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贯通一古代中国政治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 (创立)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 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 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西汉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
(发展) 弱相权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 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解析: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根据材料“公之大者也”“公天
下之端自秦始”可判断,柳宗元强调的是郡县制的优越性,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D 项误读材料。 答案:C
5.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和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把各地权力都收
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
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导致
郡县制为新型土地占有关系的形成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的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充当了“基石”的角 色,没有郡县制就很难建设中央集权,更无法形成君 主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 弊 郡县制紧紧围绕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中央王室即中央 端 政府这个政治中心运转,很容易形成“内重外轻”的 模式,从而导致闭关自守、积贫积弱的格局 郡县制下,逼迫官员只顾上面脸色、不向下面负责, 短期化、形式主义、官官相护渐成致命缺陷
备考新思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1)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 5 000 年文明。探源工程研 究团队认为,距今 5 800 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 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 5 300 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 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 3 800 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 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 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解析
热点研究二郡县制度的优势和弊端
对于郡县制度,自古以来的思想精英们就对其进行着或是或否 的争议,是之者占据着主流地位,称郡县制度对国家的统一、民族 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否则我们 无法解释这种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否之者只居于末 流,谓郡县制是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需要的必然产 物,虽然符合中国人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对我国历史的发展确 实功不可没,但这种体制滋生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必然导致专制独裁 的政治恶果,也是经 2 000 多年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无可置疑的 客观事实。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依旧站在官方传统史学家 的立场无视郡县制度的种种弊端而继续为其高唱赞歌了,应从国家 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大局来重新认识郡县制及其附带而来的问题。
商讨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 清朝 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顶峰) 到顶峰
02
地方体制
——从“公天下”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时期 周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发展历程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 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 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郡县制为实现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目标提供 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全 国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或进行 优 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势 郡县制为国家治理由贵族政治模式向官僚政治模式转型 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户籍 制、监察制、考课制、俸禄制等等各项制度,也随着郡 县制的全面推行与不断完善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3)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探源工 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 特征。
探源工程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 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 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呈现出多元格局, 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 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 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 元朝
央集权
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03
选官制度
——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
时期
发展历程
世官制 夏、商、 ①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
西周 承祖上的权位 ②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战国 秦朝 汉初
军功爵制 ①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 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 一的社会需求
解析
2.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像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
最高天神的禘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
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
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 A 项错误;材料提到的
——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历史发展与反思》
史学新视角
传统史学研究在评价郡县制时主要是肯定其对推动历史 发展所起到的巨大进步作用,而材料则揭示了郡县制推行过程 中产生了种种弊端。
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思维
郡县制度的优势和弊端
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育与成长提供了坚 实的政治基础,由此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 进步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纵向贯通
复习“经”线
专题贯通 (一)
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01 理清发展线索
0 1
中央体制
——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
时期
发展历程
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先秦 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 (萌芽) 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是“帝”字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汉字的功能,故 B 项正确;天
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 C 项
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周代大封同姓,“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 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 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 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 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 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
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 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 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 出崭新的面貌。
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 革新能力,成为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 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隋唐 宋朝 明清
科举制 ①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②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 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 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02 洞悉史界新说
热点研究(一) 中华文明的源头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 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这个丛体内部,各地 方文明都在各自发展。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并于中 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核心,我们将之概括为‘中华 文明的多元一体’。”
()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
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解析
谢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北京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
史学新视角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西方学者根据他们的标准一直 认为是 3 000 年前,中国学者虽然存有异议,但一直无法证明这 一观点的错误。“中华文明是独立发展的”和“黄河流域是中 华民族的摇篮”的说法在中国学术界也一直是铁定的历史观。 但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 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 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仅为中华 文明五千年提供了铁证,而且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 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2)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 发展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 探源工程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一块非常重要的空白。探源工程研 究团队从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和强制性权力等方面, 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这四个特征不包括西方 学术界常用的两条文明标准——文字和冶金术。这种差别,恰 好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
两汉
察举制 ①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 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②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 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 供了参政机会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 南北 朝
九品中正制 ①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 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 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②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 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 垄断仕途的工具
时期
发展历程
宋朝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 (加强) 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元朝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 (加强) 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明朝 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 (强化) 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
热点新命题
4.(2019 届高三·宝鸡调研)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 之所以革之(废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 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材料表明柳宗元
()
A.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
C.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D.主张公正合理地选拔人才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 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 中央集权
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 中央集权
时期
发展历程
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 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 宋朝 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 对地方的优势
热点新命题 1.利用 DNA 技术得知,今日常见的小麦、黄牛、绵羊皆是“移
民”而来;从多处早期矿冶遗址推断,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 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 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材料可以佐证 ( ) A.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 B.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特征 C.中华文明多元发展的特征 D.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