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与成藏史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煤成气藏特征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 , 北临河套地 堑南界 , 南抵安边 , 西起银川地堑 , 东至盟 2 井 ! 陕 165 井一线, 面积约 8. 06 ∀ 104 km 2 。
局 , 不同之处在于陆表海扩展 , 三角洲、 扇三角洲体 系向北萎缩。至山西期, 西缘裂陷活动经过晚石炭 世 ! 早二叠世早期的填平补齐, 以渐变形式结束 , 全 区成为统一坳陷。随着盆地北部的抬升, 海水迅速 向南撤出, 全区经历了一次由海到陆的沧桑巨变 , 进 入了近海内陆坳陷的全新演化阶段。北部兴蒙海槽 的关闭和隆起以及贺兰坳拉槽的停止活动和填平补 齐 , 为盆地充填提供了丰富的北部、 西北部物源和广 阔的沉积物容纳空间 , 形成冲积扇群、 河流、 三角洲
郭英海 , 刘焕 杰 , 权彪 等 . 鄂尔 多斯 地区 晚古 生代 沉积 体
( 上接第 13 页 ) 加之抬升过程中天然气大量散逸 , 才 形成现今的低压气藏。
划 分规范 . 北京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93 2 魏 红红 , 李文厚 , 邵 磊等 . 苏里 格庙 地区 二叠 系储 层特 征 及 影响因素分析 . 矿物岩石 , 2002; 22( 3) 3 Osborne M J, Swarbrick R E. Diagenesis in North Sea HPHT clastic reservoirs consequences for porosity and overpressure pre diction.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999; 16: 337 ! 353 4 Wilkinson M D, Darby R S Haszeldine, G D Couples. Secondary
*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NO . 49872009) 、国家 973 项目 ( NO. 2003CB214602) 资助。 作者简介 : 杨仁超 , 1976 年生 , 助教 ; 2002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获硕士学位 ; 主 要从事沉积 学与石油 天然气地质 学 研究。地址 : ( 271019) 山东 省泰安市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话 : 13156409039。 E mail: rc_yang@ sina. c上泥炭坪环境; 而 山西组与煤层伴生的泥质岩形成于陆相沼泽沉积环 境。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褶带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规律研究
20205/299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褶带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规律研究张秋实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我国大型煤成气田有利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地质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变形较弱,表现为过渡性的盆缘结构。
本文以挠褶带上的典型中型气藏为例,分析了上古生界地层中煤成气的成藏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处于中部平缓带北部,整体表现为东南倾单斜构造,稳定且平缓的构造背景对致密气藏的成藏与保存十分有利。
储层具有典型的致密储层的基本特征,储层各层段的非均质程度差异较大,空间展布受沉积相和物性控制,在平缓带受构造控制不明显。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点;发育特征;气藏特征与富集规律中图分类号:P313.1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05.052张秋实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00)0引言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带之间的结合部位,其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矩形盆地,在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总体呈向西、北西缓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其上发育轻微褶皱,断层较少且规模小,这种单一简单的构造背景十分有利于煤成气的形成、保存及勘探开发。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潜力巨大1,前人就煤气田地质、天然气资源分布及控制因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5,地层发育情况和构造格架控制着煤成气资源的分布与产能,在不同地区各项要素的控制作用有所不同,影响气藏发育的主要因素也有差异。
本文在构造和储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典型气藏解剖,并对其成藏规律进行了总结,对煤成气进一步勘探有借鉴意义。
1研究区构造特点图1研究区上石盒子组顶面构造图146工区区域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晋西挠摺带的中部。
受区域构造活动和岩浆侵入上拱作用的影响,区内主体构造呈南北走向,自西向东划分为4个二级构造带,即背斜带、中部缓坡区、东南向斜区和东部隆起区(图1),南东低、北西高,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沉积体系、岩性特征、物性特征的分析,认识到研究区气藏储层主要为障壁岛、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岩性主要为中粒-粗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晶间孔为主;物性较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关键词】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岩性特征储集空间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
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已陆续发现苏里格、乌审旗、靖边、榆林、大牛地、神木、米脂、子洲等多个探明储量超1000亿方大型气田,形成了“南油北气”分布格局,其中苏里格气田探明和基本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到2.85×108m3[1]。
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及成藏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盆地东南部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的认识,对相邻区域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储层沉积特征根据岩心观察及相标志的分析研究发现,本溪-太原沉积期,气候温暖潮湿,主要发育浅海障壁海岸-潮坪沉积;本溪组以障壁海岸-泻湖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障壁岛、泻湖、灰坪、泥沼等4种微相;太原组以浅海陆棚潮坪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砂坪、泥(碳)坪及灰(泥)坪3种微相。
障壁岛是障壁海岸的沉积主体,砂岩含量可达50%,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主要相带。
山西-盒8沉积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主体,砂岩含量高达70%,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相带。
2 储层岩石学特征通过对延长气田100余口探井1700余个薄片的观察分析,认为研究区本溪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岩石学类型、碎屑颗粒组成、结构构造等多个方面。
2.1 储层岩石学类型镜下岩石薄片观察与统计表明,研究区盒8段-本溪组主要发育3种砂岩类型: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
本溪组以石英砂岩为主;山2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与石英砂岩;山1段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盒8段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少数石英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入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勘探开发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推进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勘探开发的权利和义务
政策与法规的未来发展趋势
环保要求:政府将更加重视环保问题,对勘探开发的环保要求将更加严格,推动绿色勘探开发的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勘探开发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添加标题
致密气藏的成藏要素
储层: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
成藏过程: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过程
保存条件:良好的保存条件,避免油气的散失和破坏
盖层:致密页岩、致密灰岩等
圈闭:构造圈闭、地层圈闭等
源岩: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宜
致密气藏的成藏模式
致密气的运移:地层压力增大,气体沿裂缝、孔隙运移
环境影响防治措施: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确保开发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开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经济效益:开发致密气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增加就业、提高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
平衡策略: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探讨如何在开发致密气资源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2010年代:勘探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了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03
04
2020年代:持续勘探和开发,为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勘探成果
发现大量致密气藏
成功实施多口井的勘探开发
取得显著的产量和效益
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宝贵经验和数据支持
勘探经验与教训
经验: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勘探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杨华;付金华;刘新社;孟培龙【摘要】Through lithological analysis of reservoirs, fluid inclusion test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geochemical, seismic, well logging and formation testing dat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ight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 spec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and summarizes the key techniques for tight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gas source conditions of large area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continuous hydrocarbon injection, widespread delta fecies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the accumulation mode of short-distance migration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large-scale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 The Upper Paleozoic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Ordos Basin cover a large area and have many gas-bearing formations and multiple pressure systems. The tight reservoirs, which were formed before gas accumulation, are of high heterogeneity. Full digital seismic prediction technique for thin reservoirs, fine logging evaluation technique for tight gas reservoirs, and integrated supporting techniques for gas development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通过储集层岩性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模拟实验等手段,结合地球化学、地震、测井、试油相关资料,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及致密气藏基本特征,总结致密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广覆式生烃和持续性充注的气源条件、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与近距离运聚的成藏模式等地质要素的有效配置、共同作用,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型致密气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含气层组多、面积大,存在多个压力系统,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储量丰度低.全数字地震薄储集层预测技术、致密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与开发集成配套技术为致密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9)003【总页数】9页(P295-303)【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成藏条件;关键技术【作者】杨华;付金华;刘新社;孟培龙【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鄂尔多斯盆地大规模的天然气勘探始于 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4次重大转变,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勘探主战场由盆地周边向盆地腹部转移,发现了以镇川堡为代表的多个上古生界气藏;②20世纪80年代末勘探思路从寻找构造圈闭向岩性地层圈闭转变,发现了以靖边气田为代表的奥陶系古风化壳气田;③20世纪90年代中期勘探重点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转向上古生界碎屑岩岩性圈闭,发现了以榆林气田为代表的碎屑岩岩性气藏;④2000年以来,向上古生界砂岩致密气勘探转变,发现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致密气田[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类型辨析
su i d a d c mpa e t h s ft e d e sn g sr s r or n Al e t sn.Th e ul h w h tt e Up— tde n o r d wih t o eo h e p ba i a e e v isi b ra Ba i er s t s o t a h s
p rPae z i a e e or n Or o sn h v h h r c e itc fe tnsv iti u in o o r e r c s n— e l o o c g sr s r is i d sBa i a e t e c a a trsi so x e i e d srb to fs u c o k ,u v
o vo sg sg n r to e t r o g sg n r t n r t b i u a e e ain c n e ,l w a e e ai ae,b d pe sse ta d d c n r l e a — r vdi o i o o a rit n n e e ta i d g s p o i ngc nd t n, z i
性 强 、展 布 方 向与 构 造 走 向一 致 且 上倾 方 向 为 物 性 较 差 的 致 密 层 ,不 具 备 深 盆 气 藏 储 层 向上 倾 方 向 物 性 变 好 的 条 件 ;
源储配置样式为 “ 自生 自储 ” 和“ 向叠置 ” ,由于砂体规模小 、分布不 连续 ,源储 接触局 限 ,不具备 深盆气 藏源储 式 垂 式 大面积接触 的特征 ;天然气发 生 3期成 藏 ,在盆地埋藏期与抬升期均 可成藏 ,成 藏时 间较 早 ,后期气 藏调整改造 强烈 , 不具备深盆气藏 的保存条 件。气水分布主要受储层 物性 和区域 构造控 制 ,分 布复杂 、分 异不 明显 ,没有 气驱水形 成 的 “ 气水倒置 ” 界面 。成藏特征综合对 比分 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气藏并非 深盆气 藏 ,应为 主要 由储 层物性 控制 的 岩性气藏 ,该 区油气勘探应 以优 质储层 研究为重点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阿尔伯达盆地 ;深盆气藏 ;气藏类 型 ;成藏期 次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文章编号:1000-0747(2005)04-0054-06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李剑1,罗霞1,单秀琴1,马成华1,胡国艺1,严启团1,刘锐蛾1,陈红汉2(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9730项目(2001C209103)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含气丰富和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
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沥青分布与成因、岩石薄片等分析,结合天然气组分、C 5)C 8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和成藏过程,总结了高效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划分出3种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组合,即源内成藏组合(山2段)太原组)、源顶成藏组合(山1段)盒8段)、源外成藏组合(石千峰组)。
并应用上述方法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主控因素。
图7表2参17关键词:天然气;成藏规律;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2.3 文献标识码:A0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其古生代沉积岩面积为25万km 2,目前在上古生界发现的气田(藏)有苏里格气田(盒8段)山1段)、乌审旗气田(盒8段)、榆林气田(山2段)、大牛地气田、米脂气田、神木气藏(千5段)等。
截至2004年底,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1513.41亿m 3,近期在盆地东部的子洲)清涧地区、统万城)镇北台地区的山2段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天然气预测储量1043.99亿m 3、探明加控制储量1056.13亿m 3,在盆地西南部山1段、盒8段的勘探也已取得新发现,显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广阔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含气广泛,气藏无明显边底水,压力低(天然气流体静压力为6.94~36.32MPa,压力梯度为0.38~ 1.09MPa/100m,平均压力梯度为0.89MPa/100m),储集层为低孔低渗类型(孔隙度为4%~12%,渗透率为0.1~1mD)。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千峰组低压气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千峰组低压气藏特征的报告,
800字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本研究将对该盆地位于东部上古生界石千峰组低压气藏的特征进行介绍。
石千峰组低压气藏的构造特征表明,该气藏处于安定发育、保守发育或局部变形发育状态。
沉积特征表明,该气藏所储存的气体主要来自深浅层烃源岩,其中来自深层的有机质渗漏量大,有机质富集的程度也很高。
该气藏的岩性特征发现,地层岩性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砂岩为辅,岩相主要为湿润砂岩和泥质砂岩,无有效封闭体,局部有岩石层裂隙。
在气藏物理性质方面,经过水文物理性质测定,可以看出,该气藏所储存的气体有较高的常温饱和压力,饱和液面处于
1000m左右,渗透率处于较高水平。
动态特征方面,本气藏采用了不同的采收率测试,结果显示,在日采收率(RPC)4.5m3/d~7m3/d,月采收率
76m3/d~225m3/d,年采收率640m3/d~1800m3/d之间,这表明
该气藏作为低压气藏,具有良好的发育潜力。
综上所述,石千峰组低压气藏具有较好的地质条件,积极向上的构造特征,深层烃源岩渗漏量大,泥岩和粉砂岩组成的无有效封闭体,高的渗透率,以及近似低压气藏的动态特征,潜力
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本报告为该低压气藏特征的简单介绍,未对该低压气藏的储层特征及勘探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仅作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低压气藏特征的初步参考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
统 。但该 区构 造与砂 体分 布不协 调 , 积相变 快 , 沉 特
别 是面 对较致 密 的储 集背 景 和 不 均质 的储 层分 布 ,
世末 至今气 水运 移 、 排泄 方 向 向盆地 的北 部 与东 部
边 缘 越 流 漏 失 。 实 际 上 , 歧 主 要 集 中 在 成 藏 过 ] 分
致 使该地 区 油气运移 、 成藏条 件 复杂 , 天然气 聚集 能
量及其 与之 配套 的地 质条件 成 为影响 天然气 成藏 效 果的关 键 因素 。对 上 古 生界 气 藏 成藏 基 本 条件 、 天 然气初 次运 移动力 目前 已达成 了较一 致 的认 识 。然
的封 闭以 及 封存 箱 内不 均 匀分 布 的 高 压 泥 质 岩 阻 隔 , 然 气难 以 沿 构 造 上 倾 方 向 作 大 规 天 模 运 移 , 要 为 就 近 垂 向运 移 聚 集成 藏 ; 藏特 征 研 究 显 示 , 有 毛 管 中值 压 力 平 均 值 小 主 成 只 于 6 2 a 厚 度 大 于 4 F . 1MP 、 n以上 的优 质 储 层 段 能 够 允 许 天 然 气 成 藏 . 而且 气 水 分 布 主 要
维普资讯
卷 ( lme 2 , ( u e ) , ( 'ii 1 3 Vou ) 8 期 N mb r 3 总 oa ) 1 I
页 ( g s 7 — 8 2 0 9,Se t 2 o ) Pa e ) 7 3, 0 8, ( p , 0 8
矿
文章 编 号 : ( 1 6 7 ( 0) ) 3 0 7—0 1 O — 8 2 2 ( 0 —0 7 ) 8 7
样式 简单 、 断层不 发育 , 在燕 山运 动作用 下东部 抬 仅
0 引 言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c i d e s w i t h t h e e n r i c h e d h i g h y i e l d a r e a i n l o w e r S h a n x i f o r ma t i o n ; 3 ) t h e p r o p e r t y a n d s t o r a g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h e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
第5 卷 第3 期
R E S E R V 0 I R E V A I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咂 N T
油 气 藏评 价 与 开 发
2 0 1 5 年6 月
Hale Waihona Puke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胡方皓
( 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 司,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5 ) 摘 要: 在 总结前人关于鄂尔 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致 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的基础上, 总结 了致密砂岩气特有 的成藏特 征, 明确 了其 成藏 的主控 因素。结果表 明 : ① 盆地东 南缘沉积环境 有利 、 生储盖 组合 良好 , 具备 成藏的基本 条件 ; ② 致 密砂岩 气甜点 区
mi n e d . T h e Y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 1 )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e r n ma r g i n o f O r d o s B a s i n h a s f a v o r a b l e s e d i m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g o o d S O U r C e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特征及勘探方向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的特征,包括储层性质、藏层结构、地质特征、孔隙发育程度、气井增产、勘探成果等。
随后,着重分析了这一藏区的有利分布区、探明迹象、找气目标及勘探方向。
研究表明,该藏区中有望发现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需深入研究才能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勘探方向正文一、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特征1.1 储层性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主要以致密灰岩为储层,孔隙类型以透、裂隙型和片屑型为主,孔隙度低,但出水条件优良。
1.2 藏层结构该区地表至深部多少受一定程度的抬升变形作用,藏层向上变薄,下部岩心有不同程度的侵蚀作用,上部为优质储层。
1.3 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所在区域受历史构造活动影响,依靠构造背景控制有利页岩气藏分布,有利构造部位多样化,地质环境复杂,藏层形态多变,变质型和角砾岩型常见。
1.4 孔隙发育程度该区藏层中的孔隙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孔隙度在4%~8%之间,但藏层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及优良的出水条件。
1.5 气井增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的气井增产率和效果较好,可通过加筑封堵剂、加流体注气等方式提高气井的产能。
二、勘探方向2.1 有利分布区有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该区的构造背景下,如断裂带、断块带、抬升断面、抬升前缘以及页岩边缘带等结构部位。
2.2 探明迹象探明迹象包括地质识别因素、俯视图特征因素、地球物理遥感因素和制图归纳法四大类。
2.3 找气目标在有利分布区中,可发现有利的页岩气目标,并可根据特征因素提取有利的找气目标。
2.4 勘探方向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应重点关注构造背景下的有利分布区,利用地质、物理等因素,以及技术手段辅助页岩气勘探。
同时,应加强技术研究,研发更先进的录井设备和工作流程,以改善现代页岩气勘探的效率和成果。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_周进松
作者简介:周进松,1979年生,工程师,硕士;200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专业;主要从事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
地址:(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75号。
E-mail:53002375@qq.com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周进松 王念喜 赵谦平 银晓 林桂芳 曹跃 李园园 韩小琴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周进松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天然气工业,2014,34(2):34-41.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天然气勘探进展缓慢,缘于对其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
为此,利用大量钻井、地球化学薄片鉴定、压汞试验、流体包裹体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地质条件和成藏期次。
结果表明:①与盆地北部一样,东南部延长探区具有“广覆式生烃、大面积成藏”的特点,其主力生烃层系为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中石炭统本溪组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②储层砂体发育,多层系砂体垂向叠置、横向连片,加上构造不发育,具备形成大面积复合岩性圈闭的重要条件;③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发育的巨厚泥岩具有物性和压力双重封闭性能;④流体充注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依据生储盖的空间配置关系,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划分为源内成藏、近源成藏和远源成藏3种组合类型,并在分析圈闭类型、输导体系、运聚特征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上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模式。
结论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是鄂尔多斯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储量增长的新领域。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区 晚古生代 成藏地质条件 运移特征 成藏期次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储量增长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4.02.005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in theYanchang exploration block of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Zhou Jinsong,Wang Nianxi,Zhao Qianping,Yin Xiao,Lin Guifang,Cao Yue,Li Yuanyuan,Han Xiaoqin(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Group>Co.Ltd.,Xi′an,Shaanxi 710075,China)NATUR.GAS IND.VOLUME 34,ISSUE 2,pp.34-41,2/25/2014.(ISSN 1000-0976;In Chinese)Abstract:No big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gas exploration in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for lack of detailed study of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Paleozoic there.In view of this,various data concerning drilling,geochemistry,thin section authentication,mer-cury injection test and fluid inclusion test were integrated to study the geologic conditions and stages of gas accumulation in this studyarea.Like the northern part of this basin,the southeastern Yanchang exploration block is also featured by"pervasive hydrocarbon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The major source rocks there are dark shale and coal measure strata in the 2nd member of Lower Per-mian Shanxi Fm and the Middle Carboniferous Benxi Fm.Vertically-superimposed and laterally connected well-developed sandbodiesin combination with the underdeveloped structures provid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compound lithologic reser-voirs.The thick mudstones in the Upper Shihezi–Shiqianfeng Fm have a capacity of physical property and pressure.Hydrocarboncharging occurred in the Late Triassic,Middle-Lat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periods.According to the source-reservoir-caprockassemblage,the Upper Paleozoic gas reservoir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namely inner source rock accumulation,proximal accu-mulation,and distal accumulation,the models of which were also buil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p types,carrier systems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In the en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pper Paleozoic in this study area has favorable geologicconditions for gas accumulation and is high in exploration potential,thus it is a new domain for gas reserves growth in the future inthe Ordos Basin.Keywords:Ordos Basin,Yanchang exploration block,Late Paleozoic,geologic condition,migration feature,reservoiring stages,source-reservoir-caprock assemblage,accumulation pattern,reserve increase·43· 天 然 气 工 业 2014年2月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藏勘探与沉积地质学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藏勘探与沉积地质学研究位居我国大陆第二大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沉积盆地,其构造发育史大体与华北地台相当,属稳定的克拉通内盆地。
这里的沉积岩层厚度大、分布稳定,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煤炭资源。
其中,中生界地层中主要分布石油,天然气则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地层中。
沉积盖层的发育大体可分为浅海台地(早古生代)、滨海平原(晚古生代)、内陆坳陷(中生代)、周边断陷(新生代)四个阶段。
本区气藏的形成与古生代的两大地质作用紧密相关,一是在晚奥陶世后,盆地区域性隆升,遭受长达1.3~1.5亿年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区域性广布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型储层;二是在中晚石炭世后本区开始下沉,接受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沉积,构成了古生界的区域性气源岩、封盖层,以及局部的砂岩储集体。
因此,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风化壳和上古生界的砂体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以古生界为主要目的层的天然气勘探始于50年代。
纵观盆地天然气的勘探历程,取得勘探重大突破并带动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利用的是隐蔽岩性和地层圈闭气藏的勘探发现:八十年代后期,在盆地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的顶部古风化壳中发现了大型地层圈闭气藏(靖边气田);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中发现了大型砂岩岩性气藏(榆林气田),奠定了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走向工业化开发利用的基础,从而也为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天然气勘探方向与发展战略的制定标示了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平缓,面积大而丰度低是本区天然气成藏的重要特征。
因此,针对下古生界地层圈闭气藏和上古生界岩性圈闭气藏的成藏和分布规律的沉积地质学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鄂尔多斯天然气藏勘探开发的历程鄂尔多斯盆地的现代石油勘探已有近90多年的历史,以古生界为目的的油气勘探始于五十年代,30多年来的勘探历程大体有如下几个重要阶段:1、区域地质普查阶段(1976年以前),这一时期钻探18口井,在盆地西缘刘家庄构造上发现了工业气流井,刘庆1井日产5.97×104m3天然气流,是盆地发现的第一个上古生界天然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藏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近8000块岩心样品统计结果表明,地表条件下砂岩孔隙度小于8%的样品占50.01%,孔隙度为8%~12%的样品占41.12%,孔隙度大于12%的样品只占8.87%;储集层渗透率小于1×10.3pm2的占88.6%,其中小于0.1x10.3 gm2占28.4%。
覆压条件下,基质渗透率小于0.1x10.39m2的储集层占89%,属于典型的致密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的成藏特征如下。
①含气层组多,从上古生界本溪组到石千峰组共发育19个含气层组,主力含气层段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山西组山2段与山I段、太原组太。
段,单井平均发育气层5~10段,单个气层厚3~8m。
②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天然气组分中甲烷含量大于95%,以干气为主,不含H2S;地层水矿化度为22.38~230.00g/L,水型均为CaCl2型。
⑨气藏存在多个压力系统,除盆地东部地区存在常压和局部超压外(压力系数为0.95~1.12),其余地区压力系数均小于0.95,最小压力系数为0.34。
④储集层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非均质性强,孔喉微观结构复杂,毛管压力封闭条件好,不需要直接盖层,发育无明显界限的非闭合圈闭。
天然气生产井一般无自然产能,储集层压裂改造后直井日均产量lxl04~2x104m3,水平井日均产量5x104m3。
在气井生产过程中,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低产(日产量lxl04m3)阶段可维持较长时间。
⑤天然气聚集一般不受浮力作用控制,超压为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渗流方式主要为非达西渗流;一般无底水。
无统一的气、水边界,存在上气下水、气水倒置、气水同层等多类型气水赋存状态;气水分异差,含气饱和度差异大。
⑥储量丰度低,含气面积大。
储量丰度为0.6×108~1.2x108m3/km2,天然气大面积连片分布;勘探证实苏里格气田含气面积超过3x104km2,储量丰度为1.2×108m3/km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与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与成因【摘要】地层水分布与矿化度特征、煤层Ro测试资料证明,晚侏罗-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自南而北发生过构造热事件,最高温度可达160℃-280℃,不仅导致了甲烷的生成,还导致了地层水的汽化和异常高压的形成。
异常高压促使地层产生裂缝,岩石产生微裂隙,储集层(砂岩)与盖层(泥岩)之间的分割性被破坏,甲烷和蒸汽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一起运移和成藏,并扩散温度和压力,导致大型封存箱内流体势能逐渐统一,高压岩性气藏逐渐转化为特高压深盆气藏。
晚白垩~古新世盆地区域性抬升剥蚀导致煤系埋藏变浅,地温梯度降低,高温高压深盆气藏中的液态水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逐渐气化,形成只有气(汽)态流体的深盆气藏。
当压力降至30Mpa以下、温度降至120℃以下时,气藏中的水蒸气开始液化,气体比重下降,形成负压深盆气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水相态地层水矿化度封存箱压力异常深盆气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在近六万平方公里的伊陕斜坡上钻井只见气而很少钻遇地层水,现有苏里格、神木、榆林等气田的气层温度低、压力系数低,均无边低水。
巨量的地层水哪里去了?难道都被天然气排驱到盆地边缘地区了吗?这是无法认同和无法想像的事情,毕竟地层中的含水量远比有机质要丰富的多。
本文依据气水分布倒置、立体含气、区域性流体压力负异常和区域性地层水矿化度低等特征,认为该盆地具有形成特大气藏的特殊地质背景,经历了特殊的成藏过程。
1 气藏特征1.1 天然气分布特征图1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上古生界煤层Ro等值线与气、水分布示意图,图中黄-红色为现今含气领域(Ro=1.4%~3.0%),它们占据了构造下倾方向的绝大部分,流体压力表现为负压(黄色,压力系数0.95~0.85)和超负压(橘黄色,压力系数0.85~0.76);浅黄色为气-水过渡带(Ro=1.4%~1.2%,压力系数0.95~1.0),这里的井气、水同出;浅蓝色为含水区(Ro<1.2%,压力系数1.0),位于构造斜坡的上倾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付金华;段晓文;等【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01(006)004【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一套以碎屑岩沉积为主的含气层系,下部煤系暗色岩类气源充足,中部河流、三角洲砂岩储集层广泛分布,上部湖相泥岩盖层区域稳定。
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盆地经多次稳定沉降,并最终整体抬升后,完成了上古生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
盆地周边在地史期构造活跃,砂体发育,以构造圈闭为主;盆地内部构造稳定,在倾角不到1°的西倾单斜上,南北向展布的河流三角洲砂体与侧向的河湖间湾相泥质岩配合形成了近南北向的大型岩性圈闭气藏。
其中砂岩储层经历了长期的压实、充填、交代、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大部分原生孔隙遭受破坏,以低孔低渗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通过天然气成藏理论研究与勘探实践以及低渗透砂岩岩性气藏勘探技术系列的应用,有效地揭示了上古生界气藏特征。
综合分析证明,盆地中北部上古生界盒8、山2、山1三层段砂岩厚度大、分布广、气藏富集条件优越,是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总页数】8页(P68-75)【作者】付金华;段晓文;等【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J], 胡方皓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 [J], 付金华;段晓文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地质特征 [J], 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田雨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SONG Ping;GUO Mingqiang;ZHAO Jingzhou;LI Jun5.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 [J], 刘俞佐; 石万忠; 刘凯; 王任; 吴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苏里格气田致密气的特征和成因
本论文主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苏里格气田,该气田致密气探明地质储量5378×108m3,含气面积5715.9km2[1],近两年苏里格气田又建成了部分上、下古生界气藏合采的气井,气质中H2S含量可达199.28mg/m3,无阻流量可达122×104m3/d,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聚集区之一,同时也成为长庆油田致密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内发育油、气、煤等大型矿产资源,是中国西北部地区重点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地区,该盆地是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端残余的克拉通盆地[9],根据具体位置、现今构造形态和盆地构造演化史,可分为5个演化阶段,即前寒武纪拗拉原,早古生代古海,晚元古代沿海平原,中生代内陆盆地和新生代周缘断陷(图2)。
盆地上古生界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上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上石盒子组,二叠系组和石千峰组的过渡性和陆相相沉积。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山西的河流三角洲砂岩和上石河子和石千峰组厚的湖相泥岩为区域盖层。苏里格,榆林,大牛地等大型气田已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发现。其中,苏里格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典型致密砂岩气层,其东南地区含气层位为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和山西组山1、山2段,主力产气层位为盒8段,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气田[9]。
上古生界苏里格气藏的砂岩储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组盒8段)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骨架颗粒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4],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含气面积大、资源总量大,但是丰度低、物性差,开发难度较大。其储层砂体多以透镜状、河道条带状或叠置形态不稳定发育,不同部位的物性具有差异性,加之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强度等在全区并不一致,导致气藏的含气特征十分复杂[7]。产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气层压力为27~32MPa,气层埋深在3200~3410m,压力系数一般在0.83~0.89。对苏6井区进行的试采和开发前期评价初步结果表明,气层厚度较薄,平均气层厚度为8~20m;气层连续性差,单个含气砂体规模小,一般长为1000~2500m,宽为100~250m;单井产能变化较大,产量为(30~1)×104m3/d,在试气和试采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快,后期压力恢复慢,这严重制约了该区致密气的规模开发[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 9月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1 1 2( 2 0 1 3 ) 0 5 — 0 5 0 5 — 0 6
石 油 蜜 铭
沾
届
ENT
V o 1 . 3 5. N o . 5
Se p., 2 01 3
PET RoL EUM GEoLoGY & E XP E咖
关键词 : 地层水矿化度 ; 压力异常 ; 成 藏 阶段 ; 深盆气 ; 上古生界 ;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中图分类号 : T El 2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Pe t r o l e u m a c c u mu l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a n d h i s t o r y o f Up p e r P a l e o z o i c,Or d o s Ba s i n
Ab s t r ac t:Du r i n g t h e e a r l y b u r i a l p e r i o d,t h e g r o u n d wa t e r o f c o l a s e ie r s i n he t Or d o s Ba s i n b e c a me we a k l y a c i d i c, d u e t o t h e r e l e a s e o f o r g a n i c a c i d s f r o m c o 1 .Th a e c o r r o s i o n o f o x y g e n — c o n t a i n i n g 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 t h e n g e n e r a t e d a l a r g e nu mb e r o f p o r e s i n lu a mi n u m s i l i c a t e a nd ma d e s a n d s t o n e e a s i l y t o b e c o mp a c t e d .Th e f o l l o wi n g is r e o f f o r -
摘要 : 鄂尔多斯盆地煤 系在埋藏早期 因释放有机 酸而使地层水呈 弱酸性 , 含氧羧 酸溶蚀 铝硅酸盐生成 大量孑 L 隙 而使 砂岩易于压 实。 其后 的地层升温促进 A l ¨和 S i 的络合 物分解 生成 S i O , 、 自生粘 土和铁方解石 , 导致砂岩区域致密化。晚侏罗一早 白垩世 的 构造热事件导致煤 系大量生烃 和地层水 汽化 , 促使 高压 流体 ( 甲烷 + 水蒸气 ) 充斥整个 封存 箱 , 形成 盆地级高 温高压气藏 。晚 白 垩一古新世盆地 区域性抬升剥蚀导致煤 系埋藏变浅 , 地温梯度 降低 , 使地层 中甲烷被保留而水蒸气凝析 成水 , 高温高压气藏逐渐 转化为低温负压气藏 。
Wu Q i n g , X u H u a z h e n g , Z h o u X i n k e , N a We i h o n g
( 1 .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D e v e l o p m e t, n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a; n 2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E o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I N O P E C Z h o n g y u a n O i ie f l l d C o m p a n y , P u y a n g , H e an n 4 5 7 0 0 1 , C h i a; n
3 . D ve e l o p m e n t P l a n n i n g D e p a r t en m t , S I N O P E C , B e i j i n g 1 0 0 7 2 8 ,C h i a; n 4 .S I N O P E C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d n P r o d u c t i o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 B e l l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a) n
m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p r o mo t e d t h e A1 a n d S i c o mp l e x a t i o n r e d u c e t o S i O 2 ,c l a y a n d f e r r o c lc a i t e,w h i c h l e d t o
d o i : 1 0 . 1 1 7 8 1 / s y s y d z 2 0 1 3 0 5 5 0 5
鄂 尔 多斯 盆 地 上 古 生界 气 藏 特 征 与成 藏 史 研 究
吴 青 , 许 化 政 , 周 新 科 , 那 未 红4
( 1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发展计划部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中原油 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 , 河南 濮 阳 4 5 7 0 0 1 ; 1 0 0 0 8 3 ) 1 0 0 7 2 8 ; 4 . 中国石化集团 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