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皮肤癌最常见类型之一,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 、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等,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本病由Jacob于1827年首先描述,但到1902年才由Krompecher将其与其他上皮性肿瘤明确区分。其特点是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但很少有血行或淋巴道转移,恶性程度较低根据其分化的方向可分为毛发、皮脂腺、顶泌汗腺或汗腺4类良性附属器肿瘤但根据其分化程度则可再分为增生(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结构),腺瘤(分化比增生低但有发育好的腺样结构),良性上皮瘤(分化程度更低,常难以辨别其将形成的结构)及基底细胞上皮瘤(为分化最高的恶性附属器瘤)基底细胞癌是由未成熟的非间变的类似基底层细胞构成有局部破坏性,肿瘤转移取决于损害的大小和深度损害大于3cm者,转移率为2%,直径5cm者转移率为25%;直径10cm者转移率为50%。本病属于中医“翻花疮”范畴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位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和老年人初起为基底较硬的斑状丘疹或呈疣状突起逐步破溃形成溃疡。宜早期手术切除,若有骨浸润时则应辅助全身化疗。
基底细胞癌是皮肤癌中的一种为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外基底细胞癌占皮肤癌的50%~65%,中国皮肤癌中以鳞癌多见,与基底细胞癌的比例为5∶1~
10∶1197l~1977年发病率增高18%每年有15万~93万新增病例。上海华山医院经活检证实的51例基底细胞癌有以下特点:
1.性别男女发病数相似。但浅表性基癌以男性多见。
2.年龄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但较国外早10年,以 60~69岁为发病高峰其次为50~59岁30岁以下较少 20岁以下罕见大多发生于着色性干皮病。
3.职业上海华山医院资料与山东医学院的资料一样农民占半数以上(50.26%)其次为家庭妇女(18.42%)
4.部位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占 86%~94%),尤见于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非暴露部位的仅占5%~13%。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绝大多数为浅表性基底细胞癌。后者却极少见于暴露部位。
基底细胞癌源于皮肤或附件尤其是毛囊的基底细胞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附属器肿瘤由原始上皮胚芽细胞发育而来,本病为分化最高的恶性附属器肿瘤,多见于面色较淡的人及头面等曝光部位说明长期日晒与本病的发病密切有关其他如砷剂、大剂量X线照射煤焦油衍生物烧伤瘢痕和慢性炎症(窦道、小腿溃疡、汗腺炎等)均为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免疫减弱的患者可能由于细胞中介免疫受损和增加对致瘤病毒的易感性增加了发生基底细胞癌的危险性患者的免疫系统影响着此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可被伴随着的免疫抑制所加强器官移植的患者发生基底细胞癌比正常人高10倍以上,而在这些损害里发现疱疹病毒样DNA序列某些组织学类型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更多见如硬皮病样基底细胞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要比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常见。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则多见于糖尿病和(或)慢性肾功衰竭以及感染HIV的患者。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素性干皮病Rasmussen综合征,Rombo综合征Bazax综合征和Darier病,使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增高。
本病的发生多与暴露部位的皮肤受外界因素刺激损害有关:
1.日光长期暴晒本病好发于头皮、面部等暴露部位并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即是证明。因日光中的紫外线侵害人体会导致细胞内DNA损伤和其修复能力的破坏而致皮肤癌据国外统计白色人种较有色人种易患皮肤癌这与皮肤内的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有关。地球上空臭氧层变薄形成臭氧洞导致过多紫外线照射,可造成皮肤癌患者的增加。
2.过量放射线照射在慢性皮炎的基础上受到过量的放射线照射可诱使皮肤发生癌变。Anderson(1951)和Traenkle(1964)发现本病往往在慢性放射性皮炎的基础上发生,他们报道放射线工作者因长期少量X线接触而发生的放射性皮炎处产生基癌Sarkany(1968)发现扁平苔藓和脊椎炎患者因照射X线而在背部皮肤上
发生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和恶变前纤维上皮瘤。潜伏期为11~28年照射的剂量为154.8~2 289.8mC/kg(600~8875Rad)。
3.化学物质刺激长期接触无机砷(如复方亚砷酸钾溶液)或饮用含砷较高的饮水或食物等易患基底细胞癌。1963年Shu等统计台湾在含砷较高地区基底细胞癌的发生率约占11%由砷引起的皮肤癌,好发于身体的非暴露部位和手掌,并通常是多发性的。
4.物理性因素皮肤癌亦可在不稳定的萎缩性烧伤后瘢痕上出现。慢性溃疡或窦道慢性肉芽肿慢性骨髓炎上皮瘤样增生寻常狼疮扁平苔藓、麻风等经久不愈,在10余年或数十年后亦可能发生癌变偶见单纯性创伤如种痘处发病者。
5.其他因素某些错构瘤如皮脂腺痣、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以及恶变前纤维上皮瘤易发生基底细胞癌。甚至皮肤纤维瘤上方的表皮亦可发生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起源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的多能性基底细胞可向多方向分化癌细胞似基底细胞呈卵圆或梭形胞核深染胞浆少,胞界不清楚细胞间桥常不明显瘤实质与间质之间有对PAS染色呈阳性反应的基底带间质结缔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常见较多幼稚成纤维细胞间质因含大最酸性黏多糖而呈黏液样具有异染性由于标本经固定和脱水间质内黏蛋白皱缩致部分或完全与瘤实质分离这种现象虽为人工性但可协助与其他肿瘤如鳞癌区分。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方向,基底细胞癌有未分化型和分化型两类。
1.未分化型有四种:
(1)实性基底细胞癌:又称原基性基癌临床常见。真皮内有多个大小不等不规则条索状或团块状癌细胞团,常部分与表皮粗连偶或与外毛根鞘相连癌细胞团边缘的癌细胞作栅状排列;内部排列紊乱
(2)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此种基底细胞癌黑素丰富。黑素见于癌细胞间黑素细胞和间质中噬黑素细胞内
(3)浅表性基底细胞癌:常为多发,与表皮基层相连向真皮浅层不规则伸长,似原始上皮芽样间质常不明显。以后可发展成浸润性基底细胞癌。
(4)硬化性基底细胞癌:间质纤维组织大最增殖致密将癌细胞团挤压成细条索状。后者常只有单层细胞厚。
2.分化型有三种:
(1)角化性基底细胞癌:此型除有未分化癌细胞外可见角化不全细胞和角质囊肿。Lever认为角质囊肿代表倾向于形成毛干,角化不全细胞可排列成束状或涡形或围绕角质囊肿,可能是初期毛发角化细胞。Ackerman则认为此型不是向毛囊分化的基底细胞癌。
(2)囊性基底细胞癌:在癌细胞团中央出现囊腔其形成途径是:大片癌细胞坏死;癌细胞向皮脂腺细胞分化后崩解,囊腔周围的一些癌细胞呈空泡状或泡沫样(相当于皮脂腺细胞);伸入瘤实质内的间质坏死。
(3)腺样基底细胞癌:肿瘤呈管样或腺样结构。癌细胞排列成互相吻合的条索条索间为岛屿状结缔组织肿瘤中所见管腔,其腔壁细胞呈立方形似腺上皮细胞但无分泌活动。小汗腺上皮瘤(eccrine epithelioma)系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一种向导管方向分化颇似汗管瘤,但肿瘤体积较大,并向深部侵袭。
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30岁后70岁为高峰好发于头面部尤以鼻眼睑及颊部最为常见。基本损害为针头至绿豆大半球形蜡样或半透明结节。
85%患者发生于头颈曝光部位掌跖和黏膜罕见皮损通常单发但亦有发生数个甚至多数者,基底细胞癌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略呈隆起、淡黄色或粉红色小结节仅有针头或绿豆大小,呈半透明结节,质硬,表皮菲薄,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但无疼痛或压痛病变位于表皮深层者表面皮肤略凹陷失去正常皮肤的光泽和纹理,经数月或数年后,表现出现鳞片状脱屑,以后反复结痂、脱屑表现溃烂、渗血。当病灶继续增大时中间形成浅表溃疡其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基底细胞癌表面形成多种多样根据肉眼所见形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节溃疡性基底细胞癌(Nodulo-ulcerative basal cell carcinoma) 最常见,占基底细胞癌之50%~54%,损害为单个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旁沟前额等处
(1) 结节型(nodular type):损害为突出皮肤、自针头大小至绿豆大小,初起为小的蜡样结节,缓慢增大非炎症性浅黄褐或淡灰白色蜡样或半透明(如珍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