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2土力学2
清华土力学土力学2绪论
绪论 Introduction
一、土力学1与2的关系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1 二者的关系 密切相关,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区别:土力学1 基本原理 土力学2 应用 专业基础课
2 土力学基本原理的广泛应用-举例 3 土力学2的主要内容
大范畴
土力学2的重要性-工期造价
3 工期和造价
•我国一般民用工程造价中基础工程占1/31/4,软土和复杂情况要高于这个比例。桥 梁占50%~70%。 •工期 *人工降水和开挖:清华图书馆,短桩。 *预压固结 *气候影响,降雨引发事故 五道口商场 *施工和测试,如静载试验
土力学2的重要性
二 土力学2的重要性
工期和造价
土力学2的重要性-工程事故
1 工程事故
事故有三类 1) 规范允许的破坏,如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
导致的超过设计标准的荷载 2) 对特殊情况的认识不足,基本概念不清楚 3) 违背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规范
土力学2的重要性-工程事故
1 工程事故
我国建筑市场问题多,豆腐渣工程。基础工程首当 其冲, 因为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容易。 • 18%以上新建工程为不合格工程,一般病害的机 率为10% - 30%
土力学(2)
Soil Mechanics
张建红
岩土工程研究所 新水利馆204
Email:
此课件仅供岩土工程学习者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切勿以清华大 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名义开展相关培 训、讲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 任!!!!
绪论Introduction
一、土力学1与2的关系 二、土力学2的重要性 三、土力学2的特殊性
腐败造成事故
腐败造成事故
土力学作业二 答案.docx
土力学作业二答案(地基中的应力)提交日期:2011.10.271 土质学与土力学P108 5-1; 5-65-1某建筑场地的地层分布均匀,第一层杂填土,厚1.5m, y=17.0kN/m3;第二层粉质粘土,厚4m, y=19kN/m3,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处;第三层淤泥质粘土,厚8m, y=18.3 kN/m3;第四层粉土,厚3m, y=19.5 kN/m3;第五层砂岩,假设地下水位以下土体饱和。
试计算各层交界面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久,并绘出仇沿深度分布图。
解第一层底:cri—yihi = 17.0 x 1.5 = 25.5kPa第二层底:cr2=/i/?i + yihi - Y(oha> = 25.5 +19.0 x 4 -10 x (4 - 0.5) = 66.5kPa第三层底:yihi + - /aha = 25.5 + 19.0x4 + 18.3x8-10x(4 + 8-0.5) = 132.9kPaCT3=/I/?I +第四层底:(74=/ihi + yihi + /3A3 + /4/z4 - y<»ha> = 25.5 + 19.0x4+ 18.3x8+ 19.5x3-10x (4 + 8+ 3-0.5) = 161.4kPa第五层顶:<75 = CF4+y m hco = 161.4 + 10x(4 + 8 + 3-0.5) = 306.4kPa图1久沿深度分布图5-6有一路堤,如图所示,已知填土的重度为尸20kN/n?,求路堤中线下0点(z=O.Om)和M点(z=10.0m)的竖向附加应力4解0 点:(y_=yh = 20x5 = lOOkPaM点:如图所示作图,力0将荷载面对称分成两部分,可以左边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在三角形中,h\=AF=5m,F点处的附加应力6 = 了加=20x5 = lOOkPa 在三角形O中,h2=A0=\Qm, O点处的附加应力o-2-20x10-200kPa利用《土质学与土力学》表5-12即可查得地基附加应力系数尾,结合叠加原理,M点得竖向附加应力计算公式为(Jz = 2x (ktzici - ktz2ai)在三角形/BO 中,ktz\ = 0.28 (m=x/b=l, n=z/b=\)在三角形/£)F 中,ktzi = 0.147 ^m=x/b=\, n=zlb=2)(j z = 2x (hzQ2 -壮Z26)=2 x (0.25 x 200-0.147 x 100)=70.6kPa所以解得O点*=100kPa, M点4=70.6 kPa。
土力学 (2)ppt课件
gg
g:重力加速度,取10m/s2。
• 单位:kN/m3
• 在计算土的应力时,将采用重度g 指标。
• 土的四个密度:、 d 、 sat 、 ’ ,与之相对应 四个重度指标: g 、 g d 、 g sat 、 g ’。
sa t d'
gsa t ggdg'
28
3. 反映土的孔隙特征、含水程度的指标
小结
22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 2.1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 2.2 粘性土的物理特性 § 2.3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 § 2.4 土的分类
23
2.1.1 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图
2.1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ma=0
m
mw
Air Water
ms
Soil
质量
Va
Vv
Vw
V
Vs
体积
24
2.1.2 指标的定义 1. 三个基本的三相比例指标
1.2.2 土粒的矿物成分 1. 矿物成分分类 原生矿物 (物理风化)
次生矿物 (化学风化)
高岭石
石英 长石 云母
9克蒙脱土的总表面积大约与一 个足球场一样大
粗粒土
性质稳定
高岭石 伊利石 蒙脱石
伊利石
细粒土
性质不稳定 亲水性
蒙脱石
13
2. 粘土矿物的结晶结构 (1)粘土矿物单元
铝片的结构
硅片的结构
80 70 60 50
• 曲率系数
40
30
Cc
d2 30
d10 d60
20
10 0
d60
d30 d10
10 5.0 1.0 0. 5 0.10 0.0 5 0.01 0.005 0.001
土力学 第二章
2-2 达西定律
1856年法国 学者Darcy 对砂土的渗 透性进行了 研究
h
一、土的层流渗透定律
h h
s
Darcy 渗透试验装置 渗透试验播放
9
2-2 达西定律
一、土的层流渗透定律
※ 达西定律(Darcy's law)
试样全截面积
v
v= ki
Q 土的渗透系数 Δh q= =k A = kiA t Δs q Δh v = = ki = k A Δs
5
2-1 概述
地下自然水位
一级降水水面位置
汲水坑
二级降水水面位置
二级井点降水示意
6
2-1 概述
原地下水位
围 护 桩
降水后的地下水位
渗流量 土的渗透性研究 渗透破坏问题 渗流控制问题
7
第2节 达西定律(*)
一、伯努里方程(Bernoulli equation)(自学) 二、达西定律 ※ 层流(Laminar flow):相邻两个水分子 运动的轨迹相互平行而不交叉的水流。 Darcy(达西)通过大量试验得出了在层 流条件下,土中水的渗透速度与水头损失之 间 关 系 的 渗 流 规 律 , 即 达 西 定 律 ( Darcy's law) 。
kH
∑k H =
i
i
H
= 3.4 × 10−4 cm/s
等效渗透系数由渗透性较强土层控制
与层面垂直的渗流:
1 kV = = 3.0 × 10−7 cm/s ⎛ Hi 1 ⎞ ∑⎜ H k ⎟ 等效渗透系数由渗透性较弱土层控制 Vi ⎠ ⎝
19
2-3 渗透系数的测定
四、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
四、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 1.土的粒度及矿物成分 2.土的结构 3.土中气体 4.水的性质
《土力学》(第二版)卢廷浩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学》(第⼆版)卢廷浩主编河海⼤学出版社第⼀章⼟的物理性质与⼯程分类[1-1]:有A 、B 两个⼟样,通过室内试验测得其粒径与⼩于该粒径的⼟粒质量如表所⽰,试绘制出它们的粒径分布曲线并求出u C 和c C 值。
解:对A ⼟样:d 10=0.085mm ;d 30=0. 38 mm ;d 60=0.96 mm ,则 29.11085.096.01060===d dC u()77.196.0085.038.026010230=?==d d d C c对B ⼟样:d 10=0.0012 mm ;d 30=0.0028 mm ;d 60=0.005 mm ,则17.40012.0005.01060===d dC u()31.1005.00012.00028.026010230=?==d d d C c[1-2]从地下⽔位以下某粘⼟层中取出⼀⼟样做试验,测得其质量为15.3g ,烘⼲后质量为10.6g ,⼟粒⽐重为2.70。
求试样的含⽔量、孔隙⽐、孔隙率、饱和密度、浮密度、⼲密度、及其相应的重度。
解:(1) 已知:m =15.3g, m s =10.6g, G s =2.70, S r =100%,则m w =m-m s =4.7gSr =100% 37.417.4cm m V V w w w v ====ρws s s V m G ρ= 393.3170.26.10cm G m V w s s s =?==ρ V=V s +V v =8.63(2) %3.44%1006.107.4%100=?=?=s w m m w 20.193.37.4===s v V V e %5.54%10063.87.4%100=?=?=V V n v 3/77.163.83.15cm g V m sat ===ρ; 3/73.1m kN g sat sat =?=ργ 3/77.0cm g w sat =-='ρρρ; 3/5.7m kN g =?'='ργ3/23.163.86.10cm g V m s d ===ρ; 3/1.12m kN g d d =?=ργ [1-3]某⼟样的含⽔率为6.0%,密度为1.60g/cm 3, ⼟粒⽐重为2.70,若设孔隙⽐不变,为使⼟样饱和,问100cm 3⼟样中应加多少⽔?解:已知 w=6.0%, ρ=1.60g/cm 3, G s =2.70, e 1=e 2, V=100cm 3 g V m 160==ρg w m m s 94.150%0.611601=+=+= g w m m s w 06.9==390.55170.294.150cm G m V w s s s =?==ρ 310.44cm V V V s v =-=所以,饱和时⼟中⽔总重为:g V m w v wsat 10.44==ρ需加⼊的⽔重为:g m m m w wsat w 04.3506.910.44=-=-=?[1-4]有⼟料1000g ,它的含⽔率为6%,若使它的含⽔率增加16%。
土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2.70 1.01110.791.51s s wd dGeρρρρ⨯=-=-=-=∴0.7929.3%2.70satseGω===1.60100150.91110.06sm Vm gρωω⨯====+++∴(29.3%6%)150.935.2w sm m gω∆=∆=-⨯=1-4 解:wSmmω=w Sm m m=-sSm mmω=-∴1000940110.06smm gω===++0.16ω∆=∴0.16940150w sm m gω∆=∆=⨯=1-5 解:(1) 31.771.61/110.098dg cmwρρ===++∴2.7 1.01110.681.61s s wd dGeρρρρ⨯=-=-=-=(2) 00.6825.2%2.7satseGω===(3) max0max min0.940.680.540.940.46re eDe e--===--1/32/3rD<<∴该砂土层处于中密状态。
1-6 解:1.1SdGeωρρ=+SrGeSω=∴0.152.750.8250.5Ae⨯==0.062.680.5360.3Be⨯==32.751.50/10.825dAg cmρ==+32.681.74/10.536dBg cmρ==+(1)dρρω=+∴3(1) 1.50(10.15) 1.74/A dA Ag cmρρω=+=⨯+=3(1) 1.74(10.06) 1.84/B d B Bg c mρρω=+=⨯+=A Bρρ<∴上述叙述是错误的。
2.32.75 1.50/10.825dA g cm ρ==+ 32.681.74/10.536dB g cm ρ==+d A d Bρρ< ∴ 上述叙述是错误的。
3. 0.15 2.750.8250.5A e ⨯== 0.062.680.5360.3B e ⨯== A B e e >∴ 上述叙述是正确的。
1-7 证明:(1) /1/11s s s s s s w d s V V s m m m V G V V V V V e eρρρ=====++++1ne n =-∴ 1()(1)111s w s w s w G G G n n e nρρρ==-++-(2)1/111s w w Vw s w s w ss V s s w w r s r ws V V s m V V V m m V V V V G S e G S e m V V V V V e e e ρρρρρρρ+++++======+++++(3)1'1111sws s w s s w s s w s w w s w V s V sm m V m V V G G V V V V e e e V ρρρρρρρρρ------======+++++1-8 解:(1) 对A 土进行分类① 由粒径分布曲线图,查得粒径大于0.075㎜的粗粒含量大于50%,所以A 土属于粗粒土;② 粒径大于2㎜的砾粒含量小于50%,所以A 土属于砂类,但小于0.075㎜的细粒含量为27%,在15%~50%之间,因而A 土属于细粒土质砂;③ 由于A 土的液限为16.0%,塑性指数16133p I =-=,在17㎜塑性图上落在ML 区,故A 土最后定名为粉土质砂(SM)。
土力学2
2. 基底压力(接触压力)
建筑物设计
上部结构 基础 地基
基础结构的外荷载
基底反力
基底压力 附加应力 地基沉降变形
影响因素 计算方法 分布规律
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各 种荷载都是通过基础 传到地基中的。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 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 基底接触压力。
暂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影 响,使问题得以简化; 用荷载代替上部结构。
(1)若有地下水存在,则地下 水位以下各层土的重度应 取浮重度代替。
(2)若地下水位以下存在不透 水层,在不透水层顶面处 的自重应力等于全部上覆 的水、土总重。即:
n
∑ σ cz = γ i hi + γ whw i =1
分布规律
自重应力分布线的斜率是重度; 自重应力在均质地基中随深度呈直线分布; 自重应力在成层地基中呈折线分布; 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水位处发生转折; 在不透水层顶面发生突变,。
土不能承受拉力
b
e
x
l
y
pmax
pmin > 0
e < b/6: 梯形分布
b
b
压力调整
e x
y
ke
基底
lx
l
压力
k=b/2-e
合力
与总
3k y pmin < 0
荷载 相等
pmax
pmin = 0
弹性地基,绝对刚性基础 抗弯刚度EI=∞ → M≠0; 反证法: 假设基底压力与荷载分布相 同,则地基变形与柔性基础情况必然一 致; 分布: 中间小, 两端无穷大。
弹塑性地基,有限刚度基础
— 荷载较小 — 荷载较大
砂性土地基
— 接近弹性解 — 马鞍型 — 抛物线型 — 倒钟型
土力学第二章09909PPT精品文档29页
b
b
• 任意点下的应力——角点法
z(cIcI)Ip
z (c Ic IIc IIIc IV )p
z (c Ic IIc IIIc IV )p
例1 图示矩形均布荷载,试分别计算点A、E、O、
F、G点下深1m处的附加应力。并利用计算结果说 明附加应力的扩散规律。
• 地基应力的弹性解
由法国学者布辛尼斯克1885年解出。可得出
全部3个位移分量 ux、uy、uz 及6个应力分量
x 、 y 、 z、 x y 、 zx 、 y z 的表达式
z
P z2
3
2[1 (r /
z)2 ]5/ 2
P z2
(r
/
z)
α可由r/z的值查表确定。
解:
(1)计算A点下的应力
l 2.0 2.0 z 1.0 1.0
b 1.0
b 1.0
c 0.1999
z A c p 0 .1 9 9 9 1 0 0 2 0 k P a
(2)计算E点下的应力
对矩形EADI
l 1.0 1.0 z 1.0 1.0
b 1.0
cz z
地基中除有作用于水平面上的竖向自重应力外, 在竖直面上还作用有水平向的侧向自重应力。由于 沿任一水平面上均匀地无限分布,所以地基土在自 重作用下只能产生竖向变形,而不能有侧向变形和 剪切变形。
cxcyK0cz xyyzxz0
必须指出,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 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体的变 形,而且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个重要 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因此,土 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 起的应力。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 有效自重应力。
土力学第二章
i x = i xi ( ∆h = ∆hi ), q x =
∑q
i =1nxi Nhomakorabea);(2 ;(2
)试根据图2.5(b)求垂直透水时总垂直渗透系数Kz (提 试根据图2.5 2.5( 求垂直透水时总垂直渗透系数K
∑ ∆h
i =1
n
i
);
解:(1)水平透水时各层土的水力坡降(或水头差)相等,单位面积 (1)水平透水时各层土的水力坡降 或水头差)相等, 水平透水时各层土的水力坡降( 上的总水平透水量等于各层透水量之和, 上的总水平透水量等于各层透水量之和,即:
置
H2
γ w La
L
z2
z 2 − z1 cos α = L
-∆h 压 力 总 水 头 H1 位 置 水 头 z1 A 水 L z2 头 h1 TLa 水 头 a α B 位 置 总 水 头
j = γw
压 力 水
h1=H1-z1;h2=H2h1=H1-z1;h2=H2-z2
T = γw
H1 − H 2 = γ wi L
h 45 −2 V = k At = 2.5 ×10 × ×120 ×10 = 54cm3 l 25
h k Adt = a (−dh) l
A dh k dt = −a l t1 h h1
t2
∫
h2
∫
A h2 h1 k (t 2 − t1 ) = − a ln = a ln l h1 h2
k= 2.3al h lg 1 A(t2 − t1 ) h2
v2 u +z+ = h = 常数 2g γw
z+ u
γw
=h
-△h =h1-h2=(z1+u1/γw)-(z2+u2/γw)
土质土力学2第三章
粘土
47 一般性勘察:针对持洞力穴层,,老平河面道古井
5
(1~1.5)b (3~4)b 20~50m
砂砾石
6 控制性勘察:压缩层,比一般性勘察深
地基勘探
杂填
泥炭 粉质粘土
粘土
砂砾石
地基勘探
二、勘探方法
物探-地球物理勘探 坑探-明挖 钻探-钻孔 触探 现场测试-原位试验
地基勘探
3 如何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如何满足地基设计的条件?
承载力? 变形? 确定承载力的三种方法
载荷试验 理论公式计算 经验方法
二 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
2 极限状态定义
1 极限状态Limit state 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 而不能 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 这一特定状态 称为结构对于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一般是结构的内力超过其承 载能力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一般是以结构的变形、裂缝 和振动参数超过设计允许的限值为依据
1 物探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地球物理勘探
方法:重力场,磁电场,声,弹性波,放射性勘探,地 震勘探(规范,剪切波速)
优点:简单迅速
缺点:间接判断,
较大范围.
地基勘探
2 坑探 trial pits
优点:直观, 取原状样,兰旗营9m坑 缺点: 一般3~4m, 地下水以下危险,
(3)倾斜砌体承重结构 (4)局部倾斜
墨西哥的沉降问题是世界著名的
某宫殿,左部 分建于1709年; 右部分建于 1622年。沉降 达2.2米,存 在明显的沉降 差。
比萨斜塔-不均匀沉降的典型
始建于1173 年,60米高。 1271年建成 平均沉降2米, 最大沉降4米。 倾斜5.5,顶 部偏心2.1米
土力学第二章.
§2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概述 土石坝坝基坝身渗流
防渗斜墙及铺盖 不透水层
土石坝
浸润线
透水层
渗流量 渗透变形
§2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概述 板桩围护下的基坑渗流
板桩墙
基坑
透水层 不透水层
渗水压力 渗流量 渗透变形 扬压力
§2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概述 水井渗流
Q
天然水面
不透水层
透水层 渗流量
二.渗透变形(渗透破坏)
1. 基本类型
流砂 在向上的渗透作用下,表层局部土体颗粒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渗流
坝体 粘性土k1<<k2
砂性土k2
原因: W J 0 i icr
i
icr
Gs 1 — —和土的密实程度有关 1 e
§2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2.3 渗透力与渗透变形
后果 导致下游坡面产生局部滑动等 导致结构发生塌陷或溃口
§2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2.3 渗透力与渗透变形
二.渗透变形
2.形成条件 流砂
i < icr : 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i > icr : 土体发生流砂破坏
i = icr : 土体处于临界状态
经验判断:
i i icr
qz
k yiy dx
ky
h z
dx
qx,qz表达式暗含dy=1
2h 2h kx x2 kz z2 0
若
kx kz 则
2h x 2
2h z 2
0
上式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Laplace) 方程,它是描述稳定渗流的基本方 程式。
土力学 第 二 章
结论:
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试 样的水力梯度成正比 达西定律 v=ki
水力梯度,即沿渗流方向 单位距离的水头损失
• 二、达西定律适用范围 讨论:
达西定律
v ki
v
v=ki
砂土的渗透速度与水 力梯度呈线性关系
密实的粘土,需要克服结合 O 水的粘滞阻力后才能发生渗 透;同时渗透系数与水力坡 v 降的规律还偏离达西定律而 呈非线性关系 起始水 力坡降 0 达西定律适用于层流,不适用于紊流
对Cu>10的砂和砾石、卵石,分两种情况: 1.当孔隙中细粒含量较少(小于30%)时,由于阻力较小,只 要较小的水力坡降,就易发生管涌 2.如孔隙中细粒含量较多,以至塞满全部孔隙(此时细料含 量约为30%-35%),此时的阻力最大,一般不出现管涌而 会发生流土现象
k10 kT T 10
4.土中封闭气体含量 土中封闭气体阻塞渗流通道,使土的渗透系数降低。 封闭气体含量愈多,土的渗透性愈小。
• (三)成层土的渗透系数
1.水平渗透系数 q1x qx q2x k1 k2 k3 达西定律 H1 H2 H H3
通过整个土层的总渗流量qx 应为各土层渗流量之总和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
主要内容 • §2.1达西定律 • §2.2渗透系数与渗透力 • §2.3土的渗透变形
土的渗透问题概述
上游 浸润线 下游 流线 等势线 隧道开挖时,地下 水向隧道内流动 土坝蓄水后水透 过坝身流向下游
在水位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称为渗透
H
§2.1
• 一、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
1856年法国学者 Darcy对砂土的渗 透性进行研究
砂土
i
ib
密实粘土 i
土力学实验二 固结实验
实验二 固结实验A 、实验目的固结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孔隙比和压力关系曲线(p e -曲线)计算出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等土的压缩性指标,以便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基础沉降时间。
此外,由饱和粘性土的压缩实验也可得到在某一压力下变形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从而估算土的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
B 、实验要求1、由实验室提供土样一份,要求学生在侧限压缩仪中测定土的压缩性,绘制压缩曲线(p e -曲)。
2、求出21-a 和21-S E ,并判断该土样的压缩性。
3、仔细观察土的变形与时间关系这一重要特性(可以绘制出每一级荷载作用下的t s -曲线)。
C 、实验方法一、基本原理和方法土的固结就是土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本实验是将土样放在固结仪上的金属容器内,在有侧限的条件下施加压力,测定试样在侧限及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测求土的单位沉降量、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了解土的压缩特性,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
本实验采用法用砝码通过杠杆加压,每一级荷重的施加,是在前一级荷重下压缩至稳定后施加的,稳定是相对的,按稳定标准的不同通常压缩试验分为三类。
1、稳定压缩。
在每级荷重下24小时内土样厚度不再变化,百分表读数不变,即不认为稳定,继续加一级荷重。
这种方法所需时间太长,一般不太采用。
2、假稳定压缩。
一小时内土样压缩量不超过0.05mm 即认为稳定,或以24小时为标准,然后压力以下一级荷重,试验证明,实验结果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
3、快速压缩。
在各级荷重下,压缩一小时后,不管变化如何即加一级压力,但在最后一级荷重下,除测读一小时的变形量外,还应继续测试达到假稳定为准。
计算时,根据最后一级变形量核正前几级荷重下的变形量,当精度要求不高时,一般采用此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实验时间。
本试验采用上述第三种方法进行快速压缩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现场观察土的特点】
【现场提问答疑】
【本次课总结】
1.土是由固体(土粒)、液体(水)和气体(空气)三相所组成;2.粒径级配曲线的特点及用途;
3.常见土的结构及构造形式。
【复习思考】
1.粘土颗粒表面哪一层水膜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为什么?2.为什么土的级配曲线用半对数坐标?
【课后作业】
土的三相图只是理想化地把土体中的三相分开,并不表示实际土体三相所占的比例。
二、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中有三个基本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
依上图,将m =(1+ω)G s V s ρω和V =(1+e )V s 代入V
m
=
ρ中可得: 11-)+(=
ρ
ρωω
s G e e 已是“已知”的指标。
根据各间接指标的定义,利用三相简
ρ
G
【现场提问答疑】
【本次课小结】
1.各指标的定义;
2.利用三相图进行指标间的相互换算。
【复习思考】
1.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哪些指标是直接测定的?用何方法?2.在三相比例指标中,哪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大于1,哪些不行?
稠度界限——粘性土由某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塑限——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时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土从液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率。
【课堂练习】
【学生讲台解答】
【学生讨论、互评】
【教师点评】
【提问答疑】
【本次课小结】
1.评价无粘性土的密实度有多个指标;
2.对同一种土其塑限和液限是不变的。
3.对土进行分类时,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分类;4.击实曲线所反映的土的击实特性;
5.控制含水率在工程中的应用。
【复习与思考】
1.判断砂土松密程度有几种方法?
2.地基土分几大类?各类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3.土的压实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何谓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4.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凭经验判断土料是否处于最优含水率附近?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