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求和的七种基本方法
数列求和的七种基本方法在数学中,数列是一系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值,求和则是将数列中的所有数值相加的运算。
数列求和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经济学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数列求和问题中,有许多种基本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一、综合物理方法(高中物理方法):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例如计算平均速度。
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公式来求解数列的和。
假设一个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以a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则末速度v= at + v0。
利用等差数列的思想,将时间划分为无穷小时间片段dt,则位移ds= (at + v0)dt。
将位移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整个时间段内的位移S。
我们可以通过对时间积分求和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找到规律在数列求和的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数列的规律来进行求和。
数列的规律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并进行逻辑推理来得出。
有时,根据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将数列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列,从而方便我们进行求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数列,一个是由首项、末项构成的数列(an = a1 + (n-1)d),另一个是由末项、首项构成的数列(a1 = an - (n-1)d)。
我们可以对这两个数列进行求和,然后将结果相加,即可得到等差数列的和。
同样地,对于等比数列an = a1 * q^(n-1),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数列,一个是由首项、末项构成的数列(an = a1 * q^(n-1)),另一个是由末项、首项构成的数列(a1 = an / q^(n-1))。
我们可以对这两个数列进行求和,然后将结果相加,即可得到等比数列的和。
三、利用前缀和前缀和也叫做累加和,是指从数列的第一项开始,逐项进行求和,得到的数列。
求和前缀和的过程可以通过递推公式来表示。
对于一个数列{a1, a2, a3, ..., an},它的前缀和表示为{S1, S2, S3, ..., Sn},其中Si表示数列的前i项的和。
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手机号码;电话006;湖南祁东育贤中学 周友良 421600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同时数列综合问题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思想、归纳猜想等)。
在处理数列综合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函数思想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都可以看成n 的函数,也可以看成是方程或方程组,特别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是n 的一次函数,而其求和公式可以看成是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因此许多数列问题可以用函数方程的思想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例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10102+-=n n a n ,这个数列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几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列中是否存在数值与首项相同的项分析:根据条件,数列{}n a 的点都在函数10102+-=x x y 的图象上,如右图利用图象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这个数列从第5项开始,各项的数值逐渐增大,从第9项起,各项的数值均为正数,第9项是与首项相同的项。
例2.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10=n S ,502=n S ,求n S 3。
解:)1(2)1(2111-+=-+=n d a n d n n na n S n ,故⎭⎬⎫⎩⎨⎧n S n 为等差数列,其通项为一次函数,设b ax x f +=)(,则点),(n S n n ,)2,2(2nSn n ,在其图象上,n b an 10=+∴,n b n a 2502=+⋅∴,nb n an 5,15-==∴, 故nn n S n n a n f n 5315353)3(3-⋅==-⋅=,解之得:1203=n S 。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大全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大全一、观察法:1.通过观察数的规律,找出数列或图形的特点,进而解决问题。
2.观察题目中的条件,找出规律,推断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分类法:1.将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类,分别求解,再综合得出最终结果。
2.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分别解决每个小问题,再将结果合并。
三、逆向思维法:1.从结果出发,逆向推断出题目中的条件和方法。
2.通过反证法,假设题目中的条件不成立,然后推出矛盾,得出正确答案。
四、抽象化方法:1.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代数符号和方程式进行求解。
2.通过建立几何图形的模型,求解几何问题。
五、归纳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已有的具体例子,总结出规律,推导出一般结论。
2.通过已知结论,推导出未知的结论。
六、对称性思想:1.利用图形的对称性质,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2.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简化函数的计算。
七、假设法:1.假设未知数的值,通过代入验证是否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2.假设结论成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
八、递推法:1.利用数列或图形中前一项与后一项的关系,递推出未知项的值。
2.利用已知条件,递推出问题的解决步骤。
九、化繁为简法:1.将复杂问题简化为简单问题,逐步解决,最后得出最终结果。
2.利用等价变形,将复杂计算简化为简单计算。
十、分而治之法:1.将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分别解决,再将结果合并得出最终答案。
2.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部分,分别求解。
十一、反证法:1.假设题目中的条件不成立,通过推理和逻辑推断得出矛盾,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2.利用反证法证明一个结论的真实性。
以上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1.归纳法:通过观察一般情况,从而推断出普遍规律。
例如,通过寻找一些数列的规律,利用归纳法可以推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逆向思维:通过逆向思考问题,从结果出发逆推回起始状态。
逆向思维常用于解决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
例如,将一个求和问题转化为找到使得等式成立的数。
3.分解与组合: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小的子问题,然后通过解决子问题得到解决整个问题的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4.比较与类比:通过比较或类比不同的情况或对象,找到相似之处或变化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类比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两个数的最大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5.推理与证明: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解决问题。
推理与证明是数学思维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推理和证明,可以建立数学定理和推理规则,从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抽象与泛化:将问题抽象为一般性质或模式,从而简化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抽象与泛化是数学思想中的核心思维方法之一,通过抽象和泛化,可以建立数学概念和定理。
7.反证法:通过反证得到正证结论。
反证法常用于证明一些结论的唯一性或否定性。
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果,从而得到结论的成立性。
8.猜想与验证:通过猜想和验证的方法解决问题。
猜想与验证是一种探索性的方法,通过发现规律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9.近似与估算:通过近似和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近似与估算是数学思维中的实用方法之一,可以在缺乏精确计算方法时得到近似的结果。
以上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请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应用还受到问题性质、题型以及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学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数学数列题型归纳解题方法
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根本量的思想:常设首项、〔公差〕比为根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与解方程组思想等。
转化为“根本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假设数列{}na是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a的公差。
〔a>0且a≠1〕;2〕假设数列{}na是等比数列,且na>,那么数列{}loga n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a q,其中a是常数且0,1a a>≠,q是{}n a的公比。
3〕假设{}na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那么{}na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拟【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例1 〔2010文16〕{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an}的通项;〔Ⅱ〕求数列{2an}的前n项和Sn.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1d+=1812dd++,解得d=1,d=0〔舍去〕,故{an}的通项an=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Sm=2+22+23+…+2n=2(12)12n--=2n+1-2.小结与拓展:数列{}na是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a的公差。
〔a>0且a≠1〕.【题型2】与“前n项和Sn与通项an〞、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例2数列{an}的前三项与数列{bn}的前三项对应一样,且a1+2a2+22a3+…+2n-1an=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bn+1-bn}是等差数列.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an=8n(n∈N*)①当n≥2时,a1+2a2+22a3+…+2n-2an-1=8(n-1)(n∈N*)②①-②得2n-1an=8,求得an=24-n,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an=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数列{bn+1-bn}的公差为-2-(-4)=2,∴bn+1-bn=-4+(n-1)×2=2n-6,法一〔迭代法〕bn=b1+(b2-b1)+(b3-b2)+…+(bn-bn-1)=8+(-4)+(-2)+…+(2n-8) =n2-7n+14(n∈N*).法二〔累加法〕即bn -bn -1=2n -8, bn -1-bn -2=2n -10, …b3-b2=-2, b2-b1=-4, b1=8,相加得bn =8+(-4)+(-2)+…+(2n -8) =8+(n -1)(-4+2n -8)2=n2-7n +14(n ∈N*).小结与拓展:1〕在数列{an}中,前n 项和Sn 与通项an 的关系为:⎩⎨⎧∈≥-===-)N n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是重要考点;2〕韦达定理应引起重视;3〕迭代法、累加法与累乘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数列的数学归纳法与递推关系数学中的序列推导
数列的数学归纳法与递推关系数学中的序列推导数列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数值排列形式。
对于数列的研究,数学家们提出了数学归纳法和递推关系的概念与方法,以便推导与描述数列的特点与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学归纳法和递推关系在数列中的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常用于证明递增数列或递减数列的性质。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条件证明当n=k时命题成立,然后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即若命题在n=k时成立,且在n=k+1时也成立,则可以得出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n成立。
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其递推关系式为Fn = Fn-1 + Fn-2 ,其中F1 = 1,F2 = 1。
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该递推关系成立。
首先,当n=1时,F1 = 1;当n=2时,F2 = 1。
由此可见,递推关系在n=1和n=2时成立。
假设当n=k时递推关系成立,即Fk = Fk-1 + Fk-2。
那么我们可以证明当n=k+1时递推关系也成立。
当n=k+1时,根据递推关系,有Fk+1 = Fk + Fk-1。
然而,根据归纳假设,我们知道Fk = Fk-1 + Fk-2,代入原式可得Fk+1 = Fk-1 + Fk-2 + Fk-1。
对上式进行简化,我们可以得到Fk+1 = 2Fk-1 + Fk-2。
由此可证明递推关系在n=k+1时也成立。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成立。
二、递推关系递推关系是指数列中后一项与前面一项之间的关系式,通过这个关系式可以确定数列的每一项。
递推关系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也可以是具有递归性质的。
在数学归纳法中已经涉及到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
除此之外,递推关系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等差数列中,递推关系可以表示为an = an-1 + d,其中d为公差。
在等比数列中,递推关系可以表示为an = an-1 * r,其中r为公比。
除此之外,递推关系还可以通过多项式、指数函数等方式进行描述。
浅谈结合函数思想巧解数列问题
浅谈结合函数思想巧解数列问题数列问题在数学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来求解。
而结合函数思想可以巧妙解决很多数列问题,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函数思想与数列问题的结合,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函数思想巧解数列问题。
一、函数思想与数列问题的结合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而数列则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的集合,可以看作是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函数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定义函数或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数列问题,可以简化问题的复杂度,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二、利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1. 定义函数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定义一个函数来描述数列的规律。
通过函数的定义,可以找到数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数列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可以定义函数f(n) = a1 + (n-1)d,来直观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定义函数,可以将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更容易解决。
三、实例分析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利用函数思想巧解数列问题。
实例一: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要求前n项和Sn = a1 + (a1+d) + (a1+2d) + ... + (a1+(n-1)d),可以定义函数f(n) = a1 + (n-1)d,然后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来求解。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a1 + an) * n / 2 = (a1 + a1+(n-1)d) * n / 2 = (2a1 + (n-1)d) * n / 2 = f(1) * n + d * n * (n-1) / 2,这样就用函数思想巧妙解决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
实例二: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斐波那契数列an = an-1 + an-2,要求通项公式,可以利用递归函数的性质来求解。
求数列极限的若干方法
求数列极限的若干方法求解数列极限是数学分析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求解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计算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逐渐增加项数,观察数列的变化趋势,看是否有收敛或发散的特性。
如果数列趋向于一个确定的数,即极限存在,则该数即为极限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数列,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夹逼定理夹逼定理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一些复杂数列的极限。
夹逼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求极限数列夹在两个已知极限数列之间。
如果两个已知极限数列的极限相同,那么待求极限就是它们的共同极限。
夹逼定理适用于求解一些无法通过直接求解得到极限的数列,例如级数、递推数列等。
3.利用数列性质数列具有一些基本性质,例如收敛数列的任意子列也收敛,并且极限相同;发散数列的一些子列无极限等。
可以通过这些性质来判断数列的极限是否存在,或者通过子列的极限值来确定数列的极限。
4.数列分解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部分,然后分别求解每个部分的极限。
通过对各个部分的极限进行分析,再根据极限的性质进行组合,可以得到整个数列的极限。
这种方法常用于数列具有递推关系或递归定义的情况。
5.数列收敛性的判别数列收敛有一系列的判别法则,例如柯西收敛准则、单调有界准则、无穷大准则等。
这些准则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收敛,或者一部分的数列是否收敛。
6.使用极限性质根据极限的性质,例如极限的四则运算性质、极限的保号性等,可以推导出一些数列的极限值。
通过运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化数列极限的求解过程。
总结起来,求解数列极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特点和性质,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求解。
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求解、夹逼定理、数列性质、数列分解、数列收敛性的判别和使用极限性质等。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数列求和问题有很多方法。
下面将介绍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
1.直接相加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可以直接相加得到1+3+5+7+9=252.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和法:对于一些数列,可以将其分解为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然后再求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可以分解为偶数项和4+8和奇数项和1+3+5+7+9,再相加得到(4+8)+(1+3+5+7+9)=373.首项与末项和的乘法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首项与末项之和的公式来求和。
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和的平均数乘以项数。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1+9)*(项数/2)=10*5/2=254.首项与公差与项数的乘法法: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首项、公差和项数的乘积来求和。
等差数列的和等于首项乘以项数,再加上项数与公差之积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和等于1*5+(5*4)/2=10+10=20。
5.平均数法: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可以利用平均数的性质来求和。
平均数等于数列中的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的平均值。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平均数等于(1+9)/2=5,然后将平均数乘以项数,得到5*5=256.高斯求和法:高斯求和法是一种数学推导方法,用于求等差数列的和。
首先将数列化为由首项和末项构成的和,然后将数列顺序颠倒,再将之前的和与颠倒后的和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等差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3,5,7,9,将其化为(1+9)+(3+7)+5,然后将数列颠倒得到5+(7+3)+9,再相加得到257. telescopage法(消去法):telescopage法是一种利用抵消的思想来求和的方法。
可以将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差相消为0,最终得到一个简单的表达式,然后再求值。
例如,对于数列1, 2, 3, 4, 5,可以将(2-1) + (3-2) + (4-3) + (5-4)相加,得到1 + 1 + 1 + 1 = 48.更一般的求和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能需要应用更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求解。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数列求和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它出现在各个领域的数学问题中,并且在高中数学及以上的学习中经常遇到。
在解决数列求和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其中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几何法、差分法、数学归纳法等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总结与说明。
1.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来求和项的个数和具体数值。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将要求和的项数具体代入到通项公式中,求出每一项的数值,最后再将这些数值相加即可得到所求的数列的和。
例如,要求等差数列1、3、5、7、9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先找到通项公式为an=2n-1,然后代入每一项的数值,得到1、3、5、7、9,最后相加得到的和为(1+9)*5/2=25。
2. 消元法:消元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求和问题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求和式进行变形,我们可以通过消除多项式的常数项、控制变量项或者引入新的变量来简化求和的步骤,从而得到更简单的表达式。
例如,要求等差数列1、2、3、4、5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通过对求和式进行变形,得到Sn=(n+1)*n/2。
3. 几何法:几何法是一种求解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它通常适用于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当数列的各项之间的比值存在规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列的各项代入到几何模型中来计算求和的方法。
例如,要求等比数列1、2、4、8、16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列代入等比数列的几何模型中,即1、2、2^2、2^3、2^4,可见,这是一个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a1*(r^n-1)/(r-1),代入数值可得到所求的和。
4. 差分法:差分法是一种通过对数列进行差分来求和的方法。
它通常适用于数列之间的差为常数或规律的数列,通过对数列进行差分可以简化求和的过程。
例如,要求等差数列1、3、5、7、9的前n项和,我们可以通过差分法来解决,即将数列进行差分得到2、2、2、2,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数列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
数列证明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总结数列证明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证明数列中的特定性质和关系。
本文将总结数列证明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相关问题。
一、归纳法归纳法是数列证明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数列在某个条件下成立,然后再证明这个条件成立于下一个条件,从而推导出数列在所有条件下成立的结论。
常见的归纳法证明数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1 强归纳法强归纳法是归纳法的一种扩展形式,它在证明一个数列的性质时,不仅考虑前一个条件成立,还需要考虑前面所有的条件成立。
强归纳法一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证明:(1)证明基本情况成立,即证明数列在第一个条件下成立;(2)假设数列在前n个条件下成立;(3)证明数列在第n+1个条件下成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推导出数列在所有条件下成立的结论,从而完成证明。
1.2 弱归纳法弱归纳法是归纳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只考虑前一个条件成立,不需要考虑前面所有的条件。
弱归纳法一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证明:(1)证明基本情况成立,即证明数列在第一个条件下成立;(2)假设数列在第n个条件下成立;(3)证明数列在第n+1个条件下成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得出数列在所有条件下成立的结论。
二、递推法递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证明数列的方法,它通过逐步推导数列的每一项来证明数列的性质。
递推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2.1 递推关系递推关系是通过数列的前几项来确定后一项的关系,常见的递推关系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通过找到数列之间的递推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证明数列的性质。
2.2 递归定义递归定义是通过将数列的第n项表示为前几项的函数形式来确定数列的性质。
通过递归定义,我们可以逐步求得数列的每一项,从而证明数列的性质。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归纳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适用于证明形如“对于任意正整数n”的数学命题。
数学归纳法一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证明:(1)证明基本情况成立,即证明数列在第一个条件下成立;(2)假设数列在第k个条件下成立;(3)证明数列在第k+1个条件下成立。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1知识框架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2n n a a +=,而12a =,求n a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例3、已知{}n a 中112a =,12141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n n a a n n )121121(21+--=n 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22434)1211(211--=--+=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高中数学数列问题中的数学思想
定 义 来 求 出 { 去 } 的 通 项 公 式 , 从 而 得 出 { % ) 的 通 项 公 式 .
五、 逆 向 思 维 例5 如果数列 f % } 满 足如下等式口 t : m( m∈ N ) , 而且
首项 , 2 为公 比的等 比数列.
( 2 ) 由( 1 ) 可 以得至 U % + 一 %= 2 , ( n ∈N ) 当n ≥2 时, 有a n = ( a . - a n _ 1 ) + ( a 1 一 ) + …+ ( 0 1 ) + 1
、
函 数 方 程 思 想
例1 已知等 差数 列 { 的前 n 项 和 为. s , 且 满 足S :
前9 项和s 等于多少 ?
解: 根据等差数列a 2 + a s = a l + a 9 , 因为5 9 =
.
Hale Waihona Puke m, S m = n ( n #m, n , m∈ N ) , 求 解: 由f 为 等差数 列 , 可设S n = An + B n , 则可 以得 到
用①一 ②得到A( m2 _ n z ) 柏( m 一 ) = — m,
依据题意简化得到 ( m + n _ ) + B = 一 1 ,
所 以S m  ̄ = A ( m + n ) 2 + B ( m + n ) = 一 ( m + n ) .
②
四、 函数 思 想
例4 已 知,( ) : ( < 一 2 ) , 设。 : 1 , :
当n = l 时, 0 。 = l 满 足a . = 2 2 - 1 , 因此 , 2 一 l ( n ∈N ) .
南 中 版 中・ 擞・ ?
教 参
解 法 探 究
数列通项公式的若干求法及转化思想
数列通项公式的若干求法及转化思想数列通项公式是数列中每一项的表达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在数学学科中,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有多种,并且存在着一些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求解过程。
本文将介绍数列通项公式的若干求法以及相关的转化思想。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递推关系求法在数列中,如果每一项都与前一项有规律地递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种递推关系来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它的递推关系是每一项等于前两项的和。
即f(n) = f(n-1) + f(n-2),其中f(n)表示第n项的值。
通过观察递推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n) = [(1+√5)/2]^n / √5 - [(1-√5)/2]^n / √5。
二、数列通项公式的公式求法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通过数学公式直接求出的,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的数列。
比如等差数列,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1)表示首项的值,d表示公差。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1)表示首项的值,r 表示公比。
三、数列通项公式的数学工具求法在数列的求解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数学工具来求出通项公式。
1. 拉格朗日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它基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思想,通过已知的数列项来构造多项式,再根据多项式的性质求解通项公式。
2. 生成函数法生成函数是一种将数列转化为形式幂级数的数学工具,通过求解生成函数的表达式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数列通项公式的转化思想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的过程中,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转化思想简化求解过程,使得问题更易于处理。
1. 利用性质转化有些数列具有周期性或对称性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比如,等差数列中差值为1的数列,可以通过平方或立方等方式进行变形,得到更简单的表达式。
高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是一门精密而有挑战性的科学,它在高中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通过观察事实或数据,总结规律的推理方法。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归纳法来发现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并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
例如,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利用归纳法证明。
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高中数学中,有时我们需要从问题的解决方法出发,推导出问题的条件或规律。
例如,在解决逆向问题时,我们可能需要先假设问题的解,然后通过逆推的方法,找出满足这个解的条件或规律。
三、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指将一个问题与已知的类似问题进行比较和类比,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类比思维来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在解决证明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给定的问题与已知的几何定理进行类比,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
四、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中,这种思想方法常常用于解决函数与方程的问题。
例如,在解决复杂的函数方程时,我们可以将整个问题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方程,分别解决这些方程,然后将结果综合起来得到原问题的解。
五、抽象与具体抽象与具体是指将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性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使用抽象与具体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数学证明问题。
例如,在证明几何定理时,我们可以将具体的图形抽象成一般性的几何形状,从而用更一般的方法证明定理的正确性。
六、推理与演绎推理与演绎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推断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常常使用推理与演绎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证明问题。
例如,在解决集合论证明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推断出问题的结论。
解数列的十种思想
解数列的十种思想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高考数学的重点,由于数列涉及到的运算多,技巧性强,如果没有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引领,,学生容易进入繁难的运算中,甚至半途而废,本文结合一些高考题,或一些模拟题浅谈几种解数列的思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递推思想用递推关系解题的思想方法叫递推思想。
主要有递推求和、递推求积及反向递推法。
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是数列的一种重要内容,它能使繁琐的问题简化并一般化。
类型一:1()n n a a f n +-= 方法:叠加法(或累加法) 取1,2,3,4,n =,得n-1个式子,21321(1),(2),,a (1)n n a a f a a f a f n --=-=-=-且(1)(2)(1)f f f n +++-可求得时,两边累加得通项n a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1,3(2)n n n a a a n --==+≥,求证:1(31)2nn a =- 证明:由已知得2,3,4,n =23121324313,3,3,,3n n n a a a a a a a a --=+=+=+=+将这n-1个式子相加得23113333(2)n n a a n -=+++++≥113(13)13n a --=+- 3311(31)222n n =-+=-而11a =,也满足上式。
故1(31)2n n a =-,(n N *∈)类型二:1()n na f n a += 方法:叠乘法(或累乘法) 取1,2,3,4,n =,得n-1个式子,3212(1),(2),,a a f f a a ==1(1)nn a f n a -=-,(1)(2)(1)f f f n -将这n-1个式子相乘得n a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12n n a na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取1,2,3,4,n =得n-1个式子,32121121,,,341n n a a a n a a a n --===+将这n-1个式子相乘得3241231123213451n n a a a a n n a a a a n n ---=+,112(1)n a a n n =+,2(1)n a n n =+(2)n ≥而11a =,也满足上式。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由普通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到利用递推关系求和,以及利用数列的性质等多种方法,这些都可以用来研究数列求和的问题。
在此,我们将详细介绍七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
一、等差数列求和法。
当数列符合等差数列的特性(即每两项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常数)时,可以使用公式S=n/2*(a1+an)来求和。
其中,n是项数,a1是首项,
an是末项。
二、等比数列求和法。
在数列成等比数列(即每两项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时,可以利用公式S=a1*(1-q^n)/(1-q)(没有公比为1)或S=n*a1(公比为1)求和。
其中,n是项数,a1是首项,q是公比。
三、高斯求和法。
这是一种巧妙的求和方法,是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期首创的。
基本的思想是将数列“对折”后相加,然后对结果进行二分。
四、递推关系求和法。
通过对数列中的关系进行递推,可以获得新的数列,然后通过求和公式或其他方法求和。
五、利用公式变换法。
将数列通过某种变换,转换成为我们能够处理的形式,然后再进行求和。
六、分部求和法。
将一个复杂的数列,通过适当的方法,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结果进行合并。
七、利用数列的性质求和。
诸如奇偶性、交错性、单调性等数列的性质,都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用于求和。
此外,还可以对称求和、循环求和等方法。
以上就是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掌握这些方法能让我们更灵活地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数列,灵活运用和组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1 2
5
文德教育
n 2时,a n Sn Sn1 …… 3·4 n1
a n ca n1 d c、d为常数,c 0,c 1,d 0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4、叠乘法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a n x c a n1 x
例如:数列a n 中,a1
3,
a n1 an
n n 1 ,求an
a n ca n1 c 1x
解: a 2 · a 3 …… a n 1 · 2 …… n 1 ,∴ a n 1
a1 a2
a n1 2 3
n
a1 n
又a 1
3,∴a n
3 n
5、等差型递推公式
由a n a n1 f (n),a1 a 0,求a n ,用迭加法
令(c 1)x d,∴x d c1
(3)形如 an1 ank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对数法求通项。
(7)(理科)数学归纳法。
4
文德教育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8)当遇到 an1
an1
d或 an1 an1
q 时,分奇数项偶数项讨论,结果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可能是分段形式。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2、 由S n 求a n
∴a n
c
d
1是首项为a
1
c
d ,c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
∴a n
c
d 1
a1
c
d
1
·c
n
1
n
2时,a 2 a3
a1 a2
f (2)
f
(3)
两边相加,得:
…… ……
a n a n1 f (n)
常用数学思想归类总结
常用数学思想归类总结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思想和方法。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数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解决问题、推理和证明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归纳总结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并解释它们的应用以及重要性。
一、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证明基本情况成立,并假设对于某个自然数 n 成立,然后利用这个假设证明n+1 也成立。
归纳法不仅常用于证明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证明其他一些性质和推断。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归纳法来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或者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
二、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独特的证明方法,它假设待证明的命题为假,然后通过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来得出结论为真的结论。
反证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命题的唯一性或者存在性。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来证明无理数的存在性,即假设不存在无理数,然后通过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来证明无理数的存在。
三、递归思想递归思想是一种将一个问题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子问题,并通过解决子问题来解决整个问题的思想。
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常被用于定义数列、集合和函数等。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就是一个递归定义,即前两项之和等于下一项。
递归思想也常用于解决组合数学和图论等领域的问题。
四、对称性对称性是指对象在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数学中,对称性经常被用于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例如,对称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出解方程的一些性质,对称图形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图形的分析过程。
对称性在代数、几何和数论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五、等价关系等价关系是指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的关系。
在数学中,等价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将一些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从而简化分析和求解问题的过程。
等价关系常用于集合、模运算和拓扑等领域的问题。
例如,同余关系在模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整数划分为不同的同余类。
六、极限思想极限思想是一种将无穷过程视为有限过程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中,极限思想经常被用于定义和研究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极限、连续性和导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已知数列{a n }对于任意p ,q (p 和q 是正整数),有a p +a q =a p+q ,若a 1=91,则a 36=( )。
2、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且(S n+1+b )a n =(S n +1)a n+1对一切n (n 为正整数)都成立,求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是b 的值。
3、设数列{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4、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n+1,S n ,S n+2成等差数列,则其公比为( )。
5、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36S S =3,6
9S S =( )。
6、设{a n }是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d 不为0),S n 是其前n 项和。
记b n =
c n S 2n +n ,n 为正整数,其中c 为实数。
(1)若c=0,且b 1,b 2,b 4成等差数列,证明:S nk =n 2S k ;
(2)若{b n }是等差数列,证明:c =0。
7、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a n +S n =An 2
+Bn+1(A 不等于0,n 为正整数)。
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求A
1B -的值。
8、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32n-n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T n 。
9、求证:n n n+n n 21++2+1+11=21-1-21++41-31+21-
1 。
10、求证:(n+1)(n+2)(n+3)...(n+n)=2n *1*3*...*(2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