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

合集下载

国家粮食收购政策_2022年粮食收购政策

国家粮食收购政策_2022年粮食收购政策

国家粮食收购政策_2022年粮食收购政策1、今年农民最关心的最低价收购价格问题2022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18元、130元、136元和150元(三等)。

折合成斤价格如下(注:该粮食收购价对应的质量等级为三级):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8元/斤;早汕稻最低收购价为1.3元/斤;中晚汕稻最低收购价为1.36元/斤;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5元/斤;油菜籽今年采取市场化收购政策,即没有最低收购价;2、有哪些省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1)小麦主产区为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安微六省在内。

(2)早稻主产区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五省。

(3)中晚稻主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11省(区)。

3、哪些企业参与粮食收购农地圈获悉,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1)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受中储粮总公司委托的中粮、中纺、中航工业、农垦集团所属企业及有关地方骨干企业;(2)上述省份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3)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

4、三等的标准具体是什么标准品粳稻的具体质量指标为:杂质1%以内,水分14.5%以内,出糙率77%~79%(含77%,不含79%),整精米率55%~58%(含55%,不含58%)。

5、最低收购价包括运费吗最低收购价是指承担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标准品的到库价。

执行最低收购价的粮食为当年生产的等内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

1、粮食收储制度将进一步改革,未来可能涉及到水稻、小麦从2022年起取消糖料甘蔗临时收储政策,2022年起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2022年起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每一步的改革都影响这农民的钱包,会中韩俊透露:“接下来还要继续深化稻谷、小麦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探究引言:粮食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基本物质条件,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资源压力,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

为了保障农夫的利益和稳定粮食市场供应,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探究,探讨其对粮食产业和农夫生计的影响,并就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沉思。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中国政府依据国家需要,对粮食进行收购和定价的一种政策手段。

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卫农夫的利益、增进农业稳定进步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1.1 政策的主要内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通过对主要粮食品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进行收购,并制定一定的最低收购价,保证农夫的合理收益。

政府通过国家谷物局等机构在粮食产区设立粮食收购站,统一收购来自农夫的粮食,保障农夫供销两旺。

1.2 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中国政府依据各种粮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最低收购价。

以2019年为例,中国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4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1元,玉米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05元。

政府的最低收购价通常高于市场价格,以保证农夫的收益。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2.1 农夫收益的保障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农夫的利益。

在市场供求波动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的状况下,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农夫提供了一种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他们的收益不会过低。

这对于许多农夫家庭来说,意味着能够维持生计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2.2 粮食市场供应的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通过向农夫提供合理的收益,鼓舞农夫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投入,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的供应可以有效应对粮食市场的一些风险和波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3 农业稳定进步的推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使农夫乐观性得到激发,有利于农业的稳定进步。

通过确保农夫的收益,政府增加了农夫对种植粮食的热忱,从而增进了农业生产的乐观性和效益。

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指国家对小麦的最低购买价格进行规定和管理的政策。

该政策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小麦种植户和农民,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下面是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政策目标:- 稳定小麦市场价格,防止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冲击;- 促进小麦种植面积的稳定增长,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支持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最低收购价的确定:- 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和供求关系,制定合理的最低收购价;- 考虑小麦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国家粮食储备等因素;- 重点保证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

3. 最低收购价的保障措施:- 政府设立小麦收购基地和收购站,方便农民将小麦出售给国家;- 加强小麦收购资金的保障,确保及时支付给农民;- 完善收购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和价格预警,确保最低收购价的执行与实施;-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小麦收购,增加收购渠道,提高收购效率。

4. 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 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小麦种植者的生产水平;- 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5. 相关配套政策支持:- 提供农业保险和信贷支持,减轻农民的经济风险;- 推动农产品流通和加工,增加小麦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6. 监督与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的政策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政策,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形成决策的一致性和协同工作。

以上是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保障农民的利益,稳定小麦市场价格,促进农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以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经济学分析和效应评述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经济学分析和效应评述
其 他 低价 。这 样 , 这部 分 农 民将 面 临 亏损 和 大 量 粮 食 的处理 问题 。而小 农 经济 的本 质 及其 所处 的市 场 地 位 又 注定 其 无 法做 到全 行 业 联合 与 收购 商 议价 。
因此 , 由于收购商追求经济利益的天性及其市场主 导地位, 民将 无法在这场博弈中取得胜利。为此, 农 不少农民选择转行 , 转而种植其 它作物。 2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机制下 的粮食收购 .
策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和完善对策 ; 等等。
食收购商的重要经营对象。由于小农 的大量存在、 产 品的无差 异等原 因, 们在这场 市场博 弈中处于 他 劣势地位 , 无法拥有价格 制定权( 至无法影响价 甚
[ 收稿 日期 ] 08 1—6 20 —02
民拒绝 以低价将粮食出售给收购商, 或者试 图提升 价格 , 那么收购商将拒绝收购他们的粮食转 而寻找
为保护农民利益, 19 自 9 8年起 , 国家推行 以规
定粮 食 最低 收 购 价格 为 重要 内容 的 “ 三项 政 策 、 一
个完善” 的粮食购销体制 改革。 近年 , 此政策引起 学
术界 越 来 越 多的 重视 。 杨 光 焰 、 淑 莲 等 学 者对 粮 冷 食 最 低 收 购 价格 政 策 的效 用作 了相 关 研 究 , 为 该 认
由于价格低于国家规定最低限国家将启动预案以规定价格p收购粮食粮食市场收购价格也将因此升至p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粮食收购的存在一定程度刚性影子价格存在某种程度的刚性即一直保持此价格水平或在其附近波圳川
口刘 睿 ( 华中师 范大学
城 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武汉
407 ) 3 0 9
[ 要 ]利用经济学供 求理论模 拟粮食 最低 收购价格政策 实施前和 实施后 , 摘 粮食 收购商和农 民的供求 曲线 , 究粮 研 食收购运营过程 中的供求规律 , 借此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 策进行效应评述 , 示该政策缺 陷的根源—— 非效率 } 揭 生。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和粮食市场的稳定,我国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介绍该政策的意义、相关法规、实施情况以及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和优化建议。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指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指定的收购主体必须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交售的粮食。

该政策旨在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是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重要法规之一,其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关措施和要求。

《关于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的通知》中也涉及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关内容,要求各地制定和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做好粮食市场调控和供应保障工作。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实施范围覆盖了小麦、稻谷、玉米等多种粮食作物,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稳定了粮食市场。

在收购量方面,国家通过加强政策性粮库的建设和管理,确保了粮食的充足储备和市场的稳定供应。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政策稳定了粮食市场,避免了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政策还对调整粮食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能,以下优化建议值得:调整收购价格: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因此需要适时调整最低收购价,以保障农民利益和市场稳定。

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目前政策实施范围主要覆盖小麦、稻谷、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可以考虑将其他重要粮食品种纳入政策实施范围,以全面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市场监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政策性粮库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粮食储备的真实有效,同时打击市场投机和恶意炒作行为,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

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

整结构 。如 果种粮朝荷绿 色和优质的 向转变 ,农 民的收入 不仅不会降 ,还能
增加。西
N V E S T B E I J I N G投资北京
95
这是 2 0 0 4年 家 实 行 卡 舀 谷最 低收 畦 勾 价 以来 的首 次 伞面 下 凋 。 粮 食最 低 收 购 价 政 策 ,是 为 保 护 农 民利 益 ,防 止 “ 谷 贱 伤农 ” , 而仵 我 团 小
麦、稻符主产Ⅸ实 行的粮食 价格调 控政
策 。 国 家每 年 确 定 粮 食 最 低 收 价卡 } } 水 平 并 制 定 相 的执 行 预 案 , 当市 场 价 格
5 3 _ 3 3
1 3 6 . 7 8 2 . 2 2 2 . 0 】
0 . O O
0 . 8 2 5 . 7 1 9 . 2 4
1 4 . 2 7
O . 8 2 2 . 7 8 1 . 9 5
真实市场 价格,影响 了市场机制 作用的 充分发挥,紊乱了市场调节价格功能。
品种
鲜猪肉
近 年 来 , 粮 食 最 低 收 购 价政 策 发挥
r粮 食价格的托底 作用,稳定 J , 粮食 m
规格等级
精瘦 肉
单位
元/5 0 0克
本期价格
1 7 - 2 O
比上期 ± %
0 . 5 3
比同期 ±%
4 . 6 2

场 价格 ,并 日 . 增 加 了农 民 种 粮 收 入 ,有
高丁托底价格 时,粮 食收购价格 市场 供 求形成,执行预 案不会胴动 ;当市场
今年 ,稻谷最低收购价首次 全面下调
价格 低 于 国 家 的托 底 价 格 时 ,托 f 预 案 便 会 启 动 , 中 储 粮 按 照 最 低 收 购 价收 购

2023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3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3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规定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确保了农民的收益底线,同时也为粮食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价格支持。

在这一政策下,政府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农业生产成本等因素,制定每年的最低收购价标准。

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政府将启动收购计划,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利益,避免“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除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增强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2023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这一政策,政府旨在确保农民的基本收益,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同时,这也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的关心。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粮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稳定供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我国为保障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该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演变历程,梳理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该政策对农民收益、粮食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

本文还将探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变化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分析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贡献。

二、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演变历程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自实施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外粮食贸易环境的变化。

这一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目的是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在这一阶段,政策设定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并在市场价格低于这一价格时,由国家或指定的粮食收购企业按照这一价格进行收购。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开放和国内外粮食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调整阶段,政策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减少对粮食市场的干预,而是通过设定合理的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供求关系,促进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

在这一阶段,政策更加注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粮食市场的稳定性。

通过优化最低收购价格的设定机制,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以及推动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农民和粮食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这一政策的背景、目的以及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利与弊。

一、政策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近年来,农民面临着粮食价格下跌、收入减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政府决定推行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二、政策目的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农民的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设定最低收购价,政府可以确保农民的收入和利润,并避免小麦价格的大幅波动。

三、政策内容具体而言,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最低收购价的制定:政府将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和农民的生产成本等因素,制定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这样可以保证农民的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并降低市场风险。

2. 收购数量保障:政府将确保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一定数量的小麦。

这将鼓励农民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

3. 市场调节措施:政府将采取必要的市场干预措施,如调整收购价格、启动储备粮投放等,以控制市场价格波动,保证市场供需平衡。

四、政策影响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民和粮食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农民而言,最低收购价将保证他们的劳动获得公平回报,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将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投入农业的热情,对农业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对粮食市场而言,最低收购价政策可以保持市场稳定。

稳定的价格有利于供需平衡,避免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

同时,政府的市场调节措施可以进一步确保市场运行的平稳。

然而,最低收购价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政府设定的最低收购价可能高于市场价格,这将增加粮食市场的供应压力。

同时,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农产品,可能对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

其次,最低收购价政策可能导致农民过度专注于小麦种植,而忽视其他经济作物的发展。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一、本文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市场的稳定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现状。

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剖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价格形成机制不够科学、执行力度不够、市场调节功能受限等。

结合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政策通过设定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确保农民在粮食价格低迷时能够以不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

最低收购价政策也有效地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防止了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市场的稳定。

然而,随着我国粮食市场的不断发展,最低收购价政策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使得粮食市场价格难以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可能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

由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农民可能产生对政策的依赖心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适应性。

因此,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需要在保障农民基本收益和维护市场稳定的也要注重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评价及预测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评价及预测
确定的最低 收购 价收购农 民的粮食 。 中通常 需要 半年 到一年的时 间才 能收回,为 了简便 , 本文首先制定 出由农户生产 资金补偿 、农户 自有 假定这些资金从垫 付到收 回需要一年 时间,那么农 民 耕地 补偿和农户 自身投入 劳动补偿三部分组 成的基 于 生产 资金 的回报率就 可 以依据 1 年 期定 期存款年 利息 生产 要素 适 当补偿 的粮食 最低 收 购价 定价 公 式 。然 率与 1 年期定 期贷款年 利 息率的平 均数来 计算 ,这样


最低收购价定价公式
农 民在 粮食 生产 中投入 的要 素主 要 有 资金 、劳 认为用农 民外出打工 的工资水平衡 量会显得偏 高,但
动、耕地 。 目前 由于农 民投入到粮食生产 劳动中有一 用农村粮食 生产雇工 的工价来衡量 应该是可 以的,同
部分 可 能是 雇佣 的 ,耕地 当中有 一部 分 可 能是租 用 样 的劳动 ,农 民自身投入劳动 应得 到的报酬水平 没有 的 ,这两样都 需要支付现金 ,因此 ,更确切 地说 ,当 理 由比雇 工的劳动报酬水平低 ,这 样的工 资水平 应该 前农 民在 粮 食生 产 中 需要投 入 的要 素主 要是 生产 资 是政府财政 以及消费者都可 以认同 的,并且在农 村地 金、 自身投入劳动 、 自有耕地 ,为此 ,需要做的就是
憎 发


新 & 呲
李浩然
(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5 1 0 3 2 0 )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 策,是为保护 农 民利益、保障
粮食 市场 供 应实 施 的粮食 价 格调 控政 策 。一 般情 况
( 一 )农户生产 资金 的适 当补偿
根据 实际情 况,我们依据资金借贷 利率水平来确 下 ,粮食收购价格 受市场供求影响 ,国家在 充分发挥 定农 民生产 资金的回报率 。这是 资金没有用到农业生 市场机制作用 的基础上 实行宏观调控 ,必要 时 由国务 产时 的机会成本 。为 了便于计算 ,假 定农 民生产资金 院决定对短缺 的重 点粮 食品种 ,在粮食主产 区实行最 中自有 资金和借贷 资金各 占一半 ,这样就 可 以用 当时 低 收购价格 。当市场粮 价低 于 国家确 定的最低 收购价 银行资金存款利 率与贷 款利率 的平均数作 为农 民生产 时 ,国家委托符合一 定资质条件 的粮食企业 ,按国家 资金 的回报 率。此 外 ,由于农 民用 于粮 食生产的资金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什么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

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

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的背景 由于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2004年到2006年,三年内中同粮食累计增产1335亿斤,粮食价格已经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如何调控粮食市场价格,继续稳定粮食生产,避免重蹈谷贱伤农的老路,成为决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粮食波动发展的历史看,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连续丰收之后必然伴随着连续的减产,其原因,除了一些不可控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在于“谷贱伤农”情况的发生,连续的丰收导致了粮食的相对过剩,使得卖粮难的现象一再发生,极大的抑制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丰年歉年有序循环的规律。

国家决定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正是为了预防历史重演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制肘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环,工业反哺农业已提到实施的层面,为此,从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措施,涉及农田和耕地、粮食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和库存等多个方面,如通过控制保护农田和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通过实行“三补贴”政策,鼓励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而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来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是众多宏观调控措施中的重要一项.它与其它宏观调控政策一样,是为解决“工农”问题,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而采取的重要手段。

因而,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00万公顷,预计2007年小麦产量为10700万吨,较上午的10447万吨增长253万吨,增幅2.43%。

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增扣量标准

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增扣量标准

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增扣量标准
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增扣量标准是指在完成粮食收购后,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于超出一定时间未出库的粮食进行增扣量的计算。

下面我们将对该标准进行重新整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

一、最低收购价粮食的定义
最低收购价粮食是指国家为保障农民合理收益和国家储备需求,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向农民直接收购的粮食。

二、出库增扣量标准
1.增量标准
(1)完成收购次月1日至3个月内未出库的粮食,增加1‰的数量;
(2)完成收购次月4日至6个月内未出库的粮食,增加2‰的数量;
(3)完成收购次月7日至12个月内未出库的粮食,增加4‰的数量;
(4)完成收购次月12个月以上未出库的粮食,增加6‰的数量。

2.扣量标准
(1)完成收购1年内未出库的粮食,扣除3‰的数量;
(2)完成收购2年内未出库的粮食,扣除4‰的数量;
(3)完成收购3年内未出库的粮食,扣除5‰的数量。

三、应用场景
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增扣量标准主要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储备粮食的管理。

在储备粮食过程中,需要进行出库操作,根据这一标准可以对超期未出库的粮食进行增扣量计算。

四、标准的意义
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增扣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增扣量的计算,可以充分发挥粮食的储备功能,满足国家各
种应急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粮食进行科学管理,保证粮食质量和储存安全,保障农民和社会公众的权益。

总而言之,最低收购价粮食出库增扣量标准的制定有了明确的条文,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国家储备粮食的管理行为,充分发挥粮食的储备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崔彦鹏 20142095110002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内容及其调整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

粮食价格放开后,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2004年、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该政策,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

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中储粮公司),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

据发展改革委公布数据显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实施的10年中经历多次修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购价的调整:2008年以来,针对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国家连续6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2013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至每斤1.39元、1.12元,6年累计分别提高0.67元、0.4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92%、57%。

另一方面是收购种类的调整:2005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国家启动了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7年、2012年启动了粳稻预案,2006年—2009年、2012年、2013年启动了小麦预案。

2014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

粮食生产农户只需到各地由中储粮公司开设的粮食收购站卖出其生产的粮食便可享受这一保护政策。

二、针对“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经济学分析这一政策主要通过粮食市场供求模型去解析。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汇报人: 期:
目录
• 政策背景及目的 • 政策实施及调整 • 政策影响及效果 • 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结论及总结
01
政策背景及目的
政策背景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
保障农民利益
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政策影响,国 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国内粮 食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避免“卖粮难 ”和“谷贱伤农”的问题,国家采取 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实施品种
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作 物是该政策的实施对象,其中以 小麦和稻谷为主。
促进农业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鼓 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 段之一,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 社会稳定。
02
政策实施及调整
实施地区及品种
实施地区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针对粮 食主产区,如黑龙江、河南、山 东等省份,以保障全国粮食安全 和稳定。
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特别是 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涨,对粮食 价格形成一定压力。
政策目的及意义
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通过设定最低收购价,保障农民的收益, 稳定粮食市场价格,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对 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最低收购价政策能够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和 质量。

【政务民生】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政务民生】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嘿,各位网友们,今天咱们要聊的可是个关乎国计民生、农民兄弟心头大事的新闻——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正式公布了!这可是个让农民朋友们喜上眉梢、让全国人民都安心的好消息啊!一、政策亮点:小麦收购价再创新高,农民收益有保障!你没听错,这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四部门联手,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

通知明确,202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定为每50公斤118元,比去年还提高了1元呢!这可是国家连续第四年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了,从2020年的每斤1.12元,一路涨到了现在的1.18元。

虽然涨幅不大,但对于农民朋友来说,那可是实打实的收益增加啊!想想看,农民们辛苦一年,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

现在有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保障,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市场价格波动而亏本了。

这简直就是给农民朋友们送上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政策细节:限定收购总量,确保市场稳定!不过啊,大家也别以为这最低收购价政策就是“敞开口子”无限量收购。

国家可是考虑得周到,为了保持市场稳定,这次政策还规定了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限定收购总量为3700万吨。

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足以满足国内小麦市场的需求了。

而且啊,这3700万吨的收购总量还会分两批次下达,第一批3330万吨,不分配到省;第二批370万吨,则根据收购需要具体分配到省。

这样一来,既能确保小麦市场的供需平衡,又能避免因为过量收购而导致的市场波动。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三、政策意义: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说到这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意义啊,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首先啊,这政策可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价格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了这政策的保障啊,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更有底气了!再者啊,这政策还能助力乡村振兴。

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解读

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解读

2021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解读一、什么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为了引导粮食价钱合理上涨,爱惜种粮农人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给实施的粮食价钱调控政策。

一样情形下,粮食收购价钱由市场供求决定,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重点粮食物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钱。

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信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必然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信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人的粮食。

二、今年我省什么缘故要启动《预案》?受宏观经济形势和供求关系等因素阻碍,自去年以来,我省早稻外销不顺畅,价钱持续走低。

尽管近段时刻得益于托市政策导向,早稻市场价钱有所上升,但目前仍低于国家规定的2021年早稻最低收购价钱。

基于今年我省早稻再获丰收,企业入市自主收购踊跃性不高,而农人卖粮意愿增强的态势,为了爱惜种粮农人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平安,我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预案》。

3、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收购品种、收购价钱、执行时刻、收购库点有什么具体规定?(1)收购品种:是指2021年产的一般早籼稻。

(2)收购价钱:国标三等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到库价)为每市斤元,相邻品级差价按每市斤元把握。

(3)执行时刻:我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起止时刻为7月28日至9月30日,期间显现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省政府会决定是不是继续实行托市。

在那个地址专门提示广大粮农朋友,预案的执行时刻要到9月30日才终止,收购时刻长达两个多月,请粮农朋友不要扎堆集中在一个时段售粮,区粮食局及时将各收储点收购进度和仓容通报给各乡镇,减少粮农售粮排队时刻。

(4)收购库点:中储粮公司所属企业及所委托和租仓的库点。

4、《预案》对早稻收购质量有什么具体要求?以2021年生产的国标三等早籼稻为标准品,质量标准按稻谷国家标准(GB1350-2020)执行。

具体指标:杂质1%之内,水分%之内,出糙率75%至77%(含75%,不含77%),整精米率44%至47%(含44%,不含47%),执行最低收购价的早籼稻为2021年生产的等内品,陈粮不在《预案》规定收购范围。

粮食最低收购价竞价销售与定向销售

粮食最低收购价竞价销售与定向销售

粮食最低收购价竞价销售与定向销售
【原创版】
目录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概念和意义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方式
三、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竞价销售与定向销售
四、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作用和影响
正文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概念和意义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对粮食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格。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防止农产品过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业生产稳定。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方式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竞价销售和定向销售。

竞价销售是指国家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然后通过竞价的方式销售,以实现粮食的市场化运作。

定向销售是指国家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然后针对特定的人群或地区进行销售,以实现粮食的合理分配。

三、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竞价销售与定向销售
竞价销售和定向销售是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两种主要实施方式,它们在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竞价销售通过市场化运作,使得粮食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调节粮食生产和消费,防止农产品过剩。

同时,竞价销售也能够促进粮食的流通,提高粮食的市场效率。

定向销售则能够针对特定的人群或地区进行粮食分配,有利于保障这些人群或地区的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

定向销售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作用和影响
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实施,对于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这一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会导致粮食过剩、影响粮食市场竞争等。

【政务民生】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政务民生】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嘿,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的可是个关乎咱们饭碗的大事儿——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政策一出,那可是三农界的“及时雨”,农民朋友们的“定心丸”啊!快来一起看看,这政策到底有啥亮点,能给咱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吧!一、政策背景:稳预期,保收益首先,咱们得知道,这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可不是新鲜事儿了。

自2004年起,国家就为了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在主产区对稻谷、小麦这两个口粮品种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

每年粮食播种前,国家都会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来确定一个“兜底”价格。

这样一来,即使市场价下跌,农民们也能有个基本保障,不至于亏本。

这不,2024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又如期而至了!经国务院批准,202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换算成每斤就是1.18元。

这可是国家连续第四年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了,从2020年的每斤1.12元一路涨到现在的1.18元,虽然涨幅不大,但对农民朋友们来说,那可是实打实的收益增加啊!二、政策意义:重农抓粮,提振信心说到这政策的意义,那可真是不小!首先,它可是稳定了农民种粮的预期和信心。

有了这个“兜底”价格,农民朋友们才敢放心大胆地种粮,不用担心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这样一来,小麦的播种面积就能保持稳定,甚至还能有所扩大,为明年的夏粮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这政策还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扶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的大事。

通过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收益,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政策展望:优质优价,持续发展当然啦,这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咱们也得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行。

就拿这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来说吧,未来可是要向优质优价的方向发展呢!你看啊,现在农民朋友们种植的小麦品质参差不齐,有的好有的坏。

粮食最低收购政策本钱收益分析及评价

粮食最低收购政策本钱收益分析及评价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本钱-收益分析及评价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我国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斤将再提高元,其中白麦提高到元/斤,红麦及混麦元/斤;而且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同时继续实施玉米、大豆、油菜临时收储政策。

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份,自04年出台伊始,便一直存有争议。

支持者以为这有利于粮食安全和农人增收;反对者则表示这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是回归到以前的保护价政策。

实际上,这些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归结为对同一个问题的探讨,即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行为是不是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要衡量一个行为,一个决定是不是划算,普遍的方式即是本钱-收益法。

考量政府实施该政策付出了多大的本钱,又取得了如何的收益,这有助于咱们透过纷繁的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争议中走过了五个年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该政策也在诸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重要的调整。

许多影响该政策本钱、收益的因素也随之转变,乃至彼此转化,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需要对该政策进行新的解读。

一、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本钱分析衡量一政策所要付出的本钱不仅要考虑显性的财政本钱,还应包括实施该政策的机缘本钱和因政策实施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等,后两者属于隐性本钱。

1.显性本钱—财政本钱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核心在于“托市”,无论是收购仍是销售环节,政府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以财政支出主动承担了价钱波动的部份风险。

在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进程中,组成中央财政本钱的部份包括收购费用补助、保管费用补助和贷款利息补助。

其中,收购费用补助为每市斤分(含县内集并费);保管费用补助标准为每市斤分/年;贷款利息补助按照入库结算价(这里用最低收购价进行估算)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08-09年度国家别离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4500万吨、水稻2250万吨、玉米4000万吨和大豆750万吨,以上品种收储均价别离为1490元/吨、1600元/吨、1500元/吨和3700元/吨;上年度央行发布的一年期基准利率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
崔彦鹏 20142095110002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内容及其调整
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

粮食价格放开后,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2004年、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该政策,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

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中储粮公司),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

据发展改革委公布数据显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实施的10年中经历多次修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收购价的调整:2008年以来,针对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国家连续6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2013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至每斤1.39元、1.12元,6年累计分别提高0.67元、0.4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92%、57%。

另一方面是收购种类的调整:2005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国家启动了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7年、2012年启动了粳稻预案,2006年—2009年、2012年、2013年启动了小麦预案。

2014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

粮食生产农户只需到各地由中储粮公司开设的粮食收购站卖出其生产的粮食便可享受这一保护政策。

二、针对“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这一政策主要通过粮食市场供求模型去解析。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

但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这也是就是经济学里面的一个经典问题“谷贱伤农”。

而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同时,中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求量比国际粮食市场上的总供应量还要多,确保中国粮食的高自给率,确保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中国的国家稳定十分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其破解途径之一就是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保障种粮农户的利益,从而维持其种粮积极性。

三、“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
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粮食的稳价稳产和农户的持续赠收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国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几年来,尽管国际市场粮价大幅震荡,国内粮价始终保持平稳上升的良好态势,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来自物价部门的信息表明,2004年至去年,国际市场粮价年均波动幅度在20%左右,特别是2008年、2012年两次大幅震荡,全年波动幅度在40%以上,而国内粮价始终保持平稳上升的良好态势,原粮收购价格平均每年上涨10%左右,成品粮零售价格年均上涨8%左右,且年度之间、月度之间变化幅度不大。

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00万公顷, 2007年小麦产量为10700万吨,较2006
年的10447万吨增长253万吨,增幅2.43%。

2007小麦生产获得丰收,与国家在2006年正式执行的小麦最低保护价政策的实施不无关系。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使得以往出现过的粮食产量增长之后,随之实际市场价格下滑,从而影响生产者积极性的情况没有出现。

另一方面,粮食最低收购价是市场“托底价”,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引导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促进了农民增收。

全国物价系统农产品成本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至2012年,农民种植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亩现金收益累计增加62%,年均增加10.1%。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稳步上升带动了其他农产品价格合理上升,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2007年至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

四、“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是垄断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作为唯一受委托企业,他们在政策支持下可以收购全国60%以上的小麦,从而在事实上形成对小麦价格的垄断。

此时,他们可以先以最低保护价大量收购小麦,然后控制麦源,按兵不动,把小麦市场“托”起来,继而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顺价拍卖”。

国家给予中储粮的优惠政策是多方面的:中储粮收购粮食的资金,由财政部门支付或由农发行足额发放;其每收购1斤粮食,政府给予2.5分钱补贴;每存储1斤粮食,政府给予4分钱补贴……这使得中储粮并不急于拍卖,更不肯降价出售,而是囤积居奇,因为把粮食存在仓库里也能获得政府补贴,存储时间越长获得的补贴越多。

这最终使得国家每年支出的巨额粮食补贴,只有少部分让农民得到了,大部分其实流入了中储粮的腰包里面。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未能充分体现品质差价,现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只把稻谷分为了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三类,对于高品质稻谷依然实行相同的政策,这使得国内的稻谷品质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在国际市场里面,由于中国的粮食最低
收购价格政策,国内的粮食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价,同时由于品质低下,最终使得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五、政策建议
针对第一个问题,在政策里面应明确执行该政策的粮食企业的资质条件,打破中储粮的市场垄断地位。

通过明确资质条件,引入更多的粮食企业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以确保政策带来的经济利益更多的落到农户手中。

而针对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制定粮食分级机制进行支持。

在政策中加入对不同等级粮食的认定标准,在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时也需对不同等级的粮食进行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