒和5秒的不同)然后运行动画,我们会发现当动画演示到1秒的时候物体并没有消失,这是因为其粒子实际上在动画运行到1秒之后会消失(假设1秒为24真)。
当第25真的时候,粒子会重新出现。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改变下面粒子与柔性物体连接的属性。
Soft Body Attributes,中的,将与历史纪录相关不沟选。
再次播放动画,会发现碗消失后不会再次出现。
(这里为什么用不同的选向会有如此效果,原因待定。
)现在,碗已经消失了,这个时候我们把碗消失的状态定为初始状态。
现在屏幕上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通过大纲我们可以发现物体实际上是存在的。
而看不见就好比物体的隐藏与显示属性粒子这个时候的死亡就好比由于需要被隐藏了。
现在,我们再建立一个粒子发射器。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讲稿(theory)
多体动力学摘要采用笛卡尔绝对坐标通过动静法建立多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目录I 问题概述 (3)1. 多体系统仿真模型 (3)2. 静力学问题 (4)3. 运动学问题 (4)4. 动力学问题 (4)II 基本概念和公式 (4)5. 参照物 (4)6. 矢量 (5)6.1 矢量的定义及符号 (5)6.2 矢量的基本运算 (5)6.3 单位矢量的定义及符号 (6)6.4 零矢量的定义及符号 (6)6.5 平移规则 (6)7. 坐标系 (7)8. 矢量在坐标系内的表示 (8)9. 方向余弦矩阵 (10)10. 欧拉角 (13)11. 刚体的位置和姿态坐标 (15)12. 矢量在某参照物内对时间的导数 (16)13. 角速度 (17)14. 简单角速度 (17)15. 刚体上固定矢量在某参照物内对时间的导数 (18)16. 矢量在两参照物内对时间导数的关系 (20)17. 角速度叠加原理 (21)18. 角加速度 (22)19. 角速度与欧拉角对时间导数的关系 (23)20. 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5)21. 刚体上两固定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26)22. 相对刚体运动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7)23. 并矢 (28)24. 刚体惯性力向质心简化的主矢和主矩 (30)25. 约束 (33)25.1滑移铰 (34)25.2 旋转铰 (34)25.3 圆柱铰 (35)25.4 球铰 (36)25.5 平面铰 (36)25.6 固定铰 (37)25.7 点在线约束 (37)25.8 点在面约束 (38)25.9 姿态约束 (39)25.10 平行约束 (39)25.11垂直约束 (40)25.12 等速万向节 (41)25.13 虎克铰 (41)25.14 万向节 (42)25.15 关联约束 (43)26. 弹簧力的计算 (45)27. 阻尼力的计算 (46)III 问题求解 (47)28.Macpherson悬架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DAEs的建立 (47)29. DAEs的简单解法 (48)参考文献 (49)I 问题概述1. 多体系统仿真模型型:左面有5个物体: ● 下控制臂 ● 转向节 ● 轮毂 ● 上滑柱 ● 转向横拉杆 左面约束有7个:● 下控制臂与车身间的旋转铰 ● 下控制臂与转向节间的球铰 ● 转向节与轮毂间的旋转铰 ● 转向节与上滑柱间的滑移铰 ● 上滑柱与车身间的球铰● 转向节与转向横拉杆间的球铰● 转向横拉杆与转向齿条(这里固定于车身)间的虎克铰左面力有7个:● 转向节与上滑柱间的弹簧力 ● 转向节与上滑柱间的阻尼力 ● 五个物体的重力采用笛卡尔绝对坐标运用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和动静法可以建立Macpherson 悬架的多体系统数学模型(DAEs )。
柔体动力学介绍
柔体动力学介绍一、KED (Kineto-Elastodynamics )法KED 法,即运动弹性动力学,由美国学者Erdman 和Sandor 提出。
该方法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早期研究者仅把部件(一般是一个,如四杆机构的连杆)看作是柔性的,并且只考虑其一种变形(如杆件的弯曲变形),方程中也引入较多假设。
70年代初期,Erdman 和Sandor 将结构动力学中的有限元方法移植到机构分析中来,克服了模型过于简单的缺陷。
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机构弹性力学,学者张策对KED 法做了大量研究。
KED 法在分析机构的真实运动时,均假设:与采用刚性机构的运动分析法的到的机构名义运动的位移相比,由构件变形引起的弹性位移很小;这种弹性位移不会影响机构的名义运动。
依据上述假设,机构真实运动的位移可以看作是名义运动的位移和弹性位移的叠加。
名义运动可以用刚体机构运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求出,弹性位移则用弹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求出。
为了使所建模型较准确反应原机构系统的特性,现在普遍采用“子结构分析方法”,即把系统按结构划分为子结构单元,然后建立单元和子结构的运动方程,最后将单元和子结构的运动方程组合成系统的运动方程。
对于连续体的离散,有1)集中参数模型2)有限元模型两种建模方法。
以一个简单例子为例: 一般弹性动力学方程为:()()()()+=++=+-rr r rf f e v r rff f ff f e v fr rf f M y M y q q M y K y q q M y其中,第一个方程描述的是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方程,第二个方程描述的是机构的结构振动方程。
r y 表示机构广义刚体位移,f y 表示机构广义弹性位移,e q 表示机构所受外力,v q 表示机构的科氏力和离心力。
对于KED 方法,变形对刚体运动的影响忽略不计,因此,忽略耦合项,上述方程变为:()()()=+=+-rr r e rff f ff f e v fr rf f M y q M y K y q q M y从上式可以看出,由于KED 方法的假设,使方程得到很大的化简,提高了计算效率,此方法对于作大范围刚体运动,机构刚度大(即弹性变形小的系统)适用。
柔体动力学-瞬态分析
• 二分是自动时间步长算法的一部分.在二分时,求解器退回到前一步时间ti 的收敛解,采用更小的时间步长ti.
– 二分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求解非线性问题或者克服收敛困难的自动方法.
– 注意:二分会导致使用更多的求解时间,因为求解会退回到上一步收敛的解 ,然后采用更小的时间步长.因此,选择合适的初始和最大的施加步长可以减 小二分的次数.
– 刚性体是刚性的,没有计算应力、应变和相对变形,因此不需要网格; – 在内部处理中,刚性体是表示为位于惯性坐标系统中中心的点质量。
On the figure on the right, one can
see flexible bodies (meshed) and
rigid bodies (not meshed) in the
– 不同于刚体动力学分析,而是指定实际的自由度,而不是相对的自由度.
The animation on the right shows an assembly using cylindrical and revolute joints
Assembly shown here is from an Autodesk Inventor sample model
– 时间步长必须足够小才能正确地描述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 时间步长控制着动力学响应的准确性。因此建议首先进行一次模态分析;
– 时间步长同样控制着非线性系统的准确性和收敛行为。在Section C会有 Newton-Raphson 背景信息的相关阐述。
4-6
Workbench-Simulation Dynamics
Workbench-Simulation Dynamics
E. 零件指定
Training Manual
第九章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概要
o
0
x'
U4
o'
Xo
Yo
O
图9-3 随动坐标系
X
u T U Us .
(9-19)
式中 U U1 U6 为单元结点在整体坐标系下的位移向量; T 为方向变换矩阵;U s 为附加位移向量。
c s 0 T 0 0 0 s c 0 0 0 0 0 0 0 0 1 0 0 c 0 s 0 0 0 0 0 s c 0 0 0 0 0 0 1
K
T T T 1 1 T 1 2 T 1 0 0 T T s
(9-7)
(9-8)
由于坐标转换矩阵 T 不再是常数矩阵,方程(9-7)是一个 变系数非线性微分方程。系统方程的组建和求解非常困难。
9.2 基于多柔性系统动力学的平面梁单元运动方程:
2
9.3.1结点运动参数在整体与随动坐标系下的关系
如图9-3所示随动坐标系,图中XOY 为整体坐标系,
xoy 为随动坐标系,其初始时与单元局部坐标系x ' o' y ' 重合
由图9-3可得随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下结点位移的相互关系
Y
u6
U6
y
u3
U3
u5
u4
U5
x
y'
U2
X oo Yoo
U1Leabharlann u1u2 0 70 0 0 140 0 0 0 0 156 22L 0 0 36 54 13 L 2 2 0 22L 4L 0 13L 3L I 0 3L aL 420 70 0 0 140 0 0 30L 0 0 0 54 13L 0 156 22L 0 36 2 2 0 13L 3L 0 22L 4L 0 3 L
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
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与控制近二十年来,柔性多体系统多力学(the dynamics of the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多体系统正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诸如机器人、机构、链系、缆系、空间结构和生物动力学系统等实际系统的模型。
huston认为:“多体动力学是目前应用力学方面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如同任何发展中的领域一样,多体动力学正在扩展到许多子领域。
最活跃的一些子领域是:模拟、控制方程的表述法、计算机计算方法、图解表示法以及实际应用。
这些领域里的每一个都充满着研究机遇。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传统的机械、车辆、军械、机器人、航空以及航天工业现代化和高速化。
传统的机械装置通常比较粗重,且*作速度较慢,因此可以视为由刚体组成的系统。
而新一代的高速、轻型机械装置,要在负载/自重比很大,*作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实现准确的定位和运动,这是其部件的变形,特别是变形的动力学效应就不能不加以考虑了。
在学术和理论上也很有意义。
关于多柔体动力学方面已有不少优秀的综述性文章。
在多体系统动力学系统中,刚体部分:无论是建模、数值计算、模拟前人都已做得相当完善,并已形成了相应的软件。
但对柔性多体系统的研究才开始不久,并且柔性体完全不同于刚性体,出现了很多多刚体动力学中不呈遇到的问题,如: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研究,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程式化与计算效率的研究,大变形及大晃动的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程求解的stiff数值稳定性的研究,刚柔耦合高度非线性问题的研究,刚-弹-液-控制组合的复杂多体系统的运动稳定性理论研究,变拓扑结构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离散化与控制中的模态阶段的研究等等。
柔性多体动力学而且柔性多体动力学的发展又是与当代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使复杂多体动力学的仿真成为可能,特别是计算机的功能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柔性多体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多体动力学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发展,不然就不是现代力学,就不是现代化。
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
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与控制近二十年来,柔性多体系统多力学(the dynamics of the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多体系统正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诸如机器人、机构、链系、缆系、空间结构和生物动力学系统等实际系统的模型。
huston认为:“多体动力学是目前应用力学方面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如同任何发展中的领域一样,多体动力学正在扩展到许多子领域。
最活跃的一些子领域是:模拟、控制方程的表述法、计算机计算方法、图解表示法以及实际应用。
这些领域里的每一个都充满着研究机遇。
”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传统的机械、车辆、军械、机器人、航空以及航天工业现代化和高速化。
传统的机械装置通常比较粗重,且*作速度较慢,因此可以视为由刚体组成的系统。
而新一代的高速、轻型机械装置,要在负载/自重比很大,*作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实现准确的定位和运动,这是其部件的变形,特别是变形的动力学效应就不能不加以考虑了。
在学术和理论上也很有意义。
关于多柔体动力学方面已有不少优秀的综述性文章。
在多体系统动力学系统中,刚体部分:无论是建模、数值计算、模拟前人都已做得相当完善,并已形成了相应的软件。
但对柔性多体系统的研究才开始不久,并且柔性体完全不同于刚性体,出现了很多多刚体动力学中不呈遇到的问题,如: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研究,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程式化与计算效率的研究,大变形及大晃动的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程求解的stiff数值稳定性的研究,刚柔耦合高度非线性问题的研究,刚-弹-液-控制组合的复杂多体系统的运动稳定性理论研究,变拓扑结构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离散化与控制中的模态阶段的研究等等。
柔性多体动力学而且柔性多体动力学的发展又是与当代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使复杂多体动力学的仿真成为可能,特别是计算机的功能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柔性多体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多体动力学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发展,不然就不是现代力学,就不是现代化。
机械设计中的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引言: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相关领域的知识。
在机械设计中,动力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刚体系统,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机械系统的柔性也需要考虑进去。
因此,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相关研究。
一、柔性多体的特点柔性多体是指由刚性主体与柔性部件组成的机械系统。
柔性部件通常是由材料的弹性形变引起的。
与刚体相比,柔性多体具有以下特点:1. 自由度多:柔性多体通常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因为材料的形变会引起额外的自由度。
2. 非线性:由于材料形变引起的非线性行为,柔性多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也是非线性的。
3. 耦合性强:因为柔性部件与刚性主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柔性多体系统的运动受到刚体运动的影响,而刚体运动也受到柔性部件的反作用力的影响。
二、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目前,针对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 模态分析方法模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柔性多体的位移和速度表示为振型函数的线性组合,然后通过求解模态方程得到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模态形式。
模态分析方法适用于分析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和共振问题。
2.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复杂的柔性多体系统。
有限元法通过将系统离散成多个有限元,然后利用有限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求解系统的运动方程。
有限元法适用于求解大规模和复杂结构的柔性多体系统。
3. 边界元法边界元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适用于求解柔性多体动力学问题。
边界元法将系统的运动方程转化为边界上的积分方程,并利用边界上的位移和力来求解系统的运动响应。
4. 结构动力学方法结构动力学方法是一种应用于结构系统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求解大变形和非线性材料的柔性多体系统。
该方法将系统的运动方程转化为结构的变形和力的关系,然后利用结构动力学理论来求解系统的运动方程。
柔体动力学
• 求解模型。 在3.2GHz的电脑上,可能会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即可完成求解。
6 66-6
练习二:查看模态结果
培训手册
• 查看模型使用“Total Deformation”按钮,用户可 以使用“Timeline”视图处来查看模态振型的动画 。为了查看所有的模态振型结果,可以在 “Timeline”栏中左键选中所有模态振型,然后右 键,选中弹出栏中的“Create Mode Shape Results”,结构的每个模态将被自动建立在求解 结果中。
ANSYS Rigid and Flexible Dynamic Analysis
• 在新增加的“Chart”栏中,改变详细信息 面板中的 “Output Quantities >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min):为Omit” 。 注意绘制出的是y向变形和最大等效塑性 应变。 在仿真期间等效塑性应变增加持 续了大约 0.3 ms, 同时直到1.1ms,该 等效应变都保持了相对的恒定,于是等 效应变增加了更多,达到最大塑性应变 值2.6%。在这以后, “ball” 没有再跟 “plate” 接触,因此塑性应变没有太多的 变化。
11 66-11
练习二:柔体动力学求解
培训手册
• 点击“solve”图标开始求解,柔体动力学分析包括了大 变形,接触,以及塑性变形,因此增加它的非线性分 析的难度。 通过选择“Solution Information” 栏,在详细信息设置中 改变“Solution Output:”选项为”Force Convergence”, 来监视求解过程。 在主频为3.2 GHz的PC上,该分析大概会花30分钟。
ANSYS Rigid and Flexible Dynamic Analysis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仿真与性能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仿真与性能分析导言:机械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它关注如何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装置和系统,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
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动力学仿真和性能分析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仿真与性能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 动力学仿真技术动力学仿真是一种通过计算和模拟机械系统中各个部件受力与受力变化过程的技术。
通过动力学仿真,可以预测机械系统在真实工作条件下的运动和行为。
1. 刚体动力学仿真刚体动力学仿真主要研究刚体机构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在机械设计中,经常需要分析各种连杆、滑块、齿轮等刚体机构的运动行为。
通过动力学仿真,可以计算和模拟这些机构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比如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
2. 柔体动力学仿真柔体动力学仿真则更加复杂,它涉及到材料的变形和应力分析。
在机械设计中,有时需要考虑机械系统中的弹性变形和振动。
通过柔体动力学仿真,可以模拟这些变形过程,并计算得到相关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评估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二. 性能分析技术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性能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性能分析,可以评估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1. 动态性能分析动态性能分析是一种对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响应进行评估的技术。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经常需要了解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以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动态性能分析,可以获得系统的振动频率、阻尼比、共振等信息,从而为设计制定合理的参数和控制策略。
2. 疲劳和寿命分析疲劳和寿命分析是评估机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耐久性和寿命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机械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其耐久性和寿命,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通过疲劳和寿命分析,可以预测和评估机械系统在不同工况和使用时间下的疲劳状况,找出可能导致失效的部位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 动力学仿真与性能分析的应用动力学仿真和性能分析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设计、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器人技术等。
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一、引言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是描述机器人、航天器、汽车等复杂系统运动和变形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准确地模拟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在科学、工程和军事等领域,准确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运动行为对于设计和优化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二、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是由刚体和柔性体组成的,刚体用于描述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而柔性体则用于描述系统的弹性变形。
在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刚体动力学模型刚体动力学模型主要由刚体质量、质心位置、惯性矩阵和外力矩阵等参数组成。
通过牛顿-欧拉方程,可以求解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2. 柔性体动力学模型柔性体动力学模型主要由弹性变形方程、弹性势能和形变能等参数组成。
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可以求解柔性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
3. 位形坐标描述在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位形坐标描述模式。
常用的位形坐标描述模式有欧拉角、四元数和拉格朗日点坐标等。
三、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 刚体建模在刚体建模中,需要确定刚体的质心位置、惯性矩阵和外力矩阵等参数。
通过对刚体进行转动惯量测量、质心定位和精确测力等实验,可以得到准确的参数值。
2. 柔性体建模柔性体建模是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柔性体模型和参数,可以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弹性变形。
常用的柔性体模型包括弯曲梁模型、剪切梁模型和薄板模型等。
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试,可以获取柔性体的弹性参数和模态特性。
3. 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有限元方法是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常用方法,它通过将柔性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利用单元间的相对位移和应变关系,求解节点的位移和形变。
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在较高的精度下反应系统的运动和变形情况。
四、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1. 动力学仿真通过动力学仿真,可以模拟柔性多体系统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行为。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考虑部件柔性效应的多体系统称为多柔体系统。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主要研究部件的大范围刚体运动和部件本身的弹性形变互相耦合作用下的系统动力学响应。
它是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自然发展,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发展而产生的新学科。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在某种特定假设下可以退化为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问题,但其本质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耦合复杂问题。
对于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数值求解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其主要思想是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对柔性结构变形进行描述,通常使用有限段方法和模态综合法,在对位形的描述上又分为相对坐标方法和绝对坐标方法。
有限段方法仅适用于细长结构体,其本质是用柔性梁描述结构体的柔性效应,即将柔性结构体离散成有限段梁,每段梁之间用扭簧、线弹簧和阻尼器连接,建立梁段间相对角速率和体间相对(角)速度的广义速率的动力学方程。
模态综合法适合小变形大规模多体系统分析,其将柔性结构体等效成有限元模型节点的集合,将柔性结构体变形处理成模态振型的线性叠加。
同时,每个节点的线性局部运动近似看为振型和振型向量的线性叠加。
一、柔性体运动学描述假设某柔性体如图1所示,在柔性体上建立随体坐标系Oxyz。
图1 柔性体上节点P的位置则在全局坐标系中表示节点P的矢径的列阵为式中,u′o为物体变形时P点相对于o点位矢动坐标的列阵,为常数列阵;u′f为P点相对位移矢量在动坐标系中的列阵。
应用模态综合法,u′f可以表示为式中,Φ=[Φ1Φ2…ΦN]为模态向量矩阵;q f=[q f1q f2…q fN]为模态坐标。
将其代入可得对式(1.31)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得到P的速度和加速度表达式:二、多柔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本小节使用第一类Lagrange方程建立多柔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1.柔性体的动能柔性体的动能用广义速度表达为式中,ρ和V分别为柔性体密度还有体积;为柔性体上一点的绝对速度;为广义速度;M为质量(mass)矩阵,可以写成分块形式:2.柔性体的弹性势能柔性体的弹性势能可以由模态刚度矩阵表示:3.阻尼力阻尼力的大小和广义速度相关,通过损耗函数对广义速度的偏导数得到。
变速箱齿轮拍击柔体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变速箱齿轮拍击柔体动力学分析与优化为探究变速箱内齿轮在空载时的拍击历程,从而降低齿轮的拍击噪声,优化整车的NVH。
根据实际工况,在ADAMS软件中,建立变速箱齿轮的柔体动力学拍击模型,完成了发动机扭振与负载的模拟,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主从动齿轮在稳态时的角速度以及啮合力关系。
分析了齿轮在受到发动机扭振激励下的拍击过程。
通过频域分析可知,齿轮产生拍击是由于发动机的扭振频率及其倍频所产生。
对齿轮的转动惯量进行优化,同时优化齿轮的角加速度激励,降低了齿轮的拍击力,减小了拍击噪声。
标签:齿轮;柔体;ADAMS;动力学;拍击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整车NVH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由发动机扭振而产生的变速箱齿轮空载拍击噪声也愈发受到关注。
由于齿轮传动涉及到啮合刚度,齿侧间隙等多重非线性问题,难以利用公式进行准确表达。
本文利用ADAMS 建立变速箱齿轮系统的柔体动力学模型,模拟齿轮在受到发动机扭振激励下的拍击过程,在时域和频域下分析拍击形成的原因,并通过优化,提出降低齿轮拍击噪声的方法[1-2]。
1 齿轮拍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1 齿轮柔体模型的建立在ANSYS软件中根据模态叠加原理,建立某型号变速箱四挡齿轮的模态中性文件,具体的齿轮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材料参数如表2所示。
在ADAMS中,建立该齿轮的柔体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在齿轮体心刚性节点位置处设置旋转副;同时在齿轮间添加了柔体接触。
1.2 发动机扭振与负载的模拟变速箱内齿轮空载时产生拍击主要是由于发动机的扭振造成的[3]。
四缸发动机的转矩波动一般为输出转矩的十分之一左右,通过扭转减震器、飞轮、离合器,转速波动通常控制在转速的2%~5%。
在ADAMS中,首先模拟加速工况,设定为发动机在2秒内转速从1500上升到2000的工况。
添加转速驱动函数:4*step(time,0,1,2,1.33)*sin(step (time,0,18000d,2,24000d)*time)+step(time,0,9000d,2,12000d)。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研究柔性体运动的一种模型,主要是通过对刚性体和柔性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动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来预测柔性体的运动方式和变形。
在工业、生物学等领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介绍什么是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种研究柔性体和刚性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理论。
它将柔性体看作连续介质,刚性体看作刚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预测柔性体的运动方式和变形情况。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工业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分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仿生机器人的设计、机器人对人体运动的模拟等等。
二、基本原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柔性体和刚性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可以分为背离力、阻尼力和弹性力三种。
背离力是指当柔性体靠近刚性体时,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力而产生的力,它的量值与距离成反比。
阻尼力是指由于摩擦力而产生的力,它的量值与相对速度成正比。
弹性力是指当柔性体和刚性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性力,它的量值与相对位移成正比。
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中,我们通常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析刚体和柔性体的运动。
三、应用领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工业、生物学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1.机械工程在机械工程领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分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设计仿生机器人、模拟机器人对人体运动的模拟等等。
例如,我们可以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医疗机器人在手术操作中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机器人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模拟生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变形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动物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变形和骨骼的变形,以及运动对骨骼和关节的影响。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还可以用于解释生物体的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以及人工骨骼和肌肉系统的设计。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它以系统仿真的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将多柔体、多物理过程综合起来,使其能够根据环境条件,表现出复杂、随机的多物理运动模式。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几何表示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结构方式,即将多柔体系统的位置与角度以空间图形的方式表示;其二是动力学方式,以动态矢量的方式表示多柔体的空间运动轨迹状态。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模拟结果可以用于研究复杂体系中物体受力情况,界定柔性物体特有的运动模式,诊断多物理复杂体系中传动构件失效的原因及机理,改善实际工程中物体运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减少机械失效所带来的损失。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为多领域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其广泛的的应用范围包括机械制造、汽车、航空、机器人、船舶等领域。
总之,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是一种新科学,决定了发展多物理体系和工程设计的方向,扩大了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空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及实际应用价值。
故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将为加强实际工程中的可靠性、灵活性及可控性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高级布料模拟 Blender中的柔体动力学技巧
高级布料模拟:Blender中的柔体动力学技巧在Blender软件中,柔体动力学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模拟布料的物理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逼真地展现出布料的褶皱、流动和变形。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级的布料模拟技巧,帮助你在Blender中更好地处理布料的动画效果。
1. 空气阻力与布料质量调节在进行布料模拟之前,我们需要先调整一些参数来控制模拟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空气阻力。
可以通过调节空气阻力的数值来控制布料在空气中的行为,较大的值将使得布料受到更多的阻力,较小的值则会减小阻力,使得布料更加流动。
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布料的质量。
较大的质量值会使得布料更重,更难被外力推动,而较小的质量值则会使得布料更轻盈,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
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可以使布料的行为更加真实和可控。
2. 动力学碰撞与摩擦在布料模拟中,与其他物体的碰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将布料与其他物体设置为碰撞对象,并调整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模拟出更真实的碰撞效果。
对于布料与物体的碰撞,我们可以使用动力学碰撞界面来设置碰撞的类型,如布料与物体之间的弹性碰撞、摩擦碰撞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使布料与物体之间的交互更接近真实世界的物理行为。
3. 布料拘束和表面选顶在模拟布料时,我们经常会需要控制布料的某些部分不随模拟而变形。
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布料拘束来固定布料的某些顶点,使其不受模拟的影响。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控制布料表面某些区域的顶点,以模拟特定的形状或效果。
在Blender中,可以使用表面选顶功能来选择布料表面上的部分顶点,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4. 编辑模式下的顶点群组在进行布料模拟时,我们可能需要对布料的某些部分进行特殊处理,如使其更加柔软或更加僵硬。
为了实现这些效果,我们可以在编辑模式下创建顶点群组,并在动力学设置中调整对应的参数。
例如,可以选择布料表面的一部分顶点,将其添加到一个群组中,并调整该群组的柔体设置,使其拥有更柔软的特性。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引言在机械设计领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技术。
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运动行为。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仿真分析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一、动力学建模方法1.1 刚体动力学建模在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动力学建模方法之一是刚体动力学建模。
刚体动力学建模假设机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均为刚体,即不考虑变形和弯曲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建立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在外部力和力矩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2 柔体动力学建模与刚体动力学建模相对应的是柔体动力学建模。
柔体动力学建模考虑了机械系统中的弹性变形和挠度等因素的影响,更为精确地描述系统的运动行为。
通过建立柔体的弹性力学方程和振动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在动力作用下的振动模态和共振频率等关键参数。
二、仿真分析技术2.1 静力学仿真分析静力学仿真分析是机械设计中常用的仿真手段之一。
静力学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机械系统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包括受力分布、应力集中和变形情况等。
通过结构的有限元建模和加载条件的设定,可以定量地分析机械系统受力情况,并进行材料选型和结构优化。
2.2 动力学仿真分析与静力学仿真相对应的是动力学仿真分析。
动力学仿真分析考虑了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和动力响应,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系统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并设置初始条件和外部加载,可以模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行为,并预测其对外界扰动的响应。
三、案例分析:汽车悬挂系统仿真以汽车悬挂系统为例,探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汽车悬挂系统在行驶过程中承受着复杂的加载和振动,对悬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悬挂结构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针对汽车悬挂系统,可以利用柔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相应的振动方程,考虑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等关键部件的挠度和振动,分析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模态和频率响应。
ansys11.0柔体动力学分析
Copyright © 2007 SAS IP, Inc. Proprietary data. Unauthorized use, distribution, or duplication is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2/23/2007 © 2007 ANSY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2/23/2007 © 2007 ANSY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1.0 New Features ANSYS, Inc. Proprietary
Inventory #002382 1-6
ANSYS v11.0
Material Properties
Training Manual
ANSYS Release: 11.0
Published Date: February 23, 2007
Registered Trademarks:
ANSYS®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SAS IP Inc. All other product names mentioned in this manual are trademarks or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manufacturers.
2/23/2007 © 2007 ANSY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1.0 New Features ANSYS, Inc. Proprietary
Inventory #002382 1-7
ANSYS v11.0
Definition of Connectio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体动力学介绍一、KED (Kineto-Elastodynamics )法KED 法,即运动弹性动力学,由美国学者Erdman 和Sandor 提出。
该方法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早期研究者仅把部件(一般是一个,如四杆机构的连杆)看作是柔性的,并且只考虑其一种变形(如杆件的弯曲变形),方程中也引入较多假设。
70年代初期,Erdman 和Sandor 将结构动力学中的有限元方法移植到机构分析中来,克服了模型过于简单的缺陷。
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机构弹性力学,学者张策对KED 法做了大量研究。
KED 法在分析机构的真实运动时,均假设: 与采用刚性机构的运动分析法的到的机构名义运动的位移相比,由构件变形引起的弹性位移很小; 这种弹性位移不会影响机构的名义运动。
依据上述假设,机构真实运动的位移可以看作是名义运动的位移和弹性位移的叠加。
名义运动可以用刚体机构运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求出,弹性位移则用弹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求出。
为了使所建模型较准确反应原机构系统的特性,现在普遍采用“子结构分析方法”,即把系统按结构划分为子结构单元,然后建立单元和子结构的运动方程,最后将单元和子结构的运动方程组合成系统的运动方程。
对于连续体的离散,有1)集中参数模型2)有限元模型两种建模方法。
以一个简单例子为例:一般弹性动力学方程为:()()()()+=++=+-rr r rf f e v r rff f ff f e v fr rf f M y M y q q M y K y q q M y 其中,第一个方程描述的是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方程,第二个方程描述的是机构的结构振动方程。
表示机构广义刚体位移,表示机构广义弹性位移,r y f y 表示机构所受外力,表示机构的科氏力和离心力。
对于KED 方法,变形e q v q 对刚体运动的影响忽略不计,因此,忽略耦合项,上述方程变为:()()()=+=+-rr r e rff f ff f e v fr rf f M y q M y K y q q M y 从上式可以看出,由于KED 方法的假设,使方程得到很大的化简,提高了计算效率,此方法对于作大范围刚体运动,机构刚度大(即弹性变形小的系统)适用。
但随着轻质、高速运动、大尺寸机构的发展,KED 方法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不再令人满意。
在这些系统中,刚体运动和弹性变形的惯性耦合非常重要,在动力学分析中不能被忽略,因此,KED 方法在这些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中不再适用。
二、浮动坐标法(Floating Frame of Reference )浮动坐标法是目前进行计算机柔体动力学仿真时最广泛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在几种商用动力学分析软件中。
在浮动坐标法中,共使用两种坐标系来描述变形体的构型,一种是用来描述变形体连体坐标系的位置和方向,另一种是用来描述变形体相对于其连体坐标系的变形。
如下图所示:图一1)运动分析变形体上任意一点在全局坐标系中的位置为:P 123X X X \* MERGEFORMAT (1.1)()=++0f r R A u u 其中,为连体坐标系相对于全局坐标系的方向余弦A 123'''X X X 123X X X 矩阵。
为点在未变形时在连体坐标系中的位置, 为变形位移。
对于一0u P f u 个具体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连体坐标系是难点。
在多刚体动力学中,选取通过质心的主轴坐标系为跟随坐标系而使动力学方程中平移与转动惯性解耦。
柔体中各质点的位置时刻都在变换,其质心相对于其内部的质点也一直在不停地变化,因而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连体坐标系,选取不同的连体坐标意味着选取了不同的柔性体变形。
但研究表明这并不影响最终的位移分析结构。
系统广义坐标为。
其中,为描述变形体相对位置的笛卡尔坐标,[]=Tf qR θq R 为描述变形体方向的角度坐标,为变形体上任意点变形坐标,与变形位移θf q 的关系为,其中为型函数。
=ff u Sq S之后便可以对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对公式(1.3)求一次导数,便可得到任一点的运动速度:P \*[]=++=++=++⎡⎤⎢⎥==⎢⎥⎢⎥⎣⎦p f f ff f f r R Au Au R Au ASq RB θASq R I B AS θLqq MERGEFORMAT (1.2)其中,,为系统广义速度阵,为系1()()n θθ⎡⎤∂∂=⎢⎥∂∂⎣⎦B Au Au q L 数矩阵。
对1.4再求一次导数,可得到点的运动加速度:P \* MERGEFORMAT (1.3)=p r Lq+Lq 2)质量矩阵:(1)系统的动能为:\* 111222V V T dV dV ρρ===⎰⎰T T TT r r q L Lq q Mq MERGEFORMAT (1.4)(2)系统质量阵为\* MERGEFORMAT (1.5)12VdVρ=⎰T M L L 是一个非线性的对称矩阵。
变系数,随位形变化M 3)系统广义力利用虚功原理,求解弹性力和外力所产生的关于广义坐标的广义力q (1)系统广义弹性力\*[]s W δδδδ⎡⎤⎡⎤⎢⎥⎢⎥=-⎢⎥⎢⎥⎢⎥⎢⎥⎣⎦⎣⎦f ff f 000R R θq 000θ00K q MERGEFORMAT (1.6)(2)系统广义外力\* MERGEFORMATe W δδδδ⎡⎤⎢⎥⎡⎤=-⎣⎦⎢⎥⎢⎥⎣⎦T TT Rθf f R Q Q q θq (1.7)其中,和为关于移动和转动坐标的广义力。
TR Q TθQ 4)运动约束方程图二系统的约束方程可写为向量的形式:(1.10)(,)t =C q 0其中,为系统的广义坐标,为时间,TTT 12T[]n =qqqq t 为独立的约束方程。
例如,如图二所示,如果点T 12[]n C C C =C 和点相连,则有i P j P \*MERGEFORMAT()t =+-+=ij i i i j j j r R A u R A u f ()(1.8)当时,则表示两个点始终相连。
()t =f 0为了将约束方程(1.10)引入动力学方程中,对于广义坐标取微小变化,公式(1.10)可写为:δq\* MERGEFORMAT (1.9)δδ⎡⎤⎡⎤=-=⎢⎥⎣⎦⎣⎦ii jq j q C δq L L 0q 其中,为系统约束压雅可比矩阵。
⎡⎤=-⎣⎦ij qC L L 5)系统动力学方程将以上求解各式带入到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中,即可得到系统动力学方程\*MERGEFORMAT++=+Tq e V Mq Kq C λQ Q (1.10)其中,为拉格朗日乘子。
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浮动坐标法中,质量矩阵为一个非线性的对称矩阵,刚度矩阵为一个常量矩阵。
计算广义力时,需考虑系统的科氏力和离心力。
浮动坐标法适用于作大范围移动小变形的系统,对于作大范围移动大变形的系统,此方法的求解不够精确,不再适用。
三、绝对节点坐标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 )该方法由Ahmed A.Shabana 于1996年提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有限元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
该方法中单元节点的坐标定义在全局坐标系下,采用斜率矢量代替传统有限单元中的节点转角坐标。
推导的动力学方程具有常质量矩阵、不存在科氏力和离心力等项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绝对节点坐标法已被认为是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进展之一,它的诞生使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有限元理论进一步整合。
绝对节点坐标法自出现以来,一直是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以一个二维单元梁为例:1)运动分析梁上任意一点在全局坐标系下的位置为\* MERGEFORMAT (1.11)=r Se其中为型函数,为节点坐标,且有S e []1234S S S S =S I I I I ,,,231132S ξξ=-+()2322S l ξξξ=-+23332S ξξ=-,。
()324S l ξξ=-x lξ=1001⎡⎤=⎢⎥⎣⎦I []1234567812121212TTi i k k i i k k e e e e e e e e r r r r r r r r xxxx =∂∂∂∂⎡⎤=⎢⎥∂∂∂∂⎣⎦e 由节点坐标的选取可得出,绝对节点坐标法中并未使用转角作为坐标,而是选取斜率作为广义坐标。
型函数中,为任意点在未变形时梁中的位置坐标,S x 为单元梁的长度,由此可看出,型函数仅是原始坐标的函数,与时间无关。
l x 而节点坐标则是原始坐标和时间的函数。
e e t (),x t =ee对公式1.13求一次导,便可得到任意一点速度:\* MERGEFORMAT (1.12)=rSe 2)质量矩阵(1)系统的动能为:\* 111222V V T dV dV ρρ===⎰⎰T T TT r r e S Se e Me MERGEFORMAT (1.13)(2)系统质量矩阵\* MERGEFORMAT (1.14)VdVρ=⎰T M S S 由上文可知,型函数仅为的函数,因此,质量矩阵为一个常量矩S x M 阵,在进行动力学分析的时候,可事先计算好质量矩阵,节省了计算时间。
3)系统广义力(1)利用介质力学中变形梯度,来求解弹性力。
单元变形梯度为:\* MERGEFORMAT (1.15)∂=∂rJ x利用拉格朗日应变张量描述系统应变,此张量为单元变形梯度的函数,表达式为:\* ()111221⎡⎤-=-=⎢⎥-⎣⎦T TT a c a T Tc b e S e e S e εJ J I e S e e S e MERGEFORMAT (1.16)其中,,,=+TT a1x 1x 2x 2xS S S S S =+T T b 1y 1y 2y 2y S S S S S 。
式中,,,表示单=+TT c 1x 1y 2x 2y S S S S S ix i x =∂∂S S iy i y =∂∂S S i S 元形函数的第i 行。
为一个对称张量,因此可以写为:a ε[]123Tεεεε=利用材料本构模型,则系统应力张量为:(1.19)σε=E 其中,为关于材料样式模量的矩阵,若用拉梅常数表达,为:E(1.19)202002λμλλλμμ+⎡⎤⎢⎥=+⎢⎥⎢⎥⎣⎦E 杆件的弹性应变能为:\* MERGEFORMAT (1.17)12VdV =⎰TU εE ε弹性力为:\* MERGEFORMAT (1.18)T ∂==∂e U q e Ke其中,为系统刚度矩阵,可以写为:K(1.19)()()12322λμλμ=+++K e K K K 其中,()()()()()()1112111214b b a V b b a V T c V dV dV dV ⎧⎡⎤=-+-⎪⎣⎦⎪⎪⎪⎡⎤=-+-⎨⎣⎦⎪⎪⎡⎤=+⎪⎣⎦⎪⎩⎰⎰⎰T T1a T T2a T3c c K S e S e S e S e K S e S e S e S e K S S e S e (2)由虚功原理,求解广义外力\*MERGEFORMATW S δδδδ===T T T f F r F e q e (1.20)因此广义外力为:\* MERGEFORMAT (1.21)S=T T f q F 4)动力学方程将上式带入牛顿欧拉方程,得系统动力学方程为:\* MERGEFORMAT (1.22)=+f e Meq q 从上述推导过程中可以看出,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动力学方程中,质量矩阵为一个常量矩阵,而刚度矩阵则为一个非线性的非常量矩阵,这一点正好与浮动坐标法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