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合集下载

《西厢记》内容简介

《西厢记》内容简介

《西厢记》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
《西厢记》宋(元)无名氏作。

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

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

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

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

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

张生自原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

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

解了普救寺之围。

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

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

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

老夫人无奈,只得答谢了张生与莺莺婚事。

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全剧已佚,惟《旧编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南词新谱》、《南曲九宫正始》、《寒山堂南九宫十三摄曲谱》、《九宫大成》、《南词定律》及《雍熙乐府》、《盛
世新声》、《词林摘艳》等引录二十八支佚曲。

[《西厢记》内容简介]。

解读《西厢记》

解读《西厢记》

崔徽,唐歌妓。曾与裴敬中相爱,既别,托画家写 其肖像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 死。”后抱恨而卒。事见唐元稹《崔徽歌序》。后
多以指美丽多情或善画的少女。



《莺莺传》写唐代贞元中书生张生与少 女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离异的悲剧故 事。 《莺莺歌》剧情:张生与崔莺莺两人 “明月三五夜”相约在西厢,巫山共云 雨,而红娘在二人之间扮演最关键的角 色,后来莺莺遭到遗弃。 作者元稹可能受到张鷟《游仙窟》的影 响,所谓“游仙”,本意写嫖妓宿娼; 所谓“会真”,实质是写偷情艳遇。所 以作者抱着欣赏文人风流韵事的态度, 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肯定。但崔 莺莺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赢得了人们 的同情,一些文人诗作中不时提到“莺 莺”和“待月西厢”事。

莺莺的性格பைடு நூலகம்沉而内向,她的一往
情深与张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佛殿相遇到月下联吟,她已经爱 上了张生,但她的生活环境和她的 许多思想负担,使她不愿轻易泄露 内心的秘密。崔母赖婚以后,她开 始勇敢起来,但又有“赖简”的曲 折,直到“佳期”以后,她才不再 掩抑已经被唤起的爱情。这一切都 使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表 现出虽是一往情深,却又欲前又却, 曲折的内心情绪。
“西厢记”故事流变
小 说——唐· 元稹《莺莺传》传奇(又名 《会真记》):男主人公始乱终弃,为“善 补过者”;莺莺是一个“尤物”。 说唱艺术——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董西厢”,提出“从今至古,自是佳人, 合配才子”。 元 杂 剧——元· 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 记》,“王西厢”,“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 属”。
②莺莺、红娘、张生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是由于 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个性和一些猜疑、误会造成的。这两组 矛盾交叉发展,互相影响,使《西厢记》常常出现强烈的戏 剧效果。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驳斥张生,语言泼辣、爽快: 哎,你个馋穷酸俫没意儿,卖弄你有家 私,莫不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先生的 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
驳斥郑恒则伶牙俐齿、语言犀利。 他凭着讲性理齐论鲁论,作词赋韩文柳 文,他识道理为人敬人,俺家里有信行 知恩报恩。
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萤火焉能 比月轮? 和老夫人辩论起来,语言则缜密、雄辩, 逻辑性很强。
莺莺:
深沉幽雅, 显得钟情、犹疑、矜持、 不失相国小姐的大家风范。
写其钟情时 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 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学得来 “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喜欢读书人)
写送别时内心痛苦: 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 些土气息,泥滋味。(没有直接说出内心的苦痛)
渲染一种惜春、愁闷的氛围,写出了 主人公苦苦盼望情人的心情。
2.剧的语言 ——个性化特色突出,使性格凸显鲜明。
张生:语言爽朗热烈,
抒发其胸臆开阔清丽、洒脱 不俗。带有青年书生的特点, 富有喜剧色彩。
刚上场,就表白了自己不凡的抱负: 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 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池塘梦晓”是讲季节变迁,“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季节转 眼变迁,春光最美的时节也要一去不复返了。
——“阑槛辞春”,阑槛就是栏杆,古人时常靠在楼台的栏杆上赏景,这 里借代此意,就是凭栏眺望,送别春光,同时也期待情人回归,和自己一 起共度这宝贵的三春年华,不要让自己一个人青春虚度,辜负良辰美景。
四、语言特色
王实甫的《西厢记》既是诗的语言,又是剧的语言。 它是文学性与戏剧性的高度统一,有华丽但不堆砌;
朴质但又不浅显,兼有典雅与本色的特点。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

《西厢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厢记》原文及鉴赏【导语】:【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

《西厢记》阅读心得5篇

《西厢记》阅读心得5篇

《西厢记》阅读心得5篇《西厢记》阅读心得1《西厢记》,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究其根源,实为“新杂剧,旧传奇”,唐代元稷宋代赵令畤,金董解元,都曾撰写过不同版本的《西厢》,至元代王实甫,终于把《西厢》推举到颠峰,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已经变为一种潮流,一种中国封建思想的蜕变,如此寥寥万余字,何以有如此魅力,何以堪如此重任?就此处,我把我的观后之感付之于字,并总结了下面三点世间*不可兼备的好处,望阅者于其中游幸一翻,感受《西厢记》这一文学珍品为大家带来的视觉的冲击与精神上的享受。

一为情节。

大凡书籍,均以情节为首要之物,叙述平铺还在其次。

《西厢》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

崔莺莺与其母老夫人并红娘送父亲灵柩至博陵安葬,路宿于普救寺。

恰逢张君瑞游览至此,二人相遇,便萌生爱慕之情,只迟迟未得机遇相见。

后因孙飞虎围住普救寺,欲强抢莺莺为妾,老夫人无奈,言道:“谁若能解救我母女二人,便把莺莺许配与他。

”张生闻听便投信至其友白马将军处,求其解围,并完此姻缘。

后兵至围解,老夫人又悔其前言,并未撮合崔张二人。

二人悲苦,想尽万般妙计,互相试探内心,后因红娘于中穿插取事,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

故事情节让现代人觉得俗气简单,可实不知于当时的封建社会,这便是一种突破,一种冲击!霎时掀起了一股“西厢热”,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畅销书”,且不少词曲作家都开始对爱情剧本下了大量的笔墨与精力。

到了明清,凡写男女方面的故事、剧本,都是受了《西厢记》的影响,以致于今,按一些言情剧、肥皂剧的情节看来,《西厢》应该算是他们的鼻祖了。

其表现的主题思想,即:“永老无别离,万古常玩聚,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以当时的社会看这种思想,是非常大胆、非常叛逆、非常有冲击力的。

《西厢记》阅读心得2看完戏剧《西厢记》后,颇具震撼与欣赏,因为之前只是在听老师讲这部极具价值的杂剧,就饶有兴趣,尤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于此对其剧情有了大概认识。

整个戏曲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波澜,却表现得极丰富、生动,王实甫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女主角莺莺的性格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含羞与矜持,充满了女性的另一种美。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

景、情、戏、思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惊梦》在《牡丹亭》的结构中居于重要位置,女主人公春情始发,是整部戏的情感基础,其中的唱词《皂罗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脓艳而不失蕴籍,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一景现情发,情入景存《皂罗袍》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

“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我们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尤存。

二情之萌,戏之始戏的本质就是矛盾冲突,成功的唱词应该到位地呈现戏剧的对抗性运动,《皂罗袍》内蕴着激烈的斗争,本身就是一出“戏”,这一曲情词到位地呈现两种景致的对立和反差,主人公自然而生的春情和管制人情的礼教的冲突则是潜在的、且更为深刻的。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明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崇正派杂剧,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情趣之巅峰”和“人类文明的瑰宝”。

该剧通过描写杜丽娘与张生之间的爱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自由和尊严的理解,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西厢记》着重表现了“爱情至上”的主题。

在这部剧中,杜丽娘和张生深刻地体现了两个人在面对爱情时的选择和果敢。

他们不畏权势,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该主题具有教育意义,让观众了解到爱情不仅仅是心灵上的一种陶冶,更是实践生活中的一种选择和行动。

其次,《西厢记》呈现了个人尊严和自由的思想内涵。

该剧通过描写杜丽娘起义之后所经历的追求尊严和自由的过程,表达了个人品德和自由选择的价值所在。

杜丽娘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勇气和毅力,她带领着一群妇女首次在故事中发起了起义。

通过杜丽娘的行动,该剧清晰地表现了个人尊严和选择自由的重要性。

此外,该剧还着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和友情思想。

《西厢记》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

除了杜丽娘和张生之间的爱情外,剧中还表现了友情的高尚品质。

例如,孟光、文叔等人对袁政的不离不弃,表现了友情的至高价值。

在艺术特色方面,《西厢记》具有独特的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

王实甫巧妙地刻画了各种性格鲜明的角色,让人物深入人心,令观众在脚下看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该剧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心旷神怡。

例如,舞台上的花鼓戏是剧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图画美妙,临场演绎生动。

总结起来,《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传统文化作品,它通过描写爱情、自由、尊严和友情等主题,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感情和智慧的内涵。

同时,该剧在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欣赏价值。

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西厢记》一、《西厢记》故事嬗变•唐传奇元稹《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题:始乱终弃;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张生:轻薄、无行文人,善补过–崔莺莺:多情善良温顺,"尤物","妖孽", "不妖其人,必妖其身"•宋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踏》,赵令畤又作10组《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主题:自是佳人,合配才子¡±;青年男女不顾封建礼教追求爱情,敞开门户观念、父母之命。

–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

•元杂剧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主题: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二.王实甫《西厢记》基本情节•《西厢记》共有五本二十一折,是一个连本戏•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惊艳,借厢,酬韵,闹斋.(爱情产生)•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寺警,请宴,赖婚,琴心.(发展受阻)•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前候,闹简,赖简,后候.(曲折发展)•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酬简,拷艳,哭宴,惊梦.(初步成功)•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报捷,猜寄,争艳,荣归.(圆满结局)三、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莺莺:美丽善良纯真;有心计、深沉•1)真实的爱情心理(觉醒复苏→认识深化→爱情的担忧)•2)作假好瞒的行为¡°恐俺小姐有多少假处哩¡±¡°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在红娘面前作假¡°闹柬¡±–在张生面前作假¡°赖柬¡±–在母亲老夫人面前作假矜持、犹豫、动摇、怯弱→坚定、果决、勇敢、反抗(门第、家风、道德、荣誉)•3)重情轻利的观念–¡°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但得一个并头莲,强煞于状元及第¡±–¡°若见些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人物形象•张生:诚恳、热情、书生气、至诚种,为爱而执著诚挚追求,为爱而活的人•1)本质上的志诚种–乍见莺莺: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魂灵儿飞在半天我死也–"十年不见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2)外在形式表现为疯魔汉–这是红娘眼中的张生–傻角风欠酸丁文魔秀士酸溜溜螯得人牙疼–张生跳墙(赖柬)•3)银样蜡枪头•红娘:最合格的爱情使者.•1)热情善良,成人之美,任劳任怨,总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最合格的爱情使者.–行监作守→撮合山(媒人)•2)机智•红娘斗争最大的技巧就是以礼对礼. 一副俨然正经的架势,满口孔孟道学, –男女授受不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西厢记》简介及思想内容、人物分析

《西厢记》简介及思想内容、人物分析

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记》故事演变(5本20折)答:1.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文言小说《莺莺传》,张生是薄情书生,莺莺是悲剧人物。

文章肯定张生善能补过的行为,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

2.北宋赵令畴《商调蝶恋花》没有新内容,但是作者态度为谴责张生同情莺莺,注入新思想。

3.金代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增加阻挠、创作红娘人物等内容,并肯定崔张之爱是正当合理的追求,赞美他们的反叛精神,把结局改为才子佳人的团圆结局。

4.王实甫在董西厢基础上摒弃不合理的情节改善人物,把这题材推向高峰。

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高扬爱情自由主旋律的里程碑式作品。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西厢记》全剧由五本20折戏组成:第一本是“张君瑞闹道场”。

写崔张二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张生借口读书得住寺中,伺机向莺莺求情。

第二本是“崔莺莺夜听琴”,写二人爱情发展并与老夫人构成矛盾冲突,孙飞虎围夺莺莺,老夫人以许莺莺为妻求退兵之策,张请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事后赖婚反悔。

第三本是“张君瑞害相思”,张生因老夫人赖婚而抑郁相思成病,红娘从中撮合二人以柬相约幽会。

第四本是“草桥店梦莺莺”,二人私下成亲,老夫人发觉拷红,红娘以正义和智慧,迫使老夫人允婚,老夫人逼张赴试,张生分离后于草桥店夜思莺莺。

第五本是“张君瑞庆团圆”、“写张生中状元做官,揭穿郑恒骗婚谎言,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主题思想《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意识,歌颂男女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现“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不足:以“郎才女貌”为前提,结局没跳出状元及第,夫荣妻贵的俗套●《西厢记》人物形象的刻画答:1.崔莺莺——一个热烈追求爱情自由的贵族少女。

紧扣她的出身和教养,逼真的描写她青春觉醒和如何冲脱封建枷锁的束缚,突出了莺莺的聪慧机灵、温柔多情的性格,又反映封建贵族家庭长期教养在她身上留下的种种烙印,表现为追求爱情过程,不时流露的苦闷、犹豫和怯弱任性。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
《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杂剧,被誉为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全本《西厢记》原文非常长,包含多个
场景和角色的对白,以下是其中一段原文的翻译:
第一场,西华山庄前。

(场景,西华山庄前,梁山伯和祝英台相互倾诉)。

梁山伯,祝英台,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你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被你牵引着。

你的美丽和聪明让我无法自拔。

祝英台,梁山伯,你的话让我感到意外。

我们本是陌生人,怎
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呢?
梁山伯,我知道这很不合常理,但我无法控制自己。

每次看到你,我的心都会跳动不已。

祝英台,梁山伯,你是一个好人,但我不能接受你的感情。


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梁山伯,难道你已经有了意中人?可是,我真的喜欢你,愿意
为你做任何事情。

祝英台,梁山伯,你是个真心实意的人,但我们之间注定没有
结果。

我已经与刘备定了亲,我们将成为夫妻。

梁山伯,这真是个打击。

但我尊重你的选择。

只希望你能幸福。

(梁山伯离开,祝英台独自留在场景中)。

以上是《西厢记》第一场的部分原文翻译。

全本《西厢记》的
原文非常丰富,包含了更多的情节和角色对话,通过这些对话展现
了爱情的坎坷和人性的善恶。

希望这段翻译能够帮助你理解《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西厢记》作者及作品简介

《西厢记》作者及作品简介

《西厢记》作者及作品简介1、王实甫简介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亦不详。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2、作品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

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3、《西厢记》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故事起源沁园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班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

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

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

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以明两经擢第。

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

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

《西厢记》教学课件

《西厢记》教学课件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 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 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 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 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 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 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 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 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 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 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 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 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 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 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 舅舅、舅母去。”
《西厢记》故事的来源
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802一804年之间 ,著名诗人元稹(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 却巫山不是云”名句 )写了传奇小说 《莺莺 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 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 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 厢记》命名的由来。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 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 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 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 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 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 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 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 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 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 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 【4 】

西厢记简介故事梗概100字

西厢记简介故事梗概100字

西厢记简介故事梗概100字《西厢记》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君瑞)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1、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

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红娘不仅仅是一个裨女,而且是剧里剧外的联络人,她作为作者代言人,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着剧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

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

老夫人是一个多苦多难的、已经衰败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长。

丈夫刚刚去世,能够担负起家庭支柱的小儿子尚且年幼,显赫的相府之家转眼之间变得只剩“至亲三四口儿,而客居萧寺,后面会遇到什么麻烦,她一无所知。

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

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

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2、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

在《西厢记》中,两种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同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这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构成了作品的辅线。

两条线索有主有次,并行交织,使得相互之间的矛盾得以充分展开,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

作者还善于利用悬念编织情节,巧妙地设置了“赖婚”、“酬简”、“哭宴”等一系列悬念,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跌宕,扣人心弦,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

《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

《西厢记》剧情简介

《西厢记》剧情简介

《西厢记》剧情简介《西厢记》元代杂剧,王实甫撰。

故事发生在唐代,张生入京赶考,路过河中府,想顺便探望一下小时的同学、现在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

听说普救寺是当地的名胜古刹,闲中便往一游。

游玩之时,蓦然间遇到一位绝色佳人,惹得他“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原来这位佳人乃是崔相国府的小姐莺莺,身边陪着的是丫鬟红娘。

此刻她正与母亲崔老夫人护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为乱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厢暂住,并写信人京,叫侄儿郑恒前来迎接。

为了能够接近莺莺,张生也在普救寺住下,当他听说崔家要为老相国做斋超渡时,便也要求老和尚带一份斋追荐自己的父母。

红娘接洽好做斋之事从方丈室走出,迎面撞见早已守候在门外的张生。

张生连忙深深一揖,说道:“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红娘又好气又好恼,回去告诉莺莺,莺莺暗暗把此事记在心上。

晚上,莺莺在花园中焚香祝祷,诉述一腔悲绪。

这时张生隔墙听到莺莺长叹,便高吟一绝,表达情思。

莺莺和韵一首,两人的感情得到了交流做斋的日子中,莺莺素服出现,好似玉天仙离了碧霄,“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

慌乱中,莺莺与张生偷偷地眉目传情。

此时忽然发生了河桥兵变。

贼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做压寨夫人。

出于无奈,老夫人声称:“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妻。

”此时张生应声而出,修书一封,着人送给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请他派兵解围。

杜确接信,立即率兵,打败了孙飞虎,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俗贼兵一退,张生等待着好事的到来。

莺莺满心喜欢,红娘也逗趣逗乐。

老夫人安排下酒宴,派红娘去请张生。

张生喜不自禁,“‘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

想不到刚一见面,老夫人人却叫莺莺“近前拜了哥哥”。

一听说兄妹相称,莺莺芳心欲碎,张生愤然告辞,急坏了一旁的红娘。

红娘悄悄与张生说:今晚小姐后花园烧香,先生可用琴音拨动她的心弦。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简介关于西厢记简介内容简介《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

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厢记》通常被评价为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作品,这当然不错。

但同时它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很少从观念的冲突上着笔,而是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作者把反对礼教的主题充分生活化了。

像一开场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则存在着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

而张生初见莺莺时所唱的一段《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

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更是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

这里并没有也不需要多少深刻的思想,而是在人物自然天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出青年男女之间一见钟情的爱悦,而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在经过一番艰难曲折之后,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

《西厢记》读后感11篇

《西厢记》读后感11篇

《西厢记》读后感11篇《西厢记》读后感1《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将它与《红楼梦》并提。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写这篇读后感前无法下笔并不是感觉不足以动心动情,亦或是不够深刻,而是感觉满满的,那么的贴切那么唯美,只有去感知无法将它语言话,尽管如此我任然想把这心中诸多感触付之笔杆,一吐为快。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江十六出聚以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诵”。

这是《红楼梦》二十三回中黛玉对《西厢记》的赞词,其实也就是曹雪芹的赞词。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玩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是《西厢记》里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几百年来无数代人心中吟唱的完美感情生活,它洞穿亘古而发出无穷的魅力和奇峭,连西湖的月老祠,也忘不了将这句词题为对联---——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完美的感情是咱们所追求的,因此当生活略显枯燥时,咱们不妨试着让自我的心灵得到一层净化,翻开《西厢记》,用心去感受一下那种坎坷的感情,那种甜蜜的聚合,还有那里面美得让人心醉的辞藻。

细细品味《西厢记》,咱们不难发现,张生与崔莺莺的相识只是一种纯粹的一见钟情,张生恋上莺莺,仅仅是正因她的美貌和温柔,而莺莺钟爱上张生,也仅仅是正因张生的才气和气质。

然而,在咱们此刻的日常生活中,在咱们的生活经验里,“一见钟情”往往是外貌特征或者气质上偶然迎合心理需求所产生的,那是一种人类生理的荷尔蒙冲动,而冲动又总是短暂的,短暂的冲动犹如冰天雪地里的一滴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自动冷却和结冰。

丘比特的神箭、月老的红线、天意神谕···在我眼里,一见钟情的神话抑或只是浪漫的幻象,生活里的故弄玄虚。

它经不起天长地久的考验。

人们常说《西厢记》是喜剧,吾深感如此。

张生看似有愚钝笨拙,但其实质无非是追求自身的真爱,所表所露都是自然真诚的,于生活中不易寻觅而已即不常见的更难拥有,遂讥之天真,实则笑己矣。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


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 婚姻、争取爱情自由

的思想,成为后代爱 情作品的精神源泉。
它与明代的《牡丹
亭》、清代的《红楼
梦》被称为中国文学
史中三大爱情作品,
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8
高考真题再现
(2005 全国)碧云天,黄花地,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
9
三、人物简介
演讲:陈韵竹
10
崔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深沉、含蓄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 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 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 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 岂得为贤哉?
41
长 亭 送 别
42
重聚
西厢记总目: 张君瑞要做东床婿 法本师住持南赡地 老夫人开宴北堂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43
主题思想: 愿普天下 有情的都 成了眷属。
退

之 策
二.求救
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
现统十万大兵,镇守着蒲关。一封书去,此
人必来救我。(杜确:蒲关上有一故人,姓
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初为
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
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35
老夫人变卦
[夫人云] 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末背云] 呀,声息不好了也! [旦云] 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云] 这相思又索害也。
33
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 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 结婚姻,成秦晋。
张君瑞退兵
[末云]即是恁的,休唬了我浑家,请入卧房 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

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西厢记》一、《西厢记》故事嬗变•唐传奇¡¤元稹《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题:¡°始乱终弃¡〒;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张生:轻薄、无行文人,¡°善补过¡〒–崔莺莺:多情善良温顺,"尤物","妖孽", "不妖其人,必妖其身" •宋¡¤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踏》,赵令畤又作10组《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主题:¡°自是佳人,合配才子¡〒;青年男女不顾封建礼教追求爱情,敞开门户观念、父母之命。

–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

•元杂剧¡¤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主题:¡°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二.王实甫《西厢记》基本情节•《西厢记》共有五本二十一折,是一个连本戏•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惊艳,借厢,酬韵,闹斋.(爱情产生)•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寺警,请宴,赖婚,琴心.(发展受阻)•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前候,闹简,赖简,后候.(曲折发展)•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酬简,拷艳,哭宴,惊梦.(初步成功)•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报捷,猜寄,争艳,荣归.(圆满结局)三、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莺莺:美丽善良纯真;有心计、深沉•1)真实的爱情心理(觉醒复苏→认识深化→爱情的担忧)•2)作假好瞒的行为¡°恐俺小姐有多少假处哩¡〒¡°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在红娘面前作假¡°闹柬¡〒–在张生面前作假¡°赖柬¡〒–在母亲老夫人面前作假矜持、犹豫、动摇、怯弱→坚定、果决、勇敢、反抗(门第、家风、道德、荣誉)•3)重情轻利的观念–¡°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但得一个并头莲,强煞于状元及第¡〒–¡°若见些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人物形象•张生:诚恳、热情、书生气、至诚种,为爱而执著诚挚追求,为爱而活的人•1)本质上的志诚种–乍见莺莺:¡°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魂灵儿飞在半天¡〒¡°我死也¡〒–"十年不见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2)外在形式表现为¡°疯魔汉¡〒–这是红娘眼中的张生–¡°傻角¡〒¡°风欠酸丁¡〒¡°文魔秀士¡〒¡°酸溜溜螯得人牙疼¡〒–张生跳墙(¡°赖柬¡〒)•3)¡°银样蜡枪头¡〒人物形象•红娘:最合格的爱情使者.•1)热情善良,成人之美,任劳任怨,总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最合格的爱情使者.–¡°行监作守¡〒→¡°撮合山¡〒(媒人)•2)机智•红娘斗争最大的技巧就是以礼对礼. 一副俨然正经的架势,满口孔孟道学,–¡°男女授受不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唐传奇元稹《莺莺传》


这篇小说作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其时元稹26岁 元稹的《莺莺传》由喜到悲,凄婉动人地描写了莺莺和张生 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 剧的全过程。 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 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藩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莺莺与张生的结合过程,既是一个情、礼冲突最后以情胜礼 的过程,也是一个集渴望、担忧于一体,充满内心矛盾的过 程。
《西厢记》的嬗变




《西厢记》所演述的崔张爱情故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流传过 程。 最早见于中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写张生始乱终弃。 宋代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踏】,赵令畤又作10组【蝶恋 花】鼓子词用说唱文学的形式演唱崔张故事,并开始有同情 崔莺莺的倾向。 宋金期间勾栏瓦舍中通俗文艺演唱崔张故事的不少,最著名 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它从本质上改变了原故 事的思想性,张生成为一个爱情专一的正面人物,老夫人成 为阻碍爱情自由的封建代表,而红娘也成了一个重要角色, 故事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结束。 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的总 结性的再创造。
董西厢艺术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的宏伟和情节的曲折变化。作者把原本三千字的 《莺莺传》扩大为一万字说唱文学。 其次是善于叙述。无论景物点染、气氛酝酿和人物事件的进 展都能挥洒自如地运用曲词和说白加以表现,并且擅长人物 内心的刻画。如长亭分别后的莺莺心绪描写、连用九支曲子。 第三,作者提炼了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也吸收了古典诗词 里的句子与词汇,写成了朴素而流畅的曲调。 其不足在于情节不够集中,有的人物性格不够完整。此外也 还有一些庸俗的色情描写。
王实甫 《西厢记》
王实甫
就在关汉卿进行杂剧创作的同时,元代剧坛 又诞生了一位天才的剧作家王实甫, 《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中的一朵奇葩,其 惊世骇俗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使得他熠熠闪 光,流传不朽. 贾仲明说他是“天下夺魁”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


有关王实甫的生平资料几乎少得可怜,仅据〈录鬼簿〉等书 知道他是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也是一位生活在 “勾栏”“瓦舍”中的书会才人. 〈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可知他略晚于关汉卿,而 且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尚在人世。 他的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在当时极负盛名,他 创作的杂剧存目14种,仅存3种: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董西厢”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董解元, 名字已佚,但明代汤显祖评本董西厢,说他名朗。“解元”是 当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西厢搊弹词》。 《西厢记》本于唐元稹的《莺莺传传奇》。《莺莺传》是张生 始乱终弃,为追求功名而抛弃莺莺,并称之为尤物,而赢得 “善补过”之美誉。 宋代赵令畤(德麟)用《商调· 蝶恋花》鼓子词分10段写崔张 故事,但故事比较简单,而内容上没有什么发展。 《西》在崔张故事经过了民间长期流传的基础上写成的。它根 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以崔张出走和最终团圆代替了始乱始 弃的结局。纠正了原作的封建观点。作品描写了崔张为争取自 由结合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并且成功地塑造了两组对立的人物 形象,因而深刻地表现了新的主题。
王西厢

《西厢记》规模宏大,有五本二十折,在元杂剧中是绝无仅 有的。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它是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中最杰出的(《拜月亭》、《西厢 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西厢记》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反封建主题,它反映了 青年一代要争取自己的美满婚姻和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 大胆地唱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
思考题
1.试述〈西厢记〉故事主题的嬗变过程, 并说明王西厢的社会意义。 2.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3.请分析红娘的形象。

参考书目:



《西厢记》王季思校注 上海古籍 1978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王季思著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集》傅惜华 上海出版公司 1955 《〈西厢记〉分析》周天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西厢记〉浅说》张燕瑾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6 《〈西厢记〉论稿》段启明著四川人民 1982 《明刊本〈西厢记〉研究》蒋星煜著中国戏剧 1982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西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 开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并完成了莺莺、张生和红娘等艺术形 象的塑造。 其次,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地表现了 事件的曲折复杂过程。 第三,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 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了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第四,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 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如《长亭送别》一折。 此外,《西厢记》主唱脚色的分配和结构的扩大,对元杂剧的 体制有所革新创造。 《西厢记》在元明以来一直是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杂剧,流传 广泛,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墙头马上》、《诌梅香》等都从 多方面向他学习,明清以来的爱情小说和戏剧如《牡丹亭》 《红楼梦》也受到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