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目标与基本方法

内部控制目标与基本方法

内部控制目标与基本方法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其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措施、政策和程序,以帮助实现风险管理、资源保护、合规要求以及业务运作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达成其战略、经营和财务目标,同时保护组织免受内部和外部风险的影响。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与评价。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1.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组织面临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如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组织能够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风险。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减少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并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资源保护内部控制还追求保护组织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信息和财产等。

资源保护的目标是防止资源的滥用、浪费、损失或盗窃等。

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和程序,组织能够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同时防止资源被非法获取或利用。

3.合规要求合规要求指的是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行业标准和内部规定等。

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相关的合规要求,从而避免因违反合规要求而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确保合规要求在组织内得到有效传达、执行和监督。

4.业务运作效率和效益内部控制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组织的业务运作效率和效益。

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活动和程序,组织能够提高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和效率,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从而提高业务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目标和风险情况,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评估的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

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组织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策略,并为后续的控制活动提供依据。

2.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组织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和程序,以管理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管理控制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有些方法属于传统的控制方法,例如亲自观察、如预算控制和非预算控制。

另外一些方法,例如计划评审法,则代表了新的计划和控制方法,它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活动规模的扩大必然伴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技术的进步。

从控制范围的构成看,有些方法是适用于局部控制的,例如程序控制方法,而另一些方法是用于综合控制的,例如损益控制法。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分权管理的发展,对管理工作的综合控制显得日益重要。

其中有单一的控制手段,也有综合性的控制工具。

此外,我们还注意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许多控制方法同时也是计划方法。

一、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预算控制。

预算是以数量形式表示的计划。

预算的编制是作为计划过程的一部分开始的,而预算本身又是计划过程的终点,是一种转化为控制标准的数量化的计划。

西方与我国习惯所用的“预算”概念,在含义上有所不同。

在我国,“预算”一般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一定期间的收支预计;而西方的预算概念则是指计划的数量说明,不仅是金额方面的反映。

预算控制最清楚地表明了计划与控制的紧密联系。

不过,在一些非营利的组织中,例如政府部门、大学等,却普遍存在着计划与预算脱节的情况。

在那里,二者是分别进行的,而且往往互不通气。

在许多组织中,预算编制工作往往被简化为一种在过去基础上的外推和追加数量的过程,而预算审批则更简单,甚至不加研究调查,就以主观想象为根据任意削减预算。

从而使得预算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偏离了其基本目的。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促使新的预算方法发展起来,它们使预算这种传统的控制方法恢复了活力。

1、预算的性质与作用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这表明:(1)预算是一种计划。

从而编制预算的工作是一种计划工作。

预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①“多少”——为实现计划目标的各种管理工作的收入(或产出)与支出(或投入)各是多少;②“为什么”——为什么必须收入(或产出)这么多数量,以及为什么需要支出(或投入)这么多数量;③“何时”——什么时候实现收入(或产出)以及什么时候支出(或投入),必须使得收入与支出取得平衡。

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

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

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牵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1.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行政管理企业目标和职能目标,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布设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彼此间制约的工作机制。

中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操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

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许可范围内办理办理业务。

3.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金融市场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连续性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达成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4.预算控制,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行政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牵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系统化。

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欧洲联盟统一的会计制度,金融机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选用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行政许可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开始实施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准则确保企业财务报告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内部控制的8种基本方法|全国著名财会专家贺志东教授为您点拨

内部控制的8种基本方法|全国著名财会专家贺志东教授为您点拨

内部控制的8种基本方法|全国著名财会专家贺志东教授为您点拨内部控制的8种基本方法:一、组织机构控制组织机构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合理的组织方案。

即明确划分组织各个部门的权力、责任,并以书面形式明确各个职能部门权责的边界。

采用合理的组织结构。

即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满足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

组织结构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等。

建立组织系统图。

组织系统图用来反映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垂直领导关系和横向协作关系,可以清楚地反映各部门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使各部门能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根据组织系统图还可分析组织功能的健全性和合理性。

二、职务分离控制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

这一控制能使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得到互相制约。

在一个组织内,某几种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由一个人来担任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了发生差错和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这些职务称为不相容职务。

根据不相容职务分工控制的要求,一项经济业务至少不能由一个人从头到尾进行处理。

在一个组织中哪些职务必须分工,主要应判断它们是否是不相容职务。

我国企业中普遍实行了钱、账、物的分管制度,这一制度来自于职务分离控制的要求。

但是,仅仅停留在钱、账、物分管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组织内部的职务分离控制,比起钱、账、物分管制度要广泛和深刻得多。

通常对于以下一些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职务分离。

①某项经济业务授权批准的职务和该项经济业务执行的职务应分离。

②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审查稽核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应分离。

③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该项经济业务的记录职务应分离。

④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该项财产物资的记录职务应分离。

⑤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对该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的职务应分离。

⑥记录总账的职务和记录明细账、日记账的职务应分离。

三、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组织内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的人员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1.岗位责任制度: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权责范围,明确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和互相制约。

2.有效的内部审计:建立独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独立的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

3.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确保企业的资源能够正确合理地配置和利用。

4.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财务审计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

5.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

6.内部控制审计: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7.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建立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管理、信息流程的管理等,确保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和信息安全。

8.内部交易制度:建立内部交易制度,明确内部交易的要求和程序,规范内部交易行为,防止内部交易造成的利益冲突和不公平现象。

9.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备案管理制度,对企业重要决策、重大事项进行备案,确保重要决策合法合规、科学决策。

10.培训和教育制度:建立培训和教育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这10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措施,企业才能够更好地规范经营行为,保证企业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到经济目标,合理管理机构、人员、资产和业务流程,并确保合法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一种管理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10种内部控制方法:1.策略与目标设定:组织应明确制定合理的战略和目标,并将其传达给相关员工。

战略和目标应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能够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事务处理控制:建立适当的流程和流程控制,确保组织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都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例如,制定采购流程,确保合同、发票等文件能够得到适当的审批和记录。

3.财务报告控制:确保组织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建立适当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要求。

4.资产保护控制:建立合理的资产保护机制,包括物理安全措施和信息安全措施。

物理安全措施可以包括监控设备、访客登记制度、防火系统等;信息安全措施可以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备份、权限控制等。

5.人员管理控制:对人员进行合理的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并能够符合组织的业务和道德要求。

此外,建立适当的员工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6.风险管理控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和评估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例如,建立风险评估工具和流程,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7.内部审计控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组织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业务活动符合内部规定和外部法规,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错误。

8.信息系统控制: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包括网络安全措施、数据备份和恢复、权限控制、访问控制等。

10.持续改进控制:组织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修正。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评和外部审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内部控制能够不断优化和完善。

总结起来,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组织的资产安全,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高效性,减少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 控制环境建设: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制定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分配机制,鼓励员工合规行为,并对不当行为进行纠正和惩罚。

3. 控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制定和执行适用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得以有效进行,并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4. 信息与通信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使得有关信息可以顺畅流动,并且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以支持决策。

5. 监督与监控: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监控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自我评估等,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6. 信息技术安全控制:确保信息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安全性,包括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系统的可靠性等。

7. 运营风险管理:制定合适的运营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确保业务活动的正常
进行,并有效识别和管理潜在的运营风险。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组合,以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工与职责明确: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任务的分工合理,责任明确。

2. 人员选拔与培训:对员工进行严格的选拔,确保招聘的员工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

3. 内部审计: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单位内部的业务和财务进一步审查和监督,防止内部的舞弊和错误。

4. 监督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同时,接受内外部的监督,并及时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

5. 制度建设与执行: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确保各项工作按照统一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并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

6. 内部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性,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

7. 风险管理:对单位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
防和应对。

8. 纪律建设:强化职业道德和纪律建设,建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纪律,减少人为失误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以上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些常见方法,不同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其他相应的方法。

简述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方法

简述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方法

简述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方法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在内部控制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法:一、风险评估和控制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例如,对于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授权和审批制度授权和审批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源和权力。

在授权和审批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规范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和行为。

例如,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采购授权和审批制度,明确采购流程和授权权限,避免采购过程中的贪污和腐败。

三、内部审核和监督内部审核和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定期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有效地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数据安全。

例如,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制度,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的信息资产和数据安全。

五、员工培训和教育员工培训和教育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合规意识。

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员工的合规教育和风险意识培养。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在内部控制中,采用风险评估和控制、授权和审批制度、内部审核和监督、信息技术控制、员工培训和教育等多种控制方法,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了解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

了解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

了解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实用版3篇)《了解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篇1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一种管理方式。

常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1. 职责分工控制: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 授权控制: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权限和期限进行明确和控制,以确保授权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审核批准控制:对企业重要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组织制度,并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4. 预算控制:通过对企业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防止预算超支和浪费。

5. 财产保护控制:对企业的财产进行保护和控制,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信息资产等,以防止财产损失和泄露。

6. 会计系统控制:通过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记录、报告和分析等进行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7. 内部报告控制:通过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情况和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8. 经济活动分析控制: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9. 绩效考评控制:通过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和控制,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和提高。

《了解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篇2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一种管理方式。

常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1. 职责分工控制: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 授权控制: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权限和责任进行明确和控制,以确保授权的合理性和权限的适当性。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规章制度:建立适当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权限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2. 分工与协作: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环节,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和衔接。

3. 人员选拔与培训:合理选聘和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确保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4. 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降低资源浪费和滥用的风险。

5. 监督与审计:建立监督和审计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内部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处理,便于管理层进行决策。

7. 内部审计: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
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8. 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等,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9.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确定关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10. 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员工按照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内部控制有哪些方法

内部控制有哪些方法

内部控制有哪些方法
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分离职责:将公司的职能和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员,确保每个人都负责特定的业务领域,避免权力集中和滥用。

2. 设立审计制度: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3. 建立内部审计程序:制定和执行内部审计程序,对公司的业务流程、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4. 聘请外部审计师:定期聘请独立的外部审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合规。

5. 制定制度和政策:建立并执行各项制度和政策,包括财务制度、采购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等,规范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和流程。

6.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预防和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并及时应对和处理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

7. 建立内部报告机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报告机制,鼓励员工及时报告发现的问
题和可疑行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和防止事态扩大。

8. 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素质,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9. 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审查,定期检查和监督各项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

10. 信息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系统支持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差错和失误。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被视为确保企业运作正常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和约束内部各项活动,以达到保护企业利益、预防各类风险和错误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如经济、市场、技术、法律等风险。

通过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企业可以了解风险的性质和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调研、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通过这些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风险,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控制策略。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审批流程、开展内部审核、实施预算管理等。

通过这些控制活动,企业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确保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高效性,从而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

信息与沟通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防止信息被篡改或泄露。

此外,内部控制还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的效率。

监督与反馈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

监督与反馈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监督与反馈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员工培训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这些手段,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效果,并对不合理或不规范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

企业应通过这些基本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企业运作的正常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式,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营风险。

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以下几种方法:
1.风险评估: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2.制度设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

3.权限管理:制定明确的权限分配制度,规定谁可以执行某项任务,谁可以访问某个系统或数据,以防止内部人员滥用权限。

4.审计和监控: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审核,发现并纠正内部违规行为。

5.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让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

6.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体系,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

7.业务流程优化: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设计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内部控制方法。

一、建立健全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层面、人员素质、道德品质、沟通机制等等。

建立健全的控制环境需要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提高员工的自律性和诚信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指导方针,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内部核算和内部监督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环境,制定适合的控制目标,明确控制的范围和目标。

同时,控制目标需要具有可执行性和可衡量性,方便后续的评估和监督。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手段,包括预算控制、采购审批、销售核对等。

企业需要根据经营活动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权限,保证各项工作按规定流程进行,避免擅自操作和资金流失。

四、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内部审计和监督是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以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样核查的方式进行,同时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五、培训员工和提高意识内部控制的效果与员工的素质和意识密切相关。

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

员工还需要定期接受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内部控制效益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内部控制效益,例如建立合理的信息系统、加强对数据的安全保护、实施电子审批等。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

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

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

内部控制常用的方法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各项经营目标,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并执行一系列制度、规范、流程与措施,预防及发现任何可能威胁企业利益的风险,并及时进行纠正的一种管理手段。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内部控制方法。

1.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第一步,通过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基础。

一旦风险被识别出来,相关的控制措施就可被设计出来,并加以管理。

2.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其中包括内部控制政策、制度、规章制度、规程和处理程序等。

这些制度应明确规定业务流程、权限制度、责任和义务分配等方面的要求,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保障。

3.审计与监控审计与监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决策和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和改进。

审计与监控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前者由企业内部部门负责,后者由专业的审计机构负责。

4.岗位责任与分工通过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和职责,避免岗位职责的交叉和混淆,从而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岗位责任与分工应建立在岗位职责的明确和权限的分明基础上,避免权责不对等和职责不清的情况发生。

5.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信息系统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流动,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

如财务软件、ERP系统等可辅助内部控制工作。

6.培训与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素养,增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内控能力和应对能力。

培训与教育应围绕着内部控制的理念、政策、规定和流程等内容展开,以确保员工始终遵守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

7.内部合规检查内部合规检查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内部合规检查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外部评估,也可由企业内部的合规部门负责。

内部控制的方法范文

内部控制的方法范文

内部控制的方法范文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针对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一种管理手段,它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方面,确保组织达到既定的目标和使命。

以下是内部控制的几种常见方法:1.建立强有力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管理层对控制的重视程度、推动控制的指导方针和价值观、对职责与授权的明确和追责机制等。

组织应该建立并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控制环境,以促使员工以合理和道德的方式行事。

2.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过程。

组织应该对其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确定可能对业务运营和财务报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能够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3.实施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组织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

控制活动包括政策和程序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应用、人员培训和指导、应对风险的监控等。

组织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员工按照制定的政策和程序进行工作,并适时对控制活动进行监控和改进。

4.建立有效的信息和沟通机制:有效的信息和沟通机制对于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组织应该建立适当的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有关业务和风险的关键信息。

此外,组织还应该建立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向管理层反馈问题和建议,并确保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

5.进行持续的监督:组织应该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效力进行持续的评估和监测。

监督包括内部审计、独立评价和外部审计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此外,为了加强内部控制,组织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培训和教育、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等。

总之,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和控制风险,促进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

通过建立强有力的控制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建立有效的信息和沟通机制以及进行持续的监督等方法,组织可以确保达到既定的目标和使命,并为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支持。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以下介绍了内部控制的10种基本方式。

一、组织规划控制组织规划是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单位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组织规划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 文件记录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 风险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 电算化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模式。

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

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

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

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②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③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案例简介——教委:小小出纳员也能贪污200万元周某在A区教育局财务科作出纳员,15年工作经历使得周某对教育局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职务原因,周某可决定提取现金的数量,支票也由他亲自处理,可随时加盖支票印鉴。

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在每月同会计对帐时,周某同他们只对总额,而不进行明细帐核对。

另外,周某挪用公款时,银行帐上有反应,但银行对帐单由周某自己保管,这样单位很难发觉。

正是这种职务存在的漏洞,让周某3次挪用、贪污公款211万元。

周某虽然以受刑罚,但200万元的教育资金却难以收回。

警钟长鸣:这一案例说明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将导致单位失控,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支票签发、支票审批、支票印章保管为同一人;其次,银行对帐单的保管人与现金支出办理人为同一人;最后,会计只和出纳核对总帐,忽视明细帐核查,未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公司内部控制方法

公司内部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XXGS-AQSC-001文档编号:AQSC-20XX-001XXX(单位)公司内部控制方法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内部控制方法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全面预算控制、经营风险控制、会计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业务人员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控制。

二、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由财务管理部下设预算会计进行管理,其常设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事务。

三、经营风险控制要求公司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报告等措施,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四、组织结构控制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内部审计、业务经办和财产保管、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职务。

五、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公司及各部门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授权范围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六、文件记录控制是组织规划控制和授权批准控制的手段。

本制度规范了公司组织结构职能图和业务授权表,建立岗位说明书,制定业务流程手册,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七、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公司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安全完整。

八、业务人员素质控制要求公司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制定业务人员工作规范,保证业务人员胜任相应的工作。

九、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预算执行报告、资金分析报告、经营分析报告、资产分析报告、投资分析报告等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以下介绍了内部控制的10种基本方式。

一、组织规划控制组织规划是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单位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组织规划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 文件记录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 风险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 电算化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模式。

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

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

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

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②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③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案例简介——教委:小小出纳员也能贪污200万元周某在A区教育局财务科作出纳员,15年工作经历使得周某对教育局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职务原因,周某可决定提取现金的数量,支票也由他亲自处理,可随时加盖支票印鉴。

19在每月同会计对帐时,周某同他们只对总额,而不进行明细帐核对。

另外,周某挪用公款时,银行帐上有反应,但银行对帐单由周某自己保管,这样单位很难发觉。

正是这种职务存在的漏洞,让周某3次挪用、贪污公款211万元。

周某虽然以受刑罚,但200万元的教育资金却难以收回。

警钟长鸣:这一案例说明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将导致单位失控,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支票签发、支票审批、支票印章保管为同一人;其次,银行对帐单的保管人与现金支出办理人为同一人;最后,会计只和出纳核对总帐,忽视明细帐核查,未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二、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

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分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

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①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19②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③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④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案例简介——只想一夜暴富2002年1月16日《新民晚报》报道,黄某在A市某工程公司第三分公司财务科工作,出任该公司项目部出纳兼会计。

利用职务便利,曾多次拿自己和朋友、同学吃饭的发票,饭店讨来的空白发票,以业务招待费名,冒充领导签字报销。

从1995年8月至2000年3月,先后10多次假冒领导签字,虚报2万余元费用。

后因为迷上赌博,连父母的积蓄也输光。

又打起公款注意,自作聪明认为“以开支票套现的办法比较安全,公司一般不查账,不会被发觉的”2000年4月,黄某利用支付正常的施工费,涂改了工程付款会签单,虚加了1.95万元的金额。

19在假冒总经理签名后,他将单子分别交给公司近10个部门的负责人审批。

或许是见总经理签了名,整个审批过程就像一条顺畅的流水线,无遮无拦。

凭着这张手续完备的会签单,黄某堂而皇之地从公司财务部门开取了支票,又到自己朋友开的一家装潢公司套取了第一笔现金-1.95万元。

在投进赌场后没多久又输光了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黄某如法炮制,先后套取现金80余万元,且数额一次比一次大,其中最大的一笔达40万元!除此之外,他还挪用了由他保管的10余万元备用金。

沉迷赌博,共输光的90多万公款。

2001年4月,上海市某工程公司纪委决定对企业财务进行全面审计。

黄某听到风声后干到事态严重,自觉90多万元的漏洞太大且无力弥补,已彻底崩溃,主动交代了他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

黄某本质并不坏,案发后不仅积极主动坦白自己的罪行,还提供相关的证据。

他的堕落,有虚荣心膨胀、法治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但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疲软,也是导致其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警钟长鸣:本案例说明了该单位授权审批方式中的会签制度形同虚设:从授权审批程序来看,应当自下而上审批,而本案中在黄某假冒总经理签名后,其他主管碍于情面纷纷签字,可见自上而下的审批程序更容易产生错弊;从授权审批的责任来看,会签的各方如果没有规定相关的审批责任或者并无遵守相关的审批责任,会使得会签流于形式。

19三、文件记录控制健全、正确的文件记录既是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的手段,又是单位保持工作效率,贯彻单位经营管理方针的基础。

文件记录控制内容主要有:①建立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图和授权审批权限一览表。

②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

对于每个工作岗位都应有相应的书面描述,其内容包括:岗位内容、岗位职责、岗位上下关系和岗位任职条件等。

③业务程序手册。

业务流程应让相关人员知晓,使每个员工都知道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前后道作业环节,业务程序手册的编制可采用流程图的方式。

流程图是由一定符号组成,反映业务处理程序及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表,它既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流程图举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理论与实践》P.404 图8-8 交易确认流程(华东电网统配、华东区内双边交易))④统一会计政策。

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其中某些会计政策是选项,因此,从单位内部管理要求出发,必须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以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会计政策可以专门文件的方式予以19颁布。

⑤凭证编号。

单位对业务处理的凭证应编制相应的号码,凡有条件的均应事前编号,凭证编号便于业务的查询,也可避免业务记录的重复和遗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防范舞弊的发生。

⑥统一会计科目。

实行国家统一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单位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特别是总部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单位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有效分析。

四、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事业单位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

全面预算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①预算体系的建立,包括预算项目、标准和程序;②预算的编制和审定;③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④预算执行的授权;19⑤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⑥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⑦预算业绩的考核。

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全面预算是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单位内各部门人员的相关合作。

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

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五、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控制各种方式都是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这里所述的财产保护是指对实物资产的直接保护,主要内容有:①限制接近。

限制接近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

限制接近的对象包括限制接近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存货。

②定期盘点。

建立对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并保证盘点时资产的安全性,通常可采用先盘点实物,再核对帐19册来防止盘盈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对盘亏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

③记录保护。

应对单位各种文件资料(尤其是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的可能。

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后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当前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

④财产保险。

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盗窃险、责任险或一切险)增加实物受损后的补偿机会,从而保护实物的安全。

⑤财产记录监控。

对企业要建立资产个体档案,资产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

加强财产所有权证的管理。

应改革现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销模式,减少备查薄的形式,使其价值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从而保证帐实的一致性。

案例简介:“老实人”——邓百万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专稿:某市政公司出纳员邓某由于炒股被套牢,赔掉数万元,为了翻本的邓某将手伸向了单位。

19从事了十几年出纳工作的他很清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漏洞,但直接导致他将手伸向单位的是一张作废的支票。

原本已经有用处的一张支票由于计划的取消,财务科长将支票让邓某处理掉,因为平时单位的作废支票都是由邓某一个人处理。

这张作废支票,邓某没有按规定处理,没有经过处理的支票当然能领到钱。

这样这张所谓废票成了邓某这一“老实人”走向犯罪深渊的导火索。

至于做帐的问题对于老出纳邓某,自然不算难事。

银行每月都有对帐单,邓某先行涂改,再复印一遍,那便足可以假乱真。

凭此手段,邓某数次得手,不过处理废票毕竟机会太少且数额都是限定的。

邓某决定主动出击。

邓某保管单位的空白现金支票,只要敲上一个印鉴就可以放心地填好金额到银行领钱。

这个印鉴由会计保管,本应难以下手,但也许是同事之间深厚的“阶级友谊”,会计一向对办公室的人员不加防范。

有时要暂时走开一会,就任由印鉴放在桌上,即使离开的时间较长,把印鉴放进抽屉,也基本不上锁。

邓某的外表掩盖得很好,自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同事们对他也信任如故。

可是“好景不长”,原先的会计调走了,印章由财务科长保管,科长只要暂离,必定先锁上抽屉。

一次,办公室里无人时,邓某看着锁得死死的抽屉连声叹气。

抓住锁狠狠地摇了几下,奇迹发生了——抽屉竟被拉开。

邓某为之欣喜若狂。

他变本加厉,共侵吞60万元公款。

19但多行不义必自毙,一次当他正作案时,被刚回来的财务科长碰巧发现。

财务科长的偶然发现,终于让这个延续了五年的被“蚕食”的黑洞有了一个终结。

然而,五年间被邓某侵吞的近百万元巨款却无法追回了。

警钟长鸣:对于一个单位组织而言,财产不仅包括大件的固定资产,也包括小小的空白支票、作废支票、印鉴等。

该单位在财产保全方面失控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废支票只由一人处理,无其他人监督;第二,财务印鉴没有好好保管,限制接近;第三,象银行对账单这样的重要文件记录保管没有与现金办理人员分离,遭人恶意篡改。

六、职工素质控制。

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取决于职工素质的合格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