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材中。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蓬莱“夜半钟声到客船”和“沁园春雪”,使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毛泽东的诗歌具有思想性、哲学性、文学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沁园春雪》是时间上一次较为独立的创作,也是他较为颇具情感色彩的诗歌之一,能够充分展现毛泽东文化艺术的诗歌魅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毛泽东诗歌《沁园春雪》的背景、内容、艺术风格和意义。

②了解毛泽东的文学创作特征和风格。

③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④增强自觉学习文艺,融入文学世界的兴趣和参与欲。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②解读古典文学作品,锻炼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③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与自身的内心有更深刻的联系,从而发掘内心深处的个性与美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并通过创作与表达形式将美呈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课时一:导入环节1.教师用图片、音乐、视频等音像资料导入课程,唤起学生对归属感和共同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和感受。

2.教师介绍毛泽东及其诗歌创作特点,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以及文学风格进行简单介绍。

课时二:诗歌鉴赏环节1.引导学生先谈论“春雪”的感受,看“春雪”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然后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独特的体会来呈现自身对春雪印象。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诗文,理解体会比较深,就请学生朗读,多角度思考包括:故事情节、创作背景、词句意境等角度来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而体现毛泽东对人生和理想的抒发和表达。

3.教师为学生解读《沁园春雪》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及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描绘诗歌中所表达的“情”和“心”,并对于含义进行逐句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 了解词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词语言的准确性;2.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1.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通过分析与诵读,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也要一起去感受一篇气势恢弘的词——《沁园春•雪》(二)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1. 关于词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那么,现在你能结合词的相关知识说说对“沁园春•雪”这个题目的认识吗?答:“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 如何朗诵《沁园春•雪》?你是如何朗读这首词的?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再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听完了朗读录音,同学们想不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甚至比老师还好呢?你知道怎样读一首词才能读出感情和和谐的节奏吗?①要读准字音理解文意;②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③在理解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停顿和重读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导语】《沁园春·雪》是*的经典词牌名,称赞祖国的美好壮丽,也抒发了*的伟⼤的抱负及壮志难酬的胸怀。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活动 (⼀)、谈雪景,引⼊新课,揭题: 引导学⽣描绘雪景,并⽤⼀两句话表达⾃⼰的情感。

(学⽣交流)相机引⼊1936年2⽉,抗⽇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对苍茫⼤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

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课题) (⼆)、出⽰学习⽬标,明确学习任务: (⽬标同上)引导学⽣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学⽣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

2.学⽣明确字⾳及停顿,⾃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请学⽣多次齐读这⾸词,教师把握学⽣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学过程 ⼀、交流预习⼼得导⼊ 1.结合本地的⽓候特征,引导学⽣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畅所欲⾔,想象⼤地披⽩、青松傲雪、堆雪⼈、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不同的⼼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抗⽇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对雪原壮景,触景⽣情,写下了这⾸壮词,抒发了⽆产阶级⾰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

设计这段导语的⽬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诗⼈的⼀⾯。

) ⼆、听范读,正读⾳,感受⽓势。

1.学⽣出⽰⽣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实物投影展⽰,请学⽣读准每个字⾳,教师⽰范,学⽣纠正⾃⼰的读⾳,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引言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实践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认知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旨在探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并掌握文学鉴赏的基础知识。

一. 教学目标1.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掌握诗的意境和诗歌结构、语言运用等。

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教学内容和难点1.《沁园春雪》的背景和创作史2.《沁园春雪》的内容和结构3.《沁园春雪》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三. 教学方法1.情感教育引入法。

老师可以播放八分钟远景纪录片《近代史上的秘密》,简单介绍光绪、宣统年间的中国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动荡和苦难。

2.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课前阅读材料,分小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3.文学鉴赏实践。

a.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诗歌赏析方法,对《沁园春雪》进行分析,感受诗歌的形式与结构,揭示诗歌的寓意及其情感。

b.通过模仿创作,让学生尝试模仿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方式、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和阅读请学生预习《中国诗歌鉴赏辞典》中“沁园春·长沙”条目,掌握诗歌的内容。

2.情感教育引入播放八分钟远景纪录片《近代史上的秘密》,介绍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3.小组讨论对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思考进行理解和感悟。

4.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沁园春雪》的背景和作者赛珍珠。

5.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结构和意境进行分析,了解诗的韵律和结构。

6.作品语言鉴赏可以通过先教学习相关的常用中英鉴赏术语如:典型意象,浮应急,比喻,拟人,雏鸟,寓意等,之后经典诗文文本梳理中较典型句子对其进行分析。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

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4. 在讨论中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篇一:沁园春雪【教学设想】《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

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

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1.写景抒情。

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1.联系《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课沁园春雪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融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本课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第一课,位居单元之首,对本单元的教学有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

二、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理清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领会诗人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复朗读,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难点: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2、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3、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反复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搜集咏雪的诗句或佳作,完成《同步探究》部分内容。

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背诵。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并明确学习目标。

师:古诗词中咏雪的诗句很多,同学们搜集到哪些?请把你的收获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展示咏雪的诗句,教师提示大家整理并积累。

师:我们欣赏过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高孤傲,我们也领略过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色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壮阔。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诗歌都会关注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明确:积累词语;明白诗歌的内容;理清诗人的思路以及诗歌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以《同步探究》为主。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并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

3、指名朗读并评价: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如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各抒己见,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后明确: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英雄。

《沁园春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领会诗人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

3、感悟诗人对人生和人世的深刻思考和思想启示。

4、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性认识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语言的运用。

2、把握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自我境遇的描述。

2、理解作者对宇宙与自然的反思。

四、教学方法:1、讲授。

2、合作探究。

3、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通过展示诗歌《沁园春雪》的诗歌音乐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沁园春雪的诗歌意境,铭记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导入教材通过撰文配图讲述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林徽因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并细读诗歌原文《沁园春雪》。

3、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师主讲介绍诗人林徽因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林徽因的文学追求在于对人性的体认,对人类生命的全景理解。

同时,她从亲身经历、生命体验出发,发掘自身文学灵感,并独立思考人生和人世的意义。

通过讲解,学生对诗歌作者,林徽因,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引起兴趣,进一步阅读、鉴赏和思考。

4、课堂探究通过语文课堂活动:“诗歌鉴赏赏析”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如形象描写、修辞手法等。

并进行诗歌分析,得出林徽因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沁园春雪》表达了林徽因对民族、对生命、对自我的追求和关爱的情感表达,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呼唤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实现。

5、作品呈现通过学生演讲PPT文件和小组展示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6、总结点亮在学生行进的过程中,教师总结课程,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需要学生在平时读书、写作、生活中多多借鉴,在抒写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中,运用好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争取更多、更好的成果。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6、背诵、默写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教学难点】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大意;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整体感知:学生看书、听读,正音。

(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出示幻灯片(一)、给加线字注音:①分(fèn)外妖娆(ráo)②逊(xùn)③成吉思汗(hán )④数( shǔ )风流人物⑤还看今朝(zhāo)(二)、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折腰——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

(学生作答)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北国风光怎样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九年级语文上册 1《沁园春 雪》教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沁园春 雪》教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1 沁园春雪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标虽未对第四学段的现代诗的教学做出明确的表述,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X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X作品。

《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

通过描写雄伟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

3.中招考点诗歌常考考点: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理解词语。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大多停留在默写与背诵上。

如何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重点句子来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是古诗词教与学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1、通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学生能说出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说出写景、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3、通过反复品味,学生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读出词的韵味和蕴含的感情,初步掌握词的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的方式,能总结出通过各种表达方式表达感情的方法。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学生能说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谁知道雪中飞的广告词?“千里冰中封,万里雪中飞”。

大家知道这两句广告词化用了谁的词句?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

雪中飞羽绒服依靠化用的词句,使产品家喻户晓,产品畅销。

由此可以看出诗词的妙处。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鉴赏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板书题目)。

(二)预习检测1、文体知识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以上理论,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第一、诵读法,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第二、提问法,提问是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教学方法。

按照“切入- 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参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沁园春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
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投影仪,小黑板,录音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 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 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 篇。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7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 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 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 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 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 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 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 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 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 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 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
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 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 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 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 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 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
2/7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
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 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 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 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 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 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 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 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 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 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 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 与力量。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3/7


4/7


5/7


6/7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