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从恶中升华出的另类审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恶之花》

——从恶中升华出的另类审美

姓名:孙雪华班级:汉语国际教育2班学号:20134894 摘要:19世纪由波德莱尔创作的诗集《恶之花》,以“恶”入诗,擅长于将形形色色的丑恶赤裸裸的描写与诗歌之中,从而从中发掘出另类的特殊的美。波德莱尔的诗中那些意象毫无疑问是丑陋的,但每个意象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存在,他则是利用那些意象传达其真正的意义,从而将恶转化为一种另类的美。

关键词:恶之花、恶、美、意象、审美特征

19世纪由波德莱尔创作的诗集《恶之花》,以“恶”入诗,将林林总总的社会丑恶现象暴露得登峰造极。它以极恶极丑震撼了世人,但直到今日,仍有数不胜数的读者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所在,且认为这是对文学艺术传统审美成规的一种颠覆、始终令人费解。波德莱尔写《恶之花》都是用噩梦、梦魇般的笔调歌唱出了社会的种种荒诞而造成的忧郁、人性的变态以及绝望与沉沦。他的诗就像阴森恐怖的森林,到处都开满了“恶之花”,有蛇、蛆虫、骷髅、腐尸、怪物、嫉妒、荒淫……

尽管如此,一些在文学上有造诣的大家,例如福楼拜在评价波德莱尔的诗时说:“像大理石一样坚硬,像英国雾一样有渗透力。”这一说法就很确切地说出了波德莱尔那些噩梦般意象的威力,他写的丑恶比别人描写的美景更加摄人心弦。除此之外,这句话中我们还可以理解到波德莱尔的诗绝非停留于表面那些粗俗浅显的丑恶意象,而每个意象背后都有意料之外的内涵与所指。而且,著名诗人保尔•瓦莱里曾说到:“这小小的一册《恶之花》,虽不足三百页,但它在文人们的评价中却堪与那些最杰出的、最博大的作品相提并论。”这都无不说明了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那些赤裸裸的丑恶描写其实是一个个优美而又崇高的社会刻画。

《恶之花》中描写丑陋范围之广,由自然之恶、社会之恶、人性之恶、精神之恶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恶的意象体系。而当时19世纪末期的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接踵而至,在世界潮流的引领下,当然也充满了个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而波德莱尔作为一个生活在一个分裂为阶级、阶级中又分裂为阶层、彼此间进行着长期的或暂时的、公开的或隐蔽的、

激烈的或平和的斗争的社会中,引起了人们敌对或称颂的两种极端态度的诗人必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他唯一名垂千史的诗集中致力于透过那些现象世界来发现本体世界,且在丑恶中挖掘真正美之所在。

首先,诗集一开始波德莱尔就以人性之恶充斥了整个基调。在开始的《致读者》中作者就以犀利的笔锋将人性的劣性显露得淋漓尽致。“愚蠢、谬误、罪孽、吝啬,它们占据我们的灵魂,折磨我们的肉体”与“如果说凶杀、纵火、投毒、奸淫,还不能用它那可笑的素描,点缀我们可怜的平庸的命运”以及“正在狂吠、咆哮、乱爬,尖啼的豺狼、虎豹、猴子、秃鹫、蛇蝎,以及各种怪物之中”相呼应,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那些谬误、愚蠢、罪孽、吝啬则是杀害用的凶器、火焰、毒药以及奸淫,也是豺、豹、狗、候、蝎、鹫还有蛇,代表了现代人的各种罪恶,而那其中动物在西方中则更是象征着七种罪恶以及现代人的卑劣行径,在结尾处作者呼唤道:“读者,你认识它,这不好对付的怪物,——虚伪的读者,——我的兄弟,——我的同类!”是以渴望读者可以不要浅显的理解这个诗集,不要带着虚伪的盔甲去阅读这个诗集,他希望所有的读者都可以敞开心扉,坦诚以待,回归到“原罪”的自然天性下来思考和阅读这个诗集。那么,简单点,先从概念上入手,人性即为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属性,从古至今这一直都是智者思考的永恒主题。东方有孔孟、荀子等大家来探讨这一问题;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都对这一话题有着各自的见解。而波德莱尔对人性的思考则是从基督教的观点出发的,波德莱尔自幼丧父,跟随母亲,在个人宗教观念上深受母亲的影响,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督教思想,他追求一种“原罪”以前的状态,从而探究出人性自身的反常性所在。波德莱尔的观念里,人天性就是恶的,它是源于自然的一种自然天性,这时的自然天性并无任何破坏力,但经过岁月,自然天性慢慢被社会与时代、生活现实、宗教习俗等扭曲,这种恶就具有了现实意义以及破坏力。而波德莱尔在诗歌中就不断揭示了自然天性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压抑下变异的了人性之恶。而在他的这种思想以及审美下,使他在《恶之花》中创造了不少张扬与显露欲望的诗篇,他的这类诗歌由于其太过于大胆袒露,给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一场风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当时的政府都感到恐慌而诉讼其为伤风败俗的淫诗。但是实际上波德莱尔在揭示人性之恶时的态度是严谨的。例如,《累斯博斯》及两篇《被诅咒的女人》都是吟咏和赞美女同

性恋的诗篇,但却因为其内容成为了当时波德莱尔被禁的六首诗中的两篇。但是相反,如果细细端详整首诗,从波德莱尔不一样的审美观出发,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诗的内容是健康的,只是作者利用了这种病态情感去批判很多开花却不结果的社会现实罢了。除此之外,还有《被杀害的女人》、《首饰》等很多诗篇都是利用了对欲望的表达而传递了一种更高的观念或境界。

其次,社会之恶是波德莱尔庞大的意象体系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类型的诗篇则集中表现为社会现实的丑恶、社会环境的险恶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罪恶。波德莱尔的社会之恶同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运用的写实手法同中存异。相同的是都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的丑恶存在;不同的是波德莱尔则是把这种恶作为审美对象,而不是道德伦理批判的对象,就从这些恶中发现美升华美。所以,我们就可以在《给一位红发女乞丐》中读到:“你褴褛的衣装,掩不住你的贫贱和美艳、、、;你那满布雀斑的青春病体,依我看来,值得怜爱、、、;她穿着天鹅绒靴,也没你优雅、、、;你无需香水、珍珠和钻石,不需要这些装饰,我的美人!、、、、、、”这样的诗句。能够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并不是一个肮脏龌龊的乞丐,而是同大家一样散发着青春光彩的魅力四射的美人,波德莱尔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破烂不堪的衣装,悲惨暗淡的生活,看到的更是一片只属于他们的净土,传递的更多的是无尽的怜悯和感慨。还有在《小老太婆》中诗人深切的同情与怜悯,诗中写到他们也曾年轻貌美过,也曾风华正茂过,但岁月的无情,如今衰老的身躯苟延残喘,不仅要受到贫穷孤苦的折磨,还要受到精神上的侮辱与诋毁。除此之外,《盲人》中那群没有光明,眼睛没有焦点的盲人都会凝视远方,拥有自己的灵魂;《赌博》中老妓女们卖弄风骚,追求可悲的快乐,因为她们宁愿痛苦也不要死亡、宁愿下地狱也不要空虚。波德莱尔对于这些由于罪恶的社会现实不得不卑躬屈膝的卑贱者充满了同情与感慨,对那些在污浊社会中追求虚假快乐的妓女、赌徒等则有一种无奈之情。那么,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波德莱尔是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以自己独特的智慧去静观社会之恶,并在观望中体会恶的外表下掩饰起来的常人所不能触及的美。

第三,自然之恶乃是其庞大体系另一分支。与传统的诗歌不同,波德莱尔好于选择与优美特征相悖的丑恶意象作为自己的寄托物入诗。在他看来,“自然是丑的”,那些唯美和谐的自然意象违背了自然本真的属性。所以,我们所看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