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能量流动教案

能量流动教案

能量流动教案教案标题:能量流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3. 了解能量流动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能量流动的定义和分类。

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

3. 能量流动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能量流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掌握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生态系统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关系。

二、概念讲解1. 介绍能量流动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光合作用和食物链等概念。

2. 讲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和作用。

三、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四、案例分析以实际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能量流动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五、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生态系统模型,并写出模型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以及能量流动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引言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维持生物圈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能量从太阳辐射而来,经过光合作用被植物捕获,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这一过程不仅对生物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整个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教案将以生态学的角度探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二、能量的来源: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能量被地表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植物细胞中的化学键能。

光合作用的关键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三、光合作用中的能量流动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之一。

光合作用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供给生物的生长与代谢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光合作用按照化学能的转移路径,可分为光化学反应和碳水化合物合成两个阶段。

(一)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发生在植物叶片的叶绿体中。

在这一过程中,光能被光合色素(如叶绿素)吸收,激发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形成激发态电子。

这些激发态电子随后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能量,并驱动质子泵将质子(H+)从基质转运至叶绿体内腔,形成质子梯度。

这一质子梯度的释放又会驱使 ATP 合成酶催化 ADP 和无机磷酸生成 ATP,储存化学能。

(二)碳水化合物合成在光化学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和 NADPH2 为碳水化合物合成提供能量和还原力。

通过碳同化作用,光合细胞可以利用二氧化碳(CO2)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C6H12O6)等。

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暗反应(即光独立反应)中,称为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

暗反应的关键成果是葡萄糖的合成,它所转化的化学能可以在生物体内继续流动。

四、食物链与能量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

食物链是描述物种之间能量流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图示。

食物链分为草链和食肉链两种类型。

(一)草链草链是以植物为食物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完美版)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完美版)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说课主要内容:目标构建目标突破目标评价依据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依据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与必修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建立联系,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稳定性的学习,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据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能量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十分熟悉。

学习目标(构建):(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构建能量流动的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建立系统观、物质和能量观。

(2)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通过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能量的变化,构建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能量流动的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构建。

难点: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构建。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直观展示法、创设问题情境法、分组讨论法等。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逐一进行环节一、与生活练习,构建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PPT展示超市猪肉价格,近段时间以来由于猪肉价格猛涨,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部分人开始只吃素。

素食主义者认为:吃素能够缓解世界上存在的食物短缺问题。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它蕴含着怎样的生物学原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学习。

环节二、突破重难点PPT展示赛达伯格湖生态图片,学生观察并构建一条食物链。

1、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1)太阳能是如何进入藻类体内的?(2)鱼的摄入入量和同化量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组活动一:学生和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角色互换,分组讨论各自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优质说课稿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构成的复杂网络,其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地流动,而营养物质则通过循环作用不断地被回收。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面,对高中生物的优质说课稿进行探讨。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转移原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移规律可以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

能量金字塔由底层的生产者,向上层的消费者逐步传递,每传递一层,能量都会减少。

在能量金字塔中,底层通常是植物,然后是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

在这个过程中,越往上,每个阶层所得到的能量和数量也都会逐渐减少。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1. 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食物关系的模型,它将一个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按照食物关系从底层到上层进行排列。

在食物链中,底层是植物,然后是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等。

以草原为例,植物(如草)为第一级,在一些昆虫、鸟类为第二级,食肉动物(如狐狸、豹子)则为第三级。

2. 食物网食物网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食物网始于光合细菌和细胞分裂细菌,细菌是最初生产者,再到植物,最后到达食肉动物。

食物网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

每个食物网中的物种都有多个食物来源,也就是说一个物种既可能是前一级的消费者,也可能是后一级的营养供应者。

生态学家们认为,食物网是更接近真实情况的表达方式,因为它不仅考虑了单一物种之间的直接关系,还考虑了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在生态系统中,体内的有机物质都是由外界吸收获得的。

因此,这些营养物质也需要通过循环方式返回外部环境,以保持生态平衡。

其中两种重要的循环过程分别是氮循环和碳循环。

1. 氮循环氮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同时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很高。

氮循环包括吸收氮和步骤,其中吸收氮又包括固氮和硝化作用。

固氮:在一些细菌和植物的根结中,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为氨,进而合成生物可利用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及能量在生物体中的流动过程。

2. 技能目标:能够解释能量从太阳开始到生物体中的流动过程,并能通过示意图展示能量的流动路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能量流动的兴趣,激发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能量的定义及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2. 能量在生物体中的流动路径及相应的能量转换方式。

3. 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能够较清楚地描述能量在生物体中的流动路径。

2. 能够理解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接触过的与能量相关的事物,并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谈论一些能源资源的利用以及能源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2. 知识讲解(约15分钟)(1)能量的定义:教师简洁明了地介绍能量的概念,即能够使物体产生工作或产生变化的物理量。

(2)能量的流动过程: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示等方式展示能量从太阳开始到生物体中的流动过程,并解释每个环节中的能量转换方式,如光能->化学能->热能等。

(3)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讲解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能量在生物体中的不断流动维持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 概念理解(约2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能量从太阳到达地球的途径有哪些?- 能量在地球上的流动路径是什么?- 能量在生物体中的转换方式有哪些?- 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2)展示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

4. 练习与巩固(约30分钟)(1)绘制示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示意图来展示能量在太阳、地球和生物体之间的流动路径。

(2)能量转换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能量转换游戏,通过模拟能量在不同生物体中的转换过程,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习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四)教学目标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2.在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水平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1、如何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为什么?
2、如何理解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为什么?
3、这三种金字塔是否都是呈正金字塔形,有无例外?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请分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列举符合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两个方面的实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主备人: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周次:
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教学重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自主预习探究
思考提高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
1、概念: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Hale Waihona Puke 流动的起点:2、传递途径:
3、具体示意图:(请以方框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3、生物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五、调查和技能训练:
思考:
1、结合教材93页资料分析:
流经一条食物链的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输入、能量传递的途径、能量转化的形式以及能量最终散失的途径分别是?
思考:
1、请分别从某一单个营养级和整条食物链的角度分析他们分别流经的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公开课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公开课说课稿)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节内容与其他各部分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说教法1.启发探究法:本节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教材一看就明白,真正理解和应用却困难。

所以根据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考讨论,从而师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2.直观教学法:采用直观的图片、图解,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说学法1.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能量流动》一节的教案

《能量流动》一节的教案

《能量流动》一节的教案第一篇:《能量流动》一节的教案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该节内容为本章重点,也是高考热点,往往把分析与计算结合在一起考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定时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推理能力。

2、通过讨论能量流动的特点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应遵循能量流动的特点合理利用资源,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解决方法⑴课前预习,设置基本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解答。

⑵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阐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挂图。

六、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阅读、交流相关内容。

2、开展调查活动。

第1课时导课:参课本93页问题探讨,让学生回答是先吃鸡,再吃玉米;还是先吃玉米,后吃鸡。

(大多学生的答案为第二个。

)师: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一块学习今天的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提问:师: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就一个生物个体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2、如果考虑一个种群,我们如何研究能量的输入、储存和散失?小结:问题:1、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3、各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4、各营养级能量散失的途径?学生回答:1、输入途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流动渠道: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为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奠定了基础。

启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是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前提,同时也为探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材首先通过“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鲁滨逊荒岛生存中获取食物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详细阐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接着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最后探讨了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

但对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分析来加深认识。

同时,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3)阐明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其次节的内容。

本节支配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讨论的学问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同学的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1.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力量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学问目标】: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力量目标】:ⅰ、指导同学构建能量流淌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同学定量地分析某个详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过程和特点,培育同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力量。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育学问迁移运用力量和计算力量。

【情感目标】: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育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同学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进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预备。

二、教法分析2.1教学方法:依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纳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争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很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

针对本校高二同学有较多小组合作阅历等状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争论法。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尊敬的评委和老师们,我今天的说课主题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后面进一步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研究能量流动,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研究。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XXX漂流到孤岛的图片”,引发学生讨论:XXX应该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

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从输入、去路与散失三个角度分析,明确摄入量、输入量、同化量、净同化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食物链的功能。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教案教学内容:生物能量的来源与转化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生态金字塔中能量的流动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物能量的转化作用。

2. 理解生态金字塔中能量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解释。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

3. 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步:生物能量的来源及转化(30分钟)1.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能量的来源,即太阳能。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生命活动中利用。

3. 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能量的转化过程。

第二步:生态金字塔中的能量流动(30分钟)1. 结合示意图,讲解生态金字塔中各层次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

2. 引导学生分析生态金字塔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包括能量逐级减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组织学生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三步:实验与讨论(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呼吸作用对能量转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生物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与提高(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能量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加深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息县三高王玺
2012.12.1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上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苏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为分析水平。

本节内容是以食物链、食物网及细胞能量供应与利用等知识为基础,又为物质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知识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重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注重生态学理念的提高,同时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

·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节约粮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按着新课标要求,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及计算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三维教学目标,针对我校学生学情,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程序得以简化为“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矫正强化”。

并借用多媒体、教具等进行辅助教学,力求使知识更为形象直观。

五、教学过程
根据“引导探究”的教学流程,课堂设置了如下几个环节,具体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图片。

以鲁宾逊漂流记为背景,假如你流落到一个荒岛,你带了1只鸡,15斤玉米,为了生存的更久,你将采用哪种生存策略呢?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再吃鸡。

3.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通过短暂的思考,学生给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到底哪一种是最合理的呢?这样联系生活的情景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为本节课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理论的学习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

因此,在这个环节,我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动手探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到这句话,学生很容易写出树→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我们以这条食物链为例来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研究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所以我引导学生以种群为单位,研究在蝉吃树叶这个环节中,能量是如何传递的。

首先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我们知道,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那么:
1、太阳能是怎么输入生态系统的?
2、蝉的摄入量和同化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每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小组汇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既让学生注重教材基础,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问题,那么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又有哪些去路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教具辅助教学。

这是我制作的教具,指导学生以蝉为例进行探究,首先我示范教具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将蝉粘贴在模型的指定位置。

第二步,在教具指定位置标出它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第三步,用橡皮泥来代表能量值,在相应的地方表示出能量的多少。

随后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套教具,让小组同学自己动手完成对教具上指定营养级的生物进行能量流动分析及教具模型的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终大家完成了该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物理模型的构建。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动手主动参与课堂,在实践的同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我将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汇总,得出该食物链完整的能量流动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一营养级都有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随即让学生结合课本和教具总结出能量流动的概念,从而完成能量流动这个概念模型的构建。

至此,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解决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这一重点内容。

为了探究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能量流动的特点,我选用能量流动的经典案例: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图中营养级之间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定量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能量流动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介于10%-20%之间。

通过以教具构建的物理模型和赛达伯格湖构建的数学模型,学生归纳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两大特点,根据以上两大特点我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明白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最后借助之前构建的树→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学生构建出能量金字塔模型。

3、课堂反思,知识升华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探究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定义、特点。

但是,学生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点,我将它们提出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我设置以下三个问题:
1、螳螂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它同化的能量中吗?
2、为什么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3、在荒岛生存故事中,哪一种方式是最好的呢?
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得出各个问题的答案,其中第三个问题的设置解决了新课之前的遗留问题,达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置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应用拔高三个层次的反馈练习,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4、结合实际,学而所用
本节课后,学生可以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

实践调查不仅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收集汇总信息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本节内容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我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以及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给予了学生全方位的评价。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如此设计能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后,仔细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具模拟、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形式转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成绩的提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整体的构思,同时本节课在细节处理上还有待改进,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