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试题含解析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A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A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7.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第九单元种群和群落第1讲__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
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种群的特征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错误!错误!(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n 为第一次捕捉并标记数量,m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组错误!成错误!错误!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4.种群的空间特征错误!错误!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1)A图为“J”型曲线。
①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③数学模型:N 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 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B图为“S"型曲线.①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的制约。
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
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④影响因素错误!基础自测1.判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
(√)(4)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5)种群数量的变化也就是指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6)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高考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带答案)种群是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为帮助大家掌握知识查字典生物网整理了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请大家参考。
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解析种群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A、B、D正确。
种群的数量特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传染病使种群死亡率升高,C项错。
答案 C2.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答案 B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A)、随机分布(C)和均匀分布(D)。
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答案 B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B、D项错。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2018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1.1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关闭
答案
-17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考向2 种群密度的调查 3.(2016全国甲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关闭 群密度 调查某地区 (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逐一计数法 ,而应采用样方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 法 ,A项错误 ;正确的方法是先确定若干个样方(包括样方大小、数量及取 均值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 ,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 ,再乘以 样位置等 ),然后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 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度的平均值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 答案
-18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4.(2015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 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 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 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3)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环境条件改善,K值可能会 条件恶化,K值可能会 变小 。
增大
;环境
-27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核心梳理
提能探究
考向感悟
归纳总结
教材深挖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一定低于K值吗?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一定。自然环境中,大多数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 故种群数量可以高于K值,但不会维持很长时间。 4.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 波动 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 还会 急剧下降 ,甚至 消亡 。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高考生物第九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习题及答案
课时达标第29讲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B.各个年龄段人数相等的人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D.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A解析稳定型种群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量适宜,而不是绝对相等,只要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就属于稳定型,B项错误;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C项错误;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D项错误。
2.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解析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故图中①~④分别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项错误、C项正确;春节前后,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B项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③),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项错误。
3.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子代的性别比例C.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D.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答案C4.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
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D解析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大于1,A项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图中时期Ⅰ两个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还不能推知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相等,B项错误;不同种群每个时期实际增加的个体数与自然增长率不成正比,所以不能简单根据甲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乙种群来判断两个种群实际的增加数量,C 项错误;一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之后,总是在最开始一段时期内增长率最大,之后因为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增长率会逐渐减小,所以图中甲、乙种群由于在时期Ⅱ比时期Ⅰ的增长率大,种群迁入后应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D项正确。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8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2020广西桂林检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4.(2021山东潍坊月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生物试题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学·科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生物膜的概念以及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干“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 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最新-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 种群与群落
2018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18 种群与群落一、考纲要求内容:1.列举种群的特性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4.阐明群落的演替二、试题详解1.(2018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 (2018海南卷)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3. (2018海南卷)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考点定位】本题以疟原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为背景,考查群落内的种间关系,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
4(2018重庆)4.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2018浙江)5.右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推荐精选】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重点冲关练1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新人教版
1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析】选D。
据题图分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A 错误;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B错误;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加固训练】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
麋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4.5%B.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麋鹿的基因多样性C.1987年到1992年麋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D.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解析】选C。
由于1988年出生率为27.3%,44×127.3%≈56只,故死亡率为(56-54)/44×100%≈4.5%,A正确;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自然选择和种群内随机交配,从而有助于提高麋鹿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随着时间延长,种群不断繁衍,性别比例已经趋向于1∶1,C错误;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D 正确。
2.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解析】选C。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Word版含解析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4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
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1 m 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 m 2,灌木约为16 m 2。
(3)计数原则。
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的原则,如图。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 只,第一次捕获B 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 只,其中有b 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 A =b a ,得A =aBb。
由上式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 偏小,则A 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 偏大,则A 偏小。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3)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判断正误 1.可用样方法调查某块草地蒲公英的数量和某玻璃容器中酵母菌的数量变 化。( × ) 2.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 × ) 3.种群的“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主要由环境条件决定。(√ ) 4.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 ) 5.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②、密度估算公式: = 。 初次捕获标志数M 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m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 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 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 (1)、类型 类型 增长型 图例 年龄比例 年幼个体数 大于 年老 ______ 个体数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大于 死亡率 增大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决定(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高、迁入 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 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①、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②、性别比例: ♀> ♂ →增长快;♀≈ ♂ →相对稳定;♀< ♂ →增长慢。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基础知识提要 一、种群的特征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 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样方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②、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①、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③、 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__________、活动范围大 __________的动物。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答案
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考纲展示]1.种群的特征(Ⅰ)2。
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1页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错误!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
(2)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①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②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
如下表:类型各年龄分布种群密度变化趋势A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增大B 各年龄个体比例适中基本不变C 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减小(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二、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1.曲线A为“J”型曲线(1)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
(2)数学模型N t=N0λt错误!(3)曲线特点:种群数量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2.曲线B为“S"型曲线(1)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2)曲线特点错误!(3)应用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保护大熊猫。
3.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就是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1)“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差异:环境阻力的有无.(2)A、B曲线联系:“J”型曲线错误!“S”型曲线.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下降。
(2)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以及人类活动等。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试题含解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
【解析】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
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
【答案】 B
2. 如图所示,乌鸦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种群在第3年前,λ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第3年到第6年,λ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第6年到第9年,虽然λ值增大,但依然小于1,所以第6年到第9年的种群数量依然逐渐减少,所以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第3年。
【答案】 D
3. 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c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解析】在bc段,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逐渐上升,但出生率仍然。
专题3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2018年高考生物热点题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热点题型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例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能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提分秘籍】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及分析(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我国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是仅由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举一反三】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答案】D热点题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例2、(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
(新课标)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新人教版
分层提能限时练(三十)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45分钟)[基础练]扣教材练双基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 C2.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答案】 A3.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 C4.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种群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答案】 A5.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解析】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
高考试卷真题解析第27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直接计数法
@《创新设计》
样方
大
标志
强
重捕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大
强
@《创新设计》
五点取样
标记
平均值
随机
无影响
(苏教版必修3 P56图3-4和图3-5拓展)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的两个经典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2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计》
(1)图甲中b曲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曲线a、b哪条更符合自然 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 提示 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b
25
考点一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创新设N ×N 初捕数
再捕数
= ; 总 N再捕中标记数
②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
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
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 a 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b 因标志物致其更易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澄清易混易错·强化科学思维
2.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模型分析
@《创新设计》
淘汰
食物、空间
纳量
环境容
增长速率
21
考点一
高中生物真题章节汇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真题章节汇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1.[2018·全国卷Ⅰ]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个体之间的斗争逐渐增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逐渐增强,D错误。
2.[2018·江苏高考]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正确;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错误。
] 3.[2017·全国卷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
【解析】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
【答案】 B
2. 如图所示,乌鸦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种群在第3年前,λ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第3年到第6年,λ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第6年到第9年,虽然λ值增大,但依然小于1,所以第6年到第9年的种群数量依然逐渐减少,所以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第3年。
【答案】 D
3. 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c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解析】在bc段,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逐渐上升,但出生率仍然
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多。
图中曲线也显示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同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答案】 B
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解析】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时,大量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必须供应充足的氧气;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从而减小误差;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答案】 D
5. 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右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
【解析】根据图示分析,该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模型,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但农田中还有其他生物的存在,由此构成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答案】 A
6.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
A.第三年捕捞量为(K/2-0)
B.第四年捕捞量为(n-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