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6-2(彩色) .jsp
材料力学 第6章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故销钉安全
6.2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D
思考题
(1)销钉的剪切面面积 A
h
(2)销钉的挤压面面积 AbS
d
F
6.2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D
挤压面
思考题
(1)销钉的剪切面面积 A
h
(2)销钉的挤压面面积 AbS
A = πdh
d
剪切面
π(D2 - d2)
F
Abs =
4
挤压面
6.2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冲床的最大冲压力F=400kN,冲头材料的许用压应力[]=440MPa,钢板的
对错动。
F
5. 连接处的破坏形式
6.1 引言
一、基本概念和实例
5. 连接处的破坏形式
FS n
(1)剪切破坏 连接件沿剪切面的剪断
(2)挤压破坏 连接件与被连接件在
相互接触面上因挤压 挤压面
而使连接松动,发生 破坏。
(3)拉伸破坏 被连接件在受连接件 处削弱的截面处,应 力增大,易在连接处 拉断。
F n
挤压面和挤压力为:
F AQ
b
仰视图
Abs
Fbs
F :切应力和挤压应力
τ Fs F 40 107 0.952MPa
AQ bh 12 35
F
σbs
=
Fbs Abs
=
F cb
=
40 ×107 4.5×12
=
7.4MPa
6.2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例6-2 齿轮与轴由平键连接,已知轴的直径d=70mm, 键的尺寸为b×h×L=20
2. 工程实例
(1) 螺栓连接
可拆卸
M
特点:可传递一般力
材料力学第6章2-例概念题
1(a)
3(a)
100
80 20
1(b) 60
(b) 2
40
(b) 3
40
(a)
(b) r3
1(b)
(b) 3
10060 40Biblioteka (b) 4是非判断题
(1) 材料的破坏形式由材料的种类而定。 错 材料的破坏形式由受力情况、变形形式和材料特性而定。
(2) 不能直接通过实验来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
(3) 不同强度理论的破坏原因不同。√
(4) 强度理论只能用于复杂应力状态。 错
(5) 第二强度理论要求材料直到破坏前都服从胡克定律。√ 1
2
选择题
(1) 图示承受内压的两端封闭薄壁圆筒破坏时,图示破坏裂缝形
式中(
)是正确的。
(√a)
(b)
(c)
(d)
(2) 对于二向等拉的应力状态,除( 度理论的相当应力都相等。
)强度理论外,其他强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1 2 3 0
r1 1 r2 1 ( 2 3) (1 ) r3 1 3
填空题
(1) 强度理论是(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说。
(2) 在三向等值压缩时,脆性材料的破坏形式为 (塑性屈服)。
(3)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应根据( 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和 ( 材料性质 )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
(4) 低碳钢材料在三向等值拉伸时,应选用( 第一 )强度 理论作强度校核。
(5) 比较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 )设计的 轴的直径小。
r4
1 2
(1
2 )2
( 2
3)2
(3
材料力学课件ppt-6弯曲变形
L 6
(x
a)3 ]
4、求转角
x 0 代入得:
A
1
x0
Fb(L2 b2 ) 6LEI
x L代入得:
B
2
xL
Fab(L 6LEI
a)
目录
5、求 ymax 。
由 dy 0 求得 ymax 的位置值x。
dx
A
Fb(L2 b2 ) 6LEI
0,
C
1
xa
Fab(a b) 3LEI
0( a
例6-4 已知:q、l、 EI,求:yC ,B
目录
w w w
目录
弯曲变形/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w
B1
ql3 24 EI
,
wC1
5ql 4 384 EI
w
B3
(ql2 ) l 3EI
ql3
3EI
,
wC 3
3ql 4 48 EI
w
B2
(ql) l2 16 EI
ql3 16 EI
,
wC 2
(ql )l 3 48 EI
则简支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为
AC段 (0 x a)
1(x)
Fb 6LEI
[3x2
(L2
b2
)],
y1 ( x)
Fb 6LEI
[x3
(L2
b2 )x],
BC段 (a x L)
2 ( x)
Fb 6LEI
[3x2
(L2
b2 )]
F(x 2
a)2
,
y2
(x)
Fb 6LEI
[x3
(L2
b2)x
目录
§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一、叠加法前提
第二版《材料力学》第六章至第九章习题解答-(华中科大版-倪樵主编)
2 z
W
M
2 x
W2
[ ]
7-17 图示直角曲拐,C端受铅垂集中力F作用。已知a=160mm,AB杆直径D=40mm,
l=200mm ,E=200GPa, μ=0.3,实验测得D点沿45º方向的线应变 ε45º=0.265 × 10-3。试求:
(1)力F的大小;(2)若AB杆的[σ]=140MPa,试按最大切应力理论校核其强度。
T Wp
16 M 0
D3
16 125 .6
0.023
79.96MPa
单元体可画成平面单元体如图(从上往下观察)
A
6-5 试用求下列各单元体中ab面上的应力(单位MPa) 。
解:(a)
x 70
y 70
xy 0
30
x
y
2
x
y
2
cos(2 30 )
70 1 2
35
(MPa)
x y sin(2 30 ) 70
2
3 60.62 (MPa) 2
(b)
x 70
y 70
xy 0
30
x
y
2
x
y
2
cos(2 30 )
70
(MPa)
x
y
2
sin(2 30 )
0
6-6 各单元体的受力如图所示,试求:(1)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并在原单元体图上绘出主 单元体;(2)最大切应力(单位MPa) 。
解: (3) My 、Mz、Mx 和F 同时作用,拉弯扭组合,任一截 面D1点是危险点
应力状态:
D1
FN M F
M
2 y
M
2 z
y
AW A
材料力学6-2
3、解题须知 (1)、连接件的失效形式包括剪断和挤压破坏。在进行强度计算 学生练习 (10 分) 时,应同时考虑抗剪和抗挤压强度。 (2)、在进行三类强度计算前,应先确定计算类别,再根据强度 条件进行计算。特别应注意剪切面与挤压面的计算,在确定剪 切面时,连接件存在有两个剪切面的情形称为双剪切。每个剪 切面与挤压面上的有效载荷仅为原载荷的 1/2。 (3)、应遵循以下解题步骤:首先用截面法求内力,再用强度 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课堂教学安排
教 学 过 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例:电瓶车挂钩用插销联接,如图 3-6a 所示。已知 t = 8mm ,插销 教师分析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τ] = 30MPa ,许用挤压应力 [σ bs ] = 100MPa ,牵引力 讲解 (15 分) F = 15kN 。试选定插销的直径 d 。
抗剪强度条件 抗挤压强度条件 练习册 P31
学生听讲理 解
解
图 3-6 插销的受力情况如图 3—6b,可以求得
FQ = F 15 = kN = 7.5kN 2 2
先按抗剪强度条件进行设计
A≥ FQ
[τ]
=
7500 30 × 10
6
m 2 = 2.5 × 10 − 4 m 2
即 × 10 − 4 m 2 4 d ≥ 0.0178m = 17.8mm
校核强度:校核强度就是在杆件材料的许用应力【ζ】、横截面面 教师讲解 性质(10 分) 积 A 以及所受载荷都已知的条件下,验算杆件的强度是否足够,即用 强度条件判断杆件能否安全工作。
学生听讲理 解
选择截面尺寸:若已知杆件所受载荷和所用材料,根据强度条件, 可以确定该杆件所需横截面面积。 确定许可载荷:已知杆件尺寸(即横截面面积 A)和材料的许用应 力
材料力学Ⅱ第六版
材料力学Ⅱ第六版介绍材料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的学科,它是工程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材料力学Ⅱ是材料力学的进阶课程,主要讲述了更加复杂和深入的材料力学理论和方法。
本文档将对《材料力学Ⅱ第六版》进行介绍,包括内容简介、作者介绍和主要章节等。
内容简介《材料力学Ⅱ第六版》是材料力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材料力学专家编写。
该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讲解了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其数学模型。
本书共分为X个章节,涵盖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从基础理论出发,引导读者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该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内容,并将理论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
书中还引入了一些现代材料力学的发展和应用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作者介绍《材料力学Ⅱ第六版》的作者是XXX教授,是材料力学领域的著名专家。
他在材料力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
XXX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获得教学奖项。
他的讲解风格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
主要章节1.弹性力学– 1.1 弹性体的基本性质– 1.2 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1.3 弹性体应力分析– 1.4 弹性体的应变分析2.塑性力学– 2.1 塑性体的基本性质– 2.2 塑性体的本构关系– 2.3 塑性体应力分析– 2.4 塑性体的应变分析3.断裂力学– 3.1 断裂力学基本概念– 3.2 断裂力学的三个阶段– 3.3 断裂力学的应用4.复合材料力学– 4.1 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 4.2 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4.3 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分析5.…(注:以上章节仅为示例,实际章节请参考《材料力学Ⅱ第六版》目录)总结《材料力学Ⅱ第六版》是一本权威、全面且易于理解的材料力学教材。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能够掌握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其数学模型,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6章
弯曲应力6-1 求图示各梁在m -m 截面上A 点的正应力和危险截面上最大正应力。
题 6-1图解:(a )m KN M m m ⋅=-5.2 m KN M ⋅=75.3max48844108.49064101064m d J x --⨯=⨯⨯==ππMPa A 37.20108.490104105.2823=⨯⨯⨯⨯=--σ (压)MPa 2.38108.4901051075.3823max =⨯⨯⨯⨯=--σ (b )m KN M m m ⋅=-60 m KN M ⋅=5.67max488331058321210181212m bh J x --⨯=⨯⨯== MPa A 73.611058321061060823=⨯⨯⨯⨯=--σ (压) MPa 2.104105832109105.67823max =⨯⨯⨯⨯=--σ (c )m KN M m m ⋅=-1 m KN M ⋅=1max48106.25m J x -⨯=36108.7m W x -⨯=cm y A 99.053.052.1=-=MPa A 67.38106.251099.0101823=⨯⨯⨯⨯=--σ (压) MPa 2.128106.2510183max =⨯⨯=-σ 6-2 图示为直径D =6 cm 的圆轴,其外伸段为空心,内径d =4cm ,求轴内最大正应力。
解:)1(32431απ-=D W x⎪⎭⎫ ⎝⎛-⨯⨯⨯=-463)64(110326π 361002.17m -⨯=3463321021.213210632m D W x --⨯=⨯⨯==ππMPa 88.521002.17109.0631=⨯⨯=-σ MPa 26.551021.2110172.1631=⨯⨯=-σ MPa 26.55max =σ6-3 T 字形截面铸铁梁的尺寸与所受载荷如图示。
试求梁内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
已知I z =10170cm 4,h 1=,h 2=。
材料力学第六版第2册教学设计
材料力学第六版第2册教学设计材料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对物质变形和破坏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并能够进行力学计算和工程设计。
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材料力学第六版第2册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1.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应力与应变、破坏与失效等基本问题。
3.能够进行力学计算和工程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弹性力学基础1.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应力与应变分析3.弹性力学一般理论第二章塑性力学1.塑性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杆、梁、板、壳的塑性问题3.薄壁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第三章破坏力学1.破坏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破坏准则及其应用3.断裂力学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课件、解析书中理论及题型等形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论理解及能力。
2.典型题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典型或常见题型,讲解计算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实验操作:通过物理模型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和真实工程实例等,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4.讲解答疑:利用课后的时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教学评价1.期中及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等占总成绩的30%。
3.课堂互动、课外讨论、综合素质等占总成绩的20%。
教学体会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材料力学第六版第2册的教学。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分析典型题型,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及实际应用。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材料力学的概念与理论的了解较为欠缺,需要更多的实例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应结合实例,多进行课堂演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教学方法,应采用交互式教学,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材料力学》第6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 习题解
第六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 习题解[习题6-1] 试作图示等直杆的轴力图解:把B 支座去掉,代之以约束反力B R (↓)。
设2F 作用点为C , F 作用点为D ,则:B BD R N = F R N B CD += F R N B AC 3+=变形谐调条件为:0=∆l02=⋅+⋅+⋅EA aN EA a N EA a N BD CD AC 02=++BD CD AC N N N03)(2=++++F R F R R B B B45FR B -=(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即:↑) 故:45FN BD-= 445F F F N CD -=+-=47345FF F N AC=+-= 轴力图如图所示。
[习题6-2] 图示支架承受荷载kN F 10=,1,2,3各杆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其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1100mm A =,22150mm A =,23200mm A =。
试求各杆的轴力。
解:以节点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所示。
∑=0X030cos 30cos 01032=-+-N N N0332132=-+-N N N 0332132=+-N N N (1)∑=0Y030sin 30sin 0103=-+F N N2013=+N N (2)变形谐调条件:设A 节点的水平位移为x δ,竖向位移为y δ,则由变形协调图(b )可知:00130cos 30sin x y l δδ+=∆x l δ=∆200330cos 30sin x y l δδ-=∆03130cos 2x l l δ=∆-∆2313l l l ∆=∆-∆设l l l ==31,则l l 232=223311233EA l N EA lN EA l N ⋅⋅=- 22331123A N A N A N =- 15023200100231⨯=-N N N23122N N N =-21322N N N -= (3)(1)、(2)、(3)联立解得:kN N 45.81=;kN N 68.22=;kN N 54.111=(方向如图所示,为压力,故应写作:kN N 54.111-=)。
复合材料力学第六章2
变分符号
屈曲前平板保持平的,当外载荷达到某一临 界值时,层合板产生微弯状态,即小变形范围。 满足平衡方程。
像弯曲问题推导基本微分方程那样,将几何方程代入 物理方程,再代入平衡方程,就可得以下方程:
0 x Nx kx 0 Ny Aij y Bij ky 0 xy N xy k xy
D12 D22 D26
D16 k x D26 k y D66 k xy
u0, x w0, xx Bij v0, y Dij w0, yy u0, y v0, x 2w0, xy
B12 B22 B26
B16 k x B26 k y B66 k xy
u0, x w0, xx Aij v0, y Bij w0, yy u0, y v0, x 2w0, xy
D11 w, xxxx 4 D16 w, xxxy 2 D12 2 D66 w, xxyy 4 D26 w, xyyy D22 w, yyyy B11 u, xxx 3B16 u, xxy B12 2 B66 u, xyy B26 u, yyy B16 v, xxx B12 2 B66 v, xxy 3B26 v, xyy B22 v, yyy N x w, xx 2 N xy w, xy N y w, yy 0
A11u, xx 2 A16u, xy A66u, yy A16v, xx A12 A66 v, xy A26v, yy B11w, xxx 3B16 w, xxy B12 2 B66 w, xyy B26 w, yyy 0 A16u, xx A12 A66 u, xy A26u, yy A66v, xx 2 A26v, xy A22v, yy B16 w, xxx B12 2 B66 w, xxy 3B26 w, xyy B22 w, yyy 0
材料力学高教第二版范钦珊第6章习题答案要点
材料力学_高教第二版_范钦珊_第6章习题答案第6章杆件横截面的位移分析6-1 直径d = 36mm的钢杆ABC与铜杆CD在C处连接,杆受力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杆的自重,试: 1.求C、D二截面的铅垂位移;Fl2.令FP1 = 0,设AC段长度为l1,杆全长为l,杆的总伸长,写出E的表达式。
EA习题6-1图(a) (F)l(F)l解:(1)πdπdEsEs2332(FN)CDlCDπdEc4(2)EAEsAEcAEEsEclEcEs令FP6-2 承受自重和集中载荷作用的柱如图所示,其横截面积沿高度方向按材料的比重。
试作下列量的变化曲线: 1.轴力FNx(x); 2.应力; 3.位移u(x)。
解:(1),(FN变化,其中为FPFN(x)-FPx习题6-2图(a)FPFPA0FP(2)A(x)A0eFPFP— 89 —(3)A0,当。
∴,则EA0EA0EA06-3 图示连接件由两片宽20mm、厚6mm的铜片与一片同样宽厚的钢片在B处连接而成。
已知钢与铜的弹性模量分别为Es = 200GPa,Ec =105GPa,钢片与铜片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试求E和B处的位移。
F习题6-3图解:6-4 长为1.2m、横截面面积为的铝制筒放置在固定刚块上,直径为15.0mm的钢杆BC悬挂在铝筒顶端的刚性板上,若二者轴线重合、载荷作用线与轴线一致,且已知钢和铝的弹性模量分别为kNEs = 200Gpa,Ea = 70GPa,FP = 60kN。
试求钢杆上C处位移。
Am EkN(a) 习题6-4图 (b)解:(其中uA = 0) EaAa ∴钢杆6-5 变截面圆锥杆下端B处固定,上端A处承受外力偶矩T作用,如图所示,试证明A端扭转角表达式为解:Mx = T习题6-5图6-6 试比较图示二梁的受力、内力(弯矩)、变形和位移,总结从中所得到的结论。
(a) 解:(b) wmaxFPl3 48EIFlEI— 90 —两者弯矩相同,挠曲线曲率相同,但(b)梁的最大挠度比(a)梁要大,即不相等。
材料力学实验(6)
第三章基本实验部分§3-1 拉伸实验一、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3、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特征等),并绘制拉伸图(P-ΔL 曲线);4、比较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力学性质特点。
二、原理将划好刻度线的标准试件,安装于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
开启试验机,由于油压作用,便带动活动平台上升。
因下夹头和蜗杆相连,一般固定不动。
上夹头在活动平台里,当活动平台上升时,试件便受到拉力作用,产生拉伸变形。
变形的大小可由滚筒或引伸仪测得,力的大小通过指针直接从测力度盘读出,P-ΔL曲线可以从自动绘图器上得到。
低碳钢是典型的塑性材料,试样依次经过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均匀变形的。
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器绘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图(如图3-1)。
对于低碳钢试件,在比例极限内,力与变形成线性关系,拉伸图上是一段斜直线(试件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有一点点滑动,故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低碳钢的屈服阶段在试验机上表现为测力指针来回摆动,而拉伸图上则绘出一段锯齿形线,出现上下两个屈服荷载。
对应于B′点的为上屈服荷载。
上屈服荷载受试件变形速度和表面加工的影响,而下屈服荷载则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荷载作为计算材料的屈服极限。
屈服极限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确定Ps时,须缓慢而均匀地使试件变形,仔细观察。
(a)低碳钢拉伸图图3-1 (b)铸铁拉伸图试件拉伸达到最大荷载P b以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分布的。
从最大载荷开始便产生局部伸长的颈缩现象;这时截面急剧减小,继续拉伸所需的载荷也减小了。
试验时应把测力指针的副针(从动针)与主动针重合,一旦达到最大荷载时,主动针后退,而副针则停留在载荷最大的刻度上,副针指示的读数为最大载荷P b。
铸铁试件在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P b,而突然发生断裂。
材料力学简明教程(景荣春)课后答案第六章
( ) wA
= − q0l 4 30EI
↓
,θB
= q0l3 24EI
(顺)
讨论:请读者按右手坐标系求 wA ,θB 并与以上解答比较。
(c)
(c1)
解 图(c1)
( ) ∑ M B = 0 , FC
= − Me l
↓
CA 段
M
=
−
Me l
x1
⎜⎛ 0 ⎝
≤
x1
<
l 2
⎟⎞ ⎠
AB 段
M
=
−
Me l
l 2
≤
x2
≤
l ⎟⎞ ⎠
Ew1′′
=
3 8
qlx1
−
1 2
qx12
EIw1′
=
3 16
qlx12
−
1 6
qx13
+
C1
EIw1
=
1 16
qlx13
−
1 24
qx14
+
C1 x1
+
D1
EIw′2′
=
3 8
qlx2
−
ql 2
⎜⎛ ⎝
x2
−
l ⎟⎞ 4⎠
EIw′2
=
3 16
qlx22
−
ql 4
⎜⎛ ⎝
x2
24
EIw′(l) = 0 ,− q l 3 + 3Al 2 + 2Bl = 0
6
解式(a),(b)得
A = ql , B = − ql 2
12
24
即挠曲线方程为
EIw = − q x4 + ql x3 − ql 2 x2 24 12 24
材料力学第6章 弯曲内力
精品文档
6.1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例题 6-2
(2)计算(jìsuàn)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 弯矩
C截截面面C左(以侧梁的左力半:边为研究对象):
FAy 2 kN () (+)
FSC Fy FAy 2kN
C截面左侧的力矩:
FAy * 2m (+)
M e 8kN m (-)
M C
M F 2m - M -4kN m O
19
精品文档
6.2 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题 6-3
(2) 作剪力图(lìtú)和弯矩图
由剪力、弯矩方程画剪力、弯矩图。
注意: 画图时应将剪力图、弯矩图与计算简图 对齐,并注明图名(FS图、M图)、 峰值点的值及正负号。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6章 弯曲(wānqū)内
20
力
精品文档
6.2 剪力图和弯矩图
(plane bending)。当所有外力均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时,梁只发生平面弯曲。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6章 弯曲(wānqū)内力
6
精品文档
6.1 梁的内力(nèilì)—剪力和弯 矩
梁在外力作用下,其任一横截面上的内力可用截面法确定。
(1)截:在横截面m-m处假想地将梁分为两段
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梁,被截出的任意段也处于平衡状态。
秦飞A编y 著《材料力学(cái lieào lìxué)》 第6章 弯
16
曲内力
精品文档
6.1 梁的内力(nèilì)—剪力和弯矩 例题 6-2
截面B(以梁右半边为研究对象):
B左截面
F 2kN (+)
FBy 4kN (-)
FSB左 F FBy -2kN
材料力学高教第二版范钦珊第6章习题答案要点
材料力学_高教第二版_范钦珊_第6章习题答案第6章杆件横截面的位移分析6-1 直径d = 36mm的钢杆ABC与铜杆CD在C处连接,杆受力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杆的自重,试: 1.求C、D二截面的铅垂位移;Fl2.令FP1 = 0,设AC段长度为l1,杆全长为l,杆的总伸长,写出E的表达式。
EA习题6-1图(a) (F)l(F)l解:(1)πdπdEsEs2332(FN)CDlCDπdEc4(2)EAEsAEcAEEsEclEcEs令FP6-2 承受自重和集中载荷作用的柱如图所示,其横截面积沿高度方向按材料的比重。
试作下列量的变化曲线: 1.轴力FNx(x); 2.应力; 3.位移u(x)。
解:(1),(FN变化,其中为FPFN(x)-FPx习题6-2图(a)FPFPA0FP(2)A(x)A0eFPFP— 89 —(3)A0,当。
∴,则EA0EA0EA06-3 图示连接件由两片宽20mm、厚6mm的铜片与一片同样宽厚的钢片在B处连接而成。
已知钢与铜的弹性模量分别为Es = 200GPa,Ec =105GPa,钢片与铜片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试求E和B处的位移。
F习题6-3图解:6-4 长为1.2m、横截面面积为的铝制筒放置在固定刚块上,直径为15.0mm的钢杆BC悬挂在铝筒顶端的刚性板上,若二者轴线重合、载荷作用线与轴线一致,且已知钢和铝的弹性模量分别为kNEs = 200Gpa,Ea = 70GPa,FP = 60kN。
试求钢杆上C处位移。
Am EkN(a) 习题6-4图 (b)解:(其中uA = 0) EaAa ∴钢杆6-5 变截面圆锥杆下端B处固定,上端A处承受外力偶矩T作用,如图所示,试证明A端扭转角表达式为解:Mx = T习题6-5图6-6 试比较图示二梁的受力、内力(弯矩)、变形和位移,总结从中所得到的结论。
(a) 解:(b) wmaxFPl3 48EIFlEI— 90 —两者弯矩相同,挠曲线曲率相同,但(b)梁的最大挠度比(a)梁要大,即不相等。
材料力学课后答案d
-3-
工程力学习题解答
A. M 1 > M 2 > M 3 > M 4 C. M1 > M 2 = M 3 > M 4 E. FS1 = FS2 = FS3 = FS4
F
B. M1 = M 2 > M 3 > M 4 D. M 1 > M 2 > M 3 = M 4 F. FS1 > FS2 > FS3 > FS4
A
B
C
D
分析:这是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的情况,支反力偶矩必定对称,扭矩图必定反对称。
-2-
第 6 章 杆件的内力
因此只需根据支反力偶矩进一步判断扭矩正负即可。
6-2(4) 在梁的集中力作用处,其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横截面上的弯矩是 A 的。
A.相同
B.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C.不相同
D.符号一致,数值不相等
−
1 4
q0 L
−
q0
⎜⎛ ⎝
x
−
L 2
⎟⎞ ⎠
−
FS
=
0
,
FS
=
1 4
q0 L
−
q0 x
。
∑m = 0 ,
M
+
q0 L 4
⎜⎛ x ⎝
−
L 2
⋅
2 ⎟⎞ 3⎠
+
q0
⎜⎛ ⎝
x
−
L 2
⎟⎞ ⋅ ⎠
1 ⎜⎛ x 2⎝
−
L 2
⎟⎞ ⎠
=
0,
M = − q0 (12x2 − 6Lx + L2 ) 。 24
14-材力6-2解析
b Fz
h
剪力是水平的
剪力FS 的作用线仍通过A 点。 A点—— 弯曲(剪切)中心 弯曲中心的特点: 1 剪力作用线必然通过的点 2 与载荷大小无关 3 与材料性质无关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之一
FS
A
Fy
C
z Fz y
Fy
21
2.弯曲中心的位置
一般方法:FSy 、 FSz 分别作用,其作用线的交点
FS ≠ 0
τ≠0 σ≠0
M≠0
2.平面假设
横截面
中性轴 ——过形心
上节回顾
3.弯曲正应力(纯弯曲、横力弯曲)
My Iz
4.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中性轴
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 中性轴上为零,距中性轴越远,数值越大
max
M max Wz
max
M y max Iz
FS
ql max h
一般细长梁
l 10 h
16
M
细长梁的强度决定于正应力
二、切应力强度校核
以下情况需要校核切应力强度 即:下述情况切应力对强度的影响都较大: 1. 短梁 2. 薄壁梁 3. 木梁(各向异性)
三、切应力强度条件
τmax ≤ [τ]
适用于σ = 0或数值很小、τ ≠ 0 的点
a
τ
y
x
一般讲,只要 τ 的分布符合前面两个假设, 儒拉夫斯基公式就是适用的
11
三、工字形截面梁 FS S z
I zb
b d h1
腹板—— 坐标 y 处切应力
h h1 1 h h1 S b 2 2 2 22 h1 1 h1 d y y 2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x M )(1x w )(2x M )(2x w 载荷)()(21x M x M+位移)()(21x w x w +加法的应叠加法的灵活应用(对于多个简单载荷作用情形)例题2已知:q 、l 、EIC 求:w C ,θB加法的应 叠加法的灵活应用例题2=123w w w w ++123θθθθ=++θθθθ++=321C C C C w w w w ++=321B B B B加法的应叠加法的灵活应用例题3怎样用叠加法确定θC 和wC?加法的应叠加法的灵活应用为什么分解后的两个问题比原问题简单?叠加法的灵活应用2 位移分析的叠加方法 叠加法的灵活应用(对于多个简单结构组合情形)例题4用叠加法求AB梁 上E处的挠度WE 位移分析的叠加方法例题4wE 1wE 2B´wE = wE 1+ wE 2= wE 1+ wB/ 2 位移分析的叠加方法例题4 例题wB=? 位移分析的叠加方法例题4wB= wB1+ wB2+ wB3 位移分析的叠加方法例题4wE 1wE = wE 1+ wE 2= wE 1+ wB/ 2wB= wB1+ wB2+ wB3逐段刚化方法(霹雳舞法) 位移分析的叠加方法 12 12-23 233-68法则介绍书中152页表6-1 Denhartog 1212-2323-68法则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概念 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拉压超静定问题 扭转超静定问题 梁的超静定问题 超静 结构的特性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概念FPq A B l特点:出现多余约束(多于限制刚体位移的约束) 特点:出现多余约束 (多于限制刚体位移的约束)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概念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 :不能单凭静力平衡方程式求解全部支 反力(或内力)的问题称为超静定问 题,相应的结构称为超静定结构。
静定问题: 静定问题: 未知力(反力或内力)个数 = 独立的平衡方程数 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 未知力(反力或内力)个数 > 独立的平衡方程数 超静定次数=未知力个数-独立平衡方程数 超静定次数=未知力个数-独立平衡方程数 =多余约束数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对于超静定问题理论力学无能为力,材料力 学有没有办法解决?如何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 由于多余约束增加了未知力个数,同时也增加了 对变形限制。
前者使问题变为不可解,后者又使 的问题变为可解。
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变形协调方程拉压超静定问题E 1A 1 l 1y BCD例题5E 2A 2 l 2E 3A 3 l 3=E 2A 2 l 2F N 1xααααF N 3F N 2AAF PF P平衡方程例题5拉压超静定问题∑=:0xF平衡方程:yF ∑0sin sin 3N 2N =−ααF F ααF N 3F N 2N 1=:0yFcos cos P 3N 2N 1N =−++F F F F ααx超静定次数:3-2=1F P对称条件和平衡方程的转换…E 1A 1 l 1BCD例题5变形协调方程E 2A 2 l 2E 3A 3 l 3=E 2A 2 l 2变形协调方程:各杆变形的几何关系?ααΔl 3Δl 2α′α′ααcos cos 1132l l l l Δ=′Δ=Δ=ΔΔl 1AF P例题5∑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0cos cos 0=−++=F F F F Fαα:22N 1N1l F l F ==αcos 132l l l Δ=Δ=Δl l l Δ=ΔΔ,其中: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联立求解得到:例题5122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联立求解得到:22l A E l A E 12212211++超静定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构的刚度情况有关。
qM A梁的超静定问题3-3=0l A BF AxF Ay4-3=1A BqF M AlF AyAxF B梁的超静定问题5-3=2qM ABF Bx l A F AyF AxF By6-3=3qM AM BlA F AyF AxB F Bx F ByqM A3-3=0l A BF F Ax无变形协调方程Ay 4-3=1A B q M AB W =5M l F AyF AxF B=-3=2BF Bx l A qF AxA00B B W U =6-3=3F Ay F ByA q M AM B0B W ==lF AyF AxB F Bx F ByB B U θ=应用对称性分析可以推知某些未知量qM AM BlA BF Ax F Bx F ByF AyF Ax = F Bx = 0,F Ay = F By = q l / 2,M A =M B平衡方程与对称性条件的对等关系……例题6BqlA求梁的约束力已知:梁的弯曲刚度为EI 、长度为l 求:梁的约束力例题6平衡方程:F Ay +F By -ql=0F Ax =0BqM A-M A +F By l -ql /2=0lA F AyF AxF B其中(12-23-68法):变形协调方程:w B =w B (q )+w B (F By )=0BqM Aw B (q )=ql 4/8EIw B (F By )= -F by l 3 /3EIlA F AyF Axw B F B例题6qM AlA BF Ax最后,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联立解出:F AyF Ax =0 ,F Ay =5ql /8 ,F By =3ql /8 ,M A = ql 2/8例题6(求解过程总结)AB qAB q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F Bl l:变形协调方程:F Ax=0wB=w B(q)+w B(F By)=0其中:F Ay+F By -ql=0-MA +F By l-ql/2=0w B(q)=ql4/8EIw B(F By)= -F by l 3 /3EI平衡方程可以省去……根据多余约束处的约束条件建立变形协调方程;如何选取相应的等价静定系统并建立变形协调条件?qq M BlABlABF By()()()0=++=B B By B B B M F q θθθθ()()()0=++=B B By B B B M w F w q w w 可以不可以选取其它的等价静定系统?即等价静定系统的选取是否唯一?qqM BlABM AlAB0=θ0=++=M M θθθθA ()()()B A A A A A q 0=B θ()()()0=++=B B A B B B M M q θθθθ即等价静定系统的选取并不唯一除了以上两种还有没有其它的等价静定系统?除了以上两种,还有没有其它的等价静定系统?qqqF Q clABC2/l C 2/l M CM CF Q c利用对称性:再利用对称性=F Q c =0再利用对称性:()()C C C C M q θθθ+θc =0…….得心应手,游刃有余M d w −=0==a x w 0d =w=w d =ax x =a x (为什么边界条件的形式不整齐?)d wM=+边界条件−其中弯矩如何得到?x d x dd x(w)d4xq0==a x w 0d 22=wd =wd =a x x 0d =a x x 0==a x w d 2d 30d 2==ax x w0d 3==ax x w0==a x w x M w )(d 0d d ==ax xw==a x w −=0d d 22==xwx wd 0==a x w ax q )(−=0d d ==ax xw==a x w 自由边界条件:0d d 22==ax x wd d 33==ax x w 注意比较二者微分方程的不同,边界条件的不同例题7C 确定梁的挠度,以及θC 和w C 。
(先采用过去的老方法求解,再用新方法求解)解:(1)确定弯矩ql22(2)建立挠度微分方程−M w d lx ≤≤0q x x l )(−=−=(3)微分方程求解lx ≤≤0b ax x x x EIw +++−=2412)(lq EI lx ≤≤0(4)利用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b ax x q x q x EIw +++−=43)()利用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al l q l q l w ++−=44)(04=+−=al l q 3q 0=b l a =lq EI lx ≤≤0b ax x q x q x EIw +++−=43)(0=b −=3l q a =−=)2(x l x lx ++−=b ax x x x EIw +++)()2()(x lx l x w +)2()(323x lx l qx x w +−=384EI例题7C 确定梁的挠度,以及θC 和w C 。
下边采用新方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