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成像质量
影响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质量的因素
影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质量的因素有:信噪比(SNR)、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伪影。
在MRI检查中只有掌握各种成像参数与MR图像质量的各种指标的相关性,并合理地加以控制,才能获得可靠的、高质量的MR图像。
1、SNR 它是组织信号与随机背景噪声的比值,信噪比与图像质量成正比。
影响信噪比的因素有:①FOV:信噪比与FOV的平方成正比;②层间距:层间距越小,层间的交叉干扰越大;③平均次数:当平均次数增加时,导致扫描时间增加,而信噪比的增加只与平均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④重复时间。
当重复时间延长时,导致组织的纵向磁化倾向最大限度增加。
与此同时,信号强度也增加,使信噪比增加,但增加是有限的;⑤回波时间:当回波时间延长时,由于T2衰减导致回波信号减弱,引起信噪比相应减低;⑥反转时间;⑦射频线圈:它不但采集人体内的信号,而且它也接受人体内的噪声。
控制噪声的方法为选择与扫描部位合适的射频接受线圈。
2、CNR 应该看到,在评价图像质量时,SNR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指标,但是不能把它看作是一项绝对的标准。
临床应用表明,即使SNR很高也不能保证两个相邻结构能有效地被区分开来,因此有价值的诊断图像必须在特性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间表现出足够的对比度。
图像的对比度反映了两组织间的相对信号差。
它取决于组织本身的特性。
当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图像对比度较小时,在MRI中使用顺磁性造影剂。
SNR则与设备性能有关。
对比度和SNR共同决定了图像的质量,为此定义CNR来评价两者对图像的共同作用。
其定义是: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之差,即:CNR=SNR(A)-SNR(B)式中SNR(A)与SNR(B)分别为组织A、B的SNR。
上式表明,只有SNR不同的相邻组织,才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对比度。
在实际的信号检测中,如果组织间对比度较大,但噪声也很大,则较大的对比度会被较高的噪声所淹没。
MRI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
MRI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MRI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身体内部高分辨率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为了保证MRI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质量控制和性能检测非常重要。
MRI质量控制1. 磁场稳定性检测:MRI的磁场稳定性对图像质量有很大影响。
定期检测磁场强度和均匀性,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系统校准:进行系统校准,包括梯度线性度、像素尺寸、空间分辨率等,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信号到噪比(SNR)检测:SNR是MRI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检测小信号变化和细微结构非常关键。
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测量SNR并确保其高于最低指标要求。
4. 运动伪影检测:运动是MRI图像产生伪影的常见原因。
利用肌肉扫描、运动标记或追踪技术来检测和纠正运动伪影。
5. 干扰物检测:检测和排除可能产生伪影的干扰物,如金属器械、电子设备等。
MRI性能检测1. 空间分辨率检测:通过脊髓模型、线阵等标准物,测量MRI 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以评估其分辨率能力。
2. 时间分辨率检测:利用高速连续图像采集技术,测量MRI系统的时间分辨率。
评估其对动态变化过程的捕捉能力。
3. 脂肪和水信号韧化检测:使用脂肪和水信号韧化物,评估MRI系统对不同组织信号的韧化程度。
4. 灰度一致性检测:通过均匀灰度标准物,检测MRI系统的灰度一致性,评估其对不同灰度值的准确呈现能力。
5. 均匀性检测:利用均匀性物,测量MRI系统的均匀性,评估其图像亮度分布的均匀性。
MRI质量控制和性能检测对于确保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提高诊断准确性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性能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MRI系统的性能稳定和图像质量的一致性。
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教材课件
03
磁共振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硬件设备因素
1 2 3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影响磁共振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高 磁场强度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线圈
线圈的品质和配置对图像的采集和信号强度有直 接影响,高品质的线圈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 。
梯处 理,形成图像。
磁共振成像系统构成
磁体
射频系统
梯度系统
计算机系统
产生强磁场,通常为 1.5T或3.0T。
发射射频脉冲,激发氢 原子核。
产生磁场梯度,实现空 间定位。
处理共振信号,重建图 像。
磁共振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最常用的序列,用于获取T1和 T2加权图像。
制定磁共振成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流程,确 保不同操作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校准射频系统
确保射频发射和接收的准确性。
校准梯度系统
确保梯度系统的线性度和准确性。
参数优化与标准化
优化扫描参数
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和参数。
标准化成像参数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确保不同批次和时间点的成像质量一致性。
参数验证与测试
对新参数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操作规范与培训
信号稳定性
信号稳定性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
硬件设备性能
确保硬件设备性能正常,包括射频线圈、梯度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等 。
质量控制的方法
校准与验证
定期对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设备性 能正常。
数据监测与评估
mri国内标准
mri国内标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MRI国内标准是指在中国国内使用的MRI 设备和相关技术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MRI国内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MRI国内标准的背景和意义MRI国内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国内MRI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的准确性。
MRI国内标准主要包括设备性能指标、成像参数、安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MRI国内标准的设备性能指标MRI设备性能指标是衡量MRI设备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标准。
其中,磁场强度是MRI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见的磁场强度有 1.5T和3.0T两种。
此外,还有梯度系统性能、脉冲序列性能、信号检测系统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三、MRI国内标准的成像参数MRI成像参数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
常见的成像参数包括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层厚、间距、扫描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四、MRI国内标准的安全要求MRI安全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MRI国内标准对设备的安全性能、放射防护、磁场安全、急救设备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
例如,MRI设备应具备超温保护、过流保护、磁场泄漏控制等安全功能。
五、MRI国内标准的质量控制MRI国内标准还包括对设备的质量控制要求。
质量控制是通过定期的校准和检验,确保MRI设备的性能和图像质量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常见的质量控制项目包括空间分辨率、信噪比、均匀性等。
六、MRI国内标准的应用领域MRI国内标准适用于各个医学领域中需要进行MRI检查的疾病。
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MRI可用于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在骨科领域,MRI可用于关节、韧带和软组织的检查;在肿瘤学领域,MRI可用于肿瘤的定位和评估。
七、MRI国内标准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MRI设备的升级,MRI国内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磁共振质量保障措施有哪些
磁共振质量保障措施有哪些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领域。
而磁共振成像的质量保障措施对于确保成像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磁共振成像质量保障的一些重要措施。
一、设备质量保障措施1. 设备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磁共振设备需要经常进行巡检和维护,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定期校准磁共振设备的校准是保证成像质量的关键。
定期进行校准可以准确调整设备的参数,以保持成像精度和准确性。
3. 检查设备安全性能磁共振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磁场安全、温度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
确保设备在工作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没有威胁。
二、操作措施1. 患者安全策略在进行磁共振成像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对患者身体上的金属物质、植入物等进行了解,以避免对患者产生危险。
2. 注册和身份确认对患者进行准确注册和身份确认,确保成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患者安全教育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告知患者磁共振成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以确保患者在成像过程中能够配合操作,减少可能的风险和误操作。
4. 检查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检查前准备,包括排尿、脱掉金属物品、放置并固定好检查部位等。
确保患者在检查时的舒适和安全。
5. 设备操作流程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成像质量和安全。
6. 监测患者状态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和监测,包括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7. 设备操作员培训和认证设备操作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流程和安全要求,并通过相关认证。
三、成像质量控制措施1. 检查参数设定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和部位,设置合适的成像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
2. 成像质量评估对所得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排除由于运动、伪影等原因导致的图像质量不佳。
mri质量保障措施方案
mri质量保障措施方案MRI质量保障措施方案一、概述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非放射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为了确保MRI的质量和安全性,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措施方案。
本方案将介绍MRI质量保障的标准、流程和措施,以确保MRI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标准MRI质量标准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硬件标准(1)磁体性能:磁体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制造厂商的要求。
(2)射频系统:射频线圈应具有足够的信噪比和均匀性,以及正确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3)梯度系统:梯度线圈应具有足够的线性度和均匀性,以提供准确的空间位置信息。
(4)图像接收系统:图像接收系统(如接收线圈和信号放大器)应具有高品质的信号放大和低噪声。
2.软件标准(1)成像参数:成像参数应根据不同病例的需要进行调整,确保取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2)图像采集序列:图像采集序列应选择合适的脉冲序列,以获取所需的解剖和病理信息。
(3)图像重建算法:图像重建算法应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噪声和伪影。
三、质量流程MRI质量流程是指从预检查准备到成像质量评估的整个过程。
下面将分为五个阶段详细介绍MRI质量流程。
1.预检查准备阶段(1)设备检查:每天开始使用前,进行设备检查,包括磁体和线圈的稳定性、梯度和射频的功能性检查。
(2)辅助设备检查:检查配套设备如注射器、监护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3)检查室准备:检查室内温湿度、消毒情况、防护措施等是否符合要求。
2.患者接待和安全阶段(1)患者信息确认: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安全事项讲解:详细向患者介绍磁场强度、穿戴物品限制、禁忌症以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3)安全筛查:使用金属探测器或手持金属探测器对患者进行安全筛查,确保不带任何金属物品进入磁感应区。
3.成像参数设置阶段(1)病例分析: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情况,分析和确定MRI的成像参数。
核磁共振(MRI)相较于CT有何优势
核磁共振(MRI)相较于CT有何优势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相较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工具。
一、影像分辨率与对比度(一)高分辨率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具有卓越的分辨率。
相较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和详细的解剖图像,以及更准确的病变定位和边界信息。
这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视觉参考,有助于精确诊断和治疗决策。
(二)软组织对比度MRI在软组织对比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其对水分子的敏感感应,MRI可以准确地显示不同软组织的特征,例如脑组织、肌肉、脊髓等,这有助于医生进行病变诊断和评估。
通过调整MRI扫描参数和序列选择,医生可以获取高对比度的图像,使不同组织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晰,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三)多重对比增强技术MRI可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和选择不同的成像序列来实现多种对比增强方式,例如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这些不同的成像方式能够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病变,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通过综合应用多重对比增强技术,医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疾病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其形态、组织学特点和功能异常,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二、无辐射和安全性(一)无辐射成像MRI是一种非离子辐射成像技术,相较于CT的X射线成像,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辐射风险。
这使得MRI成为儿童、孕妇和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而且,MRI不仅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还可以提供功能性和代谢性的图像,从而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参考。
(二)无创和非侵入性MRI不需要插入任何导管或器械,对患者身体没有侵入性,避免了手术和创伤带来的风险。
患者只需躺在扫描床上,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MRI扫描参数调整方法改善图像质量
MRI扫描参数调整方法改善图像质量MRI(磁共振成像)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无创检查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产生详细的身体内部结构图像。
然而,在进行MRI扫描时,图像质量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扫描参数的选择、病人的体态以及仪器的性能。
因此,优化MRI扫描参数以改善图像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MRI扫描参数主要包括扫描序列、扫描时间、空间分辨率、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翻转角度(flip angle)和磁场强度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MRI扫描参数调整方法来改善图像质量。
首先,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对图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扫描序列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T1加权图像可提供更好的结构分辨率,适用于解剖学信息的获取;T2加权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更敏感,适用于炎症和水肿的评估。
因此,在选择扫描序列时应根据具体的临床目的进行合理选择。
其次,调整扫描时间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过长的扫描时间可能会导致图像模糊,因为病人在扫描过程中难以保持静止。
因此,缩短扫描时间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
可以通过减少图像矩阵尺寸、减少视野(FOV)或使用平行成像技术来实现缩短扫描时间的目的。
第三,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的像素数目,对图像细节的呈现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增加空间分辨率会提高图像质量,但同时也会增加扫描时间。
选择合适的空间分辨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对于需要高分辨率的结构,如脑部细微结构或关节软骨,应优先选择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接下来,调整重复时间(TR)和回波时间(TE)可以改善MRI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重复时间是指磁场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恢复到原始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而回波时间是指激发脉冲到回波信号出现的时间间隔。
通过调整TR和TE的数值,可以增强不同组织之间的对比度。
例如,较长的TR和TE对脑脊液信号有利,而较短的TR和TE对灰质和白质结构的显示更有优势。
因此,根据图像需求,对不同扫描序列进行适当的TR和TE调整是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措施。
MRI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
MRI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疾病研究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MRI设备的性能和结果的准确性,对其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QC)和性能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MRI质量控制和性能检测的相关问题。
MRI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进行MRI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制定标准操作流程(SOP):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制定明确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预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步骤。
设备校准:所有的MRI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在正确的磁场强度下运行。
数据验证:对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环境监控:对MRI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控,如温度、湿度、磁场等,确保其在设定的范围内。
定期维护:MRI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防止设备故障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评估MRI设备的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检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能检测方法:图像对比度:通过比较不同组织类型的图像对比度,可以评估设备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均匀性测试:通过在已知的均匀物质上产生图像,可以评估设备的磁场均匀性。
伪影测试:通过在已知的物体上产生伪影图像,可以评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扫描速度测试:通过测量设备完成扫描所需的时间,可以评估设备的扫描速度。
敏感性测试:通过在已知的磁场变化下设备是否能正确响应,可以评估设备的敏感性。
MRI的质量控制和性能检测对于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策略和定期的性能检测,可以大大提高MRI设备的性能和结果的可靠性,从而为医学诊断、疾病研究和其他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提供准确的图像数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方法用于MRI的质量控制和性能检测。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印刷已经成为了现代印刷行业的重要支柱。
数字印刷具有高效、灵活和个性化的特点,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
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一、CT、MRI影像一般质量标准1、CT、MRI图像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CT、MRI图像标记完整、正确:包括检查号、检查时间、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扫描层厚、窗宽窗位、图象比例尺、方位标记等信息。
3、各部位扫描均应有定位相。
4、扫描范围应完整包含临床临床所要求的扫描部位。
5、窗技术应用适当。
6、平扫与增强扫描图像的组织层面基本一致;MRI平扫与增强对比序列一致。
7、废影像:凡是不能达到诊断目的并且必须重新扫描的不论其图像质量如何均被定义为废影像。
二、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一般要求:1、胶片无霉斑、本底密度≤0.02D,2、客观记录CT、MRI图像,病灶区域应拍摄连续图像。
3、根据诊断要求设定窗宽、窗位。
4、要求拍摄定位相,胸部CT扫描应有包括有、无定位线的两幅定位相。
5、摄片图像排列:根据标准人体解剖,颅脑及四肢关节图像可由近及远排列;颈、胸、腹部、骨盆扫描图像由上到下排列。
多平面重组图像冠状位由前向后、矢状位由右向左排列。
6、图像放大比例应以满足影像诊断为基本原则。
一般占据方框面积不小于50%,并且不与图像标记重叠。
特殊图像可放大到病灶清晰显示。
7、CT照片中病灶大小应有测量数据:主要或有代表性的病灶应测量大小,明确以密度鉴别诊断的病灶或组织要测CT值。
增强扫描应有平扫与增强后的组织密度对比测量。
平扫与增强各期病灶密度对比测量应尽可能“三同”,即同一扫描层面、病灶同一区域、ROI 面积基本相同。
8、胶片大小:14×17英寸,每张胶片上的照片幅数≤30幅。
三维重建图像每张胶片上≤20幅。
(二)、CT、MRI照片质量评价分为四级:优质片、良级片、差级片、废片。
1、优质CT片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D之间)(2)、符合《CT、MRI影像质量标准要求》。
(3)、符合《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般要求》。
MRI质量控制标准
MRI质量控制标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为了确保MRI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制定MRI质量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MRI质量控制标准的详细内容:1. 设备校准-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磁场强度、梯度线性度、射频场均匀性等参数符合规范要求。
- 校准后需要进行验证,包括磁场均匀性测试、信号强度均匀性测试等。
2. 图像质量评估- 对每个病人的MRI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水平等方面的评估。
- 使用标准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如MTF(调制传递函数)、SNR(信噪比)等指标进行评估。
-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图像,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重新扫描、调整扫描参数等。
3. 图像几何校正- 对于MRI图像的几何畸变,需要进行校正,以保证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几何精度。
- 使用专业的几何校正工具,根据标准模板进行校正,确保图像中的结构位置准确。
4. 运动校正- MRI扫描过程中,患者的运动会导致图像模糊和伪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运动校正。
- 使用运动校正技术,如导航技术、重建技术等,对运动伪影进行校正,提高图像质量。
5. 安全控制- MRI扫描涉及到强磁场和射频辐射,需要采取安全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了解MRI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 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如磁场漏磁、射频功率等。
6. 数据存储和管理- 对于MRI图像和相关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要建立规范的流程和系统。
- 确保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防止数据丢失或篡改。
- 对于重要的病例和研究数据,进行备份和加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7.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 对于MRI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需要记录相关的操作和结果。
- 编制质量控制报告,对每个扫描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总结。
- 根据质量控制报告,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MRI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MRI质量控制标准
MRI质量控制标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为了确保MRI图象的质量和准确性,制定MRI质量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MRI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 设备校准和维护MRI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是确保图象质量的基础。
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包括磁场均匀性、空间分辨率、信噪比等参数的检测和调整。
同时,设备的维护也应定期进行,包括磁体冷却系统、梯度线圈、射频线圈等的检查和维修。
2. 图象质量评估MRI图象质量的评估是判断图象是否准确和清晰的关键。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对照度、几何畸变等。
信噪比是指图象中信号和噪声的比值,应保证足够高以确保图象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是指图象中可分辨的最小结构大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以便观察细小的病变。
对照度是指图象中不同组织或者结构之间的明暗差异,应保证足够高以便观察病变和解剖结构。
几何畸变是指图象中物体形状和大小的失真,应尽量减小以确保准确的测量。
3. 图象重建和后处理MRI图象的重建和后处理对于最终图象的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重建过程中应注意参数的选择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图象质量。
后处理包括图象滤波、增强、配准等步骤,应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进行。
4. 安全控制MRI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是保护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关键。
应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磁场强度、梯度线圈的切换速度、射频功率等。
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包括排除磁性物体、植入物和对磁场敏感的器械等。
5.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为了追踪和监测MRI设备和图象质量的变化,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系统。
记录应包括设备校准和维护的时间和结果、图象质量评估的结果、安全控制的检查和评估等。
报告应定期生成,并包括图象质量的总结和改进措施的建议。
总结:MRI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MRI图象质量和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设备校准和维护、图象质量评估、图象重建和后处理、安全控制以及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MRI图象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MRI通过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和其它核自旋的磁共振现象,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从而提供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的原理以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磁共振成像原理:MRI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该现象来源于处于静态磁场中的核自旋的磁矩与外加射频脉冲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MRI使用一个强大的恒定磁场(通常为1.5或3.0特斯拉)将人体组织中的原子核置于一个有序的状态,这些原子核包括氢原子核(即质子)。
在此状态下,当短脉冲的高频射频能量被施加至人体时,它会激发原子核自旋的转动。
当射频能量停止时,被激发的原子核自旋会逐渐恢复到初始状态,同时释放出被称为自由感应衰减(Free Induction Decay,简称FID)的能量。
MRI利用检测这些FID信号并对其进行数学处理,从而在体内重建出高分辨率的图像。
为了使得FID信号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重建图像,人体组织中的核自旋必须具备一定的时间恢复特性。
这一特性由称为T1和T2的参数来描述,分别表示核自旋恢复到初始状态和旋转速度恒定的时间。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1.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是MRI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磁场强度能够提供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从而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2. 梯度线圈:梯度线圈用于在空间中产生不同的磁场强度,从而产生图像的空间编码。
梯度线圈的设计和性能决定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金属伪影。
3. 射频线圈:射频线圈用于产生和接收射频能量,对于图像的对比度和接收信号的强度至关重要。
4. 脉冲序列参数:不同的脉冲序列参数,如重复时间(TR)和回波时间(TE),能够对图像对比度和解剖结构的显示产生影响。
调整这些参数能够实现不同的成像目的,例如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优缺点及应用
磁共振成像优缺点及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断层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具有以下优点和应用。
优点:1. 非侵入性:MRI不需要使用放射性剂,相比于X线、CT等影像技术,能够避免对人体组织造成额外的伤害。
2. 显像准确性高:MRI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对于不同种类的组织结构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
3. 对软组织成像优势明显:MRI对于软组织的成像效果比较好,如脑部、骨髓、肌肉、肝脏、心脏等结构,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4. 多参数成像:MRI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如T1加权、T2加权、弥散加权等)对体内的不同物理特性进行成像。
这使得MRI在观察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5. 无辐射:MRI不使用放射线,对于孕妇、婴儿、儿童等人群相对安全,很适合一些对辐射敏感的患者。
应用:1. 临床诊断:MRI在多个临床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神经科学、心血管领域、儿科、泌尿科等。
例如,在神经科学中,MRI可以帮助诊断中风、脑卒中、肿瘤等疾病。
2. 预防和筛查:MRI对于早期病变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例如乳腺、前列腺等癌症。
3. 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能够用于术前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协助手术规划。
术后,MRI可以用来评估手术效果,观察组织修复情况。
4. 研究和科学:MRI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人体器官和功能,了解疾病的机制,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5. 教育和培训:MRI在医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和解剖MRI 图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疾病表现等,并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优点和应用外,MRI也存在一些缺点:1. 成本高:MRI的设备和维护成本高昂,使得它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难以普及。
MRI质量控制标准
MRI质量控制标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为了确保MRI图像的质量和可靠性,MRI设备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设备校准、图像质量评估和维护保养等方面。
一、设备校准1. 磁场校准磁场校准是确保MRI设备磁场均匀性的重要步骤。
应定期进行磁场校准,以确保磁场强度和均匀性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校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校准物体,如球形容器或块状物体。
2. 梯度校准梯度校准是确保MRI设备梯度线圈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步骤。
梯度校准应包括梯度线圈的线性度、均匀性和相位响应等方面的测试。
校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测试物体,如球形容器或块状物体。
3. 射频校准射频校准是确保MRI设备射频线圈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步骤。
射频校准应包括射频线圈的频率响应、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等方面的测试。
校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测试物体,如球形容器或块状物体。
二、图像质量评估1. 信号噪声比(SNR)信号噪声比是评估MRI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使用标准测试物体,如球形容器或块状物体,测量MRI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水平,计算信号噪声比。
标准要求信号噪声比应达到一定的数值范围。
2. 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评估MRI图像清晰度和细节显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使用标准测试物体,如线状物体或棋盘格,测量MRI图像中细节的分辨能力。
标准要求空间分辨率应达到一定的数值范围。
3. 几何畸变几何畸变是MRI图像中物体形状和位置失真的现象。
应使用标准测试物体,如球形容器或块状物体,测量MRI图像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失真程度。
标准要求几何畸变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4. 均匀性均匀性是评估MRI图像亮度均匀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使用标准测试物体,如球形容器或块状物体,测量MRI图像中不同区域的亮度差异。
标准要求均匀性应达到一定的数值范围。
三、维护保养1. 定期维护MRI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和更换设备部件、校准设备参数等。
磁共振质控记录及改进措施
磁共振质控记录及改进措施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为了确保MRI成像质量和安全性,磁共振质控记录及改进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设备校准、图像质量评估、安全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磁共振质控记录及改进措施。
一、设备校准1. 磁场均匀性校准:定期进行磁场均匀性测试,确保整个扫描区域内的磁场强度均匀分布。
2. 梯度线性性校准:检测梯度线圈输出信号的线性程度,以保证图像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3. 射频线圈校准:检查射频线圈的工作状态和信号传输效果,确保信号接收和发送的稳定性。
二、图像质量评估1. 噪声检测:通过采集噪声图像或利用噪声模拟器进行噪声水平测量,以评估图像中的噪声水平。
2. 分辨率评估:使用分辨率模板或高对比度物体进行评估,以确定系统的空间分辨率。
3. 灵敏度检测:通过扫描特定的灵敏度校准器,评估系统的信号灵敏度和均匀性。
三、安全措施1. 患者安全:确保患者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排除患者身上可能存在的金属物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2. 辐射剂量控制:优化扫描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例如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限制重复扫描等。
3. 对比剂使用:合理使用对比剂,在严格遵守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对比剂种类和剂量。
4. 紧急处理预案:建立紧急处理预案,包括应急停机按钮、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质控记录及改进措施1. 设备质控记录:建立设备质控记录表格,记录每项设备校准和维护工作的日期、负责人、结果等信息。
2. 图像质量评估记录:建立图像质量评估记录表格,记录每次图像质量评估的日期、评估方法、结果等信息。
3. 安全事故记录:建立安全事故记录表格,记录每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日期、原因、处理措施等信息。
4. 定期检查与改进:定期检查磁共振设备和流程,并根据质控记录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改进,确保设备和操作符合最新的标准和要求。
MRI质量控制标准
MRI质量控制标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常用于检查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
为了确保MRI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以下是MRI质量控制标准的详细内容:1. 设备校准和维护1.1 确保MRI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包括磁场均匀性、梯度线性性、射频线圈的频率响应等方面。
1.2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维护,包括磁场校准、梯度校准、射频线圈校准等。
1.3 检查设备的冷却系统、电源系统、安全系统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图象质量评估2.1 对于每一个患者,应进行图象质量评估,包括图象对照度、分辨率、均匀性等方面。
2.2 使用标准的图象质量评估工具,如噪声评估、信号到噪声比评估等,对图象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2.3 定期进行图象质量评估的质量控制,记录评估结果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图象质量问题。
3. 患者准备和安全措施3.1 在进行MRI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询,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信息,确保患者适合进行MRI检查。
3.2 患者应脱掉所有金属物品,如首饰、钥匙、手机等,以避免对MRI设备和患者的安全造成影响。
3.3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根据其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患者准备和安全措施。
4. 图象获取和处理4.1 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和参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确保获取到清晰、准确的图象。
4.2 对于不同部位的扫描,应根据部位的特点和临床需要进行相应的图象处理,如翻转、平滑、增强等。
4.3 在图象获取和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运动伪影、金属伪影等常见的图象伪影问题。
5. 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5.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记录系统,记录每次MRI检查的设备信息、患者信息、图象质量评估结果等。
5.2 对质量控制记录进行定期分析,统计不同设备、不同扫描序列的图象质量情况,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5.3 根据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MRI图象的质量和准确性。
(完整word版)核磁共振成像仪质量控制规程
(完整word版)核磁共振成像仪质量控制规程核磁共振成像仪质量控制规程1. 引言核磁共振成像仪(MRI)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诊断和研究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保证MRI设备的安全和准确性,以及确保成像图像的质量符合临床需求,制定本质量控制规程。
2. 设备质量控制2.1 定期校准定期校准MRI设备是确保成像结果准确和一致的关键。
校准应按照设备厂商的建议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校准包括但不限于B0磁场均匀性、梯度线性性和射频线圈的标定。
2.2 故障排除和维护定期进行故障排除和维护是保持MRI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步骤。
故障排除包括检查设备硬件、软件和通信系统,及时修复设备故障。
维护包括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和防尘处理,并按照设备保养手册的要求更换部件。
2.3 质量控制测试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可以评估MRI设备的性能和成像结果的质量。
常见的质量控制测试包括信噪比测试、空间分辨率测试、脂肪/水信号比测试等。
测试结果应记录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3. 成像质量控制3.1 成像参数标准化为了保证成像结果的一致性,应制定成像参数标准化的标准操作规程。
成像参数包括扫描序列、扫描时间和分辨率等。
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扫描,避免随意改变参数。
3.2 质量控制图像评价定期评价成像质量是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对于每台MRI设备,应建立常用扫描序列的参考图像,并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
评价标准包括对比度、噪声、空间分辨率和几何畸变等。
3.3 重复扫描和质量反馈如果发现成像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并重复扫描。
同时,应及时向质量控制团队提供反馈,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改进和调整。
4. 文件记录和管理所有的质量控制测试、校准记录和质量评价结果都应及时记录并对外公示,以便随时查阅。
相应的文件应按照规定的管理流程进行归档和保管,以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5. 结论核磁共振成像仪质量控制是确保设备安全和保证成像质量的重要措施。
磁共振成像技术误差来源分析
磁共振成像技术误差来源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利用原子核磁共振现象,对人体组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然而,磁共振成像技术并非完美无缺,误差是其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本文将对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误差来源进行详细分析。
I. 主磁场不均匀性误差主磁场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础,其均匀性对成像质量至关重要。
主磁场不均匀性误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磁场扰动:周围环境的磁场变化会导致主磁场的不均匀性。
例如,建筑结构、电气设备和金属物品都可能产生磁场扰动。
2. 主磁体设计和制造:磁体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对主磁场的均匀性有着直接影响。
不完美的磁体制造可能导致主磁场的不均匀性增加。
3. 温度变化:主磁体的温度变化会影响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温度变化可能导致磁体局部收缩或膨胀,进而影响主磁场的均匀性。
II. 梯度磁场误差梯度磁场是磁共振成像中用于空间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
梯度磁场误差会导致成像空间定位的不准确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梯度磁场误差来源:1. 梯度线圈不均匀性:梯度线圈的制造和安装质量会影响梯度磁场的均匀性。
线圈内部导线的尺寸、位置及连接方式都会对梯度场造成影响。
2. 梯度电流漂移:梯度电流的漂移会导致梯度磁场的变化,从而造成成像定位误差。
梯度电流漂移可能是由电源不稳定、导线阻抗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3. 磁铁非线性:梯度磁场与主磁场之间有耦合作用,主磁场的不均匀性会影响梯度磁场的均匀性。
非线性磁铁可以导致梯度磁场的扭曲,从而影响成像空间定位的准确性。
III. 射频场和接收链路误差射频场是磁共振成像中用于激发和接收信号的重要部分。
射频场和接收链路误差可能产生以下误差来源:1. 射频梯度线圈误差:射频梯度线圈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会影响激发和接收的射频场的均匀性。
线圈内部的导线尺寸、位置和连接方式也会对射频场产生影响。
2. 射频场不均匀性:射频场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成像信号的强度和分布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MRI质量控制
MRI质量控制MRI质量控制是一种用于确保磁共振成像(MRI)图象质量的系统化方法。
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为了确保MRI图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MRI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1. 设备校准:MRI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性能和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这包括校准磁场强度、梯度线性度、射频线性度等。
设备校准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校准结果应记录并保存。
2. 图象质量评估:对于每一个病例的MRI图象,应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图象清晰、准确。
评估的指标包括分辨率、噪声、对照度等。
评估应根据标准化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保存。
3. 系统维护:定期对MRI系统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检查和更换设备部件、更新软件等。
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厂商的建议进行,并记录维护过程和结果。
4. 人员培训:MRI操作人员应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图象质量控制、安全注意事项等。
培训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符合要求。
5.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所有的质量控制活动应记录并保存,包括设备校准记录、图象质量评估结果、维护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等。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追溯和分析,以改进质量控制过程。
MRI质量控制的意义在于确保MRI图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的设备校准、图象质量评估和系统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设备故障或者图象质量问题,保证MRI图象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同时,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记录的建立,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操作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MRI质量控制是确保MRI图象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涉及设备校准、图象质量评估、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MRI图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MRI成像质量我国自1985年引进MR设备,目前装机已愈千台,已普及到较为发达地区的县、市级医院。
MR快速扫描技术和不同类型的脉冲序列设计极大地扩展了MR的应用领域,其主要归因于大功率高切率的梯度场、图像处理高速计算机系统、新的图像处理软件、先进的脉冲序列设计和相控线圈设计等。
目前主磁场场强提高,达到3o0T,明显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和质量。
梯度场切换率加快,达到40mT/s,爬升速度加快至200mT/s/m,这使扫描速度加快,主要应用turbo FLASH、True-FISP和EPI 脉冲序列,在几次或1次屏息期间完成心脏大血管扫描,时间分辨率提高至20ms,甚至达到实时的程度,同时图像质量与传统GRE、甚至SE脉冲序列相近。
影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质量的因素有:信噪比(SNR)、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伪影。
在MRI检查中只有掌握各种成像参数与MR图像质量的各种指标的相关性,并合理地加以控制,才能获得可靠的、高质量的MR图像。
1、SNR 它是组织信号与随机背景噪声的比值,信噪比与图像质量成正比。
影响信噪比的因素有:①FOV:信噪比与FOV的平方成正比;②层间距:层间距越小,层间的交叉干扰越大;③平均次数:当平均次数增加时,导致扫描时间增加,而信噪比的增加只与平均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④重复时间。
当重复时间延长时,导致组织的纵向磁化倾向最大限度增加。
与此同时,信号强度也增加,使信噪比增加,但增加是有限的;⑤回波时间:当回波时间延长时,由于T2衰减导致回波信号减弱,引起信噪比相应减低;⑥反转时间;⑦射频线圈:它不但采集人体内的信号,而且它也接受人体内的噪声。
控制噪声的方法为选择与扫描部位合适的射频接受线圈。
2、CNR 应该看到,在评价图像质量时,SNR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指标,但是不能把它看作是一项绝对的标准。
临床应用表明,即使SNR很高也不能保证两个相邻结构能有效地被区分开来,因此有价值的诊断图像必须在特性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间表现出足够的对比度。
图像的对比度反映了两组织间的相对信号差。
它取决于组织本身的特性。
当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图像对比度较小时,在MRI中使用顺磁性造影剂。
SNR则与设备性能有关。
对比度和SNR共同决定了图像的质量,为此定义CNR来评价两者对图像的共同作用。
其定义是: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之差,即:CNR=SNR(A)-SNR(B)式中SNR(A)与SNR(B)分别为组织A、B的SNR。
上式表明,只有SNR不同的相邻组织,才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对比度。
在实际的信号检测中,如果组织间对比度较大,但噪声也很大,则较大的对比度会被较高的噪声所淹没。
如果组织间对比度虽然不大,但是SNR高,所以较小的对比度在图像噪声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被分辨。
显然,为了将相邻的组织区别开来,要求较高的SNR是重要的,但这并不是充分条件,而取得最佳CNR才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欲获得良好的CNR,除了相邻的组织及病变MR信号特征上必须存在差异,即T1、T2、质子密度ρ存在差异外,还必须适当选择脉冲序列和决定图像信号加权的成像参数:TE、TR、TI和翻转角度,才能将上述差异显示在图像上。
因此,脉冲序列和决定图像信号加权的成像参数,TE、TR、TI和翻转角均对CNR有直接影响。
此外,CNR也受NEX、体素容积、接收带宽以及线圈类型的影响,这些因素对CNR 的影响与对SNR的影响相同。
3、空间分辨率决定MR图像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空间分辨率。
它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邻接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
它反映了图像对细微结构的可分辨能力。
显然,空间分辨率取决于体素的大小。
当体素容积大时,其中包含的各细胞组织产生的MR 信号经过平均后,即产生体素的MR信号。
就是说,这个MR信号不是一个体素中一种组织产生的信号,而是体素中各组织产生的MR信号的平均信号强度。
体素容积大则空间分辨率低是因为部分容积效应的结果。
而体素容积小时,能分辨出细微结构,空间分辨率高。
体素尺寸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FOV、矩阵的大小和层面厚度。
这些都可由操作者根据需要来选择。
成像层面越薄,空间分辨率越高,成像层面越厚,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显著,空间分辨率就越低。
当FOV一定时,像素矩阵越大,则像素数越多,像素越小,图像越细腻,因而空间分辨率越高。
反之矩阵越小,空间分辨率越低。
当像素矩阵一定时,FOV 越小,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反之,FOV越大,空间分辨率越低。
综上所述,选择薄的成像层面,大的像素矩阵,小的FOV将会提高空间分辨率。
但必须注意到,当其他成像参数不变时,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总是伴随着SNR的下降。
4、伪影伪影是指在MRI成像过程中,由于某种或某些因素,而出现了人体组织原来并不存在的影像。
当出现伪影时,应仔细分析伪影出现的原因,以有效的方法来防止、抑制,甚至消除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有设备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摺积伪影;截断伪影;部分容积效应;运动伪影及金属异物伪影等。
5、MR图像质量的控制对策当MR图像具有高的SNR和CNR,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很短的扫描时间时,则为理想的图像。
但是一种图像质量指标的改善,总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另一种甚至一种以上质量指标的损失。
因此在实际MRI 检查中为了改善图像质量,不能只简单地改善某一个质量指标,而是需要研究这些质量指标及与可选择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综合考虑目标与可选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恰当地选择各种成像参数,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①应根据具体的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
图像信号的加权参数和扫描平面。
适当的成像序列和图像信号的加权参数是获取良好的SNR和CNR的基本条件。
②在选择成像参数时要特别注意SNR是影响图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通常SNR高时,一般都能同时满足对CNR 的要求。
避免为追求过高的空间分辨率而牺牲SNR。
例如选择3mm以下的层厚,很大的矩阵和很小(比如8cm)的FOV。
有时,层厚减少1mm并不能显著提高空间分辨率,然而却可造成SNR的严重损失。
而当SNR很低时,再高的空间分辨率也将失去意义。
③尽量采用短的扫描时间。
全部检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min。
避免为追求更高的SNR或空间分辨率而使扫描时间延长。
因为患者在磁体内很难长时间保持不动,咳嗽、打喷嚏、微小的移动均可使图像质量显著下降。
④注意人体不同解剖部位信号强弱的差异。
信号较强的部位如头部,使用较大的矩阵,很少的NEX即可获得满意的SNR和CNR;而信号较弱的部位如肺部,则应当是用较小的矩阵并增加NEX的次数。
就临床来说,合理采用一些特殊的MRI成像手段,对一些特定组织器官的成像会有相当大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讨论一些特殊的成像手段。
1、水成像:(1)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 crcatography,MRCP):是一种评价胰胆管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利用重T2WI技术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其主要原理是用长的重复时间(TR>3000ms)及特长回波时间(TE>150ms)来区分静态液体周围软组织结构,使含水结构显影。
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如胆汁等其T2时间很长,一般是周围组织如肝、胰和腹腔脂肪的20倍,因此,在重T2WI呈高信号,而实质脏器或快速流动的血液则呈低或无信号,故以黑色低信号的周围组织作背景可衬托出胆道系统的高信号。
实际上,长TR 主要是为了取得T2的效果,特长的TE是为了增强T2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将一般的组织结构信号压低(变黑),从而使含水的信号更加突出,因此,TE在水成像中非常重要,是成功的关键。
为获得质量良好的MRCP需要3个条件:①液体-背景对比,②高空间分辨率;③呼吸运动伪影的抑制。
在检查时,可通过脂肪抑制技术以减少背景信号,使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提高;运用表面线圈缩短屏气时间,增加磁场内有效信号影,使SNR提高;在序列选择方面,采用半付理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其不但使成像时间大为缩短及克服了位移伪影,而且可采用薄层扫描,使SNR、CNR和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最终得到比较满意的图像。
高场MRCP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结合使用脂肪抑制、HASTE序列及空间预饱和等技术,获得质量优良的MRCP图像,从而提高胰胆管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2)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尿路成像常以泌尿系造影为主,但受病人年龄、过敏体质、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或不能进行造影检查,或达不到诊断目的。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因其无创伤性、安全简便、不需对比剂、可多方位成像、多角度观察等优点,可解决常规尿路造影检查的不足,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MRU常用的方法有3D FSE T2WI、MIP处理的单幅屏气4秒MRU成像技术,前者受年龄、呼吸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所需时间较长(5分钟),而后者成像时间短,可重复使用,并随时改变方位和视野,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比较满意的全程尿路MRU影像。
MRU的缺点在于不能获得功能信息,且无积水扩张的输尿管显示不佳,对输尿管结石的检查有一定限度,可确定梗阻部位但不能显示结石影。
关于MIP也有不足之处,肾盂输尿管边缘较弱的信号也会被删除,使肾盏边缘不如IVP清晰锐利,且有时会有伪影,影响真实性,需结合横断面的影像来解读全部水成像资料。
此外,选择适合参数的IR-FSE (快速反转恢复序列)水成像序列技术,口含Vit C 能较好地显示腮腺管及分支的扩张、狭窄、移位及破坏等病变,与腮腺的常规扫描相结合,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都有更好的作用。
不仅如此,此技术还可用于脑脊液鼻漏的诊断。
2、MRI减影技术:先预扫一个层面D1,在此层面上再扫一个序列Dn,然后按照D=Dn-WD1,得出相减后的图像D,W为减影加权因子,一般为一常数,其范围在-1.5~+1.5之间,它跟机器的磁场强度有关,在使用磁场强度为 1.0T 的成像仪,其W值为1。
因为减影是将注射对比剂后的图像与注射对比剂前的图像通过每个对应的象素之间的信号相减来实现的,因此磁共振减影技术的关键,在于病人应在无任何运动的状态下进行扫描,同一层面增强前后应严格吻合,所以应取得病人的合作。
MRI减影技术可用于颅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查找出血原因。
3、fMRI技术:利用MRI对组织磁化高度敏感这一特点用于人脑的功能研究,即脑功能MR成像(fMRI)是近年来关注的开发课题之一。
它包含MR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ed imaging,DWI)和血流灌注成像(PWI)、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皮层定位成像和动脉血质子标记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PI)的发展,fMRI 在脑疾病诊断上的应用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因此,MRI脑功能成像技术为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