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峡两岸统一的历史必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海峡两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祖国统一大业问题, 是自新中国成立起各族人民都一直关心的问题。
几十年来, 台湾与大陆一海之隔亲人无从团聚, 民族、国家、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直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切肤之痛。
尽快结束这种分裂局面, 实现国家的统一, 是十二亿大陆人民和二千万台湾同胞的心愿, 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需要, 是历史的必然。
一、国家的统一, 是历代各族人民的意愿
国家的统一和分裂, 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影响着他们的生和生活。
因而我国历代各族人民群众无不渴望统一, 支持统一, 反对分裂。
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愿望, 往往曲折地反映在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其他著名人物的言论和著作中。
孔子著《春秋》, 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
孟子主张“定于一”,认为统一后才能安定。
荀子一再称道商汤、周武“天下为一”的业绩。
吕不韦也认为“一则治, 两则乱”。
董仲舒则发挥了孔孟大一统的主张, 认为“《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益也”。
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策”中, 曾为刘备拟定了统一全国的大政方针。
到了唐代, 面对严重的藩镇割据, 韩愈极力主张以武力削平。
柳宗元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天下会于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到了近代, 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许多思想家、革命家则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感情, 奔走呼号, 反对分裂, 主张国家统一。
康有为说: “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更为国家的统一奋斗了一生。
他说: “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可言”,中国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域”。
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国家统一的意愿, 还直接表现在为消除分裂割据而进行的斗争上。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古人云: 得人心者得天下。
历代国家的统一, 总是要依靠人民的拥护才能得以完成。
秦汉、西晋、隋的统一如此, 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是如此, 清代康熙、乾隆平定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藩”叛乱及其他分裂活动也是如此。
到了近代, 中国面临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的严重危险之时, 人民群众维护统一和独立的意愿, 更直接表现为抵抗入侵者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到太平天国军民给“洋枪队”的迎头痛击; 从刘永福、冯子材的英勇杀敌到东北各族人民捍卫祖国统一的斗争从未间断。
到了义和团运动, 人民群众更是站在反侵略斗争的最前线, 使得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未能得逞。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我国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传统, 从成立时起, 就担负起反帝反封建以争取革命胜利、结束军阀割据以实现国家统一的任务。
大革命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 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1927 年后的二十多年里, 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合作,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终于在1949 年迎来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看出,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 那些为国家的统一而做过贡献的杰出人物, 他们的功绩自然得到后人的尊重和纪念; 而那些搞分裂的人, 从来是不得人心的, 过去这样, 现在也是这样。
二、国家统一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 大陆与台湾双方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但各有所长。
从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 不论现在和将来, 双方都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 台湾产业正处在由劳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的过渡时期。
而大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在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还将继续大力发展劳力密集型产业。
这样, 台湾随着对大陆投资的增加, 可将大量的机器设备、中间产品及大量的劳力密集型产业输入大陆,从而促进台湾地区产业的升级, 也有利于大陆经济的发展。
其次, 大陆可在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助台湾一臂之力。
大陆拥有庞大的科研队伍, 高科技人才济济,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成果迅速增多, 在航天、核能等领域的研究方面, 遥遥领
先。
祖国统一后, 两岸可成立统一的科研机构, 联合攻关, 台湾由此获得高科技的代价将比从发达国家引进要小得多。
大陆高科技研究也将得到促进, 进一步发展和商品化。
再次, 大陆成为台湾企业界最理想的投资场所。
据台湾有关报刊公布, 台湾目前外汇存底过大, 国民储蓄率过高, 这意味着台湾企业界投资意愿低落, 资金没出路, 并成为引发物价问题的潜在因素。
众所周知, 大陆地域辽阔, 又处于经济腾飞时期, 资金容量极大, 正是国内外企业界投资的黄金时代。
目前大陆正在加快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广东、福建、海南和浦东等地区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 并为此颁布了很多的法律和法规, 为改善投资环境做了大量工作, 台湾企业界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进行投资, 这样既为台湾剩余资金找到了出路, 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陆资金紧缺的问题。
台湾矿产资源贫乏, 每年要从中东等地区进口全部能源的百分之九十, 其中油品数量近二千万吨, 煤炭七百万吨, 其煤炭输运费超过本身价格。
进口数量如此之大, 运输费用如此之昂贵, 从而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对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来说,在这种状态下难以持久发展下去。
祖国大陆地大物博, 矿藏资源丰富, 每年出口石油及制品在二千万吨以上, 煤炭一千万吨以上, 而且又有相当多的农产品原料。
大陆农产品原料和矿产品种齐全, 质量优良且价格低廉, 很受国际市场青睐。
祖国统一后, 台湾即可就近自大陆取得大量矿产品资源和农产品原料,这样既可节省相当多的资金, 大大降低产品成本, 又可保证进口原料、能源的可靠性, 免受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干扰”。
三、同根一脉的中华文化是推动两岸统一的强大动力
在中国历史上, 悠悠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 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伟大民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其不可替代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一直延续下来,并以优秀的华夏文明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有许多优良传统和积极思想因素。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品德,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等等, 而以国家大一统观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华, 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 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先贤圣哲铸造的国家大一统观从古到今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华夏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兴旺的坚强精神支柱, 它对于中华一体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及国家的长期稳固、发展, 曾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文化内涵, 使得中华民族历史上即使改朝换代不断更迭, 分裂也是短暂的, 而且也不是支离破碎。
当内乱出现之时, 不同利益集团在保全金瓯的爱国主义旗帜下,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捐弃前嫌, 最终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团结起来。
历史上, 文化从来是促成和维系统一的重要因素, 对今天来讲也不例外。
海峡两岸同是中华民族, 同属一种文化传统。
两岸人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都认为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任务。
中华民族固有的语言文字、科技、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把两岸人民的思想感情连结在一起, 这是海峡两岸建立合作共信的一个重要基础。
大陆文化和台湾文化共同源头所形成的“中华一体”的民族心理, 是禁不了割不断的。
历史一再证明, 统则治, 分必乱, 合则两利, 分则两伤。
这也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这种共识体现了中华文化永恒力量之所在。
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对双方和对整个中华民族有利的合作的历史, 台湾同胞在历史上也有维护祖国统一、反抗外族强权侵略凌辱的光荣传统。
现在两岸都主张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 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 那么就理所当然地应当携手共进, 共同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使命。
诚然, 海峡两岸实行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两岸的执政党有着不同的信仰和主张,有着各
自不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这既是历史的产物, 也是当前的现实。
任何一方以自己的社会制度或主张强加给对方就是不尊重现实, 因而也行不通。
而以中华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基础, 通过对话协商, 求同_存异完成统一大业, 既尊重了历史, 又尊重了现实。
事实上, 自大陆改革开放以来, 两岸的文化交流已成为增加相互了解, 建立共识互信的重要桥梁。
不少台胞在与大陆人民的交往中, 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融合在亲
情、乡情之中。
不少来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胞回去后纷纷向其亲朋好友、各界同仁宣传大陆保持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动员其他同仁回祖国大陆投资办企业,一来用以发展自己, 二
来了却自己的思乡之情, 为祖国的强盛尽绵薄之力。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 它必然能加速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民族和解,国家统一是一定会实现的。
四、“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两岸统一提供了现实途径和最佳方案
中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为实现国家统一作出了和平统一的决策, 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提出通过谈判, 以“一国两制”形式, 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的原则, 是结束两岸分裂状态, 实现祖国统一的现实途径和最佳方案。
首先, “一国两制”构想, 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 又实事求是地考虑到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一国两制”构想只要求双方承认既成事实, 不要求改变任何现状。
要求台湾当局承认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只是承认早就举世公认的事实; 要求台湾国民党当局放弃“一国两府”或“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等, 只是放弃一个并非既成事实的幻想,而不是放弃台湾当局的任何既成事实, 也不损害其任何实际利益, 相反, 是充分保证国民党和台湾的一切既成事实。
应该说, 这比较容易为台湾当局和人民所接受。
其次, “一国两制”构想, 既兼顾了大陆人民和台湾同胞的意愿, 又照顾了台湾的利益, 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 祖国统一后, 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 仍将保持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生活方式不变, 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并将保证私人财产、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大陆不向台湾征税派款, 并可酌情给予财政援助等等。
这样, 不但可以保证台湾目前的一切照旧, 而且两岸在统一的国家内加强经济协作, 互通有无, 互相竞赛, 取长补短, 必将促进两岸经济更加繁荣。
同时, 一个统一的中国, 必将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 这一切既符合大陆亦符合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
再次,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进程的发展, 也已经证明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是实事求是的最佳方针。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正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及海内外有识之士所理解和拥护。
但台湾当局在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上, 时而提出“一国两府”,时而提出“一国两地区”或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等等。
更有甚者, 在国际上大肆鼓噪“双重承认”,并企图“重返联合国”,竭力制造“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 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 理所当然地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 强调中共将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重申了一系列对台政策, 并再次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举行谈判。
江总书记的报告,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国家统一的真诚意愿, 既有原则的坚定性, 又有务实的灵活性和很强的操作性。
江总书记的报告, 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 面对世纪之交的历史转变,向海峡两岸, 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的进一步发
展两岸关系,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庄严号召。
任何阻碍两岸关系发展, 为两岸政治谈判设置障碍的言论和行为, 是不得人心的。
希望台湾当局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局出发, 正视现实, 放弃幻想, 顺应历史潮流,认真回应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主张, 为发展两岸关系, 尽快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谈判的建议作出响应, 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