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合集下载

4.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石块的密度

4.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石块的密度
实验结论:
评估交流:石块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容器壁接触。
教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优化)
学校:民族中学姓名:班级:9组别:2019年5月14日
实验题目: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石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ρ=
实验器材:待测小石块,质量未知的金属,杠杆及支架,细线,刻度尺,玻璃杯,水。
实验操作及记录:
1、把杠杆的中点悬挂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细线将石块拴好,把石块m1金属m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石块m1金属m2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此时m1的力臂L1
3、将石块浸没在水槽的水中,固定金属的力臂不变,改变石块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录金属所挂处与支点的距离L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出(m1g-F浮)l2=m1gl1,把 代入前式,求得石块的体积为:
4、由公式求出石子的密度
m1的力臂L1/m
石块浸没水中时的m1力臂L2/m
石块密度(kg/m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薛英伟一、实验分析1.实验的地位及作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是《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之一,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在探究活动中,首先要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认真引导学生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尝试,参与并指导实验,但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合理引导、指导,对于没有设计完成实验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最后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实验活动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又是后面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通过本节实验活动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实验的功能及价值:通过本节实验活动的操作,为了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锻炼与加强。

3.实验目的的确定: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实验分析、学情分析及考试说明确定本节的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020年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

2020年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力学中重要的实验,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是初中物理学生能灵活掌握的技能,中考中,杠杆平衡是重要的一个考点,各省市在历年考试中都有题出现。

一、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器材与装置图: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2、实验操作(1)调节杠杆平衡: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实验前平衡螺母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3)根据钩码的质量,分别算出左、右两端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1、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填入表格;(4)改变钩码个数或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继续实验,再做两次并分别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交流反思(1)实验前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2)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3)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4)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5)将杠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但一定要注意沿竖直方向拉动,以便测量力臂;如果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仍保持杠杆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因为力臂会变小;(6)数据分析时,要注意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计算,但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如不能进行F 1+L 1的计算,可以进行F 1L 1的计算。

4、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数学表达式:F 1l 1=F 2l 2或1221F L F L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n 倍,动力就是阻力的1n) 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1、题型分析 (1)已知F 1、F2、L 1、L 2四个量中的三个计算第四个量,通过将F 1l 1=F 2l 2变形,再直接带入求解即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
压。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
的乘积
结论: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就越强。

杠杆平衡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实验是一种经典的物理实验方法,用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是指在平衡状态下,杠杆两边的力矩之和为零。

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杠杆平衡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个简单的杠杆平衡实验装置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这个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支点和两个物体(甲、乙)。

通过调整物体(甲)的位置,可以改变杠杆的长度和杠杆两边的力矩。

我们可以测量物体(甲)的质量和位置,并通过改变物体(乙)的位置来达到杠杆平衡。

如果在物体(甲)和支点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物体(乙)的质量和位置可以相应地调整,使得杠杆平衡。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悬挂实验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这个实验方法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悬挂装置和一些重物来构建一个简单的杠杆系统。

我们可以将重物分别挂在杠杆的两边,并调整重物的位置和质量来达到平衡。

通过测量杠杆长度、两边重物的质量和位置等参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除了上述实验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在理论模型中,我们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和其他物理定律来推导出一个方程。

通过对该方程进行求解,我们可以得到杠杆平衡的解析解。

将实验观测到的参数代入该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杠杆平衡的理论值。

通过比较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差异,我们可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杠杆平衡实验是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重要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成立。

这些实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工程设计和力学分析等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杠杆平衡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教学为例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教学为例

精品案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教学为例文|陈锦威实验教学作为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如何开展富有创新性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当下物理教育工作者亟须探讨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介绍四种创新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引导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情景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和应用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一、小组合作式教学,在互助协作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始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内容,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需要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

步骤如下:第一步:实验准备。

①教师需要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和意义。

②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并设计好实验的方案和操作步骤,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还需要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③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包括杠杆、砝码、支架、尺子等。

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准备好表格和记录本,以便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第二步:小组分工。

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

每个小组需要有1个负责人,负责协调小组内成员的工作和分工。

实验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感谢您的聆听! 欢迎各位领导及同仁
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实验活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调节平衡螺母,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是为了便于在杠杆上 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
l1
l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活动二、
一天,猴子和兔子得到了一根胡萝卜,想要将它 平均分成两段,可它们两个谁都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于是,就去求助森林法官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思考了 一会儿,说:把胡萝卜用细棉线悬吊起来,调整至水 平平衡,沿细棉线悬吊位置,用刀将胡萝卜切成两段, 这样分成的两段就一样重了嘛!
这样分 公平吗?
这样分 合理吗?
l1
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 l1<l2
∴ F1>F2
又∵ F1=GA,F2=GB
∴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实验活动, 一定能平衡自己的理想与行动!

初中物理实验考题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考题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量:10分钟)学校学号(后4位数字)姓名实验器材杠杆一套(带刻度)、钩码一组(每个钩码重0.5N)。

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并使杠杆平衡;2、在杠杆的左右两侧分别悬挂钩码、移动钩码到一定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实验数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记录在表格中;3、改变钩码数目和悬挂位置,重复步骤2一次,并将实验数据分别填入实验记录表;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及结论杠杆的平衡原理是=。

次数动力F 1/N 动力臂L 1/m动力×动力臂F 1L 1/N·m阻力F 1/N阻力臂L 2/m阻力×阻力臂F 2L 2/N·m1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检录评分表考点送考学校轮次监考老师考生学籍号后4位数字考生姓名评分项目评分要点分值座号1座号2座号3座号4座号5座号6检查仪器1、有检查实验器材的意识和动作。

2②②②②②②实验操作2、装置组装与平衡: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杠杆在不挂钩码且在水平位置平衡。

4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3、悬挂钩码: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调节钩码个数和位置使杠杆重新达到水平位置平衡。

(不调动平衡螺母)4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4、改变悬挂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数据处理5、数据记录正确。

1①①①①①①6、长度单位(m)换算正确。

1①①①①①①7、比较两次计算结果,F1L1均等于F2L2。

2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8、公式平衡原理书写正确。

2②②②②②②整理器材9、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②②②②②②合分20。

八年级《杠杆的平衡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杠杆的平衡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理解杠杆的五要素,并能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问题分析的能力,如运用比例关系和代数运算解决杠杆平衡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杠杆平衡的原理。
教学过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5分钟)
2.讲授新知(15分钟)
3.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
4.总结归纳(10分钟)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5分钟)
2.学生展示作业(10分钟)
3.作业点评与讲解(15分钟)
4.课堂小结(5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6.多元化教学策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7.关注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8.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结合具体实例,阐述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如如何调整撬棍的位置使力更省等。
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的例子?
b.怎样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c.力臂和负载臂对杠杆平衡有什么影响?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条件的核心内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2.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如“如何用一根筷子提起一本书”,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并 非上 面那 位 教 师 所 言 。
然 而 , 于 我 们 初 中 的 学 生 而 言 , 往 在 解 题 时 , 常 将 对 往 常 F ×L 一 F ×L 作 为 杠 杆 平 衡 的判 定 条 件 来 使 用 , 是 限 于 z z 这 学 生知 识 水 平 和 教 学 阶段 性 的需 要 , 可 不 必 像 上 面 那 样 作 大 理 性 的 剖析 而刨 根 究 底 . 过 , 于 我 们 教 师 来 说 则一 定 要 清 不 对 晰 , 能 认 为 F ×L 一F ×L 是 杠 杆 的 充 分 条 件 和 充 要 条 不 z 。 件 , 初中学生不需要也无必要讲一定它是必 要条件 , 对 应该 用
分条件.
表 达 式 Mz , ; 中 Mz表示 对 于某 定 轴 的 合 外 力 矩 , =. 其 口 J
表 示 刚体 绕 给定 轴 的 转 动 惯 量 , 表 示 角 加 速 度 J 9 对 于初 中物 理所 提 到 的 杠 杆 而 言 , 述 表 达 式 可 以 写 成 : 上
F1 L1 F2 L2 . × 一 × 一 , &
由杠 杆 的平 衡 才 有 F × L 一 F ×L , 非 有 F ×L 一F2 并 ×
2也 有 人 认 为 这 是 必 要 条 件 . 由是 : 们 实 验 是 在 杠 杆 . 理 我 的平 衡 状 态 下 进 行 的 , 过 测 力 和 力 臂 , 相 关 数 据 得 到 结 通 由
最 不 合 理 的 调 动 方 案 是 甲油 库 要 向 A 地 运 送 柴 油 0吨 , 向 B 地 运 送 柴 油 10吨 , 油 库 要 向 A 地 运 送 柴 油 7 0 乙 O吨 , 向 B地运送 柴 油 1 O吨 , 时 总 运 费 为 32 0元 , 国 家 损 失 此 90 使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答案)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答案)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两端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状态。

(2)如上图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a处已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的处,挂上个0.5N的钩码。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3)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_________N。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2)实验时,调节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3)在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试验,获得了下列数据: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4 5 5 4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答:.4.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__ __;(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__ 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 1和刻度尺的__ __到支座的距离l 2;(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 =___ 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5.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 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数据次数 动力F 1/N动力臂l 1/cm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1 1.0 10 0.520 2 2.0 10 1.0 20 32.0204.010__ __(3)小红调节好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 和阻力臂OB 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6.小轩同学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他将杠杆挂在支架上,结果发现杠杆左端向下倾斜。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F 1、F2、l1和l2分
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F 1l1=F2l2 。
(3)要使翘翘板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动,女孩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或者 女孩不动,男孩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做是()
A、以 B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B、以 B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以 A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D、以 A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2、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 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
A、左端下降 C、仍然平衡
1
1、0
20
阻力 F2/N 2、0
阻力臂 L2/cm 10
2
2、0

5
1、0
10
3
2、0
10
2、0
10
4
3、0
10
2、0
15
分析上表,用 F1、F2、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则杠杆的平衡 条件可表示为________。
(3)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所示的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可
4、【答案】轮轴 省力 【解析】钥匙在使用时绕中心轴转动,所以属于轮轴;其轮半径和轴半径分别为动力臂 和阻力臂,因为动力臂大于 阻力臂,所以轮轴是一种省力机械。 5、【答案】(1)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2)F 1l1=F2l2
(3)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解析】(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B、右端下降 D、无法判断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并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和材料:
1.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

2. 不同质量的砝码。

3. 支撑架。

4. 实验台。

5. 量具。

实验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平衡时,两边所受的力矩相等。

即F1 × l1 = F2 × l2。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不同的质量砝码,使得杠杆平衡,从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1. 将支撑架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安装好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

2. 调整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使得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3. 在杠杆的一端挂上一个质量砝码,观察杠杆是否失去平衡。

4. 根据失去平衡的情况,调整砝码的质量和位置,使得杠杆重新平衡。

5. 测量不同位置的砝码的质量和距离,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并且得到了一组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位置的力矩,并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法,并验证了杠
杆平衡条件。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调整砝码位置时,需要耐心和细心,以
确保杠杆能够平衡。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调整砝
码的位置,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

自查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实验演示:- 教师演示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臂的长度。

3.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学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的变化。

4.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杠杆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5. 知识应用:- 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位置。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悬挂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杠杆两端,观察杠杆平衡条件的变化,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

实验设备和材料:
1. 杠杆。

2. 不同重量的物体。

3. 支撑架。

4. 测量尺。

5. 夹子。

实验步骤:
1. 将杠杆放置在支撑架上,保证杠杆平衡。

2. 在杠杆的一端夹上一个重物,记录下杠杆平衡的位置。

3. 在杠杆的另一端夹上不同重量的物体,再次记录下杠杆平衡的位置。

4.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当杠杆两端的重量相等时,杠杆保持平衡。

2. 当杠杆一端的重量增加时,需要在另一端增加相应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

3. 杠杆平衡的位置随着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杠杆平衡条件的变化,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杠杆平衡条件与杠杆两端的重量成正比,符合理论预期。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杠杆平衡条件提供了实验基础。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杠杆的长度和重量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更稳固的支撑架,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人员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在我们学校的物理课上,老师一脸神秘地告诉我们,今天要进行一个关于杠杆的实验。

大家的兴趣瞬间被点燃了,毕竟谁不想玩点有趣的东西呢?我心里想着,杠杆是什么?难道是拿来撬东西的?还是打仗的时候用的武器?结果一想,老师可不是要教我们打仗,而是要让我们搞懂杠杆平衡的原理。

于是,老师带我们来到实验室,那个地方可真是个宝藏,五光十色的工具和材料应有尽有。

看着那些实验器材,我心里就乐了,想象着自己能把它们用得炉火纯青。

老师拿出了一根长长的杠杆,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找出杠杆平衡的秘密!”听到这,我的脑袋里冒出了无数个问号,平衡?那不是个简单的词吗?可一听到“秘密”,我的好奇心顿时爆棚。

老师接着在杠杆的两端各放了一些重物,一边是铅块,另一边是铁块。

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杠杆,心里想,哇,这东西是怎么运作的呢?老师让我们观察杠杆的状态,直到它保持静止。

没错,就是不动!我心里那个高兴啊,感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这时告诉我们,这就是平衡的状态。

哈哈,看来我的直觉没有错!实验继续进行,老师开始逐渐调整两边的重量,左边的铅块多加了几个,右边的铁块则减少了几个。

没想到,杠杆果然不再平衡,咔嚓一声,左边的铅块抬头了!我暗暗想,原来是重量的差异造成的。

这一瞬间,我感到自己仿佛是个侦探,正破解一个个物理谜团。

老师让我们分组,每组都可以进行自己的实验。

我们组决定搞点创意,竟然在杠杆上加了小玩具车!结果,杠杆的状态一会儿倾斜,一会儿又恢复,搞得大家哈哈大笑。

谁能想到,平衡这事儿居然可以这么好玩。

经过一番折腾,我们终于找到了可以让杠杆平衡的组合,左边放三个铅块,右边放五个铁块,居然就稳稳当当了!心里那个得意啊,仿佛自己是一位物理大师,真有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

实验快结束时,老师总结说,杠杆的平衡其实是力矩的平衡。

听到“力矩”,我心里又是一阵小波澜,感觉这词儿有点高大上,但仔细想想,其实就像是在平衡两边的力量和位置。

倾斜杠杆平衡条件探究

倾斜杠杆平衡条件探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562020.2教学视点我在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人教版的初中教材只安排了水平状态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没有进行其他实验探究的情况下就得出的结论。

这不符合科学应该具有普适性的原则,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又查阅了沪教版、苏教版等各种版本的教材,发现都只安排了这一实验。

其中的原因在于:杠杆倾斜后的平衡难度较大,又无法直接测量力臂,所以教材不得不对其进行简化处理。

于是,我想找到改善这一实验教具的方法。

一、研究过程开始时我认为,杠杆和转动轴间的摩擦造成的阻碍力矩越小越好,因此我用轴承将杠杆和轴连接,结果稍微移动平衡螺母就会产生一点转动力矩,杠杆也无法在倾斜位置上静止。

如果去掉轴承,让杠杆直接在轴上转动来增大阻碍力矩,杠杆又不能自由转动。

经过多次研究和改进后,我终于找到阻碍力矩和转动力矩的最佳组合状态。

我采用压力紧固法解决了记录杠杆挂钩码前后位置的问题。

在解决力臂这一问题上,天平游码给了我灵感:用一根细长的金属杆贯穿粘合在透明的亚克力板上,可以将其放在水平中分尺上的任何位置,用它替代力的作用线,能巧妙解决学生难以准确测量力臂长度的问题。

二、创新点1.本作品克服了现有教具无法探究杠杆在倾斜状态下平衡条件的弊端。

通过转动力矩和阻碍力矩的合理配置,实现了杠杆倾斜位置的平衡。

用细金属杆贯穿透明的亚克力板并用胶水固定,很好地代替了力的作用线,进而可测出力臂,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实验演示效果好,填补了目前没有此类实验教具的空白,可适用于初、高中以及大学的物理力学实验。

三、完善设想用亚克力板做的杠杆长时间放置后易受潮、变形,影响实验效果。

接下来,我将尝试用金属板做杠杆来改进这套实验装置。

倾斜杠杆平衡条件探究1.铁架台2.套管方钢 201.杠杆定位针3.支点4.杠杆401. 钩码悬挂孔5.钩码6.力臂读尺7.力臂游标8.力作用线重合杆9.杠杆指针10.螺丝11.螺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 王宝玉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杠杆平衡条件
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杠杆(含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

三实验步骤
⒈调节杠杆两侧的螺母使杠杆平衡[正确调节1分]
2. 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右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左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
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
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直至,
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
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值:3分] 3.保持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不变,改变阻力F2(即右侧钩码个数),再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值:2分] 4.保持左侧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使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充当阻力,则应使测力计作用在杠杆的侧,拉动杠杆至
平衡,在表格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2和阻力臂l 。

[分值:2分] 5. 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重复步骤3、4 各一次。

[分值:2分] 27. 如图18所示,轻质细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
的。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A刻线处挂2个钩码。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B刻线处挂________
个钩码。

(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