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2

合集下载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0006参考答案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0006参考答案
答案:错误
33.“大棒加胡萝卜”管理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来的。
答案:错误
34.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提倡集体奖励,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答案:正确
35.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
答案:正确
36.高凝聚力、高士气的团体必然有高的生产效率。
答案:错误
37.赫茨伯格认为,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答案:正确
42.现代企业管理强调,要发展“以科技发展”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体制。
答案:错误
43.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
答案:正确
44.现代企业管理强调,要发展以科技发展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体制。
答案:错误
45.“大棒加胡萝卜”的管理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梅约(奥)提出来的。
答案:错误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0006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2道试题,共24分)
1.( )、评价要素、情感要素和意向要素是构成任何一种态度的四个基本要素
A.文化要素
B.认知要素
C.社会要素
D.情境要素
答案:B
2.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 )
A.行为方式
B.生活方式
E.焦聚式
答案:ABDE
三、判断题(共26道试题,共52分)
25.“大棒加胡萝卜”管理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来的。
答案:错误
26.态度三阶段说理论认为,态度变化过程经过三个阶段:①服从阶段;②同化阶段;③内化阶段。
答案:正确
27.同步激励理论认为:工作激励力量=∑f(能力×激励)。
答案:错误
28.“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提倡集体奖励,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奥鹏吉大21年春季《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_2.doc

奥鹏吉大21年春季《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_2.doc

1.()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

A.领导B.激励C.强化D.期望【参考答案】: A2.以下哪个不属于组织构成的无形要素()。

A.共同的目的B.自愿效力C.坚强的信念D.物质条件【参考答案】: D3.()是一种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活力、从而形成激励并能够指导或引导行为达到目的的内心状态。

A.需求B.激励C.动机D.期望【参考答案】: C4.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到目前为止所具有的();另一方面含有可造就性或潜力的意思。

A.气质、知识B.技能、技巧C.知识、技能D.知识、态度【参考答案】: C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企业管理中(),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A.人的特殊性B.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C.人的行为特征【参考答案】: B6.预防挫折的方式是()。

A.消除产生挫折的原因B.改善人群关系C.改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调整情绪【参考答案】: ABC7.影响性格发展的生理性因素包括()。

A.年龄B.遗传C.体格D.性别【参考答案】: BCD8.创业心理行为的特征包含()。

A.前瞻性B.创新性C.风险性D.激励性【参考答案】: ABC9.思维认识偏离实际的原因包括()。

A.人类认识能力并不十分精确,人与人之间有理解的偏差B.思想方法绝对化的毛病比较普通、对事物的评价常常持绝对的肯定或否定态度C.不同条件就有不同情况,任何事情都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D.统计规律与个体差异【参考答案】: ABCD10.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A.古典管理B.行为科学C.现代管理【参考答案】: ABC11.()是欲望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

A.需求B.挫折C.缺乏D.期待【参考答案】: CD12.管理学具体内容包括()。

A.管理过程B.管理内容C.管理组织D.管理方法【参考答案】: ABCD13.人的行为改变过程有哪几个层次()?A.知识改变B.态度改变C.个人行为改变D.团体行为改变【参考答案】: ABCD14.职工挫折特征包括()。

人民大2024孙健敏《管理心理学(第2版)》PPT第5章 动机与激励

人民大2024孙健敏《管理心理学(第2版)》PPT第5章 动机与激励

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
启示:
1 期望: 是否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2 效价: 绩效奖励是否吸引力
3 工具性: 绩效结果和奖励间是否有 明确必然的联系,这种联 系是否持久、稳定
二、波特-劳勒模型
效价
环境
努力程度
能力 工作绩效
期望值
认识程度
内在奖励 外在奖励
能力和素质
波特-劳勒模型的主体
工作条件
公平感 满足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采用关键事件分析技术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行研究,对访谈结 果进行分类后发现满意因素与不满意因素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因而于1959年提 出了双因素理论,也被称为激励保健理论。
满意
没有满意
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
➢ 基本的薪资待遇 ➢ 工作条件 ➢ 工作稳定性 ➢ 人际关系 ➢ 管理水平 ➢ 公司政策
第二节 工作动机的内容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1943年提出。他认为人类有五种主 要的需要,它们由低级到高级呈一个 金字塔形状。
马斯洛把五种需要分为高和低两级: • 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 高级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
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Furnham等(1999 )对人格与工作激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外向型的人更 关注激励因素,期望奖励,而内向型的人则回避惩罚,神经质的人更关注保健因素。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的批评与质疑
理论假定满意度和生产率和工作动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目前该假设是 否成立还存在争议
赫茨伯格的调查只考虑了工作满意度,没有涉及员工的工作成绩与努力程度 基于归因理论,批评者认为赫茨伯格得出的保健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激励因 素主要是内部因素,因为人们进行归因时容易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把失败归因于外 部环境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人性假设教学内容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人性假设教学内容
让员工参与管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改变对 员工的外来控制与自我控制为达到企业目标而 努力。
“社会人”假设
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提出了相应的“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让下属不 同程度地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和研究。实际上,这种假 设是在社会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和社会不安定的背景下 提出的,是企业竞争加剧,劳资矛盾加人”假设
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泰罗)、吉尔布雷 斯、闵斯特博格等
后来,麦格雷戈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 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一)
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 工作;
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 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 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经济人”假设
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任务管理”为重点
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 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也就是说,重视完成 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 素。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
“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
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同时 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的概念
是指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轻视物 质需要于经济利益需要的人。这种假设认为人 最根本的需要是社会需要,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 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 义,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的决定性因素。
管理者应该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 惩制,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二)
管理者的职能不应局限于计划、组织、指挥和 控制等自上而下的活动方面,而应在上级和下 级之间起联络员的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 员工意见,了解其感情和需要,另一方面,要 及时向上级呼吁、汇报。

人民大2024孙健敏《管理心理学(第2版)》PPT第6章 情绪与压力

人民大2024孙健敏《管理心理学(第2版)》PPT第6章 情绪与压力
情绪能够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事件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 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情绪的组织功能
1、情绪与工作记忆 情绪的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工作记忆。
2、情绪与决策 情绪不仅影响对信息选择和加工,还影响认知决策与风格。
3、情绪和创造性
预期结果 (包括预期情绪)
认知评估
四、情绪调节 (一)积极情绪调节 (二)消极情绪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手段 1、关注 领导者可以提高自己对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情绪关系的关注度,同时 提高自己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 2、改善 团队领导可以通过对员工灌输积极情绪,来改善团队情绪氛围,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团队士气和营造团队和谐的人际关系。 3、奖励 当组织中情绪氛围不佳时,组织中的情绪处理者会主动采取富有建设性的技巧和手段来处 理组织中的有害情绪。
(二)压力的后果
过高的工作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行为和身体。
工作压力对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压力会导致人们表现出焦虑、压抑、神经质、易激动、 紧张、厌烦沮丧等情绪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焦虑情绪的产生,同时焦虑也是压力产生 的主要心理状态之一。
工作压力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低、缺勤、离职以及决策失误等方面。关于压力与 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它们呈倒U形的关系。
二、情绪的功能
(一)情绪的动机功能
情绪的动机功能又称情绪的调节功能,指情绪对人的活动 起发动、促进和调控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 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任务。
(二)情绪的信号功能
情绪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人们可以凭借一定 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三)情绪的适应功能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学习答案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学习答案

北语22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领导者的资格与经历也是产生因素
[A.选项]权威
[B.选项]权力
[C.选项]影响力
本题参考选择是:C
2.根据布雷克管理方格图,下列管理方式中对工作抓的最紧的是( )
[A.选项]8.4
[B.选项]3.7
[C.选项]2.8
[D.选项]9.2
本题参考选择是:D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
[A.选项]个体心理
[B.选项]群体心理
[C.选项]组织心理
[D.选项]病理心理
本题参考选择是:D
4.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 )
[A.选项]9.1型管理方式
[B.选项]1.9型管理方式
[C.选项]1.1型管理方式
[D.选项]9.9型管理方式
本题参考选择是:D
5.企业组织要在适应外界变动和变革中追求一种平衡()
[A.选项]绝对
[B.选项]相对
[C.选项]动态
本题参考选择是:C
6.个体实际所归属的群体称为( )
[A.选项]正式群体
[B.选项]参照群体
[C.选项]实属群体
[D.选项]非正式群体
本题参考选择是:C
7.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 ( )。

管理心理学第2章ppt

管理心理学第2章ppt

2.1.3 “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
所谓“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关于每个人都能在自 己行事的范围内做出决策自主工作,每个人都渴望发 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才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 需要的一种假定说明。
代表人物:马斯洛,阿基里斯和麦格雷戈
2.1.3 “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
主要观点:(1)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要求工作是 人的本能;在适当条件下,人们是愿意工作的,因为 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就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2 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
2.2.1 基于“经济人”人性假设的管理
(1)采用任务型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 产率,完成生产任务,对于人的感情和士气的责任, 是次要的。
(2) 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动与服 从,主张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 对付工人的消极怠工行为。
(1) 管理重点的改变。“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 把注意的重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重视环 境因素,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 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 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能够充分 地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从“自我实现人”的人 性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导者 ,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只是一个采访者。他 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 件,减少或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2.1.4 “复杂人”人性假设
评析: 先进性:在充分考虑到人性、工作性质、组织情境等
管理过程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后,而提出的一种权变和 发展的观点。沙因的“复杂人”假设无疑更符合人性 的实际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局限性:只强调人们之间的差异性,而在某种程度上 忽视了人们共性的方面,因而是片面的。此外,“复 杂人”人性假设不能从“人”所处的个体的生产关系 出发去认识人的需要,认识人的工作积极性,因而, 它只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现象,却无法认识“复杂 人性”的本质。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ss1. 麦格雷戈X管理理论认为()重于个人需要。

A. 社会利益B. 社会道德C. 组织要求D. 社会文化正确答案: C 满分:2 分得分:22.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即自我知觉)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A. 华生B. 威廉-詹姆斯C. 斯尔纳D. 马斯洛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3. 心理学家麦格雷格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所批判的X理论是对西方人性假设中的( )假设的概括A. 复杂人B. 现代人C. 经济人D. 发展人正确答案: C 满分:2 分得分:24. 人与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法律等因素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称为( )人际关系A. 社会性B. 阶级性C. 民族性D. 家庭性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5. ( )、评价要素、情感要素和意向要素是构成任何一种态度的四个基本要素A. 文化要素B. 认知要素C. 社会要素D. 情境要素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6. ()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层次相当的个人及团体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A. 上向沟通B. 下向沟通C. 平行沟通D. 网状沟通正确答案: C 满分:2 分得分:27.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观察者的( );(2)观察者的兴趣和爱好;(3)观察者的个性特征;(4)观察者的过去经验;(5)观察者的知识结构A. 需要与动机B. 能力结构C. 态度体系D. 人格特征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8.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 )A. 行为方式B. 生活方式C. 学习方式D. 交往方式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9. ()是反映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态度体验。

A. 情绪B. 能力C. 性格#人格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10.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特点规律及其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二)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二)

大学《管理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领导四种。

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投射法和情景测验三种。

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效价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8、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纬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1、“霍桑实验”表明员工工作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

(错)2、智力测量是测量能力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

(对)3、气质是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对)4、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

(对)5、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

(错)6、所有团队都是群体,但是只有正式的群体才可能成为团队。

(错)7、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

(对)8、替代机制(或称补偿机制)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自我防卫机制。

(对)9、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出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叫行为塑造。

(对)三、单项选择题。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灵活性低”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C )A、多汁型,B、胆汁型,C、粘液型,D、抑郁型、2、能力直接影响着( A )A、活动效率,B、性格特征,C、行为风格,D、兴趣爱好3、用双因素理论分析,下列选项中哪种属于保健因素( C )A、工作成就感,B、工作认可,C、人际关系,D、提拔晋升4、布莱克和莫顿的研究认为,管理绩效最好的领导风格是( C )A、9.1 类型,B、1.9 类型,C、9.9 类型,D、1.1 类型5、主要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群体是( B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虚拟群体6、下列哪种测量不属于能力测量范围( D )A、智力测量,B、特殊能力测量,C、创造力测量,D、兴趣测量7、下列公式表述正确的是( B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8、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是(B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四、多项选择题1、归因理论在解释行为时,如果把行为看做是由外部力量驱使的叫做( BD )A、内在归因,B、外在归因,C、个人归因,D、情境归因2、能力测量包括( ABC )A、智力测量,B、特殊能力测量,C、创造力测量,D、态度测量3、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 ACD )A、魅力型领导,B、学习型领导,C、变革型领导,D、诚信型领导4、一个体独立性进行性格分类,则可将性格分为( AC )A、场独立型,B、场相互型,C、场依存型,D、场超脱型五、名词解释16、群(团)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或准则。

管理心理学2

管理心理学2

上 技 术 能 力 人际 关系 能力 管 理 能 力


成功与有效的管理者
成功管理者
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
有效管理者
根据他们的工作绩效及下属的满意度
主要的管理活动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 :决策、计划、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 : 人力资源: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 :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 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社交、政治活动、
社会测量理论
人际关系测量是由美国学者莫雷诺 ( Moreno) 提出的,这种方法将人际关系 这一定性问题运用社会测量的理论方法加 以图表化、定量化,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中,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创举。
某群体中人际关系调查结果如下表: 某群体中人际关系调查结果如下表:
选择 者 1 2 3 4 5 总计 + + + + 4 2 + 1 2 +
管理技能
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 运用特殊的专业或知识的能 力 与别人共同工作、理解、 人际能力 :与别人共同工作、理解、激 励他人的能力。 励他人的能力。 概念思维能力: 概念思维能力:- 分析和诊断复杂情景 的能力
有效的管理者
高水平的工作业绩: 高水平的工作业绩 质量和数量 良好的维系人力资源的能力: 良好的维系人力资源的能力:吸引并长时间 留住有能力的员工
组 织 冰 山 图 解
What Do Managers Do ?
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Leabharlann 格:管理者扮演着10种角色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

管理心理学 (2)

管理心理学 (2)
动机的作用与功能
激发功能: 导向功能: 维持功能: 调整功能:

耶基斯-多森德定律

动机的最佳水平与任务性质相关。比较容易的 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提升而上升;随着任 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即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驱力理论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所引起的 一种紧张状态。驱力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或 心理驱力是人类行为的动因,能激发或驱动个 体行动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 的平衡状态。 代表人物:赫尔
诱因理论
诱因理论主要从有机体的外部来寻求行为的动因, 强调外界诱因在行为产生的作用。认为诱因是个 体行为的一种能源,是使行为持久的推动力。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


认知因素的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认知一致性理论 理论假设:个体认知的不一致能产生动机,激 发个体努力减少或消除这种不一致,以此寻求 认知的协调或一致。 认知平衡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 美国行为学家洛克 他指出,目标使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 工作,以及必须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完成。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 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 控制行为的因素称为强化物。 人们可以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 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


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大部分谈的是人的自然需要, 忽视了社会存在对人的成长的影响。这样就完 全否认了社会存在对人的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宣扬个人主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 把人的需要看成固定的程序,忽视了人的主观 能动性,忽视了高层次需要对低层次需要的影 响。

北语20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标准答案】

北语20秋《管理心理学》作业2【标准答案】

(单选题)1: 领导者的资格与经历也是产生因素
A: 权威
B: 权力
C: 影响力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根据布雷克管理方格图,下列管理方式中对工作抓的最紧的是( )
A: 8.4
B: 3.7
C: 2.8
D: 9.2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
A: 个体心理
B: 群体心理
C: 组织心理
D: 病理心理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 )
A: 9.1型管理方式
B: 1.9型管理方式
C: 1.1型管理方式
D: 9.9型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企业组织要在适应外界变动和变革中追求一种平衡()
A: 绝对
B: 相对
C: 动态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个体实际所归属的群体称为( )
A: 正式群体
B: 参照群体
C: 实属群体
D: 非正式群体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7: 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 ( )
A: 行为心理
B: 组织心理。

教育管理心理学 (2)

教育管理心理学 (2)

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要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以活动的形态存在。

因此,教育的本质应该回答的是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它反映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反映其根本特征。

区别于动物,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美利坚百科全书》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写道:“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受教育者成长的角度和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角度给教育下了最广义的定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是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二是能对人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活动。

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的核心含义,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自从有了教育实践活动,便逐步有了对这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与反思。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类对教育问题的认识还比较零散、不够完善,人类的教育思想尽管在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形态,为此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教育学的萌芽期,未形成独立学科。

中国的孔子-《论语》:教育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西方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未成为独立学科。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是指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

15秋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5秋福师《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惯化了的( )A.行为方式B.生活方式C.研究方式D.交往方式正确答案A2.XXX在他的期望理论中强调,要调动、保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类关系:努力与成绩关系、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 )的关系A.他人需要B.社会需要C.组织需要D.个人需要正确答案D3.个人心理上的冲突中,“既想承包,又怕风险”的冲突形式属于()。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双重趋避式冲突D.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D4.社会知觉中,对他人认知会有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这是属于()。

A.首因效应B.定势现象C.晕轮效应D.投射感化正确答案C5.影响个别活动效率的主观因素首要是个别的本领与动机,但动机因素比本领因素( )A.次要B.更次要C.更紧张D.更无足轻重正确答案C6.美国心理学家XXX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良好的政策与管理、良好的下级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因素归为( )A.情境因素B.保健因素C.激励因素D.工作因素正确答案B7.管理心理学中所强调的群体规范包括(两个方面A.组织纪律B.社会标准C.传统规范D.正式规范精确答案D8.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XXXB.XXXC.XXXD.XXX和非正式规范)正确答案A9.美国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即自我知觉)包括物资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B10.XXX的科学管理方法是哪种人性假设的具体表现()。

A.复杂人假设B.经济人假定C.自动人假设D.社会人假设正确答案B1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的管理。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C.以人为中心的管理D.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正确答案C12.不良的()、组织结构和个人因素是导致冲突的潜在因素A.交往B.行动C.沟通D.组织精确答案CXXX《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二二、多选题(共12道试题,共24分。

2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5210

2管理心理学课堂笔记5210


判断误差
(4)立体(深度)知觉

生理线索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3、依时间特性不同
时间长短
节奏快慢 先后顺序
主观感受
4、运动知觉

真动 似动 诱动

自动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概念与规律

客观规律 主观原因
(二)知觉的整体性Fra bibliotek(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
内容介绍

一般知觉过程
社会认知的概念及其分类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
第一节
一般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过程与分类
(一)什么是知觉
(1)从反映的观念看 (2)从信息加工的观念看
(二)知觉过程

搜寻选择信息 回忆补充信息 加工组织过程

解释与命名活动
(三)知觉的种类
1、依分析器不同
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110069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评阅教师第 2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2(群体心理与行为)10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__ 角色_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工作上的方便和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3.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

4. 虚拟团队是指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成员之间主要通过电子技术进行沟通的跨功能团队。

5. 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交流,它具有社会性、选择性、主动性、互动性、符号性、干扰性等特性。

6. 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是服从。

7. 沟通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P(parent, 父母)、A(adult, 成人)、C(child, 儿童)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

8. 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研究,提出了对群体中的异议者施加压力的几种方式:理智讨论、怀柔政策、舆论压力、心理隔离。

9. 模仿心理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0. 从众产生的原因有: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10二、单项选择题(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进表格):1. ()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A.角色 B. 行为规范 C. 角色知觉 D. 角色期待2.“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属于()A.群体压力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社会抑制3. ()是为了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而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的团队。

A.问题解决型团队 B. 自我管理型团队 C. 多功能型团队 D. 虚拟团队4. 在团队的构成要素中,()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

A. 目标B. 人C. 权限D. 计划5. ()是一种将名义群体法与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较快地处理各种观点的群体决策方法。

A.BS法 B. 脑力激荡法 C. 电子会议法 D. 德尔菲法6. 下面()属于群体。

A.邻居 B. 同乘一辆车的人 C. 同一支球队的队友 D. 同在一家餐厅吃饭的人7. 在沟通中信息的发送者称为()。

A. 交流源B. 信息源C. 接收源D. 活动源8. 按沟通的互动性,可以把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沟通两种。

A.语言 B. 正式 C. 双向 D. 平行9. 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组成人数通常是()。

A. 7人以下B. 5~10人C. 10~15人D. 15人以上10. 满意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

A.加德纳 B. 勒温 C. 海德 D. 西蒙10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1. 地位可以是群体正式给予的,也可以通过教育、年龄、技能、经验等特征而非正式地获得。

(√)2.成员为偶数的群体一般比成员为奇数的群体更受欢迎。

(╳)3. 群体交流当中无法达成共识,找到最优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叫过程损失。

(√)4.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震荡、形成、规范、执行、终止。

(╳)5. 群体不一定有明确的目标。

(╳)6. 群体凝聚力越大,其工作绩效就越高。

(╳)7. 所有的冲突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8. 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问题解决型团队是“质量圈”。

(√)9. 观察学习的本质是一个榜样化的过程。

(√)10. 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但任务型群体不一定是命令型群体。

(√)16四、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16分)1. 群体转移答:群体转移又称群体决策的风险转移现象,有时候又称作群体极化,是指在讨论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的决策心理现象。

2.从众答: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和行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符合。

3. 去个体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时,被群体的行为意识和目标控制,失去大部分的自我意识和评价,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我控制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加入群体中情绪化的、冲动的行为的现象。

4. 团体迷思答:是一种与群体规范有关的心理症状,它主要是指群体成员由于受到从众的压力,对那些不寻常的、少数人的观点难以充分表达出来,群体对其又不能作出客观评价的情况。

24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 德尔菲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有哪些?答: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

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共同提出。

具体实施步骤是:(1)在问题明确之后,要求群体成员通过填写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2)每个群体成员匿名并独立地完成第一份问卷。

(3)把第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另一个中心地点整理出来。

(4)把整理和调查的结果分发给每人一份。

(5)在群体成员看完整理结果之后,要求他们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结果通常是启发出新的解决办法,或使原有方案得到改善。

(6)如有必要,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至找到大家意见一致的解决办法为止。

2. 根据托马斯和基尔曼的观点,冲突管理的风格可以归纳为哪几种类?答:(1)合作型。

通过维持人际关系和确保谈判中冲突各方都能够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来实施管理。

这是一种要求双方采取双赢态度的合作方式。

(2)折中型。

折中者采用各方得失都比较小的谈判姿态,双方都重视或关注目标和相互关系。

说服和巧妙处理支配了这种风格,找到某些部分满足双方的、权宜的、彼此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各方接受“少赢少失”的状态。

(3)通融型。

不惜一切代价维持人际关系,较少甚至不关心冲突各方涉及的个人目标。

这是一种屈服或“放弃胜利”的态度,以这种态度,通融者在处理冲突时倾向于牺牲自己的利益而让对方有所得。

(4)控制型。

采取必要的步骤以确保自己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不论人际关系的成本是什么。

冲突被视作一种胜负的事情。

这是一种权力主导型方法。

(5)回避型。

把冲突看作要不惜一切代价去躲避的东西。

这种风格的中心思想是逃避,其结果导致所有涉及的各方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挫败。

3. 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沟通的五个阶段:(1)创造有价值的信息。

这种信息应该是认真思考的产物,是相对完整的信息。

(2)信息进行编码。

被编码的信息受到四个条件的影响:技能、态度、知识、社会-文化系统。

良好的听、说、读、写、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信息的正确编码很重要。

(3)选择信息传递通道。

信息源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介物。

(4)信息接收者理解或阐释信息。

接收者把信息翻译成他理解的形式,就是对信息的解码。

对信息的解码也受知识、技能、态度、社会-文化系统的限制。

所以,接收者理解的信息含义不一定与发送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相吻合。

(5)信息接收者做出反应。

接收者对信息加以理解和判断后,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就是信息反馈。

4. 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它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答:群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又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可以划分为: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15六、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30分)1. 尽管某公司一直以发展迅速和竞争力强而自豪,但公司总裁仍为公司各级员工之间1.小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公务员系统,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的做出一番事业。

于是,每天小李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扫地打水,上班期间更是积极主动承担各种工作任务,回家还钻研办公室业务。

法制办公室是一个有五个人的大科室,包括主任甲,副主任乙,三位年纪较长的办事员A、B、C。

几位老同志听说办公室要来这么一个年轻人,顾虑重重,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娇惯,自命甚高,很难相处,而且业务又不熟,还需要他们手把手地教,来了他无异于来了一个累赘。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热情开朗,待人谦虚,很容易相处。

更重要的是,小李有行政学专业背景,再加上聪明好学,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成为法制办工作的一块好手。

而且小李很勤快,承担了办公室大量工作,让几位老同志一下子减轻了许多压力。

几位老同志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主任、副主任也经常在办公室会议上表扬小李。

可是聪明的小李发现,随着科长表扬的次数增多,几位老同志对自己越来越冷淡。

有一次,忙着赶材料,B居然冷冷地对他说:“就你积极!”小李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小李顺利转正。

市政府办公室年终考核的时候认为,法制办工作能按量优质提前完成,被评为“优秀科室”。

并且在制定下一年度(2004年)计划时,又增加了法制办的工作量。

法制办的几位老同志本来因为小李的到来轻松了许多,这下子又忙起来。

而且他们发现,虽然繁忙依旧,但是“名”却给夺走了,每次得到表扬的总是小李。

小李更加被排斥了。

随着2004年小李被评为法制办第一季度先进个人,A、B、C对小李的反感达到了顶点。

从此,几位老同志再也不邀请小李参加任何一次集体活动,还在背后称小李是“工作狂”、“神经病”、“都这么大了还不谈恋爱,是不是身体有毛病”。

话传到小李耳朵里,小李很伤心,“我这么拼命干不也是为办公室吗?要不是我,去年办公室能评上先进科室?怎么招来这么多怨恨?”他一直都不能理解。

有一次,小李把自己的遭遇同另外一个部门的老王讲了。

老王叹了口气,“枪打出头鸟,你还年轻,要学的还很多啊!”小李恍然大悟,正是自己的积极破坏了办公室原有的某些东西,让几位老同志倍感压力,才招来如今的境遇。

从此,小李学“乖”了,主任不布置的任务,再也不过问了;一天能干完的事情至少要拖上两天甚至三天。

办公室又恢复了平静与和谐,先进个人大家开始轮流坐庄,几位老同志见到小李的时候又客气起来了,集体活动也乐意邀请上他。

小李觉得,这样很轻闲,与大家的关系也好多了,心里压力骤减,生活也重新有了快乐。

问题:(1)法制办公室里的三个办事员是一个非正式群体吗?答:非正式群体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

在这个群体里,人们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组合到一起。

人们在工作中自发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准则,如干活不能过于积极,也不能过于偷赖。

这些约定俗成的准则对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准则,就会遭到其他人的指责和讽刺,冷淡和疏远,甚至武力报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