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随着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针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也得到了极大的进展和优化。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

诺和锐30是一种胰岛素促释制剂,能够调节血糖水平,减少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降低血糖生成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

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上,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已经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我们来讨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HbA1c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生成,提高血糖利用,减少血糖波动,降低血糖的峰值和波谷,提高血糖的稳定性。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中还表明,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有良好的减重效果,能够改善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且对血糖控制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治疗效果得到了临床实践的验证和研究的支持。

在使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和其他药物治疗,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某院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

某院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

某院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很多种类,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应用。

本文将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减少肝葡萄糖输出,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还可以促进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肌肉更容易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由于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也不会增加体重,因此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二、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是一类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的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但容易引起低血糖,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体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体重变化。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减少血糖升高的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糖等。

这些药物不会导致低血糖,也不会增加体重,适合于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

四、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未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的患者,胰岛素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药物。

胰岛素能够直接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从而减少血糖浓度。

目前常用的胰岛素有快速作用型、中长效作用型和混合型等。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饮食情况,医生可以灵活调整胰岛素的类型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及药学分析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及药学分析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及药学分析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药物疗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是常用的胰岛素类药物,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本文将对这两种胰岛素的疗效进行对比,并进行药学分析。

首先,了解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的基本特点是必要的。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药物,它可以持续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对餐后的血糖控制效果良好。

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中效胰岛素类药物,它具有较快的作用起始时间和相对较短的持续时间。

接下来,对这两种药物的疗效进行对比。

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在长时间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的风险。

它能提供稳定的胰岛素供应,使得血糖的波动减少到最低。

然而,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时间较长,需要进行较为准确的剂量调整,以避免血糖过低的情况发生。

相比之下,门冬胰岛素30的作用起始时间较快,可以更快地控制血糖。

它的波动性较小,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

然而,由于其作用时间较短,可能需要在餐前或餐后进一步补充胰岛素,以确保全天的血糖控制。

此外,药物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经验表明它们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个体差异存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胰岛素过敏、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监测。

在药学分析方面,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具有不同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甘精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后,发挥长效作用,进入血液后能够形成活性胰岛素,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来降低血糖。

门冬胰岛素30则需要在皮下注射后先形成胰岛素晶体,然后再逐渐释放出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在选择具体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需求、耐受性和合并症等因素。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6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5.59亿。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特点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

要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非易事,许多患者存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等,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较为普遍,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地特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分别是一种胰岛素类药物和胰高血糖素类似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者具有互补优势,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和降低低血糖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旨在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研究对象为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一个接受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另一个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研究持续时间为6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主要研究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副研究指标包括胰岛素用量、体重变化、血脂、血压等。

所有数据将通过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情况,以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的疗效和安全性。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血糖控制不良现状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血糖控制不良现状

·临床实践·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目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标不到30%[1],已成为多种疾病的等危和(或)相关因素,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

作者仅对本院2008—2010年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现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2010年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32~78岁,平均(56±24)岁;职工37例,居民(农民)20例,管理人员7例;糖尿病史1~20年,平均11年;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10例,冠心病18例,脑梗死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9例,糖尿病足2例,脑梗死6例,脑出血2例(已死亡)。

以上患者随访血糖均未平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2诊断与治疗64例患者经本院或(和)其他医院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试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64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应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其中应用胰岛素治疗30例(10例确诊后即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26例患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治疗;46例联合两种降糖用药治疗;38例辅与并发症用药。

2结果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通过静脉血糖及血糖监测均未能平稳控制血糖,空腹血糖8~14mmol/L,平均(11±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26mmol/L,平均(19±7)mmol/L。

3讨论3.1病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个脏器的并发症[3],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5%以上[4],病因可能与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共同所致原发性糖尿病有关[5],这需要通过合理平衡膳食,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才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平稳控制需要综合个体化治疗。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二甲双胍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主 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 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 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使 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重 下降。在 UKPDS 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 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单独使用二 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 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 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 应。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 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 肌酐水平男 >1.5mg/dL,女>1.4mg/dL 或肾小球滤 过率<60ml/min/1.73m2 )、肝功能不全、严重感 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 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 2型糖尿病 的自然病程中,胰岛 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 而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水平变化不大。因此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对外源性的血糖控 制手段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 服药间的联合治疗。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 2型糖尿 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使血糖控 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在内的药 物治疗。
男 性 >1.0(40mg/dl) 女 性 >1.3(50mg/dl)
<1.7(150mg/dl)
<2.6(100mg/dl) <1.8(70mg/dl ) <24 男 性<2.5(22mg/g) 女 性<3.5(31mg/g) <20μg/min(30mg/d) ≥150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两种常用的口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本文结合临床研究结果比较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以及长期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格列齐特缓释片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瑞格列奈则在降低体重、改善血脂等方面效果更显著。

未来,结合两种药物可能能够实现更好的个性化治疗。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均有一定效果,但因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作出选择。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瑞格列奈,效果,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安全性,长期效果评估,临床应用,前景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慢性病负担。

目前,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这两种药物都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结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能会不同。

本文旨在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建议。

深入了解这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结果,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长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以探讨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摘要】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本文旨在通过对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分析,探讨二甲双胍的优势和局限性。

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药理作用、临床治疗、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有效药物、优势、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二甲双胍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数亿人患有2型糖尿病,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这一疾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比较研究以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地位进行深入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探讨该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比较优势,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2型糖尿病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分析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过程中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促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管理。

通过对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我们希望全面评估这一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表现,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依据,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的医护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的医护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疑难病例的医护讨论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日常的生活方式管理。

然而,有些病例存在疑难问题,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讨论和决策,以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

病例描述我们遇到了一位52岁的女性患者,最近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她的主要症状是频繁的口渴、多尿和疲劳感。

她的体重指数(BMI)为30,属于肥胖范围。

她的空腹血糖水平为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2%。

她没有其他明显的健康问题。

讨论1. 药物治疗方案针对这位患者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根据她的病情和指标,我们建议开始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Metformin)。

这种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效果。

我们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副作用情况,以调整剂量或考虑其他药物。

2. 生活方式管理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重要。

我们建议这位患者进行以下方面的管理:- 饮食控制:建议减少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控制总体摄入量和餐后血糖的波动。

- 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运动。

- 减重:考虑这位患者的肥胖问题,减重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来减轻体重。

3. 随访和监测这位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糖检测和HbA1c检测,以及定期体重监测。

此外,我们还需要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药物的耐受性。

结论针对这位52岁的女性患者的2型糖尿病,我们建议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并结合生活方式管理,包括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和减重。

定期随访和监测是必要的,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摘要:2型糖尿病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代谢紊乱,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根据相关研究报告,药物治疗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心脏病、血管风险、体重增加等。

为进一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需加强研究具有新靶点或新作用机制的新药。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和传播速度最快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现如今这种疾病急剧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糖尿病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主要药物现状及部分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临床研究研发出五种常用口服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超速效及超长效胰岛素等。

了解以类似物等为代表的新型降糖药的特点,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南。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降糖药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药物治疗引言: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并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许多转变。

2型糖尿病的出现,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重要疾病之后的又一疾病。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在越来越多人群众出现,这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人数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百分之十一点六。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据(IDF)最新统计,二零一四年全球约有三点八七亿人患有糖尿病。

预计到二零三五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六亿。

糖尿病及其发症导致了死亡人数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为人民生活增添负担。

它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目前,通过降糖药物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手段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减少了很多糖尿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治疗质量。

由此可以看出,了解低血糖治疗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以及通过药物的正确使用对糖尿病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糖尿病治疗药物现已投入临床应用阶段。

2型糖尿病降糖药主要有硫脲类和双胍类,近年来有许多新药用于临床。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影响因素及院前用药效果评估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影响因素及院前用药效果评估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影响因素及院前用药效果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影响因素及院前用药效果评估引言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对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评估院前用药的效果。

血糖控制现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多数处于不理想状态。

尽管有各种降糖药物的存在,但很多患者的血糖仍然无法有效控制。

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一半的T2DM患者无法达到推荐的血糖目标。

这一现状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影响因素1.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而缺乏体力活动则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难以控制。

2.个体因素:遗传、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也对血糖控制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并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3.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能由于长期使用药物而导致治疗失效。

例如,饮食控制和运动无法改善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药物特性,有些患者对特定药物可能没有良好的反应。

院前用药效果评估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问题,医生们在院前治疗中使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1.胰岛素促泌剂:例如磺脲类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增加,需要患者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和调整药物剂量。

2.胰岛素增敏药物:例如大部分双胍类药物,可以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

这些药物通常被视为首选治疗,因为它们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血糖波动。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仍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传统糖尿病药物1、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它可以帮助身体细胞吸收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胰岛素的使用常常伴随着低血糖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2、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等,这些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因人而异,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二、新型糖尿病药物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GLP-1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GLP-1类似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利拉鲁肽和度拉鲁肽,它们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高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注射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2、SGLT-2抑制剂:SGLT-2是一种肾脏中的糖通道,可以促进血糖的排泄。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SGLT-2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最近上市的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选择。

3、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葡萄糖激酶是一种肝脏中的酶,可以刺激肝脏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储存。

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可以激活葡萄糖激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正在研究中的药物如西格列汀和瑞格列汀等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人员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型糖尿病药物问世。

例如,针对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靶点将会成为药物研发的重点。

联合用药方案可能会更加个性化,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本文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糖尿病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

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而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两种常用的口服药物。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格列齐特缓释片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格列齐特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 降低血糖水平多项研究表明,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

长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患者的高血糖发作。

2. 减轻胰岛素抵抗格列齐特缓释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3. 减少并发症风险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齐特缓释片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瑞格列奈的治疗效果瑞格列奈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1. 提高胰岛素分泌瑞格列奈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效果的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都是2型糖尿病常用的口服药物,它们在治疗效果上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1. 作用机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而瑞格列奈是一种DPP-4抑制剂,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减少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水平。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负担。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诺和锐30是一种新型胰岛素促分泌剂,可提供快速和持续的胰岛素释放,有助于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则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

联合应用诺和锐30和二甲双胍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旨在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2.分析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3.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机制;4.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不良控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目前,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巨大负担。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之一。

该组合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该药物组合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摘要】糖尿病全球合作组织倡导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患者,其认为需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亚组人群的不同情况进行考虑,从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立足于之前的各项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控制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基础就是良好的血糖控制,其在预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和延缓糖尿病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血糖控制目标;2型糖尿病;个体化治疗在对数量众多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一刀切式”的治疗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比如没有对患者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易感性、并发症、病程、年龄、基因型和表现型等异质性进行充分地考虑。

所以,在对患者实施多重风险因素干预的过程中,要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且对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特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亚组人群的具体情况为根据对血糖控制目标进行设定,有效地控制心血管风险,并且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1.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的依据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基础就是血糖控制。

相关研究[1]表明,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早期强化控制血糖具有密切关系。

在大血管并发症方面,该研究中的强化治疗组具有下降的心肌梗死发生率,然而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针对患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随访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血糖控制水平。

结果证明,通过早期强化治疗能够长期降低微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分析该研究的长期数据,可以发现,患者在经过强化治疗并且实现最终血糖达标之后具有更低的总死亡率和较高的心血管获益。

综上所述,早期强化控制血糖能够降低远期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对尽可能早的优化代谢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另外某一项干预研究[2]中所有的入选研究对象都是具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或者具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该研究证实了通过强化降糖的方式能够使微血管并发症得以显著降低,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肾病的发生率,然而却没有证实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通过强化降糖方案得到有效地控制。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是目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短效胰岛素,通过模拟胰岛素的分泌来调节血糖水平。

瑞格列奈是一种酮酸那酯酶抑制剂,通过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并增加肌肉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来控制血糖。

1. 血糖控制效果: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改善血糖控制。

瑞格列奈通过减少葡萄糖生成,降低胰岛素抵抗,而甘精胰岛素则能够提供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两者的联合使用能够互补作用,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2. 体重控制效果:瑞格列奈可以减轻体重,而甘精胰岛素则有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中,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体重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可以实现良好的体重控制,这可能与瑞格列奈的体重减轻作用和甘精胰岛素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提高作用相互作用有关。

3. 胰岛素抵抗改善效果:瑞格列奈能够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则可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能力。

联合使用两者有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

4. 心血管保护效果:瑞格列奈被证明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甘精胰岛素则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联合使用两者可能能够提供更好的心血管保护效果。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这种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血糖控制、体重控制、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每个病人的具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不同,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案仍需根据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联合治疗也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病人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摘要】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组合,本文旨在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诺和锐30与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然后详细描述了临床研究设计和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安全性评价也表明该药物组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综合分析认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关键词:诺和锐30、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血糖控制、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前景、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群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亿人,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6亿人。

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约90%。

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与肥胖、饮食结构不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其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帮助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诺和锐30和二甲双胍作为常用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诺和锐30是一种长效胰岛素,能够模拟人体自然胰岛素的释放,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而二甲双胍则能够降低肝脏糖原合成,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研究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评价,以及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糖水平。

目前,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常用的口服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1.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格列齐特缓释片属于二甲双胍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生成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格列齐特缓释片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少体重增加,并且对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格列齐特缓释片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改善血管功能,从而减少心血管风险。

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患者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通常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药物。

瑞格列奈还可以减少肝脏糖异生,减少内脏脂肪,改善胰岛素表观抵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临床应用中,瑞格列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联合使用,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

3. 两种药物的优缺点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格列齐特缓释片作用于肝脏,通过抑制糖异生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具有降低心血管风险和减轻体重的优点,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和消化道不适的副作用。

瑞格列奈作用于肌肉细胞,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来降低血糖,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和对体重的减轻,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和水肿的副作用。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适当的口服降糖药物。

格列齐特缓释片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风险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适合于长期控制血糖和改善心血管风险的患者。

瑞格列奈适用于较重症糖尿病患者,单药治疗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适合于需要强效降糖和保护心血管的患者。

2型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分析

2型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分析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 2 0 1 0年 中华 医学 会糖 尿病 学分会 关 于 中国患 者 2型
1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 中男 8 8例 ,女 6 8例 ,年 龄( 6 3 . 7±1 5 . 3 ) 岁 ,病程 ( 9 . 3±7 . 1 ) 年 ,有 1 ~ 3 0年 的患病史 ,经 降糖 药治疗 至少 3个月 。根 据患者用药情 况分为 观察组和 对照 组 ,观察组采 用 1 3服降糖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
1 . 2 方 法
观察 组病程 ( 7 . 9±6 . 5 ) 年 ,对 照组 ( 1 0 - 3 ±7 . 1 ) 年 ,观察组病
程短 于对 照组 ( 仁一 2 . 1 7 9 6 ,P = O . 0 3 3 1 < 0 . 0 5 ) 。
采 用调查表 的方式搜 集相关研究对 象 的资料 ,调查表 内容 包括 性别 、年 龄 、病程 、用药 情况及具 体所用药 物。记 录患者 身 高及体 质量 ,计算体 重指数 ( k g / m ) ,测 定并记 录患者 空腹 血 糖( F P G ) 、 餐后 2 h血糖 ( 2 h P G ) 水平及糖 化血红蛋 白( H b AI c ) 值。
临床与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2 卷第8 期( 总 第2 3 2  ̄ J ) 2 0 1 4 年3 月
2 型糖尿 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 制状况分析
张银 ①
【 摘 要 】 目的 :对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2 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状况进行分析 ,为治疗 2型糖尿病 选择合适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 医 院治疗的 1 5 6例 2 型糖 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观察组 和对 照组 ,观察组 采用 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注射胰 岛素进行 治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用药方式及效果。

方法选取10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并分别给予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治疗,比较四组药物的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等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0.05。

二甲双胍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格列美脲片组为84.6%、阿卡波糖组为88.9%、格列齐特组为85.2%,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7.7%、15.4%、14.8%、14.8%,可见二甲双胍片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高,不良反应也较少。

结论采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均比较显著,但二甲双胍片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格列齐特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通过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及配合饮食控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

我院采用临床常用的几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均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

女性48例、男性5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6.7±3.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4.1)年。

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二甲双胍片组(26例)、格列美脲片组(26例)、阿卡波糖组(27例)、格列齐特组(27例),相应地给予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治疗。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二甲双胍片组:餐前服用,2次/d,500mg/次;格列美脲片组:早餐前服用,1次/d,5mg/次;阿卡波糖组:餐前服用,3次*d,50mg/次;格列齐特组:餐前服用,2次/d,80mg/次;均连续用药1个月,检查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分析
作者:张银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对抗糖尿病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状况进行分析,为治疗2型糖尿病选择合适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结果:观察组病程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48-02
目前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抗糖尿病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本研究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具体情况对2型糖尿病目前药物治疗现状及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对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8例,女68例,年龄(63.7±15.3)岁,病程(9.3±7.1)年,有1~30年的患病史,经降糖药治疗至少3个月。

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排除中重度肝功能损伤、肾功能异常者,排除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的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高渗状态者,排除患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疾患者,所有患者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应激状态病史。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采用调查表的方式搜集相关研究对象的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用药情况及具体所用药物。

记录患者身高及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kg/m2),测定并记录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中国患者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达标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1]。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达标数。

以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病程比较
观察组病程(7.9±6.5)年,对照组(10.3±7.1)年,观察组病程短于对照组(t=-2.1796,P=0.0331
2.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的中心环节可能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异常导致的[2-3]。

有学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糖尿病时,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50%以上已经减退,分泌的胰岛素已经不能满足血糖的代谢需要,随着病程的延长,每年胰岛β细胞功能以7%左右的速度开始减退,血液持续的高浓度的血糖水平直接导致了胰岛β细胞功能功能的损伤,血糖升高引起的胰岛β细胞负反馈作用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另外胰岛素介导的葡糖糖转运功能降低,导致血糖呈现恶性循环增高趋势[4],因此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多考虑保护胰岛细胞的现有功能和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一般在治疗上采用口服降糖药保护胰岛细胞分泌功能。

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男女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病程(7.9±6.5)年,明显少于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10.3±7.1)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口服降糖药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达标率达到43.01%,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明显比胰岛素治疗组短,可能是由于胰岛素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得更差,血糖水平的变化范围较大,不易控制。

另外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血糖水平难以预计和控制。

有研究表明某些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促进脂肪肌细胞内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的活性,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原合成和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维持血糖波动的稳定[5]。

总之,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能使血糖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6-22.
[2] Gerasi E.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及2型糖尿病:问题的核心在于β细胞[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1942-1943.
[3]冉兴无,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21(7):481-483.
[4] Yki-Järvinen H.Pathogenesis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The Lancet,1994,343(8889):91-95.
[5] Yoon K H,Shockey G R,Teng R,et al.Effect of initi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sitagliptin,a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and pioglitazone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measures of β-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Int J Clin Pract,2011,65(2):154-164.
(收稿日期:2013-11-08)(编辑:朱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