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环境仪器分析 实验指导书吴娟 主编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实验一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校正(一)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使学生能根据仪器说明书安装仪器,达到了解仪器的原理及构造,并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仪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不同物质的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其浓度、透过的液层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
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其定量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A=lgtoI I =KLC A 为吸光度 C 为溶液的浓度 L 为光程 三、试剂和仪器设备可见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注明仪器型号) 石英比色皿 玻璃比色皿 0.004%高锰酸钾溶液四、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按照仪器说明书连接好仪器。
(3)打开仪器上盖讲解仪器各部分组成。
(4)利用基准物质校准仪器的波长。
(5)用0.004%高锰酸钾溶液,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在523nm 和544nm 。
五、思考题:简述分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二)分光光度法测定溴百里酚蓝的pK a 值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指示剂pK a 值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2.学习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用作图法求pK a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显色剂大多为有机弱酸或弱碱,若其酸式和碱式体具有不同颜色,便可利用光度法来测定其离解常数。
溴百里酚蓝为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离解平衡:-In H HIn +=+[HIn]]In ][H [K-a+=ٛ即 ][In ]HIn [lgpH pK -a +=ٛ 由上式可知,在一确定的pH 值下,只要知道[HIn]与[In -]的比值,就可以计算pK a 值。
环境仪器分析复习题1
3、说明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选择分析线对的原则。 、说明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选择分析线对的原则。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类型?如何消除各种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类型? 干扰? 干扰?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中,引起标准曲线偏离朗伯-比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中,引起标准曲线偏离朗伯尔定律的原因有哪些? 尔定律的原因有哪些? 6、原子吸收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有何区别? 原子吸收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有何区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不能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 B ) 、不能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C.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 D.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
7、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大小的是: ( A ) 、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大小的是: A.吸光物质的性质; B.光源的强度; .吸光物质的性质; .光源的强度; C.吸光物质的浓度; D.检测器的灵敏度。 .吸光物质的浓度; .检测器的灵敏度。
(示差分光光度法) 示差分光光度法)
选择题: 选择题:
1、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 D )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 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 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A.分子吸收; B.背景吸收; C.光散射; D.基体效应。 .分子吸收; .背景吸收; .光散射; .基体效应。 2、下列哪个元素适合用富燃火焰测定? ( C ) 、下列哪个元素适合用富燃火焰测定? A.Na; B.Cu; C.Cr; D.Mg。 . ; . ; . ; . 。 3、原子吸收光谱测钙的步骤是( A ) 、原子吸收光谱测钙的步骤是( A.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进样-读数; .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进样-读数; B.开机预热-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进样-读数; .开机预热-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进样-读数; C.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读数; .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读数; D.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读数。 .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读数。 4.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钾时,加入1%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C ) .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钾时,加入 % A.减少背景; B.提高火焰温度; .减少背景; .提高火焰温度; C.减少 电离; 电离; D.提高 的浓度。 .减少K电离 .提高K 的浓度。
《环境仪器分析》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
碘钨灯:波长范围340-1200 nm。无论钨灯或碘钨灯, 在可见区发射的能量与工作电压4次方成正比,因此,预 使光源稳定,必须由一个很好的稳定电源。
紫外区:气体放电光源,如氢、氘灯。适用的波长 范围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与 干涉作用制成的,它可用 于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光 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具 有良好的、几乎均匀一致 的分辨能力。
优点:色散波长范围宽 、分辨本领高、成本低、 便于保存和易于制备等;
缺点:各级光谱会重叠 而产生干扰。
2019/10/31
6
3、样品室
样品室(吸收池,常用比色皿)
紫外区:必须是石英池 可见和近红外区:玻璃 池或石英池
2019/10/31
7
4、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光
电子倍增极
敏
阴
极
电子倍 增极
光
R1
R2
R3
R4
负电压
阳
R
极
mA
R5
5、读数装置: 记录仪、数字显示器
2019/10/31
8
二、常用紫外-可见仪器类型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例如:0.2M Na2SO4 溶解偶氮基—N=N—染料(甲基橙), 可以选择0.2 M Na2SO4作为溶剂参比。
2019/10/31
36
(2)试剂参比
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 按显色反应条件下,只是不加入试样,同样加 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比,可消除试剂中的组分 产生吸收的影响。
Fe2+ + 邻二氮菲 → 橙红色络合物
环境仪器分析PPT课件
-
10
第四章 荧光及磷光光谱法
4.1 原理 4.2 荧光光谱仪 4.3 荧光分析方法 4.4 荧光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5 磷光分析法
-
11
第五章 化学发光监测技术
5.1 原理 5.2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5.3 化学发光监测仪器
-
12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理论基础6.1 色谱法理论础➢定量校正因子
➢
定量方法
-
14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8.1 高效液相色谱仪
➢ 高压输液系统 ➢ 进样系统 ➢ 色谱柱 ➢ 检测系统 ➢ 附属系统
-
15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空心阴极灯发射出 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气,被蒸 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特征谱线 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
※选择监测项目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 对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学活性、毒性、扩散性、持久
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积累性等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 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 使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作为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对 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况的监测工作,则要根据具体
情况和需要选择要监测的项目。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 息网络化管理。
Back 8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 基本原理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 测定条件的选择 2.4 定量分析方法 2.5 灵敏度及检出极限 2.6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9
第三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3.1 概述 3.2 原理 3.3 原子荧光光谱仪 3.4 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要区别:固定相差别,输液设备和检测手段
柱内径1~3cm,固定相粒径>100μm 且不均匀 常压输送流动相 柱效低(H↑,n↓) 分析周期长 无法在线检测
1.经典LC:仅做为一种分离手段
2.HPLC:分离和分析
柱内径2~6mm,固定相粒径<10μm(球形,匀浆装柱) 高压输送流动相 柱效高(H↓,n↑) 分析时间大大缩短 可以在线检测
A 2 dp
next
A dp
, dp A H , n 柱效
图示
续前
3)传质阻抗项及其影响
C C m C sm C s C m C sm (忽略固定相传质阻抗 )
注:只考虑流动相和静态流动相的传质阻抗 忽略固定相传质阻抗
A dp
B 2 D m 2 D g
B t R ,B D g
T T D g 或D g M df 2 C Cm C s C g Cl Cl Cl Dl
DL T
续前
2. HPLC : H A C u
B 2 D m
第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第一节
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气相色谱为基础,在经典液相 色谱实验和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液相色谱法
一、HPLC与经典LC区别 二、HPLC与GC差别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
四、高效液相色谱的局限性
一、HPLC与经典LC区别
•
•
• • •
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的关键是相体系选择。 可通过调节流动相的极性,来获得良好的柱 效和缩短分析时间。 液-液分配色谱可用于几乎所有类型化台物, 极性的或非极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大分 于或小分于物质的分离,只要官能团不同、 或者官能团数目不同、或者是分子量不同均 可获得满意的分离。
环境现代仪器分析报告总结
对环境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建立完善的仪器分析技术体系
•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 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 提高仪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扩大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 研究环境污染机制和环境监测技术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发展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的仪器分析技术
• 预测环境污染趋势
• 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03
研究环境污染机制
• 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 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性
• 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环境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为环境监测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评价
• 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信息化
• 监测数据的应用和共享
智能化
⌛️
• 仪器的自适应、自调整
和自诊断功能
• 人工智能技术在仪器分
析中的应用
• 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
集成化与一体化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多参数、多通道的集成
微型化与便携化
化分析仪器
• 在线、原位、实时的监
测技术
• 多学科、跨领域的监测
技术研究
• 微型化、便携式的分析
仪器
• 便携式检测设备和传感
• 质谱成像技术的应用
环境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01
大气污染监测
• 气态污染物分析
• 颗粒物分析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
02
水污染监测
• 有机污染物分析
• 无机污染物分析
《环境仪器分析》第五章 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Ee > ∆Ev > ∆Er
18:04:29
8
当能量为hv的入射光照射分子 时,若电磁波能量等于分子中 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hv =hc/λ= ΔE时,分子吸收此入射 光,由较低能级跃入较高能级 ,从而产生分子吸收光谱。
转动光谱:远红外光谱
波长范围:1.5~400 µm
18:04:29
2
Introduction
• Probably the first physical method use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as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lor in colored solutions.
• The first things we observe regarding colored solutions are their hue, or color, and color’s depth, or intensity. These observations led to the technique historically called colorimetry.
Polychromatic light: consists of more than one wavelength. 互补光:物质有色是因其分子对不同波长的
光选择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收而产生。下表列出颜 色与吸收光之间的关系。其中对应 颜色的光称互补色光。
Complementary light
18:04:29
13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20
光吸收定律
透射比或透光率: T It
环境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分析仪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气相色谱仪B. 质谱仪C. 离心泵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C2. 以下哪种污染物的测定不适用紫外可见光谱法?A. 重金属离子B. 挥发性有机物C. 氮氧化物D. 硫化物答案:A3. 在环境分析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水中的溶解氧?A. 电导法B. 比色法C. 滴定法D. 光谱法答案:B4. 以下哪种仪器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A. 高效液相色谱仪B.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C. 原子吸收光谱仪D. 红外光谱仪答案:C5. 环境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属于非破坏性分析?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重量分析法答案:C...(此处省略其余选择题,共10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_______可以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答案:紫外可见光谱法2.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中,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3. 在水质分析中,测定水中的_______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氨氮4. 环境监测中,_______是用于测定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常用仪器。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仪5. 环境仪器分析中,_______是用于测定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常用仪器。
答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此处省略其余填空题,共10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答案:气相色谱仪(GC)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通过色谱柱分离不同组分,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组分的信号。
在环境分析中,GC广泛应用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农药残留、大气污染物等的分析。
2. 阐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环境仪器分析》第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19/10/31
东华大学Hale Waihona Puke 相表面存在的某种特异性亲和
力,进行选择性分离。
先在载体表面键合上一种
具有一般反应性能的所谓间隔
臂(环氧、联胺等),再连接上配
基(酶、抗原等),这种固载化的
配基将只能和具有亲和力特性
吸附的生物大分子作用而被保
留,没有这种作用的分子不被保留。
2019/10/31
东华大学
六、亲和色谱(Affinitychromatograph)
定相上的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离。 固 定 相: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硅
-镁吸附剂等,较常使用的是5~10μ m的硅胶吸附剂。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表面多孔型或全多孔型都可作吸附色谱
中的固定相,它们具有填料均匀、粒度小、孔穴浅等优点,能极 大提高柱效。
但表面多孔型由于试样容量较小,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还是全多 孔型微粒填料。
• 选择溶剂还必须与检测器相匹配。常用的流动相有四氢呋喃、 甲苯、氯仿、二甲基酰胺和水等。
• 分离对象:以水溶液为流动相的凝胶色谱适用于水溶性样品, 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凝胶色谱适用于非水溶性样品。
2019/10/31
东华大学
六、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
原理: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定
(2)气相色谱采用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它对组分没有亲和力, 即不产生作用力,仅起到载气作用。而HPLC流动相可选用不 同极性的液体,对组分产生作用力,流动相对分离起很大作用。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 第4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4.2 氢化物发生体系
共价氢化物的生成,归纳起来,有三种还原体系
金属---酸还原体系 硼氢化钾(钠)---酸还原体系 电解法还原体系
三种还原体系
反应原理 金属体系:
Zn + 2HCl
+
Em +
ZnCl2 + 2H*
EHn + H2
Em 表示发生还原反应的正离子 H* 表示初生态
硼氢化钾(钠)---还原体系
原子荧光方法中,最主要,最有应用价值的是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它具有检出限低,仪器便 宜,该方法最适宜测定的元素如As,Pb,Hg, Ca,Se等,恰恰是环保,临床医药,半导体 工业最常测定的元素。因此,原子荧光是重要 的无机痕量分析方法之一。
原子发射、吸收和荧光光谱
(1)发射与吸收光谱--线状光谱
NaBH4 + 3H2O + HCl 8H*
Em
+
H3BO3 + NaCl + 8H*
EHn + H2
优缺点比较
金属---酸
还原能力差、少数元素能 生成 EHn,AsH3, SnH2,SeH2 还原能力强,已知有10种 元素可生成共价氢化物: As,Sb,Bi,Pb,Se,Te,Ge,Sn, Zn,Cd
大气及大气颗粒物
原子荧光光谱法用于测定大气及颗粒物中某些元
素的测定,为了解大气的污染情况提供信息。用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空气中的铅、硒的含量, 检出限分别达到1 µg/L和4.72×10-5 mg/m3。用 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气中痕量气态总汞、汞 矿区冶炼车间空气中的二价汞、垃圾卫生填埋场 排气筒中的气态总汞及排气筒中单甲基汞和二甲 基汞的含量。经消解后,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可 对大气颗粒物中铅、汞、砷和锑等重金属元素的 分布进行分析。
仪器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仪器分析》期末考试班级: 姓名:学号:(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1 使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时仪器在100%处经常漂移的原因是(D).A 保险丝断了B 电流表动线圈不通电C 稳压电源输出导线断了D 电源不稳定2 可见—紫外分光度法的适合检测波长范围是(C )。
A 400-760nmB 200—400nmC 200—760nmD 200-1000nm3 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得其吸光度为0.750,若改用0.5cm和3cm吸收池,则吸光度各为(A )。
A 0.188/1。
125B 0.108/1。
105C 0。
088/1.025D 0。
180/1。
1204 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B )。
A 白光B 单色光C 可见光D 复合光5 入射光波长选择的原则是( C )。
A 吸收最大B 干扰最小C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D 吸光系数最大6 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保留值难以准确测量时,可采用( B )。
A 相对保留值进行定性B 加入已知物以增加峰高的方法定性C 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D 利用检测器定性7 洗涤被染色的吸收池,比色管,吸量管等一般使用(C )。
A 肥皂B 铬酸洗液C 盐酸—乙醇洗液D 合成洗涤剂8 下列分子中能产生紫外吸收的是( B ).A NaOB C2H2C CH4D K2O9 在分光光度法中,宜选用的吸光度读数范围( D )。
A 0~0.2B 0.1~∞C 1~2D 0。
2~0。
81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结构组成为(B )。
A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B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C 单色器—-—--吸收池——--——光源 -—--——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D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的成套吸收池其透光率之差应为( A )。
环境仪器分析:第2章 色谱分析法
第二节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 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 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 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 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 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 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 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
α= tR(B)/tR(A)= k(A)/k(B)=K(A)/K(B)
通过选
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
α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
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两组分的K或k
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
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 积有关。
k = ms/mm =CsVs/CmVm
式中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Vm为柱中流 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V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 不同类型的色谱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分配色谱中,Vs表示固定液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在尺寸排阻色谱中, 则表示固定相的孔体积。
➢基线漂移(baseline drift):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指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 伏。
3. 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4. 保留值 (1) 死时间 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如空气、甲烷)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环境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如何进行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分析及数据处理。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环境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环境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特性,对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天平- 烧杯- 移液管- 滤纸- 水浴锅2. 试剂:- 环境样品- 标准溶液- 稀释剂- 硝酸- 氢氟酸- 磷酸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环境样品,加入适量的硝酸和氢氟酸,进行消解。
- 将消解液定容,待测。
2.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
- 将待测溶液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 根据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对样品中的待测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 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仪器参数。
- 将待测溶液注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
环境工程仪器分析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水质分析(1)pH值测定(2)溶解氧(DO)测定(3)化学需氧量(COD)测定(4)总磷(TP)测定2. 土壤分析(1)土壤酸碱度(pH值)测定(2)土壤电导率测定(3)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3. 大气分析(1)二氧化硫(SO2)测定(2)氮氧化物(NOx)测定(3)颗粒物(PM10、PM2.5)测定五、实训方法1. 水质分析(1)pH值测定:采用电极法,使用pH计进行测定。
(2)溶解氧(DO)测定:采用碘量法,使用溶解氧测定仪进行测定。
(3)化学需氧量(COD)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使用COD测定仪进行测定。
(4)总磷(TP)测定: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2. 土壤分析(1)土壤酸碱度(pH值)测定:采用电极法,使用pH计进行测定。
(2)土壤电导率测定:采用电导率仪进行测定。
(3)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3. 大气分析(1)二氧化硫(SO2)测定: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2)氮氧化物(NOx)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测定。
(3)颗粒物(PM10、PM2.5)测定:采用重量法,使用颗粒物采样器和天平进行测定。
六、实训过程1. 水质分析(1)pH值测定:首先将pH电极插入待测水样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
(2)溶解氧(DO)测定:将溶解氧测定仪的探头插入待测水样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
(3)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根据实验步骤,将重铬酸钾溶液加入待测水样中,进行回流反应,冷却后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溶液,计算COD值。
(4)总磷(TP)测定:根据实验步骤,将钼酸铵溶液加入待测水样中,进行显色反应,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TP值。
环境仪器分析张宝贵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无)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一选择题1-5: D,B,D,B,A; 6-10: B,A,B,D,A;11-15: C,B,C,A,D; 16-18: D,D,B。
二填空题1. 小,减小谱线干扰,大,提高谱线强度;2. ICP,火花,ICP;3.自吸,严重,自蚀;4. 组成与含量,结构信息;5. 激发,稳定性,定量。
三简答题1 原子发射光谱是怎么产生的?其特点式什么?答:原子一般情况下处在最低的能量状态(基态),使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之间势能为最低。
原子从自身以外获取能量,由基态(或低能态)上升到激发态,如果是热激发或场(电)激发,不产生吸收跃迁,而由此上升到激发态的原子以辐射跃迁形式返回基态或低能态,则产生原子发射光谱特点:多元素同时检出能力;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检出限低(0.1—1ug/g);用ICP光源时,准确度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样品消耗少。
2 何谓分析线、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它们有何联系。
答:复杂元素的谱线多达数千条,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进行检测,称其为分析线;当试样的浓度逐渐减小时,谱线强度减小直至消失,最后消失的谱线称为最后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强度最大的线,这几个能级间的跃迁最易发生,这样的谱线称为灵敏线,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共振线是指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3 试从电极头温度、弧焰温度、稳定性及主要用途比较三种光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电火花)的性能。
答:见下表光源蒸发温度激发温度/K 放电稳定性应用范围直流高4000~7000 稍差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难挥发元素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交流低4000~7000 较好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火花低瞬间10000 好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4 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优缺点。
答: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
环境仪器分析的判断题附答案
环境仪器分析的判断题附答案1.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要比化学分析法高得多()2.分析仪器一般较为复杂,但通常是由信号发生器、信号处理器、检测器、显示与处理等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3.仪器分析实验过程是一个获取试样化学信息、降低体系不确定度的过程。
()4.待测组分能被仪器检出的最低量程称为仪器的灵敏度。
()5.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就一定具有很低的检出限。
()6.电化学分析、光分析与色谱分析构成了仪器分析的主题。
()7.仪器分析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分析化学的三次大变革。
()BAABBAB8.电化学分析法仅能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
()9.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产生电极电位。
()10.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11.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两相界面处存在着电阻层。
()12.参比电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只对特定离子有响应。
()13.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征之一。
()14.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15.参比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且电极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内参比溶液。
()16.Hg电极是测量汞离子的专用电极。
()17.晶体膜电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晶体膜只让特定离子穿透而形成一定的电位。
()18.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只能作为参比电极使用。
()19.具有不对称电位是膜电极的共同特性,不同类型膜电极的不对称电位的值不同,但所有同类型膜电极(如不同厂家生产的氟电极),不对称电位的值相同。
()20.玻璃膜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24h,在玻璃表面形成能进行H某离子交换的水化膜,故所有膜电极使用前都必须浸泡较长时间。
()21.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性关系。
()22.改变玻璃电极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他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23.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可以通过使用前在一定pH溶液中浸泡消除。
()24.不对称电位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电极制作工艺上的差异。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修订单位:环境工程系执笔人:李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环境仪器分析2.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Analysis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5.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6.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将仪器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试样的分析之中,讲述主要污染物常用的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简易分析技术等知识。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其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 第一章绪论(2学时)2.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4学时)第一节电解分析原理、分类及影响因素第二节伏安分析原理、分类及仪器第三节电位分析法,概述,PH的电位测定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第四节电化学分析法在环保中的应用重点、难点: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3 第三章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法(6学时)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理论、原子吸收光谱仪、干扰及消除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第三节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法的环境试样分析重点、难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及应用4第四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6学时)第一节概述及基本原理第二节定性与定量分析第三节光电比色计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第四节显色反应与显色计第五节如何提高比色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第六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重点、难点: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原理及应用5 第五章红外光谱法(3学时)第一节基本原理、红外光谱仪及制样技术第二节定量与定性分析第三节红外光谱法的应用重点、难点: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应用6 第六章气相、液相色谱法(3学时)第一节气相色谱法分离原理第二节气相色谱检测器及应用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概述及应用重点、难点:气相色谱分析法原理及应用7 核磁共振与质谱法(3学时)第一节核磁共振理论及化学位移第二节质谱分析法概述重点、难点:样品组成分析方法8其它分析方法(3学时)第一节环境仪器分析的特点第二节其他分析方法概述9 环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简述(2学时)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拟为学生开设电化学、光学、原子吸收,原子发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6个环境分析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理解环境分析方法的原理,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仪器分析知识点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1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跃迁至激发态,很短时间后又从高能级激发态跃迁回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就得到发射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组成由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组成。
光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试样蒸发、原子化和激发发光提供所需的能量,它的性质影响着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待测原子的激发态原子(或离子)所发射的特征光经分光后,得到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以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具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在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处于最低的能级状态,整个原子也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基态。
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得到一定的能量后,就会发生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
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引起入射光强度的变化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2 原子吸收光谱仪组成及其作用?答: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光源: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原子化器:将试样中离子转变为原子蒸气。
单色器:可测元素的共振吸收曲线与临近谱线分开。
检测器:使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读出数据。
信号显示系统:将讯号经处理器放大,把检测结果显示出来。
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火焰的类型有哪三种,分别适合哪些元素的测定?答:①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
燃气与助燃器之比与化学计量关系相近,适用于大多数元素)②富燃火焰(燃气大于化学计量,具有还原性,温度低干扰多,背景高,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
的元素)③贫燃火焰(燃气小于化学计量,具有氧化性,温度高,适用于易解离,电离的元素)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中,石墨炉升温程序包括哪几步,作用分别是什么?答:①干燥:去除溶剂,防止样品溅射。
②灰化:使基体和有机物尽量挥发出去。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设计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设计
一、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控制越来越重要。
而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污染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培养环境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我们特别设计环境仪器分析课程,以期使学生获得自身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以驾驭现代化环境仪器。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现代化环境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熟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3.熟悉环境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仪器操
作等;
4.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现代化环境仪器的分类和原理;
2.环境污染监测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环境样品采集和前处理的基本方法;
4.环境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5.常见环境参数的测定方法和研究。
2.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课程的实践案例。
教师将启发学生有选择地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小组或个人展示的方式呈现,使学生与教师之间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仪器分析第一章概述§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环境监测技术使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生物、生态、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检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
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发展趋势随时可知。
如城市的空气质量,长江流域的水质质量,三峡流域的水质质量,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化学指标的测定:应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对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内的化学污染物进行污染水平的测定。
②物理指标的测定:应用物理计量技术对能量污染的监测:噪声、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等。
③生物、生态系统的监测:应用生物计量技术监测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生物畸形变种、受害征候及生态系统的变化。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目的: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①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
②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
③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④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
⑤巩固检测队伍,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⑥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⑦坚持科技领先,做好监测科研,全面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①及时性:解决及时性一是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环境监测网络,理顺环境监测的组织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报告制度,有一个十分流畅的信息通道,做到纵横有序,传递自如;三是有一个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四是有一个规范化的监测成果表达形式。
②针对性:即着重抓好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
摸清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变化特征及排放规律,掌握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做到针对性要消除监测与管理脱节现象。
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数据头脑,而且要有管理头脑,还要努力开拓污染源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站应具有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能力和说清污染来龙去脉的能力。
③准确性:一是数据准确,二是结论准确。
前者取决于监测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后者取决于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防止重监测数据,轻调查材料,说不清环境污染史;重自然环境要素,轻社会环境要素,看不清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重监测结果,轻环境效益,提不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
④科学性:一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二是综合分析数据资料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
三者缺一不可。
§2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2.1监测内容以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为:空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固弃物,生物,生态,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辐射监测等。
⑴空气污染监测⑵水质污染监测⑶土壤固弃物监测⑷生物监测:生物体内有害物的检测,生物群落种群的变化监测。
⑸生态检测: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及人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
包括生物监测和地球物理化学监测。
生态检测是比生物监测更复杂、更综合的一种监测技术,是利用生命系统(无论哪一层次)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技术。
⑹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电测辐射、放射性等。
选择监测项目应遵循如下原则:⑴对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学活性、毒性、扩散性、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积累性等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使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作为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
对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况的监测工作,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要监测的项目。
⑵需要监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检测手段,并保证能获得满意的监测结果。
⑶监测结果所获得的数据,要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如结果无标准可比,又不了解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影响,将会使监测结果陷入盲目性。
2.2 环境监测的类型2.2.1 监视性监测常规或例行监测,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是监测工作的主体。
其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标志。
监视性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评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⑴环境质量监测(空气、水、噪声)⑵污染源监督监测2.2.2 特定目的性监测又叫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
⑴污染事故监测⑵纠纷仲裁监测⑶考核验证监测⑷咨询服务监测2.2.3 研究性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
⑴标法研制监测:研制环境标准物质,制定和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以及优化布点、采样的研究等。
⑵污染规律研究检测:主要研究确定污染物及污染源接受体的运动过程。
监测研究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污染物质及它们对人、生物和其它物体的影响。
⑶背景调查监测⑷综评研究监测:参加某个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预评影评的综合性研究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规律研究等。
这类监测需要化学分析、物理监测和生物生理检验技术和已积累的监测数据资料,运用大气化学、大气物理,水化学、水文学、气象学,生物学,流行病学,毒性学,病理学,地质、地理,生态,遥感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研究、科学实验等。
进行这类监测事先必须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并联合每个部门,多个学科协作共同完成。
§3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与对策3.1 建立监测方法体系,确立监测技术能力我国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化建立了程序,基本分三步走。
首先是通过分析方法的研究,筛选出能在全国推广的较成熟和先进的方法,将选出的方法经多实验室验证,形成统一的方法。
分析方法的研究和筛选原则是:⑴应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精密性;⑵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⑶方法所用的仪器、试剂易得,便于在全国推广;⑷尽量采用国内外新技术和新方法。
目前我国统一方法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1989年)91个项目,216个监测方法。
《空气和废弃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1990年)80个项目,148个方法。
《工业固体废弃物有害特性鉴别与监测分析方法》、《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1993年版)、《水生生物监测手册》(1993年),统一方法再经过标准化工作程序审定为国家标准方法,所以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三种类型:⑴国家标准分析方法:(GB)⑵全国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又称通用法⑶试行法在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目标下,确定监测站的监测能力主要包括:①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②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的能力;③为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④环境监测系统整体的能力。
各级环境监测站基本工作能力:①具备常规环境质量监测;②污染源③应急④服务性⑤科研监测的工作技能。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除具有基本监测工作能力外,①应重点承担开拓新的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建立、研究与应用;②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技术;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④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⑤建立国家级监测业务信息中心,技术培训考核中心,计算机网络传输中心。
省级及省级以下的环境监测站要突出监测工作的政府行为,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培训及计算机网络中心,开展空气污染周报的重点城市及条件较好的监测站应具备完好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计算机传输网络系统,具备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环境质量声象报告的能力。
并开展日报和预报。
3.2 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完善仪器设备配置3.3 开展监测质量保证、加强技术培训3.3.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1991年国家环保局以环监字第043号文下达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对机构和职责、量值传递、实验室及人员的基本要求、监测质量保证的具体内容和报告制度,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做法。
3.3.2 计量认证工作的开展计量认证是根据计量法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可靠性和公正性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
也就是给予该机构在某方面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资格。
3.3.3 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考核3.3.4 监测科研不断发展,科学监测水平提高3.3.5 完善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息管理网络化我国的监测技术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面的差距和问题。
⑴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现有的方法大体可以满足常规环境质量监测和部分污染源监测,但对环境和污染调查、全面的污染源监测以及应急事故的处理,就显得不够。
从技术监测现状看,水气检测多于土壤、生物、固废弃物等;无机物多于有机物的分析方法,而有机物、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监测技术方法较薄弱;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好于污染源的监测方法,尤其是废气监测方法很薄弱。
在现有的标准方法中废气监测方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⑵采样技术仍然是一大难题,环境标准物质缺口很大,使监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及质量保证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制约。
质量保证远未达到系统化,程序化,目前局限在水质分析质控上,水质质控也只抓了实验室分析环节,其它环节还没得到有效控制。
⑶现有监测技术配套性很差,仪器设备条件急需改善。
⑷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仍存在诸多问题。
国家对监测技术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支持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
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目标,技术路线以及步骤措施不够明确,监测技术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的技术规定还没很好地贯彻实施。
尤其是对监测技术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
今后监测技术工作点的指导思想是:监测技术工作要以增强监测能力、提高监测质量、适应环境管理目标,从监测工作的实际出发,从环境管理的需要出发,本着统筹配套、协调发展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确立开拓与完善并举,发展与提高兼顾的方针,积极开拓急需项目的新的监测技术和新的监测方法。
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体系;大力发展标准物质和质量保证工作。
努力提高监测信息的管理和开发应用水平。
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只有提高并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才能不断使环境监测工作上新台阶。
§4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在以下各章中分别讲授。
§5 本课程主要内容一.光分析监测技术;二.色谱分析监测技术;三.电化学分析监测技术;四.联用分析监测技术;五.生物监测技术;六.生态监测技术;七.遥感监测技术;八.自动连续监测技术;九.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第二章光分析监测技术§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1.1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空心阴极灯发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气,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特征谱线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意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