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表格
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人教版 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名师教学PPT课件
9
达标检测
2.如图,点A、B、C、D都在⊙O上,AC、BD为四 边形ABCD的对角线,填空:
∠1=∠__5 ∠2=∠__6 ∠3=∠__7 ∠4=∠__8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0
达标检测
3.已知⊙O的半径是1,△ABC的三个顶点都在 ⊙O上,∠BAC=45°,求线段BC=______ 2
1 90°1
17
引入新知
问题:将圆心角顶点向上移,直至与⊙O相交于点C?观察
得到的∠ACB的顶点及两边各有什么特征? C
O. z.xx.k
A
B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8
A C
M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9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0
圆周角定理
探究新知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一节第4课时
DN
H
M E
x
C
F
O
2x
P
x
次参加优质课、信息化大赛、多媒体 大赛并获得市、区级一等奖,所撰写的 论文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一等奖,多 次参与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并 获得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所承担的
省级课题《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研 究》也顺利结题。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周角的定义,会在具体情景中识别圆周角; 2、掌握圆周角定理,会运用定理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1
问题回解
学了本节课,你会比较∠ACB和 ∠ADB的大小关系了吗?
3
F2
1
E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2
归纳新知
请从以下三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谈一谈: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二次函数增减性与极值问题
对称轴为y轴 抛物线过原点
与y轴正半轴相交 与y轴负半轴相交
与x轴有唯一交点 与x轴有两个交点
练一练: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中:①abc>0;②b=2a;③a+b+c<0;
④4a+2b+c>0; ⑤9a-3b+c>0正确的个数是 (B )
A、2个 B、3个
总结
a>0时,当x的值越靠 近对称轴,y的值越小
a>0时,当x的值越靠 近对称轴,y的值越小
函数增减性
Y随X增大而增大即x从 左到右,y从下到上,图
象呈上升趋势。
Y随X增大而减小即x从左到 右,y从下到上,图象呈下
降趋势。
整理总结
1.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 增减性都是 Y随X增大而增大(减小) 即x从左到右,y从下(上)到上(下),图 象呈上升(下降)趋势。 2.有些实际问题,只是研究函数图像的 一部分。 3.解题时,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 问题。 4.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方 法的运用。
y
C、4个 D、5个
-1 o 1 x
已知一次函数y=ax+c二次函数 y=ax2+bx+c(a≠0),它们在同一坐 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
已知一次函数y=ax+c二次函数 y=ax2+bx+c(a≠0),它们在同一坐 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
(河北)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c和二 次函数y=ax2+c的图象大致为( B ).
yax2bxc(a0)
承德县安匠初中 王文顺
学习目标: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法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人教版数学初三上册课件: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晚修预习
预习课本19-21页,并尝试: 分析实际问题(传播问题),并寻找数量关系, 最后列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实际问题(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列一 元二次方程.(重点) 2.正确分析问题(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3.会找出实际问题(传播问题等)中的相等关系并建模 解决问题.
关键要设数位上的数字,要准确地 表示出原数.
甲和乙握手与乙和甲握手在同一次 进行,所以总数要除以2.
甲送乙照片与乙送甲照片是要两张 照片,故总数不要除以2.
2 =21 4 =22 8 =23
2n
课堂小结
步骤
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 题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要 检验根的合理性.
列一元 二次方 程解应 题
传播问题
数字问题 类型
握手问题
送照片问题
数量关系: 第一轮传播后的量=传播前的量× (1+传播速度) 第二轮传播后的量=第一轮传播后 的量× (1+传播速度)=传播前的 量× (1+传播速度)2
小明
2 •••
x
注意:不要 忽视小明的 二次传染
小明
第1轮传染后人数 x+1
第2轮传染后人数 x(x+1)+x+1
根据示意图,列表如下: 传染源人数 第1轮传染后的人数 第2轮传染后的人数
1
1+x=(1+x)1
1+x+x(1+x)=(1+x)2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全面)精品课件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若方程ax bx c 0(a 0)的两根为x1 , x2 ,
2
b c 则x1 x2 , x1 x2 a a
特别地:
2
若方程x px q 0的两根为x1 , x2, 则:x1 x2 p, x1 x2 q
(1)确定对称中心; (2)确定关键点; (3)作关键点的关于对称中心的 对称点; (4)连结各点,得到所需图形.
7、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 -a,-b) (a,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______
例、点P(-1,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的坐标是 ; 点P(-1,3)绕着原点顺时针旋转 90o与P’重合,则P’的坐标为 ______
解得
- 5≤x<3
题型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的应用.
4.已知:
x4 +
2x y
=0,求 x-y 的值.
解:由题意,得 解得
x-4=0 且 2x+y=0 x=4,y=-8
x-y=4-(-8)= 4+ 8 =12 5.(2005.湖北黄冈市)已知x,y为实数,且
2 =0,则x-y的值为( +3(y-2) x 1
.
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 x2 + b x + c = 0的两个根是 – 1 、3 ,则 b= ,c= .
二、选择 2 1、若方程x m x n 0 中有一个根为零,另一个根非零,则m, n 的值为 ( ) A m 0, n 0 B m 0, n 0 C m 0, n 0 D mn 0
2、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 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圆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试卷
新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圆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试卷并且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圆的问题。
在圆O中,圆心角∠XXX和∠AEB相等,则弦AB和DE相等,弦BC和BD相等,弦AC和AD相等,且弦心距相等。
七、切线与切点1、切线定义:过圆上一点的直线称为圆的切线;2、切点定义:圆上与切线相切的点称为切点;3、定理:切线垂直于半径,切点在切线上,且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长。
在圆O中,点A在圆上,线段AB是圆O上的一条切线,点B是切点,且AB垂直于半径OA,AB上的点与圆心O的距离等于半径OA的长度。
参考答案:一、圆的概念集合形式的概念: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角的平分线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内的距离小于半径,点在圆上的距离等于半径,点在圆外的距离大于半径。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离的距离大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交的距离小于半径。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外离的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圆与圆外切的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圆与圆相交的距离在两圆半径之差和之和之间,圆与圆内切的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圆与圆内含的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五、垂径定理垂径定理是指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包括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六、圆心角定理圆心角定理是指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二次函数y=a(x-h)2+k的 图象和性质
4
当x=-1时,有最小值为-2,
2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 -2 O 2 4
x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
抛物线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向上
向下
(h ,k)
(h ,k)
x=h
x=h
当x<h时,
当x<h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x>h时,
当x>h时,
y1(x1)21 -2
2
-3
y
1 2
x2
向下平移 1个单位 y
1 2
x2
1
-4 -5 -6
向左平移 y1(x1)21
1个单位
2
-7
-8 -9
平移方法2:
-1x0=-1
y
1 2
x
2
向左平移 1个单位 y
12(x1)2向1个下单平位移
y1(x1)2 2
1
二次函数y=ax2 与y=a(x-h)2+k的关系
y=ax2 向|上k|(个下单)平位移y=ax2+k
向左(右)平移 |h|个单位
y=a(x-h)2+k
简记为:上下平移,括号外上加下减;左右平移,
括号内左加右减.二次项系数a不变.
二次函数y=ax2 与y=a(x-h)2+k的关系
抛物线y=a(x-h)2+k与y=ax2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把抛物线y=ax2向上(下)向右(左)平移,可以得到抛物 线y=a(x -h)2+k.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k的 值来决定.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点P在⊙O内⇔d<r;点P在⊙O上⇔d=r;点P在⊙O外⇔d>r.2.圆的确定(1)平面上,经过一点的圆有________个.(2)平面上,经过两点的圆有________个.(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__________圆.3.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它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一点A的圆的圆心可以是平面上任意点B.过两点A、B的圆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C.过三点A、B、C的圆的圆心有且只有一点D.过四点A、B、C、D的圆不存在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在△ABC的内部,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3.在Rt△ABC中,∠C=90°,AC=6 cm,BC=8 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的距离为( ) A.5 cm B.6 cm C.7 cm D.8 cm 4.如图,一圆弧过方格的格点A、B、C,试在方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的坐标为(-2,4),则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坐标是()A .(-1,2)B .(1,-1)C .(-1,1)D .(2,1)5.Rt △ABC 中,∠C=90°,AC=2,BC=4,如果以点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A ,那么斜边中点D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点D 在⊙A 外B .点D 在⊙A 上C .点D 在⊙A 内 D .无法确定6.若⊙A 的半径为5,点A 的坐标为(3,4),点P 的坐标为(5,8),则点P 的位置为( )A .在⊙A 内B .在⊙A 上C .在⊙A 外D .不确定7.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若∠B=30°,O 的直径为( )A .1 BD .8.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A .有一个内角小于60°B .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C .有一个内角大于60°D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二、填空题9.点A 在以O 为圆心,3 cm 为半径的⊙O 内,则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d 的范围是________.10.如图,在△ABC 中,∠ACB=90°,AC=2 cm ,BC=4 cm ,CM 为中线,以C 为半径作圆,则A 、B 、C 、M 四点在圆外的有_________,在圆上的有_________,在圆内的有_________.11.若AB=4cm ,则过点A 、B 且半径为3cm 的圆有______个.12.在△ABC 中,BC=24cm ,外心O 到BC 的距离为6cm ,则△ABC 的外接圆半径是____________.13.一个点与定圆上最近点的距离为4cm ,最远点的距离为9cm ,则此圆的半径是________.14.阅读下面材料:对于平面图形A ,如果存在一个圆,使图形A 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不大于这个圆的半径,则称图形A 被这个圆所覆盖.回答下列问题:(1)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被一个半径为r 的圆所覆盖,r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cm ;(2)边长为1 cm 的等边三角形被一个半径为r 的圆所覆盖,r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cm .15.已知Rt △ABC 的两直角边为a 和b ,且a 、b 是方程2310x x -+=的两根,则Rt △ABC 的外接圆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6.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 cm ,根据下列点P 到圆心的距离:(1)4 cm ;(2)5 cm ;(3)6 cm ,判定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在Rt △ABC 中,∠C=90°,BC=3m ,AC=4m ,以B 为圆心,以BC 为半径作⊙B ,D 、E 是AB 、AC 中点,A 、C 、D 、E 分别与⊙O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写过程)18.如图,△ABC 中,AB=AC=10,BC=12,求△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19.如图,AD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AD ⊥BC ,垂足为点F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连接BD ,CD .(1)求证:BD=CD ;(2)请判断B ,E ,C 三点是否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并说明理由.20.某公园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三角形花坛,三角形的顶点A、B、C上各有一棵古树.现决定把原来的花坛扩建成一个圆形或平行四边形花坛,要求三棵古树不能移动,且三棵古树位于圆周上或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上.以下设计过程中画图工具不限.(1)按圆形设计,利用图(1)画出你所设计的圆形花坛示意图;(2)按平行四边形设计,利用图(2)画出你所设计的平行四边形花坛示意图;(3)若想新建的花坛面积较大,选择以上哪一种方案合适?请说明理由.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2.无数 无数 一个3.三条边垂直平分线 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一、选择题1.B2.B3.A4.C5.A6.A7.D8.D二、填空题9.0≤d <310.点B ; 点M ; 点A 、C11.两个12.13.2.5cm 或6.5cm14.(1)22(2)3315.47三、解答题16.解:(1)当d=4 cm 时,∵d <r ,∴点P 在圆内;(2)当d=5 cm 时,∵d=r ,∴点P 在圆上;(3)当d=6 cm 时,∵d >r ,∴点P 在圆外.17.解:∵BC=3=R∴点C 在⊙B 上∵AB=5>3∴点A 在⊙B 外∵D 为BA 中点 ∴12.532BD AB ==<∴点D 在⊙B 内∵E 为AC 中点 ∴114222CE AC ==⨯=连结BE ∴BE BC CE m =+=+=>222232133∴E 在⊙B 外18.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垂足为D ,则O 在AD 上,∵AB=AC∴BD=6∴8AD =设OA=r ,连接OB则Rt △ABC 中,222OB OD BD =+即222(8)6r r =-+ 解得254r =.19.解:(1)证明:∵AD 为直径,AD ⊥BC∴BD=CD(2)B ,E ,C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理由:由(1)知:BD=CD∴∠BAD=∠CBD∴∠DBE=∠CBD+∠CBE ,∠DEB=∠BAD+∠ABE∵∠CBE=∠ABE∴∠DBE=∠DEB∴BD=DE由(1)知:BD=CD∴DB=DE=DC∴B ,E ,C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20.解:(1)作图工具不限,只要点A 、B 、C 在同一圆上,图(1).(2)作图工具不限,只要点A 、B 、C 在同一平行四边形顶点上,例如图(2).(3)如图(3),∵r OB ==∴21616.753O S r ππ==≈e212413.862ABCS S ∆==⨯⨯⨯=≈平行四边形又∵O S S e 平行四边形>∴选择建圆形花坛面积较大.。
人教版数学初三上册第23章:第一节23.1、-图形的旋转课件
图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通 过另一个旋转得到的?
简单的旋转作图
例2 将A点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
点的旋转作法
分析:
项目 源图形 源位置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已知 ● ● ● ●
旋转角度
●
B
目标图形
●
目标位置
作法:
未知 ●
备注 点A 点A 点O 顺时针 60˚ 点 点B (求作)
这醉人春芬春去芳去春的春又季又回节回,,新愿新桃你桃换生换旧活旧符像符。春。在天在那一那桃样桃花阳花盛光盛开,开的心的地情地方像方,桃,在在 54、勿海不以内要恶存为小知它而已的为,结之天束,涯而勿若哭以比,善邻应小。当而为Tu不它es为的da。开y,始TJuu而elys笑d1a。4y,,72J.01u24ly0.2J10u42l,y022700.21T04uJ.2eu0slyd2a02y20,0TJ:u2ue8lys2d10a4:2y,,82J20u02l:y02781/:413,402/220002:20087:/3104/2020 花这一这醉样醉人美人芬丽芬芳,芳的感的季谢季节你节,的,愿阅愿你读你生。生活活像像春春天天一一样样阳阳光光,,心心情情像像桃桃 65、莫天愁生生前命我路的才无成必知长有已,用,需。天要下吃8时谁饭2人,8分不还8识需时君要28。吃分苦81时4,-2J吃8u分l亏-28。0时7T.21u84e分.s2d10a42y-0J, uJlu-l2y0174.1,42.022002J0uly 20Tuesday, July 14, 20207/14/202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第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共46张PPT)
1.y=x2 8x 7
2.y=-2x2 9x 17
3.y=mx2 kx-4k2
x
⑶a,b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对称轴是直线x =
b 2a
① a,b同号<=> 对称轴在y轴左侧;
② b=0 <=> 对称轴是y轴;
③ a,b异号<=> 对称轴在y轴右侧
y
左同右异
o
x
练习:
1.若抛物线yax2 bxc的图象如图,说出a,b,
c的符号。
2.若抛物线yax2 bxc经过原点和第一二三
象限,则a,b,c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3.若抛物线yax2 bxc的图象
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ax+bc
的图象不经过
。y
。 y ox
o 图1
x 图2
y abc 0 ( 4 ) 与 直 线 x1 交 点 y a b c 0
y a b c 0
方法归纳
1
配方法
2
公式法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 根据图形填表:
抛物线 顶点坐标
对称轴 位置
y=ax2+bx+c(a>0)
b 2a
,
4acb2 4a
直线x b
2a
由a,b和c的符号确定
y=ax2+bx+c(a<0)
小结 拓展 回味无穷 驶向胜利 的彼岸
二次函数y=ax2+bx+c(a≠0)与=ax²的关系
2.不同点:
(1)位置不同(2)顶点不同:分别是
b 2a
,
4acb2 4a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2.3利用概率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件)
(2)小胡抽到去A地的概率为
20
20 40 30
10
1 5
(3)列表如下:
共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小王掷得着地一面的数字
比小李掷得着地一面的数字小的有6种,分别为(1,2),
(1,3),(1,4),(2,3),(2,4),(3,4).
所以小王掷得着地一面的数字比小李掷得着地一面的数
(2) 在 (1) 的 前 提 下 , 若 公 司 采 用 随 机 抽 取 的 方 式 分 发 车 票,每人抽取一张(所有车票的形状、大小、质地完全 相同且充分洗匀),那么员工小胡抽到去A地的概率是 多少?
试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分析,这个规则公平吗?
解:(1)设去D地的车票有x张,则x=(x+20+40+ 30)×10%,解得x=10,即去D地的车票有10张,补全 统计图如图所示.
(2)认同,理由如下:
∵P(小王去)=
3 4
,
P(小李去)= 1 ,3 ≠ 1 ,
4 44
∴规则不公平.
返回
类型 2 利用概率判断翻牌游戏的公平性
2.(中考•营口)如图,有四张背面完全相同的纸牌A,B, C,D,其正面分别画有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将这 四张纸牌背面朝上洗匀.
(1)从中随机摸出一张,求摸出的牌面图形是中心对称图 形的概率.
字小的概率为 166=
3 8
.
则小王掷得着地一面的数字不小于小李掷得着地一
面的数字的概率为 10 = 5 .因为 3 ≠ 5 ,所以这个
16 8
88
规则不公平.
返回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第3课时 利用概率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配方法》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课题 21.2.1配方法(2) 课型 新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 学 目 标知识 技能 1.进一步理解配方法和配方的目的. 2.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3.会利用配方法熟练灵活地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过程 方法 通过对比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配方法全面认识.情感 态度1. 通过对配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2.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 温故知新,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将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类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导语: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2=p (p≥0)或(mx+n )2=p (p≥0)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继续学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探究新知1.填空:○1()22________8+=++x x x ○2()22________-=+-x x x ○3()22____4___+=++x x ○4()22____49___-=+-x x 2.填空: ○1a a x x 是完全平方式,++82= ○2=++m mx x 是完全平方式,92 3.解下列方程:○1 x 2-8x+7=0 ○22x 2+8x-2=0 ○32x 2+1=3x ○43x 2-6x+4=0 题目设置说明:1.○1与上节课衔接(二次项系数为1) 2.○2至○4二次项系数不为1.二次项系数化为1后,○2的一次项系数为偶数.为后面做铺垫.○3的一次项系数为分数,○4无解. 分析:(1)解方程○1,复习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步骤; (2)对比○1的解法得到方程○2的解法,总结出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2.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点题,板书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1,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通过对比方程○1○2结构,尝试解方程 ○2,探讨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看法,肯定其可行性,总结出一般步骤. 让学生运用总结出的一般步骤解方程 ○3 ○4,其中○3需要先整理,○4无解. 回顾上节课内容以得以衔接 复习完全平方式的,为下面用配方法解方程作铺垫 温故知新,对比探究,发现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解方程的感受与经验,总结成文,为熟练运用作准备(3)运用总结的配方法步骤解方程○3,先观察将其变形,即将一次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解方程○4配方后右边是负数,确定原方程无解.(4) 不写出完整的解方程过程,到哪一步就可以确定方程的解得情况? 三、课堂训练1.方程()的形式,正确的是化为b a x x x =+=+-2202344( )A .()4532=-x B .()4532-=-x C .41232=⎪⎪⎭⎫ ⎝⎛-x D . 3232=⎪⎪⎭⎫ ⎝⎛-x 2.配方法解方程2x 2-43x-2=0应把它先变形为( ). A .(x-13)2=89 B .(x-23)2=0 C .(x-13)2=89 D .(x-13)2=1093.下列方程中,一定有实数解的是( ).A .x 2+1=0B .(2x+1)2=0C .(2x+1)2+3=0D .(12x-a )2=a4.解决课本练习2(2)到(6)5.已知x 2+y 2+z 2-2x+4y-6z+14=0,则x+y+z 的值是( ). A .1 B .2 C .-1 D .-26. 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1当bc c ab a 2222+=+时,试判断ABC ∆的形状. ○2证明02222<-+-ac c b a 四、小结归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原方程化为()002≠=++a c bx ax 的形式,2.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3.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化二次项系数为1;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6.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不写出完整的解方程过程,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后,若n 为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n 为正数,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n 为负数,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五、作业设计必做:P9:2;P17:3根据上述方程的根的情况,学生思考并叙述学生先自主,再合作交流,总结经验,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于好的做法,加以鼓励表扬.并集体进行交流评价,体会方法,形成规律.学生归纳,总结阐述,体会,反思.并做出笔记.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并为公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领会配方思想,并熟练进行配方.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 习惯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教 学 反 思22.2.1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够正确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32-33页,思考下列问题)1.阅读问题2及P32-33两个思考并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及配方的技巧;2.在理解例1基础上,完成P34练习1、2三、效果检测:1、让学生通过阅读问题2自己归纳概念: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运用直接列举或列表法求概率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运用直接列举或列表法求概率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时候采用“直接列举法”和“列表法”.2.会正确“列表”表示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3.知道如何利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重点:知道如何利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难点:会正确“列表”表示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一、知识链接1.等可能事件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为个,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 (1)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2)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3个绿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概率是;(3)掷一个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点数大于4的概率为.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用直接列举法求概率探索交流:同时掷两枚硬币,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两枚两面一样;(2)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解:“掷两枚硬币”所有结果有.两枚两面一样的概率是;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的概率是.要点归纳:像上面这样把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列出的方法叫直接列举法.直接列举法比较适合用于最多涉及两个试验因素或分两步进行的试验,且事件总结果的种数比较少的等可能性事件.试一试:如果从长度分别为2、4、6、7的四条线段中随机抽取三条线段,求抽取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探究点2:用列表法求概率问题同时掷两枚硬币,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吗?(1)两枚朝上面一样;(2)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例1 同时抛掷2 枚均匀的骰子一次,骰子各面上的点数分别是1,2,···,6. 试分别计算如下事件的概率.(1)抛出的点数之和等于8;(2)抛出的点数之和等于12.方法总结: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例如掷两枚骰子)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例2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中并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变式题: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后不再放回袋中,再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归纳总结:用列表法求概率适用于事件中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的概率问题.在运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要注意列表的顺序,并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三、课堂小结1.小明与小红玩一次“石头、剪刀、布”游戏,则小明赢的概率是()A.49B.13C.12D.192.某次考试中,每道单项选择题一般有4个选项,某同学有两道题不会做,于是他以“抓阄”的方式选定其中一个答案,则该同学的这两道题全对的概率是()A.14B.12C.18D.1163.如果有两组牌,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是1,2,3,那么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1) 摸出两张牌的数字之和为4的概念为多少?(2) 摸出为两张牌的数字相等的概率为多少?4.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整数,随机地抽取一张后放回,再随机地抽取一张,那么第一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二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变式: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整数,随机地抽取一张后不放回,再随机地抽取一张,那么第一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二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参考答案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1.有限 相同2.(1)12 (2)58 (3)13课堂探究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用直接列举法求概率探索交流: (正,正),(正,反),(反,正),(反,反)12 12试一试:解:从长度分别为2、4、6、7的四条线段中随机抽取三条线段,它们为2,4,6;2,4,7;2,6,7;4,6,7,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有2种结果,所以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21=.42探究点2:用列表法求概率(1)21= (2) 21=421个和第2个,列表如下:由列表得,同时掷两枚骰子,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满足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等于8(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5个,则P(A)=5. 36(2)满足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是12(记为事件B)的结果只有1个,则P(B)=1. 36例2 解:利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由表格可知,一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2次摸出红球的结果有4种,则P(2次摸出红球)=4 . 9变式题:利用表格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由表格可知,一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2次摸出红球的结果有2种,则P(2次摸出红球)=21 =. 63当堂检测1.B2.D3.解:列表如下:由表格可知,一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1)数字之和为4的结果有3种,则P(数字之和为4)=31 =. 93(2)数字相等的结果有3种,则P(数字相等)=31 =. 934.解:列表如下:由列表得,两次抽取卡片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满足第一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二次取出的数字(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14个,则P(A)=147=. 3618变式解:列表如下:由列表得,两次抽取卡片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0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满足第一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二次取出的数字(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8个,则P(A)=84=.3015。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2.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4)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2.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a acb b24 2-±-,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