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案定稿(教师版)

合集下载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张衡传》导学案(二)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张衡传》导学案(二)

《张衡传》导学案(二)教学参考1209 1421《张衡传》导学案(二)每日一诗(宋杨万里)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圈子里,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一、知人论世(5分钟)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

《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范晔、张衡相关文学常识(以及文史、文化常识),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通过课下注释、查阅词典、对比历史中的张衡翻译课文;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成果,以及他在政治上的作为。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

南朝宋顺阳人。

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后左迁宣城太守。

代表作《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120卷;2、张衡: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3、基础知识梳理:查阅工具书完成任务。

新新学案(目标):识记生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积累文化常识(如举孝廉、辟公府等)于课本中。

二、思维探究与创新传记: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课前反复读《张衡传》,并完成相关问题:[自主独学]1、听录音,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张衡的?(传记的角度思考)2、整体感知:通过合作学习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技能应用与拓展[对学探究]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张衡的那些才能品德。

2、翻译课文2-4自然段,说说张衡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3、读课文的5、6自然段,张衡迁侍中时的时局和处事态度、心思?[群学探究]1、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质地、大小、外形等角度),候风地动仪是怎样于预知地震的?2、学习了這篇课文,请你说说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作答)[学习反思]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那些收获?[课内素材]:张衡在担任太史令时,潜心研究天文历法。

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做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下不停的转动。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 “机”即“玑”,“璇机”是两颗
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用“璇”“玑”二星指代
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把“璇机”指代天文, 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
二、拓展延伸:
(3)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 (安帝元初元 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 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 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4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5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③韩愈字退之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⑩赵云字子龙
(12)辛弃疾字幼安(13)班固字孟坚
【学习过程】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 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 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其他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精选6篇(一)教案《张衡传》是高二语文下册的文学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张衡创造天文仪器和科学理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2.了解张衡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的创新理论和仪器;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材:高二语文下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相关资料:张衡传记、科学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科学仪器,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仪器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张衡的发明是科学的?有没有看过类似的仪器?2.讲解(15分钟):讲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包括家庭背景、成就和影响等。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张衡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做出了创新贡献。

3.展示(15分钟):展示一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科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模型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仪器的科学原理和使用方法。

4.讨论(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张衡的发明在当时和现在的意义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5.实践(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地动仪或浑天仪模型,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张衡发明的理解和掌握。

6.总结(10分钟):总结张衡的发明对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或实践任务,以加深学生对张衡传的理解和掌握。

五、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张衡和他的科学成就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修改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修改

《张衡传》教案(第一课时)一、确定目标(2分钟)1.课堂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2.学习内容《张衡传》第1-3自然段,第一课时3.学习目标(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利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疏通第1-3自然段字词句。

4、方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第1-3自然段字词句。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二、导学案(自主学习5分钟、讨论交流8分钟、精讲释疑13分钟)(一)掌握下列文学常识:1. 文史专名(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②五经十《乐》。

(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

(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1)举:(“举孝廉不行”)推荐(被)举荐任官(2)行:(“举孝廉不行”)去应荐(3)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召来授官(被)召(4)就:(“连辟公府不就”)就职,任职(5)召:(“累召不应”)召请来授官(6)应:(“累召不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公车特征拜郎中”“征拜尚书”)任命,授给官职(8)迁:(“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张衡传》教案精选六篇

《张衡传》教案精选六篇

《张衡传》教案《张衡传》教案「篇一」张衡传的教案分析《张衡传》的教学,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师心中要有自读课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奉行的宗旨绝不是“全盘授与”,而应立足于“相机诱导”,始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其才智”,“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教读课不例外,自读课更加如此。

教师的这种认识如何才能变成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

就自读课而言,教师引导学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自读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就成为自读课的“灵魂”。

二、教给方法,养成习惯,要打“阵地战”和“持久战”《张衡传》的.教学主要从确定自读目标、指点自读门径、授以自读方法三个方面来部署的。

1.确定自读目标阅读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能力训练过程,它不同于日常的消遣式的读书。

因此,必须通过自读课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阅读须有的(目标)的观念。

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借助“自读提示”来确定学习目标,而没有代庖,意在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

同时,从确定自学目标的需要出发,教师对“自学提示”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文体知识、文言词句三个方面作定向思考,以全面认识目标。

在学生归纳出自学目标之后,再用小黑板展示目标,以强化目标意识,并作为全部自读过程的“航标”。

2.指点自读门径阅读一篇从哪儿入手,第一步做哪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习惯。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是阅读一篇的起始步骤和基础工作,是培养自学方法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因此,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了两点。

第一,落实读的要求,选择读的方法。

通读课文时,提出读的要求,诸如音准、句读、语脉等,同时注意读的良性分布。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三维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前学案】1、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

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3、张衡(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4、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学案段柳清【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和文言句式。

2、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一、知识链接:1、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时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3、《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4、《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5、《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6、《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7、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陈寿的《三国志》8、回忆:编年体:《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三、疏通课文(一)、研读第一段。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张衡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插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

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

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张衡传导学案 教 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  教 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高一备课组使用时间 2016年6月17日(周六)【预习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2、梳理文言字词。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

【教学设想】:1、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而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2、关于张衡张衡(78---139),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3、关于《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流畅,即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4、关于文化常识文史专名遂通五经,贯六艺(1)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举孝廉不行(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举:推荐。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成就及作者范晔。

2分析《张衡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2掌握一些基本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字词,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小组探究,自查效果。

【学习内容】文化常识积累我国史书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前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

传记的一般写法: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术语学习12——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3——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4——召见,召聘 5——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6——指官职调动。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指官职调动 8——指官职调动◎补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2、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2、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学习方法】1、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2 、诵读法、品味法。

【知识链接】导入: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文体知识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分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课前预习】(学生独立完成)阅读课文1、读准字音属(zhǔ)文连辟(bì)逾侈( chǐ ) 邓骘( zhì)璇(xuán )机算罔(wǎng)论中有都(dū )柱傍(páng )行八道蟾蜍(chán chú)帷幄( wéi wò)乞骸(hái )骨2、读准句读:(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

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

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课堂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梳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和古代文化常识。

2.筛选传主(张衡)的成就及分析他成功的因素。

3.探究传记的写作特点。

自主学习检测第一部分(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1.衡少善属( )文2.连辟 ( )公府不就3.大将军邓骘( )奇其才4.中有都( )柱5.傍( )行八道6.下有蟾蜍 ( )7.帝引在帷幄( )第二部分(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1.衡少善属( )文,游( )于三辅,因( )入京师,观( )太学2.因( )以讽谏3.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4.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5.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6.衡因( )上疏陈事7.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之。

8.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9.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第三部分(解释下列古代文化常识)1.《后汉书》作者及体例2.五经、六艺(六义)3.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4.孝廉、公府、公车5.太史令第四部分(解释下列古代文化常识)1.举2.辟3.召4.征拜5.再迁6.再转7.徙 8.去 9.还10.出11.下车 12.视事13.乞骸骨传记文本的筛选、概括、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展示)1.课文讲述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请分条概述。

2.张衡的成就让人叹服,结合文本,思考他在文学和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本文在写法上有那些特点?思考方向与角度:课堂小结收获及努力方向人物传记——《张衡传》导学案这篇文章共1765字。

相关文章《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张衡传》导学案.doc

《张衡传》导学案.doc
教师补充相关文化常识:
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技能):礼、乐、射、御、书、术
四、自学指导一: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张衡曾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所以张衡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成绩,他靠的是勤奋与坚持不懈的毅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挥勤学苦练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人。学生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等优秀品质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5)、翻译句子:①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候风地动仪?(理清写作顺序)
预设:本文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这一段可视为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1、指明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划清节奏。
2、学生自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2段:张衡的潜心科研。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寄语:具有阳光心态、拥有不败精神的学生必会自信、乐观、善良、仁爱、顶天立地!【德育目标】学习张衡科学务实、追求真理、志洁行廉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弄懂一些专指词语。

(重点)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2、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难点)【知识链接】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预习案---------------------------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属()文邓骘()逾侈()璇()玑连辟()驿()站河间相()骸()骨蟾()蜍()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3)员径八尺()同()(4)尊则振龙()同()3.古今异义举孝廉不行..(古:今:)视事..三年(古:今:)衡下车..(古:今:)精思傅会..(古:今:)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今:)4、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师说》中“六艺”:《张衡传》中“六艺”:5、来自《后汉书》的名句:失之东隅,()(),金石为开盛名之下,()不入虎穴,()---------------------------探究案---------------------- 1、请写出第一段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并加以解释(联系所学)2、请写出第二、三、四段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并加以解释3、请写出第五段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并加以解释5、请找到本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6、总结一下文言虚词“因”“乃”“以”在本文中的用法【感受*鉴赏】通读全文,简要概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思考*领悟】根据文本请你谈谈张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应用*创新】现在社会需要全才吗?全面发展等于全才吗?偏科是偏才还是歪才抑或什么都不是?【归纳*反思】:---------------------------------课堂检测案------------------------------------1、下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引申为写作 B.因入京师,观太学观:察看C.衡乃拟班固《两都》拟:模仿 D.累召不应累:多次,屡次2.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不同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君何以知燕王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求人可使报秦者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学习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习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1959 年郭沫若在一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郭老题词的这个人物就是张衡。

如今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但近2000年前,候风地动仪就由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制造了。

只可惜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

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二、解题1、“传”:传记。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汉四史”,盛行于世。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班级姓名【温馨寄语】智慧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永远没有捷径,唯有在课堂内外全心全力地学习,才能让你收获成功的喜悦。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2、学习难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

【方法指津】1、朗读法:齐读、个读和自由读。

2、自主(利用工具书先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合作(同桌、小组之间讨论)探究(拓展延伸)法。

3、迁移法:学会文言知识点的课外迁移。

【知识链接】(一)作者与作品简介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

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二)张衡简介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

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张衡传》导学案(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师版)

课题:张衡传【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重点: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难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简介作者。

1、《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节选自《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

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

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

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

《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

《张衡传》导学案-1

《张衡传》导学案-1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 •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前预习介绍作者及传主信息。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矢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河南南阳西鄂人。

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

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天文著作有《灵宪》,总结了当时的天文知识,在其中明确地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文学作品如《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同声歌》各具特色,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一一《辞海》。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有矢传记a、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b、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总结:通过以上信息,写出你所了解的传记特点:正字音,明句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张衡传导学案两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生字词,做好圈点勾画,将不懂的句子和词语做上记号。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学习重点】
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学会自学,并做好笔记。

【学习难点】
利用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解能够通译全文。

【知识链接】
一、作者和主要人物介绍。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

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

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

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

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文体简介。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三、基础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南朝宋历史学家、文学家。

张衡是(朝代)科学家、文学家。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结合注释通译课文,将不会翻译的句子和词语画上记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给课代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和相关文学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学习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学习过程】
一、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 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

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2. 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

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二、积累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
举孝廉不行
..。

公车特征
..拜郎中。

覆盖周密
..无际。

寻其方面
..。

讽议左右
..。

衡下车
..,治威严。

2、词类活用。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时天下承平日久。

妙尽璇机之正。

衡少善属文。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文言句式。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饰以篆文龟鸟兽之形。

验之以事。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三、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请仿照示例指出下列史书的体例和相关知识。

示例:《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学过的课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

《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学过的课文如:《张衡传》
《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

【拓展延伸】
积累本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

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
..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

4、累召.不应。

召见,召聘。

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

7、再转.复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指官职调动。

9、游于三辅
..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10、视事
..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11、上书乞骸骨
...。


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12、遂通五经
..。


..,贯六艺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13、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