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64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大量的研究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管是国际数学教育成就调查还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中学生的成绩明显比其他国家的同龄生;但是中国学生在开放问题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却逊于西方学生;这两个方面凸显出的问题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大班教学下以教师为主导的典型的“强灌”和“填鸭式训练”产生的结果,被称作“中国学习者的悖论”。
2005年顾泠沅与黄荣金、瑞典学者马顿合作发表了《变式教学: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中国方式》,认为“中国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寻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探讨各种解法的优缺点的课堂模式”要优于“美国教师先给出解法,让学生练习一批类似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认为有变化的重复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变式教学是中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成分。
但是我国的专家学者对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实践研究相对较少,也很少有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层次探索变式教学,所以本课题侧重研究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正处在高考命题改革时期,在“以能力立意、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在网络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加大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体现向量及导数的工具作用、回归教材、小题综合化以及向新课标靠拢”的背景下,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在坚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时,与前两年相比,更加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
试卷从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而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迫,内容繁杂。
如何在比较紧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们的方法就是在高三复习中以“变”应“变”,通过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通过变式教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识别问题的本质,这样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往的课题研究对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比较少。
有关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究
有关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究【摘要】作者针对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变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并对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众所周知,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变式教学,正是因为应用了变式教学,我国中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远远超过了西方学生,可以说变式教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但是我国学生在开放问题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去逊于西方学生。
另一方面,我国的专家学者对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实践研究比较相对较少,对理论的研究也大都停留在感性知识上,甚至在有些理论的认识上还模棱两可,还有就是很少有高中教师能从教学实践中深层次的去剖析变式教学,因此,对变式教学的实践探究就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1 变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1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变式教学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弄清楚哪些问题要变,为什么要变,不能为变而变,避免变式教学屮的随意性。
我们知道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的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但是一节课的目标不能定的太多,目标多了时间是不允许的,而且如果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就会使重点问题研究的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
变式就是通过对原有问题的非本质属性的变换,而保持本质属性不变,如果我们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变式与原式之间的具体的联系,以及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能够解决的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话就可能背离教学目标,为变而变。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违反目的性原则往往表现为构造变式的随意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某些问题的启发而产生灵感,就会即兴构造出几个变式,但是由于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构造的变式就可能会背离教学目标[2]。
1.2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在进行变式教学时使用变式的数量要适度,二是实施变式教学要把握好原式与变式,变式与变式之问的难度。
变式的使用数量耍适度。
一节数学课上如架使用过多的变式,由于变式与原式的本质特征相似,这样就容易造成背离教学目标,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疲劳。
关于新课程立体几何中图形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新课程立体几何中图形变式教学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可能的写作方案如下: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国的数学教育已经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入了“立体几何”这一新的课程内容。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立体几何”被赋予了更多的教学时间,并且被设置在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之中。
然而,教师们发现,让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的图形变化、变式,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们对于立体图形变化的本质不够了解,因而导致了学生们对于不同的变形方式之间缺乏对应关系的混淆。
为了帮助教师们更好的掌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于立体几何中图形变化进行对应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以提升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的理解和应用,本研究将尝试探索基于图形变式教学的立体几何教学方式。
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 立体几何中图形变化的本质是什么?2. 如何通过图形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调研:对于相关的文献进行调研,了解立体几何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对于图形变化的本质进行分析。
2. 调查研究:通过对于中学生进行问卷调研,了解学生们对于立体几何中图形变化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实验研究:实施基于图形变式教学的立体几何教学实验,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4. 教学反思:通过回顾实验结果,总结优点与不足,梳理出适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
三、预期结果与意义1.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我们希望能够确立立体几何中图形变化的本质,帮助学生们从根本上理解图形变化所体现的数学思想。
2. 基于图形变式教学的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实践。
3. 通过本研究的经验总结和教学策略优化,还可以给教育部门和学校带来一些参考价值,推动相关课程的改进。
数学变式教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三、数学变式教学也仅仅是教师的变式,很少有学生自己去变。
主要内容:
一、利用“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主要通过
条件变换、变结论、变背景、逆向变化、类比变换、延伸变换、设障变换等不同形式的变换,来培养学生不一样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开拓,想法更加新颖。
聂必凯在《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中系统的研究了已有变式教学的论述之后,又主要从基本图形的变式、导入情景的变式、教学事例的变式、教学活动的变式、外部表征的变式五个方面研究了过程性变式教学的实施形式与意义。
众所周知,西方学者比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变式教学的研究也不例外,他们提出许多理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马登理论”与“脚手架”理论。
三、“一法多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仍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举例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然后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师生容易走人“题海战术”的误区,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该课题的选作是有较好的理论、实际意义的。
当今科技与信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对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要会学数学和会用数学,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迫,“掐头去尾抓中断”的“题海战术”严重困扰着我国的中学教学,导致好多学生讨厌数学,是限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根源。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变换习题形式有以下意义: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中数学的学科性质是理科性学科,它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为跨度,不同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变式教学是一种基于数学重要概念或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概念的多种表达方式以及应用场景。
此外,变式教学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本研究将探索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应用,包括以下内容:1.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 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3. 变式教学在具体数学知识点上的应用。
4. 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将主要用于对现有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明确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变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实证分析法将通过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对变式教学进行应用,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变式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
四、研究预期成果1. 确定当前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明确变式教学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2. 探究变式教学在具体数学知识点上的应用,总结变式教学的实践经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3. 对变式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数学变式教学是现代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不断追求,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的增加,数学变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数学变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本研究选择数学变式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和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对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进行研究,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研究内容:1、数学变式教学的概念和内涵2、数学变式教学的发展历程3、数学变式教学的意义和特点4、数学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5、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调查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将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数学变式教学的历史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着重分析数学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和实践,探究数学变式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研究预期成果1、对数学变式教学的内涵和方法进行探究,对数学变式教学的意义和特点进行阐述,为教师提供数学变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探究数学变式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3、总结数学变式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优点,发掘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数学变式教学的概念和内涵第三部分:数学变式教学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数学变式教学的意义和特点第五部分:数学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第六部分: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预计完成时间:第一、二章:2022.5.15第三、四章:2022.6.15第五、六章:2022.7.15第七章:2022.8.15论文初稿:2022.8.30论文终稿:2022.9.30。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当前的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数学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解题技巧欠佳、数学思维能力不强等。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高中数学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效果。
2. 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研究,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成绩。
(2) 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新挑战,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成绩,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中的困难;- 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设计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进行实践探索。
(2)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实践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
4.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中的困难(1个月)。
第二阶段: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1个月)。
第三阶段:设计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进行实践探索(2个月)。
第四阶段: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1个月)。
5. 预期成果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期望得到以下成果:- 分析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中的困难;- 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设计出一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成绩,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报告作者:郝耀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05期一、课题的提出变式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促使中外学者对变式教学系统研究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学习者悖论”,内容如下:其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学生处于纯粹的被动地位;其二,中国学生比其他国家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
2005年顾泠沅与黄荣金、瑞典学者马顿合作发表了《变式教学: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中国方式》,从变式教学的角度揭示了中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成分。
目前国内对高三复习课变式教学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各主要论文库中只存有一篇刘士良的《高三数学变式教学实验研究》(2006)。
按照顾泠沅的理论,变式有“平行变式”和“垂直变式”。
在新课讲授中设计的变式教学,受学生掌握知识的限制,主要是在一个“点”上平行展开。
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可以做到“平行变式”和“垂直变式”同时展开,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两方面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细节上的微妙变化,识清本质,又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层面俯瞰全局,运筹帷幄。
新课改考试大纲要求“以能力立意、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在网络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加大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体现向量及导数的工具作用、回归教材、小题综合化以及向新课标靠拢”。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数学试题看,都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时,更加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试卷从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而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迫,内容繁杂。
如何在比较紧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们的方法就是在高三复习中以“变”应“变”,通过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通过变式教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识别问题的本质,这样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而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多年实践中,总结利弊,再次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1.课题立项研究背景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山东省、菏泽市教学、教研活动的窗口学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体数学教师努力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课堂形式上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景象。
但是随着近几年学校不断扩大,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我们发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困境: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2.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投入多,产出少;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对教学带来消极影响;4.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数学课堂没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寻求改革和突破,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数学有效教学上,创建高效课堂,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谢谢观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的 策略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高中数学教学中变式 教学的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了提高数学教 学的效果,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变式教学策略作为一种 有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变式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 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本次演示将围绕高中数学 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4、组织问题解决小组。让学生 分组合作解决问题,每组学生可 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
1、更多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变式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多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出现,进一步推动 变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2、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式教学将会与更多的信息 技术手段结合,例如利用数学软件、图形计算器等工具进行变式探究,使教学活 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3、注重启发引导
在变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引导。例如,在讲解数学问题时,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同时,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 路。
4、及时总结反馈
在变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反馈。通过对变式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教 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还 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组织问题解决小组。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也与时俱进地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理工科学科,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实验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目前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普及程度还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究。
这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限制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
因此,探讨如何开展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这篇论文将以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针对数学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
本文将探讨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步骤的设计。
着重考虑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并探究如何使得实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实验的成果。
2.通过实验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将能够在实验中拓展知识领域,提高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3.分析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估。
通过收集学生的表现及举证的方式,分析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以此来检验本文中提出的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推广高中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能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更加乐于接受数学教育。
总之,本论文将在研究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深入探讨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估,检验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将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的相关研究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的相关研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数学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最后的数学
学科学习阶段,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变式训
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训练学生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对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具
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概述
1. 变式训练的定义
变式训练是指在解决一类问题的基础之上,对问题进行变形、扩展、延伸,训练学生
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
变式训练,学生能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1. 针对不同类型问题进行训练
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类型,针对性地进行变式
训练。
在代数方程的解题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系数和各种变式的方程进行训练,提高学生
的代数方程解题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材料
3.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变式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问题的变式思维训练。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变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
在进行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后,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来评价
教学效果。
比如可以统计学生在变式训练后的解题速度、准确率等指标,来评价变式训练
的效果。
2. 通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来评价变式训练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是一种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新方式,它强调学习者通过自己给予变式把数学融为一体,从而理解其背后更深层的知识。
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为例,结合实际教学活动,探讨变式教学的具体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研究者对对应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慎重的设计,把变式教学按照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
(1)引导。
课前,研究者结合数学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变式教学的目标及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2)叙述。
结合实际教学活动,介绍变式教学的思想,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结构对变式教学产生的影响。
(3)研究和实践。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从实践出发,探索变式教学的内涵,加深对数学知识结构的理解,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
(4)总结。
课堂变式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总结分析,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变式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经过上述变式教学,参与的学生得到了明显的收获,而且在数学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表明变式教学的实践效果非常的明显。
综上所述,变式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变式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背后更深层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高中数学的了解和理解。
变式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素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三数学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高三数学变式教学实验研究摘要:高三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到了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传统的高三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希望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而应用变式教学则可以将枯燥的习题练习变的更加灵活多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三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引言:在传统的高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会应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后注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加之数学课程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使得数学教学难以提高质量和效率,因此应用变式教学能够很好的转变这种现状,充分运用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一、变式训练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首先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能够有效实现高效复习。
在高三阶段学生进入了数学学习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且还要历经三轮复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通过“刷题”掌握做题技巧和方法,难以起到相应的效果,而利用变式教学能够通过一个例题引出其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在学生的思维框架内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应用变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透过问题发现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数学问题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数学问题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表象研究其内在的本质,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的抓住重点,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不仅如此,在高三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还能更好的完善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思想学生才能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运用变式教学能够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多种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最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数学变式教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几个经典变式案例进行分析,或作出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来论证该课题的一些方法。
二、文献综述法.主要通过对大量已有资料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把这些前人的和自己的想法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能很好的反映出这一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三、“一法多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仍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举例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然后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师生容易走人“题海战术”的误区,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该课题的选作是有较好的理论、实际意义的。
[15]吴琦、王文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J],中学数学月刊,1996年第3期.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四、通过老师的建议,再次查阅更多资料进行细读,从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东西,对文章再次进行修改,完善。
五、利用上辅导班比较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变式的适应方式,并分析学生的接收程度,总结、反思相关问题。
主要参考资料:
[1]刘长春、张文娣.《中学数学变式教学与能力培养》[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钟海平.搭建变式教学平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11期.
二、数学变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没有多角度较为系统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多或流于形式大而空,离高中课堂较远,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数学变式教学也仅仅是教师的变式,很少有学生自己去变。
高中数学变式推广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变式推广开题报告1. 引言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学变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变式的推广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变式解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数学变式的定义与特点2.1 定义数学变式是指在一个基本式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中的量或条件,得到一系列由基本式衍生而来的式子。
变式与基本式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结构和关系,通过分析变式与基本式之间的联系,可以辅助解决问题。
2.2 特点数学变式具有以下特点:•灵活性:数学变式通过改变量或条件,将问题从一个角度转换为另一个角度,使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灵活多样。
•统一性:数学变式是指在同一个基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由此产生的变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变式之间的联系来解决问题。
•深化性:通过对数学变式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深化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扩展数学知识面,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3. 数学变式推广的意义数学变式推广具有以下意义:3.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变式推广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变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2 拓宽数学知识面通过研究数学变式,可以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联系,扩展数学知识面。
变式是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研究变式,可以深化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
3.3 提高解题能力数学变式推广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变式,学生可以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数学变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数学变式在教学中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4.1 引入新知识通过引入数学变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通过探究数学变式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
4.2 深化旧知识通过研究数学变式,可以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的相关研究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的相关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变式训练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变式训练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使用变式训练的有效性及其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解题能力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变式训练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变式训练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情况,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变式训练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其在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有效性,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变式训练的研究,旨在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1.3 意义和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不断变换题目中的条件或要求,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深入理解将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具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变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变式训练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变式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不断挑战和尝试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发现数学的乐趣和趣味,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式训练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摘要:为迎合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必须做到科学、高效。
变式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更是普遍,其教学效果也被广泛认可。
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最为繁重,学生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就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变式教学;高中数学;探索研究高中数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部分,学习难度也较大,如何合理运用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更高效地学习,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研究。
一、变式教学的界定变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对教学中的知识概念和各例题、教学模拟情景以及其他教学中的要素进行变换,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依靠之前的所学知识或解题方法并随着教师的指引做出相应变换,从而掌握新的知识、方法或者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水平。
变式教学并不是像普遍认知的那样,仅仅局限于习题的变式,应包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编排,基本概念的多样变式理解,定理和公式的进一步变式分析,各类题型的一题多变、多题归纳统一等方面。
二、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探究变式教学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变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衍生意识,从单一概念或习题可以联想到其他问题,不断地产生其他问题,不断地去思考、解决,以此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
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教授大量基础理论概念知识,学生往往要在做大量习题后才会充分理解。
通过变式教学变换教学中的问题条件或结论,以多种形式展现同一问题,但不变换问题的本质要素,使枯燥的内容更加丰富。
促使学生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和缓解思维呆板及思维惰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深度理解思维。
变式教学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科目较多,学生很难坚持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而是被动地去学习,被学习推着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教学——《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黄坪数学变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在每一节数学课里,老师从课题引入到数学概念的表述,再到概念的应用,老师设计了与课题相关的变式教学链,虽然课堂变式教学的环节不一定做到丝丝入扣,但围绕一个新的知识或重要的知识所展开的变式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变式教学,就是变化不同问题的类型,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不断地迁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数学变式教学,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进行不同角度(情形、背景、设问方式等)不同层次(横向联系、纵向引深等)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通过变式教学,一题多用,多题归类,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从两大方面来看变式教学的必要性1.从学习的认知心理方面(1)概念性的理解需要进行知识的变式——多角度的变式数学学习离不开对概念的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很多,学生初次接触一个新的概念,总是寻找和原先知识经验里相一致的东西,这在学习建构主义的理论上叫做知识的“同化”;如果当所学的新知识(概念)和原先的知识不一致的时候,学生就打开一个新的知识窗口接受它,这叫知识的“顺应”。
概念的顺应过程是学生学习中最为艰苦的过程,变式教学要为学生的知识顺应做好铺垫性的准备,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概念,使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知识正迁移。
如,均值不等式教学的概念性变式:①均值不等式的引入: 右图,由正方形的面积不小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得到:222a b ab +≥;又由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得到:2()0a b -≥。
将上式中0,0a b >>推广到,a R b R ∈∈,不等式仍成立。
②均值不等式的得出:将基本不等式222a b ab+≥特殊化,得到: 当0,0a b >>时,a b +≥,即2a 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
③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图中半圆中所有半径就是算术平均数,CD 就是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的构作。
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OD CD ≥。
若0a b <<,则2a b a b +<<<。
④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情景:情景1:在周长相等的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设矩形长、宽分别为,a b ,则正方形的边长为2a b +,因为2a b +≥,所以222a b +⎛⎫≥ ⎪⎝⎭,得证。
在面积相等的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小。
设相等面积为S ,矩形的一边长为a ,则另一边为S a ,矩形周长为2()S a a +,正方形的周长为S a a +≥2()S a a+≥。
实际上在均值不等式中,我们把,a b 看成矩形的两条边,若由矩形的周长l 为定值,则面积2224a b l ab +⎛⎫⎛⎫≤= ⎪ ⎪⎝⎭⎝⎭,当且仅当a b =时,即矩形为正方形时,面积取得最大为216l ;若有矩形的面积S 为定值,则周长2()a b +≥当且仅当a b =时,即矩形为正方形时,周长取得最小为情景2:哪种走法的平均速度大?哪位旅客先到?两位旅客从同一地点出发,他们沿同一方向走到同一目的地,旅客甲先用一半时间以速度a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b a b ≠行走;旅客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a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b a b ≠行走,问哪种走法的平均速度大?哪位旅客先到? 设甲用的时间为1t ,则112()2t s a b s t a b +=⇒=+,则甲的平均速度12a b v +=, 设乙用的时间为2t ,则2()222s s s a b t a b ab +=+=,则乙的平均速度22ab v a b=+, 由均值不等式得到22a b ab a b +>+,所以21t t >,12v v >。
甲先到,甲的平均速度大。
情景3:某种商品哪种提价方案提价最多?(0m n >>)方案1:先提价的百分率为m ,再提价的百分率为n ;方案2:先提价的百分率为n ,再提价的百分率为m ;方案3: 两次提价的百分率均为2m n +。
因为221(1)(1)22m n m n m n mn ++⎛⎫⎛⎫+>++⇔> ⎪ ⎪⎝⎭⎝⎭,所以第三种方案提价最多。
一个新的概念,从引入到概念的得出,再到对概念的多角度的理解,其中引入是概念的孕育过程,不能匆匆而过。
在新概念的变式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是新学一个知识的概念,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应充分地进行多角度的变式,适当地进行多层次变式。
因为在多层次变式的过程中,要从问题解决的技巧和方法层面进行变式,思维层次较高,所以要有所侧重和不同。
(2)过程性的掌握需要进行知识的变式——多层次的变式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既可以表现为一系列的台阶,也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策略或经验。
因此,过程性变式的主要教学含义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层次的推进,使学生分步解决问题,积累多种活动经验。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教学多层次变式:第一层次:在基础题层面上作出的变式: ①解不等式:2101x x +<-; ②解不等式:2101x x +≥-; ③不等式101ax x +<-的解集是1(,1)2-,求实数a 的值。
变式层次依次加深,问题③是问题①的逆向演变。
第二层次:从知识的联系上作出的变式: ④若分式函数211x y x +=-的图像所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求x 的取值范围; ⑤若一元一次方程(1)21a x x -=+的解为正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⑥设211x a x +=-,(1,)x ∈+∞,求a 的取值范围。
问题④转化为分式不等式组求解问题;问题⑤把解x 用a 表示出来,再转化为分式不等式求解问题;问题⑥既可以看成分式方程,也可以看成分式函数,反过来用a 表示x ,转化为关于a 的分式不等式问题。
问题⑤、⑥在解法上是相同的,但对刚学分式不等式解法的学生来说,问题⑥比问题⑤难一些。
第三层次:从参数的研究上作出的变式: ⑦不等式211x a x +>-在12a <<上恒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 ⑧不等式211x a x +>-在12x <<上恒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问题⑦转化为解不等式2121x x +≥-;问题⑧转化为21(1)x a x +>-, 即(2)1a x a -<+,再讨论a 与2的大小,分离出x ,并化归为问题⑦的类型。
2.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来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我们试图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方法,因此有必要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从而在多种解法中挑出最好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希望一个好的方法能够解决一类问题,也就是多题一解的问题。
一题多解,是数学思维的发散;多题一解,是数学思维的聚合。
两种思维方式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1)一个方法解决多个问题的多题一解需要侧重多角度的变式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均值不等式的教学上来。
一个方法,用均值不等式解决问题,作多角度的变式。
在多角度的条件变式上进行多层次递进:①若0ab >,则2b a a b+≥,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②若0ab <,则2b a a b+≤,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③若0x >,则12x x+≥,当且仅当1x =时取等号; ④当1x >时,求11x x +-的最小值,并指出取得最小值时x 的取值范围; ⑤当1x >时,求211x x x -+-的最小值,并指出取得最小值时x 的取值范围。
在多层次变式基础上的多角度结论探索:⑥若0,0x y >>,且1x y +=,你能得到哪些成立的不等式?2124x y xy +⎛⎫≤= ⎪⎝⎭; 22211()22x y x y +≥+=;≤1124x y x y y x x y x y x y+++=+=++≥; 0,0,,a b a b >>为常数,则()()a b a x y b x y ay bx a b x y x y x y+++=+=+++。
2a b ≥++=。
(2)多个方法解决一个问题的一题多解需要侧重多层次的变式我们继续来研究上面提到的问题:不等式211x a x +>-在12x <<上恒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层次1:因为1x >,所以(2)1a x a -<+。
当2a =时,适合;当2a >时,12a x a +<-,要在12x <<上恒成立,122a a +≥-,解得25a <≤;当2a <时,12a x a +>-,要在12x <<上恒成立,112a a +≤-,解得2a <。
综合得5a ≤。
层次2:令213211x y x x +==+--在12x <<上,函数是单调的减函数,得到函数的值域是(5,)+∞,故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5a ≤。
层次3:因为1x >,所以(2)1a x a -<+,即()f x =(2)10a x a ---<在12x <<上恒成立,所以(1)0,110,5(2)02410f a a a f a a ≤---≤⎧⎧⇒⇒≤⎨⎨≤---≤⎩⎩。
没有学分式函数求值域的方法,用层次1的分类讨论法,繁了一点;层次2的方法直截了当;层次3的方法非常巧妙,用到了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题多解不一定要集中在一节课里完成的,可以分散到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和较长的一个时间区间内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二、多角度、多层次变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1.多角度方面的变式(1)条件的等价变式;(2)增加和减少条件的不等价变式;(3)从问题的侧面和反面来思考;(4)从充要性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变式;(5)通过类比、归纳、推广等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变式。
如,若0,0x y >>,且1x y +=,则114x y+≥。
上面我们进行了归纳性推广,下面我们再作类比性推广,推广到三个元素得到:若0,0,0x y z >>>,且1x y z ++=,则1119x y z ++≥;进一步推广到(2,)n n n N ≥∈个元素,得到若(1,2,,)i a i n =,且11n i i a==∑,则211n i i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