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地卷尺量距-OceanSurvey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離測量
測量實習一: 平坦地捲尺量距
實習目的
1、求皮尺之尺長改正係數。
2 、練習目視法定直線內各中間點及量 距。 3、測定個人步幅。 4、步幅測距。 5、輪轉測距。
使用儀器
鋼捲尺×1、 皮捲尺×1、 標桿×3、 粉筆或噴漆、 量距記錄紙若干、 滾距輪。
實習地點
工學院內草坪或柏油路,長度約100 公尺。
圖
觀測者之指揮手勢(以觀測者為準)
B.目視定線及量距
3.以皮捲尺量距:丙、丁兩人持尺,甲讀數, 乙記錄。由A點往E點量距,往E之方向為前 方。首先,量距A、B兩點,丙使零端位於A 點後約10公分,由丁往前拉尺,當捲尺零 端與A點重合時,丙立即報好,甲立即讀數, 乙覆誦無誤後載入記錄表中。繼續量測BC, CD,DE。各段距離之和即為「往測」之距 離。移動時不可使尺在地面上拖!!
本次實習何種因素導致的誤差最大? 某位學生說他的步幅為0.754932589公尺,是否 可信?為何? 尺長係數=30.00÷29.98=1.000667,由於29.98只 有四位有效數字,可否將1.00067四捨五入為 1.001或1.0007? 以皮捲尺量距,讀數時應讀至cm還是mm? 反測時可否使用原來的中間點?若否則為何? 尺長係數(系統誤差)除外,何種誤差具有累積性?
B.目視定線及量距
4.返測:由E點往A點再量一次,得「返測」之間距。 5.若往返測相差5公分(量一百公尺)以內,才可以取 平均值;否則應該重新量測至合乎規定為止。 6.正確長度=(往返平均距離)×(尺長改正係數)。
C.定個人步幅
圖
以目視法第直線內中間點
在AE直線上,各組員以平常走路步伐往返走一趟,往返 相差3步內取平均。算至公分為止。
A.尺長改正係數(系統誤差)
1.將鋼尺拉直平舖於水泥地面上(例如走廊), 由兩位同學將鋼尺拉直,但不可蠻力拉鋼尺。 2.再由另外兩位同學拉直皮捲尺,並排在鋼尺旁 邊,使兩者零端對齊。
尺長改正係數(系統誤差)
3.假設鋼尺30公尺之刻劃線在皮捲尺上 讀數為29.97m,則皮捲尺的改正係數為 30.000÷29.97=1.001001。因此,要乘 上尺長改正係數才是正確的距離。
姓名 阿茂
身高 170 往 返 平均
步數 136 134 135
距離
平均步幅
100.04
0.743 ≒0.74m
距離÷平均步數=平均步幅
D.步幅測距
以平常走路步伐在另一已知距離上來回走一 趟,以步數及步幅求該距離。
(量測與正確距離之差取絕對值) =步幅測距之誤差 (正確距離)
其值一般約1%~2%。
平坦地量距
量距時應注意之事項
1. 2. 3. 4. 測量前須先認清所使用捲尺之刻度及零點位置。 拉尺時應徐徐用力,不可過猛。 不可容車輛、行人或牛馬踐尺而過。 量距時應盡力設法使捲尺保持水平尺面勿扭轉。
量距時應注意之事項
5. 前尺手前進時,不可將捲尺在地面上拖行 ; 應 二尺手提高捲尺前進,或將捲尺收捲,繼續測量 時再抽出,以免磨損。 6. 收起捲尺時,勿使捲尺扭曲或圈結或被雜草、樹 根或石塊絆掛。如有發現,須仔細解開,不可驟 然用力否則易使尺折斷。 7. 鋼捲尺易地使用時,可暫時團成「 8 」字形, 但不可折疊成尖銳之角。 8. 捲尺不用時,須注意有無潮濕,用後應擦淨, 如係鋼捲尺,並塗以稀薄之油,以防生銹。
量距時應注意之事項
9.前尺手讀數時,記錄者應複誦後才記錄,以防誤 記。 10.讀得尺上讀數,應注意有效數字之位數。 ( 如, 量得距離恰為 30 公尺,應記為 30.000 公尺 ) 11. 記錄或野簿如有寫錯或重測時,不可撕去或塗 擦,應以筆劃去以示不同。 12.每次觀測須載明 : 日期、天氣、儀器編號、測 區地點、測量人員姓名等項。 13.測針宜綁以紅布,以求醒目易讀。
方法與過程
A.尺長改正係數(系統誤差) B.目視定線及量距 C.定個人步幅 D.步幅測距 E.輪轉測距
平坦地量距
捲 尺 量 距 時 , 在 前 者 稱 前 尺 手 (fore chainman), 在 後 者 稱 後 尺 手 (rear chainman) ,另一人為記錄 ( 或稱記簿 ) , 若僅二人,即前尺手兼任記錄。 量距之先,應將欲使用之捲尺與精度較高 之標準尺相比較,其差值可作為量距結果 尺長改正之依據。 量距之程序,可分為 (1) 定直線, (2) 張尺量距,(3)誤差改正等三階段
交流是好的良測關鍵
常見的量測誤差的分析
常見的量測誤差的分析
捲尺之實長度 改正後之正確距離= 捲尺刻劃所示長度 × 測得距離
B.目視定線及量距
1.在路邊選A、E兩點,距離約100公尺(約130步),在A、 E兩點做記號,各立一支標桿使其垂直。 2.同學甲立於A點之後方約3步。乙立於B點30.00m(大約 40步以內),在此處立標桿使其垂直。甲指揮乙使ABE 三支標桿之同側成一直線。乙立即在該點用粉筆畫⊕。 用同法定出C、D兩點。
步幅測距地點
E.輪轉測距
利用尺長改正係數,皮捲尺所拉之30公尺 已知距離進行輪轉測距。 利用滾距輪延欲測之距離行進,計數輪轉 之次數,求其圓周長。 由已知圓周長之滾距輪,求步幅測距中A 至A”距離。
姓名
圓周長 往 返 平均
輪轉圈數
距離
距離=圓周長×輪轉圈數
表2-2 輪轉法測距表
問題與討論
測量實習一: 平坦地捲尺量距
實習目的
1、求皮尺之尺長改正係數。
2 、練習目視法定直線內各中間點及量 距。 3、測定個人步幅。 4、步幅測距。 5、輪轉測距。
使用儀器
鋼捲尺×1、 皮捲尺×1、 標桿×3、 粉筆或噴漆、 量距記錄紙若干、 滾距輪。
實習地點
工學院內草坪或柏油路,長度約100 公尺。
圖
觀測者之指揮手勢(以觀測者為準)
B.目視定線及量距
3.以皮捲尺量距:丙、丁兩人持尺,甲讀數, 乙記錄。由A點往E點量距,往E之方向為前 方。首先,量距A、B兩點,丙使零端位於A 點後約10公分,由丁往前拉尺,當捲尺零 端與A點重合時,丙立即報好,甲立即讀數, 乙覆誦無誤後載入記錄表中。繼續量測BC, CD,DE。各段距離之和即為「往測」之距 離。移動時不可使尺在地面上拖!!
本次實習何種因素導致的誤差最大? 某位學生說他的步幅為0.754932589公尺,是否 可信?為何? 尺長係數=30.00÷29.98=1.000667,由於29.98只 有四位有效數字,可否將1.00067四捨五入為 1.001或1.0007? 以皮捲尺量距,讀數時應讀至cm還是mm? 反測時可否使用原來的中間點?若否則為何? 尺長係數(系統誤差)除外,何種誤差具有累積性?
B.目視定線及量距
4.返測:由E點往A點再量一次,得「返測」之間距。 5.若往返測相差5公分(量一百公尺)以內,才可以取 平均值;否則應該重新量測至合乎規定為止。 6.正確長度=(往返平均距離)×(尺長改正係數)。
C.定個人步幅
圖
以目視法第直線內中間點
在AE直線上,各組員以平常走路步伐往返走一趟,往返 相差3步內取平均。算至公分為止。
A.尺長改正係數(系統誤差)
1.將鋼尺拉直平舖於水泥地面上(例如走廊), 由兩位同學將鋼尺拉直,但不可蠻力拉鋼尺。 2.再由另外兩位同學拉直皮捲尺,並排在鋼尺旁 邊,使兩者零端對齊。
尺長改正係數(系統誤差)
3.假設鋼尺30公尺之刻劃線在皮捲尺上 讀數為29.97m,則皮捲尺的改正係數為 30.000÷29.97=1.001001。因此,要乘 上尺長改正係數才是正確的距離。
姓名 阿茂
身高 170 往 返 平均
步數 136 134 135
距離
平均步幅
100.04
0.743 ≒0.74m
距離÷平均步數=平均步幅
D.步幅測距
以平常走路步伐在另一已知距離上來回走一 趟,以步數及步幅求該距離。
(量測與正確距離之差取絕對值) =步幅測距之誤差 (正確距離)
其值一般約1%~2%。
平坦地量距
量距時應注意之事項
1. 2. 3. 4. 測量前須先認清所使用捲尺之刻度及零點位置。 拉尺時應徐徐用力,不可過猛。 不可容車輛、行人或牛馬踐尺而過。 量距時應盡力設法使捲尺保持水平尺面勿扭轉。
量距時應注意之事項
5. 前尺手前進時,不可將捲尺在地面上拖行 ; 應 二尺手提高捲尺前進,或將捲尺收捲,繼續測量 時再抽出,以免磨損。 6. 收起捲尺時,勿使捲尺扭曲或圈結或被雜草、樹 根或石塊絆掛。如有發現,須仔細解開,不可驟 然用力否則易使尺折斷。 7. 鋼捲尺易地使用時,可暫時團成「 8 」字形, 但不可折疊成尖銳之角。 8. 捲尺不用時,須注意有無潮濕,用後應擦淨, 如係鋼捲尺,並塗以稀薄之油,以防生銹。
量距時應注意之事項
9.前尺手讀數時,記錄者應複誦後才記錄,以防誤 記。 10.讀得尺上讀數,應注意有效數字之位數。 ( 如, 量得距離恰為 30 公尺,應記為 30.000 公尺 ) 11. 記錄或野簿如有寫錯或重測時,不可撕去或塗 擦,應以筆劃去以示不同。 12.每次觀測須載明 : 日期、天氣、儀器編號、測 區地點、測量人員姓名等項。 13.測針宜綁以紅布,以求醒目易讀。
方法與過程
A.尺長改正係數(系統誤差) B.目視定線及量距 C.定個人步幅 D.步幅測距 E.輪轉測距
平坦地量距
捲 尺 量 距 時 , 在 前 者 稱 前 尺 手 (fore chainman), 在 後 者 稱 後 尺 手 (rear chainman) ,另一人為記錄 ( 或稱記簿 ) , 若僅二人,即前尺手兼任記錄。 量距之先,應將欲使用之捲尺與精度較高 之標準尺相比較,其差值可作為量距結果 尺長改正之依據。 量距之程序,可分為 (1) 定直線, (2) 張尺量距,(3)誤差改正等三階段
交流是好的良測關鍵
常見的量測誤差的分析
常見的量測誤差的分析
捲尺之實長度 改正後之正確距離= 捲尺刻劃所示長度 × 測得距離
B.目視定線及量距
1.在路邊選A、E兩點,距離約100公尺(約130步),在A、 E兩點做記號,各立一支標桿使其垂直。 2.同學甲立於A點之後方約3步。乙立於B點30.00m(大約 40步以內),在此處立標桿使其垂直。甲指揮乙使ABE 三支標桿之同側成一直線。乙立即在該點用粉筆畫⊕。 用同法定出C、D兩點。
步幅測距地點
E.輪轉測距
利用尺長改正係數,皮捲尺所拉之30公尺 已知距離進行輪轉測距。 利用滾距輪延欲測之距離行進,計數輪轉 之次數,求其圓周長。 由已知圓周長之滾距輪,求步幅測距中A 至A”距離。
姓名
圓周長 往 返 平均
輪轉圈數
距離
距離=圓周長×輪轉圈數
表2-2 輪轉法測距表
問題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