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原习题课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2.15 容积为0.1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4mol的Ar(g)及150℃,2mol的Cu(s)。

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t及过程的ΔH 。

已知:Ar(g)和Cu(s)的摩尔定压热容C p,m分别为20.786J·mol-1·K-1及24.435 J·mol-1·K-1,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 恒容绝热混合过程Q = 0 W =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过程ΔU=ΔU(Ar,g)+ΔU(Cu,s)= 0ΔU(Ar,g) = n(Ar,g) C V,m (Ar,g)×(t2-0)ΔU(Cu,S) ≈ΔH (Cu,s) = n(Cu,s)C p,m(Cu,s)×(t2-150)解得末态温度t2 = 74.23℃又得过程ΔH =ΔH(Ar,g) + ΔH(Cu,s)=n(Ar,g)C p,m(Ar,g)×(t2-0) + n(Cu,s)C p,m(Cu,s)×(t2-150)= 2.47kJ或ΔH =ΔU+Δ(pV) =n(Ar,g)RΔT=4×8314×(74.23-0)= 2.47kJ2.17 单原子理想气体A与双原子理想气体B的混合物共5mol,摩尔分数y=0.4,B始态温度T1=400K,压力P1=200kPa,今该混合气体绝热反抗恒外压p=100kPa 膨胀到平衡态,求末态温度T2及过程的W,ΔU及ΔH。

2.21 已知水(H2O,l)在100℃的饱和蒸气压p s=101.325kPa,在此温度、压力下水的摩尔蒸发焓。

求在100℃,101.325kPa下使1kg水蒸气全部凝结成液体水时的W,Q,ΔU,ΔH和ΔH。

设水蒸气适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解: 题给过程的始末态和过程特性如下:n = m/M = 1kg/18.015g·mol-1 = 55.509mol题给相变焓数据的温度与上述相变过程温度一致,直接应用公式计算W=-p ambΔV =-p(V l-V g )≈pVg = n g RT=172.2kJΔU = Q p + W =-2084.79kJ2.24蒸气锅炉中连续不断地注入20℃的水,将其加热并蒸发成180℃,饱和蒸气压为1.003Mpa的水蒸气。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一.选择题1.一化学反应系统在等温定容条件下发生一变化,可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完成:(1)放热10 kJ ,做电功50 kJ ;(2)放热Q , 不做功,则( )A. Q = -60kJB. Q = -10 kJC. Q = -40kJD. 反应的Q V =-10kJ解:选A 。

2.在298 K ,下列反应中 与 最接近的是( )θm r H ∆θm r G ∆A. CCl 4 (g) +2H 2O (g) =CO 2 (g) + 4HCl (g)B. CaO (s) +CO 2 (g) =CaCO 3 (s)C. Cu 2+ (aq) + Zn (s) =Cu (s) + Zn 2+ (aq)D. Na (s) +H 2O (l) =Na +(aq)+½H 2 (g)+OH -(aq)解:选C 。

∵ θθθθθθr m r m r m r m r m r mΔG ΔH ΔS ΔS = 0 , ΔG ΔH T =-≈当时∴反应C 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无气体物质、物态也无变化,。

θr m Δ S 值较小3.已知反应 2H 2 (g) +O 2 (g)= 2H 2O (g) 的 ∆r H m Θ= -483.63 kJ·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 H m θ(H 2O,g) = -483.63 kJ·mol –1B. ∆r H m θ= -483.63 kJ·mol –1 表示Δξ = 1 mol 时系统的焓变C. ∆r H m θ= -483.63 kJ·mol –1 表示生成1 mol H 2O (g) 时系统的焓变D. ∆r H m θ= -483.63 kJ·mol –1 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解:选B 。

A 错,根据Δf H m θ定义,H 2O (g)的系数应为1。

C 错,该方程为表示生成2 mol H 2O (g) 时系统的焓变。

夏清《化工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夏清《化工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流体流动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传 热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蒸 发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蒸 馏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吸 收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蒸馏和吸收塔设备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液-液萃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干 燥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 结晶和膜分离11.1 复习笔记11.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1.课程的基本内容(1)单元操作根据各单元操作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将其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物料混合(搅拌)等。

②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加热、冷却、冷凝、蒸发等。

③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等。

④同时遵循热质传递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气体的增湿与减湿、结晶、干燥等。

从本质上讲,所有的单元操作都可分解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这3种传递过程或它们的结合。

(2)化工原理的基本内容化工原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阐述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及典型设备。

2.课程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方法(经验法);(2)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后章节练习题第2章习题及答案

北京大学《物理化学》课后章节练习题第2章习题及答案
求Q、W、∆U、∆H、∆F、∆G、∆S体和∆S隔。 (2)若自始至终用 6×101.35kPa 的外压等温压缩到终态,求上述各热力学量
的变化值
8. 1 mol 过冷水在 268K,pθ下凝固,计算
(a)最大非膨胀功。 (b)最大功。 (c)此过程如在 100×pθ下进行,相应的最大功和最大非膨胀功又为多少?已知 水在熔点时的热容差为 37.3J·K-1·mol-1,∆fusHm(273K)=6.012 kJ·mol-1,ρ(水)= 990 kg·m-3,ρ(冰)=917 kg·m-3。
4. 一导热良好的固定隔板将一带无摩擦绝热活塞的绝热气缸分为左右两室,左
室中充入 1mol A,右室中充入 2mol B,设A和B均为理想气体且A为单原子 气体,B为双原子气体,起始温度均为 300K,压力均为 101.325kPa,始态如 图所示,图中C为销钉,p外为 50.663kPa。 (a)若将绝热活塞上的销钉 C 拔掉,求平衡时,该过程的功及体系的熵变。 (b)若拔掉销钉后使其可逆膨胀至p外,则该过程的功和体系熵又为何值。
-3-
19.
某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为 (
p
+
a Vm2
)Vm
=
RT

,式中a为常数,在压力变化不大的
情况下,将 1 mol该气体从p1、V1经恒温可逆过程变化到p2、V2,求该体系的∆U、 ∆H、∆S、∆F、∆G以及该过程的Q和W。
C p,m = {22 .47 + 201 .8 × 10 −3 (T / K ) − 63 .5 × 10 −6 T 2 / K 2}J .K −1.mol −1
18. 在 573K及 0~6×106Pa的压力范围内,N2(g)的焦耳-汤姆逊系数 μJ-T 与温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题目:已知反应:2H2(g) + O2(g) = 2H2O(g) ΔH1,反应:H2(g) + 1/2O2(g) = H2O(l) ΔH2,则 ΔH1和 ΔH2的关系为
题目: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着 ΔH - TΔS < 0 的方向进行,因此,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 应总是向着 ΔH - TΔS < 0 的方向进行。
● 解答:K = [C][D] / ([A][B]^2) ●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通入1mol N2和3mol H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N2(g) + 3H2(g) ⇌ 2NH3(g);ΔH = -92.4kJ/mol,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80%。此时,若向容器
中充入1mol N2、3mol H2和1mol NH3,则平衡移动的方向为____。 解答:向容器中充入$1molN_{2}$、$3molH_{2}$和$1molNH_{3}$,等效为开始充入$2molN_{2}$、$6molH_{2}$,与原起始量之比 相同,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相等,则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不移动。
● A.NH3的体积分数一定小于反应前混合气体的2v逆(NH3) ● C.平衡时体系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3:2 ● D.平衡时体系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起始时体系的总物质的量
● 题目: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A + 2B → C + D 解答:K = [C][D] / ([A][B]^2)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需要注意各组分的化学计量数,它反映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计 量关系。在本题中,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2、3、4。
题目: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A + 2B → 3C + 4D 解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C]^3[D]^4/[A][B]^2 解释: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注意事项: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需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次序和指数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2章习题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2章习题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1.简要说明原子轨道量子数及它们的取值范围解:原子轨道有主量子数 n ,角量子数|,磁量子数m 与自旋量子数s ,对类氢原子(单电子原子)来2说,原子轨道能级只与主量子数n 相关E Z R 。

对多电子原子,能级除了与n 相关,还要考虑电子n间相互作用。

角量子数|决定轨道角动量大小,磁量子数 m 表示角动量在磁场方向(z 方向)分量的大小,自旋量子数s 则表示轨道自旋角动量大小。

1n 取值为 1、2、3••…;| = 0、1、2、••…、n - 1; m = 0、±1 ±2 ……±l 取值只有一。

22.在直角坐标系下,Li 2+的Schr?dinger 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由于Li 2+属于单电子原子,在采取 “-O'近似假定后,体系的动能只包括电子的动能,则体系的动量z 分量的平均值为多少(2)由于 |M I "J l(l1), l 1=1, l 2=1, l 3=1,又,210 ,211和 31 1 都是归一化的,2 h 2 h C 2 ■ l2 l 2 1 ——C3 ■ l3 l 3 1 o 2 2 2 ------------ h 2 ------------ hc 2 11 1 ——c 3 11 1 ——2 2 2h 222故C i 2 M iC 2 M1c ; M 2 C 3 M 3 能算符:T?h 2 8 2m2;体系的势能算符:\?Ze 2 3e 2 故Li 2+的 Schr?dinger 方程为:h 22式中:22 ____x 2y 23.对氢原子,C 1210的。

那么波函数所描述状态的(4 0r3e 22r = ( x 2+ y 2+ z 2F 2z 2C 2211C 331 能量平均值为多少( 1,其中4 0r211和 31 1都是归一化2)角动量出现在 ..2h 2的概率是多少,角动解:由波函数C 1210C 2211C 3 31 1 得:n 1=2, h=1,m 1=0; n 2=2, b=1,m 2=1;出=3,l 3=1,m 3=-1;(1)由于2210, 211 和 31 1都是归一化的,且单电子原子E 13.6―(eV )故E■i C 1 E12 2 C 2 E2C 3 E32 C 11 2 113.6 =eV 22 cf 13.6 peV22113.6 ?eV13.6 2 4 C1c ; eV 13.99c j eV 2 ---------------- hC 1 ■. l1 l 1 12c : J1 1 1 — 2则角动量为、、2h2出现的概率为: 1h,m1=0,m2=1,m3=-1;又210, 211和311都是归一化的,故M z' CMih2c|m22 c 2 * 2G 0 C2 1 C32 h°3 m3h1 -22 2C2 C34.已知类氢离子He+的某一状态波函数为:321 222re-2r2a。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 脂烃思考与练习2-1同系列和同系物有什么不同?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是同系物吗?同系列和同系物含义不同。

同系列是指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 2基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同系物则是指同一系列中的具体化合物。

如:烷烃是同系列,烷烃中的甲烷和乙烷互称为同系物。

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不是同系物。

2-2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应采用什么方法和步骤?试写出C 6H 14的所有构造异构体。

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时,应抓住“碳链异构”这一关键。

首先写出符合分子式的最长碳链式,然后依次缩减最长碳链(将此作为主链),将少写的碳原子作为支链依次连在主链碳原子上。

如:C 6H 14存在以下5种构造异构体。

2-3脂烃的涵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烃类?分别写出它们的通式。

脂烃涵盖脂肪烃和脂环烃。

2-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同系物?哪些是同分异构体?哪些是同一化合物?同系物:⑴和⑻;⑵、⑶和⑸ 同分异构体:⑴和⑷;⑹和⑺ 同一化合物:⑵和⑶ 2-5 写出下列烃或烃基的构造式。

⑴ (CH 3)3C — ⑵ ⑶ CH 3CH=CH — ⑷ CH 2=CHCH 2—⑸ ⑹ ⑺CH 3 CH 2 CH2 CH 2 CH 2 CH3 CH 3CH CH 2CH 2CH 3CH 3CH 3 CH 2 CH CH 2 CH3CH 3CH 3 CH CH CH3CH 3CH 3 CH 3CCH CH 3CH 3CH 3(环烯烃、环炔烃、环二烯烃等)(环烷烃)不饱和脂环烃饱和脂环烃二烯烃炔烃烯烃(烷烃)不饱和烃饱和烃脂环烃脂肪烃脂烃C n H 2n+2C n H 2nC n H 2n-2C n H 2n-2C n H 2nCH 3CHCH 2CH 3CH 3CHCH 2CH 3CH 3CH 3CCH 2CH 3CH 3CH 3CH 2CCH 3CH 3⑻ ⑼ ⑽ 2-6给下列烷烃命名,用1°、2°、3°、4°标出下列烷烃分子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有机化学习题课(1-3章)

有机化学习题课(1-3章)
➢环上编号的顺序是由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邻的碳原子 开始,沿小环编号,然后通过螺原子到较大的环。
➢若环上连有支链时,支链作为取代基,其所在位次即 是环上碳原子的位次号,最后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放 在“螺”之前。
16
桥环烷烃的命名:
和螺环烷烃的相似。
不同之处:
✓环上的编号是从一个桥头碳原子开始,沿最 长的桥到另一个桥头碳原子,再沿次长的桥编 回到开始的桥头碳原子,最短桥上的碳原子最 后编号。 ✓各桥的碳原子数由大到小分别用数字表示。
其中,CH3OCH3的C-O-C键角不是180°。
5
九、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P23)
(1)脂肪族 卤代烷 (2)脂肪族 羧酸
(3)杂环族,四氢吡咯 (4)脂环族,酮
(5)芳香族,醚
(6)芳香族,醛
(7)脂肪族,胺
(8)脂肪族,炔
(9)脂环族,醇
例如: 呋喃
呋喃甲醛 (糠醛)
吡啶
(参见第十七章)
24
1、烯炔的命名——特别注意两点
① 所有烯炔的名称中主链的碳数必须放在烯前。 ② 若双键和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供选择时,优先给 双键最低编号。 例如:
1-戊烯-4-炔
25
习题 3.1 命名下列化合物(P73)
(1)
(2)
2,5-二甲基-3-己烯
2,6-二甲基-4-辛烯
(3)
3-己炔 (二乙基乙炔)
(1)E>A>B>C>D
(2)F>G>E>H>D>C>B>A
(3)D>B>C>A 14
第二章 脂环烃
命名规则不清
15
螺环烷烃命名:
➢两个碳环共有的碳原子称为螺原子,以螺作为词头, 按成环的碳原子总数称为“某烷”。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后习题鲁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后习题鲁

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D.改变了反应物浓度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3.如图是恒温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4.(2021北京海淀质检)将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5 mL 0.015 mol·L-1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呈血红色,再将混合液分为5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续表试管①:滴加4 试管②: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试管③:滴加4滴1mol·L-1 KCl溶液,试管④:滴加4滴1mol·L-1 KSCN溶液,振荡试管⑤:滴加4滴滴水,振荡振荡振荡 1 mol·L-1 NaOH溶液,振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试管①和②,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对比试管①和③,为了证明增大反应产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对比试管①和④,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对比试管①和⑤,为了证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5.如图为一带可移动隔板的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左、右两侧反应均达到平衡,此时隔板处于容器中央。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习题:2-1.为什么要研究流体的pVT 关系?答:在化工过程的分析、研究与设计中,流体的压力p 、体积V 和温度T 是流体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并且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量的。

而许多其它的热力学性质如内能U 、熵S 、Gibbs 自由能G 等都不方便直接测量,它们需要利用流体的p –V –T 数据和热力学基本关系式进行推算;此外,还有一些概念如逸度等也通过p –V –T 数据和热力学基本关系式进行计算。

因此,流体的p –V –T 关系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2.理想气体的特征是什么?答:假定分子的大小如同几何点一样,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由这样的分子组成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严格地说,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在极低的压力下,真实气体是非常接近理想气体的,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以便简化问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最简单的状态方程:RT pV =2-3.偏心因子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它可以直接测量吗?答:纯物质的偏心因子ω是根据物质的蒸气压来定义的。

实验发现,纯态流体对比饱和蒸气压的对数与对比温度的倒数呈近似直线关系,即符合:⎪⎪⎭⎫ ⎝⎛-=r sr Tp 11log α 其中,c s s r p p p =对于不同的流体,α具有不同的值。

但Pitzer 发现,简单流体(氩、氪、氙)的所有蒸气压数据落在了同一条直线上,而且该直线通过r T =0.7,1log -=sr p 这一点。

对于给定流体对比蒸气压曲线的位置,能够用在r T =0.7的流体与氩、氪、氙(简单球形分子)的sr p log 值之差来表征。

Pitzer 把这一差值定义为偏心因子ω,即)7.0(00.1log =--=r s r T p ω任何流体的ω值都不是直接测量的,均由该流体的临界温度c T 、临界压力c p 值及r T =0.7时的饱和蒸气压s p 来确定。

2-4.纯物质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蒸气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吗?答:正确。

有机化学第2章课后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2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参考答案:2-1 烷烃的命名(1)2-甲基-4-乙基庚烷;(2)2,3,8-三甲基壬烷;(3)2,3,7-三甲基-4-丙基辛烷;(4)1-甲基-3-乙基环戊烷;(5)8,8-二甲基双环[3.2.1]辛烷;(6)反-1,4-二甲基环己烷;(7)2-甲基螺[4.5]癸烷(8)(9)H 3C C CH 3CH 33(10)(11)(12)2CH 3CH 3CH 3(13)(14)(15)2-2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1)6-甲基-4-乙基-2-庚烯;(2)3-乙基-2-己烯;(3)3-甲基-3-辛烯;(4)2E,4Z-4,6-二甲基-3-乙基-2,4-庚二烯;(5)3-甲基-4-异丙基-3,5-己二烯-1-炔;(6)3-甲基螺[4.5]-1-癸烯;(7)1-甲基-3-乙基-1-环己烯;(8)2-甲基双环[2.1.1]-2-己烯;(9)3-甲基环己烯(10)(11)C CH 3C H H CHCH 3CH 3CH 2=CCHCH3CH 3CH 3CCHCH 3CH 2CH 3H 3CC3H 3C H 3CH 2CCH 3(12)(13)CH 3C CCH 2CH 2CH 2CH 2CH 3C H C CH 3C H 3CH 2C(15)(14)CH 3CC CCCH 3CH 3CH3CCH3CH 2CH 3CH 3CH3(16)CH 2=CH (17)CH 2=CHCH 2(18)CH 3CH=CH(19)CH 2=C(20)2-3 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1)间异丙基甲苯;(2)间硝基甲苯;(3)邻溴甲苯;(4)均三甲苯;(5) 4-硝基-2-氯甲苯 (5) 4-甲基-1-苯基-2-戊烯;(7) α-甲基萘;(8) β-乙基萘;(9) 2,9-二甲基萘;(10) β-溴萘 (11) 9-氯菲;(12) 1-甲基-6-溴萘(13)NO 2NO 2C CHCl(14)(15)CH(CH 3)2CH 3CH 3(16)CH=CH 2CH=CH 2(17)(18)NO 2ClH 3C (19)NO 2NO 2(20)CH 3NO 2O 2NNO 2(21)Br(22)CH 2C CH(23)(24)CH=CCHCH 2CH 2CH 3CH 3CH 32-4 卤代烃的命名(1) 4-甲基-6-乙基-2-溴辛烷; (2) 1,4-二氯-丁烷;(3) 6-甲基-4-氯-2-溴辛烷;(4) 2-溴-3-己烯; (5) 顺-1-甲基-2-氯环己烷;(6) 3-氯环己烯;(7) 1-环丙基-1-溴环己烷;(8) 1-溴-2-丁烯; (9) 对溴甲苯;(10) 2-甲基-4-氯-1-溴环己烷;CH 2CH 2Br(16)(11)CH 2=CHCH 2Cl (12)(CH 3)3CBr (13)CH 3C CCHCH 2ClCH 3(14)CH 2=C(Cl)2(15)CF 2Cl 2(17)(18)CH 2ClB rC3CBrH 2CH 2CHC2-5 醇、酚、醚的命名(1) 2-戊醇;(2) 4, 6-二甲基-3-庚醇;(3) 2-壬烯-4-醇;(4) 4-苯基-3-丁烯-2-醇;(5) 1-苯基乙醇;(6) 2, 4-二甲基-1-戊醇;(7 )对甲苯酚;(8) 邻硝基苯酚;(9) 2-萘酚(或β-萘酚);(10) 2, 8-二甲基-1-萘酚;(11)邻羟基苯甲醛;(12)邻羟基苯甲酸;(13)甲基异丙基醚;(14) 3-甲氧基己烷;(15) 苯甲醚;(16) 烯丙基苄基醚(17)(18)CH 3H 3CC CHOH 2CCHCH 3CH 3OH(19)CH 3CHCH 2CH 2OHCH 3BrNO 2OH(20)CH 2OCH 2CH 2CH 3OH(21)(22)O 2N(23)CH 2OH (24)C(CH 2OH)4CH 3OCH 2CCH 2CH 3CH 3CH 3(25)2-6 醛、酮的命名(1) 2-戊酮;(2) 4, 6-二甲基-3-庚酮;(3) 2-壬烯-4-酮;(4) 3-苯基丙烯醛(肉桂醛);(5) 苯乙酮;(6) 2,4-二甲基戊醛;(7) 对甲苯甲醛;(8) 1-环己基-2-丁酮;(9) 2, 4-己二酮;(10) 2-甲基-5-乙基环戊酮;CHOOCH 3OH(11)CHOOH(12)HOCH 2CH 2CHO(13)(14)(15)CH 2=CHCH=CHCHOCO(16)(17)(18)OOCHO2-7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1) 2,4-二甲基戊酸;(2) 4,6-二甲基-3-乙基庚酸;(3) 4-庚酮酸;(4) 3-苯基丙烯酸(肉桂酸);(5) 邻羟基苯甲酸;(6) 3,5-二甲基己酸;(7) 对甲苯甲酸甲酯;(8) 环己基甲酸乙酯;(9) 苯甲酰胺;(10) 2-甲基丁二酸酐;(11) 邻苯二甲酰亚胺;(12) N,N-二甲基乙酰胺;HOOCCOOH (13)(14)CH 2COOCH 2(15)(16)CH 2CH 2COOHNHO(17)(18)OOCCH 3Br COOHCONH(19)(20)N OOCH 32-8 含氮化合物的命名(1) 2-硝基戊烷;(2) 2-甲基-5-乙基-4-氨基庚烷;(3) 乙基丙基胺;(4) N-甲基苯胺;(5) 邻甲苯胺;(6) 乙二胺;(7) N, N-二甲基苯胺;(8) 环己胺;(9) 对氨基苯甲酸;(10) 溴化三甲基十二烷基铵。

天大版物理化学第二章课后习题

天大版物理化学第二章课后习题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始态为25 ︒C,200 kPa的5 mol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b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

途经a先经绝热膨胀到︒C,100 kPa,步骤的功;再恒容加热到压力200 kPa的末态,步骤的热。

途径b为恒压加热过程。

求途径b的及。

解:先确定系统的始、末态对于途径b,其功为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4 mol的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20 C,求的值。

解:根据焓的定义2 mol某理想气体,。

由始态100 kPa,50 dm3,先恒容加热使压力体积增大到150 dm3,再恒压冷却使体积缩小至25 dm3。

求整个过程的。

解:过程图示如下由于,则,对有理想气体和只是温度的函数该途径只涉及恒容和恒压过程,因此计算功是方便的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已知20 ︒C液态乙醇(C2H5OH,l)的体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率,密度,摩尔定压热容。

求20 ︒C,液态乙醇的。

解: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证明,定压摩尔热容和定容摩尔热容有以下关系容积为27 m3的绝热容器中有一小加热器件,器壁上有一小孔与100 kPa的大气相通,以维持容器内空气的压力恒定。

今利用加热器件使器内的空气由0 ︒C加热至20 C,问需供给容器内的空气多少热量。

已知空气的。

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加热过程中容器内空气的温度均匀。

解:在该问题中,容器内的空气的压力恒定,但物质量随温度而改变注:在上述问题中不能应用,虽然容器的体积恒定。

这是因为,从小孔中排出去的空气要对环境作功。

所作功计算如下:在温度T时,升高系统温度 d T,排出容器的空气的物质量为所作功这正等于用和所计算热量之差。

容积为 m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 ︒C,4 mol的Ar(g)及150 ︒C,2 mol的Cu(s)。

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t及过程的。

已知:Ar(g)和Cu(s)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及,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图示如下假设:绝热壁与铜块紧密接触,且铜块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则该过程可看作恒容过程,因此假设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则水煤气发生炉出口的水煤气的温度是1100 ︒C,其中CO(g)和H(g)的摩尔分数2均为。

高中数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习题课 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问题

高中数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习题课 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已知不等式x2+ax+4<0的解集为空集,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4≤a≤4}
C.{a|a≤-4或a≥4}
B.{a|-4<a<4} D.{a|a<-4或a>4}
解析 由题意得,Δ=a2-16≤0,解得-4≤a≤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已知不等式-x2+4x≥a2-3a在R上有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a|-1≤a≤4}
C.{a|a≥4或a≤-1}
B.{a|-1<a<4} D.{a|-4≤a≤1}
解析 由题意知,-(x-2)2+4≥a2-3a在R上有解, ∴a2-3a≤4,即(a-4)(a+1)≤0,∴-1≤a≤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x∈{x|2≤x≤3},不等式mx2-mx-1<0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解 由不等式mx2-mx-1<0,得m(x2-x)<1,
因为x∈{x|2≤x≤3},所以x2-x>;x2-1 x,
1234
4.定义运算ac
db=ad-bc,则不等式a1x
1 x+1<0
对任意
x∈R
恒成立,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4_<_a_≤__0__.
解析 原不等式为ax(x+1)-1<0, 即ax2+ax-1<0,a=0时,不等式为-1<0,符合题意, 当 a≠0 时,有aΔ<=0,a2+4a<0 ⇒-4<a<0,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4<a≤0.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2章思考题2.1 分析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异同点,重点阐述σ-π和p-π共轭。

2.2 请举例说明同分异构体中各种异构体的定义及其异同点。

2.3解释甲烷氯化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1)(1)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于室温下在黑暗中可以长期保存而不起反应。

(2)(2)将氯气先用光照射,然后迅速在黑暗中与甲烷混合,可以得到氯化产物。

(3)(3)将氯气用光照射后在黑暗中放一段时期,再与甲烷混合,不发生氯化反应。

(4)(4)将甲烷先用光照射后,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不发生氯化反应。

(5)(5)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起反应时,每吸收一个光子产生许多氯化甲烷分子。

2.4 3-氯-1,2-二溴丙烷是一种杀根瘤线虫的农药,试问用什么原料,怎样合成?2.5 写出烯烃C5H10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命名之,并指出哪些有顺反异构体。

2.6 找出下列化合物的对称中心.(1)乙烷的交叉式构象(2)丁烷的反交叉式构象(3)反-1,4-二甲基环已烷(椅式构象)(4)写出1,2,3,4,5,6-六氯环已烷有对称中心的异构体的构象式(椅式)。

2.7 一个化合物的氯仿溶液的旋光度为+10o, 如果把溶液稀释一倍, 其旋光度是多少? 如化合物的旋光度为-350o, 溶液稀释一倍后旋光度是多少?2.8 乙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水加成,生成的活性中间体分别为、、,其稳定性>>, 所以反应速度是>>。

解答2.1 答:在离域体系中,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而使分子稳定性增加。

共轭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效应叫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分为π-π共轭体系和p-π共轭体系。

超共轭效应是当C—H键与相邻的π键处于能重叠位置时,C—H键的轨道与π轨道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发生电子的离域现象,此时,键向π键提供电子,使体系稳定性提高。

它分为-p 和-π超共轭。

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小。

2.3 答:(1)无引发剂自由基产生(2)光照射,产生Cl·,氯自由基非常活泼与甲烷立即反应。

化工原理-教案-第二章-流体流动

化工原理-教案-第二章-流体流动

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新课教授第一节 概述一、流体的密度1。

密度 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以ρ表示,单位为kg/m 3。

ρ=m/v2。

相对密度 指流体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s ρρ=标 3。

混合液体的密度12121...n n W W W ρρρρ=+++(以1kg 混合液为基准) 4。

混合气体的密度1122...n n x x x ρρρρ=+++(以1m3混合物为基准) 例2-1 由A 、B 组成的某理想混合溶液,其中A 的质量分数为0。

4。

已知常压、20℃下A 和B 的密度分别为879和1106kg/m3.试求该条件下混合液的密度。

二、流体的黏度 1。

黏度 反映流体发生运动时或存在运动趋势时,抵抗运动或均势的能力。

以μ表示,单位Pa ·s 。

2。

牛顿黏性定律 由于流体具有黏性,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流动层间存在着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相互作用力,称为流体的内摩擦力(τ).=du dy τμ 对一定的流体,内摩擦力与两流体层的速度差成正比;与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 3. 牛顿型流体:满足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如气体、水及大多数液体。

非牛顿型流体:如油墨、泥浆、高分子溶液及高固体含量的悬浮液等.教 学 基 本 内 容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一、流体的压强1. 压强 在流体内部由于流体本身的重力而产生的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压强,以p 表示,单位N/m2 P p A = 2. 压强的表达方法 (1)绝对压强 以绝对真空为基准测得的流体压强 (2)表压强 用测压仪表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测得的流体压强.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3)真空度 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强的真空表读数。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二、流体静力学方程 1。

方程推导 液柱在垂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有: 重力 ()12G gA z z ρ=- 作用在上表面压力 11P p A = 作用在下表面压力 22P p A = 液柱处于静止状态,垂直方向合力为零:()1122p A gA z z p A ρ+-= 静力学基本方程为:21p p gh ρ=+ 2。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2)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备课讲稿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2)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备课讲稿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1.用离心油泵将甲地油罐的油品送到乙地油罐。

管路情况如本题附图所示。

启动泵之前A 、C 两压力表的读数相等。

启动离心泵并将出口阀调至某开度时,输油量为39 m 3/h ,此时泵的压头为38 m 。

已知输油管内径为100 mm ,摩擦系数为0.02;油品密度为810 kg/m 3。

试求(1)管路特性方程;(2)输油管线的总长度(包括所有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解:(1)管路特性方程甲、乙两地油罐液面分别取作1-1’与2-2’截面,以水平管轴线为基准面,在两截面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得到2e e H K Bq =+由于启动离心泵之前p A =p C ,于是g p Z K ρ∆+∆==0则 2e e H Bq = 又 e 38H H ==m])39/(38[2=B h 2/m 5=2.5×10–2 h 2/m 5则 22e e 2.510H q -=⨯(q e 的单位为m 3/h )(2)输油管线总长度2e 2l l u H d gλ+= 39π0.0136004u ⎡⎤⎛⎫⎛⎫=⨯ ⎪ ⎪⎢⎥⎝⎭⎝⎭⎣⎦m/s=1.38 m/s于是 e 22229.810.1380.02 1.38gdH l l u λ⨯⨯⨯+==⨯m=1960 m 2.用离心泵(转速为2900 r/min )进行性能参数测定实验。

在某流量下泵入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的读数分别为60 kPa 和220 kPa ,两测压口之间垂直距离为0.5 m ,泵的轴功率为6.7 kW 。

泵吸入管和排出管内径均为80 mm ,吸入管中流动阻力可表达为2f,0113.0h u -=∑(u 1为吸入管内水的流速,m/s )。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为2.5 m ,实验是在20 ℃,98.1 kPa习题1 附图的条件下进行。

试计算泵的流量、压头和效率。

解:(1)泵的流量由水池液面和泵入口真空表所在截面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池中水面为基准面),得到∑-+++=10,211120f h u p gZ ρ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并整理,得48.3581.95.2100010605.3321=⨯-⨯=u184.31=u m/s则 2π(0.08 3.1843600)4q =⨯⨯⨯m 3/h=57.61 m 3/h(2) 泵的扬程29.04m m 5.081.9100010)22060(3021=⎥⎦⎤⎢⎣⎡+⨯⨯+=++=h H H H(3) 泵的效率s 29.0457.6110009.81100%100036001000 6.7Hq g P ρη⨯⨯⨯==⨯⨯⨯=68%在指定转速下,泵的性能参数为:q =57.61 m 3/h H =29.04 m P =6.7 kW η=68% 3.对于习题2的实验装置,若分别改变如下参数,试求新操作条件下泵的流量、压头和轴功率(假如泵的效率保持不变)。

沈阳化工大学化工热力学第二三章习题课--答案

沈阳化工大学化工热力学第二三章习题课--答案

第二、三章习题课答案一、填空题(1)处于单相区的纯物质,可以独立改变的参数为 2 。

(2)Pitzer 三参数普遍化方法以 偏心因子 为第三参数,其定义式为00.1)log(7.0T r--==S r p ω。

(3)纯物质的维里系数是 物质和温度 的函数,混合物的维里系数是 物质、温度和组成 的函数。

(4)纯物质的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的斜率和曲率均为零,数学上可以表示为 0=⎪⎭⎫⎝⎛∂∂=TcT v p022=⎪⎪⎭⎫ ⎝⎛∂∂=TcT v p 。

(5)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p V T S G d d d +-=,写出对应的Maxwell 关系式为p TT V p S ⎪⎭⎫⎝⎛∂∂-=⎪⎪⎭⎫ ⎝⎛∂∂ 。

(6)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焓变为 0 ,等压过程的焓变为TC H T T ig p ig p d 21⎰=∆ 。

(7)剩余性质的定义式为 ()()p T M p T M M igR ,-,= 。

(8)某物质符合状态方程RT b V p =-)(,对应的剩余焓为 bp ;若理想气体的热容为ig p C ,则该真实气体的焓变()()1122,,p T H p T H -为TC p p b T T ig p d )(2112⎰+-。

二、判断题(1)恒温下的任何气体,当压力趋于零时,pV 乘积也趋于零。

( × ) (2)对给定的化合物来说,其临界性质Tc 、Vc 、Pc 和Zc 是常数。

( √ ) (3)压缩因子Z 总是小于或等于1。

( × )(4)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

( × ) (5)纯物质的三相点随着所处的压力或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 × )(6)RK 方程中,常数的混合规则分别为 ∑∑==i i m i i m b y b a y a 。

( × ) (7)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 H=T d S+V d p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新高考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2章 习题课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新高考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2章 习题课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内容索引
一、与距离有关的最值问题 二、与面积相关的最值问题 三、利用数学式的几何意义解圆的最值问题
随堂演练
课时对点练
一、与距离有关的最值问题
1.圆外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的最小值= d-r ,最大 值= d+r .
2.直线与圆相离,圆上任意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 d-r ,最大值= d+r .
解析 圆C:x2+y2-2y=0的圆心为C(0,1),半径r=1, 由圆的性质可知,四边形的面积S=2S△PBC, 又四边形PACB的最小面积是2, 则 S△PBC 的最小值为 S=1=12r|PB|min=12|PB|min, 则|PB|min=2,因为|PB|= |PC|2-r2= |PC|2-1,
解析 设点A(3,1),易知圆心C(2,2),半径r=2. 当弦过点A(3,1)且与CA垂直时为最短弦, |CA|= 2-32+2-12= 2. ∴半弦长= r2-|CA|2= 4-2= 2. ∴最短弦长为 2 2.
二、与面积相关的最值问题
例2 已知点O(0,0),A(0,2),点M是圆(x-3)2+(y+1)2=4上的动点,则
√C. (-∞,- 3]∪[ 3,+∞) D. [- 3, 3]
解析 将yx看作圆上动点(x,y)与原点 O(0,0)连线的斜率, 如图,可得 k≥ 3或 k≤- 3.
1234
4.已知圆C1:x2+y2+4x-4y=0,动点P在圆C2:x2+y2-4x-12=0上, 则△PC1C2面积的最大值为_4___5_. 解析 因为C1(-2,2),r1=2,C2(2,0),r2=4, 所以|C1C2|= -2-22+22=2 5, 当 PC2⊥C1C2 时,△PC1C2 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12×2 5×4=4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用离心泵将敞口储槽中的水经总管和支管 、如图, 分别送至两敞口高位槽A和 中 吸入管总长3 ( 分别送至两敞口高位槽 和B中。吸入管总长 m(包 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下同),出口管段 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下同),出口管段 ), 总管长为7 m。除阀门k1外,通向槽A的支管线长 m; 总管长为 。除阀门 通向槽 的支管线长20 ; 的支管线长 通向槽B的支管线长 通向槽 的支管线长50 m。 管子均为 ×3.5 mm,估 的支管线长 。 管子均为57× , 计管路摩擦因数为0.03,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He=58,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 计管路摩擦因数为 0.005qv2。( v的单位为 3/h,He的单位为m)。两支 。(q 的单位为m , 的单位为 )。 )。两支 管出口的高度一致,距地面储槽液面的高度差为 管出口的高度一致,距地面储槽液面的高度差为10m, , 并保持不变。现调节阀门k1开度直至两支路流量相等。 并保持不变。现调节阀门 开度直至两支路流量相等。 管路的输送量; 阀门k 的局部阻力系数。 求:⑴ 管路的输送量;⑵ 阀门 1的局部阻力系数。
二、计算与证明题 1、(教材习题 ) 、(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8) 解:)对于管路有(qv 取m 3 / min) (1
L 1 1 2 qv 2 H = 16.8 + λ ⋅ ⋅ ( ) ( ) 2 d 2g 0.785d 60 q 1360 1 1 2 = 16.8 + 0.03 × × ×( ) × 0.068 2 × 9.81 0.785 × 0.068 3600 = 16.8 + 645qv2 H = He ∴16.8 + 645qv2 = 38.4 − 40.3qv2 得qv = 0.178m 3 / min
η max = 2.5 × 0.595 − 2.1 × 0.595 2 = 74.4 %
而工作点时的 η = 2.5 × 0.5 − 2.1 × 0.5 = 72.5 %
2
η 于是 = 0.9745 ,所以泵在高效区工作 η
max

⑶ 设管路方程为
H = A + Bq 2, v 4.91 × 10 4 = 15 m 由题意,这里 A = 10 + 1000 × 9.81 19.9 = 15 + 0.50 2 B , 于是: B = 19.6 ,所以管路方程为 注意到单位换算,得 le 8 +ξ) (λ d B = = 19 . 6 × 3600 , 2 4 π d g 0 .5 qv = = 1 . 659 m / s 由于 u = 2 2 0 . 785 d 60 × 0 . 785 × 0 . 08 0 . 08 × 1 . 659 × 1000 du ρ Re = = = 132708 −3 µ 10 H = 15 + 19.6q
2 v
(2 )n'
'
= 1700 r / min 根据比例定律 n He = He n
' '
qv ' n ' , q = n v
' 2
2
qv He ∴ = H e qv
qv 2 ' 2 ∴ H e = ( 38 .4 − 40 .3 q v )( ) qv n' 2 ' ' = 38 .4 × ( ) − 40 .3( q v ) 2 = 50 .7 − 40 .3( q v ) 2 n 与管路 H = 16 .8 + 645 ( q v ) 联立
10、用离心泵输送清水时输送系统的工作点为: 用离心泵输送清水时输送系统的工作点为: 用离心泵输送清水时输送系统的工作点为 He=28m,qv=0.01m3/s,已知泵的效率为 , ,已知泵的效率为70%,则泵 , 的轴功率P 现改为输送碱液, 的轴功率 a为 3924 W 。现改为输送碱液,除密度改变 外,其它条件不变,则相应的流量、压头、轴功率各 其它条件不变,则相应的流量、压头、 为 0.01m3/s、 28m 、 4905 W 。已知水和碱液的密度 分别为1000 kg/m3和1250 kg/m3。 分别为
' ' 2
'
得 q v = 0 .222 m 3 / min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用离心泵将20℃的清水以 、用离心泵将 ℃的清水以30m3/h的流率送至吸收塔的塔顶 的流率送至吸收塔的塔顶 ),管路出口和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表压为4.91×104Pa),管路出口和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表压为 × ), 10m,管内径为80mm。管路出口装有流量调节阀,该阀门全开 ,管内径为 。管路出口装有流量调节阀, 时,局部阻力系数为13。除此阀门外,自储槽液面至喷嘴出口 局部阻力系数为 。除此阀门外, (外)的当量长度为18m。泵的特性方程为 He =22.4+5qv-20qv2 的当量长度为 。 的单位为m ),泵的效率为 (qv的单位为 3/min,下同),泵的效率为 η =2.5qv-2.1qv2, ,下同), 管路摩擦系数 λ =0.01227+0.7543/Re0.38。 20℃清水的密度、黏 ℃清水的密度、 度分别为1000kg/m3及0.001Pa·s。 度分别为 。 试求: 泵的有效功率P 试求:⑴ 泵的有效功率 e; 泵的最高效率η 并评价泵的适用性; ⑵ 泵的最高效率 max,并评价泵的适用性; 管路特性曲线及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⑶ 管路特性曲线及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⑷与换上一台合适的泵比较,因调节泵出口阀多消耗的功率为 与换上一台合适的泵比较, 多少。 多少。
解: ⑴q v = 30 / 60 = 0 .50 m 3 / min, 代入到泵的特性方程中 得: He = 22.4 + 5q v - 20q 2 = 19 .9 m v 19 .9 × 0 .5 × 1000 × 9 .81 pe = H e qv ρg = = 1952 .2W 60 dη ⑵由 = 0 得: − 4.2q v = 0, 2.5 dq v 即 q v = 0.595m 3 / min 时
4、用一离心泵将敞口储罐A中的常温水送至远处的敞 、用一离心泵将敞口储罐 中的常温水送至远处的敞 口储罐B中 两储罐初始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口储罐 中,两储罐初始液面高度如图所示。管子均为 48×3.5 mm。出口阀全开时,管路总长为 m(包括 × 。出口阀全开时,管路总长为20 ( 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估计管路摩擦因数 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估计管路摩擦因数 ), ,,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 。(q 为0.03,,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 e=8.1-0.06qv2。( v ,,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H 的单位为m , 的单位为m)。当调节阀全开时, )。当调节阀全开时 的单位为 3/h,He的单位为 )。当调节阀全开时, 求储罐A液面下降 所需的时间。 求储罐 液面下降1 m 所需的时间。 液面下降
解: ⑴ 设主管流量为 q v , 主管流速为 u , qv 有关系 u = , 2 0.785d q2 u2 v 则 = 2g 2 × 9.81 × 0.785 2 × d 4 q2 v = = 13233.7q 2 v 2 × 9.81 × 0.785 2 × 0.05 4 由题意,在图中截面 0 − 0 及 B - B 间列柏努利方程得: l入口 + l主 u 2 l2 u 2 u 2 H = z B − z0 ) + λ ( × +λ × + d 2g d 8g 8g 10 50 1 1 u 2 = 10 + ( 0 .03 × + 0 .03 × × + ) 0 .05 0 .05 4 4 2 g = 10 + 181963 .4 q v2
2 v
λ = 0 . 01227 + 0 . 7543 / 132708
0 . 38
= 0 . 208
将数据代入并解得: 将数据代入并解得: ξ = 24.2
⑷ 先求阀门全开时的管路 方程, 方程,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易 知: 18 8 0.0208 ( + 13) 0.08 H = 15 + q2 v 2 4 3.14 × 0.08 × 9.81 × 3600 = 15 + 9.917q 2 v 这样合适的泵的 H ' = 15 + 9.917 × 0.5 2 = 17.48m 所以多消耗的有效功率 ∆ Pe = (19 .9 − 17 .48 ) × 0.5 × 1000 × 9.81 / 60 = 197 .8W
5、某同学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启动泵后, 、某同学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启动泵后, 出水管不出水,泵进口处真空表指示真空度很高。 出水管不出水,泵进口处真空表指示真空度很高。他 对故障原因作出了正确判断,排除了故障。 对故障原因作出了正确判断,排除了故障。你认为以 下可能的原因中,真正的原因是: 下可能的原因中,真正的原因是: (A)水温太高; (B)真空表坏了; )水温太高; )真空表坏了; (C)吸入管路阻塞; (D)排出管路阻塞。 )吸入管路阻塞; )排出管路阻塞。 6、离心泵停止操作时宜( ) 、离心泵停止操作时宜( A. 先关出口阀后停电 ; B.先停电后关阀; 先停电后关阀; 先停电后关阀 C. 先关出口阀或先停电均可; 先关出口阀或先停电均可; D.单级泵先停电, 单级泵先停电, 单级泵先停电 多级泵先关出口阀。 多级泵先关出口阀。
7、在测定离心泵性能时,若将压力表装在调节阀以后, 、在测定离心泵性能时,若将压力表装在调节阀以后, 则压力表读数p2将 ),而当压力表装在调节阀以前 而当压力表装在调节阀以前, 则压力表读数 将( ),而当压力表装在调节阀以前, 则压力表读数p1将 则压力表读数 将( ), A. 随流量增大而减小 ; B. 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C. 随流量增大而基本不变 ; D. 随真空表读数的增大 而减小。 而减小。 8、离心泵铭牌上标出的流量和压头数值是( )。 、离心泵铭牌上标出的流量和压头数值是( A. 最高效率点对应值 ; B. 操作点对应值; 操作点对应值; C. 最大流量下对应值 ; D. 计算数据。 计算数据。 9、有自吸能力的泵是( ) 、有自吸能力的泵是( A. 离心泵与旋涡泵; 离心泵与旋涡泵; B. 往复泵与回转泵; 往复泵与回转泵; C. 齿轮泵与离心泵; 齿轮泵与离心泵; D. 旋转泵与旋涡泵。 旋转泵与旋涡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