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3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引言
西部地区本文所指的西部,包括云、贵、川、渝、陕、甘、宁、青、新疆、内蒙、西藏、广西12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8000多万人口,其中80%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又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的592个国定贫困县,有258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这25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224个分布在西部地区,占民族贫困县的86.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以来,在各方的艰苦努力下,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任务还相当重,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3月最新发布的《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公报》显示中国扶贫基金会
(/qt/fpdt_nr.asp?id=66。),截至2004年末,西部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1305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比重为5.7%;西部地区的低收入人口为2396万,占该地区农村人口的比重为10.5%。其中绝大多数是民族地区。所以,西部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这些地区能否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能否巩固前一时期扶贫攻坚的成果,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刻画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到2000年底,按照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625元的国家贫困标准,我国剩余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到2004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标准为668元,低收入人口的标准是924元。后者即相对贫困的标准,指初步解决温饱,但收入还不稳定的状况。
按照我国的贫困标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列的592个国定贫困县中,西部
12省区总共有375个,占全国的63.3%。其中,有224个民族贫困县在西部地区,分别占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592个的37.8%,占全国重点扶持民族贫困县258个的86.8%。关于西部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持民族贫困县的具体分布。
2.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592个),国务院扶贫开发办,
。
说明:表中没有西藏的资料,西藏原列有5个国定贫困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结束后,国务院将西藏的73个县整体纳入扶贫计划进行区域整体扶持,不再列入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从表1可以看出,民族贫困县集中分布的西部省区是云南44个,贵州36个,内蒙31个,广西28个,新疆27个,四川20个,甘肃14个,青海12个,宁夏8个等。
与我国汉族地区相比,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众多,贫困发生率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约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50%以上。这些贫困人口又主要集中在258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占少数民族地区总人口的18.5%,县均集中了11.67万贫困人口。相反,汉族地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确定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334个县,县均8.3万贫困人口,只占汉族地区总人口的2.7%。
在后文,我们将分别从已经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列入省级贫困县和未列入上述两类而事实上确属贫困状况这三个层次来描述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
1.西部地区的国家重点扶持民族贫困县数量众多,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贫困深度较高
(1)国家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状况分析。到2004年底,国家扶贫重点县同全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相比,差距在拉大,不仅绝对贫困的发生率高,而且相对贫困、贫困深度问题严重。如国家扶贫重点县2004年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582元和1392元,分别占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2936元的53.9%和人均支出2185元的63.7%。具体情况。
另一方面,从区域上看,西部地区大多数的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在如下的贫困地区:
内蒙努鲁尔虎山地区、陕北地区、甘肃中部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横断山地区、滇东南地区、桂西北地区和西藏地区等,其中绝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发育落后、基础设施差的西部边远地区。这些地区因病、因灾造成的返贫率非常高。
事实上,扶贫重点县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减缓,西部民族贫困县的情况同样如此。
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西部农村统计资料》(2003)。
西部和国家扶贫重点县在1995年以后,财政收入、粮食产量等均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或倒退;财政开支却迅速扩大,县财政赤字问题严重。西部地区的贫困县和全国贫困县相比,除了人均粮食和肉类产量外,与全国贫困县的差距在逐步拉大,贫困深度更高。这些地区要实现我国新世纪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白皮书中提出的,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的目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2)以四川为例分析国家重点扶贫县中的民族贫困县的贫困状况。四川是西部一个典型的内陆地区,有53个民族成分,50个民族县。四川省的国家重点扶贫工作县共有36个。其中,民族贫困县有20个,占四川省国家重点县的55.6%,占四川省50个民族县的40%。这些民族贫困县又集中分布在四川的三个民族自治州(三州),即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共19个,占民族贫困县的95%。“三州”是四川省最不发达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三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70.7元,占四川省平均水平的58.9%,只有成都市的37.8%,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9.5%;“三州”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66.4%,为典型的绝对贫困地区,比四川省平均水平的54.7%高出11.7个百分点,高出成都市17.3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2)的数据计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这几乎可以看做是西部所有民族贫困县现实状况的缩影。
有数据显示,2001年四川省的民族贫困县除了人均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基本接近或超过全国重点贫困县的水平外,其他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贫困县的水平。如人均预算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