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葡萄孢菌的诱变及其致病性研究
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葡萄、蔬菜、花卉等多种作物中,能够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灰葡萄孢的致病力与其胞壁降解酶活性密切相关,这些酶能分解宿主植物的细胞壁,促进病原菌侵入与感染。
因此,研究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及其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对于有效控制此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通过构建不同菌株的变异系谱,研究其毒力的变化,筛选出高毒力和低毒力菌株进行比较分析。
2. 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对于灰葡萄孢菌丝体和孢子的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不同菌株在侵染植物时的胞壁降解活性。
3. 灰葡萄孢致病力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灰葡萄孢致病力与其胞壁降解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三、研究意义1. 对于理解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规律,为灰葡萄孢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 对于了解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的种类、数量及活性变化,能够深入了解其致病机理,并为寻找新型抗菌剂提供可能。
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为控制灰葡萄孢病害的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1. 分离并筛选灰葡萄孢不同菌株,构建变异系谱;2. 对灰葡萄孢菌丝体和孢子的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3. 比较分析不同菌株侵染植物时的胞壁降解酶活性;4. 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化与胞壁降解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五、预期成果1. 揭示灰葡萄孢致病力分化及其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关系机制。
2. 建立数学模型,为防治灰葡萄孢病害提供预测基础。
3. 为寻找新型抗灰葡萄孢药物提供可能。
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
核农学报2024,38(4):0674~0684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王宪璞代瑛姿郭宏扬杨志峰许丽丽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特色果蔬栽培生理与种质资源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灰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葡萄灰霉病发生的抗性机理,本研究以10个新疆主栽葡萄品种为试材,结合叶片、果实基本性状与病情严重度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成熟离体果实为试材,测定了MT对关键抗性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部分参试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水平差异显著,接种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10 d后,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和果实表现感病,蓝宝石葡萄叶片表现感病,其余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巨峰葡萄隶属函数综合得分最高、抗性最强。
B. cinerea侵染葡萄叶片后,不同抗性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侵染前后各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巨峰葡萄叶片除游离脯氨酸水平在侵染前后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
外源100 μmol·L-1 MT提高了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总抗氧化水平和苯丙氨酸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缓解了B. cinerea对果实的危害,此外,MT显著上调了VvCu/Zn-SOD1a等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巨峰葡萄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MT通过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与维持活性氧平衡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
研究结果不仅为揭示褪黑素提高葡萄对灰霉病菌抗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褪黑素提高葡萄灰霉病抗性的田间应用和优质抗病种质发掘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葡萄;灰霉病;褪黑素;抗氧化性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4.0674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2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三[1]。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发生在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1],可以引起1000多种果蔬发病,受到侵染的果蔬表面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受感染的部位会出现软腐烂和褐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2]。
.更容易侵染受损或衰老组织,导第44卷,第1期2024年1月栽培生理Cultivation Physiology中国果菜China Fruit&Vegetable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王方方,付清泉,史学伟,王斌*(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灰霉病是果蔬中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由灰葡萄孢霉感染所致,可以造成植物的严重损害或死亡,给果蔬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总结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灰霉病的病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灰葡萄孢霉引起灰霉病的分子机理,讨论了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为果蔬灰霉病的绿色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灰霉病;灰葡萄孢霉;致病机理;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4)01-0047-07DOI:10.19590/ki.1008-1038.2024.01.010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ntrol Measuresof Grey MouldWANG Fangfang,FU Qingquan,SHI Xuewei,WANG Bin*(Food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832000,China)Abstract:Grey mould is one of the common fungal diseas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mainly caused by infection,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 or death to plants and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This paper summarised the symptoms of.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during plant growth,describ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causing grey mould,and discussed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plants,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een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Keywords:Gray mould;;pathogenic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ure method收稿日期:2023-09-18基金项目:兵团第五师科技计划项目-鲜食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01);兵团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高效广谱酵母抗菌肽制剂的研发与应用(2022DZ014)第一作者简介:王方方(200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学*通信作者简介:王斌(198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风味修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植物损伤严重甚至死亡,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和病原菌遗传变异性高等特点,被称为世界第二严重植物病原体[3]。
探究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13.074探究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王欣凯 王硕(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番茄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感染造成的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不仅能导致番茄果实的腐烂,而且还会对植株的茎、叶、花产生坏影响,对番茄种植地构成极大的威胁。
番茄灰霉病自发现以来,在我国各番茄种植地均有发生,并逐渐成为番茄培育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该文通过分析番茄灰霉病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并展望了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a)-0074-02番茄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植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中所富含的大量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在种植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番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其中灰霉病作为破坏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不但影响番茄的健康成长,还会对所种植地造成严重的生产威胁。
灰葡萄孢菌是番茄灰霉病的源头,在温度气候适宜时能够形成真菌性病害,侵染番茄的根、茎、果实,导致番茄减产或绝收。
为减少病害的侵害,提升番茄的生产量,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对病害进行控制,因该方法有诸多优点所以成为近年来抵抗治疗灰霉病的有效办法,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1 生物学特性1.1 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丝萌发条件灰葡萄孢菌是诱发番茄灰霉病的罪魁祸首,当环境不利时以菌丝或者菌核的方式产生休眠体,寄生在病原菌中过冬,并在合适温度与合适气候条件下,萌发病原菌丝,借助生产活动进行病菌的传播。
经研究发展,灰葡萄孢菌在2℃~30℃之间均能萌发与生长,其中19℃~26℃的外部条件生长最快,10℃以下与30℃以上生长减缓。
且灰葡萄孢菌的生长需要光线的照射,以12h交替光照或黑暗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最适应的酸碱值为5。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母乳的水分充足,营养价值较高,富含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母乳中的抗体有助于婴儿抵御疾病和免于死亡。
下列有关母乳中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即使新生儿的肠道中缺少乳糖酶,也不会导致消化不良B .维生素D 属于胆固醇类,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 .抗体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 .抗体在新生儿的细胞内抵御病原体,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2.实验小组将初始体积和细胞液浓度完全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S 1、S 2和S 3)的KNO 3溶液中,观察到液泡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溶液的渗透压高于蔗糖溶液的B .O ~t 1时,细胞乙的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其细胞壁C .t 2时,细胞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乙的D .三组溶液浓度中S 3最大,细胞丙可能已经因失水过多而死亡3.科学家将拥有高度再生能力的生物体基因引入普通果蝇体内,这不仅缓解了果蝇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肠道问题,更预示着可通过再生基因的移植来恢复干细胞活力、延长生物的寿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干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凋亡过程没有基因的表达B .干细胞可以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不易衰老、死亡C .在不同诱导因素下,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D .干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4.果蝇的X 、Y 染色体有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也有非同源区段(包括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和Y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灰葡萄孢菌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菌形态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
你看啊,这灰葡萄孢菌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神秘精灵”。
它的菌丝呢,细细长长的,就好像是一根根微小的丝线,在它们的世界里穿梭交织,编织着属于它们的“秘密网络”。
再说说它的分生孢子梗,那可是相当有特点哟!就像是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小士兵,直直地站立在那里,随时准备着执行什么神秘任务似的。
这些分生孢子梗的顶端还会产生分生孢子呢,那些分生孢子就像是一群小精灵们随身携带的“魔法粉尘”。
灰葡萄孢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产生的菌核。
这菌核呀,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能量球”,蕴含着不知道多少的秘密和力量。
你想想,一个小小的菌里面居然藏着这样的“宝贝”,是不是很神奇呢?这灰葡萄孢菌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不算陌生哦,它有时候会在一些植物上出现呢。
要是你在花园里看到有些花朵或者果实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斑点或者腐烂的地方,说不定就是这小家伙在捣乱呢!哎呀,它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呀!你说它怎么就这么会“隐藏”自己呢?平时不注意还真发现不了它。
但只要它一出现,就会带来一些麻烦。
就像那调皮的孩子,总是在你不经意间搞点小破坏。
那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它呢?这就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去观察它的形态特征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它出现的时候及时发现它,然后想办法对付它。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它们就像是它的“身份证”一样,让我们能准确地认出它来。
而且通过研究它的这些特征,我们还能更好地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呢。
所以啊,朋友们,对于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关系到我们身边的植物健康呢!要是我们不好好了解它,那它岂不是要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为所欲为”啦?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它捣乱吗?那肯定不行呀!我们要行动起来,和这灰葡萄孢菌好好“斗一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
灰葡萄孢菌的形态特征最近又仔细研究了下灰葡萄孢菌,有了新发现。
先说说灰葡萄孢菌的菌丝吧。
这菌丝可挺特别的。
让我想想这个特征,它的菌丝是有隔菌丝呢。
就是像一根根小管子拼接起来似的,中间有隔断,就跟咱们盖房子时,一块块砖头砌起来中间有缝隙一个道理。
菌丝颜色呢,大部分时候是那种灰色的,就像那种很淡很淡的乌云的颜色,不过也不总是很标准的这个颜色,有时候感觉颜色会稍深或者稍浅一点,我之前还怀疑过是不是看错了呢。
再说说它的分生孢子梗吧。
这个分生孢子梗是细长细长的,从菌丝上长出来。
我一开始老是找不到这个分生孢子梗上头产生孢子的地方,因为它们太小了。
后来观察久了发现,在顶端会产生分生孢子。
好比是一个微型工厂的小烟囱,在烟囱顶部不断地释放着产品,这个产品就是分生孢子啦。
说到分生孢子,这分生孢子是那种卵形或者椭圆形,就像迷你版的小鸡蛋或者小橄榄似的,只不过超级超级小。
而且这些分生孢子是成串成串的,就像糖葫芦一样,挂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
我还发现有时候这灰葡萄孢菌会长在植物的叶片上,感染的叶片会出现那种不规则的病斑。
病斑周围的颜色和正常叶片对比可明显了,就像在一块碧绿的画布上突然被泼了一块脏灰色的颜料。
我还不确定这个病斑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呢。
是菌丝先入侵然后孢子再繁殖导致的,还是有别的原因。
另外,在有些环境下,灰葡萄孢菌的这些特征好像还会有点变化。
就比如说湿度比较大的时候,感觉菌丝的生长速度好像变快了。
我一直不太能确定是不是湿度造成的,不过对比了几次在干燥点的环境下,确实感觉湿度大的时候它的菌丝蔓延得更迅速些,就像是在肥沃的土地上比在贫瘠的土地上植物长得更快一样。
目前大概就是这些观察结果啦,以后要是有新发现还能再接着说。
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
2021(2): 6-11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葡萄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条件研究李廷刚1,陈广霞1,张倩倩1,巩东营2*(1.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引起葡萄灰霉病,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
探索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对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以及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旨在探索灰葡萄孢生长及产孢的最佳条件。
结果显示,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25 ℃;产孢最适培养基为MSM培养基,最适温度23 ℃;在培养基pH3~11范围内灰葡萄孢均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均为6;灰葡萄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时生长速率和产孢量达到最佳,而蛋白胨则为灰葡萄孢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丝的致死条件是50 ℃处理25 min或55 ℃处理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是45 ℃处理30 min 或50 ℃处理10 min。
研究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葡萄;灰葡萄孢;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中图分类号:S663.1;S432.4 文献标志码:ADOI:10.13414/ki.zwpp.2021.02.002Study on growth and sporulation conditions of grape Botrytis cinereaLI Tinggang1, CHEN Guangxia1, ZHANG Qianqian1, GONG Dongying2*(1. Shandong Academy of Grape, Jinan 250100, China; 2. Institute Agro-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Botrytis cinerea can cause grape gray mold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grap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a, temperature, light,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on the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of B. cinerea were explored, as well as the lethal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hyphae and conidia.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best conditions of B. cinerea for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um was PDA,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5 ℃ for hyphae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conidia production, the most suitable culture medium was MSM,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3 ℃. Within the pH range of 3-11, the hyphae could grow and produce conidia, optimum pH was 6 for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when glucose and lactose as carbon source B. cinerea hyphae growth rate and conidia production quantity was best, while peptone as the best nitrogen source for B. cinerea hyphae growth and conidia production. The lethal conditions were50 ℃ within 25 min or 55 ℃ within 10 min for hyphae and 45 ℃ within 30 min or 50 ℃ within 10 min for conidia. It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grape gray mold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Key words: grape; Botrytis cinerea; hyphae growth rate; conidia production收稿日期:2021-0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901866)作者简介:李廷刚(1989—),男,博士,主要从事葡萄病害综合防控研究。
14-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对番茄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Abstract: Eighteen isolates of Botrytis cinere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iseased plant tissue collected in Hefei, Bengbu, Changfeng and Hexian in Anhui province, by means of tissue isolating metho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isolates of B. cinerea from different hosts to the fruits and leaves of tomato were investigated by applying wound inoculation with mycelial bloc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tested isolates caused grey mould on tomato fruit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isolates,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in pathogenicity of B. cinerea strains to tomato fruits among isolates.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on tomato fruits,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all isolate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trong, intermediate and weak. In general, the isolates from tomato were more strongly pathogenic to tomato fruits than the isolates from strawberry, grape and capsicum. However,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pathogenicity among the different isolates from the same host, and the pathogenicity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localities of isolates. After inoculating of tomato leaves, all of the tested isolates except CF3 caused grey mould on tomato leave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les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isolat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pathogenicity to tomato leaves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host and locality of isolates.
葡萄灰霉病生物源农药筛选试验
2024.3科学试验葡萄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在我国广泛种植且被公认为重要的果树类经济作物。
现阶段葡萄生产多采用设施栽培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病虫害风险(尤其是霜霉病)[1-2],设施葡萄常见病害为灰霉病,灰霉病病菌是一种寄主范围广的兼性寄生菌,分生孢子经过气流传播,侵染到破损的叶片、花、穗[3-4]。
发病时,病斑边缘呈不规则形,病叶下垂或干枯,花序和果实容易腐烂脱落,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温室大棚排水设施差、土壤黏性大、枝叶茂密、通风透光不良、温湿度高均能引起灰霉病发病[5]。
现阶段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为辅。
灰霉病病菌对环境适应性强,容易产生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控的有效性,并且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广受社会关注,所以采用生物农药替换化学农药成为今后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6-8]。
绿地康3号是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物源药剂,可以使作物表面形成一种高效的保护膜,能有效地防止有害病原菌进入植物体内,有效阻止植物病虫害、病原细菌生长,诱导出植物机体对病原菌的防护机能,抑制菌类对植物的危害,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绿地康3号防治葡萄病害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9]。
苦参碱是由苦参的组织提取制成,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和黄酮类,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发出苦参碱农药,应用于葡萄的病虫害防治[10]。
据报道植物精油对病菌活性有抑制作用[11]。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发现丙酸钙在酸性较强的情况下可完全抑制灰霉菌的孢子生长,可有效预防葡萄果实灰霉病的发生,有效控制葡萄采后的品质劣变[12]。
鉴于前人报道,笔者在本试验中选择4种不同的生物源药剂,通过在离体叶片上进行接种观察发病情况,分析药剂药效,为葡萄生产提供理论数据和实践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由本课题组分离纯化,经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13],菌株保存于马铃薯蔗糖琼脂(PDA )培养基斜面上(4℃保存)。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灰葡萄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赵红霞,苟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目的】:灰葡萄孢菌能引起多种双子叶植物感染灰霉病,导致农作物减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各种致病因子的研究,为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本文阐述了灰葡萄孢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并分析了致病因子的致病机制。
【结论】:灰葡萄孢菌能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多种感染模式侵染植物,寄主范围十分广泛。
该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毒素,分泌胞外水解酶,共同协同作用完成致病过程。
关键字:灰葡萄孢菌;致病因子;毒素;致病基因;胞外酶中图分类号:S188+.2 文献标识码:A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mechanism of Botrytis cinereaZHAO Hong-xia, GOU Ping*(College of Lif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Botrytis cinerea can cause grey mould infected in a variety of dicotyledon, leading crops production reduction and bringing on huge economical loss. The paper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rey mould through to realize various pathogenic factors in Botrytis cinerea.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everal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s of Botrytis cinerea, and analyzes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pathogenic factors. 【Conclusion】Botrytis cinerea has a wide host range, infecting plants by many kinds of patterns, including hyphae, conidium and sclerotia.Botrytis cinerea completes synergistically the pathogenesis through to regulate genes and proteins expression relative to pathogenicity in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secretion of toxins and extracellular hydrolytic enzymes in the infection process.Key words: Botrytis cinerea, pathogenic factors, toxins, pathogenic genes, extracellular enzymes 0引言葡萄孢属真菌都是腐植营养型病原菌,它们以坏死组织为营养,能杀死植物细胞,并在植物的坏死组织上生长发育。
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角质酶及其对番茄植株的致病作用的开题报告
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角质酶及其对番茄植株的致
病作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引起,能够影响多种蔬菜、水果和花卉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病原菌进入
植物体内后,会分泌一些水解酶和降解酶,破坏植物的细胞壁和角质层,形成侵染结构,从而引起病害。
因此,研究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和角质
酶的作用机理,可以为控制灰霉病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的筛选和鉴定:通过酶学实验和蛋白质组学
技术,筛选出灰葡萄孢菌分泌的具有降解作用的胞壁酶,并对其进行鉴
定和分析。
2.角质酶的定位和功能分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免疫学实验,定
位和分析角质酶的功能,探究其与灰葡萄孢侵染植物过程的相关性。
3.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和角质酶对番茄植株的致病机理:通过生物
学实验和细胞生物学技术,探究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和角质酶在番茄植
株上的致病机理,并阐述其与灰霉病的关系。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深入探究灰葡萄孢菌侵染植物的机制,特别是其胞壁降
解酶和角质酶的作用机理和对番茄植株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并为设计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
实践指导。
此外,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有望
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葡萄孢菌真菌病毒研究进展(综述)
2015,44(1): 72 ~ 76.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葡萄孢菌真菌病毒研究进展(综述)李文静1,吴明德2,李国庆2(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 要:分析寄生于葡萄孢中真菌病毒的种类及其对寄主真菌的影响,描述其中5种病毒的形态及基因组结构,根据葡萄孢真菌病毒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葡萄孢真菌病毒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孢;真菌病毒;dsRNA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1.015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15)01-0072-05Research Advances in Mycoviruses of BotrytisLI Wen-jing1, WU Ming-de2, LI Guo-qing2(1.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Yunnan China; 2.College of Pla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species of mycovirus infecting Botrytis spp.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host fungi. In addition, the morphology and genomic structure of five species of Botrytis viruses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Botrytis mycoviruses,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we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Botrytis mycoviruses and using mycoviruses for biocontrol.Key words: Botrytis spp.; mycovirus;dsRNA1 真菌病毒及葡萄孢菌真菌病毒(Mycovirus)是一类感染并能在丝状真菌、酵母和卵菌中复制的病毒,广泛存在于主要真菌类群中,多数能持久侵染其寄主真菌,但大部分真菌被真菌病毒侵染后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1],这一点与植物病毒的隐症现象非常相似。
扬州大学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
毕业设计
李海群
杨 云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
朱康挺
杜宇人
基于蚁群系统的规则发现算法
毕业设计
范存勤
陈崚
基于NCP3065 LED灯电路设计
毕业设计
朱敏英
谢 勇
基于CPLD的2FSK信号产生器
毕业设计
陈楠璞
颜 彪
基于DCT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
毕业设计
徐怡洁
陈万培
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的研究
毕业论文
徐瓅
辛 燕
On Women’s Status inThe Sound and the Fury
毕业论文
梁倩倩
李晓妹
解线性方程组的超松弛迭代法的进一步探讨
毕业设计
陈佩沛
袁东锦
数学科学学院
胃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毕业设计
叶 森
张 凯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钴掺杂Bi5FeTi3O15薄膜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毕业论文
吴美平
肖 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市西湖商贸总公司商务办公楼设计
毕业设计
周 敏
李琮琦
宝应路通桥设计
毕业设计
梁济川
张 磊
扬州市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办公楼设计
毕业设计
宋丹丹
刘殿华
人工神经网络在建筑项目投标报价中应用研究
毕业论文
乔姗姗
张敏莉
扬州迎宾馆项目抗浮方案的优选
毕业论文
徐湘盈
赵庆华
扬州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文化演义休闲广场”规划设计研究
毕业论文
施佳莉
杨伏英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特效药-灰立停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
葡萄灰霉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如何识别葡萄灰霉病: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
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时,可整穗落光。
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后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
不充实的新梢在生长季节后期发病,皮部呈漂白色,有黑色菌核或形成孢子的灰色菌丝块。
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
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
侵染途径:(1)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6)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8)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灰立停-含有50%啶酰菌胺+20%菌核净剂型:可湿性粉剂针对抗性灰霉病而研制开发的强效杀菌剂,对菌丝体、分生孢子、受精丝等都有极强的杀灭效果,并能强力抑制孢子的形成,阻断孢子再侵染来源,杀菌效果全面彻底,同时对菌核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1、具有广谱、内吸、渗透、治疗、持效期长等特点。
2、有内吸传导双重作用,叶面喷施能迅速传导到病害部位,由表及内彻底杀灭病菌。
3、对常规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灰霉病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杀灭作用。
4、对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果灰霉病有很高的防效。
灰葡萄孢胞壁降解酶对番茄植株致病作用的分析
摘
要 :灰葡 萄孢 ( or t n ra 是 一 种 寄 主 范 围 多 达 2 0多 种 植 物 的 病 菌 , 在 致 病 过 程 中 能 产 生 多 种 胞 壁 降 解 B t i c ee ) y si 0 其
பைடு நூலகம்
酶 , 括 多 种果 胶 酶 和纤 维 素 酶 。用 果 胶 酶 和 纤 维 素 酶 处理 番 茄 叶 片 , 生 相 似 于 病 害 症 状 的 水 渍 状 腐 烂 斑 , 破 坏 细 包 产 能
病斑 褐 色 部 位 的 P MG活 性 明显 高 于 黄 色 部 位 。纤 维 素 酶 活性 除 了在 分 生 孢 子 萌 发 阶段 和 果 实 病 斑 中 未 能 检 出 外 , 在 菌 丝 培养 液 和 叶片 病 斑 的褐 色 部 分 均 能 检 测 到 该 酶 活 性 。病 菌 果 胶 酶 和 纤 维 素 酶 活 性 与 病 菌 致 病 力 的 相 关 性 测 验 表 明 , 类 酶 与 致 病力 均 为 正相 关 , 关 系数 分别 为 0 3 2 3和 0 1 5 7 两 相 . 6 . 0 。根 据上 述结 果 分 析 , 胶 酶 和 纤 维 素 酶 均 能 对 寄 果 主植 物造 成伤 害 , 病 菌致 病 过 程 中有 增 加 病 菌 毒 力 的 作 用 。 在 关 键 词 : 茄 ; 葡 萄 孢 ; 胶 酶 ;纤 维 素酶 ; 病 作用 番 灰 果 致
第 3 卷 第 3期 1
21 0 0年 9月
扬州大学学报( 业与生命科学版) 农
J u n lo n z ouUn v riy ( rc lu a n ieSce c iin) o r a fYa g h ie st Ag iut rla d L f in eEdto
草莓灰霉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综合防治研究
草莓灰霉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综合防治研究杨洪俊1,2张旭1,2高梦缘1贾思振1,2王媛花1,2颜志明1,2*(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江苏句容212400)摘要草莓灰霉病是在草莓生产上普遍发生且难以治理的一种病害,对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
本文以句容市白兔镇草莓大棚染病果实作为试验材料,对其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
结果表明,从草莓果实发病部位共分离纯化获得4株真菌菌株,均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且均为草莓果实致病菌。
基于此,根据当地草莓灰霉病的实际发生情况,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有效预防和控制草莓灰霉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8-0096-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8.02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Fungi of Strawberry Gray Moldand Its Comprehensive ControlYANG Hongjun1,2ZHANG Xu1,2GAO Mengyuan1JIA Sizhen1,2WANG Yuanhua1,2YAN Zhiming1,2* (1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ong Jiangsu212400;2Jiangsu Modern Hort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Jurong Jiangsu212400) Abstract Strawberry gray mold is a common disease in strawberry production and difficult to control,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strawberry.In this paper,infected fruits in strawberry greenhouse in Baitu Town of Jurong City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isolate,culture and identify the pathogenic fungi of gray mo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fung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diseased part of strawberry fruit,all of which were Botrytis cinerea,and all were pathogenic bacteria of strawberry fruit.Based on thi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rawberry gray mold,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trawberry gray mold in the local area.Keywords strawberry gray mold;pathogenic fungus;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comprehensive control草莓是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结果早、种植范围广、适应性强和产量高等特点,果实色泽鲜艳[1],含有钙、钠、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加之口味酸甜适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
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最新]
野生型与突变型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形态观察及菌种保存1.实验目的通过灰葡萄孢菌的培养实验,观察灰葡萄孢菌生长过程中菌丝形态的变化及孢子的萌发 过程;通过对灰葡萄孢菌孢子的活化与复壮,保存活力强的菌种。
2.实验内容 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培养、菌丝形态的观察;野生型及突变体灰葡萄孢菌的活化、复壮及保存。
3.实验材料3.1实验菌株灰葡萄孢菌是从典型的患灰霉病的番茄上分离并进行了单孢培养,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叶教授实验室提供;灰葡萄孢菌突变体由本实验室通过紫外诱变获得。
3.2仪器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酸度计,蒸馏水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3.3 试剂PDA 培养基:称取马铃薯200g ,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入1000ml 水中煮沸30分钟,再用纱布过滤煮过的马铃薯,弃残渣,在滤液中加入蔗糖20g ,1.5%琼脂粉,充分溶解,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分装三角瓶,置高压蒸汽灭菌锅中,0.1Mpa 的大气压、121℃条件下,灭菌20min ,室温冷却待用。
4 .实验方法与步骤4.1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血球计数板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总共400小格。
(1)将孢子从培养皿的菌丝上洗下来。
(2)稀释孢子至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孢子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
(4)将稀释后的孢子悬液,用移液器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孢子悬液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孢子悬液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5)计数时,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
(6) 位于大格线上的孢子,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孢子(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 线上的孢子)。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 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放大后的计数室细胞数/ml=(80小格内的细胞数/80)×400×1000×稀释倍数。
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致病力衰退及其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致病力衰退及其机制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灰葡萄孢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许多作物上的真菌,包括葡萄、蔬菜、水果和花卉等。
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高度破坏性,对于全球农业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灰葡萄孢菌的致病性及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的致病力衰退及其机制,为灰葡萄孢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1.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的分离和鉴定
从病害患植物中分离出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2.比较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的致病性和基因组变异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比较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及其他菌株的致病力,并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寻找与致病性下降有关的基因或基因簇。
3.分析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生长情况和代谢物产生
通过培养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和其他菌株,比较其生长速度和代谢物的产生情况,进一步探究致病力下降的机制。
四、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的致病力衰退及其机制,不仅可以提供防治灰葡萄孢菌的新思路和技术手段,还可以对其他病原真菌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o Te m t t fB. ce a i b r iac a ba e y m t e MS wt d e n Mehd】 h u n a o i m wt A A es e S otnd b u gn E i i r t n h st W n i a h fe
A s at【 bet e T em ti a m t do Bt t i r uat i b eiac a t i . t bt c:O j i ]h u tnl e o f o y s n e m t t A A r s neWSs de I r cv ao h ric a c nwh st u d
t e ih bt n o h c l m r w h,a d c n d c a ep t o e ii h n i io ft e my ei go t i u n a e r s ah g n ct e y.I o tay t eAb d e o e tc l lr n c nr r h A o sn ta c el a f u
新 疆农 业科 学
2 1 ,8 5 :7 —8 1 0 14 ( )8 7 8
Xij n r utrlS in e ni gAg c l a ce c s a i u
灰葡萄孢菌的诱变及其致病性研究
林 慧珍 , 萍 苟
( 疆 大 学 生命 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 鲁 木 齐 新 鸟 8o4 ) 3o6
mua e e i o dto so . cn ra w t A r ssa twee o t ie tg n ss c n i n fB i iee h Ab e itn r ban d.Th tn a e itt ee e to A n i e mua tC rss h f c fAb o n c l mop oo y a d p to e ii el rh lg ah g nct n y. K e r s: Bort i, e y wo d tyi cl Fa;mu a e e i; mu a t s ' l e tg n ss tn ;mo h lg p r oo y;p to e ii ah g nct y
cnet tn n b e c o o i —t eB.c e a R sl A Ao v ul aet e o hl f ocn a os dA A s et nf m wl y ri a l i r d p i r .【 eut b bi s c dclm r o g o ne ] o yf e l p o y
摘 要 : 目的 】 究 灰 葡 萄 孢 菌抗 A A ( 【 研 b 短梗 霉素 A )突 变 体 的诱 变方 法 与 A A对 灰 葡 萄 孢 菌 及 其 突 变体 细 b 胞 形 态 和致 病 力 。【 法 】 方 以野 生 型 灰 葡 萄孢 菌 为 出 发 菌株 , 不 同浓 度 的 E S 变 和 A A筛 选 , 得 抗 A A 用 M 诱 b 获 b 的 突 变 菌株 。 【 果 】 b 结 A A显著 影 响 灰 葡 萄 孢菌 细胞 形 态 , 孢 子 萌 发延 迟 、 管 粗 短 、 端 分 支 增 多 、 制 菌 如 芽 顶 抑 丝生 长 , 并且 降低 致 病 力 。 A A对 突变 菌 株 细胞 形 态 无 影 响 , 对 其 致 病 力 有 一 定 的增 强 作 用 。 【 论 】 定 b 而 结 确
S u y o u a i n o ty i i e e n a h g n ct t d n M t to fBo r ts cn r a a d P t o e i iy
L N i z e I Hu — h n,GOU ig Pn
( o eeo i c ne n eho g Xna gU i rt ,Uu q 84 ,C i ) C lg f Si c ad Tcnl y, i i n e i l fL e e o jn v sy rm i 30 6 h a n
w s iv siae t a Ab a n etg td h t A a e td ellr f ce c lua mo p oo y n p t o e ii o Borts i ra a d t mu a t rh lg a d ah g nct f y t i y cn e n i c s tn
i d— y e B w l tp . cn ra,icu ig te d lyo o i ilg r n to i e c n l dn h ea fc n da emi ain,e c sieb a c ig n a h i fg r t b , x esv rn h n e rte t o em u e p
m rhl f uat dt a etnet t otbtsot ce e a oeit o m t t【 o c s n T e o o g o m t cr i x n cn iu ei r dpt gncy f u n .C n l i ] h p o n a o a e r et h n a y n S h i a uo
了灰 葡 萄孢 菌 抗 A A突 变 体 的 诱 变 条件 , 明 了突 变 体 能抵 抗 A A对 细 胞形 态 和致 病 力 的 影 响 。 b 证 b 关 键词 : 葡 萄孢 菌 ; 变 ; 变体 ; 态 ; 病 力 灰 诱 突 形 致
中 图分 类 号 : 18 2 S 8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4 3 (0 10 0 7 0 10 — 3 0 2 1 )5— 8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