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导学案

反证法导学案
反证法导学案

反证法导学案

编写:王长德审核:朱效利日期2012.3.2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体会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思想,并能够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体会反证法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证法的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难点:运用反证法证题。

三、学习过程

(一)、课前思考

问题1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问题2

妈妈:小华,听说邻居小芳全家这几天在外地旅游.小华:不可能,我上午还在学校碰到了她和她妈妈呢!上述对话中,小华要告诉妈妈的命题是什么?小芳全家没外出旅游.他是如何推断该命题的正确性的?

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二)、课内探究

各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1与问题2的分析交流总结以下问题:

1、反证法的定义:

__________。

2、反证法的步骤:(1)先假设。

(2)然后通过,推出与、、

或,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到原结论正确。(三)、典型例题

例1 说出下面的反面的假设

(1)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钝角。

例2 试使用反证法证明下列结论

(1)证明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

(2)证明2不是有理数。

2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四)、课堂检测

1、试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也互相平行。

2、设p是质数,证明:p是无理数

四、课堂小结: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五、课后练习

试用反证法证明下列结论

1、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他们所对的边也

不等。

3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2、已知⊙O,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E,CE≠ED试证明直径AB一

定不垂直于弦CD。

3.用反证法证明:过一点与一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4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高中数学导学案

§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一) 班级:二年级 组名:数学 设计人: 审核人: 领导审批: 学习目标 1.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律,能进行简单的代数式化简; 2. 理解共线向量定理和共面向量定理及它们的推论; 3. 能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意义及运算律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P 86~ P 8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化简:⑴ 5(32a b - )+4(23b a - ); ⑵ ()()63a b c a b c -+--+- . 2:在平面上,什么叫做两个向量平行? 在平面上有两个向量,a b ,若b 是非零向量,则a 与b 平行的充要条件 学习探究(由学生完成) 问题: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定它们的位置关 系? 新知:空间向量的共线: 1.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 所在的直线互相 或 ,则这些向量叫共线向量,也叫平行向量. 2. 空间向量共线: 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0b ≠ ),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 实数λ,使得 推论:如图,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对空间的任意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 反思:充分理解两个向量,a b 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中的0b ≠ ,注意零向 量与任何向量共线. 知识应用:已知5,28,AB a b BC a b =+=-+ ()3CD a b =- ,求证: A,B,C 三点共线. 精讲例题 例1 已知直线AB ,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若O P xO A yO B =+ ,且x +y =1, 试判断A,B,P 三点是否共线?

变式:已知A,B,P 三点共线,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若12 O P O A tO B =+ , 那么t = 例2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 D A B C D -,点M 是棱AA ' 的中点,点G 在 对角线A ' C 上,且CG:GA ' =2:1,设CD =a ,' ,CB b CC c == ,试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 ,,,C A C A C M C G . 变式1:已知长方体''''ABC D A B C D -,M 是对角线AC ' 中点,化简下列 表达式:⑴ ' AA CB - ;⑵ '''''AB B C C D ++ ⑶ ' 111222 AD AB A A +- 变式2:如图,已知,,A B C 不共线,从平面ABC 外任一点O ,作出点,,,P Q R S ,使得: ⑴22OP OA AB AC =++ ⑵32O Q O A AB AC =-- ⑶32OR OA AB AC =+- ⑷ 23OS OA AB AC =+- . 小结(由学生完成)空间向量的化简与平面向量的化简一样,加法注意向量的首尾相接,减法注意向量要共起点,并且要注意向量的方向. ※ 动手试试(由学生完成) 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量a 与非零向量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 B.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C.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相等; D. 若向量a 与b 共线,则a b λ= . 2. 已知32,(1)8a m n b x m n =-=++ ,0a ≠ ,若//a b ,求实数.x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法则及它们的运算律; 2. 空间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推论. 知识拓展 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平面图形在它所在的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将图形上所有点沿相同的方向移动相同的长度”,空间的平移包含平面的平移.

反证法导学案

反证法导学案 编写:王长德审核:朱效利日期2012.3.2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体会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思想,并能够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体会反证法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证法的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难点:运用反证法证题。 三、学习过程 (一)、课前思考 问题1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问题2 妈妈:小华,听说邻居小芳全家这几天在外地旅游.小华:不可能,我上午还在学校碰到了她和她妈妈呢!上述对话中,小华要告诉妈妈的命题是什么?小芳全家没外出旅游.他是如何推断该命题的正确性的? 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二)、课内探究 各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1与问题2的分析交流总结以下问题: 1、反证法的定义: __________。 2、反证法的步骤:(1)先假设。 (2)然后通过,推出与、、 或,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到原结论正确。(三)、典型例题 例1 说出下面的反面的假设 (1)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钝角。 例2 试使用反证法证明下列结论 (1)证明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 (2)证明2不是有理数。 2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四)、课堂检测 1、试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也互相平行。 2、设p是质数,证明:p是无理数 四、课堂小结: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五、课后练习 试用反证法证明下列结论 1、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他们所对的边也 不等。 3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高中数学选修1-2学案:2.2.2 反证法

2.2.2 反证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知识点一间接证明 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像这种不是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______证明. 常见的间接证明的方法是________. 知识点二反证法 1.反证法定义 假设原命题________,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__________,从而证明了______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的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__________矛盾,或与______矛盾,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等. 3.反证法中常用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如下: (2)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什么情形?

题型一用反证法证明结论否定的问题 例1如图所示,AB,CD为圆的两条相交弦,且不全为直径,求证:AB,CD不能互相平分. 反思与感悟对于结论否定型命题,正面证明需要考虑的情况很多,过程烦琐且容易遗漏,故可以考虑采用反证法.一般当题目中含有“不可能”“都不”“没有”等否定性词语时,宜采用反证法证明. 跟踪训练1已知正整数a,b,c满足a2+b2=c2.求证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题型二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问题 例2用反证法证明: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A只有一条直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

反思与感悟 证明“唯一性”问题的方法:“唯一性”包含“有一个”和“除了这个没有另外一个”两层意思.证明后一层意思时,采用直接证法往往会相当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都采用间接证法,即用反证法(假设“有另外一个”,推出矛盾)或同一法(假设“有另外一个”,推出它就是“已知那一个”)证明,而用反证法比用同一法更方便. 跟踪训练2 求证: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已知:平面α和一点P . 求证: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题型三 用反证法证明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都”等词语的问题 例3 用反证法证明: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多有一个实数根.(不考虑重根) 反思与感悟 用反证法证明“至少”“至多”型命题,否定结论时,需弄清楚结论的否定是什么,以免出现错误.还应仔细体会“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表达的意义. 跟踪训练3 若x ,y 都是正实数,且x +y >2,求证:1+x y <2与1+y x <2中至少有一个成 立.

高中数学学案制作格式标准

学案样板模式 1.页面设置:纸张B5长25.7,宽18.2 ,页边距上下均是 2.54 , 左右均是3.17 2.设置页眉、页脚如下面例子,请根据内容写清楚归属第几册书 3.注意居中插入页码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新课按下列格式规范: 1.2.1排列 (小四宋体加粗居中) 【课标要求】 【知识要点】 【情景设置】 【导学求思】 【范例剖析】 (小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双基测评】 (标题下的内容:五号宋体) 【能力培养】 【课后作业】 习题课按下列格式规范: 1.2.1排列 (小四宋体加粗居中) 【复习目标】 【方法介绍】 (小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典型例题】 (标题下的内容:五号宋体) 【巩固练习】 复习课按下列格式规范: 1.2.1排列(小四宋体加粗居中)【知识系统】 【经典例题】(小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运用导练】 (标题下的内容:五号宋体) 【自我反思】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标要求】 1.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对象,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型语言、集合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发展运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3.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知识要点】 元素:一般的,我们把____________统称为元素; 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___-叫做集合。 集合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________; 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__________ 4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____; 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 整数集,记作________; 有理数集,记作________; 实数集,记作_________。 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_________,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 【情景设置】 在小学和初中时,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比如说,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等,你还能说说我们还接触过哪些集合吗?那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二页的内容。 【导学求思】 1、你能从教材给出的8个例子中自己总结出集合和元素的概念吗? 2、那我们来判断一下下列情况能不能构成集合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我校高一全体学生; (5)著名的数学家; 3、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我想描述张三同学是不是我班的一员,

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4-5自我小测2.3反证法与放缩法

自我小测 1.设x ,y 都是正实数,则xy -(x +y )=1,则( ) A .x +y ≥2(2+1) B .xy ≤2+1 C .x +y ≤(2+1)2 D .xy ≥2(2+1) 2.设x >0,y >0,A =x +y 1+x +y ,B =x 1+x +y 1+y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3.用反证法证明 “如果a >b ,那么3a >3b ”的假设内容应是( ) A .3a =3b B .3a <3b C .3a =3b 且3a <3b D .3a =3b 或3a <3b 4.设x ,y ,z 都是正实数,a =x +1y ,b =y +1z ,c =z +1x ,则a ,b ,c 三个数( ) A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B .都小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D .都大于2 5.对“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给出下列判断: ①(a -b )2+(b -c )2+(c -a )2≠0; ②a >b 与a <b 及a ≠c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③a ≠c ,b ≠c ,a ≠b 不能同时成立. 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某同学准备用反证法证明如下一个问题:函数f (x )在[0,1]上有意义,且f (0)=f (1), 如果对于不同的x 1,x 2∈[0,1],都有|f (x 1)-f (x 2)|<|x 1-x 2|,求证:|f (x 1)-f (x 2)|<12 .那么它的假设应该是__________. 7.设a ,b ,c 均为正数,P =a +b -c ,Q =b +c -a ,R =c +a -b ,则“PQR >0”是“P ,Q ,R 同时大于零”的__________条件. 8.若A =1210+1210+1+…+1211-1 ,则A 与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9.已知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b 1=1,b 1+b 2+…+b 10=145.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a n }的通项a n =log a ????1+1b n (其中a >0,且a ≠1),记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试比较S n 与13 log a b n +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反证法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包科领导:年级组长:使用时间: 3反证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已学过的实例,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2.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能正确运用反证法进行数学证明。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反证法。 难点:反证法的应用。 【学法指导】 1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2用红笔勾出疑难点,提交小组讨论; 3预习p13-p15 【自主探究】不看不讲 1.在证明数学命题时,要证明的结论要么正确,要么错误,二者必居其一。我们可 先假设---------------, 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相矛盾,或与假设相------、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 2.反证法的整体步骤是: (1)作出-------------的假设;(2)进行推理,导出------------;(3)否定-----,肯定--------。 3.若证明命题“质数有无限多个”,适宜的证法是() (A)综合法(B)分析法(C)反证法(D)逼近法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至少有一个钝角(B)假设至少有两个钝角(C)假设没有一个钝角(D)假设没有一个钝角或至少有两个钝角。 5、已知 1 , 0<

(新课程)高中数学《1.1.1 正弦定理》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1.1.1 正弦定理 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人: 审核人: 领导审批: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究发现正弦定理,初步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难点) 2.掌握正弦定理,并能用正弦定理解决两类解三角形的基本问题。(重点) 【研讨互动 问题生成】 1. 正弦定理的概念; 2. 什么是解三角形; 3. 正弦定理适用于哪两种情况;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1.在ABC △中,已知3b =,c =30B ∠=,解此三角形。 2.在ABC △中,已知∠A=4530B ∠=,C=10,解此三角形。 3.在三角形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且A,B 为锐角,sin A sin B = 10 (1) 求A+B 的值: (2) 若-1,求a,b,c 得值 【点睛师例 巩固提高】 1. 在ABC △中,已知222 sin sin sin A B C +=,求证:ABC △为直角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60A ∠=,45B ∠=,且三角形一边的长为m ,解此三角

【要点归纳 反思总结】 1. 正弦定理反映了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对角正弦值的比例关系,表示形式为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与一边,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另外一个角,并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计算书另外两边。 (2)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另外一边对角的正弦值,进而可以确定这个角(此时特别注意:一定要先判断这个三角形是锐角还是钝角)和三角形其它的边和角。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成员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科长评价: 学术助理评价: 【课后训练】 1.在ABC △中,若2sin sin cos 2 A C =,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 等腰直角三角形 2. 正弦定理适用的范围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3. 在ABC △中,已知30B =,b =,150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 在△ABC 中,::1:2:3A B C =,则::a b c 等于( ) A .1:2:3 B .3:2:1 C .2 D .2 5. 在△ABC 中,若角B 为钝角,则sin sin B A -的值 (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确定 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120c b B = ==,则a 等于 ( ) A B .2 C D 7. .在△ABC 中,若B A 2=,则a 等于 ( ) A .A b sin 2 B .A b cos 2 C .B b sin 2 D .B b cos 2

§3.2反证法和放缩法

§3.2反证法和放缩法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反证法、换元法与放缩法; 2. 会利用反证法、换元法与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知识情景: 1.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0. 比差法与比商法(两正数时). 20. 综合法和分析法. 30. 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 2. 综合法:从①已知条件、②不等式的性质、③基本不等式等出发, 通过逻辑推理, 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又叫由 导 法.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12n A B B B B ??? ?? 3. 分析法:从要证的结论出发,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公理或已证的定理、性质等), 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这是一种执 索 的思考和证明方法.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 ?新知建构: 1.反证法: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 分清欲证不等式所涉及到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 作出与所证不等式相反的假定; 第三步 从条件和假定出发,应用证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 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定不正确,于是原证不等式成立. 例1 已知a +b +c > 0,a b +bc +c a >0,a bc >0,求证:a ,b ,c >0 . 例2 设233=+b a ,求证:2≤+b a 。 2.换元法:一般由代数式的整体换元、三角换元,换元时要注意等价性. 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有: 10.已知2 22a y x =+,可设 , ; 20.已知12 2≤+y x ,可设 , (10≤≤r ); 30.已知12222=+b y a x ,可设 , . 例3 设实数,x y 满足22(1)1x y +-=,当0x y c ++≥时,c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1,)+∞ .D (1]-∞ 例4 已知22 1x y +=,求证:y ax ≤-≤3. 放缩法:“放”和“缩”的方向与“放”和“缩”的量的大小 由题目分析、多次尝试得出,要注意放缩的适度. 常用的方法是: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 a >+12,n n n >+)1(,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如:2111(1)(1)n n n n n <<+-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14.1 3.反证法

3.反证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反证法的意义及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一般步骤(重点); 2.学会运用反证法证明有关命题(难点).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在证明一些命题是真命题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法. 2.在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一般有哪些步骤? 答: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预习 1.除了直接证明的方法,还有_________证明的方法,_________法就是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 2.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______的反面是正确的;然后通过_________,推出与基本 事实、已证的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从而说明假设___________,进而得出原结论 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_______法. 合作探究 一、探究过程 探究点:反证法 操作画出如下三角形,计算较短两边的长的平方的和,与较长边的平方,它们是否相等? (1)1,1.5,2.4;(2)1.5,2,2.5;(3)1.5,2.5,3. 猜想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a≤b≤c)有关系a2+b2≠c2时,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 三角形. 问题你会如何证明这个猜想? 【要点归纳】反证法步骤: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然后通过演绎推理,推出与基本事 实、已证的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进而得出原结论正确. . 已知: . 求证: . 证明:假设,则可设它们相交于点A.那么过点A 就有条直线与直 线c平行,这与“过直线外一点”矛盾. ∴假设不成立. ∴ . 【归纳总结】在推理论证时,要把新增的已知条件(即假设的内容)加进去,然后逐步推出 与已知公理或定理之间的矛盾.

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环节-2019年文档资料

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环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导学案”这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备受大家青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题课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课型之一。“习题课”上应用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和解题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编制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就成了重中之重。我认为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编写应该包含以下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教师需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具体要求为:(1)目标内容要全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2)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努力就可以达到本节课的要求。(3)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导学案具体题目中,让学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为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确定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免确定的重点过难。学习难点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吃力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

时,不仅要根据新课标,还要结合以往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突出学习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听课,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三、知识回顾 习题课的作用是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的认识,让学生“有备而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习题课导学案中知识回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授巩固习题课中,回顾的知识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温习了已学过的知识,也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章节总结习题课,不仅要让学生回顾每一个零散的知识点,还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梳理出一个知识框图。专题训练习题课的知识回顾不能拘泥于知识的顺序,要有层次性,需要加入本节知识的考点分布,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 四、学习检测 为复习本节课的定义、概念、性质、公式、方法等,根据学情,编制简单题目引发学生再现这些知识,进而牢记这些知识。题目的难度要适中,以简单题为主,题量一般是5个选择题或填空题,覆盖面要广,不出现重复知识。 五、典例分析 这是导学案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是练习册,习题课也不是练习课,这些不同就是体现在典例分析这一环节中。高中数学习题课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018_2019高中数学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3反证法与放缩法导学案新人教A版

2.3 反证法与放缩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反证法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2.掌握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3.掌握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原理,并会用其证明不等式. 一、自学释疑 根据线上提交的自学检测,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纠正共性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1.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探究2.运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什么? 1.反证法 对于那些直接证明比较困难的命题常常用反证法证明.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实际上是证明逆否命题成立,来代替证明原命题成立,用反证法证明步骤可概括为“否定结论,推出矛盾”. (1)否定结论: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肯定结论的反面成立. (2)推出矛盾:从假设及已知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与定理、性质、已知及事实相矛盾的结论,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 2.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先否定结论,对于结论的反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缺少任何一种可能,证明都是不完全的. (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论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论证,就不是反证法. 3.放缩法 放缩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利用已知的基本不等式(如均值不等式),或某些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等适当的放缩以达到证明的目的.放缩是一种重要手段,放缩时应目标明确、放缩适当,目的是化繁为简,应灵活掌握.

常见放缩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直接放缩; 第二,裂项放缩(有时添加项); 第三,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放缩; 第四,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 例如:1n 2<1n n -1=1n -1-1n ,1n 2>1n n +1=1n -1n +1;1n >2n +n +1=2(n +1-n ),1 n <2n +n -1=2(n -n -1). 以上n ∈N,且n >1. 【例1】 若a 3+b 3 =2,求证:a +b ≤2. 【变式训练1】 若假设a ,b ,c ,d 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证:4a (1-b ),4b (1-c ),4c (1-d ),4d (1-a )这四个数不可能都大于1. 【例2】 设x ,y ,z 满足x +y +z =a (a >0),x 2+y 2+z 2=12 a 2.求证:x ,y ,z 都不能是负数或大于23 a 的数. 【变式训练2】 证明: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多有一个实根.

人教版数学高二选修4-5导学案三反证法与放缩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掌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2.理解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原理,会用放缩法证明一些不等式. 知识点一反证法 思考什么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时,导出矛盾有哪几种可能? 梳理反证法 (1)反证法证明的定义: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________________,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说明________不成立,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2)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假设命题不成立;②依据假设推理论证;③推出矛盾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断定原命题成立. 知识点二放缩法 思考放缩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特有的方法,那么放缩法的原理是什么? 梳理放缩法 (1)放缩法证明的定义

证明不等式时,通常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______或________,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2)放缩法的理论依据 ①不等式的传递性. ②等量加(减)不等量为____________. ③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 类型一 反证法证明不等式 命题角度1 证明“否定性”结论 例1 设a >0,b >0,且a +b =1a +1b ,证明: (1)a +b ≥2;(2)a 2+a <2与b 2+b <2不可能同时成立. 反思与感悟 当待证不等式的结论为否定性命题时,常用反证法来证明,对结论的否定要全面不能遗漏,最后的结论可以与已知的定义、定理、已知条件、假设矛盾. 跟踪训练1 设0<a <2,0<b <2,0<c <2, 求证:(2-a )·c ,(2-b )·a ,(2-c )·b 不可能同时大于1. 命题角度2 证明“至少”“至多”型问题 例2 已知f (x )=x 2+px +q , 求证:(1)f (1)+f (3)-2f (2)=2;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1-2学案:2.2.2 反证法

2.2.2 反证法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重点、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反证法 阅读教材P39~P4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反证法 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q?r?…?t,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q为假,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的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主要是指: (1)与假设矛盾; (2)与数学公理、定理、公式、定义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 (3)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矛盾.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 (2)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既可以是合情推理也可以是一种演绎推理.() (3)反证法推出的矛盾不能与已知相矛盾.() 【解析】(1)正确.反证法其实是证明其逆否命题成立,所以它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 (2)错误.反证法从证明过程看是一种严谨的演绎推理. (3)错误.反证法推出的矛盾可以与已知相矛盾.

【答案】 (1)√ (2)× (3)×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小组合作型]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 (2)设b n =S n n (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 列. 【精彩点拨】 第(1)问应用a n =a 1+(n -1)d 和S n =na 1+12n (n -1)d 两式求 解.第(2)问先假设存在三项b p ,b q ,b r 成等比数列,再用反证法证明. 【自主解答】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 ???a 1=2+1,3a 1+3d =9+32, ∴d =2,故a n =2n -1+2,S n =n (n +2). (2)证明:由(1)得b n =S n n =n + 2. 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 b p b r , 即(q +2)2=(p +2)(r +2),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1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学科组:高一数学组主备人:级段:高一学期时间:2020.3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导学案(学习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地上什么东西捡不起来? 观看视频影子舞。 2、提问:同学们在感受这些形象逼真的图形时,是否思考一下,这些图形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这些原理还有哪些重要用途呢? 3、导入: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4、思维导图展现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知识生成、示例讲解 (一)、投影的概念 投影:光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2、中心投影:投射线交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3、中心投影中物体与光源的距离产生的影子大小有什么关系? 特点:中心投影的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有关. 3、中心投影的应用 空间图形经过中心投影后,直线变成直线,但平行线可能变成了相交的直线. 中心投影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虽然改变很多,但直观性强,看起来与人的视觉效果一致,最象原来的物体.所以在绘画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但在立体几何中很少用中心投影原理来画图。【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1、中心投影有什么特点? 二)平行投影: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斜投影与正投影。 1、正投影:投射线于投影面 2、斜投影:投射线于投影面 3、正投影与斜投影的应用 正投影,能正确的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比较方便,在作图中应用最广泛.斜投影,在实际中用得比较少,其特点是直观性强,但作图比较麻烦,也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在作图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图样. 讲解原则:配以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思考,抽象或概括出相应定义,教师加以修正。 【活动二】思考1:平行投影有哪些的特点? 结论:平行投影中,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 与物体的完全相同,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无关。 思考2:平行投影的到的影子总与实际图形形状相同吗?中心投影呢? 结论:物体平行于投影面,形状、大小;物体倾斜于投影面形状、大小 三、升华提炼 【活动三】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例如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7.5《反证法》word学案

17.5反证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培养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理解反证法的概念,2、体会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方法及反证法证题的步骤,3、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学习难点: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回顾 两点确定条直线;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过一点有且只 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看故事并回答: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吗?答:。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答:。 3、自学课本162页内容: (1)反证法的定义: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不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得出与、,已证明的、或等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得出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说明命题的结论正确的.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1.假设;(反设) 2.从这个假设和出发,经过,得出与、,已证明的、或等相矛盾的结果;(归缪)3.由,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是正确的.(结论) 二、自学、合作探究 1、用具体例子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及思路 例1、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 ≠∠ C 证明:假设,则() 这与矛盾.假设不成立. ∴. 例2、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一:。

高中数学《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导学案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 (1)在区间(0,+∞)上,函数y=a x(a>1),y=log a x(a>1)和y=xα(α>0)都是□1增函数,但增长速度不同,且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2)在区间(0,+∞)上随着x的增大,y=a x(a>1)的□2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超过□3并远远大于y=xα(α>0)的增长速度,而y=log a x(a>1)的□4增长速度则会越来越慢. (3)对于函数y=a x(a>1),y=log a x(a>1),y=xα(α>0),存在一个x0,使得当x>x0时,有□5a x>xα>log a x.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函数y=x3比y=2x增长的速度更快些.() (2)当x>100时,函数y=10x-1比y=lg x增长的速度快.() (3)能用指数型函数f(x)=ab x+c(a,b,c为常数,a>0,b>1)表达的函数模型,称为指数型函数模型,也常称为“爆炸型”函数.()答案(1)×(2)√(3)√ 2.做一做 (1)已知变量x,y满足y=1-3x,当x增加1个单位时,y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教材改编P98T1)当x>4时,a=4x,b=log4x,c=x4的大小关

系为________. (3)(教材改编P95例1)某商店每月利润的平均增长率为2%,若12月份的利润是当年1月份利润的k倍,则k=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的是________函数模型的增长趋势. 答案(1)减少3个单位(2)b0)的增长特点是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不变. (2)指数函数模型 指数函数模型y=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增长速度急剧,形象地称为“指数爆炸”. (3)对数函数模型 对数函数模型y=log 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即增长速度平缓. (4)幂函数模型 幂函数y=x n(n>0)的增长速度介于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之间. 探究1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1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50元,其成本价为25元,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0.5立方米

2019学年数学人教A版选修4-5优化复习:第二讲 三 反证法与放缩法

[课时作业] [A组基础巩固] 1.如果两个正整数之积为偶数,则这两个数() A.两个都是偶数 B.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C.至少一个是偶数 D.恰有一个是偶数 解析:假设这两个数都是奇数,则这两个数的积也是奇数,这与已知矛盾,所以这两个数至少一个为偶数. 答案:C 2.设x>0,y>0,A= x+y 1+x+y ,B= x 1+x + y 1+y ,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A.A≥B B.A≤B C.A>B D.A1 D.M与1大小关系不定 解析:M是210项求和,M= 1 210+ 1 210+1 + 1 210+2 +…+ 1 211-1 < 1 210+ 1 210+ 1 210+…+ 1 210=

1,故选B. 答案:B 5.若f (x )=? ????12x ,a ,b 都为正数,A =f ? ????a +b 2,G =f (ab ), H =f ? ?? ??2ab a +b ,则( ) A .A ≤G ≤H B .A ≤H ≤G C .G ≤H ≤A D .H ≤G ≤A 解析:∵a ,b 为正数,∴a +b 2≥ab =ab ab ≥ab a +b 2 =2ab a +b , 又∵f (x )=? ?? ??12x 为单调减函数, ∴f ? ????a +b 2≤f (ab )≤f ? ?? ??2ab a +b , ∴A ≤G ≤H . 答案:A 6.某同学准备用反证法证明如下一个问题:函数f (x )在[0,1]上有意义,且f (0)=f (1),如果对于不同的x 1,x 2∈[0,1],都有|f (x 1)-f (x 2)|<|x 1-x 2|,求证: |f (x 1)-f (x 2)|<12.那么它的假设应该是________. 答案:|f (x 1)-f (x 2)|≥12 7.已知|a |≠|b |,m =|a |-|b ||a -b |,n =|a |+|b ||a +b | ,则m ,n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m =|a |-|b ||a -b |≤|a |-|b ||a |-|b | =1, n =|a |+|b ||a +b |≥|a |+|b ||a |+|b | =1. 答案:m ≤n 8.设a >0,b >0,M =a +b a +b +2,N =a a +2+b b +2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a >0,b >0, ∴N =a a +2+b b +2>a a +b +2+b a +b +2=a +b a +b +2 =M . ∴M

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7.5反证法导学案

新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7.5反证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培养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理解反证法的概念,2、体会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方法及反证法证题的步骤,3、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学习难点: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回顾 两点确定条直线;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过一点有且只 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看故事并回答: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吗?答:。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答:。 3、自学课本162页内容: (1)反证法的定义: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不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得出与、,已证明的、或等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得出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说明命题的结论正确的.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1.假设;(反设) 2.从这个假设和出发,经过,得出与、,已证明的、或等相矛盾的结果;(归缪)3.由,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是正确的.(结论) 二、自学、合作探究 1、用具体例子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及思路 例1、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 ≠∠ C 证明:假设,则() 这与矛盾.假设不成立. ∴. 例2、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