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汤跃明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学习对物理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要让学生真正接触实验,并从中学会知识的应用。
因此,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尤其是传感器。
传感器能展示教师无法亲自演示的实验,也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
同时,传感器的使用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传感器的应用;高中物理实验;小球碰撞实验引言物理实验中引入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已势在必行,这不仅成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融合的需求,也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与此同时,传感器进入物理实验中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1.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非电量与电量间的转换和检测的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有: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
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P未敏元件等十大类。
由此可见传感器应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领域,其技术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如:力、热、声、光、磁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学量,并能放大、传输、储存、显示或做出必要的控制输出信号。
2.高中物理教学的不足2.1物理教学的资源欠丰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物理教材也同步在更新,而且不同地方所使用的物理教材也有所不同,并且也有一些不足。
从物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来看,受到一定限制,教学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2.2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物理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开展教学,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与“填鸭”,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并没有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由此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传感器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
的出现,大大改善了物理实验中测量变量的准确性,简化了实验流程,提高了实验的可靠
性和及易用性。
首先,传感器技术使得测量变量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特别是测量极其微小的物理量,而传感器可以准确地获取变量,而不会降低测量精度。
其次,传感器能够改善物理实验中的流程,由于传感器可以自动收集实验数据,大大减少了实验时间,节省了学生的实验时间。
再次,传感器技术改进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及易用性,由于传感器技术正在发展,而且它们可以根据应用场合进行调整,所以实验组可以轻松调整参数,以有效地完成实验。
此外,传感器技术在物理实验中还可以分析和衡量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这
些现象。
如重力,电场,热学等现象就是通过传感器技术来检测物理量的。
使用传感器,
学生可以以一种更加精确、方便地方式来理解物理实验。
总之,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可靠性和测量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实验,掌握物理实验中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传感器不仅可
以节省实验时间,而且可以全面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共4页文档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传感器是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的装置。
它能感受力、热、光、电、声等多种信息,并将它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学量,再进行放大、传输、储存、显示或做出必要的控制输出,便于我们数据处理。
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代替传统实验常用测量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弹簧秤、水银温度计等。
与传统实验仪器相比,传感器具有数据可靠优点,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相结合,并辅以教学软件,构成了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简称DISLab),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简称DISLab)突破一些传统实验室中不能做、难观察的实验。
1.运用传感器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直观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的推导都需要借助实验获得,帮助学生理解。
进入高中阶段后,物理知识更加抽象,实验更复杂,所用仪器多,处理数据过程繁琐。
电流、微电流、电压、压强、温度、声波、位移、力、磁、光电门等多种传感器可以代替传统测量元件,完成力、热、光、电、磁等多种物理量的测量。
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学生很容易认识它,教师在讲解时多采用弹簧秤拉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让大家认识静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弹簧秤匀速拉动物块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是在讲解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时,传统实验用弹簧秤很难观察,因为由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的过程,力的大小变化并不明显,学生不易观察。
但是通过传感器,再连接数据采集器,可以直接把摩擦力变化输入电脑,并绘制成图像,使所有学生都清晰地认识到: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又如学习《简谐运动》这一节时,传统处理模式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并不是学生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只能默默接受。
新课标的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现新知识。
如果我们将传感器技术直接运用于本实验,将位移传感器接收模块固定在支架上,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第一通道;将位移传感器发射模块两端的金属环与弹簧振子实验器上的水平弹簧相连,并用软线将其垂直悬吊在实验器的垂直杆上。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新学科的要求,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判断、总结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习惯,都是有益的。
因此,实验物理教学在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用技能的优质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传感器;高中物理实验;应用策略引言随着新客户的到来,物理学习越来越多,强调了学生真正参与实验和学习知识应用的重要性。
因此,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实验教学,特别是在传感器中。
传感器显示教师自己无法进行的实验,并降低误差率。
传感器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改善体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教师都知道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实验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还是有部分学校和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物理卷面成绩。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会过多地去关注学生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却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使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操作不是很理解,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
(二)教学方法单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普遍存在教师教学风格沉闷、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无趣。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更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青春发育阶段,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学生对一些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教师如果不能加强引导,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听课效率不高,也影响着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夯实基础,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埋下隐患。
物理作为连续性学习很强的学科,需要打好基础,由浅入深。
除此之外,一些教师没有多角度思考问题,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没有考虑学生的听课效果和理解程度,更没有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改变教学技巧,这是忽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一种表现。
浅谈传感器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周亚金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2期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称得上是飞速了,同时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在进行同步的推进。
物理实验室中对于传感器的引进也势在必行,这不仅成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融合的要求,也将成为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传感器进入物理实验室对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所以,传感器对于高中物理实验室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对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一线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传感器;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目前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物理教学所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是大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的习惯,并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所以,物理实验教学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况与功能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况在新课改中,对于高中物理实验的要求主要就是提高全部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整体感受和把握。
在教师实施教学时,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多元化、多样化。
高中物理实验通常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根据实验组织形式的不同,将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第二种是根据实验的特性分类,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等。
2.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功能,首先就是实验能培养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是实验能创造学生学习物理基本知识和掌握物理规律的环境。
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践行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内化。
本文以高中物理实验为例,探讨传感器在其中的运用,希望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也能够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传感器;高中物理实验;运用思路将传感器技术融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已经在现实中被尝试、探索,通过教学结果可以看出,该技术与实验课程的融合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一个推动因素。
那么如何让其更加便捷、高效的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是一个依然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是教育责任使然,更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必然要求。
一、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是一种转换装置,也是一种检测装置,可以实现电量和非电量之间的沟通,同时还能够感受到被测量对象的相关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其形式,从而让信息得以储存、显示、处理、控制。
从特点来看,传感器的特点是多元化的,诸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等,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等几类。
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它的特性和功能使然,该技术对于物理实验中的知识点理解和操作都是一种推动力。
例如,对于测量碰撞过程中速度大小来说,如果老师一味地讲解方法,然后进行分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半信半疑,如果可以利用传感器进行辅助,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大幅度提升。
二、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应用的意义分析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传感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实验引导价值以及课堂氛围,那么,其具体意义如何呢?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此做出梳理,具体如下:首先,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引入传感器可以让很多实验现象被更加清晰的感知到,将实验过程的微妙过程予以体现、保留,让学生更好的感悟物理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生姓名:余耀军入学时间:2006年5月导师姓名:呼力雅格其副教授专业(方向):学科教学(物理)年级:2006级现工作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2008年12月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文摘要:传感器技术是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具有便捷、直观、实时、准确等特点。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传感器技术,不仅使某些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实验成为可能,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绩效,还能促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为了推进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本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应用传感器技术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从实验效率,效果和教学效益三方面与传统实验进行了比较。
利用传感器技术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不仅使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更为明晰、现象更为清楚,而且从定量的角度反映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和信息素养,反思与评价更加全面。
研究表明传感器技术不仅弥补了传统实验工具的缺陷,而且革新了物理实验仪器与方法,拓展了物理实验的内容。
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探究性学习,可以取得传统实验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此外,笔者对教师和学生使用该技术进行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但是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在今后长期的研究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
关键字:传感器技术,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教学。
英文文摘:目录(暂缺)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1.1.1问题的提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教学得到逐步加强,但是总体来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它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为加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浅谈传感器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传感器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8-20T16:43:06.04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7期作者:潘学林[导读] 物理实验的工具也应增加新科技新技术手段,通过对传感器的了解。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中学校潘学林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物理实验的工具也应增加新科技新技术手段,通过对传感器的了解。
我认为将传感器技术引入中学物理实验和实验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一、传感器技术1、传感器传感器通常是把被测的非电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信息的器件或装置。
有时又被称做检测器、探测器或变换器。
在智能化的机器中,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舌或手等感官,给机器提供必要的信息[1]。
可以看到传感器可以满足我们在物理实验中需要测量或感受的一些物理量如:力、热、声、光、磁等。
2、传感器种类传感器根据敏感元件的不同可分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而传感器。
物理上能用到的主要是: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微电流传感器、磁感强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力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光电门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通过传感器进行测量更加的精确、实时、便捷。
也让物理实验研究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我们生活的应用,更加的热爱物理这门学科。
二、传感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材中,有《选修 3-2》第三章传感器的学习。
一些实验中也引入了传感器技术,如:1.《必修一》第一章、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发展空间应用数据实时采集系统(DIS)测速度,用的是光电门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
2.《必修一》第三章、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方案中提出了用位移传感器来采集数据输入计算机来描绘出小车的速度图像并测量出其加速度的大小。
数字传感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数字传感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摘要:数字式传感器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很多优势,本文通过对利用数字式传感器改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的典型教材对实验的效果及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说明。
通过数字式传感器对改进静摩擦力实验的案例研究,我发现利用数字式传感器进行实验,操作简单、高效、结果准确,同时用数字式传感器进行实验的结果直观。
通过数字式传感器对改进自感现象实验的案例研究,我发现利用数字式传感器进行实验不仅将定性分析改进成定量分析,还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信度,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熟悉科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数字式传感器;物理实验;弹力Abstract: The digital sensors used in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has many advantages, the paper through the use of digital sensors to improve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case studies, combined with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the new curriculum materials typ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proper analysis problems described. Through digital sensor for improved static friction experiments case studies, I found that the use of digital sensor experiment,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efficient, accurate, and using a digital senso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tuitive. Through digital sensor for improved self-inductance phenomenon experimental case study, I found that the use of digital sensor experiment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in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but also enhances the visual experiments and credibi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inquiry , familiar with the scientific method.Keywords: digital sensor; Physics; stretch引言物理新课程课改中为了避免由于测量方法、仪器、环境和测量者自身素质引起的误差,引进了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
传感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永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第01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突出地体现了“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教育理念。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一项重要内容——传感器及传感器技术,编写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就是明显的例证。
传感器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电压、电流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来测量物理量,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再运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探索物理规律。
有些教师对传感器特别是将传感器应用于热学和光学部分的教学还不熟悉。
笔者去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对传感器进行了系统学习,对中学教材中的力学、电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中的一些实验加以改进。
下面介绍传感器在热学和光学上的应用,希望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一、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定量研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传统的实验困难比较大。
用压强传感器做实验非常方便。
实验装置图略。
1.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紧密连接,打开软件窗口下方的表格,增加变量V与V1(V1=1/V)。
2.将注射器活塞置于初始某位置处时,记录被封闭在注射器管内气体的体积,并手动记录对应的气体压强值。
(该实验从10mL处开始逐渐增大体积)在表格中输入气体体积连续变化后数值(该实验取V=10mL、11mL、12mL、13mL、14mL、15mL、16mL),并依次记录相应的压强值,获得多组数据。
3.点击“绘图”,选择x轴变量为V,y轴变量为P1,根据已有数据得到“压强一体积”关系图线。
进行图线的拟合,得到如图1。
4.重新回到数据状态,再点击“绘图”,选择x轴变量为V1,y轴变量为P1,根据已有数据得到“压强一体积倒数”关系图线。
进行图线的拟合,如图2。
传感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传感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用以辅助教学的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传感器因其能迅速地采集数据;便捷地以图像、表格、拟合公式等多种形式,客观地展示实验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出实验结论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
现在,实验室中所配置的传感器的配套软件都是一些厂家事先设置好的实验模板,一些教学仪器的配置,也多是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居多,还不能真正满足教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随心所欲”做实验的要求。
其实,只要我们能细心观察,巧妙设计,我们可以把许多我们经常使用的物理仪器和传感器搭配在一起,只要对软件原有的模板内容稍加添、减,就可以完成很多我们想要进行的实验。
笔者以高一力学中的一节习题课《竖直面内圆周运动问题的研究》为例,谈谈传感器如何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一、教学过程1.引课教师活动1:利用水流星及过山车设置情境,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研究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问题。
2.学习过程教师活动1:提供给学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三道例题:例1:如图1所示,用长为L的绳子,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拉小球至A点,此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空气阻力不计,则松手后小球经过最低点的速率为多少?例2:质量为m的小球(包括没有支撑物的物体,如水流星等)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绳子所受到的拉力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哪点大?例3:质量为m的小球,沿光滑的弯曲轨道下滑,轨道形状如图2所示,与弯曲轨道相接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求要使物体沿圆轨道运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
并对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分工并选定这节课各组所要研究的例题。
学生活动1:各小组确定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例题:3个小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选择研究例题1;2个小组(第二组、第六组)选择研究例题2;2个小组(第一组、第七组)选择研究例题3。
(学生课前已自行分为7个小组)教师活动2:介绍实验室中所提供的器材:单摆、小球、滑轨、运动传感器、力传感器、光闸、直尺、水流星等。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传感器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
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记录,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传感器技术对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准确性和科学素养的影响,并探索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1.传感器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3.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传感器技术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的应用(2)传感器技术在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3)传感器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评价4.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1)选取适当的传感器设备(2)应用传感器技术开展物理实验教学(3)分析传感器技术对中学生实验数据准确性和科学素养的影响5.总结与展望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阅读法、调研法、案例研究法和实践探究法,结合问题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探究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以期得出可行的实验教学模式。
五、研究进展及预期成果目前,已完成研究背景和意义的概述,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初步了解了传感器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入探究传感器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对应用传感器技术开展的物理实验教学作进一步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践探究,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
预期成果为提出一种应用传感器技术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并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传感器用于中学物理实验初探
传感器用于中学物理实验初探
毛海玲
【期刊名称】《中学物理(初中版)》
【年(卷),期】2011(029)012
【摘要】@@ 传感器是把将所感受到的非电学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压力、温度、流量、光强、声照度等)转换成便于测量、传输、处理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容等)的一种组件,将感受到各种微弱的信号放大、传输、存储、显示或做出必要的控制输出,起自动控制作用.通过传感器进行物理实验,可以改进原来不好做或做不好的实验,做出原本做不出的实验,将实验操作变"复杂"为"简单",将实验数据变"粗略"为"精确",将实验现象变"不可见"为"可见",将物理过程变"抓不住"为"抓得住",将物
理规律变"不好找"为"好找".传感器在物理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1页(P34)
【作者】毛海玲
【作者单位】南京市板桥中学,江苏,南京,21003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传感器与中学物理实验整合的策略研究*
3.智能手机传感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综述
4.传感器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的应用——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5.利用智能手机传感器改进中学物理实验
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传感器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应用传感器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李跃明
【期刊名称】《师道·教研》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人的五官感受客观世界的范围十分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地运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延伸着自己器官的感知范围和准确度,这种工具和仪器就是传感器.在物理实验中应用传感器,通过计算机采集数据,将测量结果及时准确地记录并显示在大屏幕上,不仅能突出物理学科重实际,重运用的特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为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高一物理力学实验之结合传感器部分举例说明.
【总页数】1页(P80)
【作者】李跃明
【作者单位】汕头市林百欣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应用现实问题解决切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浅谈传统演示实验与传感器整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4.应用传感器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5.基于传感器的教学演示实验的探索与实践——力学传感器在拱形桥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实验教学整合的数字化实验室应运而生。本文就中学物理实验中应用传感器技术的优点作一简单论述, 期待这
一新的知识、技术能早日并广泛地应用于物理教学, 为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传感器; 物理实验;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建立在工具和手段的进步 之上的。时代在变化, 科学在进步, 应用于教学领域 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人们不断地运用各种工 具和仪器延伸着自己器官的感知范围和准确度, 传 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传感器担负着信息采集的任 务, 相当于人类的“五官”, 在物理实验中, 能够将感 受到的物理量, 如: 力、热、声、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 电学量, 并能放大、传输、储存、显示或做出必要的控 制输出。传感器进入中学物理实验室, 不仅成为信息 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新的 突破口, 而且还能突出物理学科重实际、重应用的特 点, 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 兴趣, 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 用。与传统的实验仪器相比, 传感器更具有品种多、 技术新、功能强、发展快、性能可靠等优势。过去实验 测量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弹簧秤、水银温度计等, 现 在 则 可 用 电 流 传 感 器 、电 压 传 感 器 、力 传 感 器 、温 度传感器等来测量物理量, 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 再 运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探索物理规律。学 生在这种环境下体验“做科学”的探究过程, 从而实 现科学能力和科技素质的培养。
图3
图4
在弹簧振子的振动实 验 中 ( 图 3) , 直 接 将 运 动 发射传感器作为弹簧振子固定在演示装置上, 并与 位移接收传感器位置相对, 使之水平振动, 就可以观 察到振动图像( 图 4) 。所以, 这个实验不仅能让学生 “看到”力, 还能够“看到”位移。这意味着实验技术和 实验手段的进步不仅让学生“看到”了物理现象, 帮 助他们总结出了物理规律, 还唤起了学生对物理学 的兴趣, 而这种兴趣正是决定学生在科学探索的道 路上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提供了新思路, 体现了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整合。
图7
在暂态现象实验中引入传感器, 可以把一个个 物理过程的瞬间变化凝固下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分 析。而“看到”物理现象, 正是理解和认识物理规律的 第一步。
4.利用传感器技术, 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 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索物理规律为出发点, 以实 验活动为中心, 以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 一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探究式教学模 式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物理学习是一个贯穿了实 验、观察、归纳和抽象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注 重通过实验再现科学发现的过程, 从而让学生体验 到“猜想— ——验证— ——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 , 初 步 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5]。传感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 种探究过程的实效。对传统实验进行“再挖掘”, 改变 传统实验条件, 开发其潜在的教育和教学功能。中学 物理中的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是中学物 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 理论推导上得到了合乎逻辑的结论, 然而在实际中 什么是动量, 什么冲量, 什么是动能, 为什么动能的 定义要有一个 1/ 2 的系数? 学生是没有感性认识的。 在运用传感器进行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教学过程 中,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创设的真实情景, 主 动地进行探索、学习; 通过处理实验的一系列数据 , “发现”新规律,“定义”新的物理量, 让学生在研究和 归纳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物理变化及其规律。这样 学生最终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现象, 而 且可以掌握学习物理的一种能力, 即独立思考、大胆
3.运用传感器技术可使暂态现象凝固化 在电磁学实验教学中, 实验现象抽象, 再加上受 限于传统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使一些物理现象不能 够清晰展现, 影响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甚至因 为电磁学的“艰深、晦涩”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 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将电流传感器引入 自感实验中, 就可使这种状况大大改观[4]。先将实验 进行改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电流的变化过程进 行分析研究, 学生直接看到了实验现象, 并将电流随 时间的变化记录为图像。在此基础上, 老师又启发学 生通过对通电瞬间、通电后、断电瞬间和断电后四个 阶段的观察、分析, 并利用电流传感器电流随时间变 化图像印证学生分析推理的正确与否。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成了主动参与, 在积极的对 话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自感现象本质的理解。这样 不但消除了传统实验仪器不能够直观反映出更本质 现象的弊端, 促进了学生积极地参与, 引导学生由被 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自感实验现象的“暂态”特征突出, 实验难度大, 对观察和分析手段的要求很高。自感现象实验的关 键, 在于让学生对通电、断电之后, 两个支电路电流 的变化情况及产生原因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以 往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采用在电路中串接小灯泡的 方法, 实验可靠性较差, 现象不明显, 很难把实验做 深、做透; 改进后的实验电路图如图 5 所示, 选用两 只电流传感器, 分别替代传统实验电路里的小灯泡 或电流表( 图 6, 配套使用朗威(r)EXB 系列电学实验 板) 。利用计算机软件, 即可得到两条清晰展示通电 自感与断电自感现象全过程的图线( 图 7, 其中细曲 线代表电阻的支路, 粗曲线代表自感的支路) 。学生 对自感现象的本质也就了然于胸了。
图1
53Βιβλιοθήκη 数字探究实验室总第 238 期 中国电化教育 2006.11
图2
在弹簧振子的振动实验中, 学生对实验过程相 对应的物理规律感觉比较抽象, 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学生很难同时观察到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四 个物理量在运动过程中的大小和方向。若利用力传 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叠加 分析性, 可方便地调节振动频率或者使其暂停, 动态 分析必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简谐运动完整的物理图 景, 取得其它教学手段难以收到的效果。下面具体介 绍一下这个实验, 如图 3、图 4 所示。
!收稿日期: 2006 年 7 月 12 日 责任编辑: 朱广艳
55
图5
54
2006.11 中国电化教育 总第 238 期
数字探究实验室
假设和严谨探索实验的能力, 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丰富的传感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信息
化的实验手段可以拓展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物理现
象的能力, 从而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强大的数据
处理能力和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学生通过努力发现问
参考文献: [1] 冯容士.工具的变迁, 课改的理念— ——DISLab 综述[DB/ OL]. http:
/ / wuli.pudong- edu.sh.cn/ CenterWeb/ 532/ InfoList.asp?ColumnID= 532&BarID= 565. [2]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组.变“不可见”为“可见”— ——传感器 应用于物理教学实验的实践[DB/ OL]. http:/ / eblog.cersp.com/ userlog/ 9179/ archives/ 2006/ 35849.shtml. [3] 冯容士.DISLab 与力学实验教学[DB/ OL]. http:/ / wuli.pudong- e du.sh.cn/ CenterWeb/ 532/ InfoList.asp?ColumnID=532&BarID=565. [4] 冯容士.DISLab 与电磁学实验教学[DB/ OL]. http:/ / wuli.pudong- edu.sh.cn/ CenterWeb/ 532/ InfoList.asp?ColumnID=532&BarID=565. [5] 韩诗清.浅谈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49—50.
2.运用传感器技术可使微观现象直观化 在学习《声》这一章时, 不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 困难, 而且教师对教学的过程也感到束手无策。怎样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音规律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头疼 的事情。自从声传感器出现并应用于教学后, 问题一
下就简单多了, 声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声音的衰减 过程, 在计算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同时利 用声传感器也可以检测到音叉振动形成的 “拍”现 象, 读出“拍”的频率, 栩栩如生, 一目了然。传感器技 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极大地扩展了实验的可视 性和重复性, 信息技术给物理量的测量带来了革命 性的变化, 不但简单方便,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 性, 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验 室 (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 简 称 DISLab) 提供的先进技术手段则突破了传统实验手 段的限制, 大幅度改进原来做不出、做不好的实验。 DISLab 的基本系统结构为“传感器+ 数据采集器+ 计 算机”, 以一系列传感器替代了传统的测量仪器, 能 够 完 成 力 、热 、声 、光 、电 、位 移 、磁 感 强 度 、辐 射 等 多 种物理量数据的采集。传感器数据通过四通道数据 采集器处理后上传到计算机, 由教学软件进行实时 的处理与分析。[1]超重、失重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电 梯升降、宇航员在太空中产生的失重现象学生们都 能一一列举出来, 然而如何从物理学的规律出发来 认识超重、失重产生的原因, 却是一个教学难点。超 重、失重现象发生在物体变速运动的过程中, 传统的 实验装备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压力的变化, 而且 在课堂中演示实验所经历的时间又很短暂, 学生根 本就看不清楚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更谈不上对数据 的记录, 不能给学生提供有分析价值的数据。
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表明, 把物理现象和 规律纳入学生的可视化范围[2], 让学生“看到现象”是 实验成功的关键。利用图线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 问题, 历来是物理教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将传感器技 术引入超重、失重教学, 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 地记录下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如图 1 所示, 学 生在实验中手持吊有砝码的力传感器在垂直方向加 速运动, 即可获得清晰的“力- 时间”图线( 如图 2 所 示) , 从图 2 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超重、失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