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原煤可选性分析
煤的可选性评价方法的一种途径
煤的可选性评价方法的一种途径煤的可选性反映按要求的质量指标从原煤中分选出合格产品的难易程度,它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19世纪末,随着澳洲学者里廷格尔最先研究煤的可选性以来,煤炭科技工作者一直积极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与其相联系的煤的可选性评价方法也成了各国选煤工作者非常关心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煤的可选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煤岩学的角度用专家系统探索煤的可选性评价。
  1国内外煤的可选性评价方法概述1867年,里廷格尔用氯化锌溶液进行了煤的浮沉试验。
1903年,法国矿业评论杂志上刊登了法国工程师查尔瓦特关于绘制可选性曲线的论文。
1905年,比利时学者亨利在列日召开的国际采矿会议上发表了绘制可选性曲线的论文。
1911年,利赫特对可选性作了数学分析。
于1925年以后,才出现利用原煤浮沉试验绘制的可选性曲线。
目前国内外煤的可选性评价方法,大都是在可选性曲线基础上或启发下提出来的。
其中用得比较多的可选性评价方法是中煤含量法和分选密度±0.1含量法。
1.1中煤含量法中煤含量法最先在前西德使用,它以1.5~2.0密度级的煤量占全部煤量的百分数作为评定可选性等级的指标。
这种方法在前苏联、英国及中国都曾一度使用过。
但每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煤质情况对“中煤”的范围做了调整,如前苏联以1.4~1.8密度级的煤定为中煤,并据此得出可选性的等级。
而中国的煤根据前苏联的评定等级大部分属于“很难选”这一类,所以将等级进行了重新划分。
但这种方法仍然和中国的洗选效果联系不起来而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2 分选密度±0.1含量法分选密度±0.1含量法是美国人勃特在1928年首先提出来的,他将原煤中大于分选密度0.1和小于分选密度0.1范围内的煤重占全部煤重的百分数作为评定可选性的指标。
分选密度±0.1含量越小,煤越易选。
该方法自1982年以来,一直作为中国煤炭可选性的评价方法,并根据中国煤炭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及等级作了具体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原煤可选性曲线及绘制方法
可选性曲线的绘制
一、H-R曲线的绘制
原煤可选性曲线是根据前表的数据绘制出来的。 H-R曲线是一组曲线,它包括灰分特性曲线(λ曲线)、 浮物曲线(β曲线)、沉物曲线(θ曲线)、密度曲线(δ曲线) 和密度±0.1曲线(ε曲线)等5条曲线。 原煤可选性曲线,按规定一般是绘制在200mm×200mm的 坐标纸上。 200mm×200mm正方形坐标面积是代表除去小于0.5mm煤 粉以后入选粒级的原煤量。
①反正切模型 ②双曲正切模型
Y 100((t2 arctan( k ( x c))) / (t2 t1 ))
Y 100(a c th( k ( x x0 )))
(e u e u ) / ( e u e u )
式中, th(u ) ③复合双曲正切模型
煤样粒级/mm 煤样最小重量/kg 煤样粒级/mm 煤样最小重量/kg >100 150 13~6 7.5 100~50 100 6~3 4 50~25 30 3~0.5 2 25~13 15 <0.5 1
浮沉试验
大浮沉试验是用氯化锌(ZnCl2)和水配制的重溶液作为 分离介质。根据阿基米得原理,密度小于重液密度的煤必定 浮在液面上,捞出称之为浮物;密度大于重液密度的煤必定 沉到重液底部;而密度刚好等于重液密度的煤,则在重液中 悬浮。将沉到底部和悬浮其中的取出称之为沉物。 根据国家标难规定,煤样可按下列密度分成不同密度级: 1.30、1.40、1.50、1.60、1.70、1.80、2.00 g/cm3。必要 时可增加1.25、1.35、1.45、1.55、1.90、2.10g/cm3 等密 度。当小于1.30g/cm3密度级的产率大于20%时,必须增加 1.25g/cm3密度。无烟煤可依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某些 密度。
矿区原煤煤质可选性分析
矿区原煤煤质可选性分析矿区原煤煤质的准确分析是煤炭贸易和以煤炭作为主要燃料的生产企业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当前,我国煤炭的价格居高不下,对煤质的可选性和准确性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生产的节约能源和高效生产。
煤质可选性分析常采用煤的工业分析法,主要包括对煤的灰分、水分和挥发分分析,由此计算煤炭的固定碳和发热量指标。
1 煤炭矿区概况及煤质特征1.1 矿区概况某煤炭井田位于凹陷带部,井田以西南方向倾伏的宽缓向斜形状分布,东南方向有明显的一级褶曲,其构造形式简单且有10°左右的底层倾角,多以正断层分布,无岩浆活动状况,主要的采煤区有B煤组和C煤组。
该井田内可采煤层有B4和C8两层,平均的总厚度为4.31mm,其中B4煤层的地层岩性和厚度较为稳定。
井田斜北翼以单斜构造分布为主,南翼为次一级构造分布,相比于北翼情况要复杂一些。
尽管北西—南东方向的煤层厚度略有变化,但总体煤质相对较好,多为瘦煤或瘦焦煤。
井田内的地倾角较小,褶曲较平缓且断层较少。
1.2 煤质特征B4煤层的原煤均为黑色,条痕为灰黑色,多为粉状,小块或片状煤岩带有次玻璃光泽,多为半亮型,少有半暗型出现。
光亮煤的内生节理发生良好,局部煤层出现炭质泥岩和泥岩夹矸。
B4煤层煤岩煤质的显微特征:镜质组和黏土类占有84.25%~93.76%,半镜质组和丝质组占有7.78%~5.75%,其他的杂质成分占有1.46%~2.88%。
显微煤岩大多属于亮煤,少部分属于暗亮煤。
原煤的灰分为21.97%,全硫为2.18%;而精煤的灰分为8.19%,全硫为1.08%,属于中灰或中硫焦煤。
矿区原煤的硫成分主要以黄铁矿硫居多,大约占有1.88%~4.70%,有机硫占有0.76%~1.46%,硫酸盐的含量很少。
B4煤层原煤的灰分为22.59%,属于中灰分煤,经过洗选其灰分约降为低灰分煤。
2 矿区原煤的可选性分析矿区原煤的可选性分析值是利用特定溶液清洗原煤和剔除原煤夹矸和其他矿物杂质的难易度。
某选煤厂入选原煤可选性分析
某选煤厂入选原煤可选性分析[摘要] 对某选煤厂入选原煤煤质特性和可选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确定了选煤方法和选煤工艺。
[关键词] 煤质特征可选性C矿为山东某矿业集团公司大型机械化生产矿井之一,年产量为240万t,主要开采井田内的A层煤和B层煤。
根据用户对煤质的需求(要求精煤灰分Ad不得大于10%,精煤全水分Mt不得大于12%),欲建配套选煤厂一座,入洗量为A层煤70%,B层煤30%。
为使选煤厂的建设科学合理,现对其可选性进行分析。
1A层煤和B层煤物理性质分析根据A层煤工业分析可知,原煤灰分为24.46﹪,在20.01﹪~30.0﹪之间,属于中灰煤;原煤全硫含量为0.63﹪,在0.51﹪~1.0﹪之间,属于低硫煤。
根据B层煤工业分析可知,原煤灰分为28.59﹪,在20.01﹪~30.0﹪之间,属于中灰煤;原煤全硫含量为1.21﹪,在1.01﹪~1.5﹪之间,属于低中硫煤。
根据A层煤筛分资料、B层煤筛分资料和A、B层煤筛分综合资料分析,A 层煤含矸量为5.2﹪,属于高矸煤;B层煤含矸量为1.85﹪,属于中矸煤,两层煤混合后仍为中高矸煤,应设检查性手选作业,以除去原煤中的大块矸石和杂物。
夹矸煤含量较为可观,应考虑设破碎作业以回收其中的煤。
各粒级重量百分数相近,说明粒度分布比较均匀。
各粒级灰分随粒度减小而降低,说明煤质较脆。
-0.5mm粒级灰分增高,说明矸石中含有粘土或矸石易泥化,应考虑脱泥作业。
两层煤均为1/3焦煤,是优质的配焦煤。
2A层煤可选性分析根据A层煤50~0.5mm自然级和破碎级浮沉资料可知,物料含量以-1.3kg/L 和1.3~1.4kg/L密度级为主,精煤含量可达66﹪,且灰分小于10﹪。
根据A层煤50~0.5mm入选级浮沉组成综合表绘制的可选性曲线可知:当要求的精煤灰分为10﹪时,精煤理论产率为80.5﹪,尾煤理论产率为19.5﹪,尾煤灰分为88﹪,边界灰分为43.5﹪,理论分选密度为1.68kg/L,分选密度±0.1kg/L含量为5.5﹪。
青海煤可选性的分析与评价
作者简介 : 裴贤 丰(9 0 ), , 17 一 男 山西运城人 , 工程师 , 煤化工专业 , 主要从事煤化工方面的研究工作 。
裴 贤 丰 : 海 煤 可 选 性 的分 析 与 评 价 青
3 9
l
9
4
5
6
8 32 .4
9
l 1
<1 3 .0
2 0. 6 9 l2 2 9 8. 34 6 8 5. 51 6 ( 6.
( ) 先 对 选 取 的 浮 沉 试 验 煤 样 全 部 进 行 筛 1首
分 , 取 粒 度 在 0 5~2 选 . 5mm 的煤 样 作 为 浮 沉 试 验
未 经洗 选直 接 出 售 , 源 利 用 不 合 理 , 费 了 大 量 能 浪
煤样 , 由于大 煤沟 、 头羊 2个 煤 样 来 样 较 多 , 筛 大 对
全国中 文核,期刊 矿业类 核心期刊 《 A— D规范> C JC 执行优秀期刊- J
r
]
青 海 煤 可 选 性 的 分 析 与 评 价
裴 贤 丰
( 炭科 学研 究总 院 北 京煤 化 工研 究分 院 , 煤 北京 10 1 ) 0 03
摘要 : 通过 对 青海 2种 原煤 的煤 质 分析 、 沉试 验 , 到 了原 煤 的可 选性 曲线 , 对 2种 原 浮 得 并 煤 进行 了煤 炭 可选 性评 价 , 为今 后 2种煤 炭 的 洗选设 计提 供 数据 支持 。 关 键词 : 大煤 沟煤 ; 大头羊 煤 ; 浮沉 实验 ; 可选性 评价
分后粒 度 在 0 5~ 5m 的所 有 煤 样 采取 缩 分 的 方 . 2 m 法 , 分 到 l g 为 浮沉 试 验 煤 样 J 缩 5k 作 。缩 分 后 煤
原煤可选性及重选工艺效果评定
二.测定物料密度组成的作用
1.测定入料密度组成,确定物料重选的可选性,对确定 重选方法、制定分选工艺以及选择分选设备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可预测重选产品的数质量。 2.测定重选产物的密度组成,了解重选过和程的分选精 度,对重选工艺效果进行评定,进行重选过程的最佳控制。
因此本章的重点为如何测定物料的密度组成,据此判断 物料的可选性,评定重选工艺的效果。
表8-4有机溶液不同密度的配比表 重液密度/kg/L 四氯化碳CCl4/% 苯C6H6/% 三溴甲烷 CHBr3/% 1.3 60 40 1.4 74 26 1.5 81 19 2 21 41 1.6 98 1.8 79 2.0 59
第二节物料的密度组成及其测定
二.煤炭的浮沉试验
2.料度小于0.5mm煤样的浮沉试验 小浮沉试验是将60g煤样分成平均四份分别倒入四个离心管 中,然后倒入同一密度的重液(从最低密度开始),如 1.3kg/L的重液,并搅拌。管内液面高度为离心管高度的85%, 分别装入离心机对应位置上,使其在离心力场中浮沉。达到时 间后取出离心管(大于2000转/分钟,12分钟),将浮物倒出。 存留沉物的离心管再加入刻度为1.4kg/L的重液,再进行离心 浮沉。以此类推,直到加入1.8kg/L密度的重液实验完毕为止, 最后将各密度级产物清洗、过滤、烘干、称重、化验和计算。 若某一密度级量少不够化验时,应将该密度级别做双份煤 样。
表8-1浮沉试验煤样重量与粒度级别的关系
煤样粒级/mm
煤样最小重量 /Kg
>100
150
100~50 50~25 25~13
100 30 15
13~6
7.5
6~3
4
3~0.5
2
<0.5
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
井田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主要由沟谷小溪汇合而成的小河,均属雨
源型河流,具有山区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区内主要有松河及淤泥河,经拖
长江、乌都河汇入北盘江,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松河流经矿井工业场地
西侧,最大流量15.029m3/s,最小流量0.058 m3/s;淤泥河位于井田东端,
最大流量68.10 m3/s,最小流量0.1193 m3/s。
通往云南的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盘县在北纬25°19 ′36 ″-26° 17 ′36″ ,东经104 °17 ′46″ -104 °57 ′46 ″之间。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临水城。
盘县目前重点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建设强力突破,镇胜高速
公路、英柏一期、红威、柏火、大响等二级公路和一批通乡、通村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水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601.8公里,其中高等级、二级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120公里、248.8公里,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为煤炭产品的外运提供了有利条件。煤钢电一体化工业基地、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盘南煤化工、盘南电厂240万千瓦机组、120万吨产能的三合水泥厂、坡上草原风力发电和首黔新工艺新材料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这大大刺激了煤炭的需求量。
1.1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
贵州盘县松河煤矿隶属于攀峰煤业公司,现拟建设一座年产4.0Mt的矿井型选煤厂,主要洗选松河煤矿1、2号矿井所产原煤,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40%和60%。
1.2 工作制度
选煤厂实际生产时间为每年330天,每天生产16小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1.3 矿区及厂址概况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
原煤洗选工艺可行性研究报告
原煤洗选工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原煤的生产与使用是煤炭行业的核心环节,而原煤中的杂质会降低煤炭的热值和质量,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通过洗选工艺对原煤中的杂质进行去除,对于提高煤炭的品质和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原煤洗选工艺的可行性和优化路径。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原煤中的主要杂质成分和含量,评估洗选对煤炭品质的提升空间。
2. 研究不同原煤洗选工艺流程及设备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具体情况的洗选工艺。
3. 探讨原煤洗选工艺的经济效益,包括成本投入、提高销售价格和环保效益。
4. 分析原煤洗选对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原煤洗选工艺流程及设备选择1. 原煤的洗选工艺流程原煤的洗选工艺主要包括破碎、筛分、重介质分选、浮选等步骤。
破碎用于将原煤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度;筛分则是将煤炭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级,便于后续处理;重介质分选是利用密度差异将杂质与原煤分离;浮选是指利用煤与特定介质在气泡作用下的浮力差异,将杂质从原煤中分离。
2. 设备选择在洗选工艺中,破碎设备、筛分设备、重介质分选设备和浮选设备是核心设备。
需要根据原煤的煤种、杂质种类和含量、洗选产量等因素,选用适当的设备。
通常有震颤筛、旋振筛、螺旋分选机、浮选槽等设备可供选择。
四、原煤洗选工艺的经济效益分析1. 成本投入原煤洗选工艺需要投入设备购置、设备安装、生产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洗选产生的渣化处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附加成本。
2. 提高销售价格经过洗选的煤炭质量提高,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从而增加收益。
3. 环保效益洗选工艺对原煤中的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进行处理,降低燃烧时的排放污染物,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治理成本,提高企业形象。
五、原煤洗选工艺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1. 对环境的影响原煤洗选工艺会产生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可能对周围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同时洗选中产生的粉尘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几种原煤的可选性及焦炭质量的评价
律相似 ,洗精 煤 的配人 降低 了焦炭 的灰 分 和硫 分 。 3 洗 选 前 后 木 里 煤 配 比为 5 % ,马 克 煤 为 ) 0
2 % ,从 方 案 5和 8中 对 比 . 焦 炭 的 灰 分 和 硫 分 与 0
马克煤 、木 里煤 和 阜康 煤经 洗选 后 ,黏 结指 数 会 随 着灰 分 的 降低 而 升 高 ,但 是 升 高 的 幅 度不 大 , 黏 结指 数提 高不 明显 。
根 据洗 选工 业 试 验制 定 了试 验 焦炉 试 验方 案 ,
<13 .0
8 6 0.
2 8 .5 2 O6
1 0 81 o .3
l3 8 . -0 06
13 ~14 36 4 . 7 4- 3 . 1 3 .2 14 3 6 . O .0 .8 5 7 8 3 39l 9_541 1 . 0 :8
F e & C e ia Poess ul h m cl rcse
燃 料 与 化 工
27
1 )洗 选前 后木 里 煤 配 比为 5 % ,从 方 案 5 0 、7
和 6 、8对 比 .配 合 煤 的 灰 分 由 94 % 、95 %降 低 .6 .5 到 66 %和 57 % ,黏 结 指 数 由 5 、 5 . 2 . 5 9 6提 高 到 6 5
之 后 碱 金 属 的 含 量 均 有 大 幅 降 低
和 5 ,硫 分 由 06 %降低 到 06 %和 05 %.焦 炭 7 . 9 .1 .8 的灰 分 和硫分 与 配合 煤变 化规 律 相似 。 2 )洗 选 前 后 马克 煤配 比为 2 % ,从 方 案 5 0 、6
和 7 8对 比 .焦 炭 的 灰 分 和 硫 分 与 配 合 煤 变 化 规 、
选煤设备原煤可选性分析和计算
东鼎选煤设备杨工主讲
• 原煤的可选性是一个概略的定性概念,它 表示按要求的质量指标从原煤中分选出精 煤产品的难易程度。
• 在选煤方法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煤的可选 性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密度组成(煤炭固 有特性)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外在因素)。浮 沉试验结果(密度组成)就是可选性的全部信 息。从密度组成来看,低密度级含量多, 中间密度级含量少,州东鼎选煤设备咨询,一89三716〇179
• 但是由于煤泥浮选和重选在分选机理上的 差异,当前还难以根据煤泥密度组成制定 出定量的可浮性指标。煤泥可浮性既受煤 炭本身浮游特性的影响,同时也受浮选过 程中多种工艺条件影响,至今还没有一个 国际通用标准。我国采用灰分符合要求条 件下的浮选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作为评定煤 炭可浮性的指标,制定了《煤炭可浮性评 定方法》(MT259一91),浮选精煤可燃体回 收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 原煤特性是自然形成的因素,是选煤工艺设计 的基础,产品定位既是市场需求的体现,也是 由煤炭本身性质特性所决定的,它是工艺设计 的前提和最终目标。原煤特 性干差万别,不 同用户对产品质量有不同要求。因此,几乎没 有一个选煤厂的设计是完全相同的。在做煤质 资料分析时,应当将煤质资料的数据规律和分 析内容与选 煤方法的选择、工艺环节的设置、 流程的制定、设备选型、甚至与产品的定向定 位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奠定下一步工艺设 计获础。
• 对精煤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影响和决定可选性难 易程度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它反映了对煤 炭加工的要求。通常.同一原煤,要求的精煤 灰分越低,对应的分选密度 越低,可选性越 差,反之,可选性好。因此说,煤的可选性一 个相对概念。研究小于0.5mm煤泥的密度组成, 可以了解采用重选方法回收部分粗煤泥的可能 性和 应用价值由于煤泥密度组成在极大程度 上反映了可浮性的难易程度,因此有助于了解 煤泥的可浮性。
阜生选煤厂入选原煤的可选性分析
1 资料依据
筛分 浮沉 试验 报告 中所 选用煤 样 为本矿 井 开采
煤层 煤样 . 代 表性 较强 , 能够 比较 客观地 反 映矿井 投 产后 出井 原煤 的煤 质状 况 。但 存在 的不足是 本矿 井 尚未 投产 . 所 以试 验所用 煤样 不是 生产 煤样 . 试验 结 果并 不 能反 映矿井 开采 方法 对原煤 灰分 及原 煤筛 分
厚度 3 m。 顶 板厚度 0 . 1 m, 夹矸厚 度 0 . 2 m: 煤 层 灰
分2 0 . 8 l %, 顶板 灰 分 8 0 %, 夹 矸 灰分 6 0 %; 煤 层 密 度1 . 4 7 t / m , 顶板 密度 2 . 5 0 t / m 。 , 夹 矸 密度 1 . 9 0 t / m 。预测 结果 为 : 出井 原煤 灰分 为 2 6 . 7 0 %。
矿, 产 率为 0 . 3 4 %。
4 ) 原煤 中各 粒 级 含量 较 为 平 均 , 主 导粒 级 为 5 0~ 2 5 m m粒 级 , 产率 为 1 5 . 1 1 %, 灰分为 3 5 . 9 7 %,
硫 分为 3 . 5 9 %。
格 降低 。为提 高煤 炭产 品 的价格 , 增加 企业 效益 , 必 须建 设 配套选 煤 厂 。为 了使 选 煤 厂建 设 科 学 合 理 , 现对 其 原煤 的可选 性进 行分 析 。
要: 文章通过对阜生选煤厂人选原煤 的筛分 、 浮沉资料进 行分析 ,同时探讨 了煤与矸石 泥化对入选 原
煤 的可选性 的影 响 , 从而推断得 出阜生选煤厂人选原煤可选性 。
关键 词 : 筛分 ; 浮沉 ; 密度 ; 可 选 性 中图分类号 : T D 9 4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5 — 2 7 9 8 ( 2 0 1 4) 0 3 — 0 0 6 4 — 0 2
开滦兴隆矿区原煤煤质可选性分析
局 困难局面 , 开滦集 团结合兴隆矿 区实际, 确立转型发展延伸煤炭 生产产业链 条 , 推进煤 炭洗选加工 , 炼焦制气及深加 工等相 关产业发 展 。 就 开 滦 建设 兴 隆 矿 务 局 选煤 厂 对 兴 隆 矿 区原煤 煤 质 可 选 性进 行 分 析 , 出相 关 问题 及 可 能 面 临的 困难 , 定 相 关措 施 , 求在 洗 煤 现 提 确 以
表 1 原 煤 筛分 组 成 表
毡 级
R >5O § 一 25 2量- i3 - 王3一巷 B l %
表 2 00 mm 小 筛 分 组成 表 .5
—
蔓 势
Aa % 52 晷
二 叠 纪 煤 系 为 中石 炭 统 本溪 组 、上 石 炭 系 太原 组 、 下 二 叠 统 山西 组 、 石 盒 子 组 。早 侏 罗 系 世 煤 系地 层 为 下 下花 园组 , 局部发育有三叠纪杏石 口组含煤段 。各含 煤 层 地 层 煤 层 和 煤 质特 征 如 下 :石 炭 二 叠 纪 煤 系 : 是 该含煤区的主要含煤层 ,分布在西部 的兴 隆煤 田 , 中 部宽城县缸 窑沟 , 部的平泉县松 树台 、 东 狮子庙 和大 小 裂 山地 区 , 煤 3 1 层 , 中可 采 2 7 层 , 采 含 -1 其 — 可 总厚 6 2 m 煤层较稳定 , -5 储量较丰富。 煤类主要为气 煤 、 煤 , 煤 灰 分 含 量 偏 高 , 般 为 中 一富灰 煤 , 肥 原 一 局 部 为高 灰 煤 。 煤 硫 分 变 化不 大 , 原 一般 为低 一中硫 煤 、 局部为特低硫 一富硫及高硫煤。晚三叠世杏石 口组煤 系: 仅分布在平泉 围场 , 含煤 1 0余层 , 局部可采 3 6 - 层, 可采厚度 4 1m, - 4 煤层 不稳定 、 分布范 围小 、 储量 少。 煤类为弱粘煤至气煤 , 原煤灰分小 于 1%, 5 为低 一 中灰煤。原煤硫分小于 1 %, . 为特低硫煤 。 0 早侏罗世 下花 园组煤 系 : 为该 含煤 区的主要 含煤地层 , 布在 分 中部 的平 泉县 门子 哨 、 大洼 和 承 德 县 庙梁 、 山 、 谷 塌 上 带 , 煤 十 余 层 , 采 3 6 层 , 采 总 厚 2 8 尖 含 可 - 可 - m, 灭 变薄现象普通 。煤类 主要为肥 煤 、 焦煤 , 偶见长 焰 煤。 原煤灰分变化较大 , 一般为低 一中灰煤 , 局部为富 灰煤及高灰煤 。原煤硫分为 06 — . %, . 11 为特低 一低 4 4
原煤可选性曲线及绘制方法
原煤可选性曲线及绘制方法重力选煤是按照煤和矸石的密度差异进行分选的的一种选煤方法。
众所周知,矿物颗粒的密度、粒度及形状,是与重选过程有关的三个基本物理性质。
因性质不同的矿物颗粒,其密度、粒度及形状存在着差异,才仗得它们在分选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运动速度及方向。
重选过程主要是按密度来分选矿粒的、粒度及形状对重选过程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重力选煤主要包括重介选、跳汰、摇床、重介旋流器等。
在我国采用重力分选方法的占70%以上。
因此,了解和掌握重选作业的效果评定和预测工作非常重要。
对于由密度各异的颗粒所构成的粒群(物料),可借助试验的方法,将它按不同的密度范围分成若干密度级别的物料,再经称量与化验,得出各密度级物料的数量与质量,这就是该物料的密度组成。
密度组成体现了物料(粒群)中不同密度级物料的质量分布。
了解了物料的密度组成,就可知物料按密度差别进行重选时的难易程度,从而为确定分选方法、制定分选工艺流程及选择分选设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测定物料的密度组成,是指将有代表性的试样,区分成密度范围不同的成分,计算各密度级物料所占重量百分比(称为产率),再按工业要求进行各密度级物料的化学分析或矿物分析(如分析灰分、硫分等)。
这就可以确定物料中各成分的质与量的关系。
若把试样先进行按粒度分级,算出各粒级物占原料的百分比,然后再对各粒级物料进行密度组成的测定,这样所获得的资料就更全面地反映物料的特性。
煤的密度组成是评定煤的可选性的主要依据煤炭密度组成的测定,主要是测定选前原煤的密度组成,目的是通过浮沉试验考察不同密度成分在原煤中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来研究原煤的性质。
对于选后产品,也应测定其密度组成,为分析分选过程进行的优劣,提供必要的资料。
煤炭浮沉试验按煤样粒度分为两种:◆大浮沉:粒度大于0.5mm煤样的浮沉试验;◆小浮沉:粒度小于0.5mm的煤泥的浮沉试验。
两者区别在于配制重液所用药剂不同,以及操作过程有别。
为使浮沉试验尽量准确、一般情况下部是用筛分分析所得到的窄粒级的煤进行浮沉(筛分浮沉)。
洗选原煤可行性研究报告
洗选原煤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洗选原煤是一种对煤炭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使得煤在燃烧时产生更多热量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洗选原煤技术在某些地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一些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报告旨在探讨洗选原煤在某地区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建议。
二、研究目的1.调查目前该地区的煤炭资源状况,评估原煤的质量和含量。
2.分析洗选原煤的技术原理及优势,比较不同洗选方法的效率和成本。
3.评估洗选原煤对煤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1.调查煤炭资源:采集该地区煤矿的样品,进行化验分析,评估原煤的质量和含量。
2.研究洗选技术:查阅文献,了解不同洗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比较其优劣。
3.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和研究结果,提出洗选原煤的具体方案,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四、研究结果1.煤炭资源情况:该地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含硫量较高,不适宜直接燃烧。
2.洗选原煤技术:经过比较分析,气浮法和密度分选法是较为常用的洗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煤炭的质量。
3.成本效益分析:洗选原煤的成本相对较高,但通过提高煤炭的质量,可以增加燃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五、可行性建议1.推广洗选原煤技术:在该地区推广气浮法和密度分选法,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2.加强技术改造:对现有的煤炭洗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备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3.政府支持:加大对洗选原煤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资。
4.环保措施:加强对洗选废水和尾矿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六、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洗选原煤在该地区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煤炭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在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同时,需要加强技术改造和政府支持,完善环保措施,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参考文献1. 李志峰. 洗选原煤的工艺技术[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6.2. 王建. 洗选原煤的环保意义与技术方法[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3): 45-49.3. 张勇. 洗选原煤对燃烧性能的影响[J]. 煤炭经济研究, 2018(2): 56-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煤的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林屯煤矿原煤浮沉资料的整理分析及可选性评定
林屯煤矿原煤浮沉资料的整理分析及可选性评定摘要:林屯煤矿原煤一层煤与二层煤按4:6比例混合作为入选原煤,原煤灰分为43.96%,属于易选煤,设计任务要求精煤产品灰分小于20%,水分小于12%。
精煤产品作为动力煤,矸石外运。
原煤中+50mm矸石含量为15.56%,含量较高,故采用选前排矸。
关键词:跳汰机;浮选机;选煤前言我国选煤工业起步较晚,50年代才开始建立自己的选煤工业。
近十年来原煤入选量增长速度逐渐接近原煤产量的增长速度。
尽管如此,我国原煤入选比例还是主要产煤国家中最低的,仅为25.6 %。
通过多年的自行开发和消化引进技术,我国选煤技术已有了长足进展,掌握了国际上先进的选煤方法。
1 厂区概况井田地处辽河平原东部,其东北高+41.40m,西南低+33.33m,地势坡度为千分之零点七十二。
地面平均标高+37.33m,总观全区为一平缓的地形。
林盛煤矿是一座生产动力煤的矿井,建于1970年10月15日,于1981年12月25日移交生产,设计能力为300万t/a,服务年限为72年,原精查地质报告工业储量为14546.3万t。
2 原煤筛分资料校正分析原煤中+50mm灰分较大,所以需要预先排矸。
由筛分实验数据可以进行煤质资料的分析:(1)+50 mm粒级情况:将+50 mm粒级的煤采用分选的方法分开并进行分析实验,得到煤、矸石的含量和灰分。
从综合数据表可以得知原煤中矸石含量比较大,含矸等级为高矸,故考虑入选前排矸。
(2)各粒级含量分析:两层原煤大颗粒含量不是很少,而且灰分都比较高,说明煤质较硬。
(3)各粒级的质量分析:原煤的综合灰分为43.63 %,各粒级的灰分与原煤灰分差距比较大,说明原煤的粒度分布均匀。
(4)原煤+50mm粒级,含煤量较少,而且其中矸石,夹矸煤较多,故可考虑将其分选出来进行单独处理。
故原煤洗选方式为将原煤进行不分级预先排矸分选。
3 原煤浮沉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综合浮沉资料的校正校正前后的灰分仍为除去浮沉煤泥的灰分,但其方法假定各密度级灰分不变,调整各密度级质量百分数。
煤的可选性评定方法
GB/T16417-1996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可选性等级的命名和划分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大于0.5mm粒级的煤炭。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78-1987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 7186-1987 选煤名词术MT 320-1993 煤芯煤样可选性试验方法3.评定方法1.煤炭可选性评定采用“分选密度±含量法”(简称“δ±含量法”,下同)。
2.所用浮沉试验资料应符合GB 487?987或MT 320?993的规定。
3.δ±含量的计算:a) δ±含量按理论分选密度计算;b) 理论分选密度在可选性曲线上按指定精煤灰分确定(准确到小数点后二位);c) 理论分选密度小于1.70g/cm3时,以扣除沉矸(+2.00g/cm3)为100%计算δ±含量;理论分选密度等于或大于1.70g/cm3时,以扣除低密度物(cm3)为100%计算δ±含量;d) δ±含量以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4.等级命名和划分按照分选的难易程度,把煤炭可选性划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的名称及δ±含量指标见表1。
表1 煤炭可选性等级的划分指标附录A(提示的附录)煤炭可选性评定示例A1 浮沉试验资料某原煤50~0.5mm粒级(综合级)浮沉试验资料如表A1所示。
该资料符合GB478-1987的规定。
A2 确定精煤灰分用δ±含量法评定原煤可选性,是指在某一精煤灰分时的可选性。
精煤灰分由用户提出或根据有关资料假定一个或几个精煤灰分值。
本例中假定精煤灰分为%和%,评定这两种条件下的煤炭可选性。
A3 绘制可选性曲线按照GB478-1987附录A的规定,依据表A1绘制5条可选性曲线(H-R曲线)如图A1。
煤炭可选性的控制因素及其评价
文章编号:1001-3571(2003)03-0011-03煤炭可选性的控制因素及其评价李生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100083)摘要 介绍了影响煤可选性的因素,并以乌达矿区难选煤层15煤层煤为例,对其中的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的赋存状态作了讨论,分析了其可选特性。
关键词 可选性 煤岩学 评价中图分类号:T D9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2-08-12第1作者简介:李生盛(1962-),男,江西吉水人,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的洁净利用。
联系电话:010-********。
煤的可选性是指煤与无机物质可分离的难易程度,它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
换言之,煤的可选性反映了按要求的质量指标从原煤中分选出合格产品的难易程度。
通过评价煤的可选性,可以选择合理的分选方法,并对分选效果进行预先初步估计;选煤厂则可根据入选原煤的可选性等级,概略地评定煤的分选效果。
用煤岩学观点评价煤的可选性,可以考虑到煤的成因因素,如煤岩组成、矿化特征等,使得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评价已开采煤的可选性,而且可以预测煤田较广泛区域内煤的可选性。
此外,煤岩组成和煤中矿物的性质及数量对选择选煤方法和分选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至于对加工一些特殊要求的产品,如加氢用煤、特低灰分煤等,则分选方法的选择和原煤的关系就更为密切。
若选择了不适当的煤,即使采用最好的分选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煤岩学研究对选择合理的破碎粒度、分离效果、选煤工艺流程、在选煤操作中检查产品的质量并分析其优劣原因、提高精煤产率、降低精煤灰分和硫分都能提供重要数据,从而可以减少浮沉试验工作量。
因此,需要研究和建立用煤岩学观点评价和预测煤的可选性方法,从煤层形成的地质成因角度研究煤的可选特性[1-3]。
1 决定煤可选性的岩石学因素煤之所以可选,是由于煤从地下开采出来以后,经自然和人工破碎解离成了大小不同的颗粒,密度小的颗粒可燃体含量高,密度大的颗粒可燃体含量低(即矿物杂质含量高)。
煤的可选性研究
第三节煤的可选性研究在工业上,从煤中选除矿物质的生产操作过程叫做选煤。
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跳汰选煤以及重介质选煤都是根据煤和矸石的比重不同把它们分离,从而尽可能清除煤中的矿物质,使之符合工业要求。
浮选是根据煤粒和矸石颗粒表面对于水和油的浸润性不同,处理煤泥的选煤方法。
煤的可选性是指煤通过洗选,除去其中的夹矸和矿物质的难易程度。
煤田勘探中必须对煤的可选性进行评价,作为煤的工业评价和选煤厂设计的重要依据。
我国现行的可选性评价方法是中煤含量法,它是根据煤的浮沉试验结果确定的。
通过浮沉试验测定小于1.3(‒1.3)到大于1.8(+1.8)各级比重的浮煤、沉煤的产率和灰分。
对炼焦用煤来说,中煤一般指浮沉试验中比重为1.4~1.8的部分;对动力用煤来说,由于煤质要求较低,中煤指比重为1. 5~1.8的部分;对于无烟煤,中煤的比重范围是取1.8~2.0。
浮沉试验是使用不同比重的各级比重液进行分选的,比重差别不大的煤粒也有可能分开,所以浮沉试验的结果是一种近于理论上极限的数据。
而实际生产中常用的跳汰机选煤法是以水为介质,靠水流上下变速的运动将低灰分煤和高灰分煤分开。
比重大的尾煤和比重小的精煤较易分开,而比重介于精煤和尾煤之间的中煤在洗选时,与精煤和尾煤部分都容易混杂,不利于分选,因此采用中煤含量来评定可选性。
中煤含量越多,可选性越差。
根据我国煤的可选性情况,按中煤含量把煤的可选性分为四级,即中煤含量<10%,为易选煤,10~20%为中等易选煤,20~30%为难选煤;>30%为极难选煤。
理论精煤回收率是评价可选性的另一项指标。
按理论精煤回收率分为四级:>70%为优等,50~70%为良等;40~50%为中等;<40%为低等。
对于粉煤较多(>10%)的煤,应通过浮选试验,了解粉煤浮选的难易程度。
应用浮沉试验数据绘制的可选性曲线图如图3-13所示。
根据可选性曲线图上原煤灰分分布曲线的形状可以定性地判断煤的可选型好坏。
可选性曲线
一、煤炭可选性煤炭可选性,是煤炭在分选加工过程中获得既定质量产品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
可选性不同,采用的选煤方法和选煤工艺会不同,分选效果也会有差异。
研究煤炭可选性的难易应与分选工艺和设备统一考虑。
影响煤炭可选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煤炭本身的固有特性,即原煤的密度组成影响煤炭可选性的难易。
在对特定的煤炭和质量要求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浮沉试验所得到的密度组成,特别是邻近密度物含量的不同,可选性会有很大差异。
(2)精煤质量要求。
如对某原煤,当要求精煤灰分为10%或者12%时,分选密度是不同的,因而邻近密度物的含量也不相同。
如果精煤质量与原煤相同,无需分选,也就没有分选难易问题。
(3)煤炭可选性的难易与选煤设备和选煤方法有关。
对于同一种原煤,选煤方法不同,则在同一精煤质量要求下煤炭可选性的难易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用螺旋筒分选难选煤,在相同质量要求情况下就远不如用跳汰分选效果好。
也就是说,这种煤对螺旋筒来说分选是困难的,但对跳汰而言则是容易的。
这说明,可选性的难易是一个相对值。
各国都有自己的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
我国原煤可选性是以跳汰选煤法为标准,依据邻近理论分选密度物含量的多少来评定可选性难易的。
在1982年原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基础上经修订成为国家标准GB/T 16417-1996(表5—1)。
用表5—1所规定的标准进行煤炭可选性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本标准适用于粒度大于0.5 mm粒级的煤炭。
(2)δ±0.1含量按理论分选密度计算。
(3)理论分选密度按指定精煤灰分确定(取小数点后二位)。
(4)当采用的理论分选密度小于1.70 g/cm3时,则以扣除沉矸(+2.00 g/cm3)为100%计算δ±0.1含量。
当理论分选密度等于或大于1.70 g/cm3时,扣除低密度物(-1.5 g/cm3)为100%计算δ±0.1含量。
(5)δ±0.1含量以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建忠/内蒙古科技大学煤炭学院
关键词:煤质特征 可选性 摘要:对某选煤厂入选原煤煤质特性和可选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确定了选煤方法和选煤工艺。
C 矿为山东某矿业集团公司大型机械化生产矿井之一,年产量为 240 万 t,主要开采井 田内的 A 层煤和 B 层煤。根据用户对煤质的需求(要求精煤灰分Ad 不得大于 10%,精煤全 水分 Mt 不得大于 12%),欲建配套选煤厂一座,入洗量为 A 层煤 70%,B 层煤 30%。为使 选煤厂的建设科学合理,现对其可选性进行分析。
表 1 A、B层煤 50~0.5mm 入选级浮沉组成综合表
密度级 /kg·L-1
浮沉组成
Γ
Αd
/﹪ /﹪
1
2
3
<1.3 26.16 4.43
1.3~1.4 38.59 8.48
1.4~1.5 9.01 18.78
1.5~1.6 2.67 29.88
1.6~1.7 1.86 39.30
1.7~1.8 0.95 46.12
1 A 层煤和 B 层煤物理性质分析
根据 A 层煤工业分析可知,原煤灰分为 24.46﹪,在 20.01﹪~30.0﹪之间,属于中灰 煤;原煤全硫含量为 0.63﹪,在 0.51﹪~1.0﹪之间,属于低硫煤。根据 B 层煤工业分析可 知,原煤灰分为 28.59﹪,在 20.01﹪~30.0﹪之间,属于中灰煤;原煤全硫含量为 1.21﹪, 在 1.01﹪~1.5﹪之间,属于低中硫煤。
两层煤均为 1/3 焦煤,是优质的配焦煤。
2 A 层煤可选性分析
根据 A 层煤 50~0.5mm 自然级和破碎级浮沉资料可知,物料含量以-1.3kg/L 和 1.3~ 1.4kg/L 密度级为主,精煤含量可达 66﹪,且灰分小于 10﹪。根据A层煤 50~0.5mm 入选 级浮沉组成综合表绘制的可选性曲线可知:当要求的精煤灰分为 10﹪时,精煤理论产率为 80.5﹪,尾煤理论产率为 19.5﹪,尾煤灰分为 88﹪,边界灰分为 43.5﹪,理论分选密度为 1.68kg/L,分选密度±0.1kg/L 含量为 5.5﹪。因理论分选密度为 1.68kg/L,小于 1.7kg/L, 依据国标规定,经扣矸计算知γδp±0.1(去矸)为 5.82﹪<10﹪,根据中国煤炭可选性等级划分 标准可知,A 层煤可选性等级为易选。
联系方式:王建忠 13848213178;内蒙古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高职院 014010 E-mail:nkdxcbwjz@
3
% %
90
10
10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灰分/﹪ 图1
由图 1 可知,当要求的精煤灰分为 10﹪时,精煤理论产率为 75.5﹪,尾煤理论产率为 24.5﹪,尾煤灰分为 78﹪,边界灰分为 41﹪,理论分选密度为 1.68kg/L,分选密度±0.1kg/L 含量为 3.5﹪。因理论分选密度为 1.68kg/L,小于 1.7kg/L,依据国标规定,以扣除沉矸(密 度大于 2.0kg/L)后的量作为 100﹪来计算分选密度±0.1 含量,即以γδp±0.1(去矸)的量来作 为评定 A、B 层混合煤可选性的依据。
1.5 11.68
1.6 4.53
1.7 2.81
1.8 2.0
1.9 1.67
2.0
※
密度δ/ kg·L-1
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0
10
20
30
θ
浮 40 物
λ
产
率
γ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β
60
β
70
ε δ
80
100
90
80
70 沉
60 物 产 率 γ θ
50
40
30
20
1
3 B 层煤可选性分析
根据 B 层煤 50~0.5mm 自然级和破碎级浮沉资料可知,物料含量也以-1.3kg/L 和 1.3~ 1.4kg/L 密度级为主,精煤含量可达 61.99﹪,且灰分小于 10﹪。根据A层煤 50~0.5mm 入 选级浮沉组成综合表绘制的可选性曲线可知:当要求的精煤灰分为 10﹪时,精煤理论产率 为 70.5﹪,尾煤理论产率为 29.5﹪,尾煤灰分为 81﹪,边界灰分为 45﹪,理论分选密度为 1.68kg/L,分选密度±0.1kg/L 含量为 9.0﹪。因理论分选密度为 1.68kg/L,小于 1.7kg/L, 依据国标规定,经扣矸计算知γδp±0.1(去矸)为 9.89﹪<10﹪,根据中国煤炭可选性等级划分 标准可知,B 层煤可选性等级为易选。
γδp±0.1(去矸)=γδ±0.1(不去矸)×100/(100-γ>2.0) =3.5﹪×100/(100-3.5) =3.63﹪<10﹪
根据中国煤炭可选性等级划分标准可知,A、B 层混合煤可选性等级为易选。
5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层煤和 B 层煤牌号均为 1/3 焦煤,可选性属于同一等级,均为易 选煤,符合混合入选条件。A 层煤 70﹪、B 层煤 30﹪混合入洗,混合煤可选性等级也为易选, 应该选用跳汰选煤工艺。进一步分析得知,两层煤不符合分组入选和分级入选条件,而且我 国煤炭洗选实践表明,分组入选投资大,管理不变;分级入选往往会造成块煤和末煤跳汰机 负荷失调,难以体现分级带来的效率提高,相反,分级入选系统复杂,管理困难。因此,确 定该选煤厂可采用不分组不分级跳汰混合入选工艺。
4 A、B 层煤可选性分析
根据 A、B 层煤 50~0.5mm 自然级和破碎级浮沉资料可知,物料含量仍然以-1.3kg/L 和 1.3~1.4kg/L 密度级为主,精煤含量可达 64.75﹪,且灰分小于 10﹪。+1.8kg/L 密度级 含量较大,灰分较高,中间密度级含量少。根据A、B 层煤 50~0.5mm 入选级浮沉组成综合 表(表 1)绘制可选性曲线如图 1 所示。
Γ /﹪ 6 100.00 73.84 35.25 26.24 23.57 21.71 20.76 19.09
Αd /﹪ 7 25.67 33.21 60.27 74.52 79.58 83.03 84.72 87.21
邻近密 度物含量
δp
γδp±0.1 /﹪
8
9
1.3 64.75
1.4 47.60
根据 A 层煤筛分资料、B 层煤筛分资料和 A、B 层煤筛分综合资料分析,A 层煤含矸量 为 5.2﹪,属于高矸煤;B 层煤含矸量为 1.85﹪,属于中矸煤,两层煤混合后仍为中高矸煤, 应设检查性手选作业,以除去原煤中的大块矸石和杂物。夹矸煤含量较为可观,应考虑设破 碎作业以回收其中的煤。各粒级重量百分数相近,说明粒度分布比较均匀。各粒级灰分随粒 度减小而降低,说明煤质较脆。-0.5mm 粒级灰分增高,说明矸石中含有粘土或矸石易泥化, 应考虑脱泥作业。
1.8~2.0 1.67 56.31
>2.0 19.09 87.21
小 计 100.00 25.67
浮煤累计
沉煤累计
Γ /﹪ 4 26.16 64.75 73.76 76.43 78.29 79.24 80.91 100.00
Αd /﹪ 5 4.43 6.84 8.30 9.05 9.77 10.21 11.16 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