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_藏象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_藏象课件
心气充沛——“动力足”
主脉
血脉流畅
血液充盈——“物质够”
脉道通利——“道路畅”
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可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 常
(2)主藏神(主神志、主神明)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 ——主宰人生命活动: 君主 外在表现 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主司精神意识思维: 任物
秋季气候干燥,肺阴易伤致“肺燥”
三、脾——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与长夏 之气相应,为 “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 √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 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消化、吸收、转输水谷(固体及液体食物) 包含了胃、小肠 等的功能 脾化 水、谷 水谷精微 液态(津液)
一、心 (一)心——五行属火,“阳中之阳”,与夏气相应, 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 为喜,在液为汗。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行血——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血液运 心阳化赤 行 生血—— 营气+津液 血 主血

脉统属于心,脉搏反映心气强弱
1、主气
主一身之气
调节全身气机 肺吸入自然界 的清气 脾胃运化产生 的水谷精气 走息道司呼吸, 贯心脉行气血 下行至下丹田(关 元)资助先天之气
宗气积于膻中 (中丹田)
通过肺朝百脉输送 至全身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清肃通降。
呼出浊气
胸闷、咳嗽 皮肤干燥、 皮毛焦枯
4、肺朝百脉——周身的血脉都汇聚于肺,肺生成 的宗气能助心运行血液(相傅之官)并将宗气输送至 全身。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要点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

(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一宣发:1.将津液布散至全身以濡润之;2.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

二肃降:1.将体内的津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至其他脏腑以濡养之;2.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中医基础共15个文件)-第二章藏象学说-脏象2

(中医基础共15个文件)-第二章藏象学说-脏象2

狭义之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
(2)心主神志的涵义:
心有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 维活 动的作用。 中医学从整体观出发,认为神分属 于五脏,故曰“五神脏”,但主要作 用归属于心,心有接受外界信息反映 的能力。
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 肝藏魂(梦、幻觉) 五神脏 肺藏魄(知觉、本能动作) 脾藏意 (意念、主意) 肾藏志(志向、毅力)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其华 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 悲。肺有主气司呼吸,主宣降,主通 调水道,助心行血、化血的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发肃降 3、肺主通调水道 4、肺助心行血、化血
1.肺主气,司呼吸:
(1)肺主呼吸之气
①含义:肺有主持呼吸运动的作用, 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呼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体内外气体 的交换。
②表现

肺吸入之清气。
参与气的生成
参与宗气的生成。 调节全身气机——肺有节律的一呼一 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有重 要的调节作用。使气机调畅,运动不 息。

③临床意义:
呼吸有力
肺司呼吸正常 宗气旺盛 声音宏亮 脏腑功能正常 呼吸无力
肺司呼吸失常 宗气亏虚 语声低微 少气懒言
④肺主一身之气与肺主呼吸之气的 关系: 二者皆隶属于肺的呼吸功能,而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 的呼吸功能,反之,肺主一身之气 的作用又能促进肺的呼吸运动。
4、肺助心行血、化血:
(1)涵义:指肺主气的功能在助心血 运行,助心化血的作用。 肺主要通过吸吸作用,呼出浊气, 吸入清气,助心化血;其有节律的呼 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有助于血液 运行;参与宗气的生成,以推动血液 运行。
(2)作用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传统的认识:人们把心所主的神释为现代意义 的精神,即狭义之神,又谓之“神志”,——心 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属于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 心主神的作用与表现 ※ 任物 任:担任、接受 物:事物 心具有接受、分析并处理客观事物或信息、 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功能——对外 界事物的反映(脑的功能)
含义:藏于内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现象及与其相应的自然之象。
(二)藏象学说的含义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 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 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
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突出的是“象”, 以象测“藏”。 这一独特方法,与西医学截然不同。
临床实际: ※ 汗出过多,伤津液、耗心气——心 悸、气短、神疲、甚则肢冷、亡阳。 ※ 出血过多,伤津液——口喝、便秘、 肌肤干燥。 心之气血不足引起病理性汗症: 心气虚 自汗(表卫不固) 汗出 心阴虚 盗汗(阴不摄阳)
(四)心在志为喜 志 —— 情 志 活 动 , 人 有 “ 五 志 ” 、 “七情” 古人将五志分属于五脏,说明五志是 五脏活动的表现,是五脏功能的一个部分, 是建立在五脏之气基础上的,是五脏对外 界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人体正常的情志变 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心所主之神绝非仅指狭义 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了。
● 心主神的物质基础 血液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之所以藏神是建立在心主血脉基础上的, 以此为前提。
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心血充 关系 足,心神得养 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调节——支配 心主血脉 例: 失血过多,出现精神疲倦甚则昏迷。 精神紧张,血流加速,心跳加快。
表现
正常——精神振奋、头脑清晰、思维 敏捷、反映灵敏、处事迅速 反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 则谵妄或反映迟钝、精神萎 靡、甚则昏迷等

(优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优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司呼吸:主管肺的呼吸功能 生理: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平稳、均匀、 气道通畅 病理:肺气虚------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 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
二、肺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呼出浊气 布散精气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三、脾
(二)脾的系统联系

肺合胃 在体合肉,主四肢
其华在唇 在窍为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四、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下附有胆。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 相表里。肝与自然界的春气相通应。肝的生理特性 是肝体阴而用阳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心 心合小肠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二、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位于胸腔之内,左右各一,上通喉咙。肺的主要生 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 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 与大肠相表里。肺与自然界的秋气相通应。肺的生理特 性是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和肺为娇脏。
藏精气而不泻
三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 学的认识
长期生活实 践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 想的渗透
医疗实践经 验的积累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 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 • • •
肺主呼吸,调节呼吸运动 肺主呼吸,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 肺朝百脉辅助心脏, 肺朝百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 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 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通调水道

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 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 通和调节作用 肺气宣发,一是使水液迅速向上向外输布, 肺气宣发,一是使水液迅速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到 全身,外达皮毛, 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 全身,外达皮毛,“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 护卫各个组织器官。二是使经肺代谢后的水液, 护卫各个组织器官。二是使经肺代谢后的水液,即 被身体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水分,通过呼吸、 被身体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水分,通过呼吸、皮肤 汗孔蒸发而排出体外 肺气肃降,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下行到肾, 肺气肃降,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下行到肾, 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保 持小便的通利


水肿,痰饮, 水肿,痰饮,尿少
肺朝百脉,主治节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 肺朝百脉:全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呼吸进行 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再通过肺宣降作用将含清气的血 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 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 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生成宗气

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 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 液的运行 肺气虚弱, 肺气虚弱,血行障碍
[附]心包络
形态部位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 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 生理功能 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 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 用。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 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 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其临床表现, 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异 常,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 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 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 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 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 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 “痰浊蒙蔽心包” 痰浊蒙蔽心包”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藏象1. 藏象概述藏象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外部形态、言语、脉搏、舌象等进行疾病诊断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部位的形态、色泽、机能变化等都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内在病理变化,从而为中医师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2. 藏象的包括内容藏象主要包括外观形态、言语、脉搏、舌像四个方面。

2.1 外观形态外观形态指的是通过观察人体的面色、体型、肤色、脸色等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色、体型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功能的变化,肤色的变化则与气血运行状况有关,脸色的变化则与情志、学业、饮食等有关。

2.2 言语言语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语言表达、声音、语气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问题。

中医相信语言中的声音、语气、方式等都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例如,声音低沉、语气呆板可能与气虚有关,声音短促、语气焦虑可能与气滞有关。

2.3 脉搏脉搏是中医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师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状况、气血运行状态以及病变程度。

中医根据脉搏的细部特征,如脉速、脉象、脉力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

2.4 舌像舌像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形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舌苔的变化与脏腑功能有关,舌质的变化与气血状况有关,舌形的变化与体质有关。

通过观察舌像,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治疗。

3. 藏象的临床应用藏象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师在诊断疾病时,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观形态、言语、脉搏、舌像等,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进而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藏象的应用也为中医师提供了更全面、准确、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结语藏象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独特的诊疗模式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外观形态、言语、脉搏、舌像等,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并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藏象的临床应用,为中医在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诊疗准确性和个体化程度。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藏象与气血津液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详细描述
藏象,即人体内脏,与气血津液等物质相互关联。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正常 发挥则需要充足的气血津液供应。因此,藏象与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异常都会影响另一 方的正常功能。
藏象与五脏的关系
总结词
五脏是藏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管着不同的生阴阳的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与养生
通过调理生活习惯和饮食, 增强脏腑功能,预防疾病 的发生。
05
中医藏象理论的应用
中医藏象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中医藏象理论通过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望、闻、 问、切四诊,对疾病进行诊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藏象的病理特性
脏腑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是指人体内部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常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 例如,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胃,心病可以影响到肾等。这种病变过程往往存在着传变规律,
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进行调理。
经络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还表现在经络系统上。当经络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到脏腑器官的功 能。例如,经络痹阻可以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瘀滞可以引起
藏象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各组织器官虽然功能不同,但都以五脏 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 体。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功能上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保持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
动态平衡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相互调节,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藏象与脏腑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之 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治 疗时需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病 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

2017/8/19
11
一、心 “心者,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
2017/8/19
12
(一)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心藏神
2017/8/19
13
1、心主血脉 含义:主,有主持、管理之意;血,指血液,是 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脉,指经脉,为气血运行 的通路,中医又称其为“血府”。心主血脉是指 心与脉相连,心气与脉气相通,心具有推动和化 生血液,使之在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主要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 个方面。
2017/8/19
6
二、藏象与藏象系统 藏象系统指的是以五脏为中心组成的五大系统, 藏象概念中的五脏,分别代表着五个子系统。
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 小肠经 肝系统:肝— 胆 —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 胆经 脾系统:脾— 胃 —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 胃经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 大肠经 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2017/8/19
8
三、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名称 功能 形态 特点 是否藏 神 与经络 相络属
五脏
化生贮 藏精气 受盛传 化水谷
贮藏精 气
实质密 闭器官 中空有 腔器官
中空有 腔器官
藏而不泻 藏神
满而不实

六腑
泻而不藏 除胆不 实而不满 藏
同五脏 除胆脑 (除胆) 外,不 藏

奇恒之 腑
除胆外 无
2017/8/19
2017/8/19
18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面色、舌色—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脉搏—细弱无力,或节律不匀(气血不足); 脉迟无力(偏心阳虚); 脉细数无力(偏心阴虚); 脉涩滞或结代(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 胸部感觉—惊悸、怔忡 神志活动—失眠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

津氣下行,助大腸傳導,並排出部分水液
意義:參與體內津液代謝,維持其動態平衡
向下向內 布散津液
生理 表現: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宣肺利水
主要病變:痰飲、水腫(顏面尤著)、小便不利等。治當 降氣利水
故 稱: “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
(三)朝百脈、主治節
含義:指全身的血液通過百脈會聚於肺,經肺的呼濁 吸清將含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布到全身。
病理意義:秋季氣候涼燥,肺體清虛,喜潤惡燥,秋季易見秋燥
之證。
治療肺病時,秋季不可過分發散肺氣,而應順其斂降 之性。
• “象”,是這五藏的生理現象、病理徵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義有三:一是指臟腑的解 剖形象;二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現象、病 理徵象;三是指內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 生理病理系統與外在自然環境的事物與現 象類比所獲得的比象。“藏象”把形與象 有機地結合起來,較確切地反映了中醫學 對人體生理活動的認識方法。
為 涕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義 肺熱——流黃濁涕。
肺燥——鼻幹
(五)與秋氣相通應
含義:五臟與自然界陰陽相通應,肺主秋。

生理意義:時令至秋,暑去而涼生,草木皆凋

肺與秋同屬五行之金,同氣相求,故以肺應秋。

肺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陰
於 秋
秋季肺的制約和收斂功能強盛,養生當順應秋氣而 使人氣漸收。
(二)肺在竅為鼻
含義:鼻為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故 稱鼻為肺之竅。

肺氣和利 鼻的功能正常 嗅覺靈敏
竅 生理意義 肺津滋潤 氣道通暢


外邪襲肺,多從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義 肺臟有病,多反映於鼻 鼻癢氣熱
咳喘等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科的核心之一,涵盖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什么是藏象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内外各种现象,来推断和判断人 体内在的生理状态。
藏象的分类
,如脉搏、舌苔、尿液等。
外藏象
指的是人体表面的各种外在表现,如面色、体温、皮肤状况等。

通过观察面色、舌苔、体表疾病等外 部表现,来推断人体的内在状况。

通过与患者交谈,询问症状、病史等, 来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
结论和要点
•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 • 藏象包括内藏象和外藏象两个方面 •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可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和判断疾病的性质 • 藏象诊断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
藏象与疾病的关系
1 反映内在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和健康状况。
2 辅助疾病诊断
藏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藏象诊断的方法
1

2
通过闻取气味、听取声音等,来获取
有关人体内在状况的信息。
3

4
通过触诊脉搏、局部检查等,来检测 人体的器官功能和病理变化。

藏象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中医基础理论

肝的生理功能
调达舒畅,气血和调 疏泄不及,气机不畅 疏泄太过,肝气上逆
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 思维敏捷
郁郁寡欢 闷闷不乐 多愁善虑
性情急躁 烦躁发怒
气息平和
喜太息等
面红目赤 头痛头胀
肝的生理功能
• 促进脾胃消化:肝对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主要体现在调节脾胃气机和分泌排泄胆汁两个方面
调节脾胃气机: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肝的疏 泄功能可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过疏通条达脾升胃降协调和平 衡,来保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常进行
肺的生理功能
• 人体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等脏腑共同来完成的,而肺主行水的功能是 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实现
肺的生理功能
• 朝百脉:
朝,有朝向、聚会之意;百脉,泛指(ZHOU)身的血脉, 肺朝百脉,是指肺与百脉相通,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 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 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饱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 全身
性结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 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
理学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
第一节 五脏
王丽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概述
• 五脏:心、肺、脾、肝、肾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素问·五脏别论 •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心—概述
肺主宣发与肃降功能之比较
肺气的宣发作用
肺气的肃降作用
排出体内浊气
吸入自然界清气
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 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 腠
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输 布到其他脏腑以濡养之,并将水液 下输于肾或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目的要求】1.掌握藏象的概念,脏、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熟悉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熟悉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5.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6.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7.了解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8.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论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三、藏象学说的特点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五脏精气阴阳概述第二节五脏一、心(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

(二)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心包二、肺(一)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二)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宣发与肃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三、脾(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四、肝(一)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二)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五、肾(一)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主纳气。

(二)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命门第三节六腑简述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七冲门的部位和作用。

一、胆:主要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二、胃:主要生理功能:受纳水谷,腐熟水谷。

生理特性:主通降,喜润恶燥。

三、小肠: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四、大肠: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五、膀胱: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六、三焦:六腑之三焦:概念、功能。

(二)部位之三焦:1.生理功能: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2.上中下三焦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第四节奇恒之腑一、脑:主要生理功能: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一身之气——机体动力
●肺主呼吸之气(司呼吸) 肺具有主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 换的场所。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心主血脉 ●含义 主:主持 血:血液,脉中的内容物 脉:指血液运行的道路 心主血脉,含主血液和主血脉两个方面。即 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以营养全身的 作用。
●心为何能主血脉 原因之一: 形态结构上:心与血管相连,形成一个密 闭系统。 原因之二: 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之动力,心气——心脏 的搏动。 心气鼓动心脏不停搏动,推动血液循着血脉 沿一定方向循行,循环不已。 古人云:“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
复习思考: 1、谈谈“藏象”的含义?中医研究人体有何 特点? 2、脏腑分几类?如何从形态与功能上区别? 3、何为“奇恒之腑”? 4、解释“满而不实,实而不满”?
第一节 五 脏
心(火)
心,五脏中最重要的器官:主宰全身。《内经》 谓之“君主之官”。 心居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中,外有心 包护卫。 心的生理特点: 生命之本;为火脏、喜动恶热; 为阳中之阳,以阳气为用,通于夏气。 心之经脉:属手少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
心与舌
古有“舌为心之苗”之说。
(三)心在液为汗 汗:是人体阴液发散于肌表的部分,是 阳气蒸化津液的结果——汗由津液转化而 来。 血与津液:
渗入血管,组成或补充

水分渗出脉外 补充
津液
二者相互渗透“津血同源”,津液是 血液的组成部分
汗与津液:
出于皮毛、汗孔
津液

结论: 汗由津液所化,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汗与血液均与津液有关,故有“汗血同源”之 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 之说。
表现
正常——精神振奋、头脑清晰、思维 敏捷、反映灵敏、处事迅速 反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 则谵妄或反映迟钝、精神萎 靡、甚则昏迷等
※主宰人体生命活动
心之所以能主宰生命活动与心主神密不可分。 人之各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使之成为 “五脏六腑之大主”,人体在心的统一指挥下, 才能进行协调统一的正常生命活动。
(以后二者为重)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 脏腑:是其学说的核心内容; ※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道路,将人体内外 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精气血津: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 神:是生命活动的综合表现 !!人们习惯以脏腑为重点讨论藏象。但决不 意味脏腑就等于藏象。
四、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
五 脏 六 腑 奇恒之腑
含义:藏于内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现象及与其相应的自然之象。
(二)藏象学说的含义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 自然界关系的学说。 ※ 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
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突出的是“象”, 以象测“藏”。 这一独特方法,与西医学截然不同。
传统的认识:人们把心所主的神释为现代意义 的精神,即狭义之神,又谓之“神志”,——心 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属于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 心主神的作用与表现 ※ 任物 任:担任、接受 物:事物 心具有接受、分析并处理客观事物或信息、 从而进行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功能——对外 界事物的反映(脑的功能)
重点: 1、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 别。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4、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之间的关 系 5、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藏 象
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含义 (一)藏象的含义
藏:贮藏、深藏;内脏 ——不可见
藏象
象:形象、现象、征象——可见
二、心与五体、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五窍:窍、孔窍、苗窍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 泌液 五志:喜、怒、忧(悲)、思、恐 ( 惊)——五种情志活动
(一)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合:内外相合,五脏在内,外合五体。 华:光彩、光华、精华,五脏在内,其华在 外。 ●心合脉——全身血脉皆属于心。
五、脏腑的重要意义 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不离脏腑。 2、分析疾病的发病和原因要联系脏腑。 3、诊察疾病就是观察脏腑。 4、临床辨证是进一步认识脏腑。 5、治疗原则是以调整脏腑为主。
古人云:“业医不知脏腑,开口动手便错”
重点回顾: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 2、脏腑的分类及区别。 3、五脏“满而不实”“藏而不泻”,六脏 “实而不满”“泻而不藏”。 4、奇恒之腑含义,胆为奇恒之腑之一。
脏腑名称 阴阳属性
心、肺、脾、 胃、大肠、小 脑、髓、骨、 肝、肾 肠、三焦、膀 脉、胆、女子 胱、胆 胞 阴 阳 阴
形态特点
运动特点 功能特点
经络表里关系
实体性器官
管腔性器官
藏 而 不 泻 、 满 泻而不藏,实 而不实 而不满
形多中空、类 似于腑 藏而不泻
藏精气(化生 传化物(受纳 贮藏精气 和贮藏精气) 和传导水谷) 有 有 除胆外、均无
六腑:受纳水谷、吸收精华、排泄糟粕,不 不似五脏藏精,时刻处于盈满状态——贵在通
得久留,应时刻保持流通、有入有出、时满时虚。
※奇恒之府 形态似腑——中空
异于寻常之腑
功能似脏——藏精 亦脏亦腑,非脏非腑
※胆既为六腑之一,也为奇恒之腑?
原因: 六腑总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 藏”,胆贮藏的胆汁以助消化食物,间接参与传 化水谷的过程,故属六腑之一。 但胆并不直接接受水谷,也不直接传化糟粕, 所藏胆汁为精汁,由肝气所化,又具“藏精气” 的作用,六腑之中唯其藏而不泻,故又属奇恒之 腑。
临床实际: ※ 汗出过多,伤津液、耗心气——心 悸、气短、神疲、甚则肢冷、亡阳。 ※ 出血过多,伤津液——口喝、便秘、 肌肤干燥。 心之气血不足引起病理性汗症: 心气虚 自汗(表卫不固) 汗出 心阴虚 盗汗(阴不摄阳)
(四)心在志为喜 志 —— 情 志 活 动 , 人 有 “ 五 志 ” 、 “七情” 古人将五志分属于五脏,说明五志是 五脏活动的表现,是五脏功能的一个部分, 是建立在五脏之气基础上的,是五脏对外 界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人体正常的情志变 化。
几个问题的解释!
※ 五脏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 腑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泻:宣泻、外泄 满:精气盈满 实:水谷充实 意义:指二者不同的运动特点。
五脏:贮藏精气(气血津液精),精气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得外泄,应时刻保持
盈满。不似六腑充实水谷,呈现时满时虚的流通
状态——贵在藏
从这一角度来看,心所主之神绝非仅指狭义 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了。
● 心主神的物质基础 血液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之所以藏神是建立在心主血脉基础上的, 以此为前提。
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心血充 关系 足,心神得养 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调节——支配 心主血脉 例: 失血过多,出现精神疲倦甚则昏迷。 精神紧张,血流加速,心跳加快。
重点回顾 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3个必备要素 心藏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主人的精 神、意识、思维活动,以血为 物质基础 心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属于心, 心之气血盈亏显现于面 开窍于舌:心之别络系于舌,舌为心之苗 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同 源、血为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 在志为喜:心之功能正常,表现为喜的 情绪变化
呼出体内浊气 吐故纳新,
维持生命活动
肺的呼吸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肺主一身之气 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之气 的作用
1、宗气的生成与肺有关
肺吸入的清气
相互结合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宗气生成后,赖肺气宣发输布 ,布散 全身推动人体生命活动 ——激发五脏六腑 的功能活动。
2、对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具有调节作用
五志中,心之志为喜 心脏功能正常,气血充足 欣喜、 乐观、愉悦的情绪 正常的喜乐 意志调畅,使人
正常 气
血调畅、血脉流通
心气不足
心之功能失常 情志改变 心气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