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物是理综考试中最简单的科目,高二学习的生物知识是高考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必须把握好高二生物知识点,为了关心大伙儿复习好高二生物知识,下面给大伙儿带来了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期望大伙儿能够认真阅读。

名词:1、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进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进展到一定时期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固,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固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2、抗击力稳固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抗击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抗击力稳固性。

3、复原力稳固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复原到原状的能力,叫做复原力稳固性。

语句: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固,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2、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就包括抗击力稳固性和复原力稳固性等方面。

抗击力稳固性的本质是“抗击干扰、保持原状”; 生态系统之因此具有抗击力稳固性,确实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剂能力越小,抗击力稳固性越低。

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假如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那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3、抗击力稳固性与复原力稳固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抗击力稳固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固性较低,反之亦然。

4、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独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爱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伙儿带来的,期望大伙儿能够经常巩固这些生物知识点,如此才能在考试的时候轻松的运用,从而取得好成绩。

学年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学年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学年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2019—2019学年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xx,xx和xx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第1节生态系统的构造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什么是生物圈?2、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系统性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包含生态系统的?试用结构模型来则表示。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5、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什么?价格控制的作用是什么?6、硝化细菌是分解者吗?7、类型消费者主要以及哪些类型的生物?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8、分解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病原体微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9、什么叫食物链?什么叫食物网?10、什么是营养级?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在不同食物链中相同吗??1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什么渠道流动的?12、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相对安定有生物群落关系吗?如果有,是一种什么关系?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什么是生态的能量流动?2、怎样研究热带雨林群落的能量流动?3、生态系生态系统高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试用模型表示。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为什么?5、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6、地球上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的来源是什么?极少数特殊空间,如光线照射不到的深海热泉附近的的能量来源是什么?7、自然生态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如何获得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高密度有什么特点?能量传递率一般是多少?9、什么是光子金字塔?总数金字塔是否是否有倒置的情况?10、研究能量流动有什么实践意义?11、什么是生态农业?农业产业运用了什么生物科学生态学原理?12、素食和肉食哪一种立足于更能充分利用能量?为什么?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与特点能量流动相比有什么特性?2、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3、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何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4、物质生态系统中物质热解的过程如何?作出请以碳循环为例进行模型描述。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汇总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汇总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代谢类型组成内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生产者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硝化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等引入生物群落,被生物所利用。

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型(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需)分解者异养型(1)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和蚯蚓、蜣螂等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物盾循环中的关键成分3.相互关系: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组成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食物链分析:食物链草鼠蛇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3)食物网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特点:一种生物可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

(4)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①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

②“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要点总结

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要点总结

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要点总结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那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阻碍、相互制约,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知识要点大伙儿都把握了吗?没明白的同学赶忙来看看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固,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能量金字塔:能够将单位时刻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如此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那个地点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 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 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与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它的作用与能流、物流一样, 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同时有调剂系统稳固性的作用。

具体传递方式可分为物理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和行为信息传递。

不管哪种传递,差不多上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传递。

五、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进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进展到一定时期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固,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固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知识要点的内容确实是这些,大伙儿千万不要不记得及时做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同步练习题集,预祝大伙儿取得中意的成绩。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五章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四、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太阳能,三个去向---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后给分解者。

2、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一般营养级不超过5个);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高二生物上学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上学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上学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名词: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语句:
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就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4、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师版)-高二生物单元复习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师版)-高二生物单元复习知识清单

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P48)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P22)3.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P48)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前者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后者包括食物链、食物网。

三、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组成:物质:如水、空气、无机盐等;能量:如阳光、热能。

(P50)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是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者的主要组成:自养(自养/异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如蓝细菌)、化能合成菌(如硝化细菌)。

4.生产者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50)5.生产者的地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必备成分)。

(P50)6.消费者的主要组成:异养(自养/异养)生物。

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还包括其他寄生生物(如菟丝子、胞内寄生菌);7.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P50)8.消费者的地位: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非必备成分)9.分解者的主要组成: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

10.分解者的作用: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由学习频道为大家提供的范文,仅供参考!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
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3)消费者:异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营腐生的动物是分解者);(4)分
解者:异养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注意:植
物并非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它是消费者;动物也并非都是消费者,如蚯蚓
是分解者;细菌也并非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是消费者。

4.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初级消
费者是植食性动物。

5.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能量来源:太阳能。

输入: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传递途径:沿食物链、食物网,
c、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行政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基本
的安全技术知识;本职的安全生产责任等。

d、过程:能量来源 (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非石油输出国:出以色列为发达国家外,其他各国都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国民经济多以农牧业为主。

各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运输和加工原油、提供劳务和商品上,深的石油之利。

阿富汗是经济最落后的国家。

e、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不可以提高也不可以降低)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
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精心调剂,耐心解释在调配处方过程中的道德规范包括:审方仔细认真,调配准确无误;配药后配药人与审核人认真核对签字;发药时,要耐心向患者讲清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语言通俗易懂,语气亲切。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举例:碳循环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②碳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有机物碳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形式:有机物
③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形式:CO2
④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有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
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种类
a.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
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b.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的信息,如,植物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
激素
c.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

(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2.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应用:a.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模仿动物信息吸引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
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
注: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不能在生物与生物间循环。

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水是西亚地区最为宝贵但又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对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西亚各国地缘关系的复杂化。

目前,西亚国家对水资源之争主要发生在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