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课前预习】1、 若角α的终边和单位圆交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可表示为2、 若角α和角β的终边相同,则β=3、 求0390的三角函数值 【课堂导学】问题1:若角α和角β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同名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 公式一:问题2:(1)设6πα=,如果β的终边与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能用α表示β吗?这时sin β与sin α,cos β与cos α有什么关系?(2)请你自己举出类似的例子,看看有没有同样的结论?(3)一般地,设α为任意角,β的终边与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用α表示β,并求sin β与sin α,cos β与cos α的关系。

公式二: 问题3:(1)设6πα=,将α的终边逆时针旋转2π得β,你能用α表示β吗?这时sin β与cos α,cos β与sin α有什么关系?(2)一般地,设α为任意角,将α的终边逆时针旋转2π得β,用α表示β,并求sin β与cos α,cos β与sin α的关系。

公式六:归纳总结: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类变换:(1)关于x 轴对称的轴对称变换1T :θθ→-,单位圆上的点(,)x y 经1T 变为 , 也就是cos()α-= ,sin()α-= 。

(2)将α的终边逆时针旋转2π的旋转变换2T :2πθθ→+,单位圆上的点(,)x y 经2T 变为 ,也就是cos()2πα+= ,sin()2πα+= 。

问题4:经过两次2T 变换,就有α→ ,探求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公式四:问题5:经过一次1T 变换,再经过一次2T 变换,就有α→ → ,探求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公式五:问题6:利用已有的公式,你能推导出33,,22παπα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吗?公式三:问题7:怎样求这些角的正切值?归纳总结:公式一、二、三、四、五都叫做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完整word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完美版

(完整word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完美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A版)第一章第3节第一课时,是三角函数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证明等应用,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代换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任意角和弧度制》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内容的延续,不仅能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教学对象:高一理科试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诱导公式一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种类繁多,要求归纳总结的知识多,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设计
2.谈谈您本节课学习的感想!
引导学生回忆诱导公式的内容及其作用,强调探索诱导公式中的思想方法。
1.学生自由发言叙述诱导公式的的内容及作用。
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2.1至2名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化归思想。
感受探索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公式一:
公式二:
问题4:(1)角 和角 有何关系?
(2)设角 与角 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点P1的坐标为 ,则点P2的坐标如何表示?
(3)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
2.引导学生体会从特殊角到一般角的变化,归纳出公式二: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1.由特殊到一般,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诱导公式的三个式子中,sin(π+α)=-sinα是第一个解决的问题,由于方法及思路都是未知的,所以采取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办法。通过脚手架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推导公式二,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同时为学生自主探索公式三和公式四做了示范作用。
3.得到公式三:
sin()=sin,
cos()= cos,
tan()=tan。
公式四: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4.学生先自由发言,尝试归纳公式的特征。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对公式的正确认识。归纳出公式的特征: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1教材分析: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是一节基础性课程,课本中主要包含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常见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相应的推导方法等内容。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教材的内容,并对教材的组织结构、难易程度及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诱导公式的基本概念、运用方法及其相关定理,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些常见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并能够对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求解。

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诱导公式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诱导公式的记忆和运用情况。

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对于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求解题目的讲解和理解,尤其是在涉及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相互替换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方法逻辑的分析和运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和延伸,对于新生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加深对于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以及图像的呈现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三角函数概念以及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的引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方法需要注重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可以通过练习习题,讲解案例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处理。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2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活动:1.学生们通过手写练习纸,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和图像;2.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有哪些角的三角函数值已知,而另外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不易计算;3.通过引导,学生们提出了需要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需求;4.老师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含义和作用,引发学生们兴趣。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2篇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授课者,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类函数,它们的诱导公式是非常重要的推导工具。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三角函数。

在数学中,三角函数是指描述角度与边的关系的函数。

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它们分别表示一个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三角函数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所谓诱导公式,就是通过已知的三角函数的值,推导其他三角函数的值的公式。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

首先是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

我们知道,正弦函数表示一个角的正弦值,可以表示为sin(x)。

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1. sin(x) = y / r其中,x表示角的弧度,y表示对边的长度,r表示斜边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公式:2. r^2 = x^2 + y^2接下来,我们将公式1和公式2联立起来,进行一系列的代换和化简,就可以得到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3. sin(x) = y / r = sqrt(1 - cos^2(x))其中,cos(x)表示角的余弦值。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一个角的余弦值时,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求得该角的正弦值。

接下来是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

余弦函数表示一个角的余弦值,可以表示为cos(x)。

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4. cos(x) = x / r根据勾股定理,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公式:5. r^2 = x^2 + y^2将公式4和公式5联立起来,进行一系列的代换和化简,就可以得到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6. cos(x) = x / r = sqrt(1 - sin^2(x))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一个角的正弦值时,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求得该角的余弦值。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2. 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 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录音设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割函数的定义;2. 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规律?是否有什么关系?”步骤二:推导1. 使用三角函数关系式sin^2x + cos^2x = 1,推导出tan^2x + 1 = sec^2x;2. 对第一步推导的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自己尝试;3. 使用tanx = sinx/cosx,推导出cot^2x + 1 = csc^2x;4. 对第三步推导的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自己尝试。

步骤三:应用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3.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1. 梳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时进行解答;2.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3. 总结课堂要点,强化学生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掌握;2. 预习下一课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探究其他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 进一步应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更复杂的问题;3. 拓展计算器或电脑软件的使用,简化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计算过程。

通过以上的教案,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到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推导过程以及应用方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之间的关联,并强化他们的数学推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反思和延伸环节,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3)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4)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与复习巩固: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

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sin(α+2kπ) = sinα,cos(α+2kπ) = cosα,ta n(α+2kπ) = tanα (k∈Z) 。

(公式一) 二.尝试推导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

反过来呢?问题: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角π-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sin(π -α) = sin α,cos(π -α) = - cos α,(公式二)tan(π -α) = - tan α。

因为与角α终边关于y轴对称是角π-α,,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

三.自主探究问题: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有:sin(-α) = -sin α,cos(-α) = cos α,(公式三)tan(-α) = -tan α。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能够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诱导公式的规律;(2)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引导学生推导出诱导公式;(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2. 教学难点:(1)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运用诱导公式解决复杂三角函数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已学的三角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2)提问:如何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2. 探究与发现:(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发现诱导公式的规律;(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推导出诱导公式。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示范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讲解诱导公式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4. 练习与交流:(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3)讲解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评价学生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1)评价学生对诱导公式的运用和计算能力;(2)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1)展示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呈现练习题和解答过程。

2. 练习题:(1)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2)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文档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文档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说课人:田敏 宁国中学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五组公式,体会发现过程,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为以后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证明等打好基础。

本节共二课时,第一课时为公式二、三、四,第二课时为公式五、六。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诱导公式的探究,会用诱导公式解决简单三角函数的求值和化简和恒等式的证明。

难点:发现圆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对称性)与三角函数性质的联系,特别是直角坐标系内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的性质与)2(απ±的诱导公式的关系。

3、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

2)能力目标:借助单位圆中的对称关系,让学生观察推导出诱导公式,通过公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未知到已知、简单到复杂的转化过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解任何新事物须从它较为熟悉的一面入手,利用转化的方法将新事物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事物,从而达到了解新事物的目的,并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的好习惯。

二、教法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1、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利用单位圆中的角的终边的对称关系,角的终边变化和三角函数值的关系使问题变得直观,易于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变化的过程,使问题形象、直观,易于得出一般结论。

2、探究式教学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发现,提出一般问题,并演示一般问题的变化中的相等、相反关系,归纳总结出一般公式,并通过例题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3.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在解决三角方程和三角恒等式中的应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性质;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在解决三角方程和三角恒等式中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A.导入(5分钟)1.回顾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引出诱导公式的概念。

2.以一个具体的例题引起学生思考,如证明sin(π/4) = cos(π/2- π/4)。

B.基本推导(10分钟)1.从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引入角的概念,并给出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以一个直角三角形为例,推导出sin(α + β) 和cos(α + β)的公式。

3.总结得到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C.诱导公式的证明(20分钟)1.先证明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2.使用sin(α + β) 的性质,推导出sin(2α) 的表达式。

3.分别使用sin^2α + cos^2α = 1 和1 + tan^2α = sec^2α,推导出cos(α + β) 的表达式。

4.总结得到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和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D.应用举例(25分钟)1.解决三角方程,如 sin2x + 3sinx - 4 = 0。

a)使用诱导公式将 sin2x 表示成 sinx 的函数;b)令 t = sinx,将方程转化为 t^2 + 3t - 4 = 0;c)求解t的值,再解出x的值。

2.证明三角恒等式,如tan(α +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

1.3.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1.3.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诱导公式一的延续和拓展。

本节课的学习也shi以后学习三角函数式求值、化简证明,以及研究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重要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三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单位愿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和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四重难点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制定本节课的重点如下重点: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由圆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对称性让学生自主发现终边关于远点或坐标轴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知识及思维水平要求都较高,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设立如下难点:发现圆的几何性质与三角函数值的联系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1.你能说说从圆的对称性可以得到哪些三角函数的性质吗?教师先画出单位元和任意角,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圆的对称性出发思考相应的角的关系,再进一步思考相应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引导学生建立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之间的联系)第二个环节探究归纳,构建公式2.给定一个角α。

角π+α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他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π+α的终边与角终边的关系,然后思考他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将思考中的问题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探究的方向)3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究π-α,-α与角α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用上述同样的思路研究诱导公式三、四,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探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4省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4省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材:在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单位圆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内容约4课时,下面笔者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设计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4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简单应用.承上,有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比值定义、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等;启下,学生将学习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包括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等内容.同时,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对称等知识,对几何图形的对称等知识相当熟悉,这些构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诱导公式的作用主要在于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归成锐角的三角函数,体现了把一般化特殊、复杂化简单、未知化已知的数学思想.(二)目标定位诱导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但是随着计算器的普及,上述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认为,诱导公式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感受探索发现,通过几何对称这个研究工具,去探索发现任意角三角函数间的数量关系式,即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乃是圆的几何性质(主要是其对称性质)的代数解析表示.第二,学会初步应用,能够选用恰当的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并求解.第三,领悟思想方法,在诱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第四,积累数学经验,为学生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既是一个起源于圆周运动的周期函数又是研究现实世界中周期变化现象的“最有表现力的函数”做好准备.二、教学设计分析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有以下两条典型教学路线可供选择:(1)两个角的终边有哪些特殊的对称关系?(2)怎样把非第一象限的角转化为第一象限的角?笔者最终选择了第一条路线,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尊重教材的编写方式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北师大版教材将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来定位,力图在单位圆中借助对称性来考察对应点的坐标关系,从而统整各组诱导公式.教材的编写处理体现了教材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版本教材的一贯特色,教师应该努力体会和把握,不宜轻率抛开教材另搞一套.(二)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熟悉的圆及其对称性研究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单位圆及其对称性的表象对学生推导诱导公式、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记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四、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问题提出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α+k·360°) = sinα,cos(α+k·360°) = cosα, (k∈Z)tan(α+k·360°) = tanα.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α+2kπ) = sinα,cos(α+2kπ) = cosα, (k∈Z) (公式一)tan(α+2kπ) = tanα.【设计意图】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将角的概念从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接下来自然地会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去求.于是,先安排求特殊值再过渡到一般情形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意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求三角函数值时抓坐标、抓角终边之间的关系.同时,首先考虑α+2kπ(k∈Z)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被看成刻画现实世界中周期性变化的数学模型的确切含义.(二)尝试推导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如果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比如说:【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角π-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公式二)tan(π-α) = -tanα.【设计意图】对问题2的提问方式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研究它的逆命题、否命题、等价命题等.事实上问题2可以看成是“若两个角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正弦值相同”的逆命题,即“若两个角的正弦值相同,则两个角的终边相同”.但这里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实际上教会了学生一种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考〗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公式二)的?因为与角α终边关于y 轴对称是角π-α,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设计意图】阶段小结,让学生将对称作为研究三角函数问题的一种方法使用.将上述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得出“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的研究路线图.(三)自主探究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π+ α,-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利用单位圆,得到了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呢?【问题3】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有:sin (-α) = -sin α,cos (-α) = cos α,(公式三)tan (-α) = -tan α.角π +α与角α终边关于原点O 对称,有:sin (π +α) = -sin α,cos (π +α) = -cos α,(公式四)tan (π +α) = tan α.上面的公式一到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设计意图】从两个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情况进行自然过渡,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再次经历公式的研究过程,从而得出公式三和四,并将问题2研究方法一般化.(四)简单应用例: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 (2) 2cos 3π;(3) . 7sin()6-π31cos 6-π【设计意图】初步熟悉诱导公式的使用,让学生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这几组公式.此外,引导学生注意同一个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诱导公式,启发学生这些公式的内在关系和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五)回顾反思【问题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诱导公式的?研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知识上,学会了四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可以表示如下:【设计意图】开放式小结,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这些问题的提出,侧重于诱导公式推导方法的回顾和反思,侧重于个体情感体验的分享和表达,从而区别于侧重公式规律的总结和记忆.(六)分层作业1.阅读课本,体会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想方法;2.必做题:课本20页A组1, 6,21页B组 1;3.选做题:(1)你能由公式二、三、四中的任意两组公式推导到另外一组公式吗?(2)角α和角β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探究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设计意图】分层作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阅读课本旨在引导学生教科书是学习的根本,阅读课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回归课本的学习习惯.而出现选做题目,目的是提供多元化和挑战性选择,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探究几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七)板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主要是推导诱导公式二、三、四,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求解、化简、证明问题. 本小节介绍的五组诱导公式在内容上既是公式一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它们与公式一组成的六组诱导公式,用于解决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以及有关三角函数的化简、证明等问题.在诱导公式的学习中,化归思想贯穿始末,这一典型的数学思想,无论在本节中的分析导入,还是利用诱导公式将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均清晰地得到体现,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渗透于知识的传授之中,让学生了解化归思想,形成初步的化归意识,特别是在本课时的三个转化问题引入后,为什么确定180°+α角为第一研究对象,-α角为第二研究对象,正是化归思想的运用. 公式二、公式三与公式四中涉及的角在本课的分析导入时为不大于90°的非负角,但是在推导中却把α拓广为任意角,这一思维上的转折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会导致对其必要性的怀疑,因此它成为本课时的难点所在.课本例题实际上是诱导公式的综合运用,难点在于需要把所求的角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任意角.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此题型,思维上有困难,要多加引导分析,另外,诱导公式中角度制亦可转化为弧度制,但必须注意同一个公式中只能采取一种制度,因此要加强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化的练习. 三维目标1.通过学生的探究,明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来龙去脉,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渗透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思想.2.通过诱导公式的具体运用,熟练正确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体会数式变形在数学中的作用.3.进一步领悟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个诱导公式的推导和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等.教学难点: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新课思路1.①利用单位圆表示任意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②复习诱导公式一及其用途.思路 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公式一,并且利用公式一可以把绝对值较大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到360°(0到2π)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得,对于90°到360°(2到2π)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怎样求解,能不能有像公式一那样的公式把它们转化到锐角范围内来求解,这一节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由公式一把任意角α转化为[0°,360°)内的角后,如何进一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活动:在初中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生记住了,对非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通过查数学用表或是用计算器求得.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0°到90°的角的正弦值、余弦值用何法可以求得?90°到360°的角β能否与锐角α相联系?通过分析β与α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解决设问的一种思路:若能把求[90°,360°)内的角β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有关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则问题将得到解决,适时提出,这一思想就是数学的化归思想,教师可借此向学生介绍化归思想.图1讨论结果: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如图1.β=⎪⎩⎪⎨⎧∈-∈+∈-],360,270[,360],270,180[,180],180,90[,180βββaaa提出问题①锐角α的终边与180°+α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②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如何?③任意角α与180°+α呢?活动:分α为锐角和任意角作图分析:如图2.图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单位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角的关系.无论α为锐角还是任意角,180°+α的终边都是α的终边的反向延长线,所以先选择180°+α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形还可以直观地解决问题②,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对应点的坐标分别是P(x,y)和P′(-x,-y).指导学生利用单位圆及角的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导出公式二:sin(180°+α)=-sinα,cos(180°+α)=-cosα.并指导学生写出角为弧度时的关系式: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明了各个公式的作用.讨论结果:①锐角α的终边与180°+α角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②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关于原点对称.③任意角α与180°+α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关于原点对称. 提出问题①有了以上公式,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活动:让学生在单位圆中讨论-α与α的位置关系,这时可通过复习正角和负角的定义,启发学生思考:任意角α和-α的终边的位置关系;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及其坐标.探索、概括、对照公式二的推导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公式三的推导,即: 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教师点拨学生注意:无论α是锐角还是任意角,公式均成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三的特点,得出公式三的用途:可将求负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正角的三角函数值. 讨论结果:①根据分析下一步的研究对象是-α的正弦和余弦.②-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的关系是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提出问题①下一步的研究对象是什么?②π-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活动:讨论π-α与α的位置关系,这时可通过复习互补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任意角α和π-α的终边的位置关系;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及其坐标.探索、概括、对照公式二、三的推导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公式四的推导,即: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强调无论α是锐角还是任意角,公式均成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三的特点,得出公式四的用途:可将求π-α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让学生分析总结诱导公式的结构特点,概括说明,加强记忆. 我们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概括公式一—四:α+k·2π(k∈Z ),-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进一步简记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点拨、引导学生注意公式中的α是任意角. 讨论结果:①根据分析下一步的研究对象是π-α的三角函数;②π-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的关系是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示例应用思路1例1 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cos225°;(2)sin311π;(3)sin(316π-);(4)cos(-2 040°). 活动:这是直接运用公式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熟悉公式,通过练习加深印象,逐步达到熟练、正确地应用.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角的范围,对照公式找出哪个公式适合解决这个问题.解:(1)cos225°=cos(180°+45°)=-cos45°=22-; (2)sin311π=sin(4π3π-)=-sin 3π=23-;(3)sin(316π-)=-sin 316π=-sin(5π+3π) =-(-sin3π)=23;(4)cos(-2 040°)=cos2 040°=cos(6×360°-120°)=cos120°=cos(180°-60°) =-cos60°=21-. 点评:利用公式一—四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上述步骤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变式训练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cos(-510°15′);(2)sin(317-π). 解:(1)cos(-510°15′)=cos510°15′ =cos(360°+150°15′)=cos150°15′=cos(180°-29°45′) =-cos29°45′=-0.868 2; (2)sin(317-π)=sin(3π-3×2π)=sin 3π=23. 例2 2007全国高考,1cos330°等于( ) A.21 B.21- C.23 D.23-答案:C变式训练化简:790cos 250sin 430cos 290sin 21++解:790cos 250sin 430cos 290sin 21++ =)70720cos()70180sin()70360cos()70360sin(21 ++++-+=70sin 70cos |70sin 70cos |70cos 70sin 70cos 70sin 21--=+-- =170sin 70cos 70cos 70sin -=--. 例3 化简cos315°+sin(-30°)+sin225°+cos480°. 活动:这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变形、求值与证明的题目.利用诱导公式将有关角再求值、合并、约分.sin30°+sin(180°+45°)+cos(360°+120°) 最终达到统一角或求值的目的.θtan =.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化简较繁的一边,使之等于另一边. 证明:左边=)5sin()cos ()6cos()2sin()2tan(θπθθπθπθπ+----=)sin()cos ()cos()sin()tan(θπθθθθ+----=θθθθθsin cos cos sin tan =tanθ=右边.所以原式成立.规律总结:证明恒等式,一般是化繁为简,可以化简一边,也可以两边都化简. 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3.解答:1.(1)-cos94π;(2)-sin1;(3)-sin 5π;(4)cos70°6′. 点评:利用诱导公式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2.(1)21;(2)21;(3)0.642 8;(4)23-. 点评:先利用诱导公式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再求值.3.(1)-sin 2αcosα;(2)sin 4α.点评:先利用诱导公式变形为角α的三角函数,再进一步化简.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三组公式,这三组公式在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及证明三角恒等式时是经常用到的,为了记牢公式,我们总结了“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的简便记法,同学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应用,我们要多加练习,切实掌握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化归思想. 作业课本习题1.3 A 组2、3、4.第2课时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诱导公式二、三、四.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相应的公式.提问多名学生上黑板默写公式.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天继续探究别的诱导公式,揭示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的角有何数量关系?活动:我们借助单位圆探究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的角的数量关系. 教师充分让学生探究,启发学生借助单位圆,点拨学生从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的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关于直线y=x 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引导.图3讨论结果:如图3,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1的坐标为(x,y),由于角2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角2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2与点P 1关于直线y=x 对称,因此点P 2的坐标是(y,x),于是,我们有 sinα=y,cosα=x, cos(2π-α)=y,sin(2π-α)=x. 从而得到公式五:提出问题能否用已有公式得出2π+α的正弦、余弦与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式? 活动:教师点拨学生将2π+α转化为π-(2π-α),从而利用公式四和公式五达到我们的目的.因为2π+α可以转化为π-(2π-α),所以求2π+α角的正余弦问题就转化为利用公式四接着转化为利用公式五,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推导公式六.学了六组诱导公式及上例的结果后,能否进一步归纳概括诱导公式,怎样概括?讨论结果:诱导公式一—四,函数名称不改变,这些公式左边的角分别是2kπ+α(k∈Z ),π±α,-α(可看作0-α).其中2kπ,π,0是横坐标轴上的角,因此,上述公式可归结为横坐标轴上的角±α,函数名称不改变.而公式五、六及上面的例1,这些公式左边的角分别是2π±α,23π-α.其中2π,23π是纵坐标轴上的角,因此这些公式可归结为纵坐标上的角±α,函数名称要改变.两类诱导公式的符号的考查是一致的,故而所有的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来概括: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教师指点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孤立地记忆这么多诱导公式,那么我们的学习将十分苦累,且效率低下.学习过程中,能挖掘各个公式的本质特征,寻求它们之间的共性,那么我们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就不再是负担了.因此,要求大家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以后数学的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示例应用思路1例1 证明(1)sin(23π-α)=-cosα;(2)cos(23π-α)=-sinα. 活动:直接应用公式五、六或者通过转化后利用公式五、六解决化简、证明问题.证明:(1)sin(23π-α)=sin[π+(2π-α)]=-sin(2π-α)=-cosα; (2)cos(23π-α)=cos[π+(2π-α)]=-cos(2π-α)=-sinα.点评:由公式五及六推得23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可以推广到212+k π(k∈Z )的情形.本例的结果可以直接作为诱导公式直接使用.例2 化简.)9sin()sin()3sin()cos()211cos()2cos()cos()2sin(a a a a a a a a +-----++-ππππππππ助sinx=cos(2π-x)或cosx=sin(2π-x).要善于观察条件和结论的结构特征,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要注意诱导公式可实现角的形式之间及互余函数名称之间的转移. 证明:(1)f(sinx)=f[cos(2π-x)]=cos[17(2π-x)]=cos(8π+2π-17x)=cos(2π-17x)=sin17x,即f(sinx)=sin17x.(2)f(cosx)=f[sin(2π-x)]=sin[n(2π-x)]=sin(2πn -nx)=⎪⎪⎩⎪⎪⎨⎧∈+=-∈+=∈+=∈=-,,34,cos ,,24,sin ,,14,cos ,,4,sin Z k k n nx Z k k n nx Z k k n nx Z k k n x故所求的整数n=4k+1(k∈Z ).点评:正确合理地运用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变式训练已知cos(6π-α)=m(m≤1),求sin(32π-α)的值. 解:∵32π-α-(6π-α)=2π,∴32π-α=2π+(6π-α).∴sin(32π-α)=sin[2π+(6π-α)]=cos(6π-α)=m.点评:(1)当两个角的和或差是2π的整数倍时,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可通过诱导公式联系起来.(2)化简已知与所求,然后探求联系,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例2 已知sinα是方程5x 2-7x-6=0的根,且α为第三象限角,求)2cos()2cos()tan()2(tan )23sin()23sin(2a a a a a a +•--•-•-•+ππππππ的值.解:∵=sin 6πn (6πn +2π)=sin 6)12(π+n ,∴f(n)=f(n+12).从而有f(1)+f(2)+f(3)+…+f(12)=0, ∴f(1)+f(2)+f(3)+…+f(102) =f(1)+f(2)+f(3)+f(4)+f(5)+(6) =2[f(1)+f(2)+f(3)] =2+3.例3 已知函数f(x)=asin(πx+α)+bcos(πx+β).其中a,b,α,β都是非零实数,又知f(2 003)=-1,求f(2 004)的值.活动:寻求f(2 003)=-1与f(2 004)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解答问题的关键和要害.解:f(2 003)=asin(2 003π+α)+bcos(2 003π+β)=asin(2 002π+π+α)+bcos(2 002π+π+β)=asin(π+α)+bcos(π+β)=-asinα-bcosβ=-(asinα+bcosβ),∵f(2 003)=-1,∴asinα+bcosβ=1.∴f(2 004)=asin(2 004π+α)+bcos(2 004π+β)=asinα+bcosβ=1.点评: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关键和要害,注意“整体代入”这一思想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和要害就是求得式子asinα+bcosβ=1,它是联系已知和未知的纽带.。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主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该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诱导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例演练、思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谁能告诉我sin(α+β)和cos(α+β)的展开公式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复习并回忆有关的知识。

2.引入(10分钟)3.讲解(10分钟)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sin(α+β)和cos(α+β)的展开公式,然后引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依次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具体展开形式。

- sin(α+β)的诱导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的诱导公式: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4.示例演练(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诱导公式来解决问题。

示例1:计算sin105°解:将105°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105°=60°+45°根据sin(α+β)的诱导公式,sin(105°)=sin(60°)cos(45°)+cos(60°)sin(45°)然后,运用已知关于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得到结果。

示例2:计算cos165°解:将165°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165°=60°+105°根据cos(α+β)的诱导公式,cos(165°)=cos(60°)cos(105°)-sin(60°)sin(105°)然后,运用已知关于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得到结果。

5.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并提出思考。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推导公式四、五.(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其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与三角函数性质的联系,特别是直角坐标系内的诱导公式的关系..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表示”,因此,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原点等的对称性出发研究诱导公式,是一个自然的思路.利让学生自主发现终边分别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得到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仅大大简化了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缩减了认识、理解诱导公式的时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2.诱导公式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应当使学生学会利用单位圆帮助记忆.教科书对诱导公式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教学中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建立各组公式与相应图形的联系,并对各个公式的异同进行比较,以此加深公式的理解.●教学流程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1(x ,y ),π+α的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2. 1.点P 2的坐标是什么? 【提示】 P 2(-x ,-y )2.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得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间的关系吗? 【提示】 能.sin(π+α)=-sin_α,cos(π+α)=-cos_α;tan(π+α)=tan_α.α+k ·2π(k ∈Z ),-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1.π2-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吗?它们的正弦、余弦值有何关系?试证明.【提示】 对称.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1(x ,y ),则π2-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2(y ,x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sin(π2-α)=x =cos α;cos(π2-α)=y =sin α. 2.能否利用已有的公式得出π2+α的正弦、余弦与角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提示】 能.将π2+α变为π2-(-α),再利用公式五、三即可.1.公式五:sin(π2-α)=cos_α,cos(π2-α)=sin_α.2.公式六:sin(π2+α)=cos_α,cos(π2+α)=-sin_α.3.公式五和公式六可以概括为:π2±α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α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2)原式=7cos(180°+90°)+3sin(180°+90°)+tan(2×360°+45°)=-7cos 90°-3sin 90°+tan 45°=0-3+1=-2.(3)原式=cos 120°(-sin 150°)+tan 855°=-cos(180°-60°)sin(180°-30°)+tan(135°+2×360°)=-(-cos 60°)sin 30°+tan 135°=-(-cos 60°)sin 30°+tan(180°-45°)=-(-cos 60°)sin 30°-tan 45°=12×12-1=-34.规律方法1.对于负角的三角函数求值,可先利用诱导公式三化为正角的三角函数,若化了以后的正角大于360°,再利用诱导公式一,化为0°到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若这时角是90°到180°间的角,再利用180°-α的诱导公式化为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若这时角是180°~270°间的角,则用180°+α的诱导公式化为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若这时角是270°~360°间的角,则利用360°-α的诱导公式化为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2.求已知角三角函数值时,一般先把负角化为正角.再化为0~2π范围内的三角函数,最后化成0~π2范围内的三角函数求值.变式训练计算sin 690°·sin 150°+cos 930°·cos(-870°)+tan 120°·tan 1 050°.【解】 原式=sin(2×360°-30°)·sin(180°-30°)+cos(2×360°+210°)·cos(2×360°+150°)+tan(180°-60°)·tan(3×360°-30°)=sin(-30°)sin 30°+cos 210°cos 150°+(-tan 60°)·tan(-30°) =-sin 230°+(-cos 30°)·(-cos 30°)+tan 60°·tan 30° =cos 230°-sin 230°+1 =2cos 230°=32.sin αcos α(2)原式=cos θ·(-cos θ)2·sin 2(θ+π)sin θ·sin (π+θ)cos 2(π-θ)=cos θ·cos 2 θ·(-sin θ)2sin θ·(-sin θ)·(-cos θ)2 =cos 3 θsin 2 θ-sin 2 θ·cos 2 θ=-cos θ. 规律方法1.进行三角函数式化简时:一是注意化异角为同角、化异名为同名、化异次为齐次即化异为同是关键;二是对“切弦混合”问题,一般作“切化弦”处理.2.化简结果要求是:角尽量少,函数名尽量少,函数次数尽量低,尽量不含分母,若必须有分母时分母中尽量不含根式等.变式训练化简:sin 2500°+sin 2770°-cos 2(1 620°-x )(180°<x <270°). 【解】 原式=sin 2(360°+140°)+sin 2(2×360°+50°)-cos 2(4×360°+180°-x ) =sin 2140°+sin 250°-cos 2(180°-x ) =sin 2(180°-40°)+sin 250°-cos 2x =sin 240°+cos 240°-cos 2x=1-cos 2x =-sin x .(180°<x <270°)规律方法1.本题是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相关角三角函数值,若给出具体数值,但未指定角的范围,需要分类讨论.2.此类问题还要注意分析“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关系;如本题中(105°+α)-(α-75°)=180°,从而选择恰当的诱导公式.互动探究本例条件不变,求cos(105°+α)+tan(75°-α)的值.【解】 cos(105°+α)=cos(180°+α-75°)=-cos(α-75°)=13.又由例题知sin(α-75°)=-232.所以tan(α-75°)=sin (α-75°)cos (α-75°)=2 2.因此tan(75°-α)=-tan(α-75°)=-2 2. 所以cos(105°+α)+tan(75°-α)=13-2 2.例4 求证:tan (2π-α)sin (-2π-α)cos (6π-α)cos (α-π)sin (5π-α)=-tan α.【思路探究】 观察被证式两端,左繁右简,可以从左端入手,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逐步地推向右边.【自主解答】 原式左边= sin (2π-α)·sin (-α)·cos (-α)从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一般由繁到简.左右归一法,即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针对题设与结论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变形,以消除其差异.本例中将原等式改为(3π2-α)cos (6π-α)sin (α+3π2)cos (α+3π2)=-tan α.如何证明?【证明】 左边=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tan α=右边,∴原等式成立.思想方法技巧转化与化归思想在求三角函数值中的应用典例 (12分)已知sin(π-α)-cos(π+α)=23(π2<α<π). 求:(1)sin α-cos α;(2)sin 3(2π-α)+cos 3(2π-α)的值.【思路点拨】 借助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及立方差公式求解. 【规范解答】 (1)已知sin(π-α)-cos(π+α)=23, 得:sin α+cos α=23,............................2分 对上式平方得:2sin α·cos α=-79...........3分∵π2<α<π,∴sin α>0>cos α,...................4分2 α-sin3 α与cos α-sin α,sin α·cos α的关系来解.通过这种转化,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符合处理数学问题时的简单化原则.2.诱导公式一~四的作用在于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0~π2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其步骤可简记为“负化正,大化小”,充分体现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转化与化归思想.课堂小结1.诱导公式的作用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一是符号问题,二是函数名称问题.要熟记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并在解题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2.诱导公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题时要根据角的特征,选取适当的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对形如n π±α型的角,要注意对n 进行讨论.3.由诱导公式可以看出,在三角函数中,角和三角函数值之间是多值对应关系,一个角对应一个三角函数值,而一个三角函数值则对应多个角.当堂双基达标1.(2013·西安高一检测)sin 690°的值为( ) A.12 B.32 C .-12 D .-32 【解析】 sin 690°=sin(720°-30°)=-sin 30°=-12.【答案】 C2.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 .sin(α+180°)=-sin α=【解】 ∵角α终边经过点P (-4,3),∴tan α=y x =-34,∴cos (π2+α)sin (-π-α)cos (11π2-α)sin (9π2+α)=-sin α·sin α-sin α·cos α=tan α=-34.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sin(-1 560°)的值是( )A .-32 B .-12 C.12 D.32【解析】 sin(-1 560°)=-sin 1 560°=-sin(4×360°+120°)=-sin 120°=-32. 【答案】 A2.(2013·杭州高一检测)cos(-16π3)+sin(-16π3)的值为( ) A .-1+32 B.1-32 C.3-12 D.3+12【解析】 原式=cos 16π3-sin 16π3=cos 4π3-sin 4π3=-cos π3+sin π3=3-12.【答案】 C3.若sin α=12,则cos(π2+α)的值为(( )]【答案】 C5.(2013·吉安高一检测)若α∈(π2,32π),tan(α-7π)=-34,则sin α+cos α的值为( )A .±15B .-15 C.15 D .-75【解析】 tan(α-7π)=tan(α-π)=tan[-(π-α)]=tan α, ∴tan α=-34,∴sin αcos α=-34,∵cos 2α+sin 2α=1,α∈(π2,3π2)且tan α=-34,∴α为第二象限角.∴cos α=-45,sin α=35,∴sin α+cos α=-15.【答案】 B二、填空题6.已知tan(π+2α)=-43,则tan 2α=__________.【解析】 tan(π+2α)=tan 2α=-43.【答案】 -437.cos (-585°)sin 495°+sin (-570°)的值等于________.【解析】 原式=cos (360°+225°)sin (360°+135°)-sin (360°+210°)=cos 225°sin 135°-sin 210°β),其中a ,b ,α,β都是非零实数,且满足f (2 )+b cos(2 009π+β)=2 +β) +β)] )] 【答案】 -2 三、解答题9.求sin(-1 200°)·cos 1 290°+cos(-1 020°)·sin(-1 050°)+tan 945°的值.【解】 原式=-sin(3×360°+120°)·cos(3×360°+210°)-cos(2×360°+300°)·sin(2×360°+330°)+tan(2×360°+225°)=-sin(180°-60°)·cos(180°+30°)-cos(360°-60°)·sin(360°-30°)+tan(180°+45°) =sin 60°cos 30°+cos 60°sin 30°+tan 45° =32×32+12×12+1=2. 10.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5,-35.(1)求sin ⎝⎛⎭⎫π2-αsin (α+π)·tan (α-π)cos (3π-α)的值; (2)求sin 3(π-α)+5cos 3 (α-3π)3sin 3⎝⎛⎭⎫32π-α+sin 2(π-α)cos (α-2π)的值. 【解】 (1)∵r =|OP |= (45)2+(-35)2=1, ∴sin α=y r =-35,cos α=x r =45, ∴sin ⎝⎛⎭⎫π2-αsin (α+π)·tan (α-π)cos (3π-α)=cos α-sin α·tan α-cos α=1cos α=54. (2)∵tan α=-34,=-cos ⎝⎛⎭⎫α+π3=-m . 由于π6<α<2π3,所以0<2π3-α<π2. 于是sin ⎝⎛⎭⎫2π3-α=1-cos 2⎝⎛⎭⎫2π3-α =1-m 2.所以tan ⎝⎛⎭⎫2π3-α=sin ⎝⎛⎭⎫2π3-αcos ⎝⎛⎭⎫2π3-α=-1-m 2m . 【教师备课资源】1.形如k π±α(k ∈Z )形式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设k 为整数,化简 sin (k π-α)cos[(k -1)π-α]sin[(k +1)π+α]cos (k π+α). 【思考探究】 解答本题可结合公式(一)~(四),对角中的参数k 分k =2n 或k =2n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自主解答】 法一 当k 为偶数时,设k =2m (m ∈Z ),则原式=sin (2m π-α)cos[(2m -1)π-α]sin[(2m +1)π+α]cos (2m π+α)=sin (-α)cos (π+α)sin (π+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1; 当k 为奇数时,可设k =2m +1(m ∈Z ),仿上可得,原式=-1.法二 由(k π+α)+(k π-α)=2k π,[(k -1)π-α]+[(k +1)π+α]=2k π,得sin(k π-α)=-sin(kπ+α),…cos[(k -1)π-α]=cos[(k +1)π+α]=-cos(k π+α),sin[(k +1)π+α]=-sin(k π+α).故原式=-sin (k π+α)·[-cos (k π+α)]-sin (k π+α)·cos (k π+α)=-1.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碰到k π±α的形式时,常对k 进行分类讨论,其目的在于灵活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常见的一些关于参数k 的结论有:(1)sin(k π+α)=(-1)k sin α(k ∈Z )(2)cos(k π-α)=(-1)k cos α(k ∈Z )(3)sin(k π-α)=(-1)k +1sin α(k ∈Z )(4)cos(k π+α)=(-1)k cos α(k ∈Z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的概念和应用。

2.学会运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复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

2.引入诱导公式的概念,说明其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和演示:1. 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sin(\pi - x) = \sin x$ 和$\cos(\pi - x) = -\cos x$。

2.解释诱导公式的意义:通过改变角度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得到新的三角函数值。

3.提供具体的例子,以展示诱导公式的应用。

练习:1.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题来巩固和运用诱导公式。

2.引导学生将练习题中出现的不同角度和三角函数代入诱导公式中进行推导和计算。

拓展:1.提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诱导公式求解更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如求解三角方程等。

2.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启发。

总结:1.总结诱导公式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强调诱导公式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鼓励学生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诱导公式。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展开,通过理论讲解、例题演示和练习题训练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诱导公式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引入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如何作用和产生的,为后续的练习和拓展打下基础。

在设计课堂内容时,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和讨论,我希望能够增强他们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练习环节,我尽量提供丰富多样的题目,既包括基础的计算题,也包括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诱导公式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导致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困难。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倍角公式推导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倍角公式推导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倍角公式推导高中数学备课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倍角公式推导一、引言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倍角公式对于解题和推导的过程非常有帮助。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倍角公式的推导方法。

二、诱导公式的推导1. 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给定直角三角形ABC, 其中∠BAC = θ,AB = x, AC = 1。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有sinθ = BC / AB = BC / x。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C² + x² = 1² = 1,整理得到BC = √(1 - x²)。

将BC代入sinθ = BC / x中,得到sinθ = √(1 - x²) / x,简化为√(1 - x²) = xsinθ。

平方两边,得到1 - x² = x²sin²θ,整理得到1 = x²(1 + sin²θ)。

由于在直角三角形中,sinθ = BC / x = BC,所以1 = x²(1 + BC²)。

整理得到1 + BC² = x²(1 + BC²),进一步整理可得1 = x²,即√(1 - x²) = xsinθ。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sinθ = √(1 - cos²θ)。

2. 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给定直角三角形ABC, 其中∠BAC = θ,AB = x, AC = 1。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有cosθ = AB / AC = x。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C² + x² = 1² = 1,整理得到BC = √(1 - x²)。

将BC代入cosθ = x中,得到cosθ = √(1 - x²)。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诱导公式.(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过程与方法:(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3)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能力训练题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通过归纳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二.重点难点重点:诱导公式的推导及综合应用。

难点:相关角边的几何对称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1、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五)、(六)”是人教版数学4,第一章1、3节内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2、求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

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维形式。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 诱导公式(一)tan )360tan(cos )360(cos sin )360sin(αααααα=+︒=+︒=+︒k k k诱导公式(二)tan )180tan(cos )180cos( sin )180sin(αααααα=+︒-=+︒-=+︒诱导公式(三)tan )tan(cos )cos( sin )sin(αααααα-=-=--=-诱导公式(四)tan )180tan(cos )180cos( sin )180sin(αααααα-=-︒-=-︒=-︒对于诱导公式的理解 :①可以是任意角;公式中的α②这四组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诱导公式(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
(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教学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诱导公式(一)
tan )360tan(cos )360(cos sin )360sin(αααααα=+︒=+︒=+︒k k k 诱导公式(二)
tan )180tan(cos )180cos( sin )180sin(αααααα=+︒-=+︒-=+︒ 诱导公式(三)
tan )tan(cos )cos( sin )sin(αααααα-=-=--=-
诱导公式(四)
sin(π-α)=sin α cos(π -α)=-cos α tan (π-α)=-tan α
诱导公式(五)
sin )2
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诱导公式(六) sin )2
cos( cos )2sin(ααπ
ααπ-=+=+ 二、新课讲授:
练习1.将下列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3
17sin()4( ,519cos )3( ,3631sin )2( ,53tan )1(πππ-︒ 练习2:求下列函数值:
).580tan )4( ,670sin )3( ),4
31sin()2( ,665cos )1(︒︒-ππ 例1.证明:(1)ααπcos )2
3sin(-=- (2)ααπsin )23cos(-=-
例2.化简:.)2
9sin()sin()3sin()cos()211cos()2cos()cos()2sin(αππααπαπαπαπαπαπ+-----++- 的值。

求:已知例)
sin(2)4cos()3sin()2cos( ,3)tan( .3απααπαπαπ-+-+--=+ 解:.3tan ,3)tan(=∴=+ααπ
.73
4332tan 4tan 32sin 4cos 3sin 2cos =-⨯+-=-+-=-+-=αααααα原式 例4. .)
3cos(4)3tan(3)sin(2,0cos sin ,54)sin(的值求且已知πααππαααπα--+-<=+
小结:
①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