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开一话杨绛》阅读练习及答案
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2586e31b765ce0408140f.png)
篇一: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百岁老人杨绛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
但从那时起,杨绛就把这间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已没有什么可以扰乱她平静的心灵。
杨绛开始独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她把这叫做“打扫现场”,每日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
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
照顾人,男不如女。
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于今年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这也是她一贯身心修养的成果。
据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
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上册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上册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a67fbf5335a8103d22017.png)
【精品】初中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李娟看杨绛先生和钱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
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
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钱钟书先生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
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
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
”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
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
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
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
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
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
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
有她一生陪伴在他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
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
”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
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228dd6c5da50e2534d7f38.png)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李娟看杨绛先生和钱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
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
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钱钟书先生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
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
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
”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
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
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
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
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
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
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
有她一生陪伴在他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
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
”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
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阅读答案-.doc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阅读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ce5942b31b765ce04081443.png)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阅读答案-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锺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锺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锺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
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锺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锺书伉俪不近人情。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锺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锺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锺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
直到钱锺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
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
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
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5be271a37f111f0855b02.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李娟看杨绛先生和钱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
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
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钱钟书先生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
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
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
”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
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
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
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
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
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
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
有她一生陪伴在他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
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
”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
百岁杨绛阅读及答案
![百岁杨绛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5598b71fe910ef12df892.png)
百岁杨绛阅读及答案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干坚①我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书,曾经一读再读,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炉火纯青。
当多数身为作家和受害者的当事人还在对“文革”王顾左右的时候,她已经秉笔直书之了。
我相信在她那一代中,她是少数几个将要不朽的作者之一。
②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百岁生日,《文汇报•笔会》采访: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
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
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③大师说: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
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你骂我,我一笑置之。
你打我,我决不还手。
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
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
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④一百岁的人了。
电视镜头里,写写读读,周围兰茂书香,其人儒雅高贵,淡泊慈祥。
却不料一开口,这位中国大师就说到刀子,说到“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
可以想见一辈子是如何地舍辛茹苦,忍辱负重。
一代人杰,却只想当个“零”,为避开刀子而忍着。
“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一般来说,自由是不忍的结果。
忍出来的自由,倒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自觉地把自己处理成某种“零”,不仅仅是杨绛先生的人生之道,恐怕也是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之道。
⑤杨绛先生的“零,,并非空洞无物。
只有做“零”状,她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
阅读答案:《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含答案解析)完整篇.doc
![阅读答案:《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含答案解析)完整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a783a913fe4733687e21aafd.png)
阅读答案:《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含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傅小平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
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
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2016中考:与杨绛先生有关的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2016中考:与杨绛先生有关的现代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dc89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1.png)
2016中考:与杨绛先生有关的现代文阅读(含答案)篇一: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
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
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
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
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
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
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
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
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
“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
“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
我们全都大笑起来。
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09ff5af1ffc4fff47ac52.png)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李娟看杨绛先生和钱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
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
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钱钟书先生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
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
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
”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
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
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
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
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
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
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
有她一生陪伴在他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
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
”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
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答案
![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1176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3.png)
语文每日一练(二六)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眼中的杨绛先生铁凝①作为敬且爱她的读者之一,近些年我有机会十余次拜访杨绛先生。
②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
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
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盐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活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
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道:“何不就叫杨绛姐姐?”我自然不敢,但那份放松的欢悦已在心中,我和杨绛先生一同笑起来。
③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钟书先生所教“八段锦”,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
我想起杨绛告诉我钱先生教她“八段锦”时的语气,极轻柔,好像钱先生就站在身后,督促她每日清晨的健身。
那是一种从未间断的想念,是爱的信仰。
④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对方。
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
“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
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
”杨绛说。
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单从穿着看去,大约都像女工或男工。
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
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
⑤二〇一三年春节前,我和先生同去杨绛先生家拜年,我们聊了一些家事,还讲到我们的女儿。
杨绛先生嘱咐说:“下次来,送给我一张你们的全家福吧,照片背面要写上字呢。
”那慈爱的神情,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样。
二〇一四年四月,我和先生再次拜访了杨绛,我们遵嘱送给杨绛先生一张全家福照片,她看着照片上的女儿,叫着孩子的名字,好像孩子已经站在她的眼前,杨绛先生比我们的女儿整整大了一百岁,她看着照片上的孩子时,仿佛时光倒流,她的神情刹那间呈现出稚童样的活泼。
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理解题目附答案
![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理解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a92f66137ee06eff918e0.png)
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理解题目附答案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1]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那么关于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整理的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材料清水一般的杨绛李娟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
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
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
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
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
”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
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
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
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
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
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
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
百岁杨绛亦芳华阅读答案
![百岁杨绛亦芳华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e3a1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e.png)
百岁杨绛亦芳华阅读答案《百岁杨绛亦芳华》阅读材料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年满百岁了。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魅力。
我们习惯说杨绛是“钱钟书夫人”,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钱钟书的。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这出“泪和笑只隔了一张纸”的话剧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
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但即便如此,在1945年,夏衍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mdash;mdash;“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1958年,年已47岁的杨绛下决心“偷空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middot;吉诃德》。
她无师自通,锲而不舍地完成了这项庞巨的翻译工作。
未完译稿历尽磨难,“黑稿子”在“__”中“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九死一生”,总算逃过劫难。
1978 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middot;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middot;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向75岁的杨绛颁授“十字勋章”,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贡献。
其后,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风雨生活的《我们仨》,到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
在杨绛先生住宅小区的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如今只有这一家。
杨绛拒绝封起阳台:“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 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
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很多人都为此感叹,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据说,那是钱钟书活着时杨绛登着梯子换灯泡留下的。
百岁杨绛阅读及答案
![百岁杨绛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5598b71fe910ef12df892.png)
百岁杨绛阅读及答案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干坚①我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书,曾经一读再读,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炉火纯青。
当多数身为作家和受害者的当事人还在对“文革”王顾左右的时候,她已经秉笔直书之了。
我相信在她那一代中,她是少数几个将要不朽的作者之一。
②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百岁生日,《文汇报•笔会》采访: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
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
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③大师说: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
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你骂我,我一笑置之。
你打我,我决不还手。
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
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
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④一百岁的人了。
电视镜头里,写写读读,周围兰茂书香,其人儒雅高贵,淡泊慈祥。
却不料一开口,这位中国大师就说到刀子,说到“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
可以想见一辈子是如何地舍辛茹苦,忍辱负重。
一代人杰,却只想当个“零”,为避开刀子而忍着。
“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一般来说,自由是不忍的结果。
忍出来的自由,倒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自觉地把自己处理成某种“零”,不仅仅是杨绛先生的人生之道,恐怕也是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之道。
⑤杨绛先生的“零,,并非空洞无物。
只有做“零”状,她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
清水一般的杨绛 阅读附答案
![清水一般的杨绛 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4650b50740be1e650e9afb.png)
清水一般的杨绛阅读附答案清水一般的杨绛李娟看杨绛先生和钱年青时的照片,钱钟书萧洒俊朗,她温婉娟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披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
暮年时,他们都穿戴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白叟一块儿捧书阅读的侧影,那末安详、静美、温情。
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荣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钱钟书曾称颂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白叟了。
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芬芳。
老去的只是时日,不老的,永久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 一个人经由不同程度的锻炼,就取得不同程度的涵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郁。
咱们曾如斯渴想命运的波涛,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景色,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接踵病重住院,她奔走在两座病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勤和操劳可想而知。
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
”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坦然离世。
这是她年青经常对他说的话。
早年她和钱先生一块儿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
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
一次,他说,不谨慎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
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
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
他感激之余,对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辈子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糊口杂事眼前却如小童一般束手无策。
有她一辈子陪伴在身边,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顺的知己。
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仍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
”在生死眼前,内心如斯强大和沉寂,听之使人落泪。
此时,她独一的孩子钱瑗也已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然而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清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一百岁感言原文_百岁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和答案
![杨绛一百岁感言原文_百岁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45fa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f.png)
杨绛一百岁感言原文_百岁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和答案《百岁徐中玉:大学不能“失语”》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如果允许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
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
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1978年,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在就职宣言中如此说道。
也是在那一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邀请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编写《大学语文》。
书的序言中写道:“大学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
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
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30多年过去,中小学校园里,诵读英语的远比捧读语文课本的多得多。
就在最近,中国人民大学也将大学汉语改成选修课。
当年那辈懂得语文之用的大家们多已作古,只有徐中玉先生是难得的长寿之人,身板依然硬朗挺直,国字脸,剑眉,硬挺挺的短发,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像刀刻上去的,站在天地之间,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更像军人。
老人家对现在语文的衰落,只喃喃一句:“大学不能‘失语’。
”徐中玉年少时,家里困难。
因为师范科不用学费,吃饭也不用花钱,他便考取了无锡省立中学师范科,毕业后先得去小学当两年教师,才能接着考大学。
十七八岁的徐中玉,做了两年“孩子王”,然后考上了位于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
美好的大学生活因为日军侵华,被搅得支离破碎,学业却在受难的日子里毫不松懈,一口气读到了硕士。
抗战胜利后,徐中玉回到山东大学任教。
由于公开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被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指为“奸匪”,密令将他解聘。
1947年,他来到上海,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
在上海学界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中,徐中玉的“硬朗”是出了名的。
1955年“肃反”运动中,施蛰存先生被批斗,徐中玉仗义执言,当众为其辩护。
1957年,徐中玉被划为“右派”,赶出中文系,发配到图书馆整理卡片。
老友劝他不要一味硬顶,但他却抱着宁折不弯的决心,说:“我横竖横了(上海方言,死也这样,活也这样)。
傅小平《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阅读练习及答案
![傅小平《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24ea39a5e9856a5612603f.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傅小平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 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简朴的生活、高责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
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 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 跨步正要进门,他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南兴,说钱钟书优俩不近人情。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 ,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
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
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
2019-2020-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3页)
![2019-2020-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320a28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5.png)
2019-2020-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3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阅读附答案杨绛先生最早是以剧作家身份登上文坛的。
她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戏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登上剧坛后,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喜剧的双璧”。
杨绛一时间声名大噪,甚至钱锺书先生在公众场合都被介绍成“杨绛的先生”。
1949年以后,杨绛先生的创作重点转向小说与翻译。
她的几则短篇小说生动形象地勾勒了各种人物,长篇小说《洗澡》更是描摹了“三反”运动中惯见的“嘴脸”。
这些作品充满了机智幽默,又渗透着世情练达。
杨绛先生的翻译水平极佳,朱光潜先生曾称赞说,全中国“散文翻译杨绛最好”。
杨绛则说,翻译是件苦差事,译者“一仆二主”:一个洋主子是原文作品,原文的一句句、一字字都要求依顺,不容违拗,也不得敷衍了事。
另一主子就是译本的本国读者,他们既要求看到原作的本来面貌,却又得依顺他们的语文习惯。
值得敬佩的是,杨先生的西班牙文是年过六十才开始学习的,边自学边翻译。
其译作功不可没,为后来的西班牙文学翻译奠定了深厚基础。
杨绛先生的散文感情真挚、平淡馨香,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去世后,她在散文《我们仨》中追忆了一家三口的点滴生活,读过的人无不动容。
与杨绛先生交往过的人,都对其高雅淡泊的性情赞叹不已。
杨绛先生的生活十分朴素,对于物质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先生家中至今仍然保持着钱锺书先生在世时的陈设,白墙、水泥地、老家具,没有装修,也没有封阳台。
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那是杨绛先生早年登高换灯泡时在湿墙壁上留下的印记。
客厅亦是书房,靠近门口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20卷《钱锺书手稿集》和一些外文工具书。
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的照片摆放在书架正中最醒目的位置。
杨绛先生生活十分低调,近几年更是婉拒来访。
她一生热爱读书,年少时一星期不看书就感到“一周都白过”。
清水一般的杨绛记叙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清水一般的杨绛记叙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ec2b340975f46526d3e157.png)
清水一般的杨绛记叙文阅读原文附加答案《清水一般的杨绛》记叙文阅读原文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
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
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
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
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
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
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
”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
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
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
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
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
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
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
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
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
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
”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
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
(25分)百岁开一话杨绛(黄薇)今年的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101岁生日。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杨绛与朋友一起北上,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
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
当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
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
”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
杨绛的同乡费孝通暗恋着杨绛,对此自是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
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
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
”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
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有段名言:“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
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
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杨绛在被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时,她跺着脚,激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
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总是笑嘻嘻的。
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
而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编》,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唐吉诃德》。
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
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唐吉诃德》。
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
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出版。
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
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不久,女儿钱媛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2011年面世!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原载《文史参考》,有删节)(1)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篇人物传记语言华丽,契合了传主杨绛先生的高贵精神。
B.杨绛先生送别费孝通先生下楼时说“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意在暗讽费孝通暗恋杨绛先生是何等执迷不悟。
C.“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这里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
D.杨绛先生以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E.杨绛先生和谁都不争,和谁都不屑,表现了她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
(2)请简析杨绛先生在“文革”十年中表现出来的精神。
(6分)(3)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说的“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
请问杨绛先生是如何“打扫现场”的?(6分)(4)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你是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精神的?(8分)【答案】⑴ DE⑵①乐观豁达:被剃“阴阳头”。
赶做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被分配洗厕所,把厕所擦得焕然一新;看管菜园,依旧看书,平时总是笑嘻嘻的。
②勇于斗争:为钱钟书澄清辩诬,批斗会上据理力争,金刚怒目。
③坚韧顽强:从原文翻译了《堂吉诃德》。
(意思对即可)⑶①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篇》。
②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
③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手稿笔记。
⑷示列:我认为杨绛先生的“不争”的精神具体表现在面对逆境泰然处之,不追求名利。
(2分)①面对逆境泰然处之,被当作“牛鬼蛇神”剃“阴阳头”,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把污垢重重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并坐在上面看书;年近六十被下放干校,她总是笑嘻嘻地坚持学习;“文革”中备受折磨时仍坚持完成译著《堂吉诃德》。
(2分)②不追求名利。
她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采访;钱钟书去世后,她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九十岁寿辰时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避寿”。
(2分)正因为“不争”,杨绛先生才活出了智慧,精彩,成功,长寿。
面对纷繁的现实生活,我们也要学习杨绛先生的“不争”,在困境中泰然处之,不汲汲于名利,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才能活出真我,发展自我。
(2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判断,A项“语言华丽”应为“语言平易”。
B项“暗讽”“执迷不悟”言重了。
C项“正面表现”应为“侧面表现”。
所以选DE。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和人物精神的鉴赏和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本中的描述性的语句、议论性的语句、评价性的语句加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
例如,被剃“阴阳头”。
赶做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被分配洗厕所,把厕所擦得焕然一新;看管菜园,依旧看书,平时总是笑嘻嘻的。
表现出了杨绛先生的乐观豁达精神。
以此类推,再从勇于斗争、坚韧顽强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从文本中找到杨绛先生说的“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所在的第12段,然后从后文中找到属于杨绛先生所做的一些事情中进行筛选概括。
例如,第13段,“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我们仨》出版问世,”等;还有第14段内容,整理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根据“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所在的语段及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杨绛先生的这种不争精神对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启示,联系现实,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阐述。
杨绛现实的这种不争精神在文本中表现在泰然处之问题、不追求名利,然后可从这些角度来阐述对自己的人生启示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