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
报】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篇八)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我省长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长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及成效长江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多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水源涵养保护工作,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以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长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功能总体健康。
(一)加强植被保护与建设,促进山川秀美从1998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植被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促进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一是持续加强森林建设与保护。全省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十年来累计营造林6470万亩,抚育森林380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900万亩;
深入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防林(长江流域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严格控制森林采伐,有效管护林地2400万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88.8万公顷;
西部大开发10年多来,四川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777.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6.9%;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木材年均采伐量600万立方米,大大低于国家控制指标,森林火灾损失率连年控制在0.2‰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连年控制在0.7‰以下,乱砍滥伐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已呈现出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的良好势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有效发挥。全省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62%,森林覆盖率达到35.3%、十年来提高近10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16. 8亿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减少土壤侵蚀9672万吨、涵养水源700亿吨,境内输入长江的泥沙减少了46%;
累计增加生物量 6.18亿吨,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年吸收二氧化碳2.05亿吨,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二是积极改善湿地荒漠生态。我省湿地总面积421万公顷,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3个,保护面积343万公顷;
分别建立国际、国家重要湿地1处、4处,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9个、7个。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程14项,天然湿地恢复15万余亩,一些重要和脆弱湿地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启动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试点,治理岩溶区100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24.8
万余亩;
完成地震灾区植被恢复460万亩,大熊猫栖息地恢复160.5万亩。
三是强化草原生态保护。扎实开展退牧还草工程,已累计争取国家投入23.5亿元,开展退牧还草工程建设1.13亿亩;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争取中央投入20.86亿元,实施禁牧补助70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2亿亩、牧草良种补贴860万亩;
建设人工饲草地180余万亩,减轻天然草原承载压力,牧区草原超载率由2007年的41.7%下降到29%。全省天然草原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全省共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167个,其中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91个、总面积57956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1.93%。这些自然保护区均含有森林草地生态系统或湿地生态系统,对有效保护长江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土壤保护,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一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守耕地红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确保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到**年底,全省耕地保有量达673.39万公顷,基本农田实际保护面积保持在522.70万公顷。
二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整治为手段,加快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截止**年底,我省共计实施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839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22.6万亩。
三是实施“金土地工程”。全省积极开展以“金土地工程”为主要载体、以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工作,**—**年实施完成土地整治项目2570个,整治土地1523.80万亩,新增耕地184.34万亩。“金土地工程”的实施,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也达到了保护土壤和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四是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计划从**年至**年的8年时间内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86亿立方米;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9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建设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区30万亩,大幅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利化水平,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都江堰灌区。截止**年底,已完成投资257亿元,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38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8万亩,分别占规划数的49%、44%、27%、82%。
五是扎实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治理。自1989年国家实施“长治”(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来,我省坚持将治理和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实施“长治”工程、国债水保、省重点水保及生态修复等工程治理,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协调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1998—**年,我省水土保持总投入28.1亿多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4万平方公里,完成生态修复面
积800多平方公里,累计治理小流域2247条,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0万处,改善灌溉面积460万亩,发展经果林435.8万亩。治理区逐步走上生态、经济、社会协调统一、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
嘉陵江、岷江、沱江等流域水土流失趋势已经发生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折;
全省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资源破坏大于治理的被动局面在总体上得到扭转。
(三)加强水源保护,提高水质质量我省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关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环境管理,全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分别划定城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46个、3472个。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积极开展重点地区地下水监测工作,监测区涉及成都、德阳,监控面积6473平方公里。**年主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改善,五分之四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13个市(州)监测的在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的7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4.3%。
二是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坚持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红线,严格准入门槛。强化工业园区环境监管,积极发展园区循环经济,推动园区积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推动产业升级改造,积极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