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第四版第13章
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9~13章)【圣才出品】
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 4 版)章节题库
第 9 章 气体动力循环
一、选择题 1.若活塞式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压缩比相同,则( )。 A. B. C. D.不定 【答案】D
【解析】热机的内可逆循环热效率
,对于活塞式内燃机三
图 9-1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答: v2 , p3 , v4 。
v1
p2
v3
六、综合分析题 1.有一定压燃烧内燃机,其输出功率为 3700kW。燃料热值为 4.65×104kJ/kg,假 定可将循环简化为空气的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循环压缩比为 14,预胀比为 2,求燃料消耗 量。空气比热容取定值,Rg=287J/(kg·K),k=1.4。 解:定压加热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中,1-2 为等熵压缩过程
4.某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循环如图 9-4 所示,循环增压比π=7,增温比τ=4,压
气机吸入空气压力
。压气机绝热效率
,燃机轮
机相对内效率ηT=0.92,若空气取定比热容,其 =1.03 KJ/(kg·K)、 =0.287 KJ/
(kg·K),k=1.3863。
试求:(1)装置内部热效率ηi,循环吸热量 q1 和放热量 q2;(2)压气机及燃气轮机中
燃气轮机过程中熵产为 0.098kJ/(kg·K)。工质可视为理想气体,且燃气性质近 似空气,
求:(1)循环热效率;(2)若回热度为 0.7,循环热效率是多少?
解: (1)循环热效率
图 9-3
所以
7 / 8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3章)【圣才出品】
V Vi
i
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状态。
2.混合气体的成分
(1)气体混合物占组成含量百分数分类
①质量分数;
1 / 64
(1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摩尔分数;
③体积分数。
(2)各种百分数的表示方法
①质量分数是组分气体质量与混合气体总质量之比,第 i 种气体的质量分数用 wi 表示
律。
(2)分体积定律
另一种分离方式如图 l2-1 所示。各组成气体都处于与混合物相同的温度、压力(T、p)
下,各自单独占据的体积Vi 称为分体积。对第 i 种组成写出状态方程式为 pVi ni RT
(12-2)
图 l2-1 理想气体分体积示意图 对各组成气体相加,得出
pVi RT ni
i
i
可得
i
xi
i
Rg ,eq
1
Rg ,eq Rg .i wi
i
(12-10)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 1.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比热容
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是 lkg 混合气体温度升高 l℃所需热量。1kg 混合气体中有 wi kg 的
第 i 组分。因而,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为
c wici
i
同理可得混合气体的摩尔热容和体积热容分别为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 4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 12 章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12.1 复习笔记
一、理想气体混合物 1.分压力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1)分压定律
p pi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配套教学课件
流体流动模式
流体流动模式会影响传热系数。合理设计流体流动路径,可以增强 传热效率。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需要考虑流体腐蚀性,耐温性,成本等因素。合适的材料 可以确保换热器寿命和可靠性。
课程总结与反馈
1 1. 课程回顾
回顾课程内容,掌握核心概念。
3 3. 混合物热力学性质
混合物热力学性质包括焓、 熵、吉布斯自由能等,可用 于分析混合物的能量变化。
4 4. 应用
气体和液体混合物在许多工 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 如制冷剂、燃料和化学反应 过程。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
1
2
3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
功
3
功是能量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内能
4
内能是系统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热能、动能和势能。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热量传递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以及熵增原理。
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需要外界做功。
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工程热力学》第四 版教学课件
本套课件旨在为学习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学生提供更直观、更易懂的学习体 验。
课件内容涵盖了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丰富的图文和动画进行讲 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hd by h d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了热力学基础、热力学定律、流体性质、传热原理以及常见热力学系统等方面内容。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完整课后答案(华自强张忠进)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华自强/张忠进)习题提示与答案1-1 试确定表压力为0.1 kPa 时U 形管压力计中的液柱高度差。
(1)液体为水,其密度为1 000 kg/m 3;(2)液体为酒精,其密度为789 kg/m 3。
提示:表压力数值等于U 形管压力计显示的液柱高度的底截面处液体单位面积上的力,g h p ρ∆=e 。
答案:(1) mm 10.19=∆水h (2) mm 12.92=∆酒精h 。
1-2 测量锅炉烟道中真空度时常用斜管压力计。
如图1-17所示,若α=30°,液柱长度l =200 mm ,且压力计中所用液体为煤油,其密度为800 kg/m 3 ,试求烟道中烟气的真空度为多少mmH 2O(4 ℃)。
提示:参照习题1-1的提示。
真空度正比于液柱的“高度”。
答案:()C 4O mmH 802v ο=p 。
1-3 在某高山实验室中,温度为20 ℃,重力加速度为976 cm/s 2,设某U 形管压力计中汞柱高度差为30 cm ,试求实际压差为多少mmHg(0 ℃)。
提示:描述压差的“汞柱高度”是规定状态温度t =0℃及重力加速度g =980.665cm/s 2下的汞柱高度。
答案:Δp =297.5 mmHg(0℃)。
1-4 某水塔高30 m ,该高度处大气压力为0.098 6 MPa ,若水的密度为1 000 kg/m 3 ,求地面上水管中水的压力为多少MPa 。
提示:地面处水管中水的压力为水塔上部大气压力和水塔中水的压力之和。
答案:Mpa 8 0.392=p 。
1-5 设地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均相同,且空气为理想气体,试求空气压力随离地高度变化的关系。
又若地面大气压力为0.1 MPa ,温度为20 ℃,求30 m 高处大气压力为多少MPa 。
提示: h g p p ρ-=0 →TR hg p p g d d -=,0p 为地面压力。
答案:MPa 65099.0=p 。
1-6 某烟囱高30 m ,其中烟气的平均密度为0.735 kg/m 3。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1.在无化学反应的热力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各保持不变,则过程就不可能进行。
在进行化学反应的物系中是否受此限制?答:否。
对于发生化学反应的物系,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成分或浓度也可变化,故确定其平衡状态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独立参数。
2.化学反应实际上都有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在同时进行,化学反应是否都是可逆反应?怎样的反应才是可逆反应?答:一切含有化学反应的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并不是能够逆向进行就是可逆过程。
如果在完成某含有化学反应的过程后,当使过程沿相反方向进行时,能够使物系和外界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不留下任何变化,这样的理想过程是可逆过程。
3.反应热和反应热效应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否是性质相同的量?答: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中物系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若反应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不可逆地进行,且没有作出有用功(这时反应的不可逆程度最大),则这时的反应热称为反应热效应。
否。
反应热是过程量,与反应过程有关,而热效应是专指定温反应过程中不作有用功时的反应热,是状态量。
4.反应焓、燃烧焓、生成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相互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与热效应有何联系?答:定温定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前后物系的焓差(21p Q H H =-),这个焓差叫做“反应焓”。
燃料的燃烧反应是不作有用功的反应,1mol 燃料完全燃烧时的定压热效应常称为“燃烧热”其绝对值称为热值。
由一些单质(或元素)化合成1mol 化合物时的热效应称为该化合物的“生成热”,定温定压的热效应等于焓差,故定温定压的生成热又称为“生成焓”。
通常,在涉及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规定101325p Pa =、298.15T K =为标准状态,这一状态下的热效应称标准热效应。
标准状态下的燃烧热和生成热分别称为“标准燃烧焓”和“标准生成焓”。
5.为什么氢的热值分高热值与低热值,而碳的热值却不必分高低?答:氢作为燃料燃烧时,燃烧产物可能是气态也可能是液态,所以有高热值低热值之分,其差之为潜热。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习题提示与答案
的绝对零度与热力学温标零度相同,则该温标读数为 0°N 时,其绝对温标读数是多少 °Q ?
提示和答案:(1)
{t}°N −100 = {t}°C − 0 1000 −100 100 − 0
{t}°N = 9{t}°C + 100
(2) {T}°Q = {t}°N + 常数 = 9{t}°C + 100 + 常数 = 9[{T}K − 273.15] + 100 + 常数
1-12 气缸中密封有空气,初态为 p1 = 0.2MPa,V1 = 0.4m3 ,缓慢胀到V2 = 0.8m3 。(1)
过程中
pV
保持不变;(2)过程中气体先循{ p} MPa
=
0.4
−
0.5
{V
} m
3
膨胀到 Vm
=
0.6m3 ,再维
2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持压力不变,膨胀到V2 = 0.8m3 。分别求出两过程中气体作出的膨胀功。
提 示 和答 案 : 容器表 面 力 为两侧 压 力 差与表 面 积 的乘积 。 可 解得 p = 691.75Pa ,
F = 1.261×106 N 。
1-5 用∪型压力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在水银柱上加一段 水,则得水柱高 1020mm,水银柱高 900mm,如图 1-24 所示,若 当地大气压为 755mmHg,求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多少 MPa?
有用功Wu ;(3)若活塞与气缸无摩擦,系统输出的有用功Wu,re 。
提示和答案:
活 塞 移 动 距 离 L = V2 − V1 = 1.5m 。( 1 ) 气 体 膨 胀 作 功 A
∫ ∫ W =
2
pdV =
湖南大学 工程热力学 第十三章 湿空气
= va (m /kg(a))
p = pa + pv
Ra T Rv V v= = (1 + va 0.001d ) ma p Ra Ra T = (1 + 0.001606d )(m3/kg(a)) p
可以看作是用总压力和含湿量计算所得的干空气的比容.
对饱和湿空气的容积为:
Ra T vs = (1 + 0.001606ds )(m3/kg(a)) p
二、定温(干球温度)线
根据 h = 1.01t + 0.001d (2501 + 1.85t ) 的关系式,可 以看出,当t为定值时,h与d成线性关系,其斜率
0.001(2501+1.85t ) 为正值并随t的升高而增大.
三、定相对湿度线
ps d = 622 B ps
等 线是一组上凸形的曲线. =0的定相对湿度线就 是干空气; 亦即纵坐标轴; =100%的定相对湿度线 是饱和空气线. 两线之间,为未饱和空气区域.
q = h2' h1 0
d =d2' d1 0
又称:析湿冷却
三、绝热加湿过程
在空气处理过程中,在绝热 h 情况下对空气加湿,称为绝 热加湿过程.是等焓过程. t1
t2
1
Φ1 Φ2
2 Φ=100%
在绝热加湿过程中对每 kg干 空气吸收的水蒸气为
d =d2 d1 0
d1 d2
第Ⅳ区域:△h<0, △d>0 , 即减焓增湿过程,ε< 0 为负值。
d
利用h-d图分析各种过程
h
1
φ1
h1
2
h
cptwd2 103
t1 td
1
工程热力学课件 (13)
− h1
=1 ηC , s
h2 − h1
燃气轮机装置实际循环热效率:
ηt
=
w/ net q1
=
wT/ − wC/ h3 − h2/
14
带回热的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回热目的:提高燃气轮机装置效率 什么是回热?
15
极限回热的情况
从压气机出来的空气在回热器中被加热到等于 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即T5=T4;燃气轮机的 排气也被冷却到压气机的出口温度,即 T6=T2
6
1
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循环中工质的吸热量为:
q1 = cp (T3 − T2 )
工质对外界放出的热量为:
q2 = cp (T4 − T1 )
循环的热效率为:
ηt
=1−
q2 q1
= 1− T4 − T1 T3 − T2
7
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根据
κ −1Βιβλιοθήκη T2 T1=⎛ ⎜
⎝
p2 p1
进入压气机入口,构成闭式循环。
3
4
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的四个过程
1)绝热压缩过程(压气机); 2)定压加热过程(燃烧室); 3)绝热膨胀过程(燃气轮机); 4)定压放热过程(环境大气)。
5
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布雷顿循环
1-2:绝热压缩过程(压气机) 2-3:定压加热过程(燃烧室) 3-4:绝热膨胀过程(燃气轮机) 4-1:定压放热过程(环境大气)
第12章 气体动力装置循环
12-1 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 12-2 燃气轮机装置实际循环 12-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12-4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12-5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
12-6 分布式能源系统
工程热力学13 动 力 循 环
动 力 循 环一、动力循环的分析方法1.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方法(以热效率t η为指标):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投入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的能量动力循环 QW t =η121212111T T S T S T Q Q Q W t -=∆∆-=-==η (STdS T ∆≡⎰⋂) 理想 121T T C -=η 循环完善性充满系数=ABCDAabcda面积面积对应卡诺循环功量实际循环功量=2.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方法(以火用效率ex η为指标): 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投入系统的可用能有效利用的可用能动力循环 sup ,x tex E W =η 或 sup,,0sup ,11x i g x i ex E S T E I ∑∑-=-=ηTsup ,x E 核算起点不同,可有两种结果: ① 以投入的燃料的化学能为起点 Q E E F x x ==,sup , ② 以释放热量的可用能为起点⎪⎭⎫⎝⎛-==T T Q E E Q x x 0,sup ,1两种分析法,一个考虑能量的“数量”,一个考虑能量的“质量”。
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两者的结合才能全面反映能量的经济性。
如书上本章*10-6 对蒸气动力循环的火用分析,用热一律分析: 乏汽排热能量损耗最大,冷凝器散热损失约占总热量的54.26%,但因放热温度低,火用损失并不大,约占总火用的2.22%;用热二律分析:锅炉的燃烧与传热火用损失最大,约占总火用的58.91% /35.84%;但其热损失仅为10%。
13 蒸汽动力循环13.1 朗肯循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卡诺循环的效率最高。
如果采用气体作为工质,则很难实现卡诺循环中的等温吸热和等温放热这两个过程。
然而我们已经知道,在湿蒸汽区内,蒸汽的吸热和放热都是等温过程,同时也是等压过程。
因此如果以饱和蒸汽作为工质,可以在蒸汽的湿蒸汽区内实现卡诺循环。
图13-1给出了饱和蒸汽卡诺循环的T -s 图。
工程热力学第13章湿空气
湿空气的流动规律可以通过实 验测定,也可以通过理论模型 进行预测。
湿空气的流动规律对于理解湿 空气的性质和行为非常重要, 对于工程应用中涉及湿空气流 动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也具有重要意义。
湿空气的流动阻力
01
湿空气的流动阻力主要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02
摩擦阻力是由于湿空气在管道或设备内流动时,与壁面摩擦产生的阻 力。
比焓的计算
比焓可以通过湿空气的压力、温度和相对湿度等状态参数计 算得出。在工程应用中,比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用于 计算湿空气的热能转换和传输过程中的热量交换量。
02
湿空气的焓湿图
焓湿图的绘制
确定湿空气的成分
包括水蒸气、干空气和可 能的其它气体。
计算各成分的焓
根据各成分的温度和压力, 计算其焓值。
绘制焓湿图
将各成分的焓值标在图上, 并连接各点形成等焓线。
焓湿图的应用
分析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通过焓湿图可以分析湿空气在不同温度和压力 下的热力状态变化。
计算湿空气的参数
利用焓湿图可以方便地计算湿空气的参数,如 湿度、焓等。
确定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通过焓湿图可以确定湿空气的热力过程,如加热、冷却、加湿、减湿等。
湿空气在空调系统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它能够调节室内湿度
和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空调系统中的湿空气处理通常包 括除湿、加湿和通风等过程,以 满足室内湿度和空气质量的要求。
湿空气处理技术在节能和环保方 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采用热
回收技术、利用自然能源等。
工业过程的湿空气处理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湿空气的处理是必不可少 的,如纺织、造纸、化工等。
湿空气的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与传热介质、 温度差、换热方式等因素有关。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3)传热学
对比热阻大小,可以找到强化传热的主要环节 。 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各个环节 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 环节热阻的和。
用纸可以烧开水,你相信吗?
答:水侧热阻远小于加热测热 阻,纸的温度更接近与水的温 度,所以不会达到纸的燃点 (400度左右)。
思考题:
人体为恒温体。若空调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 和冬天都保持20摄氏度,那么人所穿的衣服能否 一样? 双层玻璃为什么能隔热?空气层是否越厚越好?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 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 分析其原因。
烧开水时,为什么一旦水烧干了, 铝壶就很容易烧坏? 答:水侧的表面传热系数远大于 火焰侧的表面传热系数,没烧干
时壶底温度更接近水的温度,未
达到铝的熔点。
例:一室内暖气片的散热面积为3m2,表面温度为tw = 50℃,和温度为20℃的室内空气之间自然对流换热的表 面传热系数为h = 8 W/(m2· K)。试问该暖气片相当于多 大功率的电暖气? 解:暖气片和室内空气之间是稳态的自然对流换热, Q= Ah(tw – tf) = 3m2×8 W/(m2· K)×(50-20)K = 720W = 0.72 kW
要弄清下列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温度:物质分子平均运动动能的宏观量度(强度量) (热迁移势) 热能:物质所具有的内动能,微观运动属性。(广延 量)(功)
热量Q(J):系统与外界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过 程量)
热流量 (W):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热流密度q (W/m2):通过单位横截面上的热流量。
传热学
第十三章 导言
1、传热学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应用 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3、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4、传热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史
工程热力学课件13
15
第1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3-1 概述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3-3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3-4 化学平衡
16
两个判据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问题,需要 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解决。 但直接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判据来判定 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不方便,因为此时不仅 要考虑反应物系的熵变,还要考虑与反应 物系共同构成孤立系统的外界环境的熵变。 介绍亥姆赫兹判据和吉布斯判据。
3
化学热力学概述
许多能源、动力、化工、环保及人体和生 物体内的热、质传递和能量转换过程都涉 及到化学反应问题,因此现代工程热力学 也包括了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本章将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研 究化学反应,特别是燃烧反应中能量转化 的规律、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等问 题。
4
化学反应系统
多媒体教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第1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3-1 概述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3-3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3-4 化学平衡
2
第1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3-1 概述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3-3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3-4 化学平衡
δQ dU δWu,V
Q H 2 H 1 Wu , p
δQ dH δWu, p
上述这些公式称作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它们是根 据第一定律得出的,不论化学反应是可逆或不可逆的, 均可适用。
10
反应热效应
在通常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物系除膨胀功 外不作出有用功,这时反应的不可逆性最 大,放出的热量的绝对值也最大,这时的 反应热称为该过程的反应热效应。 对于燃料的燃烧反应来说,1摩尔燃料完全 燃烧时的反应热效应叫做燃料的燃烧焓。
09热力学第十三章05 共38页
上部未饱和线
下部无意义
0 干空气d=0
d
焓湿图的结构
4、 线
h
d ts=99.63oC h
ps(99.63)pb
d 0 .6 2 2 p s (t) pb p s(t)
0 .6 2 2 p b pb pb
0 .6 2 2 1
t
100%
h 1 .0 0 5 t d ( 2 5 0 1 1 .8 6 3 t)
湿空气的熵
s(T,p)S(T,p)masa(T,pa)mvsv(T,pv)
ma
ma
sa(T,pa)dsv(T,pv)
kJ/kg干空气.K
湿空气的容积
m3/kg干空气
v
V ma
m RM T maM p
T
ps
pv
干空气 +
过热水蒸气
pv < ps(T)
加入水蒸气,pv
s
未饱和湿空气和饱和湿空气
2、饱和湿空气
干空气 +
饱和水蒸气
T
ps
pv = ps(T)
温度一定,不能 再加入水蒸气
s
从未饱和到饱和的途径
1、 T 加水蒸气 pv
ab
2、 pv ,T
3、 pv 不变,T
T
ps
pv
b c
a
d
e
s
ac ad
mv
p vV R vT
绝对湿度
kg水蒸气/m3湿空气
mv V
pv RvT
1
vv
v
不常用
T , pv下水蒸气的密度
2、相对湿度
在相同的温度下: 0pvps(T)
工程热力学(张忠进 华自强 高青)第四版第十三章答案
-1第十三章13 设湿空气中水蒸气的状态为:(1) p v =0.001 MPa ,t =20 ℃;(2) p v =0.004 MPa ,t =29 ℃。
试求按水蒸气表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确定水蒸气的比体积所产生的差别。
解 (1) p v =0.001 MPa ,t =20 ℃,查水蒸气表,当t =20 ℃时,饱和蒸汽压力P s =0.002 337 Mpa ,01729.0s =′′=ρρ kg/m 3。
相对湿度 sV s V 4279.0002337.0001.0ρρϕ====p p 绝对湿度 =0.0073984 kg/m 01729.04279.0s V ×==ϕρρ3水蒸汽的比容 165.1351V ==ρν kg/m 3按理想气体方程得2.13510001.02935.461R 6V V =××==ρνT i m 3/kg (2) p v =0.004 MPa ,t =29 ℃,查水蒸气表,当t =29 ℃时 饱和蒸汽压力p s =0.004026 MPa ,904028.0s =′′=ρρ kg/m 3相对湿度 s V s V 199354.0004026.0004.0ρρϕ=≈===p p 绝对湿度 =0.02871728 kg/m 028904.099354.0s V ×==ϕρρ3水蒸汽的比容 82.341V ==ρν kg/m 3按理想气体方程得84.3410004.03025.461R 6V V =××==ρνT i m 3/kg1313湿空气 ·177·-2 湿空气的温度为50 ℃,相对湿度为50%,试求绝对湿度及水蒸气的分压力。
解 查水蒸气表,饱和蒸汽压力p s =0.012335 MPa, 饱和蒸汽密度 kg/m 08302.0s =′′=ρρ3∴ 绝对湿度 =0.04151 kg/m 08302.05.0s V ×==ϕρρ3水蒸汽的分压力 MPa 0061675.0012335.05.0V =×==s p p ϕ-3 设大气压力为0.1 MPa ,干球温度为40 ℃,湿球温度为32 ℃,试求相对湿度及绝对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标准热效应(standard thermal effect)
标准热效应—标准状态(p = 101 325 Pa,t =298.15 K)下的 热效应。 0 QV 标准定容热效应
0 Qp 标准定压热效应
四、燃烧热和热值(heating value; caloric value)
燃烧热ΔHc —1 mol 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常称为燃料的燃烧热 热值QW—燃烧热的绝对值 高热值 QGW (higher hating value )—产物如H 2O为液态 低热值 QDW (lowerhating value ) —产物如H2O为气态
有用功
δQ dU δWu δW
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大量地是在温度和体积或温度和压力近 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7
定温定容反应
Q U2 U1 Wu,V
δQ dU δWu,V
定温定压反应
Q U2 U1 Wu, p p(V2 V1 )
Q H2 H1 Wu, p
基尔霍夫定律的一种表达式。表示反应热效应随温度变化的 关系,即其只随生成物系和反应物系的总热容和的差值而定。 例A4931442
19
13-3 绝热理论燃烧温度(adiabatic-flame temperature, adiabatic-combustion temperature )
空气近似由摩尔分数为21%的氧气和79%的氮气组成,即由 1mol氧和3.76mol氮组成4.76mol空气。
2H2 +O2 =2H2O
2C+H2 =C2 H2
式中的系数是根据质量守衡按反应前后原子数不变确定,称为 3 化学计量系数—stoichiometric coefficients
反应热是过程量,不仅与反应物系的初、终态有关,而且与 系统经历的过程有关。 ▲功 反应物系中与外界交换的功包含体积变化功、电功及对磁力 以及其它性质的力作功:
QT ( Hd Hb ) ( Hb Ha ) ( Ha Hc )
QT H 0 (Hd Hb ) (Hc Ha )
由标准生成焓数据计算
17
QT H 0 (Hd Hb ) ( Hc Ha )
QT H 0
n (H
k
m, k
f
12
所以理想气体工质 任意温度T的摩尔焓
Hm=ΔH0f+ΔH
标准生成焓 热焓,物理过程焓差, 取决于状态变化。
13
五、赫斯定律
当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给定时,热效应只取决于反应前后状
态,与中间的反应途径无关—赫斯定律(Hess law)
1)利用赫斯定律或热效应是状态量,可以根据一些已知反 应的热效应计算那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 1 如 C+ O 2 =CO+Q2 2 因碳燃烧时必然还有CO2生成,所以反应的热效应就不能直接 测定,但根据赫斯定律,可通过下列两个反应的热效应间接求得
0 H m,k ) Pr
n (H
j
m, j
0 H m, j ) Re
若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理想气体
QT Q nk Cmk
0
T T0
(T T0 )
T T0
Pr
njCmj
(T T0 )
Re
18
QT ' QT nk Cmk
一切含有化学反应的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 种理想的极限。少数特殊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蓄电池的放电 和充电,接近可逆,而象燃烧反应则是强烈的不可逆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中,若正向反应能作出有用功,则在逆向反 应中必须由外界对反应物系作功。可逆时正向反应作出的有用 功与逆向反应时所需加入的功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可逆正 向反应作出的有用功最大,其逆向反应时所需输入的有用功的 绝对值最小。
助燃空气中的氮气及没有参与反应的过量氧气以与燃烧产 物相同的温度离开燃烧设备,因此尽管它们没有参与燃烧反应, 但也会对燃烧过程产生影响。
20
采用空气为氧化剂(oxidizer)时,甲烷的理论燃烧反应式
CH4 +2O2 +2(3.76N2 ) CO2 +2H2O+7.52N2
过量空气系数为时,甲烷的完全燃烧反应式
C+O2 =CO2 Q1
1 CO 2 CO O 2 Q3 2
1 C+ O 2 =CO+Q2 2
Q1 Q3 Q2
14
C+O2 =CO2 Q1 Q1 39 3791 J/mol
1 CO+ O 2 =CO 2 Q3 2 Q1 Q2 Q3
Q3 283 190 J/mol
bB dD gG rR
一、 理论空气量和过量空气系数
理论空气量 (theoretical air,stoichiometric air)—完全燃烧理 论上需要的空气量; 过量空气(excess air)—超出理论空气量的部分; 过量空气系数 (percentage of excess air,percentage of theoretical air)—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2)赫斯定律也用来根据生成焓的实验数据计算某些反应的热效 应,例如燃料的燃烧热效应。 例A4931441
16
六、基尔霍夫夫定律(Kirchhof law)
任意温度T 时的定压热效应 QT
QT H T H d H c H Pr,T H Re, T
据赫斯定律或状态参数的特性 生成物系和反应物系定压加热和 冷却时的焓的变化与化学反应无关。
QGW QDW M
汽化潜热
11
生成热(thermal effect of formation)—由单质(或元素)化合成 1mol化合物时的热效应;
生成焓ΔHf (enthal of formation)—定温定压下的生成热(即定 温定压下由单质(或元素)化合成1mol化合物的热效应。)
分解热—1 mol 化合物分解成单质时的热效应。 生成热与分解热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标准燃烧焓 (standard enthalpy of combustion)—标准状态
下的燃烧热
H c0
标准生成焓(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ation)—标准状态 下的生成热 H 0。稳定单质或元素的标准生成焓规定为零。
★ n > 0 Q p QV ★ n < 0 Q p QV ★ n = 0 Q p QV
n n2 n1
反应前后 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反应前后均无气相物质出现,由于可以忽略固相及液 相的体积变化, Q p QV
3.热效应与反应热异同 反应热是过程量,与反应过程有关; 热效应是定温反应过程中不作有用功时的反应热,是状态量 10
T' T
(T ' T )
T' T
Pr
n jCmj
平均摩尔热容
(T ' T )
Re
使 T (T 'T ) 趋于零
反应物总热容
dQT nk Cmk Pr njCmj CPr CRe Re dT 生成物总热容
据赫斯定律
Q2 Q1 Q3 393791J/mol (283190J/mol) 110601J/mol
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的热效应
Qp H Pr H Re
反应生成物
反应物
15
标准状态
0 0 0 Qp HPr HRe H 0 ( nk Hf0,k )Pr ( n j Hf0, j )Re k j
CH4 2( )O2 2(3.76)( )N 2 CO2 +2H2O 2( 1)O2 2( )(3.76)N 2
例A4932771
二、绝热理论燃烧温度
通常,燃烧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也使燃烧产物温度升高。 若燃烧反应在接近绝热的条件下进行,物系的动能及位能 变化可忽略不计且对外不作有用功,并且假定燃烧是完全 的,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燃烧产物本身,这 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称作“绝热理论燃烧温度”, 用 Tad表示。 21
5
PEMFC Working Principles
6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系统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普遍的定律,对于有学反应的过程也适 用,是对化学过程进行能量平衡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
反应热
Q U 2 U1 Wtot
体积功
Q U2 U1 Wu W
Wtot W Wu
总功
体积功,无法利用
系统对外作功为正,外界对系统作功为负 3. 热力学能 化学反应物系热力学能变化包括化学内能(也称化学能) 4. 物质的量 不是质量
4
化学反应物系物质的量可能增大、减小或者保持不变。
二、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在完成某含有化学反应的过程后,当使过程沿相反方向进 行时,能够使物系和外界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不留下任何变 化的理想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绝热理论燃烧温度Tad 点A的物系总焓 H ad 与Tad有关,数值 上等于反应物在点1的总焓。 据赫斯定律
Had H1 0 (Had Hb ) H 0 (H1 Ha )
H 0 ( Had Hb ) ( H1 Ha )
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热效应 生成物的焓差 反应物的焓差 所以已知T1,可求得Tad,计算中可能需要应用试算法。 例A4932071
δQ dH δWu, p
上述公式称作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得出,不论化学反应是可逆或不可逆的,均可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