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2_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新版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28张)
二、原子结构
问题: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由什么粒子构 成的呢?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 的微粒“夸克”构成。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二、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
原
质子
子 原子核
中子
夸克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质子 用高能粒子去撞击原子核,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小的粒子。
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数等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数,所以呈电中性
反粒子:
如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 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符号: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质子: Z 中子: N 质量数:A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 穿过金属箔,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反弹回去.
α粒子散射实验
核式结构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分层模型
5.现代原子模型 (1927年)
电子云模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道尔顿原子模型: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
的电子。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他认为
新知导入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2.3.1 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的结构(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1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的结构目录 (1) (2) (3) (6) (8)一、原子结物模型的建立1.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1)模型建立的时间和依据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2)当时对原子的认识认为原子是个实心球体。
(3)模型建立的意义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2.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又叫西瓜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了二个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该模型很快被实验否定了。
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就这样问世了。
4.玻尔的分层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注意】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一个电荷。
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显电中性。
2.原子核的秘密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得出:(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4)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包含答案)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点击要点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①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②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③__ __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④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__ __模型。
⑤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
2.物质构成:质子(带正电)物质←分子←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3.原子核的秘密(如图):(带正电):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数= 数= 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课堂讲练例l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C.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巩固训练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例2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原子核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巩固训练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对原子而言,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原子模型帮助科学家成功解释了物质具有的各种性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原子模型也不断改变,下列模型中建立最早的是( )A.卢瑟福模型B.道尔顿模型C.波尔模型D.汤姆生模型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B.电子C.质子D.中子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质子B.原子核C.中子D.电子4.假如把原子放大到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像运动场内的( )A.一粒芝麻B.一只乒乓球C.一只篮球D.一头水牛5.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B.原子的质量等于原子核的质量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对原子而言,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7.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 个电子,则( )A.A=B=C B.B=C=DC.A=C=D D.A=B=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9.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的是( )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10.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
原子构造的模型第1课时原子的构造知识点❶原子构造模型及其开展过程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A.原子核B.质子C.电子D.中子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构造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构造理论打下了根底。
如图B2-3-1所示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图B2-3-1A.abcd B.abc C.bcd D.ad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断定原子中的绝大局部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的电子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C.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D.α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4.原子构造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构造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B2-3-2是锂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不能根据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图B2-3-2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那么的运动B.原子核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局部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D.原子呈电中性知识点❷原子核的秘密5.以下三种粒子: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原子中一定存在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6.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每百吨氦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可用于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氦(He——3)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那么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2 B.1 C.3 D.57.关于原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B.原子中没有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8.通过分析下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初二下册练习题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3)1.如图为氢的三种同位素,比较它们的结构可得出的结论是(C)(第1题)A.同位素的质子数不同B.同位素的电子数不同C.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D.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2.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
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B)A. 中子数B. 质子数C. 电子数D. 中子数和质子数3.氮16原子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
下列有关氮16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核外电子数为9B.核电荷数为9C.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的原子D.和普通氮原子属于同种元素4.下表所示的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B,互为同位素的是AD。
(填字母)组别质子中子电子A 14 14 14B 26 30 24C 26 30 26D 14 16 145.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B. 属于同种元素C.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6.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第6题))A. 甲、丁互为同位素B. 乙、丁为同一种元素C. 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D. 甲、丙为同一种原子7.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B)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解析】“一个中子变成质子”会使中子数减少1个,变为7个,质子数增加1个,变为7个。
2-3原子结构的模型-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
2.3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构成的探索过程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1)原子模型(1897年)——镶嵌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2)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3)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
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2.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D.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决定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符合“行星模型”,即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如图2-Z-11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4.在化学发展史上,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拥有“原子之父”的美誉。
在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三个主要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
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原子结构的模型基础训练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1.有三种原子,甲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是同种原子B.甲和乙是同种元素C.乙和丙核电荷数相等D.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2.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B.①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C.①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D.①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呈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3.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
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1B.157C.258D.3594.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1kg下列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铁B.铜C.铝D.锌5.同位素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用于考古。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经C-14同位素检测,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这表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
碳有多种同位素,互为同位素的两种碳原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A.化学性质B.质子数C.电子数D.中子数6.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 .adB .abcC .bcdD .abcd7.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A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C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 .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8.铪是一种金属,耐高温抗腐蚀,是原子能工业重要材料。
【课时练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卷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练习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C.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2.原子论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下列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概念()A. 牛顿B. 爱因斯坦C. 道尔顿D. 阿基米德3.曾经充满活力的碧波,滋养着740平方公里土地的母亲河“温瑞塘河”,而现今由于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重度污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氮、磷含量严重超标,这里提到的“氮”、“磷”指的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元素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5.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A. 63B. 89C. 152D. 215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 电子数B. 中子数C. 最外层电子数D. 质子数7.下列关于原子核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 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 一般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8.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
铪、钨两种元素原子本质的不同是()A. 核内质子数目B. 核内中子数目C. 核外电子数目D. 相对原子质量9.下列关于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A.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B. 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的统称叫元素C. 元素既论种数,也可计个数D.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10.科学家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
第二单元:2.3原子结构的模型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2.3原子结构的模型一.选择题1.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也能构成物质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并提出了分层模型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2.下列对于Fe、Fe2+、Fe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相同B.相对原子质量相同C.属于同一种微粒D.属于同一种元素3.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D.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4.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 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如图为原子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
”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6.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
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7.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A.a﹣2+3B.a﹣2﹣3C.a+2+3D.a+2﹣38.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16﹣8)个中子,O是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2.3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原子的结构[学生用书B14]1.[2019·杭州上城区期末]原子结构的模型是在实验和探索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的,如图甲、乙、丙、丁,有关“当时”模型的建立有误的是(B)图2-3-1A.甲是汤姆生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B.乙是卢瑟福模型:电子在中心原子核里,正电荷在核外绕核运动C.丙是波尔模型:电子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D.丁是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2.将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寸由小到大进行排列正确的是(A)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A)图2-3-2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4.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A)图2-3-3A.6个质子和8个中子B.8个质子和6个中子C.6个质子和8个电子D.8个质子和6个电子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夸克不可再分6.学习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C)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7.在科学发展史上,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对科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拥有“原子之父”的美誉。
关于原子的下述三个说法: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原子结构的模型》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原子结构的模型》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它们是同种元素【答案】C2.跟铵根离子(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H2OB.LiFC.OH-D.Na+【答案】D3.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
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单质B.1个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共含有35个质子D.1个N5-共含有35个电子【答案】C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5.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为氢、氦、锂的原子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离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B6.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A.原子核质量较大B.原子核体积很小C.核外电子带负电荷D.原子核带正电荷【答案】C7.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不可能是()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一个物质分子和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答案】B8.两种同位素,相等或相同的是()A.质量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物理性质【答案】C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B.通过裂变或聚变可以获得核能C.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D.我国的煤炭取之不尽,用之也无污染【答案】D10.某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A.x+y B.x+y+n C.x﹣n+y D.x+n﹣y【答案】B11.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可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答案】B12.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
八年级科学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1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1)1.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D)(第1题)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③①D. ①③②2.2014年1月10日,中国首条氧化物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在安徽合肥投产。
氧化物TFT是指半导体沟道层采用金属氧化物制备的薄膜晶体管。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是用铟、镓、锌的氧化物来形成TFT半导体层。
已知某种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其质子数为49。
这种铟原子的中子数为(D)A. 49B. 115C. 164D. 66【解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2011年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人类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A.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D.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4.构成原子核不可少的微粒是(B)A. 原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第5题)5.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
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B) A. 1 B. 2C. 3D. 56.请将下表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氢原子 1 1 0 1氧原子8 8 8 8铁原子26 26 30 26(第7题)7.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897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C) A.abcd B.abcC.bcd D.ad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粒子是(A)(第8题)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9.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的是(C) 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学教学设计)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 科学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科学博物馆,让学生在实地观察中加深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电子云模型,了解电子的运动规律。
- 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科普文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2)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和性质:学生需要理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3)原子结构模型的应用: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如原子的化学反应、原子的光谱等。
2.教学难点: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学生对于不同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波尔的量子模型的理解。
强调原子结构模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原子结构模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科普书籍:《原子秘密》、《原子世界》等,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发展和科学原理。
- 在线课程:推荐学生参加一些与原子结构模型相关的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上的“原子物理导论”、“量子力学基础”等课程。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学教学设计)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是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中的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以及原子核和电子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发展,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八年级科学下册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自然科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分析获得的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念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个关系。
【教学重点】
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课前准备】
课件、原子核和原子体积比的资料查找布置。
【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
1.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继续查阅相应的资料,让学生相互交流,或者出一期黑板报或小报。
【设计意图】
1.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
本课时内容中的知识目标,关于原子的结构认识和各种原子模型的认识并不是特别的重要,所以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带过,将本节内容简化为2课时,错过了学生对科学史的认识,错过了一次学生兴趣培养的机会,本教学设计通过以这一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种学生对科学发展的感悟。
2.在感知中提高
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就是感知,通过发现-结论-模型-对比的过程感知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发展完善过程,在感知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各种能力和加深情感体验。
为了更清楚的认识认清各种原子模型的具体特征,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认一认,说一说的方式,学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科学初二下浙教版1.3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
科学初二下浙教版1.3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典型例题】例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精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要清晰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两部分构成的,因此,原子核中没有电子。
答案:D例2.200年来,原子模型差不多关心科学家成功解释了物质具有的各种性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原子模型也不断改变,以下模型中建立最早的是〔〕A.卢瑟福〔Rutherford〕模型B.道尔顿〔Dalton〕模型C.玻尔〔Bohr〕模型D.汤姆生〔Thomson〕模型精析:解这道题不需死记硬背,只要通过大概的了解就能够正确解答了。
因为教材中各种模型的改变介绍得比较详细。
具体来说,1808年道尔顿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
1897年汤姆生模型建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像一块“布满浆果的松糕”。
1911年卢瑟福模型建立,他通过实验推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随意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特别小的原子核运转。
1913年玻尔模型建立他认为电子不随意占据在核的周围,他用模型说明电子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跑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答案:B例3.有以下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有,带负电荷的有。
精析:解这道题关键是要弄清晰五者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因此原子核带正电荷,又由于原子中电子所带的负电荷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本身不显电性。
因此分子也不显电性。
答案:质子电子例4.以下关于原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一切物质基本上由原子直截了当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3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第3节第1课时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发展过程1.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A.①③②⑤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⑤③②④D.①③⑤④②2.最接近原子实际结构的模型是()A.分层模型B.电子云模型C.汤姆生模型D.卢瑟福模型3.汤姆生最早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4.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质量相对较大5.卢瑟福在α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电子的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C.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D.α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二、原子核的秘密6.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 .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D .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7.建立模型一般有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不断接近事物本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也是如此,其中行星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重要阶段。
如图是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表示碳原子核内有6个 和6个中子;核外有6个 ,且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
8.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 A .α粒子(氦的原子核) B .电子 C .质子D .中子9.在原子结构中,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①中子数=质子数②核电荷数=电子数 ③质子数=电子数④核电荷数=中子数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0.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不断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提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人们称为实心球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带负电的,他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人们称为枣糕或模型。
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
提出了原子的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1913年,丹麦科学家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上运动。
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波尔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2、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还能再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的。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和
构成。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
二、我理解了
4、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5.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
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1
B. 2
C. 3
D. 5
6.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人类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
安全利用原子能。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B.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7.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897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bcd B.Abc C.bcd D.ad
8.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
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粒子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9.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4个中子。
下列结论不能
..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是-------------------------------------------------------()
A. 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C.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 原子呈电中性
10.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子
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B.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D.夸克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
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得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的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