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特性
2-3交通特性分析
![2-3交通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70c7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e.png)
vs 1
1
n
1
n i1 vi
vs
1 n
l
n
i 1
ti
l —行驶路段的长度 ti —第i辆车行驶 l 距离所用的时间
2
3.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由时间平均车速推算空间平均车速
vs
vt
t2
vt
t ——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t
(vi vt )2 n
由空间平均车速推算时间平均车速
1.驾驶员对车速的影响 2.车辆对车速的影响 3.道路对车速的影响
(1)街道类型及等级 (2)平面线型 (3)纵断面 (4)车道数及车道位置 (5)视距 (6)侧向净空 (7)路面
4.交通条件对车速的影响 (1)交通量 (2)交通组成 (3)超车条件 (4)交通管理 (5)交通环境
13
第二章 交通流特性
几个特征量 自由流速度 (Free-flow Speed)vf 阻塞密度 (Jam Density) Kj 临界密度 (Critical Density)Km 临界速度 (Critical Speed)vm 最大流量Qm 0流量
二、速度-密度关系
1、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模型—线性模型 在通常的交通流密度条件下
图 2-15 京哈路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10
高速公路交通流分布特性
三、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常用: 1.中位车速
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 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50%位车速等于平均车速。 2.85%位车速
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 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 车速。 3.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
车辆交通特性总结汇报稿
![车辆交通特性总结汇报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29d5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d.png)
车辆交通特性总结汇报稿车辆交通特性总结车辆交通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有着独特的特性,对于实现高效、安全的交通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车辆交通特性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对车辆交通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车辆交通特性之一是速度特性。
车辆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道路状况、限速规定、车辆技术等。
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最高速度限制,而驾驶员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速度过快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速度过慢则会造成交通拥堵。
因此,合理控制车辆的速度是确保交通畅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其次,车辆交通特性之二是密度特性。
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
车辆密度高时,道路容易发生交通拥堵,影响交通效率;而密度低时,道路利用率较低,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在交通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车辆流量调控和道路规划,以保证交通的高效运行。
第三,车辆交通特性之三是车辆流量特性。
车辆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的车辆数量。
车辆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通行能力。
在高峰时段,车辆流量通常较大,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存在;而在低峰时段,车辆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因此,合理调控车辆流量,制定相应的交通措施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
同时,车辆交通还有其它一些特性,如车辆的尺寸特性、车辆组织特性和车辆行驶行为特性等。
尺寸特性包括车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参数,不同尺寸的车辆对道路空间的占用有所差异。
车辆组织特性主要指车辆的组织形式,包括单行道、双行道和环形道等。
车辆行驶行为特性则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的动态变化,包括起步、加速、减速和停车等行为。
综上所述,车辆交通特性对于保障交通的高效运行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控制车辆速度、调控车辆密度、控制车辆流量以及理解车辆的尺寸特性、组织特性和行驶行为特性等,可以有效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车辆交通特性,以便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交通系统,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
人的交通特性
![人的交通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dbc99bd31126edb6e1a1041.png)
圆柱细胞:对弱光起作用,是夜视觉的器官(黄昏、弱光) (两种感光细胞)
二、视觉特性
2. 视力: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是 驾驶人本身固有特性。
静视力:我国规定:0.7以上;或≮0.4,矫正0.7以上, 无红、绿色盲。
动视力: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比静视力小。随着车速 增大,视力明显下降 。也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作业:习题集:P1第二章、1.3.4
第二章 人的交通特性
第二章 人的交通特性
本章要求: 重点掌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视觉
特性、听觉特性、疲劳、注意、反应特 性、饮酒与驾驶以及驾驶员的差异等内 容。自学:行人交通特性及乘客交通特 性。
第二章 人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第三节 行人的交通特性 第四节 乘客的交通特性
四、反应特性
1、定义:是回答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动作;
2、分类:
温度刺激 0.44" 嗅觉刺激 0.35" 光刺激等
简单反应:是以某一种动作对单一信号的反应(不被其它信号所干扰) 复杂反应:对几种信号中的某一种信号做出反应
四、反应特性
3、反应时间
驾驶员感知信号,经过辨识、判断、采取行动、 动作生效这些动作所需的时间。
4、影响因素
复杂程度 训练情况 年龄等
五、注意
1、定义:对既定目标产生的方向性意识。即 驾驶员在操纵汽车时,对行将出现的交通 情况产生方向性意识。
2、与事故关系 3、保持注意力稳定
六、疲劳
1、定义:因驾驶产生的心理、生理机能的 失调。
2、对驾驶影响:
作业粗、反应迟钝、对高度距离速度判断失误
交通特性课件
![交通特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ae078733687e21ae45a9a7.png)
(2)黄昏时间对 驾驶员最为不利。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3)明(暗)适应:由暗(明 )处到明(暗)处, 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交通特性
应用举例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4)眩光: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 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包括4个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 (1)感知:对刺激的认识和了解; (2)识别:对刺激的辨别和解释; (3)判断: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决策; (4)反应:由决策引起的肢体反应。
交通特性
事故次数与反应时间长短的关系
某一月的事故次数 0~1次组 2~3次组 4~7次组 8~9次组
10~12次组 13~17次组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夜间视力:
夜间驾驶员的辨认距离
物体颜色
白黑红灰绿
发现颜色距离 82.5 42.5 67.8 66.3 67.3
确认某物体距离 42.9 18.8 47.2 36.4 36.4
断定其移动方向 19.0 9.6 24.0 17.0 17.8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力与亮度有关
防治方法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 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 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 点越远; —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 大,白色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 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平均制动反应时间(S) 0.57 0.70 0.72 0.86 0.86 0.89
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
![交通特性分析—道路交通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98d1a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6.png)
驾驶人
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二)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它包括驾驶员从视 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 开始动作。知觉——反应时间是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反应时间的 长短取决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另 外,驾驶疲劳会引起反应时间增长、反应变慢,驾驶员的处理能力下降,易造 成交通事故,所以对疲劳驾驶应引起足够重视。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
低,如图所示动视力与驾驶员年 龄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视力还与亮度、色彩等因素 有关。同时,视力从暗到亮或从 亮到暗有一个话应过程。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空间范围 称为视野。视野受到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静视野范围最大,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 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驾驶人
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1.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称为视力,视
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顾名思义,静视力即人体静止时的视力。 驾驶员在考取驾驶执照时,检查的是静态视力——两眼各为0.7 以 上,或两眼裸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然而,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观测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是在具有 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此时驾驶员的视力为运动视力——动 视力。
乘客
心理空间对乘客的影响
每个乘客都有一定的心理空间要求。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他(她) 周围划出的,确定为自已领域的不可见区域。当个人的心理空间遭到 外界不该闯入的人或物的侵袭时,人的心里会感到压力、厌恶、排斥。 乘车拥挤不但消耗人的体力,而且给乘客心理上造成额外的压力。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b53f8a6a8114431b80dd819.png)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交通特性分析课件
![交通特性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3002c476eeaeaad1f330e0.png)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 安全等; 2、乘车反应: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及车厢环 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会导致乘客的不同反 应; 3、社会影响:乘车安全性、舒适性、满意性不仅对乘客 个人的生理、心理有影响,同时可能对社会也产生预 想不到的影响。上下班时间过长,多次换乘,过分的 拥挤给职工造成旅途疲劳、心理压力、情绪烦燥。
交通工程学( Traffic Engineering )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特性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年龄 性别 出行 目的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为 1.0~1.3m/s 之间,儿 童的步行速度随机性较 大,老年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工作、事务性出行,步 行速度较快,生活性出 行较慢 个人空间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 / 人,儿童个人空间 要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 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复杂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人一般要求 高,为自己,也为别人。反之, 则要求低,也不太顾及他人 心情闲遐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 心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 要求较大 街景丰富时个人空间小,单调 时个人空间大 行人注意力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 注意根据环境高速步伐和 视线,儿童喜欢任意穿梭 大致相当 工作、事务性出行,注意 力比较集中,生活性出行 注意力分散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一般对 空间要求高,也比较注意 文明走路和交通安全 心情闲遐时注意力容易分 散,紧张时比较集中 街景丰富时注意力分散, 单调时集中 拥挤时,注意力集中 城里人步行时注意力比较 集中,乡村人比较分散
交通工程学( Traffic Engineering )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特性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交通特性-PPT课件精选全文
![交通特性-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2047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a.png)
✓ 选择30HV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理由 : 30HV较稳定,且30HV/AADT稳定 在0.11—0.15之间;交通量超过30HV的数量为29个,所占比例仅为0.33%, 很小;若选择向左移动,交通量急剧增大,道路建设的规模加大,但交通 拥挤的时间却减少不多;若选择向右移动,那么交通量减少不多,即道路 建设的规模减少不多,但交通拥挤的时间却大大增加了。
❖运行速度:运行速度是指车辆行驶某一路程与全部运行时间(包括行驶时间, 装卸货、上下客等有效时间)之比。
❖临界速度:又称作是最佳速度,是指道路的理论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时的车速。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具有中等驾驶水平 的驾驶员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
§2.5 行车速度特性
§2.1 人的交通特性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行人、乘客和驾驶员,其中最主要的是驾驶员。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驾驶员视觉特性 ➢视力 ➢视野 ➢色彩感觉 ❖驾驶员反应特性 (简单反应、复杂反应) ❖驾驶员的个体特性(年龄、性别、气质差异) ❖驾驶员的疲劳特性
➢心境
➢街景
§2.2 车辆的交通特性
不同的车辆占用的道路空间不同,不同的车辆对道路上其它车辆的 影响也不一样。
❖车辆的外观尺寸(标准车为小客车) ❖汽车的动力性能
➢最高速度: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最大爬坡能力:用最大爬坡度来表示
§2.1 人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乘客的秘密心理空间
第二章 交通特性——车辆、道路
![第二章 交通特性——车辆、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8b5bac791711cc7931b71648.png)
T Rw δ dV D= =ψ + 其中(ψ = f + i ) G g dt
最终:D = ψ +
δ dV
g dt
汽车动力特性图
汽车的动力性能
最高车速: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 的最高行驶速度。
D= f
最快的车:福特SSCUltimateAero 437km/h
汽车的动力性能
加速时间:常用0-100km用的秒数来衡量。
dV δ = (D f ) dt g
新宝马M5 起动加速时间只需不到4.5秒
汽车的动力性能
爬坡性能:汽车满载时一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 坡度.
i = D f
兰博基尼SUV
汽车的制动性能
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指标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的制动性
制动效能 汽车在行驶中能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 汽车在行驶中能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 或者下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 或者下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 和制动减速度。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 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 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高速时制动或长时间下坡连 续制动要求制动效能保持良好, 续制动要求制动效能保持良好,否则制动器发热使制动失 效,易发生交通事故 制动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不产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 制动时不产生跑偏、 能力的性能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从静止到开始运动,或是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都不 汽车从静止到开始运动,或是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 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各种阻力,这些阻力有滚动阻力、坡度 滚动阻力、 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各种阻力,这些阻力有滚动阻力 阻力、空气阻力和加速阻力。欲使汽车运动, 阻力、空气阻力和加速阻力。欲使汽车运动,必须有外界对汽 车施加驱动力,以克服汽车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车施加驱动力,以克服汽车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43ed9ddd3383c4bb4cd250.png)
16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2019/11/4
17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2019/11/4
18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2019/11/4
19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2019/11/4
20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2019/11/4
21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3)社会影响:乘车安全性、舒适性等不仅对乘客的生理心理 有影响,还对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2019/11/4
6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三、行人交通特性
1)行人交通流特性:男性的步行速度要比女性快, 步行速度随行人流密度增大而降低。
2)行人交通特征:包括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空间 的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这些与行人的年龄、 性别、教养、心境、体质及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也与 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环境、洁净、交通状况等有关。
2019/11/4
8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阎岩
2) 道路结构-道路结构基本部分是路基路面桥涵, 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等附属部分。
3) 道路线形-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 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传统上分为平面线形、纵 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线形设计的要求是通畅安全 美观。
4) 道路网布局-路网布局的好坏对整个运输系统 的效率有很大影响,良好的路网布局可以大大提高运 输系统的效率,增加路网的可达性,节约大量的投资, 节省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以下几种: 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2019/11/4
31
《人车路交通特性》课件
![《人车路交通特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b6ae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2.png)
# 人车路交通特性 可以通过研究人、车和路的交互作用来理解交通系统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进 而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
概述
1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定义
人车路交通特性指的是人、车和路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交通行为和运行规律。
2
影响人车路交通特性的因素
人、车和路的交通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人口密度、道路状况、交通设施、交通 控制等。
不同的调控措施对交通特性产生不同的影 响,需要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
结束语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重要性
理解人车路交通特性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
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启示
在解决人车路交通特性中的矛盾和挑战中,需要 思考可持续、智能和绿色的交通发展模式。
路的交通特性
道路类型对交通特性的影响
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受到道路等级、车道宽度和道路标线等因素的影响。
交通设施对交通特性的影响
交通设施如红绿灯、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等直接影响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的车辆数量,影响交通的畅通程度。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矛盾和协调关系
3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互动关系
人、车和路之间存在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 率和效果。
人的交通特性
步行特性
步行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 受到人口密度、道路条件 和行人设施的影响。
骑行特性
骑行可以提高出行效率和 环境友好程度,但受到车 辆类型和道路条件的限制。
公共交通特性
公共交通的特性包括车辆 运行频率、票价、舒适度 等,它是城市交通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2 交通工程 第二讲 交通特性 [兼容模式]
![2 交通工程 第二讲 交通特性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6c3fbcc0508763231121273.png)
交通工程学Traffic Traffic Engineering Engineering同济大学博士交通工程系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Tel: (021) 6958-4674-801Fax: (021) 6598-9475E-mail: mawanjing@TONGJI UNIVERSITY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中心上海2010年3月11日交通隐含于社会、经济、文化之中;交通恶化不象没有空气水环境恶化等令人交通恶化不象没有空气、水,环境恶化等令人关注;交通问题简单——谁都可以说;交通问题复交通问题城市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杂——谁都可以说TONGJI UNIVERSITY 2010-3-15Tongji University Page 2交通问题?城市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第二章第章交通特性Traffic CharacteristicsTraffic Characteristics1.为什么要研究交通特性?2.一般包括哪些特性?3.这些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TONGJI UNIVERSITY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各要素的自身特性;@各要素间相关特性。
TONGJI UNIVERSITY内容提要交通系统各要素特性及要素之间相关特性2.1 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21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基本特性•2.2 交通量基本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密度特征TONGJI UNIVERSITY道路交通三要素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人: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线形、道路结构等。
TONGJI UNIVERSITY交通系统中人的组成 2.1.1人的交通特性•出行者:驾驶人、骑车人、乘车人及步行者等,交通需求的产生本源;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决定着交通系统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受到念知识与统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受到理念、知识与科技水平的影响;•交通系统的决策者:影响着交通的政策与法规以及系统的走向TONGJI UNIVERSITY驾驶人基本特征2.1.1人的交通特性•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981846e34028915f804dc241.png)
• •
•
•
彩色路面
发热电缆融雪系统
小结
• 人、车、路及环境交通特性(了解)
• 人、车、路及环境的协调(了解)
§2-2 交通量特性
本节内容
• 交通量定义及时空分布 • 设计小时交通量 • 红线、绿线、蓝线和紫线的概念(补充)
2.2.1 交通量的定义
• 交通量(traffic volume)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
• 行人交通特性基本参数 • 行人过街行为特征
–距离短、速度慢; –绿色、占用交通资源少; –通达性强; –依个人意志选择路线与位置; –群体效应。
2.1.3. 车辆的交通特性
• 机动车的分类
–汽车(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 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可用于:载运人员和/ 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其它 特殊用途,如急救、殡仪等。
是乘客、行人、道理维护管理人员等 ;
车:大、中、小型客、货车、常规公交车、BRT车辆以及轨 道车辆等; 路:人与车的载体,空间网状结构; 环境:外界影响与力量总和。
2.1.1 驾驶员交通特性
图2-1 驾驶员驾驶反应行为模式
• 驾驶员交通特性
–驾驶员驾驶反应模式 –驾驶员生理基础
• 人眼在驾驶中的作用
• 道路的功能
–道路功能是指道路能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 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公路的分类与分级 国道
按其重要性 和使用性质
省道
高速 一级
按技术标准
县道
专用公路
二级 三级 四级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交通特性课件
![交通特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c60adfb307e87100f69687.png)
例如:由隧道外进入没有照明条件的的隧道内大约 要经历10s的暗适应时间。因此,在隧道入口处应设 有缓和照明,以减少视觉障碍,或在路旁设立“隧
道 内注意开灯”的标志,以唤起驾驶员注意。
交通特性
3.眩目:俗称晃眼。
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 成视觉障碍。强光照射中断后由暗到亮,瞳孔收缩(约3秒);由亮到 暗,瞳孔放大(约6秒),视力才能恢复。
2020/6/19
交通特性
15
驾驶员视野与速度的对应关系
2020/6/19
交通特性
16
5 色视觉
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的感觉阈限不同,故而不同 颜色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我国交通标志使 用六种颜色:红、黄、蓝、绿、黑、白。 红 波长最长,传播最远,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一种危险 感和强烈刺激,多用于禁令标志。 黄 有明亮和警戒的感觉,由于注意危险的警告类标志。 蓝、绿 使人产生宁静、和平与柔和的感觉,多用于指示、 指路标志。
• 向静止的物体冲撞; • 向停驻的车辆冲撞; • 夜间与对向车迎面撞击; • 因看错路引起的各种翻车; • 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多,致死率高.
夜间行人因穿衣服的颜色不同,驾驶员能看清的距离也不同,因此夜间在道时,因两车都开宽灯,照度低,而此时驾驶员的视线是沿道 路右侧巡视的,因此道路中间的行人反而不易看到,常常会发生事故。
2020/6/19
交通特性
10
2.视觉适应
是视觉器官对于光亮程度突然变化而引气的感受性 适应过程。 由明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称为暗适 应;由暗处到明亮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称为明 适应。 暗适应较明适应要长,一般进入暗室,习惯要 15min,适应要30-40min,而明适应只需1min 影响暗适应的也跟年龄有关。
交通特性
![交通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2cdbc123b0717fd5360cdcad.png)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人一般要求高, 为自己,也为别人。反之,则要 求低,也不太顾及他人 心情闲遐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 心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要 求较大 街景丰富时个人空间小,单调时 个人空间大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 注意根据环境高速步伐和视 线,儿童喜欢任意穿梭
大致相当
工作、事务性出行,注意力 比较集中,生活性出行注意 力分散
2020/3/26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和性能
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性好, 网上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但非 直线系数大,通达性差,过境交通不易分流,对 大城市进一步扩展不利
建筑物沿交通轴线两侧铺开,公共交通布置在主 要交通干道范围内,横向靠步行或非机动车,有 利于公共交通布线和组织,但容易造成纵向主干 道交通压力过大,不易形成市中心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2-2 交通量的基本特性 §2-3 行车速度特性 §2-4 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020/3/26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车、路、及周围环境 相互影响的科学。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就是人、车、路 (三要素)。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二、乘客、行人交通特性 三、车辆交通特性 四、道路交通特性
2020/3/26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职责:安全、迅速、顺利、准时、舒适地完成运送 要求:良好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熟练技术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1)视觉特性 ①视力(图2-2) ②视野 ③色感 ④其它
(2)反应特性(取决于素质个性年龄情绪环境工作经验等) (3)驾驶员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4.驾驶疲劳(身心,测定方法:生化测定、生理机能、神经机 能测定、自觉症状申述等)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18a2f6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2.png)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在我们日常的交通出行中,驾驶员是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行为和特性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与效率。
那么,驾驶员都有哪些交通特性呢?首先,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对驾驶安全有着显著的影响。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时,存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和视觉适应能力。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道路上的各种信息,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其他车辆和行人等。
然而,人的视力并不是无限的,存在着视野盲区。
比如车辆的 A 柱可能会遮挡驾驶员的部分视线,在转弯时就容易形成危险。
而且,夜间驾驶时,由于光线较暗,驾驶员的视力会明显下降,对物体的分辨能力也会减弱。
此外,在强光照射下,如对面车辆开着远光灯,也会导致驾驶员短暂的视觉障碍,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也是交通特性中的重要一环。
当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从感知到危险到做出反应并采取行动,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驾驶员的年龄、身体状况、驾驶经验以及当时的精神状态等。
一般来说,年轻且经验丰富、精神集中的驾驶员反应速度会相对较快。
但无论如何,都存在一个最小的反应时间。
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就很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驾驶过程中的判断特性同样不容忽视。
驾驶员需要不断地对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其他车辆的行驶意图等进行判断。
判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然而,判断往往会受到驾驶员的经验、知识水平、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新手驾驶员可能由于经验不足,对复杂的交通状况判断不准确,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而有些驾驶员可能过于自信或急躁,在判断时不够谨慎,也容易引发危险。
注意力特性在驾驶中起着关键作用。
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驾驶员需要时刻关注道路前方、两侧以及后方的情况。
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容易导致疲劳,从而使注意力分散。
此外,车内的环境,如嘈杂的音乐、乘客的交谈,以及车外的各种干扰因素,如路边的美景、广告等,都可能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示: 日变图 日变化系数K周日
3.时变化
• 定义:一天24小时中,每个小时的交通量的不断 变化。
• 表示: 时变图 以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之
比表示交通量的时变规律。
时变化
时变化
• 高峰小时交通量
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 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 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 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之比称为高峰小时 流量比(以%表示) 。
三、行人交通特性
1. 行人交通流特性
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 空间的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 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教养、心境、 体质及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 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 等有关
行人交通的解决方法
四、车辆交通特性
地区特征。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工业区与 生活区、市中心区与郊区等不同地域,交通量特 性也都不同。
时间特征。节日与平日、周末与周日、白天与夜 晚、高峰与平峰,交通量变化也是很大的。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1.月变化 定义: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 表示: 月变图 月变化系数K月
2.周变化
交通特性
目录
1.交通三要素特性 2.交通量特性 3.行车速度特性 4.交通密度特性
2.1交通三要素特性
2.1人−车−路基本特性
一.人的交通特性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
驾驶员,乘客和行人。人是交
人
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贯穿交
通工程学的各个方面。
驾驶 员
乘客
行人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3.制动性能
• 制动距离
V YLHTSJDFAGIJOVHP22FHDFFJFO;
254( )
•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水平稳定性高温稳定性 • 制动时方向稳定性
五.道路的交通特性
道路网布局
城市道路人行道
城市道路盲道
2-2交通量的基本特性
• 一.交通量的定义: 1.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 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特性 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有 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 的时空分布特性。
3.表示方法
• 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 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
4.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
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或等级。不同等级道路上 交通量大小、构成差异很大。
道路功能。城市间道路、乡村道路、旅游公路, 城市内道路、通过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 道路、公交或自行车专用道路等交通量特性差异 很大。
静视野:头不动、眼球不动。
动视野:头不动、眼球动。
• 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 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色感
•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使人产生兴奋、警觉-禁止信号;
• 黄色光亮度最高,反射光强度最大,易唤起人们的注 意--警告信号;
• 绿色光比较柔和,给人以平静、安全感--通行信号。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 即驾驶员对于一个特定的刺激产生感知并对他作出反应, 是驾驶员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 包括4个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 (1)感知:对刺激的认识和了解; (2)识别:对刺激的辨别和解释; (3)判断: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决策 (4)反应:由决策引起的肢体反应
反应特性
驾驶员的疲劳和兴奋
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 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 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 素。在道路要素中92.7% 与驾驶员有关。因此,要 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 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 身体素质,心里素质,熟 练的驾驶技术。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生理心理特性
视力
(1)视觉特性
视野
(2)反应特性
(3)心理和个 性
色感
视力
静视力:人体禁止时的视力 动视力: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 动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
• 动视力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 视力与亮度、色彩等因素有关
• 眩光: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 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 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 疲劳影响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 疲劳后的表现:生理方面,反应迟钝,动作不准
确,动作灵敏度低;心里方面,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急躁等。 • 兴奋的影响因素:酗酒,争吵,斗殴及外界的强 烈刺激等 • 兴奋后的表现: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注 意力不集中等
饮酒与驾驶
• 捷克斯洛伐克的莫斯试验表明: 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为0.03%-0.09%时,其
事故的发生率比不饮酒者增加7倍,当酒精 浓度为0.1%-0.14%时,事故率为不饮酒 的32倍,当酒精浓度为0.15%时,事故率 增加128倍。
酒后驾驶悲惨案例
二、、乘客的交通特性
1.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人们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如上班、上学、购 物、公务、社交、娱乐等)才去乘车的,为 乘车而乘车的旅客几乎是没有的。 乘车过程本身意味着时间、体力、金钱的 消耗。因此,人们在乘车过程中总是希望 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 舒适。
1.汽车的基本特性
• 设计车辆尺寸
2.汽车的动力性能
2.汽车的动力性能
• (1)最高速度: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 高行驶速度。
最快的车:福特sscultimateaero 430km用的秒数衡量
Dagger GT加速度1.5秒
• (3)爬坡性能:汽车满载时一档在良好路面上最 大爬坡度
2. 乘车反应
• 横向力产生的不舒服感。 • 行车振动强烈,乘客受颠簸之苦。 • 在山区道路上或陡边坡或高填土道路上
行车,乘客看不到坡脚,易产生恐惧心理。 • 乘车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烦躁情绪。 • 每个旅客都有一定的心理空间要求。
3. 社会影响
容易引起乘客纠纷,发生过激行为; 使职工过分疲劳,劳动效率降低; 影响家庭和睦; 引起居民对公交服务系统的不满; 影响居民对社会生活和公共事业的态度, 或对政府产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