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的病理学—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的病害形态和发病机制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的病害形态和发病机制普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一门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病害形态和发病机制。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介绍普通植物病理学。
一、病害形态植物病害形态是指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感染后,所表现出的外部症状。
不同病害形态的出现,对于病理学家和农民来说,是判断该病的种类以及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1. 感染部位植物病害的感染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根部感染主要表现为根腐病、根瘤病等;茎部感染主要表现为腐烂、溃疡、瘤状物等;叶部感染主要表现为斑点、枯黄、溃疡等;花和果实的感染则表现为腐烂、凋萎、褪色等。
2. 外部症状植物病害的外部症状可以分为萎蔫、坏死、脱叶、畸形和颜色变化等几种类型。
其中,萎蔫是由于水分供应受限或导管系统受阻而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坏死则是植物组织的死亡,通常表现为暗褐色或黑色病斑;脱叶是植物叶片的掉落,通常会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畸形是植物组织发育异常,如畸形根、畸形叶等;颜色变化则是植物组织颜色发生异常改变,如叶片黄化、病斑发黑等。
二、发病机制植物的发病机制是指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侵染后,植物体内和外部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了解发病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1. 直接侵染直接侵染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侵入植物表面伤口或开放器官,直接进入植物组织并引起感染。
这种侵染方式主要由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
例如,细菌会通过伤口侵入植物的叶片或茎部,引起病斑形成;真菌则会通过孢子进入植物的叶片或果实,引起霉病或黑斑病;寄生虫则会通过针吸口侵入植物,引起萎蔫或组织变色。
2. 感染侵染感染侵染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植物的气孔、细胞间隙等开放的位置进入植物组织。
感染侵染主要由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例如,真菌孢子会利用植物的气孔进入叶片内部,造成霉菌病;病毒则通过昆虫叮咬植物,将病毒颗粒带入植物组织。
3. 内生侵染内生侵染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植物的根际环境或根系直接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根部或茎部的感染。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营养物质而生
存的能力。
变的能力。
病原物种下的几个分类单元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简称f.sp.) 病原物种内形态相似,但对不同属寄主 植物的致病性不同的类群。 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
例如,小麦杆锈菌Puccinia graminis f.sp. tritici
病原细菌中则用致病变种 (pathovar,简称pv. )
细菌胞外多糖的产生受遗传因 子控制和环境因子调节。
寄主专化性毒素 (hostspecific toxin,HST)
• 仅对病原菌的寄主植物起作用。 • 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 T 小种产生的T毒素对T型雄性不育 细胞质的杂交玉米毒性很强,而 对其他玉米品种毒性很弱。 • 大多数 HST 对寄主植物产生毒性 的最低浓度大约在1~10 μg /L。
活体营养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是更高级的寄生物,它们可以从寄主的自然孔
口或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侵入后在植物细胞间隙蔓延,常 常形成特殊的吸取营养的机构,称为吸器,由吸器来吸取寄主细
胞内的营养物质(如霜霉菌、白粉面和锈菌)。
•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不能脱离寄主营腐生生活。因此不能人工培养。 • 这些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 • 这些病原物对寄主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较小,这对它们在活细胞 中的生长繁殖是有利的。但是,一旦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它们
共栖关系 (commensalism)
寄生 (parasitism)
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的生 活方式,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称为寄主 (host) , 得 到 营 养 的 一 方 称 为 寄 生 物 (parasite)。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及其在植物上的作用与危害的科学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及其在植物上的作用与危害的科学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
在植物病害的研究中,植物病原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它们能够侵入植物并引起病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在植物上的作用和危害。
一、细菌性植物病害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
细菌性植物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软腐病等。
细菌性斑点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引起的植物叶片上的小圆点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影响植物的生长。
细菌性软腐病则是由一些产生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细菌引起的,它们可以分解植物细胞的壁,导致植物软腐。
二、真菌性植物病害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生物体,它们以分解有机物为生。
真菌性植物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植物霉菌病、锈病等。
植物霉菌病是由霉菌侵入植物并在植物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的,它们通过孢子传播,并在植物叶片和茎上形成灰白色的霉菌。
锈病则是由锈菌引起的,它们寄生于植物的叶片和茎上,形成红褐色的锈斑,影响植物的正常功能。
三、病毒性植物病害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寄生于细胞内,利用细胞的机制进行繁殖。
病毒性植物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花叶病毒病、黄化曲叶病等。
花叶病毒病是由一类复杂病毒引起的,它们可以通过介体传播,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花斑和纹理异常。
黄化曲叶病则是由一类黄化病毒引起的,它们能够使植物的叶片变黄、翘曲,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病原微生物在植物上的作用和危害不仅仅是引起病害,它们还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病原微生物通过侵入植物体内,繁殖并分泌一系列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植物的叶片变小、茎干变细,甚至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实。
为了防治植物病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抗病机制,并发展了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第三章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
(三)生物型
生物型是生理小种内由遗传一致的个体所 组成的群体。 在一个生理小种内可有一个生物型,也可 有多个生物型。鉴定生理小种的生物型主 要根据供试菌系在辅助鉴别品种上的反应 和寄主种下的分化情况。
26
二、植物病原菌寄生专化性的研究简史
(一)寄生专化性的发现
早在1870年 J. Schrodter 就提出植物病原菌有寄生专化 年 早在 现象。1879年又发现醋梨锈病菌有寄生专化现象。1894年 年又发现醋梨锈病菌有寄生专化现象。 现象。 年又发现醋梨锈病菌有寄生专化现象 年 J.Erikssion通过实验证实了病原菌确实有寄生专化性。他用 通过实验证实了病原菌确实有寄生专化性。 通过实验证实了病原菌确实有寄生专化性 相互接种的方法证明小麦杆锈菌不能侵染燕麦, 相互接种的方法证明小麦杆锈菌不能侵染燕麦,燕麦杆锈菌 不能侵染小麦。 不能侵染小麦。1896年J.Erikssion和Henning进一步查明禾 年 和 进一步查明禾 谷秆锈菌( 个专化型。 谷秆锈菌(Puccinia graminis)有6个专化型。以后 ) 个专化型 Erikssion和其他学者又补充发现了其它的专化型。 和其他学者又补充发现了其它的专化型。 和其他学者又补充发现了其它的专化型
作用于原生质膜,使原生质膨大, 作用于原生质膜,使原生质膨大,引起质膜的透性 和电势的改变,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 和电势的改变,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 抑制光合磷酸化过程中ATP合成的一些步骤, ATP合成的一些步骤 抑制光合磷酸化过程中 ATP 合成的一些步骤 , 引起 能量缺乏,导致体内合成破坏; 能量缺乏,导致体内合成破坏; 对鸟氨酸转氨甲酰酶起竞争性抑制作用, 对鸟氨酸转氨甲酰酶起竞争性抑制作用,导致精氨 酸的缺乏,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酸的缺乏,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与原生膜蛋白结合,导致寄主感染。 与原生膜蛋白结合,导致寄主感染。
植物病理学-农学-第三章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兼容模式]
专性寄生病原物的致病特点
自然孔口、微伤口或直接侵入 病菌多形成吸器吸收营养 对寄主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较小
2
非专性寄生病原物的致病特点
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酶或毒素等物质的作用明显 破坏强烈而迅速
2018/10/17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P182)
夺取寄主的生物物质和水分 机械压力 化学致病(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 胞外多糖
寄生性强度与致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有些弱寄生菌能 对植物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
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
病原物致病能力的大小用致病力来表示。 例如,属于同一种引起腐烂病原菌的不同菌株,有的可以使寄
主组织腐烂得快一点,有的可能慢一点,前者致病力强(强 毒力),后者致病力弱(弱毒力)。 引起叶斑病的病原菌,病斑大、发病快的致病力强,反之,则 弱。
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的反 应是一致的,寄主与病原 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 用。
9 8 7 6 5 4 3 2 1 0
ab cd ef ghI j
病原菌生理小种
一个品种对病原菌不同小种的反应
两种遗传抗病性(按小种专化性区分)及其性状比较
抗病性的性状
抗性基因数 基因表现水平
专化性程度 环境影响程度 抗性的持久性
2018/10/17
第三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P181-193)
病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
植物与微生物之间主要相互关系
共生(symbiosis) 共栖关系(commensalism) 寄生(parasitism)
很多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能产生赤 霉素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赤 霉酸GA3。水稻恶苗病菌产生的赤霉 酸是使水稻茎叶徒长的主要原因
普通植物病理学_ 绪论_14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_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性(侵染性)病原
病原(cause of disease)——凡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直接原因。
病原
非生物性(非侵染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又称之为病原物(pathogen)。
Fungi 真菌
Bacteria 细菌
Virus 病毒
Viroid 类病毒
Nematode 线虫
Phytoplasma植原体
Mite螨类
Parasitic plant 寄生性植物
凡由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因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 disease)。
寄主(host)——被病原物寄生的植物。
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原物
由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 )。
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病原物以外的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
营养 失调 温度 失调
光照 失调 大气 污染 肥害 水分 失调 药害
由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
樱桃黄化:缺锰干旱。
3第三章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
在一个生理小种内可以有一个生物型,也可以有多个生物型。
鉴定生物型主要根据在辅助鉴别品种上的反应。
二、植物病原物寄生专化性的研究简史
1. 寄生专化性的发现:1870年 J. Schrodter提出-1879
年发现醋梨锈菌有此现象-1894年 J. Eriksson证实,
他用相互接种方法证明了小麦秆锈菌不能侵染燕麦,
二、毒性(毒力)(virulence)
毒性:同种病原物内的不同小种对所适应的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的致病力
可能有很大不同,有的致病力强,有的致病力弱,有的甚至不能致病,这 种在小种-品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小种 对 洛夫林13品种能正常致病,
则该小种对洛夫林13 virulent 条中29号小种 对 水源11品种不能正常致病,
C. 毒素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1)鉴定植物对病害的感病性: 由于有些植物病原菌分泌的毒素在植物 上可以引起与活菌一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因此,可用毒素代替活菌, 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品种的抗病性鉴定。这种方法快速简单,定量 性好,繁重的田间抗病性鉴定工作可在室内完成。
2)进行抗病育种:例如:wheeler,1955年用燕麦维多利亚叶斑病菌的 毒素处理燕麦感病品种的种子,播种后得到的幼苗,然后再接种燕麦 冠锈病菌,进行选择,最终获得了对两个病害均有抗性的植株,这样 可大缩短抗病育种的地程。 3)利用毒素的抑制因子防治病害:
一、植物病原物寄生专化性的概念
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一定属、种或品种 的寄生选择性,或叫生理专化(physiologic specialization)。 一般来说寄生性水平越高的病菌其寄生专化性越强(锈菌、白粉 菌、黑粉菌),反之越弱(轮枝菌-兼性寄生菌:寄生专化性较 弱,灰霉菌-兼性腐生菌:未发现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 寄生专化性强的病原物往往在种下可有 变种(variety缩写为var.)、 专化型(formae specialis缩写为 f.sp.)、 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或株系(strain)或致病型(pathotype)的 分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16
黄瓜根结线虫病
辣椒根结线虫病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体内夺取营养物质和水分是致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非专性寄生的病原物侵染植物时, 先杀死寄主植物细胞,然后从死亡
的细胞中汲取养分。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专性寄生物先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从活体 植物细胞中汲取养分,通过养分的竞争而影响寄主植物的生理生化
机械压力,致使细胞壁角质层扩张、突起和破裂,子实体外露。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孢子 芽管
附着胞
侵入寄主细胞的菌丝 附着胞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形成吸器穿透寄主表皮,与寄主的维管束组织相连。
吸器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线虫则先利用口针(stylet)反复穿刺,最后穿透植物表皮细胞壁,头部或整个 虫体进入植物细胞中。
PART THREE
植物病原物的 致病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 作用机制
病原物接触寄主后,引致寄主植物发病的机理一般涉及机械穿透、 营养物质掠夺和化学致用的病原物 机械穿透和代谢产物被 称为病原物的致病因素。
不同的病害系统中,病原 物致病作用机制不尽相同, 有的是某种机制单独作用, 更多的则是多种机制共同 发挥作用。
代谢,导致植物病害的发生。 真菌和卵菌主要靠吸器或菌丝体从寄主植物细胞中获取养分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球形吸器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 原核生物依靠渗透作用从寄主植物细胞中获取养分; • 病毒、类病毒在植物细胞内复制与增殖完全依赖寄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 • 寄生性种子植物危害严重时可导致寄主死亡。
一、机械伤害和营养争夺
病原真菌、高等寄生植物和线虫可以通过对植物表面施加机械压力而侵入。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名称,称为植物病理学。
2.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影响或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限度,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病理学变化过程,在生理和形态上偏离了正常发育的植物状态,有的植株甚至死亡,造成显著地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就是植物病害。
3.病害三要素(详解):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种病原生物侵害了植物,植物发生病害,但也有两种或多种病原生物共同侵染植物而引发病害。
有时仅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植物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或侵染植物,也就不能影响和干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还需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予以满足,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4.病害三要素: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要素。
5. 病因的划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能在植物间传染,所以又称传染性病害。
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不会在植株间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6.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病毒无病征)病征只有在侵染性病害重才有出现,所有的非侵染性病害中都没有病征出现。
8.病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9.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根据腐烂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和花腐等。
10.病征类型:真菌(1.霉状物或丝状物2.粉状物或锈状物3.垫状物或点状物4.索状物5.颗粒状物)细菌(菌脓或流胶)11.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寄生力强。
普通植物病理学讲义 教师林益升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 林益昇教授編印普通植物病理學講義教師林益昇第三章 寄生性寄生性((Parasitism )植物病原菌與動物、人類的病原菌屬於同一群的微生物,然而除了極少部份亦可攻擊它的媒介昆蟲之外,尚未發現可同時攻擊植物、動物和人類者,此乃與病原菌的寄生性(parasitism )與病原性(pathogenicity )有關。
以下讓我們瞭解一些有關的術語與觀念。
1.Cause of disease (病因)廣義而言,病因是只指環境因子改變、植物的生理變化,進而在形態上表現者。
然而當病原微生物參與這個病害系統時,常被誤認為是唯一的發病因子,忽略病害發展過程所受到其他環境因子的影響。
嚴格來說,這是不對的。
因此有人建議使用 incitant 來說明病因,然而這個術語卻過份強調環境因子,忽略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性。
最適當的字眼是 induce ,它是指植物被持續的干擾,包括病原微生物及環境條件,但植病學家在文獻上仍然慣用 cause 及 causal organism 的術語。
非生物性病原常被稱為 stress factor 。
2.Parasite (寄生物或寄生菌)希臘文是 parasitos ,para 是旁邊;sitos 是食物的意思。
Parasite 是指坐在旁邊,不斷說恭維話與你分享食物者。
在社會學上稱為 social parasite 。
在生物學上則指一個微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裡面或上面,並從中吸取養份者,稱為寄生物,如果它是菌類則稱為寄生菌。
3.Saprophyte (腐生菌)一個微部在無生命的有機或無機物內或上,獲取養份營生者,稱之。
4.Obligate parasite (biotrophs )絕對寄生菌又稱為活物寄生菌,乃指一些寄生菌如 viruses 、viroids 、mycoplasmas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 林益昇教授編印及一些 fastidious bacteria 、nematodes 、protozoa 以及 fungi (如露菌、白粉病菌、銹病菌等),只能寄生於活體裡,沒有腐生行為。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的疾病和病原体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的疾病和病原体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疾病和病原体的学科,其中包括了对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对病原体的鉴定、防治和管理的研究。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
一、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是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内容。
研究人员通过对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宿主植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规律。
他们研究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植物的途径、侵入机制,以及在植物体内定殖并繁殖的过程。
此外,他们还关注病害的发展过程中与病原体和宿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生理、生化、分子和遗传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二、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是植物病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确定其物种和分类地位。
他们还通过建立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体系,为科学家、农民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判断和诊断植物病害的依据。
三、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是植物病理学的应用研究内容。
研究人员通过开展病害的防治试验和调查,评估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他们还研究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开发新型的防治方法和控制手段,以提高植物病害防治的效果和效率。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农田作物的病害防治,还可以应用于园艺植物、林木、花卉等植物的病害管理。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病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植物病害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及早预测和监测植物病害的流行趋势,发现新出现的病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有效控制和防治植物病害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环境。
总结而言,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和病原体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病原体的鉴定与分类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与管理。
普通植物病理学5
植物病害发生 的基本因素
一、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病因与病害三角
1 病因
非生物因素 02
生物因素 01
03 复合因素
一、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病因与病害三角 2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
寄主
病害
病原
环境
(一)寄主
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特定 病原物侵染,降低病害程 度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三)环境条件
只有当有利于病原 物而不利于寄主植 物的利病环境存在 时,病害才能发生
和发展。
1.抗病性 2.感病性
是寄主植物不能抵抗特定 病原物侵染而发病的特性。
水稻品种抗性不同,病情差异大
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病轻重有很大不同。通常杂交稻和籼稻比较抗病, 粳稻(parasitism)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 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专性 寄生菌
寄生能力强 破坏作用小
非专性 寄生菌
腐生能力强 破坏作用大
2 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专性寄生菌
非专性寄生菌
3 寄主范围 寄生物对寄主具有选择性,一种寄生物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称为寄主范围。
畸形 外囊菌
只侵染桃树
立枯 丝核菌
可侵染200多种植物
3 寄主范围 被桃缩叶病菌 (Taphrina deformans )感染的桃树叶
(二)病原物
1 寄生性(parasitism) (1)专性寄生物
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非专性寄生物 既可以寄生于活的寄主植物,也可以在死的有机体以及各种营养基质 上生存。
植物的病理学与植物病害防治
流行学
02 研究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预
测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生态学
03
研究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包括气候、土壤、生物
群落等。
02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与诊断
症状类型及特点
01 坏死型症状
包括斑点、枯焦、溃疡等,由病原物杀死植物细 胞或组织所致。
02 增生型症状
如肿瘤、畸形等,由病原物刺激植物细胞或组织 增生所致。
实施治理措施
按照治理方案,组织 专业人员对果园进行 定期巡查和喷药防治 ,确保措施的有效实 施。
监测与评估
在治理过程中,对果 园进行定期监测,评 估治理效果,并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治理措 施。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预防
植物病害防治应注重预防,加强果园 管理,提高果树抗病能力。
综合治理
针对不同病害和发生情况,采取综合 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推广经验
将成功治理经验进行推广,提高广大 农民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加强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植物病害问 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操作规范
按照农药说明书的要求进 行操作,避免误服或吸入 农药。
及时清洗
使用农药后,应及时清洗 身体和更换衣物,避免农 药残留对皮肤造成刺激或 中毒。
安全储存
将农药存放在儿童触及不 到的地方,并标明警示标 识,防止误用或误食。
案例分析:成功治理某种植
06
பைடு நூலகம்
物病害经验分享
案例背景介绍
病害种类
该案例针对的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植物病害 ,如黑斑病、锈病等。
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 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 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普通植物病理学19
一些病原真菌也能产生多糖类物质引起萎蔫。
棉花黄萎病 维管束变褐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
六、其他致病作用
植物体内固有的或病原物诱导产生的某些小分子的皂角苷 具有抗真菌侵染的作用,如燕麦根皂和番茄苷。
有些病原物可产生酶中和植物的抗病性。
番茄壳针孢可产生番 茄苷酶中和番茄抗性
PART SIX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其他致病作用
五、多糖类物质的作用
一些植物病原物能分泌多糖类物 质,由于分子质量较大,多具有 黏性,故又称黏多糖。
在自然环境中和寄主植物中生长的细菌都可以产生胞外多糖。 胞外多糖的产生有利于菌体吸附寄主和吸收营养。 也有助于菌体抵御干燥的损害。
许多植物病原细菌的胞外多糖还是重要的致病因子。 如水稻白叶枯黄单胞、甘蓝黑腐黄单胞、茄青枯劳尔氏菌。
普通植物病理学15
二、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呼吸增强的原因 (1)毒素作用,植物不能产生可利用的ATP。 (2)病原物刺激植物过度生长,需要更多ATP
三、对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转的影响
(一)影响水分和无机物动转
根系吸水能力下降
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导管运输受阻
1
2
3
三、对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转的影响
(一)影响水分和无机物动转
五、对酶活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各类病原物侵染还引起一些酚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其中 最常见的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和多酚氧化酶等,以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最重要。
六、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矮化、叶片卷曲、果实畸形等
一、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
病组织光合作用降低造成病原菌营养物质匮乏, 形成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使健康组织中的营养
物质向病组织运转。
二、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呼吸强度提高是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一个重要的早期反应。
感病品种(呼吸强度增加慢,时间长,峰值高) 抗病品种(呼吸强度增加早速度快,峰值低)
四、对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一)影响核酸代谢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核酸代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RNA 侵染初期总量上升,侵染中期总量下降 rRNA 叶绿体rRNA合成受抑(黄化) DNA 多数寄主细胞DNA合成受抑,除组织增生的病害。
四、对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二)影响蛋白质代谢
• 总体蛋白质合成都降低 • 真菌,前期蛋白含量增加,后期减少。 • 病毒,蛋白质合成下降,分解上升。 • 线虫病株内蛋白含量减少,但根结内蛋白含量高。
表皮破裂,影响蒸腾作用
植物病理学:病原物的致病性植物的抗病性
非寄主选择性毒素也称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on-host specific toxin,NHST),这类毒素没有严格的寄主专化性 和选择性,不仅对寄主植物而且对一些非寄主植物都有一 定的生理活性,使之发生全部或部分症状。植物对毒素的 敏感性与其抗病性可能不一致。
镰刀菌酸(fusaric acid)是多种镰孢菌真菌产生的一种致 萎毒素,其主要效应是抑制呼吸作用,改变细胞渗透性, 引起电解质渗漏,干扰离子平衡以及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
细菌中的根癌土壤杆菌、带化病棒状杆菌,真 菌中的外囊菌、锈菌、黑粉菌、根肿菌等。这些病 原菌侵染寄主植物后,往往引起寄主细胞分裂素失 调,导致寄主细胞过渡生长。
赤霉素
真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锈菌和细菌中的 假单胞杆菌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水稻恶苗藤仓 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
使节间伸长,导致徒长、丛生和畸形等症状, 另有报道赤霉素可以降低植株的抗病性。水稻恶 苗病菌产生的赤霉素是使水稻茎叶徒长的主要原 因。
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是一类与植物细胞分 裂和生长有关的激素,其化学成分为嘌呤衍生物。 细胞分裂素具有延缓组织衰老、加速细胞分裂、抑 制蛋白质和核酸降解等作用。
除病毒和类病毒外,其它各类病原物都能产 生酶、毒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病害发生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病原物寄生能力、机械压 力和代谢产物被称为病原物的致病因素 (pathogenicit寄主上获得 必要的生活物质。
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生物越多,消耗的养分也 越多,从而造成寄主植物的营养不良、黄化、 矮化,甚至枯死等症状。
毒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致病物质,它能在很低浓 度下诱发植物产生病状。
有些化学物质,当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 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或毒害作用,这些物 质就不能称为毒素。
第十章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ppt课件
– 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物是寄生物。 – 腐生性(saprophytism)—异养生物从 死的生物或有机质中获得营养的能力。
2019
-
9
2. 寄生性的类型 (1)根据寄生性强弱划分 (a)专性寄生—病原物只能 从活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 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b)非专性寄生—病原物既 可以营寄生生活,也可以营 腐生生活。
植物对这类毒素的敏感性与其 抗病性可能不一致,(但有的 在一定浓度下也能引起植物敏 感性的差异)。
-
非寄主专化性毒素(非寄主选择性 毒素)(host-non-specific toxin)
这类毒素在寄主植物上没有高 度专化的作用位点,所以产生这类 毒素的病原菌在侵染寄主的过程中 所起的直接作用较小。
-
半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是多糖聚合体的复杂混合物, 植物病原真菌分泌的半纤维素酶有:
木聚糖酶 半乳聚糖酶 葡聚糖酶 阿拉伯糖酶 甘露糖酶
这些酶可共同作用,酶解半纤维素,破 坏和分解细胞壁。
-
(3)蛋白酶,淀粉酶,脂 酶等细胞内含物的酶解
-
提示:
不同种类的病原物在致病过程中起主 要作用的酶类有所不同,如: 软腐细菌在致病过程中,主要是果胶酶 起作用。 引起草本植物茎杆倒伏(包括丝核菌), 起作用的是纤维素酶。 引起湿腐,起作用的仍是果胶酶。 引起木材腐朽,主要是木质素酶起作用。
2019 -
可形成特殊细胞结构--吸器 自然孔口、直接侵入
窄(病毒除外) 不能 侵染健康组织
12
• 二、 寄生专化性 1.寄主范围(host range)—病原 物所能寄生的寄主植物种的范 围。 2.转主寄生(heteroecism) ---病原 物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 寄主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生 活史。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4.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5.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6.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7.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8.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9.变色病株的色泽发生改变。
10.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
11.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
12.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13.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
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
14.综合征一种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15.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16.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7.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8.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19.再侵染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20.越冬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入方式 侵入途径 侵入所需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 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4
1. 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部分真菌 被动侵入:细菌、病毒和部分真菌
15
2. 侵入途径
(1)直接侵入 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 角质层:蜡质、角质皮(由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聚 合而成)和类脂化合物等组成 细胞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聚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糖蛋白等
普通植物的病理学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第三章部分内容回顾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从寄主植物内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
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寄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然后从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 活体营养型(Biotroph):寄生物从活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获 得营养物质 半活体营养型(hemi-biotroph):
9
(二) 病原物怎样抵达寄主表面?
被动抵达,如生物介体或非生物介体传播 主动抵达(趋化性),一些土传病原菌可以受寄主分泌 物刺激,萌发,利用自身携带的营养物质或利用土壤中的 营养物质朝寄主方向生长
10
病原物在到达寄主表面后至侵入寄主前有哪些行为? (1)病原真菌孢子萌发,产生芽管 (2) 病原细菌的活化、生长和繁殖
18
3. 侵入所需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
一般所需时间很短,很少超过24小时,时间短对 病原物有利 (湿度和温度等环境)
接种体的数量:病原物成功侵入往往需要一定的 数量,建立寄生关系所需的最低数量,称为侵入剂量
(1)多数真菌:单个孢子 (2)细菌和病毒:需要一定的群体
19
三 、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
潜育期:病原菌与寄主建立关系之后到显症之前, 是病原物定殖(colonization)于寄主植物的过程, 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主要阶段 。
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生长、蔓延和繁殖的过程 寄主抵抗病原菌生长、蔓延和繁殖的过程
20
1. 病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1)死体营养型 非专性寄生菌
(2)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菌,需要吸器自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
11
(二)接触阶段
最重要的事件:病原菌与寄主的识别(recognition)
(1)识别出寄主和非寄主 (2)识别的结果:亲和(compatible)和不亲和(incompatible) (3)不亲和,寄主迅速启动体内抗病反应系统,迅速合成抗病 相关的物质,病原物不能成功侵入,或寄主植物在病原物侵入 位点附近发生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将 病原物禁锢于很小的范围内。 (4)亲和,病原物启动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合成致病相关物 质;同时寄主植物的抗病反应不能强烈、迅速地启动,病原物 可望成功侵入 (5)病原物与寄主识别机制复杂,可能存在多种方式
7
(2)多数病原菌休眠体的萌动、活化需要寄主的刺激
寄主植物的根分泌物 种子萌发时的渗漏物 叶面的分泌物、渗漏物等
趋化性问题
8
信号分子 营养物质
(3)病原物在抵达寄主之前的不稳定性
环境中其他微生物(腐生微生物)可能利用植 物分泌物生长,破坏刺激信号 环境中其他微生物(腐生微生物)可直接破坏病原 物的休眠体 病原菌可能由于非生物原因死亡
死体寄生物和活体寄生物
2
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 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致病力(毒力或毒性,Virulence):特定病原物致病 性的强度 同一群体内,病原物的致病力不尽相同,可分为强毒、 低毒和无毒等 侵袭力(aggressiveness):针对某特定作物品种,某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其体内定殖、扩展的速度(能力)
关注 接种体的形式和接种体的传播等
5
第二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Infection Process
侵入前期 侵染期 潜育期 发病期
植物的反抗
6
1. 病原物在到达寄主表面前有哪些行为?
(1)大多病原菌在未到达寄主表面之前处于休眠状态 如真菌的菌核、有性孢子、厚垣孢子;线虫的卵;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子;病原细菌在接触前也处于 休眠状态等
附着胞:机械压力和水解酶类
16
(2) 从自然孔口侵入
植物的自然孔口很多,如气孔、水孔、皮目、蜜腺 和柱头 病原细菌及部分病原真菌和卵菌的侵入途径
17
(3)从伤口侵入
物理因素: 风、雨、冻害、日灼和农事活动等 生物因素: 昆虫和线虫取食等 植物自身的生长: 如种子萌发、开花和侧根形成等均可造 成伤口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必须在活体寄主植物组织上生长和增殖, 其侵入需要依赖不至于引起细胞死亡的微伤口
1. 病原菌:繁殖后代(无性或有性) ,再次侵 染或进入休眠阶段
3
四、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 2.机械压力或阻断 3.水解酶类 4.毒素 5.生长调节物质 6.病原物胞外多糖 7.直接影响寄主基因的表达
4
五、病原物的传染性
病原物具有从罹病植株特定发病部位转向健康 部位生长致病或从罹病植株转向健康植株上生 长和致病的能力。
接种体(inoculum):具有独立存活、传播和侵染功能的 最小结构
21
3. 病原物在寄主上的扩散
(1)局部侵染(local infection) 病原菌侵入寄主后仅局限为侵入点附近生长和繁殖, 形成局部感染
(2)系统侵染(systemic infection) 病原菌侵入后向寄主各个部位生长、蔓延,引起全 株性感染
22
四、 发病期(表现症状)
发病期主要问题
病原物的繁殖及怎样面对后寄主时代 发病植物怎样降低病害造成的影响
12
(三) 影响病原物萌发和生长的因素
温度:最高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低生长温度, 病原物的温度特性决定作物发病的季节 湿度:液态水,风雨交加常使病情加重 环境中的其它微生物:拮抗和营养竞争 露水(液态水)对病原物是十分宝贵的,若抓不住这个
稍纵即逝的机会,可能就不会有生存的机会。
13
二、 侵入期(penetration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