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平台课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新能源技术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学会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力学模型,并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把简单的工程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并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熟练地画出受力图;能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并能画出内力图;掌握静定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计算,能对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能对压杆进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对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构件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静力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几种典型的约束及其约束性质和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主要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基本运算3.约束与约束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板演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并能正确计算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工程力学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任务。

按照专业需要,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杆件的变形与强度计算、动载荷、构件的疲劳强度、新材料力学概述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

本课程总计64学时,4学分。

课程的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物理学。

教学大纲绪论:工程力学的重要地位、研究内容与分析模型、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静力学1.静力学基础刚体、力、力系的概念。

静力学基本原理。

约束和约束力基本概念,约束的基本类型。

力矩的概念,合力矩定理,受力图。

2.力系的等效与简化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力偶的概念及其性质。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分析。

3.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概念。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

第二部分材料力学4.材料力学的基本概论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

关于材料的基本假设。

基本概念:内力、外力、正应力、切应力、正应变、切应变。

5.杆件的内力分析与内力图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轴力图与扭矩图。

剪力图与弯矩图。

6.杆件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拉(压)杆的应力与应变分析。

强度设计:强度校核、尺寸设计、许可载荷。

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知识。

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特征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

材料的塑性指标:伸长率、截面收缩率。

强度失效概念。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集中载荷附近应力分布,应力集中概念。

斜界面应力。

循环加载时材料的力学行为。

拉伸和压缩超静定问题。

7. 扭转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功率与扭力偶矩的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剪应力互等定理。

剪切弹性模量。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抗扭刚度。

扭转截面系数。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工程力学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工程系学生提供力学知识,包括基本的力学定律、掌握杆件受力分析方法、了解杆件中应力分布特点、掌握平衡分析的条件、解决受力问题的方法。

三、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掌握力学基本定律,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2. 掌握矩形截面、圆形截面等常用截面中应力分布的特点;3. 掌握平衡分析的条件,能够分析平衡条件下结构体系内部力的分布;4. 能够绘制受力分析图,分析受力问题并求解;5. 熟悉一些常见的机械结构及其原理,了解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四、主要内容1. 基本力学概念(1)物理量及其单位(2)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3)立方体定律与平行四边形定律2. 杆件受力分析(1)支反力计算原理(2)平衡方程的推导(3)杆件内部力分布与应力分析3. 应变状态分析(1)应变分量的定义和计算(2)矩形截面和圆形截面等常见截面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状态分析4. 平衡原理(1)平衡分析的条件(2)平衡方程的应用(3)刚架分析与力偶原理5. 受力分析方法(1)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2)计算机辅助受力分析(3)部分力叠加原理6. 典型机械结构(1)平面机构的构建和分析(2)各种机械连接件的原理与应用(3)弹性元件的原理与应用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讲解各个知识点,解析相关定理,并阐释其实际应用。

2. 课堂演示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和原理,加深师生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和认识。

3. 实验操作使用压力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仪器,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并理解力学定律。

4.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材1. 《工程力学》,作者:紫鹏、黄大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工程力学习题解答与分析》,作者:张宇、冯德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评分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占总成绩的40%;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0607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总学时:64学分:4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工程制图适用范围: 工程管理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工程力学》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四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力学分析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工程技术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中的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以及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际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刚体的概念2.静力学公理3.约束与约束反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要求学生了解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静力学基本公理,及常见的平面约束类型和相应的约束反力的特点,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受力图的绘制。

(二) 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2.平面力偶系3.平面任意力系4.工程中的平面力系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力矩、力偶、力偶距的概念,熟悉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三)空间力系1.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2.力对轴之矩3.空间力系的平衡4.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熟悉力对轴之矩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

(四)轴向拉伸与压缩1.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2.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计算3.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4.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构件的强度条件5.应力集中的概念6.变形能的概念功能原理要求学生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和实例,熟悉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和强度条件。

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计算。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必修课。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平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简单工程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工程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平面力系作用下的杆件与简单杆系,能绘制其受力图,并能用平衡方程分析其受力。

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单结果与平衡方程的作用;掌握用截面法求杆件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及内力图的绘制;对直杆在基本变形时的应力分布有明确的概念,并能作简单的强度计算;会进行圆轴和对称截面梁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刚度校核;理解用静力、几何和物理三方面的条件求解超静定问题,会计算简单的一次超静定问题;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有初步认识;了解典型工程材料在常温、静载下的拉、压力学性能、破坏现象以及常用的测试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保留了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模型”的合理内核,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减压增趣”、“提智扩能”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工程力学属专业基础课,是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

根据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学生应有较好的素质结构、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工程力学与各类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处理力学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该课程学生的必备素质。

学生应重视本课程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本着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搞好课程学习。

体现在学习中,具体要做到: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认真完成每个学习环节。

同时,积极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使自己成为出色的、受社会所欢迎的工程技术人才。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

后续课程:机械基础等有关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是这些课程的基础。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学时/学分:96 / 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数》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 年 7 月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 2002 年 8 月教材: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4 月第二版《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第四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

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

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一)静力学: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

(二)运动学: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编码:x404135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学科,而且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材料力学研究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应力、应变、变形等基本概念,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等。

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工程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静力学部分:(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了解力和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熟练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难点:画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了解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合成。

重点和难点:列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

(三)力矩平面力偶系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偶对力偶矩,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掌握力偶的等效。

重点: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难点:列平衡方程。

(四)平面一般力系了解工程中的一般力系问题;理解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掌握利用平衡方程进行计算的方法。

重点:列平衡方程;难点:物体系平衡问题。

(五)空间力系了解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理解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掌握列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的约束反力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工程力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静力学(含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和摩擦等),轴向拉压应力、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拉压变形、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复杂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等内容,要求对物体的平衡问题和构件的承载能力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为后续机械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平衡问题、构件的承载能力的计算原理与方法,理解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四大基本变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四大基本变形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分析和计算有关构件的强度、刚度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静力学和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四大基本变形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内容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好后续课程的影响很大。

五、教材选用选用教材:《工程力学》,单辉祖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表2 实验教学进程表* 实验类型:分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四种。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分必做、选做两种。

七、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分课堂教学、课程实验两部分。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0607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总学时:64学分:4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工程制图适用范围: 工程管理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工程力学》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四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力学分析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工程技术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中的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以及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际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刚体的概念2.静力学公理3.约束与约束反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要求学生了解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静力学基本公理,及常见的平面约束类型和相应的约束反力的特点,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受力图的绘制。

(二) 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2.平面力偶系3.平面任意力系4.工程中的平面力系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力矩、力偶、力偶距的概念,熟悉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三)空间力系1.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2.力对轴之矩3.空间力系的平衡4.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熟悉力对轴之矩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

(四)轴向拉伸与压缩1.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2.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计算3.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4.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构件的强度条件5.应力集中的概念6.变形能的概念功能原理要求学生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和实例,熟悉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和强度条件。

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计算。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理解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程内容涵盖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力的测量、平衡实验等;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知识1.1 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力的表示1.2 作用在力学系统上的力的特点1.3 力的合成、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1.4 受力分析及受力平衡条件2. 静力学2.1 一维运动和二维平面力学2.2 统一力学原理及其应用2.3 刚体平衡2.4 结构受力分析3. 动力学3.1 物体的运动3.2 牛顿力学3.3 动力学定律及其应用3.4 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3.5 动量定理及冲量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由教师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典型问题的解法及应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力的测量方法、平衡实验等,掌握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根据教师安排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报告(工程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5. 期末综合考核(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原理》等2. 实验设备:平衡实验台、万能试验机、数据采集仪等3. 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学术期刊等积极探索和学习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七、教学保障1. 专业师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2. 实验室支持: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团队3. 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学生学习需求八、总结和展望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 72课程学分: 4学分开课专业: 工程管理开课学期: 第2学期参考教材:1.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主编:单辉祖,谢传锋)2. 《工程力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7月(主编:孟凡深)一、课程性质《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

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

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

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三)素质养成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教学难点: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三、主要教学内容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四、考核点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静力学基本知识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公理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代码:011230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
总学时数:6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
开课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基础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上述专业的主干课程。

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机械零件和机制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部分:
1.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了解力的基本性质;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理解基本约束的特征,掌握地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

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以及力的平移定理;理解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掌握任意力系作用下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一般解法。

能熟练地计算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物件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空间力系:
了解空间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的计算;了解空间力偶的概念,正确理解和掌握空间力系平衡方程;能解决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

(二)材料力学部分:
1.材料力学-绪论:
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理解外力及其分类;理解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理解变形与应;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拉伸、压缩与剪切:
理解轴向拉(压)的概念和实例;掌握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理解直杆轴向拉(压)时斜截面上的应力;了解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掌握轴向拉(压)时的变形和变形能;理解拉(压)静不定问题;理解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3.扭转:
理解扭转的概念和实例;理解外力偶矩的计算;理解扭矩和扭矩图;理解纯剪切;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4.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理解静矩和形心;掌握惯性矩和惯性半径;了解惯性积;掌握平行移轴公式;了解主惯性轴概念简介。

5.弯曲内力:
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受弯杆件的简化;掌握剪力和弯矩;掌握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了解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6.弯曲应力:
理解纯弯曲的概念;掌握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掌握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理解弯曲剪应力(公式不推导);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7.弯曲变形:
理解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掌握挠曲线微分方程;掌握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掌握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理解简单静不定梁;了解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8.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理解应力状态;理解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掌握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掌握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理解三向应力状态;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复杂应力状态的变形比能;理解强度理论;掌握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9.组合变形:
了解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理解拉(压)与弯曲的组;掌握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10.压杆稳定: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
三、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20)%;实验考核(15)%;期末考核(65)%
平时成绩构成:考勤考纪(40)%;作业(50)%;其他(10)%
五、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资料: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主编,《理论力学(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范钦珊主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3.赵志岗、叶金铎、王燕群等编著,《材料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美】S.铁摩辛柯 J.盖尔著胡人礼译,《材料力学》,科学出版社,1978 年版
六、大纲说明
本大纲未就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给与说明,没有包括实践环节和总结报告的内容。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