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欣赏活动,初步感受自然现象的奇妙,激发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经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明白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切身经历观察实验这种探索自然的方法,并能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难点:切身经历观察实验这种探索自然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蝙蝠靠什么飞行,大雁人字形飞行,恐龙等的视频,然后请学生讲讲他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
(2)肯定学生的积极发言,并指出我们的身边有着太多有趣的现象,比如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正是由于牛顿的好奇与思考,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才有万有引力的发现,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像牛顿那样学会观察和思考,都有可能成为牛顿第二。
2、组织新课,合作探究(1)图形观察出示两条平行直线被其他倾斜线所截的图,由于视觉问题会出现两平行直线被截部分弯曲的假象,提问学生A、B两条是否为直线。
(可让学生近距离观察)(2)视频观察播放不同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进行小组讨论综合得出最详细准确的现象描述。
(3)实验观察A、倾斜轨道实验先让学生预测滚动体会往哪个方向滚动,接着演示倾斜轨道上滚动体实验,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记录下可能想到的其他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后,简单地对实验现象做一个说明:由于双轨间距变大,滚动体的重心降低,实际上它仍是由高到低运动。
B、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出示装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记录实验前溶液的颜色,接下来让学生上台来做这个实验,其他同学观察石灰水颜色的变化。
请同学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疑问,最后教师总结:由于吹入了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出现了白色的沉淀。
C、纸片与石头请学生来演示一张纸片与一块石头一同从一人高度下落的实验,接着将纸揉成小纸团之后再进行一次。
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识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地讲解,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2)讨论法:在课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
-视频资源:《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科普文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保活动案例:《可持续发展在行动》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材料,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观看视频资源,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阅读科普文章,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使其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游戏:设计科普游戏,如“生物多样性大富翁”、“生态平衡保卫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小组竞赛:设置小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3.培养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环保责任的能力。
4.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5.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群体,以下从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他们对《探索奇妙的自然界》课程的学习情况。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教案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是针对《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讲解五个自然现象,和学生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书本上的五个活动,因为由于可操作性较强,通过讲解一些要点,留给学生课后去做。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针对初一的新生,这些学生是刚开始步入初中科学的学习,还不清楚如何进行科学的学习。
通过一起看书本,试着让他们领悟怎么看书,看书时应该注意哪些。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索了奇妙的自然界,也让大家一起经历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通过看书,再来进行探索一次奇妙的自然界。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举的第一个例子,“为什么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飞向外空?”学生: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老师:很好,但是如果你奶奶问你这个问题,你也这样回答么?学生:不能。
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描述呢?学生:重力的作用。
(注: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其实万有引力指的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万物都在地球的吸引下,都会受到重力。
其实是因为重力的原因,才让苹果下落的。
老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例子。
“为什么蝙蝠能在黑暗中自由飞行,而人在黑暗中为什么会举步维艰?”学生:因为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老师:很好,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蝙蝠是怎样通过超声波来判别方向的呢?学生:……老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书本上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蝙蝠,发出超声波后,发现超声波遇到物体他就会被障碍物返回回来。
我们把蝙蝠的这种定位方式,称作是回声定位方法。
老师:讲到这里,老师又想考考大家,那么我们一些科学家利用蝙蝠的这种特点,发明什么东西?学生:雷达,声纳老师:很好,那么老师还想问问大家,我们知道蝙蝠是通过发射超生波来定位的,那么雷达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来定位的么?学生:……老师:其实雷达发射的是电磁波,不是超声波。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目标通过对列举的奇妙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有很多奥妙,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难点: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
教具1.多媒体课件《天文》、《海底世界》、《熊猫》、《火山》等。
2.化学实验溶液酸、碱、酚酞等。
课时2节课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图片和录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
探究:1.你对宇宙了解有多少?2.海洋深处有生物吗?如果有,它们的能量来自何处?人能在那里生存吗?3.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你认为熊猫会灭绝吗?为什么?4.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发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5.让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1.你还对自然界的哪些其他现象感兴趣?2.为什么你对这些现象感兴趣?3.让学生提出可讨论的问题。
探究: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2.怎样能发现蝙蝠的定位本领?3.有些动物有迁徙的习性,它们是靠什么导航的?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茫茫宇宙,奇妙无穷,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那里有人类及人类的朋友——各种动植物。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学习科学,保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作业:1.让学生提出一个关于科学的问题。
2.自主准备下一节课的有关实验。
(可参照课本也可自己设计)第二课时:以活动为主。
引入新课:展示科学家霍金的照片,介绍有关霍金的研究成果,提问:为什么霍金及爱因斯坦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重视。
活动:1.让学生做明信片下落的实验,记录、讨论。
2.老师做液体颜色有变化实验、要求学生做记录、讨论。
3.参观实验室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
4.学生演示自己准备的实验,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学会观察、记录、讨论科学的方法。
七年级科学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

•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业本( ):P
回答
回答:
板书设计
1.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一)
一科学: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相应答案的学问。
二大自然的奥秘
教
后
记
课 题
1.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一)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然界的重要现象知道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学会提问,讨论与交流
情感目标1、通过展示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自然之迷,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重点
难点
分析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1)牛顿的细心观察和勤于思考使他发现苹果落地与月亮高挂天空中不会远离也不会落下这两种现象都与引力有关,经过近七年的时间大量研究,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伟大发现。
2)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
(二)科学与生活
1)科学研究让人们不断地认识自然界,该找自然界。科学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为我们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
B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我们无法完成。
C科学研究需要尖端的仪器设备,我们无法完成。
D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昆虫蜕皮B人造卫星上天C刮风下雨D雨后彩虹
四、课堂小结:
1):为什么树上熟透的苹果会往下落,而月亮却不落地,也不向外空飞去?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_第0章_走进科学优秀教案

走进科学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了解水银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1)质量的概念;(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思考并讨论:①为什么树上熟透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的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向外太空飞去?(拓展:牛顿的故事,瓦特等;总结: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②什么原因使蝙蝠在黑暗中具有高超的飞翔本领?③什么原因使鱼类、鸟类形成了迁徙的习性?④为什么企鹅能够在冰雪世界环境生存?引发思考:你对以上的现象有什么感想?大自然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昆虫蜕皮;刮风下雨;日食月食;水的蒸发和凝固等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 雨后出现的彩虹B 神舟七号上天C 流星划破夜空D 大雁南飞例题2:流星产生的原因?解析:夜色中的天外来客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并发光,高温陨石高速下落形成流星。
例题3: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一段时间。
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解:总结: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的答案,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探究与思考,科学是可以认识的。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二,课堂小结: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他们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课外同步训练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D 阅读2,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和知识不正确的是()A 从探究身边的科学着手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3,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绿色植物的长势()A向窗外弯曲生长 B 向窗内弯曲生长C 向上竖直生长D生长状况没有发生变化第二节《什么是科学探究》一)引入新课1、观看视频:“海王星发现的过程”出示讨论题:A、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进行这项探究?B、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问题?C、科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猜测?D、最后排除了哪几种猜测,作出了什么假设,由谁提出的?E、为了证实自己猜测,他们如何收集证据?F、最后谁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是真实的?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零章第1节第1课时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零章第1节第1课时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华东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自然界的重要现象知道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学会提问,讨论与交流
说说自己看到的奇妙自然现象和提出想到的问题
培养对事物的观察,思考
小结
问题1:什么是科学?
问题2:学了本节课的感想。
思考,回答
知识,能力,情感深化;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作业
布置课外任务
思考,完成任务
观察生活环境,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迁移
探索
提问:蝙蝠靠什么飞行的?在科学上有什么作用?
而鸟类,如候鸟又是以什么来认路的?
思考,讨论
从已有的课外知识,唤起求知欲
介绍
南极的环境特点;生物种类;中国的考察队
提问,讨论
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猜想
播放影象,展现恐龙生活景象
观看,思考,分析
情景深化,拓展知识
拓展
举例:人文奥秘
玛雅人的消失;埃及金字塔;英国索尔滋伯平原上的石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学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提问:什么是科学?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有哪些事迹?
思考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
引入
本课主题: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介绍
简介牛顿的故事,引出苹果落地
讨论:月亮为什么不落地,也不向外空飞去
激发兴趣,感知科学家对事物的留心观察
【教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

【关键字】教学华师大版七上第0章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一、教材1、教材分析:本方案是《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内容,属于初中科学教学的起始课。
这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虽然设计了众多的实验和活动,但不要求学生记住具体现象和结论,没必要向学生说明产生现象的原因,主要目的是用生动的现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以及亲历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根据初中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三点:(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自然界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猎奇心和求知欲。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2)培养学生重视实验以及养成细致有目标观察的习惯。
(3)使学生们对自然界保持新奇感、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心理学理论指出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
本节课的设计一节课完成。
紧凑的课堂活动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们一接触科学,就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
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本节课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共安排2个演示实验和2个学生分组活动,课外布置2个探究活动。
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看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实现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0.1.2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1.2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整理栏:课型:实践活动课主备人:审核人:初一科学组班级组号: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常用的仪器,知道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通过对本堂课实验的观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二、课前尝试:试做,试练,试评【试做】(1)课外完成并记录P5活动1;想一想:松手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可能会沿竖直方向下落记录你看到的现象: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想一想:明信片下落的情况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能与重力作用有关,跟空气阻力有关。
(2)完成P6活动5;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3)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①你的猜想:水会流下来②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水不会流下来③你的问题:杯中的水靠什么托住的呢?(4)瓶中奇景:取两只塑料瓶,将它们的瓶盖取下粘合在一起,并在两盖的中央钻一直径约8mm的孔。
往一个瓶中注入约一半的水,盖上瓶盖,空瓶在上,再小心地将两只瓶倒置过来,并作一旋转式的摇晃,摇晃停止后仔细观察瓶内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想到与此类似的现象吗?(将你的小制作带上,别忘了)看到在上瓶中形成旋涡状水流,类似于水中的漩涡和龙卷风【试练】1、仔细观察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有哪些不同?2、A.B两条线直吗?当堂检测班级姓名1、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研究中,单凭感官判断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观察眼睛看不见的、耳朵听不到的现象,譬如:(1) 观察极其微小的物体,可以使用_______显微镜__________;(2) 观察宇宙中距离地球很遥远的星体,可以使用_____望远镜________。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探索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平衡。
3.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来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导学内容:一、探索自然界的奇妙之处1. 什么是自然界?自然界包括了什么内容?2. 自然界中存在哪些奇妙的现象和规律?3. 为什么自然界如此多样和美丽?二、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2. 自然界中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生物?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3. 什么是生态平衡?如何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三、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1. 为什么我们需要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2. 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认识和了解自然环境?3.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导学活动:1.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你所看到的各种生物和奇妙的景象。
2. 选择一个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并撰写观察报告。
3.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倡导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传播正能量。
学习效果评估:1. 答题测试:回答导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测对自然界及生态平衡的理解。
2. 实地考察报告:对进行的实地考察和观察所得的数据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3. 参与活动总结:参与环保活动后,总结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分享对自然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共同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奥秘;2.认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3.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奥秘1. 介绍自然界的概念和范围;2. 探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景观;3. 讲述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和规律。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当堂检测班级姓名1、迷信研讨的前提是发现效果,以下属于迷信发现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C、小王发现求蚯蚓有触角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2、以下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昆虫蜕皮B、天然卫星上天C、刮风下雨D、雨后出现彩虹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理想能说明( )A、蝙蝠是用耳朵来区分方向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区分方向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途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兴旺4.可以在南极生活的生物必需(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5.伟大的迷信家牛顿猎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猎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通知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窗区分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能够引发迷信的发现。
乙说:从探求身边的效果着手可以进入迷信的世界。
丙说:迷信的发现有赖于细心观察、仔细思索、积极实验。
丁说:迷信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失掉的。
依据你的观念,最不赞同谁的看法( )A.甲 B.乙 C.丙 D.丁6.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效果。
例:鱼在水中游动。
效果: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①天下雨了。
效果:②秋天,一些树末尾落叶了。
效果:例:钢铁在湿润的环境中易生锈。
效果:钢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①种子在暖和的环境中易发芽。
效果:②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
效果:«0.1.1探求巧妙的自然界»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初一迷信组整理栏:班级:组号:姓名:一、学习目的:当堂检测班级姓名1、迷信研讨的前提是发现效果,以下属于迷信发现的是〔 A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C、小王发现求蚯蚓有触角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2、以下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A、昆虫蜕皮B、天然卫星上天C、刮风下雨D、雨后出现彩虹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理想能说明( B )A、蝙蝠是用耳朵来区分方向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区分方向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途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兴旺4.可以在南极生活的生物必需( C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5.伟大的迷信家牛顿猎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猎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通知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窗区分讲了如下的看法。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探究奇异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援助同砚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激发其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 增强同砚对自然界各种生物和现象的熟识,培育其对环境保卫的认识;3. 提高同砚的观察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2. 自然界的地表形态:山脉、河流、海洋等地理景观;3. 自然界的气候现象:季节变化、气象事件等。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教室讲解:老师介绍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激发同砚的好奇心;2. 视频展示:播放有关自然界的影片,引导同砚观察和沉思;3. 教室谈论:组织同砚就所学内容展开谈论,增进思想沟通;4. 小组探究:让同砚分组自主选择一个自然主题进行深度探究,并筹办展示;5. 展示沟通: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效果,同砚们互相沟通分享。
四、作业设计:1. 培育同砚对自然的热忱,每周要求同砚观察四周的自然景观并写下观察心得;2. 设计一个自然摄影作业,要求同砚拍摄自己认为最秀丽的自然景观,并附上一段文字说明;3. 编写一篇关于自然界某一种生物的科普文章,要求同砚用明晰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4. 制作一个自然界的手工作业,让同砚们通过手工制作来呈现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想象力。
五、评判方式:1. 观察同砚在教室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参与度等;2. 阅读同砚提交的作业效果,评判其对自然界的熟识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同砚的作业表现和教室表现,评估同砚对自然界的熟识和理解水平。
同时,收集同砚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爱好和进修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二课时一、设计说明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同砚通过探究自然界的奇异,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爱好和好奇心,培育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任务,让同砚在实践中进修,加深对自然界的熟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设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自然界各种生物及其特点,培育对自然生态的关爱和保卫认识。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2.通过对自然界的认知,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植物;2.各种自然现象如天气、气候、季节等;3.自然界中的地理景观和地质构造。
三、教学方法: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考察和探索,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奇妙之处;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和作业;3.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活动设计:1.主题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界中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动物世界、植物界等;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湿地等自然环境中进行考察,记录所见所闻;3.科普讲座:邀请专业的自然科学家或保护生态环境的专家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欲;4.小组作业:让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科普讲座的内容,完成一份关于自然界的调研报告,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五、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实地考察、主题讨论、小组作业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2.作业考核:根据学生完成的调研报告进行评分,评价其对自然界的了解和分析能力;3.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展示报告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六、教学资源:1.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2.科普读物和教学课件;3.实地考察的场地和交通资源。
七、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同时也希望通过学生的努力,更多人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然界。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自然界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奇妙的现象和规律。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的: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学生需记录该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拍照、绘画等方式进行记录。
2. 学生在家附近的自然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所见到的各种动植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动物的活动轨迹等,并整理成报告。
3. 学生可选择一个季节进行观察,比如春天的花开情况、秋天的叶子变色等,进行季节性的观察报告。
4.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研究,比如彩虹的形成原理、闪电的产生过程等,撰写科普文章进行分享。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要按时提交作业,并且保证作业的内容真实可靠,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作业内容需要包括观察对象的介绍、观察方法、观察记录以及心得体会等。
3. 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呈现,比如图文结合、视频展示、PPT演讲等。
4. 作业评分将主要考虑观察记录的详尽程度、观察对象的科学价值以及呈现方式的创意性。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将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根据作业的内容、细节和创意性进行评分。
2.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让同学们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3. 优秀作业将被选为本次作业的优秀作品,获得奖励和表彰。
五、作业总结:通过这次作业,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自己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作业设计目的:本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导学案《探索奇异的自然界》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探索奇异的自然界》,学生将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大自然奇异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奥的地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一次美好经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倾慕之情。
二、整体阅读1. 让学生阅读《探索奇异的自然界》,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奇异现象和生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然界会如此奇异?人类应该如何珍爱自然?三、重点阅读1. 选择一两个篇章进行重点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知识点和意义。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人类应该如何珍爱这些奇异的地方?四、思考讨论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爱自然界,让自然的奇异的地方得以延续?五、实践应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奥。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珍爱自然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总结反思1. 结合进修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总结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珍爱自然界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更好地珍爱自然?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探索更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2. 提供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构建美丽的地球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自然的守护者,共同珍爱这个美丽而奇奥的世界!。
科学教案探索奇妙的自然世界

科学教案探索奇妙的自然世界教案一:观察昆虫的生命周期引言:自然界中,昆虫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令人惊奇的过程。
通过观察昆虫的变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观察一种昆虫的生命周期,体验科学的乐趣。
目标:观察和记录昆虫的生命周期,了解昆虫的生命变化过程。
所需材料:1. 昆虫饲养箱或玻璃罐2. 昆虫标本或幼虫3. 摄像设备(可选)步骤:1. 学生们可以在户外寻找昆虫,或者导师事先准备好昆虫标本。
2. 将昆虫放入饲养箱或玻璃罐中,提供适当的食物和环境。
3. 学生们每天观察昆虫,记录其生命变化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文字、绘画或拍摄照片的方式来记录。
4. 学生们可以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探索昆虫生命周期的奥秘。
教案二:地球上的奇迹-冰川引言:冰川是地球上独特而令人惊叹的地质现象。
了解冰川的形成、变化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探索冰川的奇妙世界。
目标:了解冰川的形成、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所需材料:1. 地理书籍或相关资料2. 冰块3. 模拟冰川的容器(如矩形饼干盒)步骤:1. 导师先向学生们介绍冰川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生们观察冰块的特征,并讨论冰的特性以及冰的融化过程。
3. 导师将模拟冰川的容器中加入一块冰块,使用温度计记录冰块的变化情况。
4. 学生们观察并记录冰块的融化速度和冰川形态的变化。
5. 导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冰川对环境的影响,如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教案三:奇妙的植物世界-食虫植物引言:食虫植物是植物界中独特的存在,它们通过捕食昆虫来获取营养。
了解食虫植物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认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们一起探索奇妙的食虫植物世界。
目标:了解食虫植物的特点、捕食方式以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所需材料:1. 食虫植物标本(如捕虫笼草、猪笼草等)2. 显微镜(可选)步骤:1. 导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食虫植物的一般特点,如形态、捕获昆虫的方式等,并展示植物标本。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探索奇异的自然界》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多样性:动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2. 自然界的规律: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
3. 自然界的互动: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自然界中的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1. 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总结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
第二课:探索自然界的规律1. 进行季节变化实验,观察气温、天气等变化,讨论季节变化的原因。
2. 通过实验模拟食物链,讨论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干系。
第三课:珍爱自然环境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环境污染对自然界的影响。
2. 讨论如何珍爱自然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五、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实验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或规律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环保倡议:让学生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呼吁大家珍爱自然环境。
六、评判方式:1. 观察日记的完成情况和观察记录的详细水平。
2. 实验报告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环保倡议海报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奇异的地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环保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作业,更加热爱自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珍爱我们美丽的地球故里。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word教学设计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式[教材分析]一、本方案是《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二、本课时按如实际情况共安排4个实验性活动,有的涉及物质科学,目的是用生动的现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和亲历科学探讨的欲望。
3、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踊跃参与的机缘,尽可能邀请多一点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一些实验可让学生来做),并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奇妙的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从而使得学生兴致昂然,陡生情趣,使学生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
[教学目标]一、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讨的重要方式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讨的方式和感受科学探讨进程中的喜悦。
4、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有关实验现象开展观察和讨论。
[教学方式]观察法,实验法,探讨式,讨论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进程]引言:人类对大自然的熟悉,都是一个从不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的探索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观察和实验是咱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式。
通过观察和实验,咱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下面,就让咱们一路来动手做几个实验,仔细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讨的乐趣吧。
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探究活动1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的平面处于竖直面的,松手以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如果它的平面与竖直面互相垂直呢,那么松手以后明信片又将如何运动呢?A、简介实验操作B、组织部分学生完成本实验。
C、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D、启发学生用不同方式继续本实验,并讨论问题。
A、猜想明信片可能的运动。
B、完成本实验。
C、观察实验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D、讨论:明信片的下落与哪些因素有关?E、得出结论:重力,空气阻力。
激发兴趣,观察与思考。
探索自然奇妙世界自然科学教案

探索自然奇妙世界自然科学教案自然科学教案:一、导入部分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导入方式:呈现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自然科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常见的四季变化。
二、探究部分1.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呢?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季节的变化原因,并进行展示。
3. 整合讨论:将各组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讨论,总结四季变化的原因并由学生进行解释。
三、实验部分1. 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水状态的影响。
2. 实施实验:在实验课中,进行温度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分析讨论: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前面的四季变化原因进行比较,总结出季节变化与温度关系的规律。
四、拓展部分1. 综合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季节变化与地轴倾斜的关系,通过PPT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讲解。
2. 图片欣赏:展示不同季节的美景图片,增加学生对季节变化的兴趣。
3. 综合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季节变化情况?五、归纳总结1. 学生小结: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进行个人或小组介绍。
2.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下堂课进行预告。
六、作业布置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对四季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一份小结报告。
2. 作业要求:学生需要以清晰的逻辑架构、流畅的语句和规范的格式完成作业报告。
七、课堂延伸1.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普活动,如参观科技馆、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图书等。
2. 综合讨论: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机会,探索其他自然科学中的奇妙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八、板书设计- 主题:“探索自然奇妙世界自然科学教案”- 关键词:“四季变化”、“温度实验”、“地轴倾斜”、“季节变化与地区关系”以上是《探索自然奇妙世界自然科学教案》的简要内容安排,通过该教案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自然现象及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教材分析]
1、本方案是《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2、本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共安排4个实验性活动,有的涉及物质科学,目的是用生动的现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以及亲历科学探究的欲望。
3、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尽可能邀请多一点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并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奇妙的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从而使得学生兴致昂然,陡生情趣,使学生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
[教学目标]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4、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有关实验现象开展观察和讨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都是一个从不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和实验是我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仔细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吧。
介实验操作
什么
色还有什么变化?
这是《科学》学科的第一堂活动课,在学生的思想中,科学是神秘的,科学是遥远而不可及的。
他们对科学家是怎样工作、怎样探索、怎样解决问题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
因此,这堂课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所以在这一堂课上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还尽可能多的邀请学生加入。
(如明信片的下落运动:多人;溶液颜色的变化:少数人;肥皂膜的变化:多人)。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说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主动参与,情绪高涨。
最后,提出问题是想把学生的这种兴致再强化一下,能保持延续下去。
[学习小结与练习]
1、自然界存在种种奇妙的现象,我们要探究自然的奥秘,____和____是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关_______,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再现。
3、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会出现_______的现象。
4、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会变___。
5、通过课堂上进行的观察和实验活动,你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吗?你对学习科学有兴趣吗?你将如何学习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