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心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精华版.doc
一、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陈琦、刘儒德〕;〔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指导;三大功能: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控制;〔三〕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开展1.近代思想开展:17世纪,洛克提出白板说;17世纪,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和量力性原那么;18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18、19世纪,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根底,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2.现代思想开展:〔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2〕开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同时出现了折衷主义的学习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西方教育心理学比拟注重为学校教育效劳,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开展与兴盛的时期,开展起了认知构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4〕深化拓展时期〔八十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综合;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开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展1.引入和早期研究〔20世纪上半叶〕:第一本在我国出现的著作是房东岳译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改造开展和曲折时期:开场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学习苏联的时期;3.恢复开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第一本开展教育学著作潘菽的?教育心理学?;〔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①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纵深化;②研究方法多元化;③学科体系系统化、完善化;④研究视角综合化、跨学科化;⑤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外乡化;⑥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二、心理开展与教育〔一〕心理开展的一般规律1.认知开展与教育:教育的开展应遵循个体认知开展的一般规律进展,既要看到认知开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开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开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历水平的根底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2.人格开展与教育:教育要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开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解决心理危机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个体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开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理论——1、认知开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展适应的认知构造;同化是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构造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构造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就是用改造的图式或是形成的新图式来适应刺激的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2.认知开展阶段论: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教育心理学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精品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的一门分支。
内求说:人的品德是生来就存在于心中,只需向内心去求就可得到。
外铄说:人的品德并非内心所固有,只有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才可得到,强调环境的影响。
间接故事法: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品质,设计、编拟一些包含这些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组成不同的组配结构,要求被试者辨识故事中行为者的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的道德行为情境的评价中察明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品德发展:一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在教育的影响下,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品德教育:经过精心安排的教育措施以期改变一个人在有关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方式,因而它是环境影响的主导方面。
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
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观: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念化。
2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资料认知失调:许多关于态度的理论假定,人类有一种“一致性的需要”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条件反应法:是指利用经典条件反应和操作条件反应原理进行态度教学的方法。
提供榜样法:通过对学生提供榜样,让学习者模仿,从而形成或改变态度的方法。
说服沟通法: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用语言说服学生,形成或改变某种态度的方法。
榜样法:指教育者提供或树立榜样,然后要求学习者注意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并加以模仿的操作。
防范协约:以书面的形式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建立实施与监督关系的一种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表征性奖励:编制一套表征性奖励系统来对行为者在矫正了不良行为或者作出了良好行为反映后予以肯定和奖励。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内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内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内容
1.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反思。
2.四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3.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4.教育心理学核心学习心理。
5.教育心理学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心理学分支教育学心理学交叉。
6.教育心理学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7. 裴斯泰洛奇教育学心理学化。
8.乌申斯基1868教育人类学(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9. 卡普捷列夫 1877《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
10. 冯特 1879莱比锡大学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1. 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之父”。
12.实验法改变或控制实验室;现场。
13.观察法自然情境科学研究的前门最普遍采用。
14.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15.个案法个体深入详尽。
16.行动研究勒温教育情境。
17.定量研究量化特征例:智力水平。
18.定性研究整体性研究例:档案分析。
19.横断研究同一时间,不同被试。
20.纵向研究不同时间,同一被试。
教心学1
1.教育的本质:永恒性、相对独立性、时代性2.教育的基本规律:外部和内部3.教育的起源:神话、生物、心理、劳动。
4.教育历史阶段:原始、古代(阶段、道统、专制、刻板、象征性)近代5.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终身、全民、民主、多元、现代化。
6.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的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与唤醒);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
7.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可能的生产力转化直接的现实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或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传承、选择、批判、交流融合、创新);科技功能;人口功能(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口质量的高低对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就业结构对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0.教育目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
11.教育目的确立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1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学习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自我生涯发展规划;在职学习和培训;进行教育研究;教学反思;课程改革和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13.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宽容理解。
14.良好师生关系途径和方法: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主动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提高自身素质。
15.知识中心课程论: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
教心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一学过程的五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主体因素,有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的。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6.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99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②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③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④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
教心学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之间有意传递的科学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学材料,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长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教学组织。
3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在教学情境中,通过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监测和反思。
4学与教的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之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的内容的难易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与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西西方教育学之父)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第一个把教育心理学列入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
教心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心学考试知识点
教心学考试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探讨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理论流派。
2. 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3.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影响这些方面的发展。
4.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例如发现教学、合作学习等。
5.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包括学生的内在需求、目标导向、自我效能感等。
6. 学生个别差异:学生个别差异主要探讨学生在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适应这些差异进行教学。
7. 评估与测量:评估与测量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8.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主要探讨教师的职业角色、专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9.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这些研究方法。
以上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佛洛依德-33页文档资料
凯根
• 不同历史时代和文化中的普通人主要是通 过情感来判断是非的。
• 情感虽是稳固的,但他可以通过历史环境 和文化来改变道德内容,从而造成道德的 形式和内容的差别。
• 举例
最主要的道德动机——避免不愉快,得到愉快
• 由违背社会规范所带来的情感反应的强度, 决定了该社会规范的性质。
• 如果未被某种社会规范造成了强烈的情感 反应,可能导致肉体上的痛苦,则该规范 就会保持道德标准的性质;(伤人为例)
• 作为一位因在犯罪学领域上的建树而名满天下的学者,他也在该领
域花费了诸多心力。威尔逊的著作《政治行为的多样性》就曾引起林 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以及司法机构的注意。威尔逊是一个十足的保 守派,在他看来,政府改革和重组自身存在着极高的风险性,同时, 其有效性也应该被充分地评估。
• 在威尔逊的晚年,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人性和道德准则的 研究,并出版了一本名为《道德感》的书籍。威尔逊认为,尽管
现代社会学习理论
• 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 • 人的社会性行为主要通过观察学习形成和改变 • 力图在人、环境、行为交互作用的理论框架下
分析社会性学习 • 重视认知的中介作用 • 强调人的替代经验、运用符号能力、自我调节
能力
一、观察学习&亲历学习
(一)观察学习(观察他人行为示范的学习) • 也叫“替代学习”,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
移情发展的四个阶段
• 早期移情阶段:11个月大的婴儿
• “自我中心”移情阶段:18个月大的婴儿
• “对另一个人感情的‘移情’阶段:两三 岁
• “对另一个人生活状况”的移情阶段:儿 童
研究表明:
• 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是亲社会 行为的内部中介。
教心学
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一般的精细加工的策略有许多种,其中有好多被人们称之为记忆术。
对于一般的学习,记忆术是一种有用的精细加工技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这就是说记忆术的基础或者是利用视觉表象,或者是寻找语义之间的联系。
在记忆名词、种类、系列或项目组等信息时,记忆术非常有用。
比较流行的一些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和关键词法。
2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
3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赫尔巴特被“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4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5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6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7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实验教育学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1897)、《民主主义与教育》[3](1916),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1918)等。
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教心学
6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P106)来源:
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67、简述技能的作用。(P108)
答:(1)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6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P109)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P111)
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0、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P113)
教心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要注意四个要点:(1)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2)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3)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4)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1913年《教育心理学大纲》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原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纳《教育过程》;加涅《学习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5、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2)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3)教育经验总结法:专业教育研究者与教师对实践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4)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5)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1教心学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并不意味这心里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2、心理学是基础学科,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学科。
3、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学生是指以过程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并不否认教师在这一过程的指导地位。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7、学习与教学过程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
8、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老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9、教育心理学不仅给新课改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能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1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般认为产生于19世纪末。
1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2、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敬业精神包括热情、责任心、和总结经验,借此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13、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而且包括教学观念、学习、教学原理和学科教学知识。
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材料组织、信息交流、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和管理教学风格涉及教师在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差异。
14、教心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对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15、美国教心学的发展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渗入)16、前苏联教心学的发展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乌申斯基1867—1869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乌申斯基俄罗斯教心学的奠基人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世界最早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贡献较大维果斯基的《教心学》主张把教心学独立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简单移入教心学,他创立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教心学文档
教心学导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引领社会进步的使命。
然而,仅仅追求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心学,并简要介绍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这一理念。
什么是教心学教心学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心学的核心是寻求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建立起一种和谐、积极的教学关系。
在教心学的理念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朋友和伙伴。
教师通过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心学的核心思想倾听和尊重学生的声音在教心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学生的声音,并真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是教师高高在上,单向传授知识,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份。
而在教心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空间。
通过倾听和尊重学生的声音,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心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
情感和品德素养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情感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心学的理念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这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环境,也包括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关心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育心理学___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地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学习过程以及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9、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0、在心理学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1、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4)1806年,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心学的奠基人”。
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
13、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心学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心学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心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心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三、教心学的研究内容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即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即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涉及学与教双反的))。
四、教心学的研究任务1、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研究在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类型、各种学习过程及条件。
2、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规律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心学的学科性质与作用一、性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二、作用1、理论作用2、实践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心学的研究方法一、教心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二、研究方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目前教心学中用的最多的是自然实验法)、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或称临床研究法)、测验法第四节教心学的发展状况一、我国性相近……蓬生麻中……体现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廖世承在1924年出版中国较早的一本教心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二、西方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完成并出版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西方教心学的名称和体系的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杜威推崇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教心学理论基本上可分为:行为派和认知派壹行为派教心学由桑代克首创,特点在于把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教心学--整理
1.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分组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2、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3、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1、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2、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3、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1、认识过程: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2、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3、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4、机械识记: 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1.思维的批判性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