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龙驭球)第八章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精编版
结构力学
1
2
3
三链杆交于一点,瞬变
3
习题解答
P.37 2-2(b)
结构力学
4
习题解答
结构力学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5
习题解答
P.37 2-3(c)
结构力学
有一个多余 约束
1
2 3
几何不变,有一个多余约束
6
习题解答
P.37 2-4(d)
O(I、III) O(II、III)
I
结构力学
II
1
2
O(I、II)
3.1 梁的内力
P.107 3-1 (b) (c) (e) P.108 3-2
结构力学
21
习题解答
P.107 3-1 (b) 用分段叠加法作梁的M 图
结构力学
ql2 8
q
A l
ql2 8
B
ql2 8
ql2
8
ql2
8
22
习题解答
结构力学
FP l F4P l
4 A
FP FP
C
A
l
C
l
2l
2l
2
2
FP l F4P l B4
B
C
A
C
B
A FP l
FBP l
F4P l
F4P l
4
4
FP l
F2P l
M2图
23
习题解答
P.107 3-1 (e) 用分段叠加法作梁的M 图
结构力学
22kkNN..mm
33kkNN//mm
AA 44mm
BB 22mm
66
((44))
22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ppt课件
MM
BB
MM MM图图
FFQ图Q图
29
习题解答
P.108 3-2 判断内力图正确与否,将错误改正
结构力学
(b)
MM图图
FFQQ图图
30
习题解答
P.108 3-2 判断内力图正确与否,将错误改正
结构力学
(b)
MM图图
FFQQ图图
31
习题解答
P.108 3-2 判断内力图正确与否,将错误改正
结构力学
FN图
(kN)
60
习题解答
P.112 3-8 (d) 作三铰刚架的内力图
3.13q 9.37q
12.5q
q
结构力学
10m
2.81q
2.5m 5m 5m 2.5m
M图
7.5q
2.81q 7.5q
61
习题解答
P.112 3-8 (d) 作三铰刚架的内力图
5q
q
2.5q
结构力学
2.5q 0.91q
10m
速画M图
CC
DD
CC
hh
结构力学
DD qlq2l 2 88
AA
BB
ll
AA
qlql 22
M图
BB
qlql 22
44
习题解答
P.110 3-3 (j) 速画M图
结构力学
MM MM
DD
CC
EE
MM DD MM
MM MM CC
MM EE MM
AA
BB
AA
BB
M图
45
习题解答
P.110 3-4 (a) 判断M图的正误,并改正错误
龙驭球《结构力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
中的计算,进行二次分配传递。 (5)各点循环放松,每次产生的新约束力矩会越来越小,一般进行两三轮计算就能满
3 / 52
圣才电子书
足工程精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l 转动刚度可由位移法中的杆端弯矩公式导出,以下列出常用转动刚度: 远端固定,S=4i;远端简支,S=3i;远端滑动,S=i;远端自由,S=0。
2.分配系数
任一杆件在某结点的分配系数等于杆件的转动刚度不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转动刚度之
和的比值。它起到将作用于某结点的弯矩按比例分配到汇交于该结点各杆的近端的作用,用
三、无剪力分配法 1.应用条件 刚架中除杆端无相对线位移的杆件外,其余杆件都是剪力静定杆件。
2.剪力静定杆件的固端弯矩
4 / 5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先根据静力条件求出杆端剪力,然后将杆端剪力看作杆端荷载。按该端滑动,另端固定 的杆件进行计算。
出附加刚臂给予结点的约束力矩,用 M 表示。约束力矩规定以顺时针转向为正。
(3)放松结点:将丌平衡弯矩(固端弯矩之和)反号后,按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进行 分配、传递。
2 / 5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将各杆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加,即得各杆 的最后弯矩。
束力 M C 相反的力矩,由这个 M C 引起的固端弯矩,可利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计算后 经过一次传递,B 点处的约束力矩变成了 M B M BC 。
(3)将结点 C 重新固定,放松结点 B,相当于在有一个反向力矩加到 B 点上,即为
结构力学 第八章 作业参考答案
D
Z2
B
2I 2FL/9 I
M图
D
L
B
A
L
B
2FL/9
A
L
FL/9
B
解: (1)该结构为有两个基本未知量,分别为 Z1 和 Z 2 ,如图。 (2)可以得到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r11Z1 + r12 Z 2 + R1P = 0 ⎨ ⎩r21Z1 + r22 Z 2 + R2 P = 0
(3)做出基本结构的各单位内力图和荷载内力图。令 其中系数: r11 = 14i 自由项: R1 p = 0 (4)求解出多余未知力。
4
1m
E
E
E r12 2I
4m
I
I
4m
I
I
1m
0.75 E
1m
结构力学 第八章 习题 参考答案
(2)可以得到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r11Z1 + r12 Z 2 + R1P = 0 ⎨ ⎩r21Z1 + r22 Z 2 + R2 P = 0
(3)做出基本结构的各单位内力图和荷载内力图。 其中系数: r11 = r22 =
8-7 试用位移法计算连续梁,绘制弯矩图。 EI = 常数
A Z1 B 6m 6m
基本体系
Z1 C 6m
A B 6m 6m C 6m
D
D
解: (1)该结构为有两个基本未知量,分别为 Z1 和 Z 2 ,如图。 (2)可以得到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r11Z1 + r12 Z 2 + R1P = 0 ⎨ ⎩r21Z1 + r22 Z 2 + R2 P = 0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课件
根据空间力矩的定义和性质,计算力对点 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03 材料力学部分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基 础
总结词
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 式。
详细描述
这部分习题答案将提供关于材料力学 基础知识的详细解释,包括应力和应 变的概念、胡克定律、弹性模量等,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 原理和公式。
振动分析
总结词:掌握振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掌握振动分析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如模态分析和谱分析。
熟悉振动分析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方程, 如单自由度系统和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方程。
详细描述
理解振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05 弹性力学部分习题答案
弹性力学基础
总结词
详细描述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假设、基本方程和解题方法。
详细描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应力和应变、胡克定律等。同时,也介绍了弹性力 学的基本假设,如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等。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包括平 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题方法。
平面问题
总结词
针对平面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进行了 深入探讨。
这部分习题答案将针对剪切与扭转的受力分析、应力和应变计算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剪切与扭转的受力分析、 应力和应变计算等,帮助学生理解剪切与扭转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04 动力学部分习题答案
动力学基础
详细描述
总结词:掌握动力学基本概 念和原理
01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
理、动量矩定理等基本原理。
02
VS
详细描述
该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平面问题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包括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 题。对于平面应力问题,介绍了如何利用 应力函数和叠加原理求解;对于平面应变 问题,则介绍了如何利用格林函数和积分 变换等方法进行求解。此外,还对平面问 题的基本假设和简化方法进行了阐述。
龙驭球结构力学课件CH08
Q 1 sin
虚功方程:1 m M d 0
1 Q Q d 0
m M d
Q Q d
例3、悬臂梁在截面B处由于某种原因产生轴向位移d 试求A点在 i-i方向的位移 N 。
i
B
A
N
由平衡条件:
d
B
i
A
N 1 cos
FP
a)
A B
AV BV AV BV
AV BV
A、B截面相对竖 向位移 A、B截面竖向位 移之和
AH
A
BH
B
FP
A
BV B AV
q
AB AH BH
A、B截面相对水平位移
AB AV BV
A、B截面相对竖向位移
刚体虚功原理 基本方法:选分离体,列平衡方程。 1)由虚位移原理建立的虚功方程,实质上是平衡 静力分析的方法 虚功法:虚拟位移状态,建立虚功方程。 方程。如( c MC=0 是指约束反力在可能位移 )式就是力矩平衡方程∑ 刚体内力在可能的位 2)虚位移与实际力系是彼此独立无关的,为了方 上所作虚功恒等于零的约束 1、虚功原理 移上所作虚功恒为零 作功的双方(平衡力系、 便,可以随意虚设,如设δX=1。 又设 设在具有理想约束的刚体体系上作用任意的平衡力系, 可能位移)彼此独立无关 3)虚功法求未知力的特点是采用几何的方法求解 体系发生满足约束条件的无限小的刚体位移, 则主动力在位移上 静力平衡问题。 所作的虚功总和恒为零。 1)需设位移求未知力(虚位移原理) 虚功原理的应用 2)需设力系求位移(虚力原理) 1)需设位移求未知力(虚位移原理) 求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X的值。 X P X ΔX -P ΔP=0 A C B b b P Δ =0 (c) (X- P) X=0 X P a b a X a δX =1,δP=b/a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八章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2) 利用与位移相应的隔离体的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 (3) 解方程求出结点位移; (4)将结点位移代入杆端力方程从而求出杆端内力。
2.基本体系法 基本体系法是利用附加约束的基本原理建立位移法典 型方程。 步骤: (1) 确定基本未知量。将原结构有角位移和线位移的 结点分别加上阻止转动的刚臂和阻止移动的支座链杆,附 加刚臂和附加支座链杆数之和即为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2) 由附加约束上约束力为零的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kijj+Fi p=0 (i,j=1,2,…,n); (3) 在基本结构上分别绘制在各附加约束分别产生单 位位移Δj =1下的弯矩图 M 及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MP j
BB3= ⊿B sin45°= ⊿2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A
(b ) F B C F
2 EI l
1P
l/ 2
(c)
2P
k
M
P
F 4i k F (2) 作M2图。由以上叙述可知BC 杆两端有相对侧移BB3 , EI 2 因此在图f中 l (d ) 6(e ) i
B
2 EI l l/ 2 M
1 1 F /5 6 A 3 F /5 6 B
(b ) F B l/ 2 C F B
(c ) F C D 3 F /2 8
(d )
解:本题中刚架ECFHG是基本部分,CBA是附属部 分。首先求附属部分:由于C点无水平和竖向线位移,故 可将CBA化为图b的结构,用位移法计算,弯矩图如图c所 示。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4) 从材料性质看,只能用于弹性材料。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2、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选取原则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的数目等于独立结点角位移数 加上独立结点线位移数。 (1) 独立的结点角位移数目的确定:为使结点不发生 角位移,需要在结点施加附加刚臂,附加刚臂数等于全 部刚结点和半铰结点的结点转角数目。但需注意:铰结 点的角位移不作为基本未知量。例如图a中,A为刚结点, B为半铰结点,故有两个独立角位移;而图b中B为刚结 点,A为铰结点,故只取B 点转角为独立角位移。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八章
r
1 4i
11
3i
3
M 1图
2i
4
§8-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计算步骤
截取横梁12为隔离体, 由平衡条件得 r21 注意:杆端剪力FS13可 根据杆端弯矩求出。 取13杆为隔离体, 由∑M3=0, 有
FS13 l M 13 M 31 0
1 2
6
r2 1
6i l
M
1
13
i
l
0
R1
1
M 12 M
13
R1 R11 R12 R1P 0 R2 R21 R22 R2 P 0
(8-5)
M 13 0
第一式: R1 M 12
2
R2
反应了原结构横梁12上柱的 FS 2 4 FS13 剪力平衡条件。 设Z1=1时附加刚臂的约束反力矩r11,附加链杆的 约束力r21;Z2=1时附加刚臂的约束反力矩r12 ,附加 链杆的约束力r22,则 R11 r11 Z 1 R12 r12 Z 2
解:(1) 确定基本未知量,结点C的角位移Z1。 (2) 建立基本结构,得到基本体系。
§8-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计算步骤
(3) 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
r11Z1 R1 0
(4)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令
i EI l
,做出 M 1 图
r 8i 3i 11i 11
基本结构由于支座A产生位移时,各杆端的弯矩:
E I= 常 数 8
Fl
F
3
l
4
Fl
8
3
4
3
27
M
P
图
2i
M 1图
4
r 21
结构力学龙驭球完整版课件288页
瞬铰和无穷远处的瞬铰
图2-6b
图2-6c
在几何构造分析中应用无穷远处瞬铰的概念时,可以采用射影几何中 关于∞点和∞线的下列四点结论: (1) 每个方向有一个∞点(即该方向各平行线的交点)。 (2) 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点。 (3) 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称为∞线。 (4) 各有限远点都不在∞线上。
图2-4a
多余约束和非多余约束
链杆1、2和3共减少点 A 的 两个自由度,因此三根链杆 中只有两根是非多余约束, 有一个是多余约束。
图2-4b
瞬变体系
图2-5a
图2-5b
分析: (1)当链杆1和2共线时,圆弧Ⅰ和Ⅱ在 A 点相切(图2-5a),因此 A 点可沿公 切线方向做微小运动,体系是可变体系。 (2)当 A 点沿公切线发生微小位移后,链杆1和2不再共线(图2-5b),因此体系 不再是可变体系。 (3)点 A 在平面内有两个自由度,增加两根共线链杆后, A 点仍有一个自由 度,因此链杆1和2中有一个是多余约束。
§2-2 自由度计算
• 1. 实际自由度s和计算自由度w • 2. 部件和约束 • 3. 平面体系计算自由度w的求法(1) • 4. 平面体系计算自由度w的求法(2) • 5. 思考和讨论
实际自由度s和计算自由度w
S = (各部件自由度总和 a)-(非多余约束数总和 c ) W = (各部件自由度总和 a )- (全部约束数总和 d ) S -W = (全部约束数总和 d ) - (非多余约束数总和 c ) = 多余约束数 n
图3-5a
j=2,b=1 S = 2× 2 - 1 = 3
图3-5b (图中复链杆相当三个单链杆) j=3,b=3 S=2×3-3=3
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W 的求法(1)
结构力学讲义ppt课件
x
结点自由度
y
φ
x
y
x
刚片自由度
2)一个刚片在平面内有三个自由度,因为确定 该刚片在平面内的位置需要三个独立的几何参
数x、y、φ。
4. 约束
凡是能减少体系自由度的装置就称为约束。
6
约束的种类分为:
1)链杆
简单链杆 仅连结两个结点的杆件称为简单 链杆。一根简单链杆能减少一个自由度,故一 根简单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FyA
特点: 1) 结构在支座截面可以绕圆柱铰A转动 ; 2) x、y方向的反力通过铰A的中心。
29
3. 辊轴支座
A
A
FyA
特点: 1) 杆端A产生垂直于链杆方向的线位移; 2) 反力沿链杆方向作用,大小未知。
30
4. 滑动支座(定向支座)
A 实际构造
A
MA
FyA
A
MA
FyA
特点: 1)杆端A无转角,不能产生沿链杆方向的线 位移,可以产生垂直于链杆方向的线位移;
16
A
I
II
c)
B III C
形成瞬铰B、C的四根链杆相互平行(不等 长),故铰B、C在同一无穷远点,所以三个 铰A、 B、C位于同一直线上,故体系为瞬变 体系(见图c)。
17
二、举例
解题思路: 基础看作一个大刚片;要区分被约束的刚片及
提供的约束;在被约束对象之间找约束;除复 杂链杆和复杂铰外,约束不能重复使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第一章 绪 论
§1-1 结构力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2 结构计算简图
5
§1-1 结构力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结构
建筑物或构筑物中 承受、传递荷载而起 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 结构。如:房屋中的 框架结构、桥梁、大 坝等。
龙驭球《结构力学Ⅰ》(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渐进法及其他算法简述)【圣才出品】
第8章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8.1 复习笔记本章介绍了几种属于位移法类型的渐近方法。
这些渐近方法的基础是力矩分配法,在力矩分配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适用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子方法,如无剪力分配法、分层计算法、反弯点法。
渐近法舍弃了一部分精度,但以此换来了更高的效率。
一、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见表8-1-1)1.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表8-1-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2.基本运算环节(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见表8-1-2)表8-1-2 单结点转动的力矩分配图8-1-1图8-1-2二、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见表8-1-3)表8-1-3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图8-1-3三、无剪力分配法(表8-1-4)表8-1-4 无剪力分配法图8-1-4四、近似法(见表8-1-5)表8-1-5 近似法图8-1-5 分层法五、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见表8-1-6)表8-1-6 超静定结构各类解法的比较和合理选用8.2 课后习题详解8-1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2-1所示结构,并作M图。
图8-2-1解:(a)求固端弯矩M AB F=-F P l/8=-20kN·m,M BA F=F P l/8=20kN·m求分配系数μBA=EI/(EI+EI/2)=1/(1+1/2)=0.667,μBC=(EI/2)/(EI+EI/2)=(1/2)/(1+1/2)=0.333放松B点进行力矩分配(B点的集中力偶应该与固端弯矩一起分配),分配过程如图8-2-2所示,并作出M图如图8-2-2所示。
图8-2-2(b)考虑去掉悬臂部分CD,去掉后在C点施加大小为10kN·m的顺时针力偶矩。
求固端弯矩(注意,C点的附加力偶传递到B点的作用不能忽略)M BC F′=-3F P l/16=-18kN·m(集中力引起)M BC F″=1/2×10kN·m=5kN·m(附加力偶引起)M BC F=M BC F′+M BC F″=-13kN·m,M CB F=10kN·m。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八章
M 31
183 552
Fl , M 12
27 552
Fl
,M
21
0
M 12 3iZ 1 ,
M 21 0
杆24也对应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等截面直杆,且 杆端4的转角为零,则由式(8-15)得
M 24 0 ,
M 42 3i
Z2 l
§8-5 直接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
(3) 建立位移法方程。
1
Z2
2
Z2
M 12
l/ 2 F
1
Z1
M 13
l/ 2
3
M 31 2iZ 1 6i Z2 l Fl 8
§8-5 直接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
同理得
M 13 4i 1 2i 3 6i 4iZ 1 6i Z2 l Δ13 l M 13
F
1
Z2
2
Z2
l/ 2
Z1 F
EI =常 数
l/ 2
3 4
Fl 8
l
杆12对应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等截面直杆,且 杆端12的相对线位移为零,则由式(8-15)得
EI =常 数
4
l
相应于结点1的角位移Z1,取结点1为隔离体, 建 立力矩平衡方程
M 13 M 12 0
(a)
代入M13、M12的 表达式有
7iZ 1 6i l Z2 Fl 8 0
§8-5 直接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
相应于结点1、2的水平线 位移Z2,截取横梁为隔离体, 建立水平投影方程
552 i
Z2
22 Fl 552 i
2
§8-5 直接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
结构力学龙驭球 老师PPT课件
3FP /4
解 1 求支反力 2 求轴力
Ⅰ-Ⅰ截面
t
FN1
3FP /4
Ft = 0 FN1 = -3FP 4
第19页/共67页
相
交
情
FP
FP
FP
FP
FP
FP
况
a
为
截
面
单
杆
第20页/共67页
第六章 结构位移计算
1、计算结构位移主要目的
a)验算结构的刚度; b)为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打基础。
2、产生位移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60 30kN 15kN/m
↓↓↓↓↓↓↓↓
M(kN.m)
60
30
2m
4m
2m
4m
2m
4m
第12页/共67页
判断下列结构弯矩图形状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
√
q
↓↓↓↓↓↓↓↓↓↓
√ ql2/8 l 第13页/共67页
P
P
↓↓↓↓↓↓↓↓
↓↓↓↓↓↓↓↓
P
P P
√
第14页/共67页
第四章 静定拱
一、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推力。 优点:水平推力的存在使拱截面弯矩减小,轴力增大; 截面应力分布较梁均匀。节省材料,自重轻能跨越大跨 度;截面一般只有压应力,宜采用耐压不耐拉的材料砖、 石、混凝土。使用空间大。 缺点:施工不便;增大了基础的材料用量。
10kN
M(kN.m)
4m
5kN 3kN.m 2kN/m
2kN
↓↓↓↓↓↓↓
16
10
4
3 M(kN.m)
3
2m
2m
第8页/共6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右拉)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结构M图如图f所示。
(f) qa 2
24
K
5qa 2
48
(g) m=1
qa 2
24
qa 2
48
5qa 2
48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2. 求K截面的转角 取图g所示的静定结构,在K处加单位力作 M 1 图。
作出弯矩图,如图d所示。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六、用位移法求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例:图a 所示单跨梁,左端发生角位移,求梁中点 竖向位移(向下为正)。
(a) A
(b)
2 iφ
(c) l/ 2
F =1
φ
l/ 2
C
EI l/ 2
B
4 iφ
MP
M
解:直接画出MP图如图b所示,求C点的竖向位移 时只需要在对应的静定结构中点加单位力(图c),用图 乘法可得 3 l 1 l l 1 5 C ( 2i 4i )
1 1 2 2 qa2 1 5 1 qa3 2 ( K ( qa a 1 1 qa a 1) EI 8 3 24 2 48 2 96 EI
(f) qa 2
24
)
5qa 2
(f)
48
(g) qa 2
24
K
5qa 2 m=1 48
F
(h) 1
K
m=1
qa 2
24
B
B1
6EI/l 2 11 A
12 EI/l
2
C
M2
1
F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A 2 EI
EI l
l l/ 2 当C点有水平向右的侧移⊿2时,B点将沿垂直于AB MP 杆的方向运动(图d),其中⊿2和⊿B之间具有一定的几 2 B 何关系。 (d) (e) B B C
C1
2
B B3
2
C
2
45
C1
2 =1 2 k (f) (e) 解:本题有两个未知量,B点的转角⊿1和C点的侧移⊿2, 2 C k B C 2 B B C B 6EI/l 两个附加约束如图b所示,由M1图和MP图易得 C 45
B 1
2
22
1
B1
B3
A
F1P=0, F2P=-F, k =10i
计算 k12, k22:
例如,图a中AB为静定部分,很容易画出该部 分的弯矩图,将MBA=Fa 反作用于B点,再计算B点 以右部分即可(图b)。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4. 半铰悬臂的情况
如图a所示,可把与悬臂部分相连的杆件BA看 作是在A端铰接B端固定的单跨超静定梁(图b)。
(a)
F C A
φ A
(b)
F Fa B A EI
3i
(d)
1/32 1/8
k 11
3i
__ M1
M 图(ql
2
)
解:基本结构如图b所示,基本未知量为A端角位移。 1 2 将系数 k11=3i+i=4i,R1P ql ,代入位移法方程 8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k11 Δ1 R1P 0
得
ql 2 Δ1 32i
按叠加原理
M M 1 Δ1 M P
l
EI
B
D
a l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5. 当有弹性支座和弹性刚结点时,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图示结构,计算时常易出错之处是误认为基本未知 量只有一个B 。实际上B结点处,梁端与柱端转角均不 同,C支杆由于弹性也可水平向移动,故基本未知量应为 B'、B"及⊿C。
B
′ ′ B
C
′ B
A
D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2 2 2 6 6 8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例: 求图a 所示结构C点的竖向位移⊿CV。
(a) C 2m EI= 常数 A B 2m A B
B B1
C
C1 2i
B B 31 M
B2
45
C
2
C1
A
2
B
B B1
k 22
B
B1
(e)
C1
C
M BC
3EIΔ l 2
B2 B 2 45 B 32 2 B B 1
12 EI l
C
2
C1
(f)
k B 6 EI/l
2
2 =1
2
6EI/l 2 A
12 EI/l
C
M2
BB3= ⊿B sin45°= ⊿2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b) F B C (2)
A
2 EI l
F 1P
l/ 2
(c)
F 2P 4i k F 作M2图。由以上叙述可知BC 杆两端有相对侧移BB3 , EI 2 因此在图f中 B (e) l (d) 6i
k
MP
2 EI l l/ 2 MP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四、对称性的利用 例:图a 所示结构,EI=常数,求结点K的转角。
q
(a) K (b) m K
q
(c)
m
F
q
F
K
a
B C
E
C
n
a
q
q
n
a
a
A
D
解:(1)作M图 此结构沿45°角斜线mn 对称,过C点的45°方向斜线 mn, 为此结构的对称轴(图b),结点C的转角为零。取半 个结构如图c所示。
2
2 =1
2
6 EI/l
2
k 22 C
(g)
C 6EI/l
2
k 22
B1
6EI/l 2 A
12 EI/l
M2
FN
12 EI/ 2 l
3
求k22时取图f中的BC 杆为隔离体(图g),由
M
C
0 ,能求出轴力FN。
再由 Fx 0 求出 k 22
36 EI l3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将系数带入位移法方程解得
(a) A B C (b) A B C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与刚度无穷大的杆相连的刚结点的转角是否取为基 本未知量,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图a中AB杆刚度 无穷大, A=B=0 ,因此基本未知量只有一个线位移; 而图b中有一个角位移未知量。
(a) A EI=∞ B (b) EI=∞
EI
M
3F /56
再求基本部分:将附属部分的C点支座反力反作 用于基本部分。 最后的M图如图d所示。 思考:为什么基本部分各杆的弯矩为零?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8. 斜刚架的计算。
例:作图a所示斜刚架的M图。
(a) F B EI l A 2 EI l l/ 2 MP (d) 2i M1 6i C (b) F F 1P (c) F 2P 4i k k
EI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2) 独立的结点线位移的确定较复杂,基本可以 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① 附加链杆法。在结点施加附加链杆,使其不 发生线位移,则附加链杆数即为独立结点线位移数。 应用此法时应注意,自由端、滑动支承端或滚轴支承 端的与杆轴垂直方向的线位移不作为基本未知量。 ② 铰化法。将刚架中的刚结点(包括固定端) 变成铰结点,成为铰接体系,其自由度数即为独立 线位移数。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由平衡条件求出系数kij和自由项Fi P; (4) 解方程求Δj;
(5) 按叠加原理计算杆端弯矩。
M M 11 M 2 2 M n n M p
注意:一切计 算都是在基本结构上 进行!
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 位移法的适用条件 (1) 位移法既可以求解超静定结构,也可以求解静定 结构; (2) 既可以考虑弯曲变形,也可以考虑轴向和剪切变 形; (3) 可以用于梁、刚架、桁架、拱、组合结构等各种 类型的结构;
11F /56 3F /56 A (c)
(d) F C D B 3 F /28
F B
解:本题中刚架ECFHG是基本部分,CBA是附属部 分。首先求附属部分:由于C点无水平和竖向线位移,故 可将CBA化为图b的结构,用位移法计算,弯矩图如图c所 示。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c) F C D B 11F /56 3F /56 A G 11F /56 3 F /28 F (d) E C D B A 3 F /28
Fl 2 5Fl 3 Δ1 , Δ2 54 EI 162 EI
最后弯矩图如图h所示。
(h)
7 Fl/ 27 2 Fl/ 9
M图
本题在求解斜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
①由于刚架是斜的,BC杆不仅发生平动,还有 一定的转动,因此BC杆两端有相对线位移。 ②计算M2时,由于剪力和轴力都是倾斜的,因 此建立平衡方程时两者都要考虑。 ③求FN时,对C点取矩,不应漏掉刚臂上的力, 因为只有加上该力,隔离体才可保持平衡。
而AB杆两端的相对侧移为BB3,因此
M BA 6 2 EI
2l
2
ΔB
6 EI l2
F
第八章 F 位移法总结 4i
F 1P
2P
(c)
k k
(3) 求 k21=k12,k22。由M2图易得
MP
6i
6 EIM 1 k12 k 21 2 l
2i (f)
C1
C
2
k B 6 EI/l
第八章 位移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