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坦克历史观后感

坦克历史观后感

坦克历史观后感在我看来,坦克历史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作为现代战争中的杀手武器,坦克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精彩的过程。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如今的现代化坦克,它的历史见证了世界战争的变迁,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思。

回顾坦克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车。

战车的出现在当时可谓是一场革命,它们搭载了机枪和火炮,可以在战场上迅速机动并对敌方进行压制射击。

然而,这种早期的战车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机动性不足、装甲薄弱等,限制了它们在战场上的实际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坦克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利器逐渐成熟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场全球性的战争中,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来研发和生产坦克。

德国的虎式坦克、苏联的T-34坦克等成为战场上的恶名角色。

它们在战场上的火力、装甲和机动性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多次胜利。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战争的变化,坦克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空中力量和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坦克的优势逐渐被削弱,不再是最重要的火力支援手段。

特别是在现代化战争中,坦克往往容易成为对方导弹和飞机的目标,成为“无人士兵”的牺牲品。

因此,在现代化战争中,坦克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重新评估和调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坦克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尤其是在非对称战争和城市战斗中,坦克仍然具备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提供机动力和火力支援,充当地面部队的火力点,并为步兵提供有效的掩护。

事实上,在一些战争中,坦克的出现往往能够改变战局,并成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尽管坦克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变化,但它仍然是军事力量的象征和国家实力的体现。

各个国家都在竞相研发新型坦克,争夺技术和装备的领先地位。

对于一些军事强国来说,拥有先进的坦克不仅可以增强其国防能力,还可以在地缘政治和军事竞争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总结来说,坦克历史是人类战争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中国坦克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这之前,中国军队主要使用苏联和美国的坦克。

但是由于冷战的影响,苏联不愿意将最新的坦克技术转让给中国,因此中国决定自主研制坦克。

在1958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代坦克的研制。

这一代的坦克名为“59式”,它采用了苏联T-54A坦克的设计,但在防护、火力和机动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59式坦克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坦克,并在与越南、印度等国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之后,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坦克。

在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了“69式”主战坦克。

与第一代坦克相比,69式在火控系统、动力装置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此外,中国还研制了一系列的衍生型号,如自行火炮、指挥车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又开始研制第三代坦克。

这一代的坦克代表作是“98式”主战坦克。

98式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采用modular式设计的主战坦克,它具有更好的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能力。

98式坦克的研制标志着中国坦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继续推进坦克技术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研制出了更先进的第四代坦克,其中最著名的是“99式”主战坦克。

99式坦克在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被视为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的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的坦克产品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同时,中国逐渐在坦克技术领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拉近差距,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自主研制坦克能力的大国。

坦克冷知识

坦克冷知识

坦克冷知识一、坦克的起源坦克这一军事装备在20世纪初由英国发明,最初被称为“陆舰”(Landship),其目的是为了在战场上兼顾步兵和装甲车辆的优势,以增强军队的机动性和火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作战效果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成为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坦克的分类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坦克可以分为主战坦克、轻型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等。

其中,主战坦克是最常见的一种,具备较强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执行多种任务。

轻型坦克则主要用于侦察和快速机动,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三、坦克的构造坦克由底盘和车体两部分组成。

底盘是坦克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履带等。

车体则是坦克的战斗部分,包括炮塔、炮管、装甲和乘员舱等。

坦克的装甲通常由多层钢板和爆炸反应装甲组成,以提供良好的防护能力。

四、坦克的火力坦克的主要武器是炮管,可以发射高爆弹、穿甲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

炮管的口径越大,火力威力越强。

同时,一些坦克还配备机枪或自动炮,用于对付步兵和其他轻型目标。

坦克的火控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射击精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获取目标信息。

五、坦克的动力系统坦克通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输到履带上,从而使坦克能够在各种地形上行驶。

现代坦克的动力系统还包括液压传动装置、液力传动装置和电动传动装置等。

一些新型坦克还采用了混合动力系统,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和机动性能。

六、坦克的防护系统为了保护乘员的安全,坦克采用了多层装甲和防爆装置。

装甲的厚度和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提供足够的防护能力。

同时,坦克还配备了烟雾弹发射器、防空警报器和红外线干扰装置等,用于干扰敌方的瞄准和导弹制导系统。

七、坦克的通信系统为了保持战场上的联络,坦克配备了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台和卫星通信系统。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坦克与指挥部和其他坦克的通话和信息传递,以协调作战行动。

八、坦克的战术运用坦克通常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主力装备,用于执行突击、防御和侦察等作战任务。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坦克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化坦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智能化坦克可以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自主决策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目标识别、路径规划和打击等功能。

这将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减少人员伤亡。

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二是模块化设计。

传统的坦克往往是一体化设计,难以进行灵活的改装和升级。

而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坦克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之间可以独立更换和升级,从而提高坦克的适应性和维修性。

模块化设计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组装不同配置的坦克,提高作战的灵活性。

第三,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三是电力化。

传统的坦克通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但内燃机存在噪音大、排放高等问题。

而电力化坦克通过采用电动机和电池组作为动力源,可以实现零排放、低噪音的特点。

另外,电力化坦克还可以利用电池组储存能量,实现能量回收和储能,提高坦克的续航能力。

第四,坦克的发展趋势之四是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坦克将更加注重与其他作战单元的信息互联。

通过搭载通信设备和数据链路,坦克可以与其他坦克、士兵和指挥中心实现实时通信和信息共享。

这将极大地提高坦克的战场感知能力和指挥协同能力,提高作战效率。

第五,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五是无人化。

随着无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坦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无人坦克可以通过搭载无人驾驶系统和遥控系统,实现远程操控和自主作战。

无人坦克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同时还可以进行更加危险和复杂的作战任务,提高作战效果。

坦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模块化设计、电力化、网络化和无人化。

这些趋势将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的发展趋势可能还会有新的突破和变化。

我们期待着未来坦克的更加先进和强大。

99式主战坦

99式主战坦

99式主战坦99式主战坦克简介及发展历程引言: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款第三代主战坦克,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重要军事装备之一。

该坦克以综合作战能力、先进的火力系统和强大的防护能力而著称,并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

本文将介绍99式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发展历程:1999年,99式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这是中国在推进装甲兵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初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然而,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并于2001年开始进行99式主战坦克的试验。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99式主战坦克在2006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开始装备中国军队。

此后,中国不断改进和升级99式主战坦克,形成了不同的改进型号,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

技术特点: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使其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首先,它装备了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具备较长射程和精确打击目标的能力。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配备了一对7.62毫米机枪,用于对抗近距离目标。

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先进的防护系统,包括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敌方的攻击,并提供高水平的防护能力。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具备优秀的机动性能,可以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灵活机动。

作用及应用:99式主战坦克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作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具备了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能够有效地执行各类任务,包括进攻、防守和维持地区安全稳定等。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可以与其他装备和兵种协同作战,形成有力的联合作战能力。

它可以与步兵、装甲车辆和直升机等配合,实现任务的全面完成。

总结:99式主战坦克作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重要军事装备。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99式主战坦克逐渐成为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战车。

中国坦克演进史:99式终于一跃而上

中国坦克演进史:99式终于一跃而上

中国坦克演进史:99式终于一跃而上据俄罗斯军事评论网10月7日报道,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现代国防工业的骄傲,它代表了中国坦克制造业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坦克领域所有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军方和工业界经常夸赞它是世界最好的坦克之一,性能优于大部分现代坦克,仅逊于个别型号的产品。

类似言论准确与否成为个别人争论的话题,但是不能不承认,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坦克制造领域已经实现了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大跨越,目前已经形成了真正符合要求的设计学派,能够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设计和生产几种型号的坦克。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军方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认识坦克。

20年代中期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从法国购买了36辆FT-17轻型坦克。

之后,国民政府从英国和意大利购买了少量各型坦克,总共数十辆,原因是国家财力不足,以及对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太理解。

直到30年代末的1938年,中国才从苏联得到不足100辆T-26坦克,大部分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损毁。

在50年代中期之前,新中国坦克部队使用的坦克都是国外装备,包括苏联、美国,甚至日本造的坦克。

直到50年代,新中国才决定自力更生,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和生产坦克。

59式50年代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一定数量的T-54中型坦克。

使用之后,中国领导人迅速从苏联引进了生产许可证,1957年包头617厂在得到苏联技术资料后组装了首批国产坦克。

新坦克根据中国工业能力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命名为59式,也曾叫做WZ-120。

作为T-54的许可仿制品,59式保留了前身的基本特点,结构、布局和各种部件基本不变,动力装置、武器和其他设备适当改进后更换了名称。

比如,100毫米D-10T线膛炮在中国的生产代号叫59T式。

SGMT机枪同样如此,其中一挺与坦克炮联装,另外一挺装配在车体前装甲板上。

瞄准和通信设备,与其他部件一样,根据许可证生产,与苏联产品差别不大。

59式坦克没有夜视仪,540马力12150L型柴油发动机同样仿自苏联,能保证中国坦克的运动性与T-54相同。

铁甲雄风——坦克

铁甲雄风——坦克

虎式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造的重型坦 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在 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VI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这名字同样跟Mark VI-E、Panzer VI-E、PzKpfw VI-E或Sd.Kfz. 181 一样知名,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虎这个绰号 是由斐迪南· 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 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
1、 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
• 小游民坦克(最早)
车重 18.3 t
成员 2人
火炮 口径 40 mm 车速 最高 3 km/h 车速 越野 1 km/h 装甲 最厚 6 mm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
英 美 德 法 I、Ⅳ型坦克,“赛犬”中型坦克 “福特”轻型坦克,Ⅷ型“自由号”重型坦克 A7V战斗坦克(最多容纳18人) “施纳德”、“圣沙蒙”突击坦克(电传动), “雷诺”FT-17轻型坦克(旋转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
最先参战,索姆河会 战,1916.09.15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 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5mm;功率26~1 10kW;最大速度6~13km/h,最大行程35~64k m;装甲板是铆接的。
38T型轻型坦克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西欧,击败法国,重创英国, 从此德军“闪电战”闻名世界。如果比较一下交战双方坦克的数量和 质量,我们会看到德军创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德军在西线总共投入 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 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德军坦 克是过时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即使是3型和4型主战坦克,在战斗效能 上也跟英法装备的主战坦克差距明显。

主战坦克发展现状与趋势

主战坦克发展现状与趋势

!" 轻型化。#$ 世 纪 %$ 年 代 以
来,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各国根据 快速反应作战的需要,对坦克的机 动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役主战坦 克往往偏重, 行动笨拙, 己越来越不 适于现代作战的需要。 因此, 各国纷 纷采取措施, 给坦克 “减肥” 。 如美国 陆军计划给 “转型” 后部队装备的坦 克即是 &’ 轻型坦克。 为便于空运, 体现轻便、 灵巧、 机动性强的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研制小型坦 克, 甚至是微型无人驾驶坦克。
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代坦克。战后第一代坦
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 中型坦克为主。 战后第一代坦克, 一 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 类。一般来讲, 中型坦克在 (" 吨至 重型坦克在 )" 吨以上, )" 吨之间, 轻型坦克在 !" 吨以下。 中型坦克具 有较强的火力、 机动性和防护性, 成 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另外, 这 一时期的重型和轻型坦克也都有了 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几个坦克大国 都研制和装备了重型坦克。重型坦
!"#"$"%"&"’"!"(")"*" +
挥和信息系统。 坦克 #(隐身化。在现代战争中, 的防护 首 要 的 已 不 是 其 抗 毁 能 力 , 而是如何不易被发现, 即隐身性。 坦 克要想达到理想的隐身效果,需要 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技术进行全方 位、 多功能的隐身。 首先是构造隐身 设计。法国 ’!/01$ 隐身坦克即采 用先进的隐身外形设计,降低被传 感器发现和跟踪 的 概 率 。 ’!/01$ 的车身还涂有特别设计的雷达波吸 收材料,炮塔及外壳都没有外部堆 装物,炮塔和底盘在形状设计上也 力求将雷达信号反射降至最低。此 外,外部材料和内部夹层中都注入 了冷空气, 以减少热能信号。 其次是 通信信息隐身。法国 “勒克莱尔” 坦 克使用的第 - 代数字电台具有转换 频率、自动寻找空白频道和自动译 成密码的功能,这使敌方难以截获 它的通信内容。 三是使用隐身材料。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引进阶段:建国后,我国拥有少量坦克,如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95式轻型坦克等,这些坦克基本是收缴国民党和日本的坦克,且都是轻型坦克,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从苏联采购了T-34-85坦克,并在朝鲜战争中得到应用,中国自1950年-1955年进口该坦克1800辆。

- 仿制阶段:为了拥有自主制造坦克的能力,我国在获得苏联T-54A中型坦克的图纸后,开始仿制我国第一辆中型坦克,即59式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1957年开始研究,1958年12月25日下线,1959年开始列装部队,我国至少生产了1万辆该型号坦克。

- 自主研制阶段: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以及各国坦克的不断升级,我国开始自主设计坦克,研制出69式主战坦克。

69式主战坦克由59式主战坦克改进而来,于1963年开始研制,1974年设计定型,主要以外贸为主,该坦克生产了约4500辆。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主战坦克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坦克发展概述

坦克发展概述

坦克发展概述2015.04.14(一)、坦克产生的原因:1、战场变化和技术成熟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蒸汽机技术、履带推进技术、火炮技术和装甲技术已趋于成熟。

2、轮式装甲车的兴起20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研制当时称为装甲汽车的轮式装甲车。

轮式装甲车是汽车、装甲、枪炮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坦克诞生的前奏曲。

3、战争的需要关键人物:斯文顿中校、温斯顿.丘吉尔、克劳姆普顿上校。

(二)、坦克的出现:1915年8月,基于冶金、枪炮、汽车拖拉机制造技术,第一辆坦克样车——“小游民”在英国诞生,开创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战斗车辆的发展史来看,最先出现的是轮式机动车辆,随后出现了轮式装甲车,最后才是装有履带的坦克。

其间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

小游民坦克车重18.3 t成员 2 人火炮口径 40 mm车速最高 3 km/h车速越野 1 km/h装甲最厚 6 mm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初试锋芒: I战时期●走向成熟: 20世纪20~30年代●称雄战场: II战时期●继往开来: 20世纪50年代(战后一代)●辉煌岁月: 20世纪60年代(战后二代)●群雄争霸: 20世纪70~90年代(战后三代)●家族兴旺: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I战时期英I、Ⅳ型坦克,“赛犬”中型坦克美“福特”轻型坦克,Ⅷ型“自由号”重型坦克德A7V战斗坦克(最多容纳18人)法“施纳德”、“圣沙蒙”突击坦克(电传动),“雷诺”FT-17轻型坦克(旋转炮塔)I战时期坦克特点:1、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2、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度6~13km/h,最大行程35~6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3、时速低,行程短,机动性差,火力弱,只用于引导步兵冲击,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兵种。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向德军展开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一次战役索姆河会战打响了。

交战中,德军依靠构筑的堑壕、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

在1个月的攻、防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一场阵地战MKⅠ坦克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

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

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

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

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

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是别的,正是英国制造的MKⅠ型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它们为突破久攻不下的德军防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索姆河战役也因历史上首次有坦克参战而被载入史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

它是所以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战争的代名词二战中的坦克战

战争的代名词二战中的坦克战

战争的代名词二战中的坦克战战争的代名词:二战中的坦克战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坦克战被认为是战争的代名词之一。

坦克作为二战中的重要武器装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战中的坦克战,从坦克的起源、战争中的应用、战术和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坦克的起源与发展坦克作为一种陆地上的装甲战斗车辆,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的坦克还处于原始的阶段,无论是机动性还是火力都相对较弱。

但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战的潜力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经过对坦克技术的不断改进与革新,二战时期的坦克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各国对坦克的不断研发,坦克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航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也为坦克战的作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二、坦克战的应用与作战方式坦克战在二战中广泛应用于陆地战场,成为重要的作战力量之一。

在战争中,坦克通常与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协同作战,形成合成战斗群。

坦克的机动性、装甲防护和火力打击能力,使其成为突破敌防线、穿插敌后的关键力量。

在坦克战中,不同国家与势力采取了不同的战术方式。

德国的闪击战术以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打击闻名,而苏联则更注重实力与数量。

英美等国的作战方式则更加注重坦克与步兵的密切配合和火力压制。

三、坦克战的战术意义坦克战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

坦克具备了机动性、火力和装甲防护等特点,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灵活应对。

坦克的行动速度快,便于快速穿越敌人的防线,实施突袭和包围。

在二战中,坦克战的战术运用十分灵活多样。

例如,德国的闪击战术通过快速的机动手段和集中兵力,迅速突入敌阵,打破敌人的防线。

苏联采取了炮火覆盖和密集队形等战术,以数量优势和坦克编队的火力压制,消耗德军的装甲力量。

四、坦克战的战略意义除了战术层面上的应用,坦克战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坦克战的胜利往往会在战场上产生重大影响,改变战局。

坦克战通过突破敌人的防线,牵制和追击敌军,打击敌军的后勤保障和战略要点,使敌人无法有效指挥和调配作战力量。

坦克论文12

坦克论文12

陆战之王—坦克坦克之所以有“陆战之王”的称号是由于1916年6月24日英军与法军发起了索姆河战役,在于9月3日发起的第三次进攻中,英军于9月15日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坦克.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对守备方的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使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

称为“陆战之王”。

坦克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90年的发展历程。

在短暂的时间内,坦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猛发展,由名不见经传的水柜,到冠冕堂皇地登上陆战之王的宝座。

90年的风雨历程,坦克以履带和钢甲给机械化战争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促进了坦克作战理论的长足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坦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在未来的战争中,坦克仍将大有用武之地。

[1] 张军锋,祝延军,陈哲强. 坦克的诞生、演化及其发展趋势[J]未来与发展, 2008,(02) .世界坦克代的划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坦克的性能得到相应提高,各国军队装备的坦克也不断更新换代。

坦克从1915年问世以来,究竟它有多少代了,至今坦克专家们还没有仔细地划分。

但是坦克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坦克初露锋芒、走向成熟到称雄战场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是坦克的飞跃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的坦克,按战斗全重、火炮口径分为重、中、轻型坦克,60年代以来发展的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

[3] 金中. 世界坦克"代"的划分[J]. 国外坦克, 2005, (01) .通用性使各国不会放松对坦克技术的研究各国之所以如此关注,原因在于坦克技术具有通用性。

同样的一种弹,装在坦克上就是陆基反坦克装备,装在飞机和直升机上就是空射反坦克导弹,发射平台不同、毁伤原理是一样的。

而现在从世界范围来看,反坦克导弹的穿甲能力仍然是各军事强国关注的重点。

冷战时期,美国非常重视如何对付苏联庞大的装甲部队,策略之一就是发展反坦克导弹,并强调由直升机装载,以便能迅速集中和转移火力。

苏联坦克发展史

苏联坦克发展史

苏联坦克发展史20世纪初,坦克作为新兴的军事武器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兴趣。

苏联处于弱者地位,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军事实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发展坦克。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苏联的坦克产生了变化,并在1918年10月开始研制第一辆坦克,叫做“天鹅”号。

这辆坦克是由苏联开发的第一辆正式坦克,并于1919年开始服役。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坦克的性能表现不佳,而且维护成本非常高,使得“天鹅”号被认为是一个极为失败的工程。

20世纪20年代,苏联开始大规模研究和开发坦克。

由于苏联缺乏大规模制造坦克的能力,苏联政府和军队决定购买外国坦克。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英国的“萨塞克斯”号坦克,他们在苏联军队服役了几十年,并且还改进了一些零件,以提高性能。

军事技术的改进和苏联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使苏联能够在30年代自行设计和制造坦克。

最早的坦克之一就是苏联第一代重型坦克“塔里木”号。

在1930年代,这辆坦克代替了英国“萨塞克斯”号坦克,成为苏联最基本的重型坦克。

在1930年代,苏联还研制了轻型坦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坦克VII”号。

这款坦克的特点是火力强,重量轻,操控简单,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

此外,苏联还经过不断改进,在1930年代推出了“坦克X”号坦克。

他是一种重型坦克,具有火力强大、装甲厚实等特点,是当时坦克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30年代到1940年代,苏联坦克不断改进,并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联经历了苦难之路,但坦克为其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要知道,在战地上,坦克是关键因素。

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大力重视坦克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推出了一系列新型坦克。

最著名的一种就是T-54,T-54坦克的特点是装甲厚实、速度快、火力强大。

T-54坦克的成功,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坦克制造国。

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坦克已经经过了不断改进,T-72坦克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之一。

T-72坦克装甲厚实、火力强大、操控便捷,被称为“经典型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用于各种军事行动中。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的发展历程.
3
坦克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中流砥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战前,希特勒曾在观看装甲车辆混合编队演习后,大声叫嚷:“着就是我 索要的东西!”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先后研制出Ⅰ、Ⅱ、Ⅲ、Ⅳ型坦 克。在战争初期,这些德国坦克创造了“闪电战”的奇迹。
德国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集群进攻
战争导致了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抗敌方的坦克,交战双方又不断推出火 力、装甲性能更强的坦克车辆。德国推出了Ⅴ型“黑豹”中型坦克、Ⅵ型“虎”式 重型坦克,苏联随即将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投入战场。 在战争中,坦克的火力、机动、防护能力三大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1944年, 德国又将新型的“虎王”坦克投入战场,其正面装甲达到了180mm,71倍口 径的88mm炮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盟国也不甘示弱,苏联的斯大林- 3型和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最后阶段也投入使用。
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康布 雷战役中将多达476辆的坦克集中部 署在12千米宽正面,发起了空前规模 的进攻作战,一举突破了德军三道防线, 获得了巨大胜利。
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法 国还相继研制出多种坦克。 如英国的塞犬,法国的施纳 德、圣沙蒙、雷诺,德国的 A7V等。其中法国的雷诺 FT-17坦克首开旋转炮 塔的先河,成为坦克发展史 上重要里程碑。
苏联T—55坦克
苏联T-55坦 克
美国M—45坦克
英国“百人队长”坦克
5

战后第二代 进入60年代,冷战双方在第一代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 开发出了第二代主战坦克。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是苏联的T- 62、美国的M-60、英国的“酋长”(奇伏坦)式、法国 的AMX-30、德国的“豹1”型
苏联T—62坦克
战后第一、第二代主战坦克在世 界各地局部战场曾展开无数次的撕杀。尤其是在多 次中东战争中,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几乎成为战场 最重要的主角。几次中东战争过程虽短,但动辄就 是数千辆坦克投入战场,反坦克导弹等新式武器也 相继投入使用。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在印巴战争、 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也均 频频出场。至今,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代 主战坦克仍旧是装甲部队的主力。

世界主战坦克发展与趋势

世界主战坦克发展与趋势

世界主战坦克发展与趋势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已发展了三代。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二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三代。

实际上,在第三代坦克列装部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就已经开始了第四代坦克的研究。

按照以往主战坦克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第四代坦克大都应该于20 世纪90年代装备部队。

不过,随世界战略环境的变化,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降低,各国明显推迟了其第四代坦克的研制。

然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一些国家加快了新型坦克的发展步伐,先后完成了或即将完成研制,不久将交付部队使用。

这是当前世界装甲装备发展中呈现出的一个新动向。

关键字:主战坦克,发展趋势,T-95,K2正文:第一代坦克。

战后第一代坦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中型坦克为主。

战后第一代坦克,一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类。

一般来讲,中型坦克在30吨至40吨之间,重型坦克在40吨以上,轻型坦克在30吨以下。

中型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成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第二代坦克。

20世纪60年代是坦克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美苏两国的战术核武器和反坦克导弹的大量装备部队,对坦克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要求更高了。

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全面提高坦克的三大性能创造了条件。

主战坦克集以往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特征与任务于一身。

第三代坦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反坦克武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主战坦克的飞跃发展。

主战坦克发展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主战坦克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火力、机动性、防护力)大幅度提高,重量普遍增大,研制周期和费用增加。

②普遍重视加强坦克的防护力。

③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如装备大口径高膛压滑膛炮或线膛炮、新型脱壳穿甲弹、高密度材料弹芯、可燃药筒等,以提高坦克火力,增强对目标的破坏威力;装用自动装弹机,提高射击速度,减轻劳动强度;采用复合装甲、间隙装甲以及反应式装甲,提高装甲防护的效能。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坦克的发展趋势简述
坦克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简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趋势:
1.更高的机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将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以提高速度和行驶距离。

此外,坦克还可能采用更先进的悬挂系统和地形适应系统,以提供更好的行驶舒适性和生存能力。

2.更高的火力:坦克将具备更高的火力和精度。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炮弹和火控系统,以提高打击距离和精度。

此外,坦克还可能采用更先进的炮口制退器和身管冷却系统,以提供更准确的火力和更快的反应时间。

3.更高的防御能力:坦克将具备更高的防御能力,包括采用更先进的装甲技术、爆炸反应装置和主动防御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提供更强的抗打击能力和对反坦克导弹等攻击手段的应对能力。

4.更高的信息传输能力: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将具备更快的信息传输和通信能力。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和网络通信技术,以提高指挥和控制能力。

5.更高的自动化程度: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坦克将具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自主决策系统、导航系统和目标识别系统,以提高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6.更高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坦克将具备更高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以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中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

以下是中国主战坦克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关键类型的介绍。

一、50年代-60年代:山西式59型和69型主战坦克在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代主战坦克,被命名为“山西式59型”。

这款坦克是中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第一款坦克,设计参考了苏联的T-54坦克。

山西式59型主战坦克于1959年开始量产,并自1963年起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随着技术和装甲力量的提升,山西式69型主战坦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

69型坦克在59型坦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更注重防护和火力。

它配备了新的主炮和改进的防护系统,成为中国军队在该时期的主要坦克。

二、70年代-90年代:万剑式和98式主战坦克在197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主战坦克,被命名为“万剑式”。

该型坦克使用了自动装弹机和搜索雷达,大大提高了坦克的射击速度和精确性。

它还采用了微机控制系统,提高了坦克的各项性能。

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研发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问世,被命名为“98式”。

“98式”坦克是中国军队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型号之一。

它继续进行了火力、防护和操控系统方面的升级。

这款坦克配备了热成像仪、电子防护系统和能耐冲击波的装甲。

三、21世纪初至今:99式和99A式主战坦克在21世纪初,中国推出了第四代主战坦克,即“99式”。

99式坦克在外形上与前代坦克有所不同,采用了新的复合装甲和隐身设计,以提高其生存能力。

这款坦克还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和主动防护系统。

随后,中国在2011年推出了“99A式”主战坦克,即“99A”坦克。

99A坦克相比于99式坦克,在火力和防护方面进行了升级。

它配备了新一代的主炮和防护系统,并采用了更高级的复合装甲。

总体来说,中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山西式59型和69型到万剑式、98式,再到99式和99A式的演进。

这些历代主战坦克不仅设计和生产技术的提升,而且均体现了中国战略发展目标的变化,以及对外部威胁的回应。

T55系列坦克进化史

T55系列坦克进化史

T55系列坦克进化史在60年代中期停止生产T-55坦克后,所生产的坦克随后被升级,所以早期的坦克与后来的版本没有区别。

同样,T-55A也是如此。

155 工程- (1957)T-54B的现代化,考虑到早期坦克的发展,以及核武器出现,对T54B进行大规模改进,柴油发动机V-55 580马力。

发动机寿命增加到350小时,双排侧组合齿轮,削弱车体后部装甲,移除高射机枪,有43发炮弹,TVN-2驾驶员夜间瞄准镜,陀螺仪GPK-48,空气压缩机AK-150S,改进的OPVT-155潜渡装置,500公里航程,重量36吨。

T-55 - (1958)155工程的序列变体,部分炮塔由T-54炮塔改装,两级空气净化器VTI-4。

155K工程- (1958年)T-55的指挥官型,附加无线电R-112,甚高频无线电R-113,10米半伸缩天线,带L3/2汽油发动机的发电机AB-1-P/30,导航设备,无方向机枪,37发炮弹,2000发子弹,重量36.5吨。

482工程- (1958)喷火坦克,喷火器ATO-200,伸缩式同轴机枪,22发炮弹,460升燃料,750发子弹,重量36.5吨。

TO-55 - (1960) 482工程的生产型。

T-55K - (1959年)155工程K的序列版本。

T-55 fr. 1959 - 指挥官的观察装置TPKU-2B,一些坦克上安装了PT-55扫雷器的固定装置,清油器MC-1。

T-55 fr. 1960年。

- TSh2B-22瞄准器,TNP-165炮手瞄准器,重新设计的稳定器,用于炮塔驱动的4MI-12FZ电动马达,指挥官和炮手的软座,增加滚轮的动态范围,改进的发动机冷却,可调节的驾驶员座椅,GPK-59陀螺仪罗盘。

1961年的T-55--在弹药中增加了3BK-5M穿甲弹,TSh2B-32瞄准器,定心驱动轮,液压气动清洗监控没备。

1962年的T-55--组合式离合器,驾驶员安装风扇。

T-55 fr.1963 - 新的离合器。

法兰西坦克发展史话

法兰西坦克发展史话

法兰西坦克发展史话1916年9月15日清晨,索姆河前线,坦克——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第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它在人类的战争史上,第一次将防护能力、攻击能力、机动能力三个要素成功地结合,一出现就打破了长久以来西线双方陷于堑壕战的僵持局面。

为了不在激烈的战争中落后,各交战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种新型装备,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有战火正在自家领土上熊熊燃烧的法兰西共和国。

在一战结束前的短短几年里,法国人研制了好几种坦克,并投入了实战使用。

“雷诺”出世“谢耐德”是法国的首批坦克,于1917年4月16日首次参战,这是法国坦克第一次在战场上露面。

当时,法国还有一型名为“圣·夏蒙”的坦克,装备了威力巨大的75毫米火炮,并采用电力推动,性能在当时十分先进。

这两种坦克组成了法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一共制造了200多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坦克遭受德军火炮的攻击,损失惨重,为适应战争需要,法国主张坦克体积要小型化,而规模要大型化。

于是雷诺汽车公司受命制造了大量小型坦克,其中最主要也最著名的就是“雷诺”系列轻型坦克。

官方给“雷诺”FT的最初命名是“机枪坦克”,它于1917年首次亮相,3月获得正式官方型号“TypeM.17.FT”。

“雷诺”FT自4月9日起F。

在特种炮兵中心进行战技性能测试,并顺利通过。

关于“FT”的名称,很多人误解为“FaibleTonnage(轻微的吨位)”的缩写,其实不然,事实上雷诺公司每个车型都有双字母组合的内部代号,这款坦克只是正好轮到用“FT”而已。

“雷诺”FT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坦克,因为它奠定了现代坦克的四大特征:单个驾驶员在车体前部:主要武器在车体中部的单一炮塔内,炮塔顶置,并且可以360。

旋转;车长有最高的全周视野:发动机后置,与乘员隔开。

此外,“雷诺”FT还有另外一个特征与现代坦克巧合——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

“雷诺”FT采用雷诺18CV直列4缸4冲程水冷汽油机,排量为4480毫升,1500转/分,功率25.7千瓦,最高功率28.7千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克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2009011254 王立珂无91
一、陆战之王的辉煌诞生
“Tank”这个划时代的陆战创意最初也曾像富兰克林向拿破仑推荐的蒸汽轮船一样被一言封杀,但幸运的是,这个创意被咱们熟知的一个名人,丘吉尔,重新发掘了出来,最终成就了如今的陆战之王。

坦克的创意起源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澳大利亚的一名工师兼专业发明家劳塞罗特·德·摩尔最初构想了一个具有来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铁甲、高度的机动性的“陆地巡洋舰”,并向英国战争部递交了份装甲车辆的设计图纸,却被当时的英国官员视为无稽之谈。

【引自《坦克的诞生、演化及其发展趋势》,张军峰,军事展望【文章编号】 1003- 0166(2008)02- 0078- 0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双方都大量地配备了机关枪,并与战壕、铁丝网相结合,筑成了三位一体的防御阵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一次旷日持久的对峙战。

在英法联军付出大量伤亡以后,一些军事学家开始苦心琢磨,希望能发明一种新式武器来克服这一障碍。

英国陆军上校欧内斯特·斯温顿提出了与劳塞罗特·德·摩尔类似的方案。

但不同的是,他提出在现有的履带式拖拉基础上设计装甲车辆,在装备防护装甲和火炮的情况下,经过武装的履带式拖拉机将在战争中扮演机动的“机枪破坏者”的角色。

但是,与以前澳大利亚工程师方案的命运如出一辙,这项建议也被当时的英国陆军大臣基切纳勋爵束之高阁。

基切纳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幻想小说” ,并说此设计“可以制成一个自动美妙的机械化玩具,可是无法用于战场。

直到这项建议传到温斯顿·邱吉尔手中,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从汉凯处获悉了斯顿和吐洛克的建议后,出于其长远而独特的战略眼光,丘吉尔感到这一创意很有可能会改变目前胶着的局面,于是他给英国首相乔治·劳埃德写了一份报告,建议立即制这种新式武器,但由于首相批转陆军大臣基切纳,这一计划仍被搁浅。

1915年2 月中旬,丘吉尔决定绕开陆军部进行试制。

他在海军部成立了一个“创制陆地巡洋舰委员会” ,商请林肯城一家名叫威廉·浮士德的机械制造厂负责试制。

设计任务交给该厂的工程师威尔逊和特里顿经过两个月的设计和40天的试制,第一台陆地巡洋舰出世了。

它能够原地旋转,越过1.25m宽、两壁陡峭的壕沟。

为了躲避当时德军间谍的注意,这种新式战斗机器因为酷似水柜(tank)而被命名为“TANK”。

【引自《坦克发明的故事》,《金属世界》2001年第四期】自此,坦克诞生了。

坦克一诞生就发挥了其划时代的意义,当时1916年 1月 30 日第一辆坦克出厂 2月 2日在伦敦某公园深处向陆军部、海军部、最高统帅部的代表作了表演。

引起了所有军方人士的重视。

新任驻法英军司令黑格立即定购了 40 辆。

这40辆坦克被派往当时胶着的索姆河战场,当做秘密武器出场,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德军吓得溃不成军,英军在5个小时内占领了纵横5公里的阵地(德军当时整个战线的长度仅为6~8公里)。

自此,坦克作为新式陆战之王,正式走上了军事大舞台。

二、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并不是从一出现就一帆风顺,一往无前的往前发展的,实际上,就在坦克第一次取得辉煌战果的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时任战时总司令的黑格不顾丘吉尔和斯温顿的强烈反对,在当时泥泞的战场上派坦克里继续强行出击,导致当时英军的坦克大量陷于泥地和沼泽而被大量击毁,从而导致时人对这一新式武器评价的急转直下,但之后由于新成立的坦克兵团指挥官埃尔斯提出的坦克战争条件使坦克在接下来的康伯列战役中大放异彩,人们终于认可了这一武器并开始对其进行更深程度的研发。

坦克诞生至今,在当初设计的三个主要的方面: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铁甲、高度的机动性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矛“与”盾“的共同发展——如各种穿甲弹、动能弹和合成材料、主动防御装甲;悬挂系统的迅猛发展——从被动悬挂系统到主动悬挂系统;坦克运动领域的扩
展——从陆战到水路两栖···各种方面的进步都使的坦克在陆战方面显现了其陆战之王的风采。

但同时,坦克并不是以一种“无敌“的姿态存在的,在坦克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仍然有着预期相对抗的武器。

相如在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反坦克导弹给了坦克一次狠狠的打击,之后又相如20世纪 60 年代诞生的武装直升机在越南战争中展现出的惊人风采, 标志着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对坦克构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

反坦克直升机在火力、射程、精度、视野等方面, 都明显优于地面坦克。

有人进行了反坦克直升机与坦克的对抗表演, 得出的结论是两者的损失率为 1∶ 19。

这些新型武器的发展都意味着坦克的发展存在着更大的压力。

三、坦克发展的前景
在谈及坦克发展前景时,先看一条对坦克而言不是很好的消息:2009年4 月底,英国军工业巨头 BAE 系统公司宣布,关闭其位于--纽卡斯尔的“挑战者 2”型坦克的生产厂。

也就是说,英国将终止坦克和有关系统的研制和生产。

英国这一做法的原因就是其预见到坦克不会适用于未来战争。

【此条消息引自《坦克的终结》《中国国防报》/2010 年/9 月/28 日/第009版】
这是真的吗?
目前坦克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同时受到了多方的限制,如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开始实质性加速以轻型化为基本特征的未来陆军战斗系统(FCS)的研制。

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件装甲装备的重量都被严格地限定在 C-130 运输机 19 吨的载重量上。

但重量的下降同时意味着其他性能的降低,相如装甲防护,机动性方面都会受到相应限制。

但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启示我们在这些方面作出相应努力。

按照个人见解,新一代的坦克应当在信息化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相如美国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的战场数字化的新概念。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将内部的电子电气系统综合化, 实现信息共享, 并通过车际信息系统与战场 C4I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这种方式无疑更适用于将来的信息化作战。

在伊拉克的战场上我们就看到美军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信息干扰,信息共享等)实现了以一个坦克营击败伊拉克一个坦克师,而在火力系统方面,可以采用顶置火炮的方式来改变炮塔式坦克的传统模式,使之更矮更安全(相如俄罗斯新式的T95可能采用这种结构),在弹药方面,也可采用液态发射药,液体发射药的爆炸温度,比固体发射药低1000℃左右,最大膛压明显降低,这就减少了燃气对火炮身管的磨损与烧蚀,延长了身管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弱炮口火焰和二次冲击波,有利于火炮隐蔽;【引自《未来坦克,变化有三》,《中国国防报》/2010 年/1 月/12 日/第015版】发动机方面可以采用最新的耐高温陶瓷来实现绝热式发动机可取消庞大的冷却系统,将发动机体积缩小 1/3 左右,同时结合复合材料,光学技术来制造隐身性能良好的车身实现整个坦克在可见光及红外线方面的双重隐身;装甲方面除了目前的贫铀装甲外还有复合装甲及主动防御装甲可以进一步发展····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坦克仍然有着其发展空间,还有着可以挖掘的潜力,坦克仍然会继续活跃在未来的战场上。

参考文献
1、《坦克的诞生、演化及其发展趋势》张军锋祝延军陈哲强
2、《坦克发明的故事》孙文德《金属世界》2001年第四期
3、《坦克的终结》章庆《中国国防报》/2010 年/9 月/28 日/第009版
4、《未来坦克,变化有三》陈宇《中国国防报》/2010 年/1 月/12 日/第015版
5、《铁甲巨兽何以动如脱兔? ——浅析坦克机动能力》陈宇林迟迟《中国国防报》
/2010 年/9 月/21 日/第011版
6、《新一代坦克会“瘦身”?》杜文龙北京日报/2010 年/1 月/19日/第 014 版
7、《英国的隐形坦克太忽悠》里土中国国防报/2007 年/12 月/11 日/第009版
8、《英国自制坦克时代终结》林亦寒世界报/2009年/5 月/20 日/第 013 版
9、《中日韩,谁是亚洲坦克的王者?》陈光文国防时报/2010 年/8 月/9 日/第 011 版
10、《主动悬挂原理试验机动平台的设计及试验研究》陈汉雷,丛华,朱韶东《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