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合集下载

新古典际国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新古典际国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06 结论
对理论的总结
1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 国家间贸易的基础和利益分配。
2
该理论认为,国家间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决 定了各自在特定商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进而决 定了贸易关系和利益分配。
3
新古典贸易模型强调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 作用,以及自由贸易对全球福利的贡献。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实现全球福利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 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生产那些其生产成本相 对较低的产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资源禀赋理论
资源禀赋理论强调各国应专注于生产那些使用本国相对富 裕资源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实现全球福利最大 化。
未来研究方向
完善理论假设
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放宽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 以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贸易现象。
探索新的实证方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新的实证方法,以提高数据匹配 度和准确性,并解决遗漏变量和内生性问题。
结合其他理论
未来的研究可以将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其他贸易理 论相结合,以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解释框架。
指导各国制定贸易政策,促进比较优势的发挥, 提高国际竞争力。
提醒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要注重公平和互利,避免 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提倡开放和透明的贸易环境,推动全球经济的稳 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和 市场规模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
02
探讨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适 用性和局限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03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精品文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四版)-03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精品文档


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 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
美的商品。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说明
国I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X坐标轴,因为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国I又是劳动力 丰富的国家;国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坐标轴,因为国Ⅱ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而Y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现假设两国用相同的生产技术生产X和Y产品,两国对商 品的消费偏好亦相同,以同一社会无差异曲线簇表示。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 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二、H-O 要 素 禀 赋 论
基本假设
二、H-O 要 素 禀 赋 论
Y
没有贸易的情况
PA′
国Ⅱ
Y 国Ⅱ B′
开展贸易后的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A′A′C′
E=E′
国Ⅰ
A
CIC2
CIC1
国Ⅰ
CIC2
A
B
O
PA
XO
C
PE
X
赫 克 歇 尔— 俄 林 模 型
三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的。俄林则认为,虽然 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 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即两国生产函数一样, 排除生产技术不同造成相对价格不同,而且假定不存 在“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旳情况。
(6)生产规模酬劳不变 (7)两国旳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无差别曲线旳形 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旳。 (8)完全竞争旳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 等于商品生产成本 (9)无运送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旳 障碍。
各国分别会多生产“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旳 产品,少生产“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旳产品
但是,是不完全分工。
3.对消费旳影响 钢铁 P1=1 S
P0=0.5
大米 能够在国际相对价格线上旳任何一点进行消费。但各国详 细消费多少,取决于一国旳社会无差别曲线旳偏向和水平。 在最终消费点上,不一定两种产品旳消费量都增长,也有 可能一种增长而另一种降低,详细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旳幅 度和社会旳偏好.(图3.1:中国消费40吨大米,50吨钢铁;美国:50吨大米,40吨钢铁)
附录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指数
X ij / X ij
RCAij
i
X ij /
X ij
j
ij
假如RCAij值不小于1(意味着商品i在国家j中旳出口 比重不小于在世界旳出口比重)表达该国家在此种产 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 反之,若该指数不不小于1则表达该产品没有显示比 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
1.对产品价格旳影响
对出口国:出口A商品会使国内A商品价格↑ 进口B商品会使国内B商品价格↓
从而使国内A商品旳相对价格(PA/PB)↑
对进口国:恰好相反
均衡:当两国A商品旳相对价格恰好相等为止 这一相对价格也就是“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定理表述及证明 –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相等 – 即两国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资本获得 同样的利润率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

国际贸易基本模型

禀赋理论中要素禀赋的差异很容易解释。
INTERNATIONAL TRADE
一、基本概念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 重要概念: • 要素禀赋 • 要素丰裕度 • 要素密集度
INTERNATIONAL TRADE
1.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并能用于生产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这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理论——要素 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H-O理论,是由瑞典 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 的。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 对要素禀赋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被后人称为“里昂惕夫 之谜”,并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长期争论。 本章主要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内容、“里昂惕夫之 谜”及其解释。
要素禀赋论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和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 点。俄林在 1933 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创立了要素
禀赋理论,所以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俄理论,即
H-O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结论:美英两国的两种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两国生 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INTERNATIONAL TRADE
(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 比例不同决定的
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中的丰缺程度是很不相 同的。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相反,供给稀 缺的生产要素价格就昂贵。
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本较少,因此地租 较便宜而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较贵。所以说要素价格 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

模型的拓展与改进
1 2 3
引入新变量
在模型中引入新的变量,如技术进步、市场结 构、文化差异等,以更全面地解释国家间贸易 现象。
考虑不完全竞争
在模型中考虑不完全竞争因素,分析企业在不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行为和福利效应,以更准确 地预测市场结构和贸易模式。
结合其他理论
将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其它贸易理论相结合 ,如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以更全 面地解释国家间贸易现象。
03
比较静态分析
除了静态分析外,新古典国际贸易理 论还采用了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即 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 成本和贸易模式的变化。
02
模型建立的基础
假设条件
国家间差异
假设存在两个国家,每个国家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 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和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
假设市场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完全竞争的,不 存在市场势力或垄断行为。
对现实贸易的解释与启示
对现实贸易的解释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能够解释大部分国家的贸 易模式和贸易利益分配情况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符合比较优势的策略
对现实贸易的启示
国家应专注于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试 图改变自己的禀赋结构
国际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福利提高,但也 可能导致不平等和社会不稳定
自由贸易
假设国际间不存在贸易壁垒和关税,贸易自由流动 。
生产要素禀赋
要素丰裕度
每个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丰裕度,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这些要素在不 同国家和不同产品生产中的配置决定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生产成本
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和效率 。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
价格变化对两国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假定贸易价格为1:1, 大米的国际价格比中国国内价格高,钢铁的国际价格比美 国钢铁价格高,中国减少钢铁生产增产大米,美国减少大 米生产增产钢铁。在两国各自的生产均衡点S1上国际相对 价格曲线和各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大米的相对成本等 于大米的国际相对价格。 贸易后各国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选择新的消费点在C1点, 该点和国际价格线相切,两国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差额就是 进出口。一国的出口等于对方的进口,形成新的均衡。贸 易三角S1EC1显示了两国的进出口量。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
A 总体均衡分析
钢铁
A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0 大米
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钢铁的能力强于生产 大米。生产可能性曲线的 形状外凸,表明收益递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即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递增是由于生产要素 (或资源):1)不是同质; 2)生产要素的比率或密集度 并非固定不变。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
二、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资源禀赋… 基本假定: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 生产贸易模式: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充裕生产要素的产品… 贸易的影响与利益分析:贸易收入、贸易条件…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
1、几个概念的界定
小于KA/LA 小于KA/LA,就可以 KA/LA 称A产品为资本密集 型产品,B为劳动密 集型产品。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
国家的要素的丰裕程度 某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及比重。不 是绝对量,而是和另外的国家相比的相对数量。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5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6
(三)模型基本假设 • • • • • • • • • (1)两种生产要素 (2)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劳动和资本 可以在国内各部门自由流动,但不在国际间流动。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 自由的障碍
• (五)贸易影响和贸易所得
1.总体均衡分析
钢铁
S1 P*0=1.5 CIC1
钢铁
C1 60 出口 50 C1 E 40 进口 PPF CIC0 P1=1 0 0 30 50 大米 40 60 大米 A 进口 E P1
*=1
CIC1 A CIC0 S1 出口 PPF P0=0.5
30
美国市场
中国市场
1.0 D 进口
Q
Q
Q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简称TOT),表示为 (TOT) = Px /Pm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P (千元)
供给曲线
P0=2 P*=1
进口M 进口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资本价格 劳动价格
利率(r) 工资率(w)
( PK PL
)I
( PK PL
) II
r
r
( w ) I ( w ) II

应为<
结论:Ⅰ国为资本富裕的国家,Ⅱ国为劳动富裕 的国家。
18
请问:用实物法和价格法定义要素丰裕度会不会出 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以 哪种方法为依据?
实物法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标准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3
第一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4
1、国际贸易基础; 2、贸易对国内的影响;
2、有关概念 (1)要素禀赋 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造成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差异 决定产出差异
8
(2)要素比例 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商品属性特点决定 (3)其他概念
9
一、 H-O理论概述
A、等产量线
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 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 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Y是属于类型的产品。
X
资本密集型
Y
劳动密集型
注意:要素密集度是个相对概念
14
例题2:
假设在A国,生产食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为1, 生产服装的这一比率为1/4;在B国,生产食品的 k/l=4,而生产服装k/l=1。请问,A国、B国分别 在哪种要素上较为便宜?为什么?

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 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
L

若X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为

K L

X
,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为
K L Y
,且有:
K K L X L Y
则称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2)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资本的价格(即利率)为r,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则其
要素禀赋可以用资本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 r
w
若1国的要素禀赋为
r ,2国的要素禀赋为
w 1
r r

r w 2
,且有:
w 1 w 2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1)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禀赋为:TK
TL
若1国的要素禀赋为 TK ,2国的要素禀赋为 TK ,且有:
TL 1
TL 2
TK TK
TL 1 TL 2
则称1国是劳动丰裕国家,2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注意,这种方法用的是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而不是两者的绝对数量。
如果
TK TK TL 1 TL 2
即使2国的资本拥有量少于1国,2国仍然是资本丰裕的。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1)物质定义法
图中,EA、EB分别表 示A、B两国的要素 总量组合。
ρA>ρB ,故A国为 资本丰裕的国家,B 国则为劳动丰裕的 国家。
2)多种商品时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指数为加权平均指数)

国际贸易课件 许斌版 第三章

国际贸易课件 许斌版 第三章

LOGO
YOUR SITE HERE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3.2 H-O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3.2.2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一、总体均衡分析
H-O模型对一国生产可能性假设与古典模型相比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1. 关于两国生产各种商品能力不同的原因。古典贸易模型解释为生产 技术上的不同,H-O模型则强调要素禀赋的不同。 2. 关于产品机会成本的假定。古典模型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每 单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固定的。H-O模型假设有两种要素投入,产品 生产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不相同,有的国家资本资本相对雄厚,是“资本 充裕”国家;有的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充裕”国家。
YOUR SITE HERE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唐俏
3.1新古典贸易思想
LOGO 密集型产品的判断: 如果A产品生产中所需的资本/劳动的比例大于B产品生产 中资本/劳动的比例,则A产品相对于B产品就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B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一个相对概念。 要素的丰裕度的判断: 如果X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Y国资本/劳动比例,则X 国相对于Y国是一个资本丰裕的国家,Y国是一个劳动力 丰裕的国家。是一个相对概念。
2. 贸易条件
LOGO
在经济学中,把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简称TOT ),表示为: 贸易条件(TOT)= PX/PM 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我们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商品价格。一国的出口 商品价格为: PX=Σ xiPi 这里xi是第i项出口商品的权数,由该项商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表示;Pi是 第i种出口商品的价格或价格指数。同样,一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为: PM=Σ miPi 这里mi是第i项进口商品的权数;PM是进口商品的价格或价格指数。 如果 PX/PM 的比率 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 。我们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
2020/5/16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 在生产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 入的比例。
• 在两种产品(食品和钢铁)、两种要素(劳动
和资本)的经济体中,当工资-利率比既定的时
候,如果钢铁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要大于食品
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即满足
KS L时S,KF 钢LF
2020/5/16
• H-O定理: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 ,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丰裕生产要 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 产品。
• 逻辑思路:
比 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不同 较 优 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投入 势 比例不同
生产成本差异 产品价格差异
2020/5/16
国际贸易
生产和贸易模式:
• 如果中国是进口钢铁的小国,国际钢铁市场的价格根本 不受中国进口的影响,那么自由进口会使中国钢铁的价 格最终跌到跟国际钢铁市场一样的1000元。
• 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自由进口的结果都是使 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到与国际市场相 同。不过“大国”降价的程度要低于“小国”,因为“ 大国”所面临的新的国际市场价格会由于该国的进口比 原来高。
2020/5/16
• 研究角度: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别差异来解释 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但关于国际贸易及分 工的理论仍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 比较优势来自于两个重要概念: 相对要素丰裕度(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相对要素密集度(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2020/5/16
讨论:跨越“比较优势陷阱”
• 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得了对外贸易的长 足发展,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哪些贡献?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以比较优势为核心 ,解释了国家间贸易的成因和利益分 配。
0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于相对比较优 势,将市场结构、生产要素禀赋和生 产技术等纳入分析框架,更全面地解 释了国家间贸易的成因和利益分配。
03
扩展与深化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在传统 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假设和 变量,扩展了传统理论的分析范围, 深化了对国家间贸易成因和利益分配 的理解。
要点三
解释技术进步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可以解释技术 进步的原因和机制。例如,它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成为 技术领先者,而另一些国家则落后于 人。
对未来的预测
预测贸易趋势
预测经济增长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可以预测未来的 贸易趋势和贸易流向。例如,它可以 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哪些国家可能会成 为重要的出口国或进口国,以及哪些 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 紧密或更加疏远。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文将详细阐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的发展历程、理论框架、核心假设和主要结论,并对其 进行评价和反思。
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揭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 论基本模型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同时,本文还将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深化对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的理解。
在垄断竞争市场下,企业具有一定的 市场控制力,可以影响自身产品的价 格。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不同国家的 垄断厂商面临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成本 条件,他们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价格策 略。这种价格策略的差异会导致不同 国家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评价不同 ,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均衡和福利效 应。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的要素丰裕程度
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 为 KA/LA和KB/LB, 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 相对于A国而言,B国 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相对于B国而言,A国 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 ,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 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 裕而劳动稀缺。
要素丰裕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贸易商品价格的决定与贸易均衡
国II的提供曲线位于国 内均衡价格PA′之下,国I的 Y PA′
国 P I E
曲线位于PA之上,如果将两 条曲线置于一个坐标轴内, 则两国的提供曲线位于两国 的国内相对商品价格(即均 衡价格)之间。这就是互惠 贸易的范围。
要素价格
成本 土地 4 日元 4 日元 1 澳元 1 澳元 21 日元 14 日元 7 澳元 21 澳元
5.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Y B国
A国 X A国和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A国是劳动丰裕 的国家,而X是劳动 密集型的商品,A国 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度量商品X的横轴 。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且商品Y是资 本密集型的,B国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 度量商品Y的纵轴。
进口 PPF
S1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大米
0
40
60
1
P*0=1.5
美国 钢铁 CI 50 E
C1
C1
A
A 进口
E 出口 PPF
CIC1 CIC0 S1
40 进口 PPF
P1*=1
CIC0
30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来自商品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
3.两国国内商品成本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

从上面两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4.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决定各国商品成本比例不同 5.要素供给比例不同是决定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因素 图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的简要推理过程


上述两种衡量方法中,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 求,相比来说较为科学

思考: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所有假设见教材中的详解 思考下面的问题:



每一条假设的原因
每一条假设的结果 哪几条是核心假设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推导、
衡量要素丰裕度的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的 相对供给数量来衡量。如果TKB / TLB > TKA / TLA,则B国是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另一种方法是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来定义。如果 B 国资本要 素价格(即利率rB)和劳动要素价格(即工资率wB)之比小于 A国利率rA和工资率wA之比,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 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贸易条件 (TOT) =
Px = ∑xi Pi Pm = ∑miPi
Px / Pm
(三)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 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图3.4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P(千元)
供给曲线
P0=2
P*=1
进口M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数量
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鲍德温 (Baldwin,1971)
1958/62
斯 特 南 德 和 马 斯 克 斯 1972 (Sternand & Maskus,1981)
0.94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 1.14)
0.79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 0.96)
1.05 (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 1.08)
3.3.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P0
e
f
P1
价格:
生产:
消费:
利益变动:
生产者剩余: -e
消费者剩余: +(e+f)
D
总计: + f
Qw
3.3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 实证检验
3.3.1 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
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 进口产品!
二、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K/L)研究:
3.2.2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总体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一、总体均衡分析
与古典贸易模型相比,H-O模型对一国 生产可能性的假设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关于两国生产各种商品能力不同 的原因 第二,关于产品生产机会成本的假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由于要素边际替代率递减,使边际机会 成本递增,故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
U
其斜率就是E点的斜率,即E点的边际机 会成本。国内均衡时等于国内价格比率
E
Y0
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 量组合与消费组合
T
O
X0
X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国际贸易理论
交换比率(相对价格、贸易条件)
Y
1X = 2Y
D
★两种商品的交换 比率就是图中直线 的斜率。
3X = 3Y
C
B
O
A
E
X
★交换比率线重要 的是斜率,而不是 位置。比如AB与 DE的位置不同, 但斜率相同,表示 同样的交换比率
1X = 1Y 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3)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 1)两种商品时的计算公式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国际贸易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张文龙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1.新古典贸易思想
2.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3.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品裕两 的度国 比的要 较差素 优异密 势形集 成度 了和 不要 同素 产丰
国际贸易理论
二、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总体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
(一)总体均衡分析
与古典贸易模型相比,H-O模型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 假设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关于两国生产各种商品能力不同的原因 古典贸易模型:生产技术不同 H-O模型:要素禀赋不同
(二)生产与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产生的 根本原因 国际贸易的 直接基础
国 要 素 价 格 不 同
两 国 要 素 禀 赋 不 同 , 导 致 两
差要 异素 价 格 差 异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品生 在产 两成 国本 的差 价异 格导 差致 异同 种 产
的同 差种 异产 导品 致在 国不 际同 贸国 易家 发价 生格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 K 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即:
L

K 若X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为 L X
,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为
K K L X L Y
K L Y
,且有:
则称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关于产品生产机会成本的假定
古典贸易模型:单要素(劳动),机会成本不变,PPC为直线 H-O模型:双要素(资本、劳动),机会成本递增,PPC为外 凸的曲线
国际贸易理论
1.国际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美国
钢铁 钢铁
P*0=1.5
中国
60
S1
CIC1
50 C1 进口 A PPF P1*=1 CIC0 30 C1 A 进口 E CIC1 CIC0 S1 P0=0.5 P1=1 60 大米
40
出口 E
出口 PPF
0
30
50
大米
0
40
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贸易的总收益
P1 钢铁
P1
C
CIC1
B
P0
CIC’
A
CIC0
S
O 大米
国际贸易理论
H-O定理的几何说明
Y
(PX/PY)2
2国商品X的 相对价格 1国商品X的 相对价格
Y
2’
贸易后商品的国 际均衡相对价格
2 1
Ⅱ Ⅰ (PX/PY)1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2)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资本的价格(即利率)为r,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则其
要素禀赋可以用资本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 r w
若1国的要素禀赋为 r ,2国的要素禀赋为 r ,且有:
w 1
r r w 1 w 2
TOT =
PX PM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TOT TOT
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改善,每单位出口商品能交换更多的进口商品 :贸易条件恶化,每单位出口商品能交换的进口商品减少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3)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 2)多种商品时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指数为加权平均指数)
1.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A)中国大米市场
P(千元) P(千元) Sx 出口 1.0 0.5
(B)国际大米市场
P(千元)
1.5 1.0 DM
(C)美国大米市场
S
S
1.5
1.0
0.5
进口
D
D Q Q Q
结果:(1)出口国出口产品价格上升;(2)进口国进口产品价格下降;(3)无贸易时出口国 国内市场均衡价格<国际市场价格<无贸易时进口国国内市场均衡价格
w 2
则称1国是资本丰裕国家,2国是丰裕劳动的国家。

同样要注意,决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资本价格r的绝对水平,而是 看它与劳动价格w的比率的大小。

r r 例如,1国的r可能比2国的要大,但如果 w 1 w 2
则1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T0
T1 T2 T1
Y2 Y0 Y1 Y0 O X0 X O T0
T3
X X0 X1 X2 X3
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4)单纯考虑贸易条件,不能全面反映贸易利益
贸易条件仅说明单位出口产品能换回多少进口商品,不能反
映总量的变化;
贸易条件的变动方向和贸易利益的变动方向有时一致,有时
国际贸易理论
2.贸易条件与提供曲线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1)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又叫国际交换价格、相对价格、物物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的用途 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理论模式中,贸易条件解释国 际贸易条件发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条件(the Terms of Trade,TOT)

贸易条件衡量一国(或地区)贸易利益的变化,它说 明贸易利益的相对变动趋势。 贸易条件是一国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系纯物物交 换条件,不牵涉货币和物价因素。 以价格来表示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 格指数之间的比率。其中,出口/进口价格指数是由出 口/进口价格平均数除以基期的出口/进口价格平均数 从而得到的。
俄林的贡献:
揭示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指出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一)基本假设
一、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H-O模型)
(1)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最重要的假设)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
或者可以说,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kx=Kx/Lx
ky=Ky/Ly
当kx>ky 时,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基本概念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也称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 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 (1)物质定义法: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物质丰裕程度 (2)价格定义法: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经济丰裕水平
不一致。如某国采用新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虽T变小, 但由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仍可获利。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Y
2国的PPC 1国的PPC
X
1国的PPC比2国的PPC要平坦,而且在横轴方向上扩展较宽,这反映1国可 以比2国生产相对更多的X,其原因为1国是劳动丰裕国家,且X又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思想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 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 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1933年,俄林出版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 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最终形成要素禀赋理论。由于其贡献,俄林与 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
二、赫克歇尔-俄林的主要贡献
赫克歇尔的贡献:

不仅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来阐述贸易的 基础,也揭示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基本概念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